首页 > 学习资料 > 作文大全 >

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98790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通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第一篇】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必要性

一、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依靠手工记录和整理各种人员信息以及相关的各种文件和档案资料,工作量很繁杂而且容易出错。信息技术的的应用,使得相关管理人员从这些繁杂的大量具有重复性的工作中摆脱了出来,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管理人员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范围,所以可以看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2、要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和电子化就需要配备必要的软件和硬件设施,这是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前提。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包括文字信息,还包括图像、影音、多媒体数据等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软件和硬件设施的支持,这些是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必备设施。

3、网络的建设和应用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重点应用。信息化就是要信息资源共享,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要实现快捷、准确和及时,这就需要企业建立一个适合自身情况的企业内部网络。企业内部网络可以使用局域网,根据企业各部门的具体要求可以设置不同的使用权限。这样不仅节约了办公费用,而且还提高了各部门工作的透明度,提高了办公效率。企业网络的应用带来还不仅仅是这些,它使得企业整个的工作层次和广度得到了提高,拓宽了管理范畴和思维,从而能大幅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一)信息化促使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转变和管理理念的革新。人力资源以往的管理模式是一种企业内部单一的、自上而下的、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管理仅限于人员记录,工资考核等单一的方面,这种管理模式已经很不适应现代企业全面和开放的发展方式。信息化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往陈旧单一的管理模式,带给企业一种全方位、互动的、更加全面化的管理模式,将人力资源管理提高到企业的核心部门,再不是以前只是做人员统计和工资考核的单一职能部门了。同时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和价值的提高,使得企业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成为可能,并提高了员工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认可和参与,增强了企业管理的多样性和互动性。

(二)计算机信息化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节约管理资源,降低管理成本。现代企业中计算机的大量使用,使得工作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信息化就是在计算机大量使用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的快速、准确、大存储量来计算和管理大量信息和数据。人力资源管理正是需要大量的信息存储和计算,信息化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效率,增强企业内部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沟通,这种组织结构更加有利于企业管理。

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存在的不足之处

我们国家与西方起步较早的发达国家相比,人力资源的信息化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1、目前国内开发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都是通用型的事务管理软件,具备通用性但不具备特殊性和适用性。每个企业都具有自己的特殊性,相对于其他企业都有自己特有的管理行为和方式,这种通用型的软件没有考虑到企业自身管理的具体细节,所以对企业来说在软件应用方面无疑会受到限制和影响。

2、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信息化的主要基础就是数据库的及时更新和维护,数据库的规模及复杂程度和企业的大小成正比,大型企业的数据库需要多人来维护和及时更新,这样才能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及时、快捷、准确,才能很好的为企业员工提供信息查询,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支持。但是由于目前国内相关软件的功能不完善,以及大多数企业对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认知和专业技能不是很深,使得企业目前普遍存在着对于数据库管理的欠缺和不足。

3、目前国内的开发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功能相对单一,而企业在软件的使用上也往往把它只是做为一个工资管理软件,这样使得人力资源管的信息化远未达到应有的效果。企业可以与人力资源管理软件相关企业协商,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定制软件功能,以求能更加的契合企业的具体特点和情况。在软件的使用方面,可以和软件企业联系实行专业的培训;从而使得相关的使用人员充分吃透软件功能和使用技巧,从而达到信息化管理应有的效果和作用。

四、普及和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一)优化企业人力资源配置

企业要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就必须要进行内部优化,首先要打破企业旧的用人机制,要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使人才能够出现在适合自己专业特长的岗位;其次要引入灵活的竞争机制,在企业内部实行公开、公正、公平的人才选拔制度,优胜劣汰;健全企业的人员进入、使用和退出机制,建立激励机制,依据岗位设计和员工对企业的贡献度确定员工待遇;形成企业内部不同层次的人员合理流动,打破旧的用人框架,管理干部要能上能下,对有能力的员工也可以提拔进入企业管理层。每一个岗位虽然是相对固定的,但能从事该岗位的人员确要灵活配置,在企业内部形成人才市场机制,使得高素质的人才能出现在企业高层次的岗位。

(二)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特点,包括企业的优势和短板。对于目前市场上通用的模块化管理软件,企业要仔细甄别和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组织模块,有必要的话可以要求软件开发企业为企业定制必要的管理模块,为的是能够更好的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更加适用于企业的管理方式。

(三)形成长效健全的企业培训机制

企业人才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也需要不断的充实和提高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建立一个长期和健全的企业培训机制就是企业和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科技是企业的第一创造力,企业的持续发展来自于自身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所以企业要加大人才的培训力度和规模,要形成长效的机制,坚持不懈为企业提供人才的成长和成熟,提高企业的科技创造力和竞争力。

五、总结

信息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全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和模式,是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发展而产生的。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伴随着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引入我国至今不过十几年的时间,就已经形成了风靡之势,充分说明了国内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价值的迫切需要。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目前在国内的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水平不高、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人才的缺乏、软件开发商的分散和市场的不规范、缺乏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等不利因素,这些都制约着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在国内的普及和进一步的发展。所以对政府和企业来说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整个社会的合作和共同努力。

企业的信息资源管理【第二篇】

关键词:信息化;企业人力;人力资源管理;应用;问题;策略

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革新与优化,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多种数据的整合速度提升显著,这就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从信息化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中存有的主要问题入手,针对当前存有的问题为切入点,对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一、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用中存有的主要问题

1.企业对于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存有一定偏差

随着我国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以来,虽然我国很多大型企业认识到了信息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上的优势,并积极的开展了信息化管理。但是我国部分企业依旧对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存有着一定的偏差,片面的认为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推行信息化管理过于浪费资源,并且我国还存有着部分企业在推行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生搬硬套大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策略,而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与未来发展走向,进而导致了信息化管理手段发挥的效应较低。推行与应用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手段甚至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并且部分企业对于自身未来的发展较为迷茫,在发展的过程中闭门造车,而没有认识到市场变化多端的特性,过于追赶潮流,对于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认识程度较为浅薄,在推行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没有认识到企业自身的资金状况以及与信息化相关的硬件要求。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掌握程度较低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人力资源管理,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无论是管理阶层的人才能力还是基层员工的工作能力都会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但是无论从管理阶层还是基层工作人员的角度来看,我国大部分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还有待提升,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虽然我国当前正在积极的扩大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数量,但是由于人力资源管理要求职员不仅仅应具备着较强的理论知识,还应当具备着较强的实践能力,进而能够高效的解决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我国在开展人力资源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较差,时间较短。因此要想提升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效应,就应当注重相关人才培养,在注重信息化管理理论知识培养的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提升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浅析

1.从企业的认识方面入手,提升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

当前造成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效应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企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存有一定的偏差,因此要想提升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效应,首先就应当从企业的认识方面入手,首先可以从企业的领导阶层入手,加大对信息化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优势的宣传,改变领导的观念,提升企业领导阶层对于信息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但是在构建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并且不同的企业运营模式其遇到的问题不尽相同,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开展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还应当以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与实际需求入手,对信息化管理做出适当的调整,进而保障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全面推行。在企业内部进行电子化宣传栏建设,通过视频与PPT对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性以及重要作用进行宣传,并且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定期性的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培训,加强企业员工对信息化以及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认知,使其在自己的工作中可以积极配合企业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落实。

2.重视市场变化,探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走向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信息化时代,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企业要想在当前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就应当重视市场的变化,积极的探寻到信息化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作用,从企业的内部结构入手,优化企业的内部组织,转变传统的金字塔式结构,尽可能的向着扁平化管理方向发展。做好企业精简工作,节约企业运营成本,提升企业内部信息传递的效率,进而来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与此同时,还应当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自身入手,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培训,提升管理人员信息化技术水平,并且在培养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理论知识的培养,还应当以实际的案例入手,重视人力资源工作人员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的引入与信息化管理相关的硬件设备,制定人员的工作规范,进而来保障企业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管理的顺畅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进入到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在开展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还存有着很多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当前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希望对企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高奇峰。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1):181.

企业的信息管理【第三篇】

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 重要性 影响

一、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背景

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指的是企业和公司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等工具,通过对大量信息资源的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管理和决策的效率,借助以上活动用来提高企业和公司的综合效益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过程。当今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日趋走向成熟,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正逐渐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信息技术和管理模式已经是被捆绑在一起的两个方面。信息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也日趋明显。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对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进行了大幅度的创新,这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改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是许多大型企业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二、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一个企业要想与世界接轨,在全球企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做到规范化的管理,只有规范化的管理才能在企业不断扩张的同时保证企业健康成长。在信息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与传播的范围使得企业的营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企业不对自己的管理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那么企业的发展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另外,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很多的公司都在运用信息化中的互联网技术等工具进行经营管理,只有这样才可以把企业真正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企业本身的竞争力。跨国公司的盛行更说明了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公司与子公司的地理距离会越来越远,如果想要把自己的各个子企业与子公司做到更紧密的联系,就必须要采用信息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够在使企业在与其他企业和公司的竞争过程中不落下风。

三、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的影响

信息化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当今时代的代名词,信息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

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有效的组织结构的辅助,利用信息化的技术工具可以对企业和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合理的安排,ERP的管理思想是当今时代一个较为新颖的思想,我们可以拿来借鉴,为改造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强有力的技术保障。管理变革是指企业的管理者不断根据市场的变化,综合运用新的思维和方法技术,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组合形式,以使得调整后的资源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它们在整合之后的作用,利用信息化的经营管理努力达到“少投入、高收益”的终极目标,使企业组织结构更加优化。

2、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

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增强企业的执行力,公司的运作在很短的时间里做到上行下效,从而提高其管理效率,优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企业之中传统的组织架构是“层级式”的,这就决定了信息的传递方式是从下向上,然后领导的决策又从上向下逐级传递。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撑,信息通过现代化的网络工具进行传递,由原来的“逐层传递”方式转变为“水平传递”,管理的组织结构也就从所谓的“金字塔型”的结构向“扁平化”的结构方向逐步发展,自然而然,管理效率就会相应的提高,企业的命令执行力也会变得更加有序,执行力加强,企业的管理效率就会进一步提高。

3、促进管理过程的公平化和透明化

有了信息化的工具,我们就可以创建更多的类似于信息化平台的工具,这个平台能让更多的人来了解企业的决策与企业的重大行动,从而可以让员工和其他人为企业的决策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使企业和公司的决策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当今社会,很多的企业和公司为了能取得更加长远的发展,都尽可能的创建更多的信息化管理的平台,公开本公司的部分决策与重大实践活动,比如:企业日常的开支,企业的长远规划和未来发展等等。这一系列的措施旨在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从这一方面来讲,信息化的经营管理理念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利用好了信息化的工具,才可以完善这个项目,使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遍布于企业的每个角落,优化企业的管理,使管理过程更加的透明与公正。

4、革新企业经营管理思想

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旧理念与思想会逐步被社会所遗弃,残酷的企业竞争就如同大自然食物链中弱肉强食的规律一样,没有“利刃”就无法存活,这种“利刃”就是新的经营管理思想,信息化的发展能从本质上变革企业的管理思想。信息化能广泛聚集大众意见,“集聚效应”有很大概率能使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在短时期内进行频繁的更新换代,过滤掉陈旧的观点,筛选出符合时展的思想,信息化的交流能进一步开阔企业的视野,使企业能更快的走向国际化,与整个世界接轨,获取更加先进的经营管理思想。

5、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

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还可以使企业降低自己的管理成本,从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在比较传统的理念中,大多数企业和公司在信息获取,工作交流等方面更多的是要花费大量的劳动力去完成,这样企业将会相应的增加更多的开支,进而使企业的成本大大增加,而现在,互联网等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企业可以选择用信息化的工具来代替原来需要花费劳动力才可以完成的工作,这样既可以节约企业和公司的成本,又可以促进各项工作顺利有效的运行,使企业的竞争力迅速的提高,比如“微信”等现代化信息工具的应用。由此可见,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对现代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企业的信息管理【第四篇】

[关键词]企业 会计信息管理 失真 治理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指会计账簿与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不符合真实的情况,没有反映出会计主体的真实经营成果或者财务状况。因为企业的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之基础,也是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管理部门与其他各方开展决策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在开展会计工作中,应当全面而准确反映出经济活动的情况,提供真实而可靠的企业会计信息,从而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由于企业会计信息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日益发挥出重要作用,而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直接关系到信息运用者所作出的决策是否科学、合理、有效。随着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当中的各种消极因素与不良因素也在企业会计领域当中得到了渗透,导致会计失真问题变得愈来愈普遍,从而严重地影响到了经济的正常发展,已成为我们必须认真研究与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 当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管理失真的现状

会计信息失真主要是指会计信息之形成和提供违反了客观、真实的原则,难以准确反映出企业会计主体的真实财务状况及其经营成果。在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之中,企业会计信息失真主要表现在如下五个方面:其一是原始凭证的失真。部分企业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够完整和规范,甚至采用制作假原始凭证之方法,让非法收支转为合法。其二是原始凭证的各要素填写不够齐全,导致收支资金渠道难以准确划分,混淆了成本与专项基金之间的界限。其三是财务账目管理相当混乱,在会计账簿的设置与会计科目的应用上,未能严格依据财政部之规定进行设置,导致会计核算缺少系统性,账目十分混乱,账表与账实严重不符。其四是会计报表虚假,主要表现为脱离账簿人为调整报表的数字,甚至为应付检查而编制两套报表,一套是自用的,而另一套则是对外提供的,造成报表使用者难以了解到企业真实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其五是收入、成本、费用及资产等的失真。收入失真表现为截留、转移及坐支收入;成本失真可表现为多列或者少列成本,甚至还会通过人为的方式来调整损益、虚盈实亏或者虚亏实盈;费用失真主要表现为应当进专项资金的却进了生产成本;资产不实可表现在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难以反映出企业各项资产之实际数额,导致资产管理混乱和家底不清,进而造成账实不符。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将对国家与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不仅可能会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而且会影响与破坏国家经济政策之制定及宏观调控政策之执行。同时,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也会降低了企业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影响到会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同时也助长了企业内部的腐败行为,严重影响到经济发展及企业改革之进行。

二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管理失真问题的原因探讨

一是企业会计存在造假行为。企业会计的造假行为肯定会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造假之目的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企业偷逃税款、私自设立小金库、贪污挪用等等,但是,最终均是为了内部小团体及个人之利益,主要包括了会计营私舞弊、夸大经营业绩及工作失误等三种形式。会计营私舞弊是因为没有相对应的经济业务,纯粹是靠玩弄数字游戏,是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所导致的危害也是最严重的。夸大经营业绩是指企业会计人员通过不公平、不合理却合法的业务来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让会计报表从表面上看起来达到预期目标,是一种故意的和经过精心策划而难以让人发现的行为,这会造成会计报表的使用者实施错误决策。会计营私舞弊与夸大经营业绩的动机就在于要获得某一种资格或者是免于被处罚,同时还有一些政治动机与职位动机等。会计工作失误主要是指在会计工作中因为计量、确认、记录及报告等方面出现了无意识的错误,导致会计人员错误理解地运用了会计准则及核算制度,由此而造成了工作上的失误。

二是目前会计管理体制不尽合理。如今各企业的财务部门及财务人员基本上均由企业自身进行设置与配置,企业财务人员的职务、工资及福利等待遇均是由企业内部决定。在如此体制下,企业财务人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时,往往会受到本企业领导之制约,假如企业负责人要求会计人员服从其指令,财务人员就有相当大的可能会被迫地充当造假的工具,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目前的企业干部考评、任用与提拔机制不够科学,造成少数干部为了在任期之内谋取私利,或是为了迎合上级领导之所需,或是为了应对工作考核,就置国家利益于不顾,故意违反财务管理制度,故意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

三是会计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目前,我国虽然已相继制定或者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法律法规,但是因为这些法律法规是依据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环境具体情况而制定的,常常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与局限性,即法律法规之约束因为本身所存在的滞后性,导致企业会计人员在处理新经济业务时往往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造成企业会计信息存在失真的可能性。同时,以上法律法规的部分内容空洞而且没有具体实施细则,导致在实际之中缺乏可操作性,加之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与会计确认计量上存在不确定性,客观上也会导致会计核具有相当的随意性,为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埋下了隐患。

四是企业会计监督体系不够完善。尽管我国已建立起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及国家监督等三个层次的会计监督体系,但是,在企业外部监督中,除一部分股份制企业及外资企业等注册会计师实施会计报表年度审计之外,绝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开展会计报表年审,一些行业主管部门会从本部门的利益考虑,对下属企业采取保护主义的办法,导致难以对企业进行科学规范的监督。税收及工商部门常常只能从本部门业务的角度上实施单方面监督,这就给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带来了相当大的可乘之机。

三 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管理失真问题的治理措施

(一)加快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改革步伐

一是要强化票据管理活动,严肃查处违反发票管理办法的各类行为。要通过注重会计基础工作,认真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充分发挥企业会计的核算与监督职能,规范会计处理的全过程,建立与完善各项制度;要积极推广会计电算化工作,不断提高核算与稽查的水平。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先进技术,开展科学而严密的会计核算与税收征管工作。要注重改革原始的手工操作方式,进一步排除人为的会计处理之干扰,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二是要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制度建设。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可以说是企业为保护自身资产的安全

与完整,确保其经营活动能够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各项内部规章之要求,充分提高经营管理的效益,防止营私舞弊与控制风险等目的而在企业的内部所采取的一种彼此联系的方法。各企业应当逐步建立健全内部的审计组织机构,通过建立完善内审激励机制,不断提高企业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及政治思想素质。要通过巩固内审职能,不断拓宽内审的领域,明确内审人员对于会计信息失真所应当承担监督责任与行政责任。

(二)逐步完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

要建立起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健全而完善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市场经济之发展自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动态性与连续性,所以,会计制度之改革不但应当考虑目前的市场环境,同时还应体现出市场经济之发展趋势和规范化之要求,从而能够指导与规范持续不断出现的新业务和新事项之会计处理。企业会计制度建设应当在广度与深度上下一番工夫。在广度上,要能够覆盖到持续不断拓展的新会计领域及新会计分支,要规范以上会计领域的各类会计行为。在深度上,要在构成层次上具备完整性,从而适应于集团化的经营与发展。随着企业规模的持续扩大,其结构层次也在不断增多,要让企业内部的核算制度和办法层次能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还应参考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与健全现有已有的企业财务规章制度,依据国际会计准则中相关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之规定,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尝试企业会计委派制

尝试实施企业会计委派制,能够减少会计人员对本企业领导之依附,实现强化会计监督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之目的。所以,应当在总结和完善实践经验之基础上,有步骤地开展会计委派制试点。应当说,会计委派制虽然十分有利于保护财产所有者之利益及社会公众的利益,但是,为保证有效执行服务与监督之职能,同时还应建立起与此相适应的委派人员管理机制。由于会计人员是经济人,为谋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难免会产生道德危机感,甚至逆向选择的行为。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起一系列的机制:首先是建立起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的制度,让报酬和会计人员很好地履行职能风险相对称;其次是形成切实可操作的企业会计人员职责与权利管理之制度,从而保障其能够正确地履行受托之责任;最后是要建立起会计人才市场,以此强化财务会计人员的自我约束机制与良性流动机制。

(四)大力推进诚信教育

法律与信誉始终是维护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两大条件。和法律比较起来,信誉机制确实是一种成本更加低廉的维持交易秩序之机制,尤其是在一些法律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唯有信誉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对于企业会计的造假行为,不仅要依法加大惩罚的力度,而且还应强化诚信教育,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诚信意识。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诚信工程建设:首先是要致力于打造信用政府。各级政府都应切实转变政府的职能,尽量减少地方的保护,不断提高当地政府的信用度,从而杜绝官出数字和数字出官的浮夸现象,切实将诚信作为本地区和本部门进行考核的一项政绩指标;其次是要建立起信用档案。鉴于我们的信用档案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应当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将违反诚信的企业和个人记录在案,并便于公民进行查询,以增强企业与个人的诚信意识。最后是要注重诚信教育。应当对所有会计从业人员开展诚信教育,从而促使其做到以诚信为本,以操守为重,真正不做假账,从而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可靠。

(五)不断提升造假成本和降低造假收益

按照企业经营者是有限理性经济人,并致力于追求效益最大化这一经济学假说,企业经营者的行为一定会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可见,获取收益是企业经营者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最重要目的。所以,要让企业经营者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风险成本大大高于风险收益,从而有效防止企业经营者提供失真的会计信息,这就要求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要切实加大惩罚的力度,有效降低造假企业及其经营者之声誉。一定要着力加大对于造假企业及其责任人员开展经济处罚或者刑事处罚之力度,让造假者付出倾家荡产、职位不保,甚至声名狼藉之代价,让造假者所付出的代价要远远大于其所得之收益。如此一来,方能从根本上杜绝企业会计信息造假屡禁不止之势头;其次是要建立起市场退出机制。要快速构建富有成效的退出机制,对于那些不遵从行业操守与不守信用的企业或者个人,应当将其驱逐出其造假的相关行业;最后是要逐步加大企业经营者职业化与市场化的力度,并对企业家实施声誉评价。鉴于声誉是企业经营者在经理人市场当中获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无形资产,较好的声誉十分有利于企业经营者的长远发展,而不良声誉则有可能导致企业经营者被经理人市场所淘汰,甚至会毁掉其经营的事业。所以,应当积极创造条件,持续推进企业经营者的职业化与市场化之进程,从而形成一个由相关机构定期对企业家的业绩与行为实施考核,以评定其声誉的机制。对于企业家之劣迹,应当随时公布出来,促使其他企业经营者能够守法经营。

(六)建立有效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国外的经验充分证明,民间审计制度对于治理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非常有效。尽管我国存在名目繁多的监督管理部门,而且隔三岔五就进行检查,但是,这些检查常常是为了实现一种特定的目的与利益的行为,监督的成本较为高昂,而且对于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所发挥的作用也不大。我国当前体制下的注册会计师聘任制度存在着十分严重的缺陷,危及到了社会审计之独立,尤其是上市公司之会计信息造假更加具有欺骗性与迷惑性。所以,一定要加快我国注册会计师队伍的发展,切实增强注册会计师所具有的独立性,积极提高注册会计师群体的职业道德水平,尽快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素质高、良好信誉、客观公正的注册会计师队伍,从而担负起社会审计监督之重任。同时,还应对注册会计师的服务开展抽查,一旦发现问题就应果断进行处理。

(七)完善企业独立董事制度

各监督部门应当切实加强部门问的协调与配合,妥善处理好监督检查所存在的交叉、重复与执法疏漏等各种矛盾,充分发挥出社会监督应有的作用。为此,要积极完善企业的独立董事会制度,不断加强对公司所进行的外部环境监督。企业独立董事主要是指不在本公司担任除董事之外的其他任何职务,而且和其所受聘的公司及各主要股东之间也不存在有可能妨碍其开展独立、客观判断之关系。企业要通过积极引进外部独立董事,促成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的适当外部化,以便于形成强有力的监督制约力量,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71 189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