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职称论文【汇编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农业职称论文【汇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农业职称论文【第一篇】
关键词:消费信贷个人信用资信评估中国论文职称论文
一、农村金融市场的组织体系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金融的二元性”,即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的金融市场并存。正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三大体系(以下简称农发行、农行、农信社);而非正规金融市场主要以民间借贷为主在农村金融市场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一)正规金融机构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基本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它们分别代表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农发行成立于1994年,它的业务范围主要是:办理主要农副产品的国家专项储备和收购贷款,办理扶贫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以及国家确定的小型农、林、牧、水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其资金来源主要是人民银行的再贷款和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显然,作为政策性银行,农发行是不与农户在信贷业务上发生具体关系的。农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包括支持农村集约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益好的贸工农龙头企业和重点乡镇企业,积极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和个人消费信贷要求,促进小城镇的建设等。农行虽然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对农民来说其影响也是有限的。据有关资料统计,就存贷款笔数所占比例而言,农户%的存款活动与农行有关(向农信社存款占%),从农行借款仅占%(从农信社借款占%,其它银行占%,合作基金会占%,非银行金融机构占%,民间放贷主体占%)①。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农行在很多乡镇及乡镇以下的地带,还没有分支机构,原来不少设置在乡镇的分支机构,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减员增效”的呼声中被大量撤并。这对农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作用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它的本质特征是: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信用服务。其业务主要包括办理个人储蓄,办理农户、个体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存、贷款,银行委托业务及办理批准的其他业务。农信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是农民金融活动的中介,甚至在不少边远地区,信用社是唯一的合法金融机构。
(二)非正规金融组织民间借贷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与正规金融部门相比,民间借贷没有僵化的规章制度。亲戚朋友之间的借贷以社会学意义上的信用为基础,很少需要抵押和担保,对农民来说,是一种交易成本低廉、简单可行的借款方式。虽然交易成本低,但民间借贷要付出很高的利息。根据有关资料,其一年期借款的平均月利率为%,最高借款月利率达3%,其一年期放款的平均月利率为%,最高放款月利率为%。农户之所以花较高成本融资,是因为农村正规金融市场资金供给总量严重不足的缘故。非正规金融组织还包括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其他自发的乡村组织。农基会从一开始就不具备法律地位,由于发展过快和管理不够规范又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制度建设落后、违规操作严重、逾期贷款增多等。因此,1996年国务院对其进行整改,1999年已被一刀切并全部停业,清理整顿。其他各种自发的乡村非正规金融组织,以其实行民用民管的制度优势,将村民的储蓄和分期付款活动联系在一起,有效地实行贷款监督,既以低廉的交易成本给予农户获得小额借款的机会,又保障本机构的贷款得以回收。但这些组织的发展却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制和排挤,至少政府没有明确地支持其发展,所以这些金融组织也很难顺利地成长起来。
二、农村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中国金融机构的设置和发展长期偏重于城市。尽管农村金融市场中有农发行,农行和农信社三大体系,还有邮政储蓄、工行、建行、中行等设立的分支机构,但农发行根本不与单个农民打交道,农行对个体农民的借款有限,而邮储、工行、建行、中行等又是只吸储,而不向农民贷款,所以对大多数地区的农民而言,能接触到的只有农信社。由于种种原因,农信社常常难以满足农民的借款要求,造成了农村金融市场严重的金融抑制问题。金融服务体系的不完善还表现在农村金融市场的交易手段的落后。现代化的有价证券交易系统根本不可能延伸到农村乡镇,农村居民能够参与交易的金融商品相当有限,他们甚至连各种常规的金融商品如股票、国库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的交易机会都很少,对各种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如期货、期权交易、股票指数交易等,不要说参与,很多人可能更是闻所未闻。
(二)信用社问题严重1996年8月,国务院部署了按照合作制原则重新规范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意在恢复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合作金融性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但直到目前为止,农信社依然存在许多问题。(1)产权关系不清。由于历史上遗留的对合作金融理论和政策上的误区没有解决好,对社员私人财产所有权而形成农信社积累之间的内在产权关系模糊不清。在农信社净资产中,社员股金占的比重很小,而占绝大多数的积累,是作为不可分割的集体财产,同各个社员之间没有现实的财产所有权关系,出现了所有者虚置的状况。这种不明晰的产权关系,很难激发社员形成企业资产为合作者自己财产的理念。(2)信贷资金质量不佳,人才匮乏。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农信社信贷资金质量不佳,加上目前的结构调整和中小企业的改制、破产,造成逾期贷款有增无减。而且,大多数信用社存在着职工素质偏低,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经营管理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弱等问题。这进一步加剧了信用社信贷质量低下的问题。(3)基础设施差,竞争能力低。大部分农信社设备都非常陈旧落后,服务手段也比较少。例如,云南省3832个农信社营业网点中,只有%的网点运用计算机②。农信社支持的银行只要达到一定规模就纷纷转户到国有商业银行。(4)管理体制不顺。农信社缺乏应有的管理手段,如其它行均建立了贷款授信制度,而信用社和联社两级法人,即使人民银行有规定,一般情况下也难以执行。而且当前对农信社的组织性质、所有权、服务宗旨、经营原则、管理体制以及政府的态度等还没被系统地法律化,由于缺乏法律依据,各地农信社的内在行为和外部干预的随意性就难以避免。
(三)农村保险市场不发达农村保险供给严重不足。我国保险业的侧重点一般都放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对在同等人力、物力、财力条件下经营效益相对低下的农村保险业务存有偏见和轻视。保险机构一般设置在离农村较远的城市、县城,有些地区目前仍然是中保一家办保险,经营方式较为传统和老化,险种的设计也与农村市场的需求差距较大。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人均保费只有元,远远落后于其他诸如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均保费占有量,而农村人均就更少了,农村保险供给严重不足。农村保险市场不发达,还表现在农村居民对保险认识理解和接受程度有限。保险宣传缺乏应有的深度与广度,加上保险理赔服务上的不到位,使农民产生了“保险不合算”、“保险公司为赚钱”的误解。有关数据显示,仅有%的农户有投保行为,占投保农户%的出险户中,有%的出险户没有得到理赔,%的保险事故没有及时得到理赔,而且有%的保险事故不是按照保险合同进行理赔的③。这也进一步打击了农民投资于保险市场的积极性。
三、推进农村金融深化的几点建议
(一)鼓励合作金融的规范发展有必要适当放松对农村金融市场的限制,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标准,在可能的范围内允许和扶持其它形式的金融组织的发展,例如鼓励农村民营金融业的发展,特别是建立在农村居民自愿基础上的规范化的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对农村金融市场新出现的金融组织,要尽量对其进行组织、规范和引导,而非排挤和限制。这有利于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形成一种金融竞争的局面,便于各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资金市场均衡利率的形成,排挤农村高利贷活动,使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在竞争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公务员之家
(二)促进农信社的健康发展根据合作制原则的基本内涵,对照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对体现合作制基本精神的关键环节进行规范,集中体现在规范信用社的股权设置、民主管理、服务方向及财务分配等方面。完善股权结构,应本着入股自愿,风险共担的原则,清理老股,扩充和规范新股,可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适当提高股金起点。在扩大吸收农民个人股的同时,适当吸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股。完善管理体制,应尽快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同时还要完善民主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度,充分发挥民主管理组织的监督作用,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约的经营机制,改变过去长期存在的官办色彩浓和商业化倾向重的行政管理体制,要按独立法人模式,规范运作。
(三)完善农村保险业推进金融深化,要大力发农村保险市场。为此,要建立一套统一、规范、合理的保险体系,走商业保险、社会保险与农民互助保险共同发展的路子。国家应建立中国农业保险公司,把它作为政府的政策性农险机构。在广大农村按照自愿互助原则组建不同形式的农业保险合作组织,继续发展民政部门、地方政府自办或与中国农业保险公司合办形式的地方性农业保险公司。社会保险要逐步尝试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改革方案。同时,商业保险公司要尽快改革现有设置,走多渠道、广之路,加大向农村市场的辐射力度。在险种设置上,要注意针对农民不同层次的需求不断开发适合农民需要的险种。比如,运输业和服务业在农村经济中增长较快,险种的开发要考虑到相应的需求。同时,要提高保险服务质量,尤其要改善理赔状况,这样才能提升保险在农民心中的形象,加快农村保险业的发展。
注释:
①③何广文。从农村居民资金借贷行为看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J〕.中国农村经济,1999,(10).
②张耀。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0,(1).
参考文献:
〔1〕谢平。中国的金融深化与金融改革〔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2〕爱德华。S.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农业职称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消费信贷个人信用资信评估中国论文职称论文
一、农村金融市场的组织体系
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金融的二元性”,即正规金融机构与非正规的金融市场并存。正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三大体系(以下简称农发行、农行、农信社);而非正规金融市场主要以民间借贷为主在农村金融市场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一)正规金融机构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基本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它们分别代表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农发行成立于1994年,它的业务范围主要是:办理主要农副产品的国家专项储备和收购贷款,办理扶贫贷款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以及国家确定的小型农、林、牧、水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贷款。其资金来源主要是人民银行的再贷款和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显然,作为政策性银行,农发行是不与农户在信贷业务上发生具体关系的。农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包括支持农村集约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效益好的贸工农龙头企业和重点乡镇企业,积极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和个人消费信贷要求,促进小城镇的建设等。农行虽然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对农民来说其影响也是有限的。据有关资料统计,就存贷款笔数所占比例而言,农户%的存款活动与农行有关(向农信社存款占%),从农行借款仅占%(从农信社借款占%,其它银行占%,合作基金会占%,非银行金融机构占%,民间放贷主体占%)①。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农行在很多乡镇及乡镇以下的地带,还没有分支机构,原来不少设置在乡镇的分支机构,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减员增效”的呼声中被大量撤并。这对农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作用产生了一定消极影响。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群众性的合作金融组织,它的本质特征是: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信用服务。其业务主要包括办理个人储蓄,办理农户、个体户、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存、贷款,银行委托业务及办理批准的其他业务。农信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是农民金融活动的中介,甚至在不少边远地区,信用社是唯一的合法金融机构。
(二)非正规金融组织民间借贷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与正规金融部门相比,民间借贷没有僵化的规章制度。亲戚朋友之间的借贷以社会学意义上的信用为基础,很少需要抵押和担保,对农民来说,是一种交易成本低廉、简单可行的借款方式。虽然交易成本低,但民间借贷要付出很高的利息。根据有关资料,其一年期借款的平均月利率为%,最高借款月利率达3%,其一年期放款的平均月利率为%,最高放款月利率为%。农户之所以花较高成本融资,是因为农村正规金融市场资金供给总量严重不足的缘故。非正规金融组织还包括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其他自发的乡村组织。农基会从一开始就不具备法律地位,由于发展过快和管理不够规范又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制度建设落后、违规操作严重、逾期贷款增多等。因此,1996年国务院对其进行整改,1999年已被一刀切并全部停业,清理整顿。其他各种自发的乡村非正规金融组织,以其实行民用民管的制度优势,将村民的储蓄和分期付款活动联系在一起,有效地实行贷款监督,既以低廉的交易成本给予农户获得小额借款的机会,又保障本机构的贷款得以回收。但这些组织的发展却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制和排挤,至少政府没有明确地支持其发展,所以这些金融组织也很难顺利地成长起来。
二、农村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中国金融机构的设置和发展长期偏重于城市。尽管农村金融市场中有农发行,农行和农信社三大体系,还有邮政储蓄、工行、建行、中行等设立的分支机构,但农发行根本不与单个农民打交道,农行对个体农民的借款有限,而邮储、工行、建行、中行等又是只吸储,而不向农民贷款,所以对大多数地区的农民而言,能接触到的只有农信社。由于种种原因,农信社常常难以满足农民的借款要求,造成了农村金融市场严重的金融抑制问题。金融服务体系的不完善还表现在农村金融市场的交易手段的落后。现代化的有价证券交易系统根本不可能延伸到农村乡镇,农村居民能够参与交易的金融商品相当有限,他们甚至连各种常规的金融商品如股票、国库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的交易机会都很少,对各种衍生金融产品的交易,如期货、期权交易、股票指数交易等,不要说参与,很多人可能更是闻所未闻。
(二)信用社问题严重1996年8月,国务院部署了按照合作制原则重新规范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意在恢复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合作金融性质,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但直到目前为止,农信社依然存在许多问题。(1)产权关系不清。由于历史上遗留的对合作金融理论和政策上的误区没有解决好,对社员私人财产所有权而形成农信社积累之间的内在产权关系模糊不清。在农信社净资产中,社员股金占的比重很小,而占绝大多数的积累,是作为不可分割的集体财产,同各个社员之间没有现实的财产所有权关系,出现了所有者虚置的状况。这种不明晰的产权关系,很难激发社员形成企业资产为合作者自己财产的理念。(2)信贷资金质量不佳,人才匮乏。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农信社信贷资金质量不佳,加上目前的结构调整和中小企业的改制、破产,造成逾期贷款有增无减。而且,大多数信用社存在着职工素质偏低,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经营管理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弱等问题。这进一步加剧了信用社信贷质量低下的问题。(3)基础设施差,竞争能力低。大部分农信社设备都非常陈旧落后,服务手段也比较少。例如,云南省3832个农信社营业网点中,只有%的网点运用计算机②。农信社支持的银行只要达到一定规模就纷纷转户到国有商业银行。(4)管理体制不顺。农信社缺乏应有的管理手段,如其它行均建立了贷款授信制度,而信用社和联社两级法人,即使人民银行有规定,一般情况下也难以执行。而且当前对农信社的组织性质、所有权、服务宗旨、经营原则、管理体制以及政府的态度等还没被系统地法律化,由于缺乏法律依据,各地农信社的内在行为和外部干预的随意性就难以避免。
(三)农村保险市场不发达农村保险供给严重不足。我国保险业的侧重点一般都放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对在同等人力、物力、财力条件下经营效益相对低下的农村保险业务存有偏见和轻视。保险机构一般设置在离农村较远的城市、县城,有些地区目前仍然是中保一家办保险,经营方式较为传统和老化,险种的设计也与农村市场的需求差距较大。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人均保费只有元,远远落后于其他诸如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均保费占有量,而农村人均就更少了,农村保险供给严重不足。农村保险市场不发达,还表现在农村居民对保险认识理解和接受程度有限。保险宣传缺乏应有的深度与广度,加上保险理赔服务上的不到位,使农民产生了“保险不合算”、“保险公司为赚钱”的误解。有关数据显示,仅有%的农户有投保行为,占投保农户%的出险户中,有%的出险户没有得到理赔,%的保险事故没有及时得到理赔,而且有%的保险事故不是按照保险合同进行理赔的③。这也进一步打击了农民投资于保险市场的积极性。
三、推进农村金融深化的几点建议
(一)鼓励合作金融的规范发展有必要适当放松对农村金融市场的限制,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标准,在可能的范围内允许和扶持其它形式的金融组织的发展,例如鼓励农村民营金融业的发展,特别是建立在农村居民自愿基础上的规范化的合作金融组织的发展。对农村金融市场新出现的金融组织,要尽量对其进行组织、规范和引导,而非排挤和限制。这有利于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形成一种金融竞争的局面,便于各种形式的农村金融机构改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资金市场均衡利率的形成,排挤农村高利贷活动,使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在竞争中自然而然地形成。
(二)促进农信社的健康发展根据合作制原则的基本内涵,对照农村信用社的实际情况,对体现合作制基本精神的关键环节进行规范,集中体现在规范信用社的股权设置、民主管理、服务方向及财务分配等方面。完善股权结构,应本着入股自愿,风险共担的原则,清理老股,扩充和规范新股,可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适当提高股金起点。在扩大吸收农民个人股的同时,适当吸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股。完善管理体制,应尽快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同时还要完善民主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度,充分发挥民主管理组织的监督作用,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约的经营机制,改变过去长期存在的官办色彩浓和商业化倾向重的行政管理体制,要按独立法人模式,规范运作。
(三)完善农村保险业推进金融深化,要大力发农村保险市场。为此,要建立一套统一、规范、合理的保险体系,走商业保险、社会保险与农民互助保险共同发展的路子。国家应建立中国农业保险公司,把它作为政府的政策性农险机构。在广大农村按照自愿互助原则组建不同形式的农业保险合作组织,继续发展民政部门、地方政府自办或与中国农业保险公司合办形式的地方性农业保险公司。社会保险要逐步尝试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改革方案。同时,商业保险公司要尽快改革现有设置,走多渠道、广之路,加大向农村市场的辐射力度。在险种设置上,要注意针对农民不同层次的需求不断开发适合农民需要的险种。比如,运输业和服务业在农村经济中增长较快,险种的开发要考虑到相应的需求。同时,要提高保险服务质量,尤其要改善理赔状况,这样才能提升保险在农民心中的形象,加快农村保险业的发展。
注释:
①③何广文。从农村居民资金借贷行为看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J〕.中国农村经济,1999,(10).
②张耀。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0,(1).
参考文献:
〔1〕谢平。中国的金融深化与金融改革〔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2〕爱德华。S.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
〔3〕张耀。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0,(1).
农业职称论文【第三篇】
1刊登论文学科分布情况
通过对《新疆农业科学》刊登论文学科分布的分析,可客观反映我区与农业相关的学科现状和发展趋势,对于了解不同学科发展状况,促进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有重要意义。据统计,2012年《新疆农业科学》论文刊登数量前6个学科分别是:林学与园艺、作物栽培与育种、草业与环境、畜牧兽医、植物保护、生命科学,共296篇,占总总数的%,其中排名第一的林学与园艺,占论文总数%,表明在我区农业研究领域中,这些学科领域的科研工作较为活跃,科技产出较多,论文数量有明显增加,被引频次也有所增长[1]。上述学科相对发展较快,属于优势学科,见图6。
2通讯作者构成情况分析
对通讯作者的构成进行统计和分析表明,2012年《新疆农业科学》的论文中具有正高级职称的通讯作者达263人,占作者总数的%,具有副高级职称的通讯作者83人,占作者总数%,合计:%。年龄构成分析表明,年龄在40~50岁的通讯作者有196人,占作者总数的%,年龄在50~60岁的通讯作者113人,占作者总数的%,年龄在40~60岁的通讯作者309人,占作者总数的%;博士生导师119人,占作者总数的%,硕士生导师153人,占作者总数的%,具有硕导和博导身份的通讯作者占作者总数的%。表明《新疆农业科学》的通讯作者主要是高级职称、高学历的高层次研究人员,均为项目主持人、学科带头人,相应撰写的论文学术水平和质量较高,对《新疆农业科学》载文质量的稳定和提高办刊质量与水平起到了关键作用,见图7。
3年度基金项目资助论文数量的统计与分析
对2012年《新疆农业科学》科技论文来源统计分析:部级项目论文225篇,占全年总数的%,省部级项目论文114篇,占全年总数%,地厅级项目论文23篇,占全年论文总数的%。2012年度部级、省部级以上的基金总数为339篇,占总刊登论文数的%,表明《新疆农业科学》超过90%的论文来源于部级、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其中部级项目近几年均保持了高百分比。上述统计分析还表明,《新疆农业科学》的基金资助论文数量呈高比例态势,在科技领域投入不断增长的社会大背景下,新疆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承担的国家、省部级项目的数量在稳步上升,农业科技领域的竞争实力正在逐步增强,农业科研的国际交流、合作研究和技术引进工作稳步发展。总体来说,《新疆农业科学》目前已经形成了以撑、公益性行业专项)和自治区级(科技攻关、自治区基金、成果转化、重大专项)项目产出论文为主,地州级、高校基金、研究机构基金等为辅的多层次的资助体系论文。
4结语
农业职称论文【第四篇】
职称实际上是技术职称的简要说法,是“经专家评审、反映一个人专业技术水平并作为聘任专业技术职务依据的一种资格”(网易海量词典),它的本意是担任技术职务的一种资格,作为个人是否适宜担任特定技术职务的参照标准,对象应当是从事技术业务的人员。但现实是,遍寻中国,没有职称的行业所剩无几。农民曾经是被职称遗忘的角落,但现在的空白已经被武汉填满了。
曾经以为,职称是科教系统的专利,现在看来,自己实在是孤陋寡闻了。我曾经为名片上的“高级政工师”是啥玩艺纳闷,也为“三级演员”的头衔汗颜,但现在经武汉的做法点拨一下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如果哪一天见人递上名片赫然印着“高级厕所看管师”我也不会奇怪的,因为国人实在是太有创新意识了!
现在的职称基本上用一个字来概括:烂。无论是种类、数量和质量,都烂!种类上不用说了,各行各业,百花齐放。数量上也是万马奔腾,一片繁荣,教授满天飞,“主任”遍地跑。质量上,马尾穿豆腐----不能提。君不见,为了应付职称评定划出来的条条杠杠,多少人挖空心思,勾心斗角!职称的标准最终归结到一点:发文章。于是乎,不论水平有多高,资历有多深,一哄而上,大干快上,左手拿剪刀,右手拿胶水,剪贴拼凑一番,大功告成。我曾听说,有位学者,著作超身,出版著作几百部,且部部都是大块头。我都晕了!要是我呀,光是不吃不睡,24小时不停转,把所有的书打成文字也得一百多年!不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