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学设计 >

《搭石》教学设计最新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11167

【导言】此例“《搭石》教学设计最新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第一篇】

教学目标:

1、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

1、课文的插图,有关搭石的资料介绍。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格言导入,确立学习交流话题:

1、师谈话,推荐格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说说对格言的理解。

2、确立学习话题“寻找一片美的风景”,(板书课题:搭石)

3、整体回顾课文围绕搭石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4、随学生读句交流,总结出四个重点内容:什么是搭石,人们怎样搭石,人们怎样走搭石,搭石联结着人们美好的情感。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出示自学提示一

什么是搭石?人们是怎么搭石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如果找到了你就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注意,读课文时字字读响亮,句句读通顺。) 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到相关语句。

2.指名读描写搭石的句子。

(随学生朗读出示课件)

3.读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搭石。

在交流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原来搭石就是为连接水的两岸而铺设的一条石头路。板书:一条路)

把“话”变“画”,品味语言。

(1)村里的人们会选择哪种石头来摆搭石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平整方正”理解。)

(2)石头选好了,怎样搭呢?你来选一选,哪条是搭石呢?

(引导学生抓住“二尺左右间隔”) 教师适时点拨,二尺左右间隔就是人走路时,两脚之间最舒服的距离

(3)引发学生思考:“平整方正”的石头,“二尺左右间隔”,这样搭有什么好处呀? 学生能够感受到乡亲们这样摆搭石是为了让人们走起来更平稳更安全。

(4)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四、出示自学提示二

1、默读课文, 了解乡亲们走搭石的过程中是怎样调整搭石的,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在文中找出关键词)

2、默读课文三、四段了解年轻人是怎样走搭石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从文中的最后一段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二)想象、体验,乡亲们怎样走搭石

过渡:石头路铺好了,那怎样走呀?先来看看第二自然段。

1. 了解乡亲们走搭石的过程中是怎样整搭石的,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学生认真听,用心体会。看看这段文字中哪些词语打动了你。

(课件出示本段文字,随学生的理解、回答,相关词句变颜色)

(2)读后,请学生来谈一谈,此段文字中哪些词语打动了自己,为什么。学生普遍对“无论怎样……只要……一定会”,“踏上几个来回”,感受颇深,并能结合这些词语谈自己的体会。

(3)在学生体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教师采访:那大家都来当当这位上了点年岁的人,我想采访采访你,“您毕竟不是年轻人了,在这又找石头,又踏上几个来回,您自己就不怕摔着吗?”

学生能够走进这位上了点儿年岁的人的内心,感受到他的想法,那就是:自己摔了不要紧,只要后面的人安全了自己就放心了。

教师继续采访:“您带着东西,这么急着赶路,还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自己的事不就耽误了吗?”

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并说出了:“我的事耽误了不要紧,后面的人安全了最重要。”

教师小结:现在我明白了,您的心里装的都是别人呀。

(此环节设计意图:在学生独立抓住重点词语初步理解语言文字,但还不够深入、透彻的基础上,通过教师采访,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理解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深切地感受到人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并通过回答记者的问题替文中的人物表达内心的想法,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4)引导学生拓展、思考: 那你们说,只有上了点年岁的人是这样吗? 上来点年岁的人都是这样,那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呢?

急着赶路的人都是这样,那不太着急的人呢?

拿着东西的人都是这样,那没带东西的人呢?

经过老师的点拨、提醒,学生自然理解在作者的家乡,不是只有上了点年岁的人是这样,大家都是这样的。

教师小结:对呀,这就是这个例子,给我们的遐想。在我的家乡,无论是谁,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是这样心里装着别人的。所以,这一段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景)

(5)让我们把体会到的带到读中去,学生自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有感情朗读 (此环节约用5分钟)

(此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段中作者只是举了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让我们感受到,在作者的家乡无论是谁,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是这样心里装着别人的,从而理解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同时也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种以点带面,巧妙选材的写作方法。)

2.亲身体验,感受一行人是怎样“协调有序”走搭石的,体会他们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

(1)上了点年岁的人走搭石,呈现在我们眼前一道美丽的风景,那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走搭石分别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默读3、4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2)指名交流,一行人是怎样走搭石的?(随学生朗读出示课件)

(3)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人们是怎样走搭石的?学生能够抓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

(4)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也就是,你走在我前面,你抬起脚来,我就要紧跟上去,我抬起脚来,后面的就要紧跟上去,人们为什么要这样走呀? 学生联系前文思考能够找到答案。

(随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5)带入情境,引发思考:我走在前面,实在累了,停下来歇一会行不行? 走在后面的人,有急事,强一步行不行?

教师小结:所以,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在这抬脚紧跟当中就有了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

(此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想象,初步体会一行人是怎样走搭石的,并通过联系上下文,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走。在此基础上,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心体会,从而理解这一行人在“抬脚紧跟”当中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同时也在渗透这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以及走进课文情境理解文章内容的阅读方法。)

(6)亲身体验,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亲身体验一番,从而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

首先,请一列同学先来尝试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师:前面的—

生1读: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2读:紧跟上去 初次尝试学生有些不太明白,教师点拨,(前面的,就是走在前面的人怎样做即抬起脚来,后面的就是走在后面的人怎样做即紧跟上去)在学生明白之后,继续引读,速度逐渐加快,看看同学们配合得是否非常默契,走得是否非常有序。

《搭石》优质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没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乐《让世界充满爱》、《爱的奉献》。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出示课件。

(课文插图。)

1、师述:

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进入秋天,天气变凉,过小溪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于是,有好心的人们就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解决这个过小溪的问题。瞧,这就是搭石。

2、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板书:

21、搭石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搭石是普普通通的石块吗?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请大家放声读课文2~5自然段,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新的发现的。好,放声读吧!

(学生自由地读书。)

2、有新的感受吗?

3、同学们,难怪作者说“搭石,构成了──学生回答(家乡的一道风景)”。

4、通过读书,你们觉得这道风景怎样?板书:

5、你们觉得这美用什么感受到的?

三、学习课文、汇报学习情况

好,我们用心去读课文,去感受,请拿起笔再默读课文2~4自然段,在美的地方,感动你的地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写上你的感受。好,开始吧!

1、学习第二段:

⑴ 你从什么地方感受美?感受什么美?

学生回答时说话完整:我从第二段这个地方感受美、读出句子来、再谈体会:从这里我感受到老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

⑵ 出示句子: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那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打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⑶ 请同学们读读这句子,想象一下:

① 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

② 在挑选合适的石头时,心里会怎样想怎样做?

③ 满意离去时,心里会怎样想,表情、动作又会怎样?

想好了,两人小组进行讨论也可以表演。

⑷ 汇报想象的情景,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那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打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师小结:同学们想象得很丰富,是呀,老人多么为他人着想啊!请看“无论怎样”“只要”“一定”“他上几个来回”“知道满意才肯离去”这些词写得很生动,让我们感受到为别人着想急的美,所以把这些词读得更美。谁来读?请大家听后评议。

⑸ 如果你发现这搭石不平稳,你会怎么做?你不怕耽误了时间吗?我们再来读读这种美吧!想读得站起来读吧!

2、学习第三段:

⑴ 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受美?感受什么美?

出示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以航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它他的声音,向轻快的音乐;轻薄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⑵ 师配乐范读《让世界充满爱》,请大家边听边感受画面的美,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⑶ 这画面美吗?谁来说说这是怎样的画面?

⑷ 对,这画面美就美在人们走在搭石上动作协调有序,美在像轻快的音乐,美在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美在构成家乡一道风景。这么美的画面,大家动情地美美地读读吧!

(配乐齐读。)

3、学习第四段:

⑴ 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受到美?

出示句子: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同学们,这段话虽然文字朴实,但是简单的事情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着融融的暖意。生活在山里的纯朴的人们,互相谦让,互敬互助,尊老爱老,而且“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⑵ “理所当然的事”什么意思?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理所当然的事”?

⑶ 文中“理所当然的事”指哪些?你从这两件事例中感受到什么?

⑷ 指导读:

同学们,“理所当然”这种美的确让人感动,你能读得让人感动吗?指名读,读后评议。

师小结:我也听出来了,这是一种让人感动的美。

4、学习第五段:

⑴ 出示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以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⑵ 同学们,读到这里,你觉得搭石还是普普通通的石块吗?

⑶ 请齐读最后一段,读后谈谈你对这段的理解。

四、总结全文

1、师总结:

(配乐):一块块、一排排大事,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2、请同学们再一次一起带着美好的心灵读这一段话吧!

五、交流会以及小练笔

1、作者真实一个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人,他把平平常常的一件摆搭石的事介绍得具体,让我们感受到人间真情。同学们,在生活中有像搭石的普普通通的事的吗?让你感受到美吗?

先四人小组中说一说。(配乐)然后汇报

出示课件:交流会“寻找生活中的美”。

2、师小结:

同学们都有着一颗美好的心灵,真让人感动,这么多的事,我们从中选择一件写来吧!争取能通过你的文字打动大家,好些吧!配乐,出示课件:小练笔。

板书

用心

搭石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

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

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

整走让背……过……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1、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⑴读通句子,正音。

⑵引导学生用查字典、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小结学法。

⑶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

⑷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⑸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⑹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⑺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⑴指名读:

正音:伏。

⑵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⑶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⑷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写话交流。

3、升华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教学设计【第四篇】

一、《搭石》教 材 分 析

搭石在农村是司空见惯,而现在的孩子大多却是见所未见,缺少农村生活体验,要领会文中搭石的美以及联结着家乡的小路,联结乡亲美好的情感,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更要让学生透过朴实的文字感受乡村人们走搭石的情景,感受山里的人朴实、善良的人性之美。设计理念: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综观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实验教材,新增了许多图文并茂,极富人文性的精美短文,编者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让教师作为孩子“学习的引领者”,引导孩子去“寻找美,发现美,欣赏美,感受美。”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自主,富有想象力的学习舞台,让孩子用他的眼睛看世界,让孩子按他的理解来感知课文,用他的方式来展示学习收获,孩子必将还你一片湛蓝的天空。本案例的设计,旨在以孩子最感兴趣的学习视角──“寻找美的风景”为“教学触发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创设和教师的语言渲染,让孩子在感受“搭石”这一生活中的寻常事物所蕴含的不寻常的美的同时,受到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

二、《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课前准备:

1、课文的插图,有关搭石的资料介绍。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格言导入,确立学习交流话题:

1、师谈话,推荐格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学生说说对格言的理解。

2、确立学习话题“寻找一片美的风景”,(板书课题:搭石)

3.整体回顾课文围绕搭石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4.随学生读句交流,总结出四个重点内容:什么是搭石,人们怎样搭石,人们怎样走搭石,搭石联结着人们美好的情感。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出示自学提示一、

1、什么是搭石?人们是怎么搭石的?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如果找到了你就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注意,读课文时字字读响亮,句句读通顺。) 学生思考交流汇报。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到相关语句。

2.指名读描写搭石的句子。

(随学生朗读出示课件)

3.读后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搭石。

在交流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原来搭石就是为连接水的两岸而铺设的一条石头路。板书:一条路)

一.把“话”变“画”,品味语言。

(1)村里的人们会选择哪种石头来摆搭石呢?为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平整方正”理解。)

(2)石头选好了,怎样搭呢?你来选一选,哪条是搭石呢?

(引导学生抓住“二尺左右间隔”) 教师适时点拨,二尺左右间隔就是人走路时,两脚之间最舒服的距离

(3)引发学生思考:“平整方正”的石头,“二尺左右间隔”,这样搭有什么好处呀? 学生能够感受到乡亲们这样摆搭石是为了让人们走起来更平稳更安全。

(4)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四、出示自学提示二

1、默读课文, 了解乡亲们走搭石的过程中是怎样调整搭石的,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在文中找出关键词)

2、默读课文三、四段了解年轻人是怎样走搭石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从文中的最后一段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二)想象、体验,乡亲们怎样走搭石

过渡:石头路铺好了,那怎样走呀?先来看看第二自然段。

1. 了解乡亲们走搭石的过程中是怎样整搭石的,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

)学生认真听,用心体会。看看这段文字中哪些词语打动了你。

(课件出示本段文字,随学生的理解、回答,相关词句变颜色)

(2)读后,请学生来谈一谈,此段文字中哪些词语打动了自己,为什么。学生普遍对“无论怎样……只要……一定会”,“踏上几个来回”,感受颇深,并能结合这些词语谈自己的体会。

(3)在学生体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教师采访:那大家都来当当这位上了点年岁的人,我想采访采访你,“您毕竟不是年轻人了,在这又找石头,又踏上几个来回,您自己就不怕摔着吗?”

学生能够走进这位上了点儿年岁的人的内心,感受到他的想法,那就是:自己摔了不要紧,只要后面的人安全了自己就放心了。

教师继续采访:“您带着东西,这么急着赶路,还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自己的事不就耽误了吗?”

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并说出了:“我的事耽误了不要紧,后面的人安全了最重要。”

教师小结:现在我明白了,您的心里装的都是别人呀。

(此环节设计意图:在学生独立抓住重点词语初步理解语言文字,但还不够深入、透彻的基础上,通过教师采访,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理解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深切地感受到人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并通过回答记者的问题替文中的人物表达内心的想法,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4)引导学生拓展、思考: 那你们说,只有上了点年岁的人是这样吗? 上来点年岁的人都是这样,那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呢?

急着赶路的人都是这样,那不太着急的人呢?

拿着东西的人都是这样,那没带东西的人呢?

经过老师的点拨、提醒,学生自然理解在作者的家乡,不是只有上了点年岁的人是这样,大家都是这样的。

教师小结:对呀,这就是这个例子,给我们的遐想。在我的家乡,无论是谁,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是这样心里装着别人的。所以,这一段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景)

(5)让我们把体会到的带到读中去,学生自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有感情朗读 (此环节约用5分钟)

(此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这一段中作者只是举了个例子,通过这个例子让我们感受到,在作者的家乡无论是谁,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是这样心里装着别人的,从而理解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同时也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种以点带面,巧妙选材的写作方法。)

2.亲身体验,感受一行人是怎样“协调有序”走搭石的,体会他们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

(1)上了点年岁的人走搭石,呈现在我们眼前一道美丽的风景,那一行人走搭石、两个人走搭石分别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默读3、4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2)指名交流,一行人是怎样走搭石的?

(随学生朗读出示课件)

(3)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人们是怎样走搭石的?

学生能够抓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

(4)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也就是,你走在我前面,你抬起脚来,我就要紧跟上去,我抬起脚来,后面的就要紧跟上去,人们为什么要这样走呀? 学生联系前文思考能够找到答案。

(随学生回答出示课件)

(5)带入情境,引发思考:我走在前面,实在累了,停下来歇一会行不行? 走在后面的人,有急事,强一步行不行?

教师小结:所以,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在这抬脚紧跟当中就有了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

(此环节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想象,初步体会一行人是怎样走搭石的,并通过联系上下文,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走。在此基础上,把学生带入情境,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心体会,从而理解这一行人在“抬脚紧跟”当中为他人着想的心灵美。同时也在渗透这种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内容,以及走进课文情境理解文章内容的阅读方法。)

(6)亲身体验,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

①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亲身体验一番,从而感受一行人走搭石的协调有序。

首先,请一列同学先来尝试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师:前面的—

生1读: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2读:紧跟上去 初次尝试学生有些不太明白,教师点拨,(前面的,就是走在前面的人怎样做即抬起脚来,后面的就是走在后面的人怎样做即紧跟上去)在学生明白之后,继续引读,速度逐渐加快,看看同学们配合得是否非常默契,走得是否非常有序。

在这一列同学尝试之后,接着引导全班同学共同加入到走搭石的行列中,每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2 121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