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小括号教案【汇编4篇】
【导言】此例“小学一年级数学小括号教案【汇编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一年级数学认识小括号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重点
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掌握带小括号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卡片)
3+8= 4+5= 6+7= 12-7= 12+6=
13-8= 18-7= 13-4= 15+2= 7-4=
2、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过程
5+2+8= 9-4-2= 4+6-7= 8-2+5=
师:刚才我们做的加减两步式题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你们愿意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个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设疑引出小括号
师: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看望姥姥,回来的时候,姥姥家的。小方姐姐送给小明一把糖果,小明把这些糖果按照颜色分了类,你们看都有什么颜色的呀?演示课件“小括号”
你能帮小明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块糖吗?
学生自己算出糖果的数量以后,集体进行交流。
问: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算的?如何列式?
学生汇报,老师随之板书或继续演示课件“小括号”。
学生一:先把2块黄色的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是5块,再把5块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3+7=12)
问:谁和他的算法不同?
学生二:先把2块黄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9块,再把9块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7+3=12)
学生三:先把3块绿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10块,再把2块黄色的和10块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3+7+2=12)
师:这个算式的第二步还是2加10吗?(不是,是10加2)
怎样列式才能表示第二步是2加10呢?(把2放在最前边)
修改板书:2+3+7=12
问: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和你们刚才说的计算过程还一样吗?(不一样了)
要按照你们刚才说的算法,又要和以前学习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相符合,怎么办?(学生产生疑惑)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能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是小括号(出示:( )).你记住它的样子了吗?请你随老师一起写一写(学生书空小括号的写法).
(2)认识小括号的作用
师:有了小括号,就可以改变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了,小括号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这道题我们要先算3加7,就把3+7用小括号括起来。(板书:在3+7处用红笔画上小括号)
问:有了小括号,“2+(3+7)=”这道题要先算什么?(3加7等于10)再算什么?
板书:
2、教学例3
师:我们知道了小括号的作用,如果遇到带小括号的算式,你会算吗?
板书:15-(6+2)=
学生试着算一算,然后进行交流。
问: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加2等于8,再算15-8=7)
3、总结运算顺序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小括号,那么带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它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师生共同总结出: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新知
1、教材第54页的做一做
12-5+4 = 14-9–3 =
12-(5+4)= 14-(9-3)=
学生独立完成以后,集体订正: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比较:每组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强调:做计算题,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
2、下列题中,哪题先算“3+4”?为什么?
3+4-5 15-3+4 15-(3+4)
3、给下面的算式添加运算符号,使算式成立。
7○6○3=10 5○2○4=11
14○2○8=4 9○5○3=7
12○9○7=10 16○6○4=6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课题:小括号
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法吗?(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
教材第55页的练习十三1、2
1. 13-4+5= 7+7-6=
13-(4+5)= 7+(7-6)=
+(40+30)= 5+(46-6)= 20+50+9= 80-(50+20)=
板书设计 :
小括号【第二篇】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类推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养成规范解题、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重点: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计算式题,能准确地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
难点:运用知识迁移,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三步式题中,小括号内含有加、减和乘、除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规范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设问,质疑“法则”
师出示式题:900÷10+20×4,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再汇报。
师:计算时为什么不先算“加”?
生:在这道算式中,我们要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
师:遵守“法则”无可厚非,可是“法则”就一定合理吗?比如在这里,如果按照法则计算,加法就永远不可以先算了!
生:加小括号就可以先算加。
师:看来“法则”的成立也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算式中有小括号,该怎样计算呢?
生: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运算,再算小括号外面的运算。
师:改变了运算顺序。
二、探究,掌握“法则”
1、 初步练习,掌握方法。
师:怎样加小括号才能先算加?(师生讨论,形成算式:900÷(10+20)×4)。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你能试着算一算吗?
学生试练,汇报交流。
师:是不是小括号随便加在哪儿,都可以改变运算顺序?
生:不是的,比如小括号加在“900÷10”上,运算顺序就没有改变。
师:这时的小括号常常被我们称为“无效括号”。那么小括号加在哪里,才能改变运算顺序?
生讨论交流,汇报,形成两道算式:(900÷10+20)×4,900÷(10+20×4)。
师:这两道算式括号里都有两步运算,该怎样计算呢?
生:括号里也要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师:能试着做一做吗?
生独立练习后反馈,师及时平时矫正。
2、 对比辨析,加深理解。
师:观察我们做过的这三道算式,其中的数、运算符号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都一样,而且都只加一个小括号,为什么计算的结果都不一样呢?
生:小括号的位置不同,运算的顺序也就不同,结果也就可能不一样。
师:那我们在做计算时,应当注意些什么?
生1:计算的时候不仅要看清数和运算符号,还要看清小括号的位置。
生2:先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计算时还要细心,不要算错了。
师:你们觉得在做混合运算时,关键是什么?
生:理清运算顺序是关键。
三、变式,熟练“法则”
师:现在我们就来抓住关键练习,敢不敢接受挑战?
出示题1:根据算式选择合适的运算顺序。
(1)(600÷10+120)×5
a.除、乘、加
b.除、加、乘
c.加、除、乘
(2)136+25×30÷10
a.乘、除、加
b.除、乘、加
c.乘、加、除
师:友情提示,先思考,再慎重选择。
出示题2:根据算式写出合适的运算顺序。
(1)(75+49)×(75-44)
(2)658-(174+89)
师:运算顺序掌握了,计算就成功了一半。下面的式题,你能正确合理地计算吗?
出示题3:26+(14×60-30)
26+14×(60-30)
(26+14)×(60-30)
出示题4:你能根据提示选择正确的算式吗?
a.(300-120+25)×4
(120+25)×4
(120+25×4)
师依次出示如下的(1)、(2)、(3)题,让学生选择合适的算式。
(1)按照先乘,再加,最后减的运算顺序的算式是( )
(2)根据框图中的提示选择合适的算式是( )
(3)求300减120,再加上25,和是多少的算式是( )。
(学生在做到第(3)题时,由于思维定式,大多数人都选择了a。)
师故意问几个没选a的同学:你们为什么不选?
生1:a最后求的是积,不是和。
其他学生大呼:上当了!这题没合适的算式可选!
师:同学们,学习可来不得半点马虎啊!
四、冲突,再思“法则”
出示:学校举行运动会,三年级有54人参赛,四年级参赛的比三年级多7人,三、四年级共有多少人?(直接列出综合算式,不解答)
学生练习后呈现几种算式:
(1)54+7+54
(2)54×2+7
(3)54+(54+7)
继续出示:五年级的参赛人数是三、四年级参赛人数的2倍,五年级有多少人参赛?
师:五年级参赛人数与什么条件有关?
生:三、四年级参赛的总人数。
师:我们刚才已经列出了三、四年级总人数的算式,你能在这个算是上改一改,把它变成求五年级参数人数的算式吗?
生1:这样不行,都有两个小括号了!
生2:里面有括号,外面又有括号,看不清,容易出错!
师:那该怎么办呢?
生1:可以加中括号。
生2:还有大括号。
师:看来光有小括号还不能解决所有的运算问题,那么其他的括号是什么样的,又有什么作用呢?有了这些括号又该怎样计算呢?我们今后还会再讨论。
五、反思,超越“法则”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你有什么收获?
生交流。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各种数学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在教学中,让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用质疑来引入,激发学生对“法则”探寻的激情
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合理性,也有局限性,正是小括号的使用突破了了这种局限性,是法则更加完美。在这里,我巧妙设疑“遵守”法则无可厚非,可是“法则”就一定合理吗?疑问激起学生对法则的反思,引发了求知的欲望。在设疑——释疑——再疑——再释疑的过程中,学生探究欲望被充分调动。
二、用对比来深化,培养学生的思考
数学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没有思考,学习就变成了简单的模仿和练习,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本课设计了一个对比环节,让学生观察、思考、领悟。通过一道题变化小括号的位置,怎么计算结果不一样呢?学生在对比辨析的过程中,清晰地认识到要想正确、合理计算这些混合运算,首先弄清题意,理清运算顺序,然后再去计算的重要性。
三、用错误来诱导,培养学生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
本节课,我采用了有意犯错,故意诱错的策略,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善于质疑、勇于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我们要努力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去亲自探索、实践,与同学交流和分享探索的结果以及成功的快乐,从而开辟新的教学领域。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第三篇】
本节课主要教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并会列综合算式解决有关的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重点让学生理解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教学难点是体会小括号的作用,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解决现实问题。例题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要用小括号的情景。通过对情境图的分析,先分步列式,然后用综合算式表示,当出现“50—20÷5”和“(50—20)÷5”这样两个算式时,让学生展开讨论:解决例题中问题应该先算什么?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要先算减法,可是运算的顺序又不允许怎么办?只有在算式中添上小括号,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这样就可以使列出的算式符合解决问题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最后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我发现学生对于“运算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理解的较好,基本都能理解。本节课是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在计算时运算顺序比较熟练,但是在实际计算时学生仍有比较严重的计算错误,避免这样的错误一是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验算的习惯。
小括号【第四篇】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的意义,认识它的作用,掌握带的加减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的加减两步式题。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审题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的作用
教学难点
掌握带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出示卡片)
3+8= 4+5= 6+7= 12-7= 12+6=
13-8= 18-7= 13-4= 15+2= 7-4=
2、说出下面各题的计算过程
5+2+8= 9-4-2= 4+6-7= 8-2+5=
师:刚才我们做的加减两步式题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同学们掌握得很好,你们愿意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帮小明解决一个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设疑引出
师:星期天,小明和妈妈一起去看望姥姥,回来的时候,姥姥家的小方姐姐送给小明一把糖果,小明把这些糖果按照颜色分了类,你们看都有什么颜色的呀?演示课件
你能帮小明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块糖吗?
学生自己算出糖果的数量以后,集体进行交流。
问:谁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算的?如何列式?
学生汇报,老师随之板书或继续演示课件。
学生一:先把2块黄色的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是5块,再把5块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3+7=12)
问:谁和他的算法不同?
学生二:先把2块黄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9块,再把9块和3块绿色的糖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2+7+3=12)
学生三:先把3块绿色的和7块红色的糖加起来是10块,再把2块黄色的和10块加起来就是12块。(板书:3+7+2=12)
师:这个算式的第二步还是2加10吗?(不是,是10加2)
怎样列式才能表示第二步是2加10呢?(把2放在最前边)
修改板书:2+3+7=12
问: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从左往右)
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和你们刚才说的计算过程还一样吗?(不一样了)
要按照你们刚才说的算法,又要和以前学习的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相符合,怎么办?(学生产生疑惑)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能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是(出示:( )).你记住它的样子了吗?请你随老师一起写一写(学生书空的写法).
(2)认识的作用
师:有了,就可以改变原来算式的运算顺序了,的作用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来。这道题我们要先算3加7,就把3+7用括起来。(板书:在3+7处用红笔画上)
问:有了,“2+(3+7)=”这道题要先算什么?(3加7等于10)再算什么?
板书:
2、教学例3
师:我们知道了的作用,如果遇到带的算式,你会算吗?
板书:15-(6+2)=
学生试着算一算,然后进行交流。
问:这道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加2等于8,再算15-8=7)
3、总结运算顺序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那么带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它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有什么不同?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师生共同总结出:一个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新知
1、教材第54页的做一做
12-5+4 = 14-9–3 =
12-(5+4)= 14-(9-3)=
学生独立完成以后,集体订正: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比较:每组的上下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强调:做计算题,一定要认真审题,看清运算符号。
2、下列题中,哪题先算“3+4”?为什么?
3+4-5 15-3+4 15-(3+4)
3、给下面的算式添加运算符号,使算式成立。
7○6○3=10 5○2○4=11
14○2○8=4 9○5○3=7
12○9○7=10 16○6○4=6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板书课题:
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法吗?(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
教材第55页的练习十三1、2
1. 13-4+5= 7+7-6=
13-(4+5)= 7+(7-6)=
+(40+30)= 5+(46-6)= 20+50+9= 80-(50+20)=
板书设计 :
探究活动
变魔术
活动目的:
巩固加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活动准备:
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人,选出组长。
每组发给3个数字卡片、2个加号、2个减号和一个。
活动过程 :
1、各组组长分配卡片(其中三人各拿一个数字卡片,另外两人各拿两个运算符号,剩下的一个人拿).
2、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商量魔术变换的步骤(六个人手拿卡片,怎样变换位置,分别组成不同的两步式题,变换的题目越多,成绩越高)
3、各组按顺序进行变换题目的魔术表演,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计算,大家做裁判。每个组表演结束后,要统计出变换题目的数量。
4、表演全部结束以后,根据各组变“魔术”的质量和数量评选出优胜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