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小括号教案精编3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小括号教案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小括号》教案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4页例2、例3,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十三。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小括号及其作用,了解带小括号式题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2、加强数学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准备小圆片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9+3 4+3 7+5 12-7 14-5
2、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答案。
3+5+7 5+4-3 10-2+5
师:“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二、探索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以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认识了很多朋友,如100以内的数、加号、减号等,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你们想认识吗?”
生:“想!”
师:“这位朋友就是小括号。”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小括号”,并用红粉笔在后面书写( ),接着让学生用手指书空2遍。
师:“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那么小括号到底有什么作用呢?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2、认识小括号及作用。
师:“有一天小兔和小狗到小熊家去做客,它俩刚一进门,小熊就高兴地说:“你们来得真好!快帮我算算盘里一共有多少块糖?”小熊指着盘里的糖说:“这里有黄色的2块,绿色的3块,红色的7块,你们想想该怎样算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块糖?”
师:“请同学们也来帮小熊算算好吗?拿出准备好的圆片,在桌上摆一摆,猜猜小兔和小狗是怎样算的?”
生①:“先把黄、绿两种圆片相加,再加红色圆片。”
生②:“先把红、绿两种相加,再加黄色圆片。”
师:“这两个同学谁做得对?”
生:“都对。”
师:“他们都做对了,只是方法不同,那么怎么区别他们的做法呢?谁有好办法?”
(教师故做无可奈何的样子。)
师:“这就需要我们的好朋友小括号来帮忙。它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
电脑出示将两组先算的部分用括号括起来。电脑反复闪烁小括号的位置,强调小括号的作用。
(2+3)+7=12 2+(3+7)=12
师:“谁能说说这两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想一想,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师:以后,先算的部分在前面,括号就可以省略。例如(2+3)+7=12的括号就可以省略。
教师指导学生读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3、带小括号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
师:“以后看到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看这道题。”
出示例3:15-(6+2)=?
①请同学读题。想想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等于几?教师追问为什么这样算?以后看到算式里有小括号应该怎样算?
②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③做下面各题,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2-5+4= 14-9-3=
12-(5+4)= 14-(9-3)=
三、应用新知
1、看图计算。
2、对比练习。
①练习十三第1题。
13-4+5= 7+7-6=
13-(4+5)= 7+(7-6)=
让学生仔细观察上、下两个算式找出相同和不同。
师:计算加减两步式题,要认真看清算式里有没有括号,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就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②下面3题,哪题先算“4+6”?为什么?
13-4+6 13-(4+6) 4+6-5
3、游戏。
①摘红花。
计算横行和竖行每三个数的和,谁先算出得数,并说出用哪种方法简便,就摘下红花。
②找朋友。
发给学生一张写有算式的卡片,算出得数。得数相等的就是一对好朋友。例如:
15+4-2 12+(11-9) 9+(10-1)
18-(4+6) 7+(3+4) 10-(15-13)
4、在适当的位置添上小括号使等式成立。
14-9-3= 79-8+1=70
四、小结
启发学生自己归纳小括号的作用,以及在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板书设计:
小括号( )
例2:○○ ○○○ ○○○○○○○
└───┘ │ 例3:15-(6+2)=
5 │ 想:先算6加2得8;
└───────┘ 再算15减8得7.
(2+3)+7=12
一个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 ○○○ ○○○○○○○
│ └─────┘
│ 10
└──────┘
12
2+(3+7)=12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按照“实物→图形→算式→结论→运用”这个思路进行,把重点放在理解小括号的产生及作用上。
1、采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结构。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好奇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在教学中根据儿童的好奇心,以给儿童介绍新朋友的形式出示课题,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例2,“如何用算式来表示第二种算法时”使学生产生疑惑,这时教师巧妙引出小括号,说明小括号的作用。这样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对小括号的作用产生深刻印象。
2、精心设计练习,增强新知清晰度、稳定性。
学生获取新知是有一个过程的,掌握新知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以增强新知清晰度、稳定性。
在对比练习中,每组算式的数字和运算符号完全一样,只是一道题中多了一个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和答案不一样。从而加深学生对小括号作用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审题的习惯。
为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设计了摘红花、找朋友等游戏。他们要用灵活的思维,快速的反应及全体同学共同合作完成。这种手、眼、脑多种器官共同协调活动,既巩固了新知,又可使学生变得活泼、聪明。
小括号参考教案2
详细介绍:
[教学内容]同样多、多些、少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的方法,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1.复习。
教师亲切地对学生说:昨天,我们初步认识了1至10各数,谁能将第三行的同学从前往后数一数?谁能将第二排的同学从左向右数一数?谁能数出第一扇窗户的玻璃有多少块?
2.进行新课。
(1)教学“同样多”。
投影出示4个萝卜(图),教师提问:老师摆了几个萝卜?教师再出示4只小兔(图),提问:老师摆了几只小兔?然后,教师把每一个萝卜与每一只小兔用小棒连起来,告诉学生:这表示一只小兔吃一个萝卜,一只小兔吃一个萝卜,一只小兔吃一个萝卜,一只小兔吃一个萝卜(教师一边指,一边说)。
谁能像老师这样指着图说图意。指名让同学说;同桌之间互相说。
教师继续问:有多余的萝卜吗?有多余的小兔吗?
教师小结:没有多余的萝卜,也没有多余的小兔。教师再次强调:一个萝卜对着一只小兔,没有多余的萝卜,也没有多余的小兔,就是说萝卜和小兔同样多。
请同学们像教师说的那样,自己说给自己听听。
(2)全班动手操作。
请一名同学到前面的磁性黑板上摆,其他人在桌面上摆。
要求:先摆2个圆(可以横着摆,也可以竖着摆),再在圆的旁边(或下面)摆正方形(一个正方形要对着一个圆),正方形要和圆同样多。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教师请大家跟磁性黑板上摆的图比一比,看是否一样。
接下来,全班同学独立操作。
①第一排摆4个圆,第二排摆三角形,要求三角形和圆同样多。
②第一行摆三角形(数量自己确定),在三角形的旁边摆正方形,要求正方形和圆同样多。
上面两次操作,要让学生每人都当小老师,检查并帮助同桌摆的学具是否正确或规范。
教师重点提问:第②次摆了几个三角形?几个圆?圆和三角形怎么样?
(3)教学“多些、少些”。
①小鸡比小鸭多。
教师出示投影:提问:不要数,说
出哪个多些?哪个少些?全班分小组讨论,教师也深入到小组中去。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统一认识: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小鸭和小鸡对上了,没有多余的,可是小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鸡多些,小鸭少些,也就是小鸡比小鸭多。
②苹果比桃少。
教师出示投影:既不要数,也不要
和别人讨论,独立思考,哪个多?哪个少?教师重点问:你是怎么知道苹果比桃少的?
③全班同学动手摆学具。
a.第一排摆3个圆,第二排摆三角形,三角形和圆同样多。
b.第一排摆3个圆,第二排摆三角形,三角形要比圆多1个。
c.第一排摆4个圆,第二排摆三角形,三角形要比圆少2个。
d.第一排摆圆(数量多少由自己决定),第二排摆三角形,三角形要比圆多2个。
e.第一排摆圆(数量多少由自己决定),第二排摆三角形,三角形要比圆少2个。
教学意图:通过直观与操作,初步建立“同样多、多些、少些”的概念。
3.课堂练习。
(1)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2)哪个多?在多的一行的横线上画。
(3)写字准备练习。
教学意图: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进行练习。
同样多、多些、少些
小括号3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的意义,认识它的作用,掌握带的加减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的加减两步式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掌握带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卡片)
3+8= 4+5= 6+7= 12-7= 12+6=
13-8= 18-7= 13-4= 15+2= 7-4=
2、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过程
5+2+8= 9-4-2= 4+6-7= 8-2+5=
师:刚才我们做的加减两步式题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你们愿意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个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设疑引出
师: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看望姥姥,回来的时候,姥姥家的小方姐姐送给小明一把糖果,小明把这些糖果按照颜色分了类,你们看都有什么颜色的呀?演示课件
你能帮小明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块糖吗?
学生自己算出糖果的数量以后,集体进行交流。
问: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算的?如何列式?
学生汇报,老师随之板书或继续演示课件。
学生一:先把2块黄色的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是5块,再把5块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3+7=12)
问:谁和他的算法不同?
学生二:先把2块黄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9块,再把9块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7+3=12)
学生三:先把3块绿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10块,再把2块黄色的和10块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3+7+2=12)
师:这个算式的第二步还是2加10吗?(不是,是10加2)
怎样列式才能表示第二步是2加10呢?(把2放在最前边)
修改板书:2+3+7=12
问: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和你们刚才说的计算过程还一样吗?(不一样了)
要按照你们刚才说的算法,又要和以前学习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相符合,怎么办?(学生产生疑惑)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能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是(出示:( )).你记住它的样子了吗?请你随老师一起写一写(学生书空的写法).
(2)认识的作用
师:有了,就可以改变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了,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这道题我们要先算3加7,就把3+7用括起来。(板书:在3+7处用红笔画上)
问:有了,“2+(3+7)=”这道题要先算什么?(3加7等于10)再算什么?
板书:
2、教学例3
师:我们知道了的作用,如果遇到带的算式,你会算吗?
板书:15-(6+2)=
学生试着算一算,然后进行交流。
问: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加2等于8,再算15-8=7)
3、总结运算顺序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那么带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它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师生共同总结出: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新知
1、教材第54页的做一做
12-5+4 = 14-9–3 =
12-(5+4)= 14-(9-3)=
学生独立完成以后,集体订正: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比较:每组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强调:做计算题,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
2、下列题中,哪题先算“3+4”?为什么?
3+4-5 15-3+4 15-(3+4)
3、给下面的算式添加运算符号,使算式成立。
7○6○3=10 5○2○4=11
14○2○8=4 9○5○3=7
12○9○7=10 16○6○4=6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课题:
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法吗?(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
教材第55页的练习十三1、2
1. 13-4+5= 7+7-6=
13-(4+5)= 7+(7-6)=
+(40+30)= 5+(46-6)= 20+50+9= 80-(50+20)=
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
变魔术
活动目的:
巩固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活动准备: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选出组长。
每组发给3个数字卡片、2个加号、2个减号和一个。
活动过程 :
1、各组组长分配卡片(其中三人各拿一个数字卡片,另外两人各拿两个运算符号,剩下的一个人拿).
2、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商量魔术变换的步骤(六个人手拿卡片,怎样变换位置,分别组成不同的两步式题,变换的题目越多,成绩越高)
3、各组按顺序进行变换题目的魔术表演,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计算,大家做裁判。每个组表演结束后,要统计出变换题目的数量。
4、表演全部结束以后,根据各组变“魔术”的质量和数量评选出优胜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