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17445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精编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第一篇】

一、说教材:

1、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试验修订本? 必修)语文教材第

一册第三单元《外国散文两篇》中的第1篇,这是1篇课内自读课文。

本单元由四课5篇文章组成,其中1篇记游形式的散文,1篇回忆性叙事散文,

1篇序言形式的散文,两篇寓情于景的散文。单元教学要求是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概括内容要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单元前几课已经对单元学习重点“概括要点,提取精要”进行了学习,本课

主要解决的就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概括能力。

2、课文简析: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1篇平淡其外激情其中的散文。表面看这似乎是1篇游记——记游托尔斯泰墓,但在实质上它是1篇抒情散文,借游览托尔斯泰墓抒发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并表达这样一种观念:精神的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久记住。学习这篇散文,应注意引导学生体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引导学生注意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3、教学目标:

高中教学大纲对学生阅读能力训练要求中明确提出“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我强调“三突出原则”,即突出“大纲要求”,突出“课文重难点”,突出“学情特点”,依据本课文“自读提示”和“训练重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领会本文寄寓在对墓地朴素美描绘中的对托尔斯泰伟大人生选择的赞美。

(2) 加深学生对朴素美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继续训练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揣摩语言的能力。

4、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本册前面单元学习中,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整体感知、揣摩语言、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等阅读方法,结合本单元具体情况,我把“概括要点,揣摩语言”定为本课的重点。

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之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因此,“加深学生对朴素美的理解,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则被定为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现代教学理论要求:课堂教学要贯彻启发式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

考虑到本文在单元的位置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我打算采用“自读与点拨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即在诵读熟悉的情况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达成目标。

具体教法是:

(1) 诵读激情法:就是在诵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会文章的美感。

(2) 问导法:这里的“问”绝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串讲串问,而是一种开启学生创造心智的具有点拨意义的“问”,这里的“导”就是引导帮助学生达成目标。

(3) 点拨法:即“相机诱导,适时点拨”,当学生思维出现障碍时,就要教师帮助点拨,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阅读能力。

三、说学法:

大纲要求:“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叶老也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所以,在学习指导和能力训练上,我的做法就是“导读为重,理解为主,训练为辅”。

(1) 速读课文,习用圈点、勾画、批注法。

(2) 在教师指导下,理解朴素美的含义和体味景物描写的作用。

(3) 抓关键词、句的读书法。

四、说教学程序:(安排一课时)

(一) 本课的课堂导入语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位伟人,你死后希望自己的坟墓建成一个什么样子呢?

(学生自由讨论,指名回答)

那么,作为一代伟人的列夫托尔斯泰,他的墓地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板书课题),看看在他笔下“托尔斯泰的墓”是不是最美的。

导语的设计不仅在于激趣,还在于激思,激情,而且应争取学生的参与,挖掘学生智力潜能,激活他们的思想,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为本课的顺利进行作准备。

(二) 交代学法:

此前已有有关的阅读知识作铺垫,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其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勾画、批注、质疑、讨论等方法,把握课文,达成目标。

(三) 自读指导:

1、诵读指导:

学生齐读课文。

(1)解决生难字词。

(2)感情基调。

在朗读中,注意体味作者语言的特点,体会景物描写中渗透的感情色彩。

诵读的目的在于激情,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使学生能正确理解作者包含的深厚的感情。其次,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是进行阅读理解关键环节。

2、整体感知,概括要点:

整体阅读是进行阅读理解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求学生迅速把握文章的基本意图与大体走向,概括要点,语言要简明,如文中有现成语句,可借助有关词语概括;如没有,可用自己的话概括。因此,我打算采用问导法与点拨法,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

(1) 文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托尔斯泰墓的特点?

点拨:朴素。

(2) 托尔斯泰墓具有哪些具体的特征?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来描写的?

点拨:没有:十字架 墓碑 墓志铭 名字

只有: 小小长方形 土丘 鲜花

没有: 好奇(破坏宁静)

只有: 敬意

对比手法。

(3) 为什么说朴素是最美的?

学生自由交流讨论,教师作适当点拨,不要求答案统一。

3、辨别筛选,提取精要:

这一环节,我打算采用抓关键词,句的读书法,即让学生自由的进行阅读交流,勾画,找出相关的语句,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 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点拨:学生找出后,全班齐声朗读。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反衬出墓地的宁静。托尔斯泰墓周围的自然景物与其他墓地的奢华装饰形成对比,更显示了坟墓的朴素。优美的自然景物也给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增添了温暖、优美的色彩,使读者不仅受到“严肃”,更感受到美好、动人。

(2) 筛选并概括作者对托尔斯泰墓的评价的句子。

点拨:托尔斯泰墓是作者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中最宏伟、最感人的,它的逼人的朴素引人敬慕、感人至深。

(四) 课堂训练:

课堂训练的目的,主要是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达成课堂目

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5个题,从不同方面训练学生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能力。

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题:

1、“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姓名地被人埋葬了”意思是:

A(他的一生)曾像流浪汉一样坎坷,曾像士兵一样战斗。

B(他)终于与流浪汉、士兵那样的社会底层民众融为一体。

C(他)就像倒毙的流浪汉、无名的阵亡士兵一样在世上消失了。

D(他的声名)像流浪汉、士兵等劳苦大众那样被社会吞噬。

2、作者用那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进行比较。这样写起到什么作用?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可以显示出三人与托尔斯泰思想品格的差异,从而表明托尔斯泰才真正伟大。

B从坟墓的迥然不同的风格,可以反衬托尔斯泰墓的逼人的朴素。

C三个人都闻名世界,只有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才能使人体会到这幽暗小土丘的“宏伟”。

D前文虽提到托尔斯泰墓与其他伟人的墓不同,但较笼统,以这三人的墓为例,读者才能得到具体而深刻的印象。

3、者说托尔斯泰墓“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两个

具体表写参观者这种崇敬之情的句子。

4、如果要简述托尔斯泰墓的环境和形状,下面的语句中哪四项是必不可少的?

A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

B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

C就在自己庄园的某块地上。

D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E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

F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树木之下。

G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H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

L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

5、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的

一、了解中外散文虽在背景、句法、行文等方面都显著不同,但都具有抒写真实情感,表现对生活独特感受的特点。领会《世间最美的坟墓》寄寓在对墓地朴素美描绘中的对托尔斯泰伟大人生选择的赞美,领会《冬天之美》对乡村冬天之美的出色描绘中寄寓的作者的精神追求。

二、加深学生对朴素美、自然美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

三、继续训练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概括这两篇文章的内容要点。

教学设想

这是两篇外国散文,既应注意其特殊的文化背景,又应将其作为一股散文进行分析概括。

《世间最美的坟墓》从文中使用的对比手法入手(包括文章结尾部分与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坟墓的具体比较和前文叙述中没有句式的连续使用含有的对比)概括托尔斯泰墓的独有特点,进而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如此朴素的坟墓却是俄国最宏伟、最感人的。分析托尔斯泰的选择及作者独到的认识中体现的价值观及审美观。

《冬天之美》在阅读中注意欣赏作品委婉亲切、如话家常的风格具有的感染力。通过对大都市和乡村冬天的对比及作者鲜明态度的概括,领会作者厌恶虚荣名利,向往朴实、安祥、宁静生活的理想。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种方案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以其独特的。人物传记和中短篇小说在欧美享有极高的声誉。1928年,茨威格的俄国之行参观了许多宏伟感人的景观,但他认为最宏伟、最感人的是托尔斯泰墓。

二、指导自读《世间最美的坟墓》。

①字词:

远离尘嚣:远离人世间的纷扰喧嚣。

荫庇: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旧时比喻尊长照顾晚辈或祖宗保佑子孙。

②自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A.文中哪一个词能概括托尔斯泰墓的特点?

答:朴素。

B.与其他伟人的墓相比托尔斯泰墓缺少哪些东西

答:没有:十字架、墓碑、墓志铭、名字

只有:小小长方形土丘、鲜花

没有:好奇(破坏宁静)

只有:敬意

C.筛选并概括作者对托尔斯泰墓的评价。

答:托尔斯泰墓是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中最宏伟、最感人的,它逼人的朴素引人敬慕、感人至深。

D.仔细阅读第一节,解释作者为什么详细交代托尔斯泰墓地选择的原委。又为什么将托尔斯泰最终的决定称为更美好的启示?

答:全段先总述,再介绍坟墓,从树的来历入手,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这样就把这座朴素的坟墓与托尔斯泰的追求、品格直接联系起来了。更美好的启示则暗示了这座坟墓对后人的影响,带给后人的剧烈震撼及深深思考。

③小结: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通过与其他伟人墓的对比,通过对参观者崇敬之情的具体描绘,写出托尔斯泰墓逼人的朴素,歌颂了托尔斯泰不重声名、追求朴素自然的高贵品格。在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歌颂中,也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判断最朴素的最动人。

三、作业: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朗读:风儿和暖的阳光冬天,白雪这一段景物描写,并思考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样的作用?

(提示:①在朗读中,注意体味作者语言的特点,体会景物描写中渗透的感情色彩。②结合文章主题考虑。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反衬出墓地的宁静。托尔斯泰墓周围的自然景物与其他墓地奢华装饰形成对比,更显示了坟墓的朴素。优美的自然景物也给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增添了温暖、优美的色彩,使读者不仅感受到严肃,更感受到美好、动人。)

②作者在第二节中已经清晰地写出了托尔斯泰墓的逼人的朴素,为什么还要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墓来进行比较?

(提示:前文虽提到托尔斯墓与其他伟人墓不同,但较笼统,与这三人做具体的比较,才能给读者具体而深刻的印象。而且只有用伟人与伟人相比较,才更能使人体会到这幽暗小土丘的宏伟。)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茨威格以满怀激情的语言描绘了最朴素而又最宏伟的托尔斯泰墓,也表达了自己对美的看法。乔治·桑在《冬天之美》中同样详尽描绘了乡村冬天的美景,是否也传达了作者的想法,表现了作者的理想、追求?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乔治·桑是法国文学史上优秀的女作家之一,她创作的时代正是19世纪中期法国社会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矛盾激化,局面错综复杂的时期。而乔治·桑则带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她的作品表达了作家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向往,她谴责社会的压迫与剥削,颂扬社会平等与正义。她的作品还具有一种特有的细腻抒情的诗意。

三、指导自读《冬天之美》。

①字词:

奢侈(shēchǐ):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

天伦之乐:骨肉团聚的欢乐。天伦:指父母、兄弟等天然的亲属关系。

领略:了解事物的情况,进而认识它的意义,或者辨别它的滋味。

滞留:停留不动。

悖谬(bèimiǜ)山:荒谬,不合道理。

盎然(dngrán):(生气)洋溢的样子。

休憩(xiūqì):休息

②自读课文,理清思路,概括各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描述乡村冬天的美好。先铺垫,写大都市的臭气熏天,永无干燥,令人恶心;再写乡村空气清新,地面干爽,令人向往。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冬天的热爱之情。

第二部分(第2段)生动描绘了大自然冬天的美丽图画,着重描绘了自然界万物的生机盎然。

③阅读第一段找出几组对比,并体会对比的作用

A.乡村的冬天与城市的冬天

B.作者的鲜明态度:热爱、恶心

C.城市工人无可奈何与富翁们的自愿

D.作者向往的生活(火炉边的天伦之乐)与富翁们的追求(舞会、穿着、奢侈挥霍)

结论:我们的富翁们所过的人为的、悖谬的生活,违背大自然安排,结果毫无生气。(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引出主题。)

④朗读第二段,并指出具体描绘了哪些景物以及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

具体描绘了阳光、麦田、苔藓、常春藤、报春花、紫罗兰、孟加拉玫瑰、百灵鸟、白雪树梢的冰凌等。

在这一段开头作者由人们对冬天的想象毫无生机,引起对大自然冬天的描写,形成对比,收到强烈效果。

作者描写这些景物,主要从三方面入笔。一是从声音(美丽的鸟儿的喧闹)、颜色(麦田的碧绿,常春藤涂上的鲜红和金色)、光(阳光的灿烂)诸方面的展示冬天的明快色彩。二是从事物的动态和静态及动静结合上,不仅展示形态美,也显出盎然生机,激发人们的向往之情。三是从人物行动和心理状态来反映外物,以微妙的感受传情达意。

⑤据上述分析概括作者观点,分析其中反映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抓住文中他们在一年当中最不适于举行舞会的季节大自然在冬天邀请我们天伦之乐我们的富翁所过的违背大自然的安排,结果毫无生气等句子,概括作者观点,领略作者对乡村冬季景物的极力赞美,目的在于抒发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之情,表达了人与自然之间应有的和谐统一的关系。作者将乡村冬天描写得生机盎然、优美如画,表达了作者厌恶虚荣和名利,向往朴实、安祥、宁静生活的理想。

四、比较《世间最美的坟墓》与《冬天之美》两篇散文的语言特色。

两篇散文都是寓情于景的散文,借助于对景物的描绘抒写个人情感。两篇散文语言都体现了强烈的感情色彩,对景物的描绘中也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世间最美的坟墓》语言深挚动人,感情激烈浓厚。《冬天之美》则是娓娓而谈,如叙家常,亲切动人又极富诗意。《世间最美的坟墓》更多使用直接抒情的句子,表达自己印象、感受。《冬天之美》则把作者的理想、追求隐藏在对乡村冬天景物的描绘之中,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追求。

五、小结:

这是两篇优美的散文,特别宜于诵读,同学们应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章语言之美,体会作者感情之真。更应该深入理解作者所赞美的朴素的品格自然、宁静、朴实的生活。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第三篇】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散文寓情于景和对比的手法。

2.学会抓住关键句品读文本的阅读方法。

3.领悟“美”的内涵,感受托尔斯泰朴素中蕴含绚烂、平淡中蕴含醇厚的人格境界。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会抓住关键句品读文本的阅读方法。

2.领悟托尔斯泰人格境界之朴素中的绚烂和平淡中的醇厚。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问题设置法+品读法

五、教学过程:

一) 导入:跟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脚步,去俄国探访一处世间最美的坟墓。

二) 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1、这处坟墓埋葬的是哪一位伟大的人物?大家知道他哪些情况?

2、世间最美的坟墓,这“美”字,有一个同义词,那就是——

漂亮和美有何不同?

(外在的;视觉感知;B、可以是内在的,需用心体会)

3、美需用心体会,那么请大家调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融入情境。有感情散读课文,用心去体会托尔斯泰墓的美。

4、学生描述:托尔斯泰的墓地在哪里?是什么样子的?找出课文中的语句。

5、当你面对着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长方形土丘,你会产生一种“最美”的感觉吗?

(引发学生的讨论)

三)精读课文,赏析:

1、提问:像托尔斯泰这样伟大的人物,完全有资格享受世界上最豪华的葬礼,长眠于最华丽的陵墓中,可他为什么会默无声息地埋身于这片土地?

A、托尔斯泰的愿望B、儿时往事和关于幸福的奇妙许诺

2、为什么大家都觉得托尔斯泰要追求的是这种幸福?(安宁的幸福)

教师补充:联系他的生平。

从坟墓那朴素的外观上,我们看见了托尔斯泰那——朴素的灵魂

3、现在大家觉得这个墓是不是比你们初次感受时美一点了?看出其中的丰富的内涵。文中将托尔斯泰墓与那些墓作了对比?作者对这些坟墓有何评价?

拿破仑的墓穴、歌德的灵寝、莎士比亚的石棺。

托尔斯泰墓更美,“最美”。

4、齐读课文第二节。体会一下长眠于这片树林中的托尔斯泰感受到的幸福吧。

说说幸福体现在哪些地方?(环境美)

5、文章是怎样描写环境的?这段优美的景物描写最打动你们的是那些词语?为什么?

6、能体现参观者崇敬之情的有哪些句子?(态度、情绪、举止)

后人为何对托尔斯泰有如此之高的敬意?(崇敬他人格的伟大)

联系作者的生平,成就。

六、总结全文:

xxx

七、作业布置:

1、系统了解一下托尔斯泰的生平和思想,写1篇人物评传。

2、有计划地选读托尔斯泰的作品。

《世间最美的坟墓》优质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味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2、把握课文以简朴的语言写朴素的坟墓的特点,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

教学时间:

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作者及人物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和翻译作品。自幼喜好文学作品。早期推崇唯美主义,相信通过抽象的道德教育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他从唯美主义到人道主义到反法西斯主义,始终没有跨出资产阶级意识范畴。最终携妻在巴西自杀。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

托尔斯泰(1828~1910),不仅是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作为俄国和西欧现实主义优秀传统的继承者,他以大量卓越的艺术作品,把现实主义推向了辉煌的高峰,从而极大丰富了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宝库。

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列宁对作者的评价: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托尔斯泰的创作是"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鲁迅对作者的评价: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巨人"。

二、出示问题:

1、我们想像中的托尔斯泰墓应该是怎样的?

2、托尔斯泰墓实际是怎样的?

3、作者为什么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4、概述本文的写作特点。

三、赏析课文:

四、作品赏析:

第一步:理清思路,把握全文

1、速读全文,说出本文主要内容

记游托尔斯泰墓,抒发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

2、读第一段,它主要写什么?写作顺序如何?怎样划分层次?

写托尔斯泰墓给人的总印象

写托尔斯泰墓的地点,环境,形状等

写树的由来,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

层次:三层(1)托尔斯泰墓宏伟感人。

(2)托尔斯泰墓普通平凡

(3)托尔斯泰墓的修建是作家本人愿望

第二步:理清段落间关系

1、两段间的衔接

有过渡句(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额树木之下。后事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衔接自然紧密

2、两段内容上的关联

读第一段会产生如下疑问:

第一、第二两层的内容是否矛盾?如果不矛盾,它们是怎样统一的?

可以从第二段去寻找答案

第三步:抓住关键词、句,赏析文章(以第二段为例)

1句:承接上文

2句:世间最美,印象最深,最感人,(点题)

3句: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排比)(朴素)

4句:不留名姓(类比)

5句: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他接近人民)

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人民崇敬他)

(破坏宁静:参观墓地)

6句:朴素(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

7句:描写景物(衬托墓地宁静、朴素)

8句:朴素,最伟大人物(作者直接赞扬)

9句: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

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10句、朴素、打动人心(再次肯定了上句)

第三步:重点分析托尔斯泰墓的描写:

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坟墓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的名字也没有。

概括托尔斯泰墓的特点:朴素:远离尘嚣、没有装饰、没有墓碑

第二教时

一、进一步研读课文:

1、作者为什么要叙述托尔斯泰的儿时的故事?(自由回答)

叙述托尔斯泰的儿时的故事,揭示托尔斯泰内心对美和幸福的渴求,使托墓的朴素之中有了一种不平凡的内涵。

2、 "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的意思是什么?

就像倒毙的流浪汉、无名的阵亡的士兵一样在世间流失。

把托尔斯泰与流浪汉、无名士兵进行对比,在对比中人们感情的波澜被激发了起来。

3、"夏天,风儿……和暖的阳光……;冬天,白雪……"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由于没有奢华的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

景物描写还渲染出墓地宁静肃穆的气氛,让人感到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位睡其中是幸福的。同时,景物的变化表明时间在行进中,让感受到一个伟大的灵魂的永恒不变。"

4、作者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进行比较,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意在衬托出托墓逼真的朴素中所蕴含的不平凡。人物英名盖世,坟墓却平凡普通,在这个似乎不相称的统一体中,人们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5、作者说托墓"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参观者这种崇敬之情的句子。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在在声说话。"

"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着纪念。"

6、如何理解"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可引原文回答,也可自己表述。)

"无论你在夏天或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

托尔斯泰的坟墓极普通、极朴素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小土丘,无人守护,无人管理,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名字也没有。但它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其所以美,正是因为朴素的坟墓里面埋葬着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坟墓的平凡普通与伟人英名似乎不相称,但正是作者的立意所在,普通蕴含伟大,对比中使人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

7、说说这篇散文的中心思想。

借游览托尔斯夫墓抒发了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并表达这样一种观念:精神的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久记住。

8、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

托翁诞生一百周年(1828-1928)。

二、分析写作特点:

1、结合感受进行描写。

2、巧妙运用衬托手法。A、分析下列结合感受进行描写的文句:

⑴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更宏伟、更感人的了。⑵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的坟墓。⑶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似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⑷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

衬托手法的运用:正衬: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反衬: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情感。

三、拓展迁移:

我们常常听到朴素美、自然美、心灵美、社会美等这样一些关于"美"的词语。结合课文请谈谈你对"美"的看法。

四、作业:

《导学与同步训练》基础知识1 4 5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517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