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行业调查报告【推荐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生物医药行业调查报告【推荐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生物医药行业调查报告【第一篇】
1.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应在显著位置悬挂,并公开药品质量、价格、广告举报投诉电话。
2.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从药人员管理、药品采购、验收、储存、养护、调配及使用等环节的质量管理制度,做好质量管理追踪工作,并明确各环节中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
医疗机构应当有专门的部门或者指定专人负责药品管理工作。
3.医疗机构从事处方审核和调配工作的人员应具备药士(中药士)以上职称或药学(中药学)中专以上学历,或经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药学专业知识培训合格。
4.医疗机构应当每年组织从事药品购进、保管、养护、验收、调配、使用的人员参加药事法规和药学专业知识的培训(外部或内部均可)。
5.医疗机构应当每年组织直接接触药品的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患有传染病或其它可能污染药品疾病的,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
6.医疗机构应当向所在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药品质量管理年度自查报告,自查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药品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二)医疗机构制剂配制的变化情况;(三)接受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及整改落实情况;(四)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自查报告应当在本年度12月31日前提交(县以下医疗机构可采取以中心卫生院为单位汇总后上报)。
二、药品购进验收管理
1.医疗机构必须从合法企业购进药品,并向供货单位索取《药品生产许可证》或者《药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销售人员的法人授权委托书和身份证等进行查验,并妥善保存首次购进药品加盖供货单位原印章的前述证明文件的复印件,保存期不得少于五年。
购进进口药品时,还应索取加盖供货单位质量管理机构原印章的《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进口药品批件》和《进口药品检验报告书》或注明“已抽样”并盖公章的《进口药品通关单》复印件。
购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批签发管理的生物制品,需要同时索取生物制品批签发证明文件;从生产企业购进药品,应当同时索取该批号药品的《药品检验报告书》复印件。
2.医疗机构购进药品时应当索取、留存供货单位的合法票据,保存期不得少于3年,并建立购进记录,做到票、帐、货相符。
医疗机构对购进药品(包括接收捐赠药品、从其他医疗机构调入急救药品)应当逐批进行验收,并建立真实、完整的药品验收记录。
医疗机构的药品购进记录和验收记录可以合二为一,但内容必须完整。
三、药品储存与养护
1.医疗机构应当按批准的诊疗范围设置与其规模相适应的药房、药库,配置的设施、设备能够符合药品储存条件的要求。药房、药库应当与生活、办公和医疗区域分开,墙壁、顶棚和地面应光洁、平整、门窗结构严密。应设置必要的避光、通风、防虫、防鼠条件以及温湿度调控、监测设备,应设置离地10厘米地架。有冷藏药品的应设置冷库(冰箱)。
2.医疗机构的在库药品应当实行色标管理,设置合格品区、待验区(或待验标识牌)、退货药品区、不合格药品区。陈列药品应分品种按批号堆放,药品与非药品分开摆放、储存,设置“非药品区”;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分开摆放;中药材、中药饮片以及危险品等应与其他药品分开存放。
3.医疗机构应按照产品说明书标明的储存条件存放药品,并监测和记录储存区域的温湿度,发现温湿度超标,应立即采取调控措施,并做好记录。
4.医疗机构应当每月对在库药品进行检查和养护,发现有不合格药品、近效期(效期6个月内)及时记录,并将过期、变质、被污染等不合格药品及时移到不合格药品区,不合格药品及时做好报损和销毁,并记录。医疗机构还应对药品储存养护设施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发现不能正常运行的,应及时报修或更换。
四、药品调配使用
1.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诊疗规范的要求配发药品,并在交付药品时向药品使用者正确说明药品性能、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等事项,不得做虚假宣传。
审核处方人员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如有问题,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签字确认或者重新开具处方。
2.卫生院(含)以上医院应当建立处方评估制度,每月按不少于5%的比例进行抽查,并进行合理性评估。
3.医疗机构用于调配药品的工具、设施、包装用品以及调配药品、集中输液的区域,应当符合卫生要求;配置输液的区域应当相对隔离,并符合相应洁净要求。
4.医疗机构调配药品需要拆零时,调配人员、工作环境、使用工具、包装物品应当符合卫生和质量要求,不得对药品产生污染。拆零药品应集中存放。
拆零药品包装袋上应写明药品名称、规格、用法、用量、批号、有效期等。
5.医疗机构在药品调配使用过程中发现假劣药品,应当立即封存、停止使用,移入不合格药品区,并及时向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不得擅自退货、换货处理。
生物医药行业产业研究报告【第二篇】
一、中国成为创投的焦点
2006年已成为中国创投历史上投资金额最高的年度,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清科――2006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年度研究报告》,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投资金额高达17.78亿美元,比上年高出52.1%。这个数字使中国可望成为仅次于美国,获得创投投资总额第二的国家。(图1)
从图1可以清晰地看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风险投资机构热门的焦点,自2001年以来保持平稳的增长,这与中国近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密切相关。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同样会受到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投资金额将再创新高。
二、创投下一座油田
先前在投资金额中占到大半边天的广义IT行业已经成下降趋势。虽然2006年中国创投市场总金额高达亿美元,比上年高出%。但是其中存在一个突出表现是,IT行业所占比重明显下降,自2005年以来的投资多元化格局进一步深化。与2005年相比,2006年IT行业获得创业投资的数量比重从%下降到了%。具体来看,下降的趋势2006年下半年更为明显,IT行业在下半年两个季度中的获投案例数量比例均低于%。(图2、图3)
以上分析说明,从某种程度而言,中国的IT投资环境已进入近似饱和状态,并正在恶化,成下降趋势。因此,目前有必要开采下一座油田――医疗健康行业。
据美国IrvingLevin公司的一份研究表明,2005年国际资本向医药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呈上升趋势,风险投资达到73亿美元,较2004年增长5%。分析师认为,生物制药和医疗器械领域将持续风险投资的热点。
目前市场空白意味着巨大商机。尽管IT行业所占投资金额超过50%,但广大的风险投资机构显然对这轮大潮已有些丧失兴趣。面对这样的形势,许多风险投资机构对下一座油田的方向仍然迷惑。但目前一则新闻让VC再次兴奋起来。
2006年10月25日市场盛传已久的“拜耳收购东盛盖天力”一事,终于水落石出。拜耳医药保健以总交易金额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东盛盖天力旗下的“白加黑”等3个西药OTC品种,这起交易被称为迄今为止跨国巨头与国内药企之间最大的一笔并购案。在谈及东盛出售OTC业务原因时,东盛集团董事长郭家学表示,中国的医药企业在西药尤其是在OTC的研发方面,不能够满足市场发展需求,没有后续资金开发新品种,东盛如果只靠现有资金发展肯定会影响企业以后的发展。事实上,这不仅仅是东盛一家的问题,包括制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医疗服务等在内的中国医疗健康产业也一直面临着行业快速发展和资金相对掣肘的困扰。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中国的医疗健康支出已成为继食品、教育之后的第三大消费支出,但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总体规模还仅占到国内生产总值不到2%的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中国医疗建康产业也因之成为中国最有投资价值的产业之一。
三、我国生物医药现状
优势:我国人口众多,可谓潜在需求非常之大,并且政府支持医药技术发展,我国已经在众多高校中开设了医疗器械与工程专业,为培养专业人才做出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我国同时也拥有这方面的专业人员,并且这个群体将不断壮大。2006年上半年,我国医药工业实现总产值1134亿元,同比增长%;医药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38亿元,同比增长%。目前,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年销售总额以每年9%左右的速度增长,而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的增幅在%左右。我国医疗设备市场的总价值约为15亿美元,2006年底增加至22亿美元,未来5~7年内,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医疗设备市场。
以上说明了中国消费市场的庞大,并且生物医药、医疗保健行业得到了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现正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随着我国医疗服务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将投入这一新兴领域,将带来这一领域的飞速发展。
劣势:虽然我国已经努力在技术上赶超美国等拥有高技术的国家,但是由于我国起步过慢,在技术上不能位于世界前列;由于位于起步阶段,技术不够先进、熟练,虽然有廉价的劳动力,但是生产成本仍旧较高,并且没能形成规模性,因此售价较高。另一方面,我国公民的消费水平较低,不能够完全接受高价位的医药和营养保健品,致使生物医药行业发展速度较慢。
如今中国的医疗保健行业正处于增长阶段,因此有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随着大量的外资涌进这一领域,我国应健全法律法规来进一步规范这一领域。虽然这一行业具有较好的上升势头,但是由于技术的缺乏,并且处于发展阶段,因此投资的风险较大。技术方面尚不能在世界领先,因此国外有可能造成技术垄断,从而将冲击我国这一尚不成熟的行业。由于我国消费水平较低,因此应当合理定价,限制进口,防止扰乱国内市场。
四、风险投资如何进入生物医药领域
(一)切入点――研发费用高。创新和规模运营是中外医药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随着中国加入WTO,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已成为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在中国,医药研发是由各科研院所完成,由于其资金短缺,因此要引进外资来完成研制。而对于生物医药领域,其收益巨大,因此得到风险投资商的青睐。风险资本可以通过研发部门缺少资金而进入生物医药领域。
(二)介入条件――技术的先进性、成熟性、市场性。评价一项技术的价值不仅要有技术的先进性,还要有技术的成熟性和市场的经济性。产业化的价值体现在形成产业的先导性、长期成长性和规模性上。而高新技术产业的经济性原则,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只有这个产业具有经济前景,VC才会介入其中取得高回报。所以,作为风险投资技术评估的标准,理性的考察其技术先进性、成熟性和市场经济性,规避由于高技术产业发展关联经济带来的系统风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三)风险投资的判断――保持理性投资。当一国的经济前景被投资者看好时,往往会产生非理智的投资,此时容易产生“泡沫经济”。对于风险投资而言,当许多投资者对高科技概念本身的注意力远远超过对其技术实力和盈利能力的判断时,投资幻觉放大的投资行为必然会大大偏离其投资价值。因此,这时避免投资趋群,保持理性的投资行为,则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生物医药行业调查报告【第三篇】
关键词 养老机构; 药品; 不良反应; 医疗安全
中图分类号 R9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9-0057-02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说人在依据药品指导书中的正常用药方法及用量条件下发生的同治疗预期无关的反应[1-2]。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各个器官都会有功能衰退问题发生。常见的有肝、肾功能不良,身体机能调节能力以及疾病抵抗能力变弱等。老年人容易患病,且服药较多,记忆力减退更是导致思路混乱,因此老年人对药物的耐受程度有了极大的降低,更容易引发服药后的不良反应问题。2011年国家颁布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其中明确规定了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且必须根据国家制度的要求完善好特定机构中有专职工作人员来做好内部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整理任务[3-4]。在检测后分析评价收集到的数据,并将资料做好记录呈交管理部门,进而控制药品的使用,从根源上避免有不良反应问题的再次发生。老年人身体机能弱化,非常容易产生各种慢性疾病,不同疾病的患者更是需要有特定的医疗服务,如果仅仅依靠患者家属来进行照顾有极大的不可实现性,于是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了养老院。本文旨在了解本市养老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现状,并依据实际情况来分析各机构所有制度的科学合理性,讨论监管措施,为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随机挑选广州市内35所养老机构,对其进行自制问卷的在线调查。所选35家机构中有30家成功进行,符合调查有效性要求。
调查工具
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医师法》、《护士条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综合分析后完成对本市养老机构中药品不良反应调查的表格及问题设置,旨在通过对不同机构的调查研究来得到药品不良反应的一手数据,将数据制成表格并对应医务人员执业情况等。
调查方法
运用电话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养老机构情况、医务机构设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建立情况、执业人员情况、医疗需求等。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得到的数据采用Windows中的Excel表格工具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当前机构状况
本市各养老机构的床位调查 本次研究入选的30所养老机构中共有5383张床位,各个机构的办院性质及对应床位数目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广州市区30所养老机构基本情况 %
机构性质 机构总数 床位数
集体办 (12/30) (3404/5383)
个体办 (11/30) (1168/5383)
股份制 (2/30) (811/5383)
医疗机构设置 研究入选的30家养老机构中,有6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同时可以开展相应的诊疗,占总研究机构数目的%;16家机构没有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但是有相应诊疗工作,占总数的%;剩余8家机构完全没有设置医疗室,占总数的%。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建立情况 30所养老机构中仅有5家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占%。
执业人员情况 30家养老机构中共有医护人员220人,其中执业医师81人,助理执业医师8人,护士131人。各个机构中医护人员情况见表2。
表2 30所养老机构中医护人员220人分布情况 人(%)
机构性质 执业医师 助理执业医师 护士
集体办 65() 3() 103()
个体办 14() 5() 25()
股份制 2() 0 3()
医疗护理需求
30所养老机构内老人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入住老人大多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疾病,据本文研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机构的用药总数呈正相关,口服用药有2~5种,出现的不良反应有4%,6~10种的达到7%~10%,而口服11~15种的数据显示为24%~28%,16~20种的情况下高达40%~54%。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机体在生理、生化、组织形态等方面都会出现退行性变化,他们更需要专业的用药指导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而在养老机构中,如果没有配备足够的医护人员对老人的用药情况进行监督指导,没有建立健全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很容易发生用药不当的情况并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5-6]。
老年人中多是因为抗菌类药物的使用而发生不良反应,其次多是抗高血压类药物、帕金森疾病治疗药物以及精神病方面的药物。老年人如果服用长效苯二氮卓类安眠药或者是华法令、肝素及抗心律失常药品,都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老年人很多有失眠的症状,服用长半衰期的苯二氮卓类安眠药容易在体内蓄积,因此镇静作用增强且有潜在的精神运动性损害,使摔倒和髋关节骨折的发生风险增加。
近期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杨文英教授等公布的2007-2008年中国糖尿病和代谢紊乱研究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在中年人(45~64岁)及老年人(≥65岁)中,高血压患病率依次为%和%。根据2010年我国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在15个省市开展的糖尿病及代谢综合症调查结果数据显示,在国内的部分大城市中人们患糖尿病的发病率超过了10%。糖尿病患者约50%合并高血压。老年人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情况比较普遍。老年患者大多处于长期服药阶段,药物的副作用也对患者各脏器产生影响,这也导致老年患者多为药源性疾病高危人群。养老机构在实际工作中更应加强用药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老年患者服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另一个主要因素为长期用药且服用的药物种类繁多。用药的复杂性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使老年患者成为药源性疾病的高危人群,所以密切观察用药疗效及不良反应是十分重要的。据临床数据显示,当前我国老年人的药物不良反应率为%,其发生率为青壮年的3~7倍[7]。随着现今新药品种的日益增多,用药频度和数量不断攀升,老人服用药品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更容易发生[8]。合理用药监测是预防和减少药品不良事件、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加强养老机构临床用药的安全监管,规范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程序,研究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的因果关系和诱发因素,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应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1号)的相关规定,实行药品不良反应与药害事件监测报告管理制度。养老机构各科室、药房工作人员应注意收集、分析、整理、上报本养老机构老人用药过程中发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养老机构在给老人发放药品时要详细交代药品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严格依据制度要求开展工作。
随着养老机构数量的增多,从表2可以看到,大部分优质的医疗资源集中在集体所有制的公办养老院。政府应加强养老机构医疗服务的管理,重视老年人的用药安全问题,合理规划养老机构的医疗资源,对养老机构的管理人员加强法律法规相关内容和管理知识的培训,健全制度建设,使老年人在养老机构能够放心,安心颐养天年。
参考文献
[1]王晓云。社区心理干预对空巢老人抑郁症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6):12-13.
[2]吴建萍。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社区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1):59-60.
[3]孙玮,陈爱芳,钮建中。静安区老人及白领午餐营养状况及满意度调查[J].中外医学研究,2011,8(18):160-161.
[4]毕飞。关爱老人,加强老年患者的合理用药与监护[J].中外医学研究,2010,8(21):201-202.
[5]邓群好。持续家庭访视对慢性病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4):48-49.
[6]江继换。浅谈影响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55-156.
[7]齐斌。老年性痴呆的康复护理[J]. 中国医学创新,2010,7(23):144-145.
生物医药行业产业研究报告【第四篇】
从2005年至今,医药行业经历了“黄金发展时期”,行业的收入,利润、利润率等主要指标节节攀升。从各子行业的利润变化情况来看,基本与行业整体表现相同,但中成药更胜一筹,成为“领头羊”。医改出台后,进一步加快了行业发展,2009年行业销售收入接近8000亿元大关,利润总额也突破了800亿元的关口,更值得一提的是,销售利润率节节攀升,自从2009年突破了10%之后,2010年更是达到了%,创下历史最高值。从2010年的情况来看,化学原料药及中成药的利润增速超过了医药制造业的整体表现。其中,化学原料药获得较大增幅的主要原因源自其2009年基数较低,随着海外医药市场的复苏,其出口亦获得了恢复所致。
国内外发展空间较大
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药品市场规模预计在未来5年内将增长近3000亿美元,2014年将达到万亿美元。未来5年5%~8%的年复合增长率,既反映了发达国家的主销药品失去专利保护所带来的影响,也反映了全球新兴国家医药市场强劲的整体增长。
2010~2014年间,我国新兴医药市场预计将以14%~17%的速度增长,而主要的发达医药市场的增长率将仅为3%~6%。到2014年,新兴医药市场的药品销售额的累计增长金额将与发达医药市场持平,达到1200~1400亿美元。而过去五年间的这一数据的对比为690亿美元和1260亿美元。从而中国有望成为国际医药市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中国已经成为了众多国际制药巨头瞩目的焦点,辉瑞、默克、葛兰素一史克、罗氏、勃林格一殷格翰等纷纷和中国企业展开各类合作,A股上市公司中就有华海药业、海正药业、海翔药业等对与国际巨头的合作项目进行了披露,而更多的合作项目还在洽谈之中。
估值高企的困惑
医药行业自从进入“黄金发展期”后,虽然与国内其他行业或GDP比较仍将保持相对较快增长,但随着其收入及利润的基数不断提升,增速放缓将是不争的事实;随着国家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有望在下半年出台,医改的不断深化,其实施效果也将不断的展现出来,部分与医改政策结合程度高的公司将更为明显的受益,其余的受益程度将不会非常明显;市场表现也将出现分化,出现2009年集体大涨的可能性较小。国家生物医药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有望成为医药行业的分水岭。虽然医疗改革规划的具体细则不得而知,但预计其核心内容将围绕鼓励企业创新、鼓励兼并重组而展开,并优先扶植优质企业的发展。虽然我国医药企业数量众多,但多数表现为品种单一、竞争力低下,真正具备做大做强、深入研发的企业却为数不多。做为国家战略性产业,鼓励创新及兼并重组是指日可待的。例如:同仁堂、天士力、江中药业、仁和药业、东阿阿胶、片仔癀、华东医药、马应龙。
投资建议
近期医药股的回调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估值长期处于高位,相较于大盘的溢价率居高不下,而非行业基本面发生了根本性的恶化。短期行业政策刺激因素不多,春季疫情高发值得关注:2009年及2010年年初医改的重要政策如基本药物目录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均已公布,医改的方向已经相当明确,因此二季度行业政策处于相对真空期。预期下半年出台生物医药振兴产业规划值得期待,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国家对于医药产业创新的投入不断加大,我们相信国内企业离创新的梦想正在日益临近;春季疫情是二季度重要的事件性主题,手足口病疫情值得关注。重点推荐三九医药、千金药业、恒瑞医药、科华生物、天士力、天方药业这6家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