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课改心得体会范文与收获5篇

网友发表时间 913445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课改心得体会范文与收获5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1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这次去外地学习、交流的机会。这次的全国民族教育新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于11月12日在广西来宾市柳州地区民族中学召开。会上由民族协会理事长于洪武致开幕词,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处长刘月霞,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副处长马少云分别就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挑战讲了话,会议期间参观了金秀民族中学校本教研汇报演出,并在南宁沛鸿民族中学观看了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展示,全会历时5天,于11月16日在南宁结束,下面就参加这次会议的四点感受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以汇报:

一、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推进新课程改革

当前的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必将把长期沉积在我们头脑里的旧的观念彻底清除,注入鲜活的教育思想,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这就意味着教师应不断校正课程改革的趋向,努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动手意识,我们知道教与学是课堂改革的核心,所以教师的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应不断地更新和转变。树立以每个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学生创新个性发展为本,以学生情感体验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了新的教师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二、构建模式,推动课改稳步实施

面对课程改革的挑战,“以校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校本教研也已成为建设学校学习化组织,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课程改革实验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的积极作用,构建一种“创境——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采取以教研促教改的活动方式,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这样人人听我,我听人人,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和提高。一方面教师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培养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三、开展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以校本课为载体,开展科技制作活动,象剪纸、武术、书法绘画展等。培养学生的个人爱好,追求学生的心态开放,尤其重视对体、音、美学科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在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和发展。

四、师生和谐发展,教学成绩稳步提升

课改的顺利实施,师生得以和谐发展。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我们增强了“课改意识”,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有了全新的认识,促进了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促进了我们的自觉学习与专业成长活动,加强同事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了我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形成有创新精神,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教师集体。为回中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努力工作。

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2

通过近一月来的网上《新课程培训—教师成长》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对我教学工作有效开展有着极大的帮助。如何吃透教材,超越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引发了我深刻地思考。以前总是强调教师成长的三个因素:专家引领、同伴互助、校本教研。但是对于三者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学中体现得不很明显,对成长的促进作用,体会不是很深。通过学习印证了三者的作用。通过这次学习鼓舞了大家,要在教育教学的舞台上演绎自己精彩的生活。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学围绕教转。本是“双边活动”的教与学,都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学生是被教会,而不是自己学会,更不用说会学习了。因而也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当务之急,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才能实现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培养出适合新世纪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针对此种情况,新课程在教学设计中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适合的教学情景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那么,如何才能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

教学中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那些智力发育迟缓、学生成绩不良、有过错、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还特别要尊重意见和自己不一致的学生。同时,教师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只有既尊重学生,又赞赏他,学生才能可能愉快地学习,才有可能产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二、要引导学生学会合作

通过这次远程教育培训,我深刻地体会到新课程教学应该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亲自去体验、尝试,来获得知识,逐渐打下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能力,从各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尽量只起到指导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为重点。上课的教师自身素质要高,驾驭课堂能力要强,对于学生错误性的认识,教师能够及时予以讲解。另外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提问题时要有针对性,让学生有的放矢;幽默、流畅、优美的语言也很有吸引力。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等等。” 在学生交流讨论时,教师不能碍于面子怕难为情,应与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要能够承以自己的不足和失误,留给学生课外思维的空间,同时也给自己留下创新思维的机会,这样的课堂肯定活力焕发,学生也能更加快乐、健康的成长。

当一名教师容易,但是要当好一名教师却是不易的,我在深深地问自己,我做到了没有?我们的老师做到了没有?我们必须要转变观念,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3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指针对相同的课题,同一个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实施途径,达到同样的效果。这里的“同”是指内容的同,最终效果的 即起点与终点的同,而这里的“异”是指方法、途径等具体过程的不同。特别地,这里的“异”,即可以是同一位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分析解决同一个教学问题,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也可以是不同的教师面对同一个课题、相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思路、方法和风格各异的教学策略,殊途同归。

同课异构是基于帮助教师理解教材、改变教学方式、形成教学风格的教学研究活动。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正是基于帮助教师更深入地理解教材,改变教学方式,促进所有教师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这种采取比较研究的校本教研方式,能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打开教师的思路,真正体现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特点,是实在又有实效的教研方式。

事实上,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更具开放性,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有利于对话,也有利于实践和探索,因而,“如何创造性地用教材教”赋予教师很大的自主空间,这也给同课异构提供了可能。不仅如此,中学新的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倡导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倡导多元的学习方式,因而,也需要教学设计(教案编写)、教学实施策略的多元化。同课异构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一方面,教师独特个性是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形成一种重要的因素,追求教学的艺术化,形成独具个人魅力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要;另一方面,教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规律需要不断提炼、总结和提升,同课异构有助于在变化的环境下更好地认识教学的基本规律,同时,为教师们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

总之,通过同课异构式的教研活动,一方面,可以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选择不同的策略、运用不同的资源建构出不同意义的教学设计,呈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同课异构确实可以引导教师在互动中比较,在比较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4

实行新课程改革至今,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语文教学阵地上的一名老,我的认识有了两个深刻的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我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做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具体如下:

一、抛砖引玉促思考

我把事先设计的问题带到我自己的课堂中,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新的观点,把他们的想法和观点都记录下来,写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可能会有观点的碰撞,这样也为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好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辩论,让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发言,这样的话我们的语文课程可能会变的更丰富多采。学生也不会觉得语文课就是书本上那些知道,课外的东西也能很好地很自然地加入到课堂中,这样的话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与他们交流的能力。

比如对1篇课文的理解,如果由你教师根据参考书的答案讲出,那学生只能得到一种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若能由同学之间讨论,师生共同交流,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那么学生的理解不但是多方面的,而且也深刻得多。学生在交流中就有很多看法,虽然有的是感性的认识,但都是很有道理的。大家在讨论中相互学习,互相启示对方。

二、引来活水润心灵

语文实质是人学。陶冶心灵,教化众生是终极目标。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我每节课安排一个学生进行3—5分钟的热点话题推荐,老师再根据推荐学生的具体表现和推荐内容进行适当的点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分辨美丑善恶,也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

三、兴趣比感觉更重要

新课改改变了传统的一言堂模式,让教师从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变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活力和激情。这就需要变“教师的自我感觉良好”为“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

我们老师在上课时大多关注的是这堂课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学生有没有达到,我的讲解学生有没有理解。其实,教师都太注重自我的感觉,而没有考虑学生的兴趣体验。所以我们语文老师不管在上什么课,都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注重学生的兴趣体验,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站在学生的角度来上课。

四、师生平等,术业有专攻

要变“师必贤于弟子”为“弟子不必不如师”。教师不应该是,也不可能是知识的权威,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引路人。教师和学生在探求知识上应该是平等的,如果把教师权威化,那只能造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和盲从以及限制他们思维。这里我建议老师可以出点无关紧要的小错,让学生深刻感受到“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打消怕出错丢脸的顾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弟子不必不如师”这句话。你如果不信,那就请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抛出一幅对联的上句,要求师生一起对出下句。我想,对得最快、最好的不一定就是老师。要坚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要做的是发掘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在课堂上既学到了知识,同时又变得自信大方。

五、有的放矢,不拘一格

新课改的教材依旧是将课文分成讲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类。以前的老师总不放心学生,担心学生不会自学,不能全面掌握知识点。就大包大揽,将自读课文也变成了讲读课文。某些课文甚至是精讲。这样一来,消耗了太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了依赖的懒惰思想。不用动脑思考,只需要记下老师讲得即可。

新课改后,我努力改变这种现状,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学习。我将其形象的称为“喂食——端菜——做菜”三部曲。喂食是老师讲,学生记。等到学生适应了,就进行“端菜“阶段,核心是提出问题,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查找资料,代表发言。第三阶段是提供备课资料,让学生自己讲。就像提供原料,让厨师自己炒菜一样。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提高, 也培养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整合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除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外,在课文讲解和习题布置上,可以根据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精讲精练,加大阅读量。多制造让学生发言的机会。只要语言表达清楚流畅、符合逻辑,那写成文字一定不会差的。

在新每一次改革,都伴随着探索、困惑和进步。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用汗水和努力,就一定能迎来语文教育一个崭新的春天。

新课改心得体会5

在第二十三届课改经验交流活动中,孙洋和沈吉安两位老师分别围绕着《盛世。汴梁》这一课,进行了“同题异构”的教学研讨。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各有千秋,设计的教学环节有创意、有深度,让我有耳目一新的听课感受。

孙洋老师的课前准备很充分,教学工具多样化,还准备了人手一份的“汴京一日游攻略图”,能够把“网红”流行元素融合到教学中,新颖又接地气,为学生深度地了解《清明上河图》做了铺垫。整堂课带领学生从题跋、城市规划、交通工具、商业贸易、人文风俗、工程防御这六个方面进行探究学习。通过这一课让我深切得感受到“在学习之路上,教师是学生的领路人”这一句话,真正做到了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课标理念。在作品呈现的环节,运用的是“剪、贴、拼”的方式,这也是在本次教学研讨活动中争议最大的问题,很多听课老师都认为这一技能练习过于简单了。针对技能练习这一环节,我认为可以利用“剪、贴、拼”的方式,但在拼贴时,可以制作成立体的画面呈现在底板上,从平面作品过渡到立体作品,运用现代人的创新设计向传统艺术致敬。

沈吉安老师的课程设计传统、细腻,课前资料准备详尽,围绕着《清明上河图》的郊野、汴桥、街市这三个段落进行探究学习,可谓是多层次地剖析了这幅创世名画。在课程环节中,对于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术语言都有涉及到,真正从美术教师的角度,带领着学生去认识、理解作品中的绘画技艺。在课程教学中,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一标准做得还不够,应多让学生参与到作品的分析中。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也使我深刻的认识到:我们要求学生用发现美的眼光看世界,同时我们更应该这样要求自己。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好的东西,教师要勇于突破成规,发现、挖掘身边的素材并用到实际教学中,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和表现美的欲望,从而达到完善人格、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这正是美术教育的特殊性所在。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9 913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