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学设计【通用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杨氏之子》教学设计【通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第一篇】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读了不少书,增长了不少知识。现在我想来考考大家,考什么?考古诗。能接受我的挑战吗?你可得把题目给听清楚了。在你知道的古诗中有哪些诗篇写到了小孩子,你能背给大家听吗?
刚才,我们背的都是古诗,古诗语言简短,但是意韵丰富。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古代的孩子,看老师写课题。(板书:杨氏之子)学生齐读课题。
(这个“氏”怎么理解?)这个“氏”啊,在古代是家族的意思,那么“杨氏”就是——“杨家”的意思。
认识他了吗?谁来说说他是谁?(杨家的小孩子)
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题——(生读)杨氏之子。
课文中的小孩是杨氏之子。请问你姓什么?那么在古代你就是——(可以连续问两个学生)(同学们活学活用,真不简单!)
二、接触文本,读通课文,理解句子意思
1、这个题目的语言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不太好懂;像古诗的语言)今天我们要学的是1篇古文,古文是古时候的人写的文章。第一次接触古文,同学们试着来读一读,看看古文与现代文有何不同?
2、刚才我们算和古文有了第一次接触,说说她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怎么样?(难读,很拗口,难理解)
第一次接触古文,碰到同学们刚才说的这些困难,其实都非常正常,现在由老师带着大家来读一读这古文,我念一句,你们也念一句。
看样子,大家读着很用心,要不自己学着老师的样子,再找找刚才的感觉,碰到难读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争取把它读通顺。
3、刚才有很多同学都读了三遍了。老师问问,有不认识的字吗?有难读的句子吗?
诣。谁知道这个“诣”是什么意思?拜见。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位同学真是个善于学习的人。学习古文,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对照下面的注释进行学习,等下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用上这个方法。
4、解决了这些问题,同学们再准备一下,一会儿老师要来检查检查大家课文读得如何?
检测:请两生来读,相机指出读的不当之处。引导如下:
第一次接触古文就读的这么好,读得字正腔圆,停顿得当,把生字都念准了,把掌声送给他。谁还想再读?
老师最喜欢他读的这个地方“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他把“家禽”分开来读,的确,这里的“家”和“禽”各自表示独立的意思。现在的“家禽”指的是家里饲养的鸡、鸭、鹅等动物的总称。
5、文章主要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杨氏子),一个是(孔君平)。看看课文中5句话,分别写了谁?同学们来读写杨氏子的话,老师来读写孔君平的话。
读到这里,有哪位同学能试着说说,这篇古文大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说的真好!)
同学们自己来对照着下面的注释来学习学习,看看能不能把每个句子意思自己学懂。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甚:很。聪惠:聪明有智慧。
说说你是怎么学懂的?(看来这位同学已经很好地掌握了利用注释来学习古文的方法)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其”在这里是“他的”,“他的”指谁的?
(3)为设果,果有杨梅。(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 )为( )设果,果有杨梅。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此”指的是什么?(杨梅),你怎么知道的?(这位同学联系上下文来学习古文,也是非常好的一种方法。)君家指谁家?君家和下文的夫子家都是尊称,夫子家就是您家(孔家)。(板书:杨梅 杨家)
(5)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知道什么是“应声”吗?(如学生说不知道,可以追问:到底知不知道?像刚才同学们这样的就叫应声答。现在懂了吗?)
“未闻”是什么意思?(“耳闻目睹”、“百闻不如一见”中的“闻”都是“听到”的意思。)
6、弄清楚了每句话的意思,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肯定能读得更有滋味。
三、深究文本,深化主题,感悟语言巧妙
同学们读得真投入。谁来说说: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地方?
出示: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同桌来读读两个人的对话。
2、想象一下孔君平当时的神态和动作,一起做做动作带上表情来读一读。
3、怎样的回答是应声答?(脱口而出、飞快地、接着声音,不假思索)从应声答中,你体会到了这个小孩怎么样?(反应敏捷)
4、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感受感受孩子敏捷的反应。(师:“此是君家果。”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感觉你们好像缺了点什么?想象儿童的神态、动作、心理。(自信、机灵、微笑着、眼睛咕噜一转、淘气可爱、故作疑惑状。)
再次角色练读。
5、现在大家推荐一位我们班课文读的好的同学而且反应敏捷的同学,和我一起来演一演。现在老师就是孔君平,那么你就是——杨氏子。哈哈,我们现在都是古时候的人了。准备好了吗?
预设效果如下:
师:(师作指状)“此是君家果。”
生:(生作摆手状)“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师作指状)“此是君家果。”
生:(生作摆手状)“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杨梅是你家的水果。
生: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师:杨梅是杨家的水果。
生:没有听说孔雀是孔家的鸟。
师:(师作指状)“此是君家果。”
生:(生作摆手状)“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此儿反应甚敏捷!尔等皆须学之!
6、你们觉得文中小儿的回答巧妙在什么地方?(1、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2、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7、如果你就是孔君平,听了小儿的一番回答,有什么感想?是啊!这九岁的小孩真是了不起啊!实在太聪慧了。再读这充满着智慧的对答。
8、大家记住杨氏小儿吗!看看能不能把文章背下来?
请一生背。(配乐)
全体同学一起来背一背。
9、《杨氏之子》这个故事出自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说新语》,全书共有一千多个故事,记载了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像这样聪慧的小孩子在《世说新语》中还有很多记载。这些故事后来也演变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不少成语呢?如:七步成诗、道边苦李、咏絮之才等等,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去读一读《世说新语》。下课!
板书设计
杨氏之子
杨氏子 孔君平
孔雀 杨梅
孔家 杨家
甚聪惠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杨氏之子》。古文也叫文言文,是古代的汉语,跟我们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怎样学习古文。
2、读题,解题。(“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初读课文,读好课文。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这篇课文,看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在读的时候注意标出难读的字。
2、学习生字
梁惠诣乃为曰应禽
3、现在看谁能把课文读好?(屏幕中出现句子)
(1)指导学生读准每句的节奏、每字的读音、把握好感情。
(2)老师配乐范读,学生自由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这篇古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有哪些人物?(板书:杨家的儿子、孔君平)
2、杨家的儿子到底是个怎样的孩子呢?(是个聪明的孩子)
你从课文中哪句话知道的?(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小孩才九岁,非常聪明)
“非常”是原文中的哪个字的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介绍理解文言文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看注释”。
谁能把这句话读一遍,要求读出它的意思。
3、你说杨家的儿子很聪明,有证据吗?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家小儿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家小儿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板书:杨梅孔雀)
(2)“家禽”是指我们现在的“家禽”吗?(家里的鸟)
(2)“孔指以示儿”什么意思?(刚才我们用了学习古文一种常用的方法“扩展词语,连词成句”)
(3)这里并没有说是杨梅?你怎么知道是杨梅呢?(从句子:为设果,果有杨梅)
(4)理解这个句子用了我们学习古文的另外一种方法“联系上下文”。
4、学习句子“为设果,果有杨梅。”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杨家小儿为孔君平摆出水果,招待孔君平,水果中有杨梅。)
(3)到底谁为谁设果?(杨家小孩子为孔君平设果)你怎么知道?
5、出示句子“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请说说这个句子的意思。
6、同桌之间讲讲这个故事
四、品读句子,体会杨氏之子应答的巧妙之处。
1、出示思考的问题:“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1)出示对话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提示:可以根据板书的内容和句子中标红的字来阐述。)
(2)我们说在与人交流谈话时,首先得要听明白对方的话,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两句话的弦外之音。(孩子的回答妙在:(1)孔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2)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用了否定的方式,这样回答既准确又婉转。)
2、对比句子: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雀不是夫子家禽
五、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揭示中心词“聪惠”)
师:请大家看惠的解释是?
生:智慧
师:对,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
所以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六、拓展
1、给“严禁践踏草坪”换一种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
小草要睡觉,请别打扰!
草儿青青,何忍踏之!
花草美,爱花护花人更美!
师:多么温馨的提示,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相信这样的提示语更有说服力。
2、生活中体现艺术性的语言还有很多,同学们分享收集的资料。
“别吻我,我怕羞”
“我不是碰碰车”
师: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也会大相径庭。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不仅能够感受到语言魅力所散发出来的光彩,而且能够运用语言的艺术,就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继续语文的学习之旅吧!
10杨氏之子
看注释杨氏之子杨梅
扩展词语连词成句孔君平孔雀
联系上下聪慧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理解课文意思,体会语言的巧妙艺术。
4、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能理解课文意思,做到感情朗读。
2、能在生活中运用精妙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语言的巧妙性。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孩子们,来咱们先进行一个听记练习,听好了,看谁听得准,记得牢。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些都是孔子的名言,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论语》。
2、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咱们开始上课。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1篇文言文。板书:杨氏之子(齐读)
这篇文言文选自哪里?板书《世说新语》。
师:《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我们今天学的就是其中的1篇。
二、交流展示:
(一)朗读展示
1、昨天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下面来展示自学成果。首先进行第一个环节朗读展示。请先在三人小组内交流!
师:注意,如果发现伙伴有字音读不准的,断句不好的地方,你们可以帮帮他,也可以讨论一下谁读得正确。
2、请看这两个多音字谁读读?
为设果儿应声答曰
3、谁来展示自己的朗读?指名读。
4、出示课文,指名读。
5、看着大屏幕上的标记,读好断句。重点指导:
a、刚)(才我听出大家两个句子没有读好。这一句应该这样读?谁来试试?
b、我刚才听你读时,你故意在“家”后面停顿了一下。有的是把“家禽”连起来读?
c、既然大家读通顺了,我出两个句子考考大家。按照这些停顿符号读是不是更有节奏感了。但是也不能像蹦豆子一样,要声断气连。
(1)孔/指以示儿/曰(点击出现停顿符号)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6、请同学们再自由练读,注意读好断句。
师:看来,要读好文言文,首先要注意断句。这几个难句解决了,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全篇读好。
师:请大家按照停顿标记,自己先来练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学生自己练习。指名读,出现错误,纠正,再指名读,齐读。
(二)疏通大意
师:孩子们,初读这一关完成不错,接下来进入第二个环节说说古文意思。谁来汇报?
预设:
1、你们几个汇报得真精彩!这可是我们本学期学的第1篇文言文,你们一定有自己的好方法。谁来介绍一下?
a、多读
b、看注释
c、查工具书
d、查资料
师:真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
1、这么有趣的故事,想不想把他讲下来?请大家在三人小组内试着讲讲。
2、谁来给大家讲讲?
3、谁还想给大家讲讲这个有趣的故事?
三、品味语言的精妙。
1、师:故事讲得真精彩!你觉得课文中的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甚聪惠,那么,你从哪儿看出来杨氏之子非常聪明呢?他的回答妙在哪儿?
2、出示:这个对话该怎样读好呢?想想当时孔君平是一种什么语气?杨氏之子呢?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生对读,男女生对读。全体读。
四、读出文言文的味道。
师:多么精妙的语言!
1、师:孩子们,让我们有滋有味地再来读读这篇古文。谁来先试试?
2、你读的真美,听了真是一种享受!我们一起读读。
3、棒极了,孩子们,把大拇指送给你们!
4、师:俗话说:“熟读成诵”,我相信大部分同学已经会背了。会背的请站起来勇敢地展示给大家。
五、拓展延伸
1、了不起孩子们!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1篇《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来,看谁能先读懂它。
出示大屏幕: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注释]
戏:玩耍然:对瞳子:瞳仁
人语之曰:有人对他说譬如:比如若:若是令:让
出示:
学习方法:a、朗读b、说说大意c、体会语言的妙处。
总结:今天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少,不仅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而且学以致用。《世说新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读一些。
教学反思:
《杨氏之子》是1篇简短的小古文,根据单元重点感悟语言的艺术和本课重难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把教学主要目标放在读好古文,会讲意思,体会语言妙处,和拓展阅读几个环节上。执教后获得一些教学反思。
1、自主学习,交流展示
这篇古文短小易懂,在试讲的过程中,发现孩子通过自己预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完全可以读懂短文。于是我就定位在学生自学交流和拓展延伸上,充分体现孩子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起到点拨指导作用。由于是高年级孩子,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只要预习充分,孩子的自学成果展示是非常丰硕的。
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由于有了预习,学生的学习起点就不可能是“0”。我们的教学内容要有所深入,有所提高,有所扩展。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原则是:学生已懂的,少讲甚至不讲;学生似懂非懂的,利用学生的资源及教师的教学帮助他们搞懂。本课在设计上体现了这一原则。如:检查初读时预设两种情况,孩子读好如何处理?读不好怎样指导?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达到以学定教。
a、刚才我听出大家两个句子没有读好。这一句应该这样读?谁来试试?
b、既然大家读通顺了,我出两个句子考考大家。
充分的预设是很重要的,但是面对预设之外的问题,能机智应对,顺学而导更重要。
3、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师的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学,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那么我们该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多读,看注释,查工具书,查资料。从而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由于本课古文易懂,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学习起来就更容易,如果只学1篇,感觉课堂的容量较小,不能体现高效。于是拓展了《世说新语》的另1篇小短文。目的一是为了巩固学习古文的方法,二是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语言的精妙。
5、鼓励创新,生成浪花
在孩子们讲故事的时候,很多孩子只是讲出文中每一句的意思,而有两位同学能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像,想像故事的情境,生动描述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讲得有声有色,这一点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不足:课堂生成较少,老师的点评指导有些还不够到位。每一个环节如果走的再扎实一些,再放开一些会更好。
《杨氏之子》教学设计【第四篇】
课文分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新词。
2、能结合注释读懂课文。
3、体会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之韵。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引导学生开展相应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背景资料,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愿意听故事吗?请看大屏幕,认真听故事:(大屏幕)
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问他关于在加勒比海的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计划。罗斯福小声问他的朋友:“你能保密吗?”他的朋友回答:“能保密。”罗斯福接着说:“我也能。”同学们,听懂了这个故事吗?能说说你的理解吗?(学生谈感受)
看来你们都听懂了这个故事。罗斯福虽然拒绝了朋友,但是他并没有正面的拒绝,而是采用了一种委婉的方法,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2、像这样体现语言艺术的经典故事,古今中外流传的很多。我国古代就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认识这个聪慧的孩子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
3、请大家齐读课题。“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
二、反复朗读,感悟添趣
1、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吧。
生自由小声初读课文。
2、同学们,你觉得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吗?生畅谈。: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文言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请一生先读。
3、文言文和在朗读上有不同之处,要读出古文的韵味和节奏,请看大屏幕。先听老师读好吗?谁愿意给老师点评。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4、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读得入情入境、摇头晃脑,甚至连身子也跟着节奏晃动,你们愿意这样试一试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吧。
5、多种形式朗读,学生点评。(自由读、指生读、同桌读、集体读)
三、理解学文
1、《杨氏之子》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自己根据课文下方的注释和词语手册学着去理解课文的意思。
2、逐句理解。
先看这句话“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大屏幕)这句话讲的是?
预设:你采用了理解文言文的一种最基本用常用的方***dquo;看注释”,你真会学习。
你采用的方法是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又一个重要的方***dquo;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也是一个会学习的孩子。(板书联系上下文)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理解甚,惠与慧的比较。
(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抓住“诣”,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3)为设果,果有杨梅。
——为——设果,只有一种水果吗?
(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孔指——以示儿曰。
你怎么评价杨氏之子的回答。
杨家小儿回答的妙在于他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
杨家小儿的回答妙在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是说,杨梅不是我家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他间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说法。
杨家小儿的意思是说,如果您认为杨梅是我家的水果,那——
生:孔雀就是您家的鸟。
师:还可以说——
生:如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当然不是我家的水果!
生:我认为杨家小儿的回答很言语巧妙,反映敏捷,体现了语言的艺术。
3、师:设想孔君平听了杨家小儿的回答,会怎么说?
师:指导学生在说孔君平的话是用上“聪惠”
师:孔君平听了小儿的回答,会有什么反应呢?
生:这孩子真聪明。生:孔君平无言以对。
师:可以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
生:聪惠
师:请大家看惠的解释是?
生:智慧
师:对,语言的艺术是来自于智慧。
6、通过大家积极的探讨、用心的感悟,我想此时你们一定能把这个故事通畅地讲出来,谁来试试?
7、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预设:聪明懂礼貌幽默反应快
8、有了自己的理解,我想你再来读课文,一定能把它的韵味读得更好,来试试。
9、课文朗读的吸引人,能不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它背诵下来。
(借助动作背诵。)
10、比赛背诵课文。
四、升华感悟
1、这杨家小儿思维之敏捷,言语之巧妙,让人回味无穷,真是不简单啊!其实,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说话要讲究艺术,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讲,会达到不同的效果。
就拿我们身边的事来说吧,像“禁止践踏草坪!”(大屏幕)这样生硬的,带着指令性的提示语随处可见,但是,现在,你走进公园,你会发觉,这样的语言少了,同样的意思,有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能试着来改一改这个说法,体现语言的艺术吗?
生:小草要睡觉,请别打扰!
师:充满关怀!
生:草儿青青,何忍踏之!
生:花草美,爱花护花人更美!
师:多么温馨的提示,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相信这样的提示语更有说服力。
2、语言的魅力充实着我们的生活,课后请同学们运用我们敏锐的头脑去感悟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完成今天的家庭作业好吗?(看大屏幕)
搜集积累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五、总结
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进行交流,精炼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
让语言的美丽伴随我们语文的学习之旅吧!
六、板书设计
9杨氏之子
杨氏之子杨梅
妙
孔君平孔雀
预设:聪明懂礼貌幽默反应快
8、有了自己的理解,我想你再来读课文,一定能把它的韵味读得更好,来试试。
9、课文朗读的吸引人,能不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它背诵下来。
(借助动作背诵。)
10、比赛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