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精编3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精编3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评优课教案1
课题:《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物体开始,研究观察物体沉浮的现象。
2、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的方法,收集相关的信息资料。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科学观察、科学实验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观察法、实验法等。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一份:木块、石头、小纸片、铁盖;泡沫塑料、回形针、牙签、橡皮块、胡萝卜、蜡烛头等;5个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物体;5个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物体。
教师准备上述材料一份,教学课件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感知水的浮力。
师:一群小朋友在空地上踢球,一不小心,皮球掉到空地边一个又窄又深的枯井里(边讲边出示量筒里装乒乓球的模拟装置或者大屏幕出示一幅生动的图),无论怎样都取不出来,同学们能用一个巧妙的方法帮助他们取出皮球吗?
师:刚才()同学巧妙利用了水的浮力来替解决了难题,真是太感谢了。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体在水中沉或浮的问题。相信同学们能够突破难关,很好地掌握它。
板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二、观察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探究科学观察物体沉浮的方法。
出示:木块、石头、小纸片、铁盖。
师:请小组长拿出一号盒子,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物体?它们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请各小组试一试,时间是三分钟。
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1、选择科学的观察方法。
师:我们在观察啤酒瓶盖是沉还是浮时,观察方法不一样,观察到的结果也就不一样。同学们观察时要选择一种科学方法,如在观察啤酒瓶盖沉浮的时候,我们用到了两种不同的方法:
(1)把物体放在水面,观察物体是沉还是浮。
(2)把物体放在水底,观察物体是沉还是浮。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有个约定,我们采取第二种方法来观察。
2、选择不会影响观察结果的物体。
师:我们在观察一种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最好是选择不会影响我们观察结果的物体。
三、小组合作观察更多的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出示:泡沫塑料、回形针、牙签、橡皮块、胡萝卜、蜡烛、螺丝帽、木块等。
四、探究物体沉或浮与物体的大小、轻重的关系。
1、讨论设计实验
师: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轻重,体积大小有没有关系呢?各小组讨论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们的想法。现在开始。
2、小组交流
3、验证
4、观看录象,得出结论:
(1)重量相同,物体越大就上浮,物体越小就下沉。
(2)大小一样,物体越重就下沉,物体越轻就上浮。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师:我们今天研究了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你们知道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利 用了沉和浮?举个例子来说一说。
板书设计: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浮沉。
轻重?重量相同:大小。
大小?大小相同:重轻。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第五单元第一课。在本次活动中,我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出发,把学生“拉”进熟知的生活情景中,极大地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从而大大增加了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然后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发现新的现象,从而激发学生去积极体验和探索,体现了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习惯、科学认识和科学素养的宗旨。我设计的本课三个主要活动是这样的:
1、观察更多的物体是沉还是浮。首先让学生对桌上的材料进行预测。根据学生的预测和实验结果进行板书。让学生在进行比较的过程中进行自己的初步判断: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有关,大的物体会怎样,重的物体会怎样等。
2、实验:物体的沉浮和它的大小、轻重有关吗?请学生再放入水中进行实验验证,汇报时,教师再次把学生的实验结果板书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对比,结果学生得出:物体的沉浮跟大小、轻重又无关的结论。
3、再次进行实验验证跟大小、轻重的关系。控制一组变量,(轻重)研究大小,控制一组变量(大小)研究轻重。 最终得到结论:轻重一样的物体,沉浮跟大小有关,在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大小一样的物体,沉浮跟轻重有关,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从这三个活动的安排上来看,第三个活动是第二活动的发展,第二个活动又是第一个活动的发展。所以从这一点上看所开展的活动是按学生的思维发展循序渐进地展开,有认知上的矛盾冲突,有利于学生认识和思维的发展,这个活动的价值就比较高。
整个教学活动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入繁,层层深入,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达到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之成效。探究过程中学生充分运用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并通过讨论使学生不断地去思考,物体沉浮和物体本身大小、轻重的关系。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尊重证据、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养成严谨求真的习惯,经历了“发现——否定——再否定――再发现”这样一个不断冲突、不断修正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达到了科学探究的目的。
在本次活动中,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也给本次活动带来了不少的遗憾。比如语言不够简洁、精彩;板书不够整洁规范;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多样,不够精彩;还有个别之处活动不够充分,有些急于求成等等,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都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另外通过此次活动,我也深有感触,作为一名科学教师,要带领学生进行生动、精彩的科学探索活动,需要教师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应变能力,否则我们所组织的活动就难免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遗憾,所以在平时我们要多下功夫,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不断的磨练自己,才能不断成长进步。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3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意识到固体在水中的一些性质。
2.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意识到固体的沉和浮不是由其轻重决定的。
3.了解把固体从液体中分离出来的几种常见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认识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透明的水槽、水、石块、木块、食盐,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瓦,火柴等。在科学器材超市给每组准备盛有大于二分之一小于四分之三水的水槽一个,烧杯3个,毛巾,玻璃杯,漏斗,滤纸,漏勺,玻璃棒若干……
2.学生准备:能放入水槽的固体,食盐、白糖、沙土等。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一小烧杯温水,一勺食盐,把食盐(固体)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看到的现象(先下沉,一会不见了)。
然后问学生,把其他的固体放入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导入并板书课题:把固体放入水中。
(二)活动探究
1.猜想
组织学生猜想自己准备的各种固体放入水中的现象。
2.实验
(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小组同学补充,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点拨提示。
(2)指导填写实验报告单的“实验名称”和“实验材料”。
(3)教师演示实验,分别放入个别固体,重点突出“放”。指导填写实验报告单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
(4)材料员根据需要,到科学器材超市选器材,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5)学生实验,教师指导。
3.汇报交流
重点交流把固体放入水中的现象有下沉、上浮、溶解等,了解固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固体的大小、轻重没有关系。
(三)提问质疑
根据上面的实验,同学们有什么疑问或者问题吗?
教师根据学生提问质疑,引导学生现场解决,教师并相机引导学生思考:
1.为什么小小的螺丝钉会在水里下沉,而一艘巨大的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呢?
2.在一杯水里放盐,是不是放多少,水就溶解多少啊?
(四)研究分离
1.让学生把刚才放入水中的固体想办法分离出来,学生可以再次到科学器材超市选器材。
2.汇报分离方法,重点是过滤、沉淀和蒸发等。
3.课前的小烧杯已经结晶出了食盐晶体,展示给学生看。
(五)生活应用
1.引导学生回顾、交流生活中的沉浮和溶解的应用。
2.教师出示几幅图片:
(1)清澈见底的小河,漂浮着垃圾的水面;
(2)人们利用救生圈学习游泳,我国自主研发的打捞船,轮船的铁锚沉入水底稳定轮船,潜水艇可以自由沉浮;
(3)几道可口的好菜也是利用固体的沉浮和是否溶解于水的性质做成的。
(六)小结评价
(七)课下延伸
课下利用固体能够溶解和分离的性质,根据课本34页的制作方法做一个结晶分离实验,制作一个彩色树枝。
五、附:实验报告单
小组科学报告单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现 象 固 体 名 称
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