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分数(汇总5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认识分数(汇总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认识分数【第一篇】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第六册p64—p65
教学目标: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对分数有进一步的认识,也就是部分与整体之间的一种关系。
教学难点:1、整体方面:是在学生原有的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的基础上突破到由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2、部分:平均分成的每一份由原来的一个突破到由几个组成一份。
教学过程
一、学习1/4
1、情境导入,复习1/4
教师:小朋友,猴山上有4只小猴子,玩得可开心了,正当他们满头大汗的时候,猴妈妈给他们带来了一些水果,我们一起来看看有些什么呢?(一个大西瓜,一个神秘的口袋)看着满头大汗的猴宝宝,猴妈妈赶紧给他们分西瓜,猴妈妈把这个大西瓜平均分成了4份(课件演示西瓜平均分成4份的图),你知道为什么要平均分成4份吗?
学生:因为有4只猴子,所以平均分成4份。
教师:每个小猴可以得到一份西瓜,你知道这一份西瓜是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指一块)
学生:1/4。(电脑出示一个1/4)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因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得到一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那这一份呢?这一份,还有这一份呢?(对,每一份都是这个西瓜的1/4)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物体的1/4。(教师结合自己的口述,及时进行板书)
2、教学例题
教师:西瓜吃完了,可猴宝宝们还觉得不解渴,这时他们想到了猴妈妈带来的神秘口袋,(电脑回放)其实这个神秘口袋中装的也是小猴子喜欢的水果,猜是什么?
学生:桃子。
教师:猴妈妈肯定会把这些桃子怎么分?
学生:平均分成4份。
教师:对,因为有4只猴宝宝,猴妈妈肯定会和西瓜一样平均分成4份。
教师:每只猴宝宝可以分到一份桃子,那这一份桃子是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1/4
教师: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和同桌小朋友说说吗?
学生交流,再评讲。
学生:因为把一袋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个小猴子分到1份,所以用1/4表示。
教师:谁还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朋友们听?
再请学生说说想法。
教师:看来,这个神秘口袋还没有打开,我们已经知道了每个小猴子可以分到这袋桃子的1/4了。是吗,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把一袋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袋桃子的1/4。)
教师:那每个小猴子分到的一份到底是几个桃子呢?老师告诉你们,这个神秘的口袋就在你们身边,请同桌两个小朋友打开平均分一分,数一数。
教师;谁能说一说每个小猴子到底分到了几个?
教师:为什么你这里的一份和他那里的一份不同呢?
学生按4个、8个分别说说自己每一份的个数。(板书2个,4个)
学生汇报,结果不同,为什么?自己去寻找原因。交流怎么回事。
教师:那你这里的一份和他那里的一份为什么都可以表示各自这袋桃子的1/4呢?
学生:因为他们都是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袋桃子的1/4。
教师:不管桃子的总数是多少,只要根据桃子平均分成了4份,就知道每份就是这些桃子的1/4。而到底这一份有几个,我们就得看看总数有多少才能确定。
二、认识其它的分数
1、想一想
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想一想,如果猴妈妈带来的这袋桃子(4只),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子吃,那每个小猴子可以分到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
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每一份是几个呢?
学生:2个。
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想一想,如果猴妈妈带来的这袋桃子(8只),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子吃,那每个小猴子可以分到这袋桃子的几分之几?
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教师:每一份是几个呢?
学生:4个。
教师:不管1只小猴子最后拿到的是这里的2个还是这里的4个,他们拿到的都是这袋桃子的1/2。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因为桃子平均分成了2份,每个小猴子拿到了一份,所以都是总数的1/2。
三、闯关游戏
教师:刚才的学习,老师发现三(5)班的小朋友特别聪明,猴宝宝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闯观游戏,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个游戏。
1、第一关: (想想做做1、2)
教师:你看懂题目的意思了吗?谁能说说?
学生:根据图,填出分数
教师:要填写分数,我们必须看清什么?
学生:这些物体被平均分成了几份。
学生完成,然后集体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2、第二关:(想想做做 3)
教师:第二关就是书上想想做做第3题,请大家读一读题目的要求。
教师:谁能说说怎么做才能让其他小朋友们一看就明白了你表示的分数。
学生:先根据分数平均分一分,然后再用涂色表示。
学生完成后交流。对于1/5和1/2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3、第三关:(想想做做4)
教师:第3关,要求同桌小朋友合作完成,同桌两个小朋友都有12根小棒,请你们拿出这12根小棒的1/2,谁能说说你们是怎么拿的?(学生可能会用除法,可以。)
教师;还有什么方法?
学生:把小棒平均分成2份,拿1份。
教师:现在请你们再拿出这些小棒的1/3,是多少?对的举手。
教师:你们知道还可以拿出这些小棒的几分之一吗?
学生:1/4,1/6,1/12。
教师:请学生拿出小棒的1/6,看看是几根。
4、闯关结束
教师:看来我们三(5)班的小朋友真的很厉害,轻轻松松过关了,看看猴宝宝都为大家高兴呢!
四、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你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教师:请几个学生说。
小学数学《分数的再认识》评课稿【第二篇】
真分数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不是很大。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涉及到的都是真分数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学本课时,应该找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有效地引导学生真正理解真分数的内在含义和真分数为什么小于1,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堂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汇报并在练习本写出了自己喜欢的分数,同时以这个分数为例,复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的组成”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为新知学习提供了较好的铺垫。引入新课后,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折叠后,涂出了自己熟悉的分数,并初步感知这些分数如果没有将所有的份数都涂满,这些分数就小于这个整体“1”,也就是小于1。通过直观操作和演示,学生才能较好地理解“真分数小于1”这个教学难点。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够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就算是实现了我们制定的三维目标。每一堂课都应该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学到相关的知识和经验,获得宝贵的学习经验,体会到知识的形成。
分数的再认识说课稿【第三篇】
一、说教材
(一)说教学地位与作用
《分数的再认识》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分数的再认识》(34~36页)的第一课时。本课是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拓展的,为后面学习分数的性质以及公因数、公倍数等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整个的小学数学学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教学目标
过去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三维。新课标指出“三维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应该以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正确价值观。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线,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把这两者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新课标指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将教学目标以下三个方面:
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与挑战性。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二、说学情
《分数的再认识》是在三年级下学期,学生已经结合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其次,五年级的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需要动手操作,理解知识需要具体的事物作支持。
三、说教法学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及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1.教学中,我将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动机,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
2.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通过故事“西游记中的唐僧分饼”引入课题一天,在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又累又渴,于是孙悟空、沙和尚和猪八戒去摘果子解渴。不大一会三人腾云驾雾回来了。唐僧很高兴打开了干粮袋,里面装着2张糖饼,3张油饼。同学们,你能用分数表示出糖饼占饼总数的几分之几吗?油饼呢?唐僧说:你们辛苦了,给你们一张油饼吧。怎样用分数来表示徒弟们得到的这张油饼呢? 为什么这样表示?一张油饼分给三人吃吧。你们说怎样分才公平啊?
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互动探究、学习新知
首先让学生猜测如果每个同学拿出自己所带笔的1/2,是否相同。肯定会有两种答案,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验证。在验证过程中,先叫全班学生拿出所带笔的偶数支。再是让学生数出偶数支的1/2。最后全班交流,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通过拿笔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同时,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对分数有更深的了解。
(三)运用新知,拓展延伸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两本书的1/3不同,使学生认识到:
1/3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1/3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使认识进一步提升的:
任何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相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
对应的整体不同,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四)巩固反馈,发展能力
在处理具体练习中,我觉得应该指出的是。
1.画一画中,无论如何画,只要是整个图形的1/4是一个小正方形既可。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练一练第1题重点是分割法、移动法、旋转、合并这些方法的使用。
3.练一练第2题重点体现涂法的多样性。
4.练一练第3题重点除了体现画法多样性之外,还要比较平均分之后,每一个图形的两个1/2是否相同;还要比较这三个图形的1/2是否相同。这部分其实是“总数相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相同;总数不同,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的知识点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在直观的基础上,把已经形成的抽象认识,进行了及时的练习和必要巩固和强化。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节课我不仅注重了知识的教学,同时也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经历猜测、验证、总结的过程中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小结
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主动回答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这些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问题,学以致用。
(六)布置作业
在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有层次的习题,分为必做题与选做题,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落实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教学理念。
五、说板书
认识分数【第四篇】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以下内容就是我上完课后的一些感受:
1、创设情境,让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
数学源于丰富、有趣、现实的日常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与数学相关的知识。我通过创设学生分食品这一生活情境,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如学生举出的生活例子分蛋糕、分苹果等,最后用分数表示橘子的数量等,让学生在对这些情境的探索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了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形成了数学的应用意识。
2、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过程。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即由学生去把所学的东西自己发现并创造出来,教师只须引导和帮助学生去创造,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在这堂课中,我站在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度,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探究学习,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在让学生初步了解二分之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利用材料得到二分之一 ,让学生说出折法及发现,当学生创造出了自己想要的分数后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创造空间和探索空间,学生的表现也确实让教师满意。可见学生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通过教学,我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1、学生的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不够到位,如坐、站的姿势,写字的姿势,站起举手的不好习惯等。
2、教师的激励性语言稍微单一了些,还需多样化,对后进生的激励也还需加强。
通过这堂课的设计与实施,我体会到:
1、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经历学习知识的过程。
2、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教师应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尽可能地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欲望和热情。
分数的再认识【第五篇】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两盒铅笔(两盒中所装铅笔数不同)、12根小棒、实物投影
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这个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教材先安排了“拿铅笔”活动,使学生体会同样是“1/2”,铅笔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因为原有的铅笔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然后,教材又安排了一个“说一说”的活动,联系“一本书的1/3”等实际情境展开交流,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画一画”是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了解起点。
1、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谁能说出几个你喜欢的分数?
2、这些分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说说各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3、你还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
二、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一)拿一拿
1、出示两盒铅笔(两盒中所装铅笔数不同),问:谁能拿出盒中铅笔的 ?
2、你准备怎么拿 ?发现什么问题?都是 ,为什么拿的支数不一样?
3、每一个同学都拿出你所有铅笔的 ,比一比,说一说发现。
3、从刚才拿铅笔的活动中你明白了什么?
4、归纳提升: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二)想一想
1、把6支、9支、12支铅笔分别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支数可以怎样表示?(1/3或者2支、3支、4支)
(三)说一说2
(三)画一画
“画一画”是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三、体会分子与分母之间的关系
根据分数拿出相应的数量。
1、12根小棒,请拿出12根小棒的
思考:这里的分子1表示的是什么?(是1支还是1份)
2、12根小棒,请拿出12根小棒的 。
(同学相互说分数并拿出数量。)
四、在练习中进一步体验
1、基础练习:
看图写分数:
表示用分数:
2、拓展练习:
(1)说得对吗?请说明理由。
(2)、选一选
①由一段木料的 估计这段木料有多长。
②由一段图形的 估计这个图形。
(3)、填一填:
通过学生填数、观察,使学生体会这些分数之间的关系,先让学生填一填,再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认识整体“1”
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