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小学教案 >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835955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精编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⑴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初步会用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⑵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将情景问题抽象等式规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⑶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一、回忆导入,明确探究的目标。

⑴回忆推理。

说说等式性质1: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再次推理: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⑵明确探究的目标。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们明确探究的话题——验证等式性质2。

二、自主探究规律。

⑴自主看图填空。

学生自主完成第7页例5的看图填空并根据图意理解规律。

⑵举例验证。

方法:先写一个等式,再两边同时乘或除同一个数,看看还是等式吗?

⑶小结,感知规律的应用价值。

小结: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推想:在哪里会用到它?(解方程)

⑷学生举例,学习解方程。

学生举例,尝试解方程。

在学生的介绍中,张扬用等式解方程的数学根据。

注意书写格式;并验算。

三、练习应用。

⑴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题。

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出示例6。

思路1:列方程解答。

40x=960

x=24

思路2:用算式解答。

960÷40=24(m)

⑶完成课堂作业。

练习二、3~4题。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2

一、学情分析

作为初一学生(132班和137班)在小学时已经对等量关系和等式的性质有所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是要使学生从天平的特点中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

二、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掌握等式的性质。在前面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掌握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初步应用后,需要解决的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本节内容借助于等式的性质这一工具来解一元一次方程。首先,通过天平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学会观察。尝试分析归纳等式的性质。然后,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通过解方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理解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等式的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进行等式变形、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探索等式性质过程的挑战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建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教学重、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等式的性质,能根据等式性质进行等式变形、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利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变形为x=a(常数)的形式;正确理解等式性质2中除数不能为0。

4、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三、说教学策略

(一)教学手段: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演示拟计划进行如下操作:

1、读(看)——议——讲结合法。

2、图表分析法。

3、读图讨论法。

4、教学过程中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二)教学学法分析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导,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初一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高度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象信号法、问答法、教学课堂讨论法,使学生动口、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互动合作、归纳概括、形成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在教学中要积极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的,教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实际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首先我出了一些可以看出方程解的题目,让学生回答,由易到难,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紧接着就引入等式的定义,从而使学生明白解方程先要研究等式,从而引入课题。

(二)自主探索、分组合作

由于学生的认知结构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分两个方面来教学:等式的性质1由老师课件演示,学生观察归纳概括。

学习等式的基本性质1:

1、具体情境,感受天平平衡

我利用多媒体依次展示天平图的各个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语言来描述发现,与同桌交流。这样由具体演示到抽象概括,使学生记忆深刻,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2、总结抽象,认识规律

通过上面的观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算式表示实验结果?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课件演示。

然后学生抽象概括出: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教师指出这是等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性质。板书:等式的基性质。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一种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的过程,体验变化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从打破平衡,又怎样达到新的平衡。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提出假设,验证规律

我接着提问:如果天平两边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会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教师课件演示。你又发现了什么规律?怎样用等式描述?得出等式两边同时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并且由以上两条规律得出: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4、再次设疑,深入验证

如果在天平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不同的质量,天平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的必须是同一个数,才能使等式成立。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实践认识,再到实践认识的过程。

学习等式的性质2:

教师再用课件展示天平图,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基本性质2的推导在性质1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探究,运用知识的迁移得出,这样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一)汇报导学解疑释难

等式的性质:

(1)若a=b,则a±c=b±c

(2)若a=b,则ac=bc,

注意:

(1)等式两边都要参加运算,且是同一种运算。

(2)等式两边加或减,乘或除以的数一定是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

(3)等式两边不能都除以0,即0不能作除数或分母。

在这个环节中把等式的两个性质展示出来,我特别提到了三个注意:因为这是在等式性质解方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就是希望同学们认真细心,正确利用性质解题。

四、当堂训练达标测评

我在练习中设计了三道题,从简单的填空到判断变形对错,到最后的解方程,方程的四道题也是有简单到复杂,总之练习题的设计,低起点,小台阶,循序渐进,符合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是那些平时不举手的同学也积极参与,竟然问题也答得很好。从这些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灵活性,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小结:

用简单的知识结构图小结等式的性质

作业设计:

PPT投影出课本第83页习题第4题。

思考:

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等式的性质,我采用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首先由老师运用多媒体演示天平实验,分别在天平两侧放上砝码使天平保持平衡,并把实验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列出数学式子;再让学生所列的式子,提出问题:通过天平实验所得到的式子你能联想到等式有什么性质?由学生独立思考归纳出等式的性质一和性质二,然后再把等式的性质抽象为数学的符号语言并表示出来。最后通过练习巩固等式的两条性质,并让学生从练习中思考运用等式的性质时应注意些什么?第二部分是对等式性质的运用。通过两个例题和两个练习,揭示等式性质的对称性和传递性,为后面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作好了铺垫。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3

教学内容:

教科书p7练习一第9~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等式性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等式性质正确地解方程。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什么是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1)说出下面的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为什么?

18+17=35

x=1

12-Y=4

S+12=49

21-b<24

x=14+78

16+a=27+b

a+b=6

b-8=100

X+10

4X=60

2、让学生说一说等式的性质一和等式的性质二

(1)解方程。带写出检验过程。

X+25=37

X-23=52

==12

48-X=25

=20

集体订正,帮有错的同学分析错误原因,使其明白算理。

3、在○运算符号,在□填数字。

(1)X-20=30

(2)5x=

解:X=30○□

解:x=○□

X=□,x=□

(3)+X=

(4)=12

解:X=○□

解:x=○□

X=□,x=□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回答,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使学生明白:根据等式的性质。

小结:通过把解方程的过程补充完整,启发学生简化解方程的书写,提高解方程的熟练程度。

二、指导练习

1、p7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

2、P7第11题:pp列方程求表中的未知数的值

学生看懂题意,列方程,解方程

3、P7第13题

学生口答练习

4、出示小黑板

判断题

(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

(2)方程一定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解方程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解决数学问题时,方程的用处大吗?

四、作业

1、P7第10题

2、P7第12

板书设计:

等式的性质与解方程练习题。

12x=,=48

解:x=

解:y=

X=,y=5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⑴在具体的情景中,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初步会用列方程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⑵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将情景问题抽象等式规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⑶学生在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等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明确探究的目标。

⑴出示天平图,增加感性认识。

出示天平图。

让学生说说对天平的认识;

⑵明确探究的目标。

教师总结,引导学生们明确探究的话题——等式中存在的规律;出示图片情境。

二、自主探究规律。

⑴自主看图填空。

学生自主完成第3页的看图填空。

⑵同桌交流。

交流填写的内容,辨析答案的正确性;交流发现的规律;引导学生理解规律。

⑶举例验证发现规律的正确性。

班级举例;同桌举例验证。

⑷适当推理。

由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进行适当的推理。

希望推理出“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三、规律的引用。

⑴出示方程,引发学生的求未知数的兴趣。

出示上节课学生列出的部分方程x+50=150和2x=200,谈话:你知道x表示多少,介绍你的想法。

⑵引用规律解方程。

在学生的介绍中,张扬用等式解方程的数学根据。

⑶规范解方程的格式。

x+50=150

解:x+50-50=150-50

x=100

⑷学习验证答案的方法。

方法:代入法。

格式:把x=100代入原方程,100+50=150,x=100是正确的。

⑸练一练。

解方程x-30=80。

⑹全课小结,完成作业。

小结:解方程,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作业:第4页练一练1~2。

“等式的性质”教学设计5

教师请学生准备好课堂所需的笔、练习本、课本等。

师:好,上课

生:x=6,x=2

师:你能估算出方程的解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师:下列四个式子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等式

师:所以我们总结出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

通常用a=b表示一般的等式。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等式的性质。

师:把一个等式看作一个天平,把等号两边的式子看作天平两边的砝码,则等式成立就可看作是天平保持两边平衡。

师:已知a=b,在天平两边同时加上c,天平怎样?

生:平衡。

师:那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a+c=b+c

师:已知a=b,在天平两边同时减去c,天平怎样?

生:平衡

师:那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a-c=b-c

师:已知a=b,在天平两边相应加上另一个a和b,天平怎样?

生:平衡

师:在天平两边相应加上另两个a和b呢?

生:平衡

师:在天平两边相应加上另c个a和b呢?

生:平衡

师: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ac=bc

师:同样道理,同时缩小呢,能得到什么结论?

师:所以我们能够得到等式的性质,谁能来总结一下?

师: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1、等式两边都要参加运算,并且是作同一种运算。

生:2、等式两边加或减,乘或除以的数一定是同一个数或同一个式子。

生:3、等式两边不能都除以0,即0不能作除数或分母。

师:用等式的性质我们来解方程,大家来看下面的几道题。

师:大家来讨论一下解方程就是最终把方程化简成什么样的形式?

生:经过对原方程的一系列变形(两边同加减、乘除),最终把方程化为最简的形式:x=a(常数)

师:总结的非常好。那也就是说,即方程左边只一个未知数项、且未知数项的系数是1,右边只一个常数项。

师:下面大家来练习几道题。

师:好,下面我们来看几道题

生:(1),根据等式性质2,在等式两边同时乘2

生:(2)2+3,根据等式性质1,在等式两边同加3

生:(3)-3y,等式性质2,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4

师:回答的很好,好,下面我们来看另外几个题。

师:看下面的这个选择题选哪个?

生:选择D

师:好,我们来看下面一个选择题,选什么?

生:选D

师,回答的很好,很正确。

师:好,我们来总结一下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16 1835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