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认识分数精选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47265

【导言】此例“认识分数精选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认识分数【第一篇】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会掌握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探索、动手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对分数与生活的联系有一定感受。

教学重难点:

学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和减。

教学准备:练习的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我们这一阶段和一种新的数——分数打交道。

你来介绍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好吗?(学生回顾,并介绍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

我们认识了分数,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对所学的内容进行阶段性的补充复习。

复习的内容有:

1、几分之一;

2、几分之几;

3、比较分数的大小;

4、分数的加减法。

二、复习并组织适当的练习。

1、回忆1/2。

师: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1/2。

你会按照老师的这种说法,用生活中的一件物体,并用上几分之一,说一句话吗?

学生酝酿并指名说。(强调“平均分”)

学生互相说。

小结:通过刚才的举例,你能知道分母和分子的含义吗?

指名学生回答。明确分母和分子的具体含义。

2、顺着学生的思路,回忆几分之几。

如:把一块黑板平均分成15份,每份是它的1/15;如果,取2份,则是多少?(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观察板书:分数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为什么?(学生结合分母和分子的具体含义回答)

3、比较分数的大小。

你知道1/15和2/15哪个大吗?你怎么理解?

小结: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值越大。

师:还是这块黑板,如果把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生答,师板书。

你知道1/15和1/10哪个大吗?你怎么理解?

小结: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

补充练习:

1/3和2/3 3/7和2/7 5/8和3/8

2/15和2/10 3/20和3/18 8/8和88/88

作为课堂作业,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重点选择几题。

4、分数的加减法。

我们所学的分数的加减法,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分母相同)

你知道有什么计算规则吗?

补充练习。(作为课堂练习)

(1)两根木条,第一根长3/10米,第二根长4/10米。

两根一共长多少米?第一根比第二根短多少米?

(2)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3/7,比第二天多修了全长的1/7。两天共修了这条路的几分之几?

三、练习小结。

板书设计: 分 数

1/15<2/15……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值越大。

1/15<1/10……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越大,分数值越小。

分数的再认识【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整体“1”,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两盒铅笔(两盒中所装铅笔数不同)、12根小棒、实物投影

教材分析:

教材设计这个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对分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分数。教材先安排了“拿铅笔”活动,使学生体会同样是“1/2”,铅笔的数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这是因为原有的铅笔总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然后,教材又安排了一个“说一说”的活动,联系“一本书的1/3”等实际情境展开交流,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画一画”是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这样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了解起点。

1、我们已经认识了分数,谁能说出几个你喜欢的分数?

2、这些分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谁能说说各个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3、你还知道分数的哪些知识?

二、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理解分数的相对性。

(一)拿一拿

1、出示两盒铅笔(两盒中所装铅笔数不同),问:谁能拿出盒中铅笔的 ?

2、你准备怎么拿 ?发现什么问题?都是 ,为什么拿的支数不一样?

3、每一个同学都拿出你所有铅笔的 ,比一比,说一说发现。

3、从刚才拿铅笔的活动中你明白了什么?

4、归纳提升: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二)想一想

1、把6支、9支、12支铅笔分别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支数可以怎样表示?(1/3或者2支、3支、4支)

(三)说一说2

(三)画一画

“画一画”是借助直观图形体会一个图形的1/4都是一个□,但这个图形的形状有可能不同。

三、体会分子与分母之间的关系

根据分数拿出相应的数量。

1、12根小棒,请拿出12根小棒的

思考:这里的分子1表示的是什么?(是1支还是1份)

2、12根小棒,请拿出12根小棒的 。

(同学相互说分数并拿出数量。)

四、在练习中进一步体验

1、基础练习:

看图写分数:

表示用分数:

2、拓展练习:

(1)说得对吗?请说明理由。

(2)、选一选

①由一段木料的 估计这段木料有多长。

②由一段图形的 估计这个图形。

(3)、填一填:

通过学生填数、观察,使学生体会这些分数之间的关系,先让学生填一填,再让学生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分数的再认识

认识整体“1”

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相同。

认识分数【第三篇】

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几 第101—104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几来表示;

2、能用分数表示实际操作的结果;

3、会读、写几分之几,并能比较几分之几的大小。

4、体会分数来自与生活实际的需要,了解分数产生与发展的大致历程。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比较熟练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同样大小的圆形纸、长方形纸,绳子,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并情境导入几分之几

1同学们,我们昨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分数是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到呢?

(师读几个分数,学生根据老师所读写出分数。师请学生相互报几个分数,学生写出分数。)

2、接着:大家还记得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途中吃西瓜的故事,如果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猪八戒吃其中的两份,,那么,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呢?请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折成同样大的8份,再把2份涂上颜色。

3、学生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我涂的是8份中的几份。还剩下几份?你涂的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你是怎样想的?

4、全班交流。

5、光碟出示第101页的试一试,填上适当的分数。

二、比较几分之几的大小

1.请大家把长方形的纸拿出来,四人为一组,折成5份,并涂一涂,比较一下:五分之三和五分之二哪个大?

2、在小组相互说的基础上,在班级里进行交流:我是看五分之三涂色部分大,五分之二的涂色部分小,所以五分之三大于五分之二。学生也可以这样说:把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五份,取的越多,表示的分数就越大,取的越少,表示的分数就越小。

3、光碟出示第103页第4题。

(1)先涂一涂,再比一比。

(2)同桌之间进行交流。后全班交流评价。

4、用你准备的圆片或细绳,折一折。同桌比一比,说一说。你从中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先在小组里相互说一说,再在班级里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2题。

(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8份,一个吃了1块,另1个吃了2块,他们各吃了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在每个图里涂上颜色表示所要求的分数。学生先完成在书上。再组织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3题。

(1)用两张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分别折出它的四分之三和八分之五,并涂上颜色。你还能折出一张纸的几分之几?

(2)进行展示交流、鼓励。

3、光碟出示第103页第5题。

(把1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一个吃了这个西瓜的1份,另一个吃了这个西瓜的3份。)

(1)用分数怎样表示?谁吃的更多一些?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四、学习阅读《你知道吗?》

1、自主阅读,思考

2、交流: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疑问?

3、读了这些图文,你想到了什么?

五、质疑问难;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六、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分数说课稿【第四篇】

今天听了李老师的课我觉得这节课,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认识分数》这一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分数意义上还是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李老师这节课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起点,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情境,并通过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同桌交流,让学生经历认识几分之一的学习全过程,感悟分数的含义,能直观地比较分数的大小等。李老师在本课的设计以及执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

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知识,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走向未知领域。李老师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创设了十分贴进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两人郊游分食物,从分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和感悟:一方面,产生“平均分”的需要,强调“平均分”是分数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体验由于总量的变化引起了每人得到的个数从整数两个或一个再到不能用整数的变化的过程,自然引出分数。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从生活经验中得来,怎能不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产生了积极的探究情感。这个环节的教学通过情境的创设突出两个层次:第一个,引出并理解平均分。因为这是分数产生的一个必要条件。第二个层次: 通过质疑,学生发现一半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字来表示,引出新的数学数字用分数1/2来表示,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自然产生了对新知识探索欲望。

二、活动以操作探究为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把学生推到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丰富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李老师很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全新的理念。李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探究环节,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并掌握分数。第一次操作教师首先组织学生用圆代替蛋糕折出它的一半在直观的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引出1/2表示生活中的“一半”的数学化结果,在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之间架设了认知桥梁,初次感知到生活中的一半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一半可以用1/2来表示,让学生直观感知1/2产生的过程 ;并让多位学生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第二次操作折一张长方形纸并表示出它的1/2的,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这个环节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鼓励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快乐,同时,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即: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呢?李老师让学生结合自己折的纸说一说。明白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每一份都是它的1/2。凸显数学教学最本真追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步步深入,层层递进,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完成几分之一概念的建构。第三次操作是全课教学的亮点,教师将教材进行调整利用同一种图形,同桌合作折出1/4和1/8,张贴学生的涂色纸片( 1/2 、1/4 、1/8 )分别进行比较1/2 与1/4 ,1/4 与1/8 ,1/2 与 1/8的大小,同桌讨论交流这三组分数,谁大谁小?从中发现了什么?结合平均分的份数来理解体会到:把同一个物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这样的规律,从而得出几分之一与几分之一它的大小比较的方法,体会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发展数学思考。这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

而是在学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体悟中动态生成的,从而达到有效的数学学习的目的,这样的设计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采用多种形式注重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整节课可以感受到李老师设计中力求体现形式的多样性,创设了让学生去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写一写等情景。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表示出自己所发现的分数。不仅让学生用脑子去想,而且用语言表达,用手操作,用心去感悟、体验,其中一个重要理念就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交流活动中,多次感悟平均分的概念,结合平均分,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写一写,充分认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等; 从而认识几分之一;使学生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精心设计练习注重学生知识的拓展

在新课结束后李老师设计了这样的一道拓展题,把一个大正方形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说出涂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图中的正方形被平均分成了不同的形状,根据图中的提供的信息,用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分别说出不同的分数,红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1/4 ,黄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1/8,浅蓝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1/8,蓝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1/16,学生根据平均分得份数不同,说出不同的分数。从课堂的教学效果看,这个环节的安排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深化本节课的知识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两点不成熟的建议 :

1、我个人认为有个别学生虽然能直观体悟什么是分数,但是真正说的时候,仍有学生回答的不准确和不够完整,建议老师让学生多说,加深理解。

2、建议课堂上对学困生的关注能再多一些就更好了,特别是不敢举手的学生给他一些表达的机会。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1047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