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护理学习论文【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16657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护理学习论文【最新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护理学习论文【第一篇】

一、我国与荷兰汉斯大学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比较

(一)培养目标

1•中国:护理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和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并能够与国际接轨的,具备人文社会科学、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知识,系统掌握现代护理学理论和技能,具备教育、科研和管理的基本能力,学生毕业后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护理人才。

2•荷兰汉斯大学:毕业生不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须有管理才能,有远见,能够处理复杂情形,知晓卫生保健及相关学科的新进展。具备良好的评判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明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毕业生是能够在欧洲劳务市场发挥作用的高级职业护士。

(二)基本要求

1•中国:本专业主要学习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基础医学、预防保健、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临床护理技能训练,具有对服务对象实施整体护理及社区健康服务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6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预防保健的基本理论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2)掌握现代护理学理论和技能;(3)掌握护理急性、慢性和急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操作技术及专科护理和监护技能,并能应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4)具有社区健康服务、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护理科研能力;(6)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写和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2•荷兰汉斯大学:通过学习,学生必须获得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明确专业发展的趋势,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自我反思能力。毕业生应能胜任5项职业角色:(1)提供护理服务;(2)组织护理工作,开发、指导护理计划和制定个体护理方针,组织和协调涉及几个学科的完整的护理过程;(3)进行护理改革;(4)指导同行;(5)护理专业人员。毕业生应具备12项能力:(1)应具备提供专业的和人道的护理服务的能力;(2)应具备应用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的方法;(3)应具备对个人和群体进行健康教育的能力;(4)应具备协调相关护理服务的能力;(5)应具备协调落实已达成共识的措施的能力;(6)应具备开发和实施新的护理计划的能力;(7)应具备制定相关护理方针的能力;(8)应具备参与护理质量标准设计的能力;(9)应具备帮助和支持其他护士完成指定的护理任务的能力;(10)应具备提供建议和帮助的能力;(11)应具备改变专业和专业意识的能力;(12)应具备积极尝试新的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1•中国:四年本科、理学学士。

2•荷兰汉斯大学:四年本科、护理理学学士(BSN)。

(四)专业特色

1•中国: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学习管理、涉及科研。突出护理是核心,以护理为主线组织课程,课程体现现代护理学的观念,反映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护理专业课程注重人的基本需要,注重人对健康问题的反应,注重人文科学知识和行为科学知识的补充,注重解决健康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技能。学生从第一个学期就学习护理学的课程直到完成全部课程,护理这条主线贯穿四年学习的全过程,使“人是一个整体”的观念不断得以强化。设置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群使学生具有科学研究的意识,寻求和利用科研成果,并参与护理科研;主动地、持续地、评判性地获得国内外与本专业有关的新知识,促进自身和专业的发展;运用管理学知识有效地计划和安排护理工作;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社区卫生服务也在不断发展,社区护理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荷兰汉斯大学: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能力本位学习。

护理学院提供以能力本位为中心,多种教育方式为特征的教育。重点是使学生能够应付复杂的护理情形,能够在没有或不能使用现有的标准护理计划和护理方案的情形下完成护理工作。获取质量控制、质量检测和质量改进的知识和技能,控制护理质量,并具备护理管理能力。传授更具科学性的循证护理,使毕业生能以此指导和发展护理,使毕业生能在迅速发展的卫生保健事业中提供审慎而又有科学依据的护理服务。部分课程将使用双语(荷兰语和英语)教学,开设多国文化教育,以便于学生和教师到欧洲各国交流学习,推动国际合作进程。

(五)专业化方向

1•中国:(1)社区护理方向:开设课程有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与管理、康复护理、老年护理、人际沟通、传染病护理等;(2)中医护理方向:开设课程有中医基本理论、针灸推拿学、中医护理学、传染病护理学、人际沟通等;(3)口腔护理方向:开设课程有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医学基础、人际沟通、口腔保健与护理、传染病护理学等;(4)涉外护理方向:开设课程有英语口语、专业英语、传染病护理学、人际沟通、多元文化与护理等。

2•荷兰汉斯大学:(1)慢性病护理;(2)精神心理疾病护理;(3)重症病人护理;(4)妇产科、儿科、青少年护理。除专业化方向课程外,学院还提供几个选修模块。如:家庭护理,护理教育,护理技术,司法精神病学,护理管理,护理改革等。学生必须选择一些选修模块,才能获得足够的学分。通过选择选修模块和专业化方向,为学生提供多个职业方向,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迅猛发展变化的卫生保健事业。

(六)课程结构与课程设置

1•中国:

(1)课程结构。四学年组成:40周/学年,四年160周,其中:理论周,实践周。第一年,以公共课和部分基础课为主,实践周(军训2周,入学教育周);第二年,以部分公共课和基础课为主,实践2周(临床集中见习);第三年,以专业课和专业方向课为主,实践4周(社区集中实习2周,综合实践2周);第四年,实习和毕业论文,40周。

(2)课程设置。1)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包括国情、英语、体育、计算机等;2)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等;3)专业课程,包括护理学、心理学、健康评估、护理技术、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管理学等;4)专业方向课程;5)实践训练,包括军训、综合实践(社会实践)、临床及社区见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等。

2•荷兰汉斯大学:

(1)课程结构。四学年组成:42周/学年,四年168周,其中:理论78周,实践90周。第一年,预备教育阶段,理论30周,实践10周,选修2周;第二年,职业准备阶段,理论20周,实践20周,选修2周;第三年,专业化方向阶段,理论20周(专业化方向4周,选修模块16周),实践20周,选修2周;第四年,毕业阶段,专业实践20周(专业化方向16周,选修模块4周),实践20周,选修2周。

(2)课程设置。1)理论,包括护理学、解剖学/生理学、医学科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伦理学、法律、组织管理学、国际学、科研方法等;2)技能,包括护理专门技能、沟通技能、管理技能;3)实践训练,第一学年10周,第二学年20周,第三学年20周,第四学年40周(实习20周、论文20周);4)专业化方向。

(七)教学方法

1•中国:(1)课堂讲授;(2)示教;(3)自学讨论;(4)实验实习;(5)操作练习;(6)角色扮演;(7)病例讨论。

2•荷兰汉斯大学:(1)理论学习路线,学习在工作模式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2)综合学习路线,针对护理单个项目的学习,把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应用环境有机结合起来;(3)技能学习路线;(4)进一步学习路线,附加路线:包括特殊理论和概念的学习,如科研、循证护理、各国文化学习等。

二、中国与荷兰汉斯大学护理教学计划比较结果

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状况大体一致,笔者收集的几理学院教学计划大同小异。我国与荷兰汉斯大学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比较结果如下:

1.培养目标。尽管东西方文化有较大差异,教育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在对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方面是一致的。即不仅要专业知识扎实,而且还要会管理,要面向国际。

2.基本要求。从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方面,两国的要求大同小异。但从能力方面荷兰更加注重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社交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3.专业特色。两国的专业特色与国情密切相关,各有特色。但荷兰在对不同年龄的护理、家庭护理以及心理护理方面更有特色。

4.课程结构。从课程结构看,差异较大。近几年,尽管我国的护理课程作了较大幅度的改进,加强了人文方面的教育,但基本上仍以护理理论为主。相比较而言,荷兰的课程设置以能力为主,面向国际,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是专业素质。

5.实践训练。从实践教学看,由于各校招生规模大,实践教学资源有限,国内多数学校的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比例为2∶1,实验多采用应证性实验,临床见习多采用集中见习的方式完成,课程设置为先基础,后专业,再实习的“三段式”,因此,理论和实践是脱节的。荷兰的实践训练从第一学期开始,每学期都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实践训练,第一年10周,第二、三年分别20周,第四年40周,超过了理论的学时,学生的能力得到加强,学习目的明确,因此,适应护理发展的需要。

三、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提高。国家的改革开放,国际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护理教育如何适应社会人群对健康的需求,与国际接轨,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护理学习论文【第二篇】

我校2010级护理本科1、2合班,共96名学生,教材选用王雪文主编的《外科护理学》。

2方法

选择的章节是外科护理学中乳房肿瘤护理,采用PBL教学法。教学实施过程中以“乳房肿瘤患者的护理”教学内容为例,共计4学时,每学时50min。

2.1教案设计

PBL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教师备课中,首先根据教材及教学大纲要求,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等,精心设计2个连续的案例,并结合案例提出4~8个问题,如第1幕:“患者女,40岁,洗澡时意外发现左侧乳房外上象限有一个肿块,左乳头有少量溢液,来院就诊。”提出问题:①患者可能出现的疾病都有哪些?②导致相关疾病的病因都有哪些?③为了明确诊断,可做哪些辅助检查?④简述各相关疾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第2幕:患者住院,查体:左侧乳房外上象限单发小肿块,无触痛,较硬,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楚,局部皮肤有“酒窝征”现象,乳房外侧呈现橘皮样改变。辅助检查:乳房B超显示肿块大小为1cm×,肿块周围血液循环丰富,左侧腋窝有2个散在的肿大淋巴结,大小约为×。乳房钼靶X线摄片提示左侧乳房外上象限有肿块,内有细小钙化点。诊断为乳腺癌,手术治疗病理报告为浸润性小叶癌,低分化。雌激素受体(ER)阳性。孕酮受体(PgR)阳性,其他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正常。提出问题:①患者已经出现的转移情况?②患者的临床分期是什么?③简述本病例的治疗原则有哪些?④术前发现患者经常哭泣、沉默寡言,你应该如何解决?⑤术后第1天患者说呼吸有些困难,检查发现患肢末端发凉、轻度瘀血,请问是什么情况,如何处理?术后第3天,患者患侧上肢水肿,应如何护理?⑥术后第4天,患者下床活动,请问如何保护患肢?⑦手术后患者如何做功能锻炼?⑧出院时如何对该患者做健康教育?

2.2课前动员

在第1次PBL课程开始前1周,利用理论课课堂的10min时间召开学生全体会议,下发第1幕资料(在第1次PBL课程结束时下发第2幕资料),同时就案例进行简要说明,包括大致讨论的范围,涉及到的主要知识要点。

2.3学生课前准备

通过自由组合的方式,由10~12名学生组成1个小组,推选小组长和记录员。要求每个小组课后要通过预习教材、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等方法完成每个问题的自学过程,最后总结出在搜集资料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有什么疑惑或感兴趣的问题,在PBL课堂上提出。

2.4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不拘泥于形式,学生们在组长的组织下,对问题逐一进行发言和讨论甚至辩论,最终得出结论。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是一个倾听者和引领者,及时纠正偏差和把控课堂节奏,保证完成教学内容。最后10min教师对重点和学生回答模糊的问题作出小结,同时请学生们谈谈对本次PBL课程的感受。课后小组以书面的形式总结所学到的知识和重点提交教师。2次PBL课程结束后,每个小组写总结报告,谈谈对本次PBL教学的心得体会。

3讨论

3.1影响因素

3.1.1教师因素

首先,教师应该熟悉教学大纲及学生的能力情况,这样才能有目的的提出问题,编写出合适的病例,这是做好PBL教学的基础。另外,PBL作为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对师资有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但对本专业、本课程内容熟练掌握,还应当扎实掌握相关学科知识,并要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2],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具有寓教于乐、控制课堂节奏等技巧。

3.1.2学生因素

PBL教学能否成功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态度。首先,组长的组织能力、责任心和带头作用非常关键,小组能否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效果如何和组长的遴选及负责程度有很大关系。其次是小组成员的学习态度和主动参与性,在PBL教学过程中需要每个学生的主动配合,从课前准备资料开始,就要结合提纲、病例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积极动脑思考,归纳和总结出自己的见解,课堂上积极发言与其他学生交流沟通、合作得出最佳结论。但是,一些学生多年来受我国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学生对传统教育模式形成一定依赖性,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意愿、也缺乏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部分学生只满足于期末获取好的“分数”而不在意所获取的知识含量,只是把从网络上查到的相关资料打印下来,在课堂上不明其意的读读,课前根本没有先动脑思考,只是被动性地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而已,从表1中我们看到有%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因此,学生也应从自身出发,完成角色转换,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3]。

3.2PBL教学的意义

PBL始终强调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的作用,教学全过程中,学生必须担负起自主学习的责任,课前主动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在查阅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一系列相关的连串问题,发掘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增强了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更开阔的思维。同时要对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在众多资料中筛选出对问题有用的部分,去伪存真,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锻炼了其文献检索、查阅资料及归纳总结、综合理解的能力。PBL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进行讨论,学生之间即独立又协作地进行学习,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仅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倾听他人观点,从中求实质疑和分析推理,在讨论和分析过程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小组成员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观点、发言、担任不同的角色和职能,与小组成员共同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PBL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需要精心备课,除了要吃透教材内容、准确把握重点、难点,还必须对知识进行高度提炼,突破学科界限进行引申,这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拓展知识面。另外,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进行直接思维碰撞、信息交流,有利于教学相长。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讨论和辩论过程中,将“师徒式”教学转变为“朋友式”教学,增进了师生关系[5]。

4小结

护理学习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对策

护理学硕士学位是为顺应高等护理教育发展,同时满足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要而设立的。护理学硕士分学术型和专业型,学术型硕士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与研究,注重培养研究生探索科学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型硕士以专业技能和实践发展为导向,注重临床实践和专业技能。近年来,随着高等医学教育的普及及护理学专业学位招生规模的扩大,护理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研究生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总结性成果,其质量高低不仅反映出学位申请者本人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也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集中体现。目前,国内仅个别院校设立了医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评价方法,但其评价标准不一,且没有考虑护理学培养目标及要求的特异性。因此,本研究致力于构建全面、客观、系统、有针对性的护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为护理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1护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现状

护理学硕士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增为高端人才培养带来越来越多的发展契机,同时高校及导师人才培养工作的压力也不断增加。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学位论文的质量水平近些年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滑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论文选题缺乏创新点、选题与本专业无关等问题。(2)论文结构混乱模糊、设计不合理。(3)论文写作缺乏严谨性,中英文摘要直译痕迹明显,语言表述不专业、关键词不准确等,甚至将多篇他人文章拼凑成1篇文章。(4)论文论点把握不全、实验证据不充足等。(5)重复前人的实验结果,或已经有前人发表过此类文章。以上情况令学术界和教育界对硕士生培养质量担忧。

2护理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现状

在中国知网上输入关键词“硕士论文评价”进行检索,结果为相关期刊文献共81篇。以“硕士论文质量评价”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搜索到相关的期刊文献共37篇。其中,涉及医学专业学位论文评价的研究文献有8篇,查询到与护理学专业相关的学位论文评价的研究文献1篇。唐瑛等[1]指出,由于所有学科实行同一个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对于不同学科的培养目标和方式、综合素质和论文能力水平也存在不同,因此出现评审意见相悖的现象。而且现在学科分类比较复杂,研究方向广泛,会出现评审专家对论文的研究内容知之甚少的现象。因此根据学位类型的不同,建立科学、合理的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与保证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刘金等[2]认为硕士论文盲审体系大致相同,但是各指标的评价标准和指标权重因学校的侧重程度不同而异,就会产生论文评价差异,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硕士论文盲审评价标准。而且要进一步完善论文送审工作,送审的全过程都由研究生管理部门直接操作,保证客观、公正的空间和条件。曹利美等[3]发现由于评价标准简单化、形式化,限制了评审专家做出定量的分析和评价意见,从而导致论文评审出现另一个不公正现象,例如“优秀”和“一般”没有明显的区别,难以区分不同等级的论文。这样的评审只是满足形式上的规定,其实质没有达到科学可靠的评价论文质量的目标,没有充分发挥评价的质量监督和导向功能。因此,评价指标要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以促进论文质量的提升。

3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

李传兵[4]曾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缺位”的问题进行研究。以专业性、研究性、创新性、应用性和规范性5个方面作为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筛选出10个二级指标,其中专业性包含论文选题和研究设计,研究性包含文献综述和分析论证,创新性包含创新运用和创新成果,应用性包含应用实效和推广价值,规范性包含操作规范和写作规范,该评价体系简洁明确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邓晓红等[5]将项目管理领域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类型划分为应用研究、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等,并针对每一类型构建详细的评价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构建的评价体系进行模型化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能够合理、有效地对多形式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进行质量评价。杨扬等[6]致力于构建全面、系统的针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根据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最终确定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18项、三级指标42项,并计算各级指标权重。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体现与强调临床硕士的培养要求与特点,从而为专业学位硕士的科研培养管理提供客观量化的依据。程姗姗等[7]旨在构建一套针对护理学硕士研究生量性研究的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经两轮专家函询,确定一级指标8个(即论文选题、创新性、文献综述、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科研设计、写作、诚信、所获成果),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40个,并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可靠性较强,侧重护理学专业特色,指标体系全面、细化、操作性强,获得专家认可,可作为各护理院校科学有效评价量性研究学位论文质量的工具和标准。

4提高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水平的策略

优化分类评价体系是科学评价和有效引导培养质量的方向。为了引导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提高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效率和水平,提升培养质量,应该明确区分学科类别,建立多元质量评价的学位论文评价体系。首先,要充分了解评价学科,针对护理学硕士学位论文进行评价,制定出符合学科特点和培养要求的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使评审工作更加科学可靠,有利于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推进。其次,进一步细化成多个具体可衡量的指标,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筛选出多个二级指标,还可进一步确定出三级指标,并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有效发挥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导向和监督作用。不同学科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均不同,因此评价指标体系要具有科学性,所有指标的总和能全面反映评价对象的总体特征,而且评价指标要具有全面性,指标的总和必须充分反映论文的各个方面,不能忽略任何方面的指标,在数量和质量上均应充分体现评价目标的本质。坚持学位论文双盲评阅制度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双盲评阅即评审人和被评审人双向匿名的评审制度。为了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提高论文质量监控力度,双盲评阅制度是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双盲评阅使评审人不需再为“碍于情面”而担忧,排除非学术因素的干扰,对学位论文做出客观、全面、公正的综合评价,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保证学位论文的评审质量。还可进一步完善盲审评阅办法,组织非本校专家或非导师专家进行评审匿名的论文,加强研究生及导师对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视程度。健全监督机制,加强评审组织与参与人员的协作管理。由于评审组织与各实施参与主体之间缺乏及时的反馈信息,导致难以发现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实际评审中需要加强信息的收集与互动,以便及时发现评价体系中存在的缺陷。在加强协作的同时,需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一方面护理学院的管理部门应对该学院的专业学位论文评价工作进度进行监督,定期检查是否严格按照学校规定展开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及其工作成果;另一方面,由于各高校在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中主观性过大,受非学术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应该公开整个评价信息,保证评价细节的透明,力求让每个相关的人都有所了解,来加强社会监督的约束作用。加强学位论文答辩管理,建立学位论文抽查制度。在护理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论文正式答辩前建立预答辩制度,从内容和形式上对学位论文进行集体审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学位论文应筛出并修改,直至合格再参加正式答辩。答辩程序应严格、规范、严谨,应由符合规定的专家组建答辩委员会,并做到答辩过程公平、公正、公开,可将评审专家的表决票改为对各要素分项目、分指标的打分制,使学位论文答辩的评分过程更加科学、有说服力。为了推动学位论文质量评价及监控,研究生处应组建抽查小组,建立事后学位论文抽查制度,在学位论文答辩之后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学位论文进行再审查,如若发现有严重问题的论文,除追究该学院组织责任和相关专家的评审责任外,还要严肃处罚相关导师和研究生。

总之,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在高层次护理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位论文作为研究生学习的最终结果,不仅是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创新精神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更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和检验能否达到硕士学位标准的重要依据。要想确保学位论文质量,需要通过科学、客观、高效的评价标准对其评估分析。因此,要重视对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评价,建立健全学位论文质量评价机制,使其在今后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与学位授予的质量评价和保障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唐瑛,王鲁娟,于丽,等。关于临床医学硕士学位论文评价的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2):143-144.

[2]刘金,邢军。医学硕士学位毕业论文盲审结果分析及改进措施[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74-75.

[3]曹利美,张培莉,马梦柯,等。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评价指标的质性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12):1892-1895.

[4]李传兵。新时期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评价体系构建[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8(5):150-156.

[5]邓晓红,宫磊。多形式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7,15(8):89-94.

[6]杨扬,仰曙芬,付玉,等。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6,15(12):1205-1209.

护理学习论文【第四篇】

1)开课前2两周向学生讲解基于团队学习策略的教学模式的使用方法。并把后面要学的学习要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给TBL学习小组组长。

2)TBL学习小组组长针对具体课程内容根据组员学习及个性特点、特长进行具体分工。

3)TBL学习小组成员针对具体的课程内容,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学习,通过我校临床实践技能省级精品课程网站登录学习、图书馆、实训基地的场所、教辅教学系统及其他设备、业余时间到附属医院临床见习、和临床专家探讨、跟同学共同协作等学习形式,可以通过飞信群、微信、QQ群互相学习。

4)开课前3天老师通过飞信群或面对面召集组长调查详细了解学生学习进展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思路,对于存在偏差的小组给予纠正,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必要时通过QQ群监督学生学习过程的进展。

5)课堂教学:

(1)个人预习确认测验:课堂前10分钟,对每个学生进行本次课内容的测验(以选择题的形式),了解学生课下学生的自主性以及完成效果。

(2)团队预习确认测验:课堂中间35~45分钟,根据教学内容各组推选学生或者组间针对老师给予内容进行讨论或展示。

(3)申诉:在讨论后允许和鼓励任何申诉,即向老师提出任何意见或疑问,用时5分钟。

(4)老师反馈、总结、对本次课重点难点精讲,用时20~30分钟。

(5)团队应用测验:最后10分钟进行本次课内容的测验(题的形式不定),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掌握运用情况。

(6)同行评价:课后,每组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公平公正的对其他组进行评价,推选最佳团队,老师将为最佳团队每个成员进行加分。

2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成绩比较

通过TBL教学模式干预学生自我测试前后学习成绩对比,干预后较干预前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

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成绩分析显示,两班都在良好以上,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均有显著提高。

学生对TBL教学模式认可度调查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516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