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讲话稿/演讲 >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优质8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31249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优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第一篇】

1、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

2、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体验活动中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2)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思想。

3、教学重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4、教学难点:理解单位“1”的概念。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启发诱导、探究等教学法,并穿插自学、练习。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8颗棋子、2块糖、10粒豆子、一幅熊猫图等,让学生用这些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表示1/2。然后观察、比较他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领悟出单位“1”不仅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达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一)展示资料,了解分数的产生

通过谈话自然引入,让学生通过调查、把自己知道的说给大家听。使学生有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感受到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二)唤醒已知、探究未知

1、通过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作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第一次动手操作理解单位“1”的含义。

(1)老师提出:1/2除了可以表示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还可以表示什么呢?为了便于同学们研究问题,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材料(8颗围棋子、1米长的绳子、一张圆形纸片、一幅熊猫图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将他们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用这些学具试着表示1/2。

(2)集体交流、共享成果

各组选派代表到实物投影仪前,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操作方法及成果。

(3)重点、难点问题老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予以突破。

如:学生用8颗棋子、6只熊猫表示1/2这个分数后,老师出示课件,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明确单位“1”可以是一个圆、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4)引导归纳,通过比较相同与不同,让学生亲自去发现,去学习,去探究,体会、理解单位“1”并结合实际谈单位“1”,体会生活中的单位“1”

2、再次操作,领悟分数意义

(2)引导学生试着概括分数的意义

(3)阅读课本86页什么叫分数,自学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

(4)5/73/8”为例,巩固分数的意义和分子分母的含义。

(三)反馈练习

这一环节,老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知识,达到训练和提高的目的。为了能使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我设计下列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2.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对吗?为何?

以上两道题是基本练习题,目的是: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游戏“夺红旗”

男、女各一队,派代表到前面夺红旗,但要听老师指挥,拿对了红旗归这一队,错了机会自动转给下一队,老师当发令员,其他同学当小小裁判员。女同学代表到前面拿走全部的2/11、男同学拿走剩下的1/9、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4、男同学拿走剩下的2/3、女同学拿走剩下的1/2,剩下的一面奖给全班。

此题设计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又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关于分数还有很多很多的知识哪!同学们课下继续去学习、去探究吧!”老师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延伸到了下节课。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第二篇】

教学关键:

观察众多的实例,概括出比例意义的过程;找出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的规律。

教具:投影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一)教师出示投影,结合画面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看了我们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美吗?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之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科学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第三篇】

《百分数的应用(三)》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有两个层次的基础: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和百分数知识的学习。同时,本课的`学习还将是学生初中代数学习的知识基础。

本课的编排是这样的,教材呈现出一幅笑笑妈妈记录的家庭消费情况统计表以及针对表格提出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和课后阅读资料主要是体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而第二问则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本课编排特点,我将本课目标设定为以下两点。

1、通过探索、交流、比较,使学生掌握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与人交流以及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找准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探究交流——自主构建。

2、联系生活——体验价值。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自主探究、相互交流、分析比较、联系生活都是学习本课的有效方式。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环节分为3大块:阅读资料,导入新课——自主探究,分析比较——拓展思路,学以致用。

课始,阅读资料,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教材中的阅读材。

料关于恩格尔系数的介绍。请学生带着下列问题独立阅读“恩格尔系数指什么?结合课前分享的“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优质8篇)”,并对此做出科学解释吗?”,然后同桌交流,全班反馈并小结得出:百分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同时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三)”。

选择这一导入而没有选择复习导入有以下3点考虑:

1、这样导入一下子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2、对恩格尔系数的学习能更好的体现教材的编写意图。

应的复习题就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寻找新的知识生长点,感悟新的学习方法以达到学习能力的培养。

课中,“自主探究,分析比较”分为3个层次:循序渐进,动态示题——探究交流,夯实基础——比较优化,激活思维。

首先:循序渐进,动态示题。“笑笑也调查了一份他们家的。

食品支出情况,我们去看一看”然后运用课件将表格中的第一排数据一一出示,让学生分别判断处于什么生活水平,然后再说一说有什么发现。这样逐一出示,能够让学生的观察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直观的发现笑笑家生活水平从贫困—温饱—接近小康的巨大变化,感受到这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然后再出示整张表格。这时,我将问题(1)去掉,因为它已经在动态出示表格的过程中完成了,直接将问题(2)改成(1)随着表格一起出现:“1985年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你知道这个家庭的总支出吗?”我把它分成探究交流环节和比较优化环节。

探究交流,夯实基础。这个环节主要通过以下4步完成。

1、独立审题,并尝试画图、列式、解答。

2、小组内交流想法:“你是怎么想的?”

3、在黑板上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方法。

4、全班交流反馈。

独立完成有利于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亲历知识的形成,

以达到自主建构。交流想法则是用语言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再一次论证,展现。

而在展示方法这一步,由于前面的学习基础,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用方程来解这道题,主要有“65%—35%=210”,也有可能会出现这一种“(65%—35%)x=210”,当然也不排除少数同学用算术方法———210÷(65%—35%)。所以将这三种代表性的方法都展示在黑板上。在反馈的时侯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尤其是对等量关系的把握。比如第一种“65%—35%=210”根据要求,学生一般都会先画出线段图,那么首先要让学生根据线段图说出图意,其次说出列方程的根据:“你是抓住哪句话来分析的?”通过“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得出等量关系:“食品支出的钱数—其他支出的钱数=210元”,再根据等量关系说出所列方程的含义:“65%、35%分别表示什么?”以加深学生对本课的理解并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于“(65%—35%)x=210”虽然从算式来看只是在第一种的基础上运用了乘法分配律,但是实际上他们所依据的数量关系是完全不一样的,可适时让学生讨论这两种方程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期间对于学生因为粗心比较容易犯的错误,要拿出来让他们自己去思考、讨论错的原因。总之,对于基础好的同学多放手,给他们探索的空间,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既要让他们思考也要在他困惑时给予引导。

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直接列出方程式,便于理解;同时指出列方程这种方法在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实际生活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然后要求学生用列方程的方法完成教材试一试的第2题“(2),食品支出占50%,旅游支出占10%,两项支出一共5400元,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

来巩固所学。由于第一题“(1)1995年,其它支出比食品支出少760元,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与例题是重复的,所以删掉。而第(2)题作为例题的延伸和对主题资源的有效利用做为课堂练习。

课尾——拓展思路,学以致用。由于前面的学习比较充分,而教材后面的练习题和例题基本处于同一层次水平,所以我在丰富练习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这两方面作了一些探索。据此我设计了两道练习题。

就是这样,一堂朴实数学课的探究与应用,就此结束,希望能得到在做的专家与同仁的指导。谢谢!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第四篇】

一、说教材:。

《分数的意义》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知道把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不仅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进而总结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学好这部分内容,将会对后续建构真分数、假分数等概念以及学习分数基本性质、分数四则运算、分数应用题等内容奠定坚定的基础。

(一)教学目标。

纵观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以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

1.借助直观操作和展示,在说说、分分、画画、写写、折折、涂涂等活动中经历“分数意义”的建构过程,理解单位”1”,沟通分数和整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分子、分母表示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丰富的现实情境,通过具体的数量感知分数的丰富内涵。

能力目标:

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其思维的发展;通过同学间的合作,进而促进学生的.倾听、质疑等优秀学习习惯的养成。

情感目标:

了解到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感和成功感。

(二)教学重点。

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抽象。

(三)教学难点。

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二、说教法: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要使学生理解单位“1”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创设情景、启发诱导、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等教学法,并穿插直观演示。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都离不开学法。在本课的教学中学法的指导寓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1、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动手的材料,

2、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对事物本质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学生在在动手操作、比较之后归纳出了单位“1”也可以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让学生进行2次操作体会由于分的份数不同,取的份数不同,产生的分数也不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分数的意义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动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即把问、说、讲、做的权利和时间交给学生,力图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知:

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天,行至途中,都感到又饥又渴,师傅吩咐悟空找些吃的东西。不一会儿,悟空抱回一个大西瓜。师傅吩咐悟空把西瓜平均分成四份,每人分吃一份。刚一分好,猪八戒就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块。这时,师傅问:“八戒,你能说出你手中的西瓜是多少个吗?你能用一个数把它表示出来吗?”八戒抓耳挠腮,怎么想也想不出来该怎么表示。

聪明的同学,你们能帮八戒说出他手中的西瓜该用什么数来表示吗?该是多少个吗?

通过创设情景引入,不仅对分数有了再现,同时也使学生明白分数产生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使学生在故事中产生满足感,产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从而自然而然的点题。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第五篇】

“比的意义”是小学五年级第十册教材中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之一。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已有的两个数相比的知识得以升华,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比的意义”这部分知识内容繁杂,学生缺乏原有感知、经验、不易理解和掌握。针对知识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组织学生围绕“比”的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析、概括、比较、总结的教学方法,突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从知识与技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以下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与写。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2)通过主动发现的讨论式学习,激发合作意识,理解并正确掌握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

(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理解掌握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1、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

2、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4、当堂巩固,当堂反馈练习,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学习方式的活动中理解比的意义。

5、采用激励、评价等多种有效的方法,鼓励学生多比较、多思考,善于探究与协作交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

利用一则消息引起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学生对这则消息进行讨论、交流时,不但可以受到思想教育获得情感体验,同时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1、“比的意义”教学。

第一步给出班级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两个条件,请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根据学生列的除法算式,明确是男生和女生两个量在比,启发学生思维,除了用以前学的除法知识对两个量进行比较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进行比较。然后展开“比的意义”教学活动,说成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多少比多少。第二步看算式,运用新知识说说。(说明:从学生身边的数量中提取数学问题,从而引出新知识。运用旧知识进行传递,轻松快乐。)第三步,出示表格(填表)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不同类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在上面两个例子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出比的意义。

2、比的读法与写法、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的方法的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自主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然后组织同学们汇报学习成果,引导学生介绍求比值的方法。知道后,并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能够写出几个比的实例,计算出比值,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汇报过程中,寻找比值的规律,即可以是分数、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3、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零?

通过引导学生看板书,合作交流能够比较出“比”、“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填写出表格,再通过“相当于”这一词的理解,明确他们的区别。

通过本节课学习,同学们学到了那些知识,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好吗?在学生汇报中,使本节课的知识点得以巩固。

练习形式多样,既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又增加了乐趣,特别是培养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第六篇】

一、说说教材情况:

1.教材分析《比的化简》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52——53页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化简比的方法。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在这之前,学生早已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最近又认识了比,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大部分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求比值。比较而言,实际上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方法有相通之处,那么借助知识的迁移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掌握新知识。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在观察、比较中理解什么是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体验知识的相通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教学重难点:正确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4.教学关键:理解“化简比”。

5.教学准备:两杯蜂蜜水,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节教学实际,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化简比的意义和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领路人,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分层练习、注重发展。

练习有层次,由尝试练习到综合练习到发展练习,层层深入。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学理念,结合本课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为以下五个层次进行教学:

1.情境引入,蕴伏铺垫。

先是直接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哪杯蜂蜜水更甜”,意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其自己意识到,不知道两杯蜂蜜水中蜂蜜与水的具体含量,是不容易判断的。而后又引导学生联系最近所学,想到用“比”来表示每个杯子中蜂蜜与水的关系。借此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2.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观察、比较:原来的比与后来得出的比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得出什么是“最简整数比”。

小结:分数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约分,比也可以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或商不变的性质化简。

通过观察、比较,以“最简单的整数比”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理解“化简比”就是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过程。并初步感知化简比的方法,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体验到知识的联系性。然后通过自学课本例题,自己探索化简比的方法,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化简比的理解,一方面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一方面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第七篇】

教学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3.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班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学生回答时教师板书男女生人数。)。

师:男多女少这种现象从全国来看也非常明显。

教师在大屏幕上显示几个网页,在网页中突出以下数据:

1、海南省新生儿男女比例为135:100。

2、我国于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在新生的婴儿中,男女人数的比为:100。

3、男女比例失调,十年后我国将会有数千万光棍汉!

(学生自由回答)。

师:比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的`意义。(板书课题:比的意义)。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第八篇】

数学概念是“生活的具像”,又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升华”。《分数的意义》一课中,学生对于单位“1”的理解是一个难点。针对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雷老师没有把书本上现成的分数的意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设计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画一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通过多种感官来参与概念学习,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做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而教师的引领又有效的帮助学生实现了思维的“加速”。教学中雷老师不断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中体会、领悟单位“1”,共同总结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就是单位“1”;之后让学生充分的交流,适时的抽象、归纳、概括、引导、总结,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时,教师很恰当地体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指导者的作用,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数的意义。

在这样的数概念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建构不是教师传授与输出的结果,而是通过亲历,通过与学习环境间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整个新课的学习,看似教师淡化了定义概念的教学,实际上引在核心处、拨在关键处,雷老师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辨析问题,教师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就在不经意间,学生建立了数感,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这充分说明雷老师的数学课堂是一个充满灵性的课堂,从引导学生“起跑”到“加速”,最后“冲刺”,水道渠成,他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有效的解决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掌握过于抽象、枯燥、难懂的困难,使学生在有趣、富有思考性的练习中更好的认识和理解了分数,有效推动了学生知识认知体系的螺旋上升。

在课堂中,雷老师还很注重数学史学知识的渗透,让学生知道这个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经过一定时期慢慢形成的。通过适当的习题,引导学生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理解。教学中雷老师设计了精练、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新的提高。练习的设计层次鲜明,层层递进,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形式多样,不枯燥。但是在习题的讲解的时候,有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或许这是个很好的现象,但是我们由于一味的常规,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优点。今后我自己的数学课,对习题设计还要精心、精练,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的解题方法,也要耐心的听讲,说不定这里就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雷老师的课堂上,还有更重要一点是雷老师的语音很具有穿透力和感染力,他的话能够调动起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他总是能在合适的时候用合适的话不断去肯定,去鼓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觉自己受到重视,课堂上有他的立足之地,这就是语言的魅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多学习雷老师的语言和教学方法。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7 1631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