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育其它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917385

【导言】此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精彩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多样化教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活跃枯燥的数学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本文将结合自己的实际高中数学教学经验,谈谈小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采取小组讨论教学法,实现生生互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所谓的小组讨论教学法就是指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相互交流、学习中实现相关数学知识点的讨论、学习。这种教学法不仅能够缩小课堂范围,还能够实现“生生互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率,进而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比如,在“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教学中,为了全面巩固正弦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周期性、单调性以及奇偶性特点,我们可以把班内成员分成若干组,不同小组负责不同正弦函数特点的验证以及在解题中的具体应用,并找出该知识点相应的课后练习题加以说明。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全班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并且学生间相互配合、讨论实现了互助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了知识点的理解、运用,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同时,在小组讨论中,教师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学生对具体知识点掌握不够。及时、面对面的引导、讲解,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反思。

但是,在具体的小组讨论教学中也存在各种弊端,比如教师没有办法调动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小组成员的划分不合理、不能很好地利用小组教学的优势实现高效课堂等等。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法应用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班内学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缺点,在小组划分中实现“动静结合”“优差互补”:根据学生的平时数学成绩、数学能力、数学课堂表现以及性格优缺点等进行分组,同时要保证每一个组内既有优等生又有数学成绩落后的学生;另外,根据不同的讨论主题,教师可以在小组内选派一名对该内容了解较多的学生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换,交流学习成果。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参与到小组讨论教学中来,适当地进行点拨、引导,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采取多媒体教学法,直观呈现教学内容,降低数学教学难点

所谓的多媒体教学法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数学教学内容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数形结合等形式直观生动地展示给学生。高中数学知识深奥、抽象、枯燥、乏味,多媒体技术很好地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有效地降低了高中数学的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学习方法。

另外,多媒体教学法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把书本中看似枯燥、乏味、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实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秘。通过生活实例引出具体的数学应用方法,这种结合极大地增强了数学的直观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有利于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

三、采取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

启发式教学是数学课上十分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积极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对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立足教材,通过类比或者借助已学知识,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启发式教学经常以师生间的一问一答、一讲一练形式体现。

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启发呢?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本节课教材知识点的特征来选择合适的方式。比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类比的方式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思考。教师可以利用教学中归纳的演示方法,先让学生自己解答简单的等比数列,然后教师再根据引导学生找到这些等比数列题中的共同点,帮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中一步步发现等比数列的特点,归纳出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公式。

总之,不同的教学方法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优势,在具体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课堂知识点的不同特点,围绕教学大纲来采取不同的课堂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样化课堂教学方式的潜力。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二篇】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8-0032-03

1 前言

PPT用于教学有20余年的时间了,直至今日有关研究一直不断,成果颇丰。截至2015年初,在某著名学术搜索中,以“多媒体教学优势”为搜索关键字进行搜索,搜索到

102 000条相关文献;以“多媒体优势”为题目进行搜索,搜索到146 000条相关文献。在中国知网中,以“多媒体教学优势”为搜索关键字进行搜索,搜索到161条相关文献;以“多媒体优势”为题目进行搜索,搜索到128条相关文献[1]。所有的文献都是对多媒体教学优势的总结,内容涉及各个科目。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已经大量应用于教育教学中,教师正在探索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在探索的同时,多媒体对教学产生的影响,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

在Google学术搜索中,以“多媒体节约时间”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结果为5290条;以“多媒体节约教学时间”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结果为2790条;以“多媒体节约课堂教学时间”为搜索关键字,搜索结果为1480条。由此,说明对于多媒体技术能够节约课堂教学时间的问题,受到很大范围的关注。

可以看出,“多媒体教学能够节约课堂教学时间”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对于多媒体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大多只是停留在文字性叙述的阶段[2-5],很少有学者用数字或者客观的方式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几乎没有用量的形式来说明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教学效率关系的研究成果。

上述情况,不能不说是当前相关研究的一种缺失,因此非常有必要用客观的方式对“用PPT教学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这一结论进行验证[6]。

2 研究设计

“课堂效率”的界定 效率一词源于物理学,但被各行各业引申出多种含义。在教育研究领域,虽然在大量文章中都出现过“课堂效率”或与之相类似的词汇,但对其进行深入讨论的并不多。由于研究需要对“效率”“时间”等进行计算,得到具体的数据,因此仅从定性的角度泛泛地探讨其含义是不够的。为此,首先引入节约时间的概念,即在教学内容相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教育装备完成教学工作的时间差。节约意味着花费时间的减少。

如以黑板教学为基准,用PPT教学所节约的时间te为:

te=tB-tp

其中,tB为使用黑板完成教学的时间,tP为使用PPT完成教学的时间。

有了节约的时间,便可以进一步得到“提高的效率”,即以黑板教学为基准,用PPT教学所提高的教学效率为:

研究的总体设计 本研究的总体流程图如图1所示。由课程分析及分类、演测课堂的设计与观察、真实课堂的观察和演测、数据分析和处理几部分组成。

1)课程分类。虽然都是在教学中使用文字,但是各种情况仍然有很大的差别,不能一概而论。本研究将其做了多种维度的划分。

①按文本长度划分为“很少的文字(简洁的提纲)”“适中文字”和“较多文字”;

②按文本的教学目标划分为“了解文本(浏览观看)”“学习讲解文本”“记忆文本”“抄写文本(如一些简短的定义或文字)”“试题文本和答题过程文本”和“小结文本”等;

③按文本内容的复杂程度划分为“单纯文本”“表格类文本”和“多种类字符文本(含部分数字、字母、符号等)”。

2)实验课堂的演测。演测法是研究教育装备效能的一种有效方法[7]。研究中针对课程分类,设计一组典型课程,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中,分别用PPT和黑板对内容相同的课程进行演测,以得到结果。

3)真实课堂的观察和演测。分别选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语文和数学的视频课程(用PPT的)直接进行数据分析,并对这些课程在教学内容一致的情况下用黑板进行演测,得到对比结果。选取的视频课程均为各省市优质的视频课程或者省级、部级的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等。

4)数据分析和处理。对各演测得到的数据进行汇总,用统计处理的方法分析使用PPT教学和使用黑板教学的差异情况,最终给出问题“PPT是否能够提高纯文字类教学的课堂效率”的研究答案。

数据采集的基本规则 由于没有寻找到能够满足研究所需要的图像自动识别技术,采取人工观测教学视频、人工采集数据的方法,即人工将课堂上符合观察要求的时间段的时刻记录下来,通常是边观看边记录。记录原则:教师利用PPT进行授课时,在播放文字类教学内容的开始,对视频进行暂停处理,记录开始时刻,然后继续播放,到播放文字类教学内容结束时,对视频再次进行暂停处理,记录结束时刻,此刻人工数出该时间段PPT展示或板书的总字数并记录。如果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观看不够清楚,可以回放视频,重新进行时间段的记录。

为了保证数据采集的一致性,对样本采集的规则做了规定。语文样本对象的表现形式有文字、数字、标点符号,字数统计时,每一个文字作为一个单位,计入总数;每一个数字按照数字表示的含义,计入总数;标点符号不作为计数单位,不计入总数。数学样本对象构成比较复杂,表现形式有文字、数字、数学符号、数学单位、标点符号。在进行字数统计时,与语文学科相同的部分,按照语文学科的记录方式计入总数;其余的部分,完整的数学符号、数学单位分别作为一个计数单位计入总数。数学样本计数规则示例见表1。

数据的误差控制 由于采用了人工方法对视频数据进行提取,势必存在人为因素引起的各种误差。为了避免这些误差对研究结论造成影响,有必要对提取的数据进行误差控制,保证其在一定的范围内。具体做法如下。

1)对数据提取人员做培训,达到可以熟练操作有关设备以及采集数据的水平。

2)针对同一视频资料,分别由两名数据提取人员独立开展提取数据;若两者的数据相差20%以上,便对该数据进行重点审核,查找误差原因,再次提取该数据,直到误差小于20%。

3)对各组数据进行平均,获得最终数据。

3 使用PPT教学与提高纯文字类课堂教学效率的分析

每字用时的统计 针对小学、初中和高中的语文和数学学科实际教学时的每字用时进行统计。使用PPT和黑板教学,每字用时分别见表2和表3所示。

由表2、表3所示数据,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无论是PPT教学还是板书授课,数学学科的每字用时均小于语文学科的每字用时;

2)学科相同的情况下,小学教学每字用时较初中和高中长,初中和高中的时间更为接近,且时间短;

3)单纯从文本展示的角度来看,用PPT进行授课,每字用时均小于板书每字用时。用PPT为媒介代替黑板进行文字展示,展示的字数越多,可以节约的课堂时间就越多,能够提高的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提高课堂效率的分析

1)使用PPT教学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实验数据表明,使用PPT教学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但是由于授课内容的不同,其提高的效率多少也不同,因此很难给出一个精确值。将所有研究样本的数据综合在一起,得到平均的课堂效率提高值为%。

这个数字仅是一个笼统的数值,与参与平均的样本有密切关系,不能作为一个精确的量化结论。但是,这个数字说明课堂效率确实提高了。

2)使用PPT教学所节省的时间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上文结论表明使用PPT教学所节省的时间与展示文字的数量以及学科性质、学习内容、教学风格等因素有关,因此需要对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

①文字数量很少的课堂,使用PPT教学所节省的时间不明显。如在低年级段的教学和文科类的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以传授陈述性知识为主,每节课板书的字数非常少,因此使用PPT所能节省的时间也不多。如观察视频记录中的一节小学语文课,整堂课所展示的文字仅仅为11个字!教师板书时间不到20秒。20秒对40分钟的课堂来说,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使用PPT教?W对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不明显。

②出现“记忆文本”和“抄写文本”时,使用PPT教学所节省的时间不明显。如果课堂上出现了“记忆文本”和“抄写文本”等,那么完成教学所需的时间大多是由学生所决定的。在此情况下,无论用PPT还是用黑板,教师都要等“最慢”的学生完成任务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工作。

③大量“了解文本(浏览观看)”情况下,使用PPT教学可以明显节省课堂时间。此种情况大多出现在文科课程中,在教学中有大量的浏览文本出现。在使用黑板教学时,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往往是口头朗读一遍,不会往黑板上书写;如果一定要书写到黑板上,必定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使用PPT教学,这些文字内容便投影在幕布上,教师再朗读一遍,学生边听边看,学习效果要好于只听不看。

④需要回顾和反复时,使用PPT教学可以明显节省课堂时间。在用PPT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随时调整翻页,对于重点内容,可以在课程讲解结束后返回前面的页面进行强调说明,也可以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操作起来也是非常快速方便。用黑板教学时,相关内容有可能被擦掉,若需要回顾这些内容,则需要重新书写,浪费了时间。但是,如果教学设计考虑得十分周全,教学所必要的回顾内容一直保留在黑板上,那么此刻黑板教学的回顾作用就非常出色,比用PPT省时间。

4 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三篇】

摘 要:课堂教学效果往往通过学生的学习效果来呈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路进行细致分析,通过典型案例对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进行深入探讨,力求为教学一线的工作者提供理论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路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有效性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取的学习技能、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解题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有效性问题一直是数学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教授学生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技能和数学思维,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是每一数学教师的使命和追求。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真正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学生能从故事和一些具体的小游戏中提出问题,并进行思考,真正参与到学习中去。以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为例,在“三角形”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使学生认识到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探讨,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实施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探究式教学有很大的优越性,它能有效帮助学生通过自身的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但是,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足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将自主学习渗入到学生的课堂之中,将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有机结合,依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有效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课堂的育人效果,真正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统一,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真正提高。

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身边发生的实例搬进课堂,真正将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这样学生在学习这节课时,印象会更加深刻,更容易实现课堂的有效性。以“对称轴”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展示蝴蝶、纸飞机等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学生对数学课本进行学习和研读之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合作探究,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提升课堂的育人效果。

三、充分把握课堂教学时间,合理规划课堂教学的重难点

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压榨教学时间。相反,拖堂不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科学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对于保证课堂效率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教师教学的每一节课,都应充分备课,通过集体讨论,确定具体的教学安排,通过上节课的知识体系梳理,使学生对原有的课堂知识进行回顾,同时设置情景将学生带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教师不能满堂灌输知识,而应多拿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学案习题,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展示表达,真正内化到每一个学生的内心,使其对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教师要注意把控教学重难点,通过探究题目逐个击破,真正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四、注重课堂激励式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模式都要注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对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即时评价,可采取小组加分或给予物质奖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通过自主探究自己回答对了问题,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位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语言上的激励并提出表扬,那么这位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积极性会有所提高,同时也会有更多的学生愿意起来回答这类问题。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适当的语言激励,引导更多的学生去积极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考试和作业评价中,教师要对完成较好的学生进行激励,通过对优秀和榜样人物的表扬,更能提升课堂的学习氛围。

五、注重师生关系,努力打造家庭式的亲情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发现有问题或小动作较多的学生时,要及时与其谈话,并积极督促其认真改正,同时注意营造课堂的和谐氛围,避免学生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回答问题。对于自己教授的班级学生,教师一定要让其感受到就像进入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一样,处处洋溢着和谐和温暖。

总而言之,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教师打开思路,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手段,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路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真正为数学教学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参考文献:

[1]苏小荣。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7(5).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论文范文【第四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优化教学质量

一、结合小组合作和动手操作

小组合作的开展不能仅仅是教师作为主要角色,在课堂上一味地讲解如何实施小组合作,而是应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小主人,动手计算数学表达式,动手演练模拟数学模型和构思设计绘图。小学数学的一些课程还需要学生在理解理论知识后,经过思考,构思图形的变化,并得出结论。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让学生动一动,量一量。如教授《三角形》这一门课的时候,让学生区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就可以设计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分组测量各个三角形的角的度数,并记录下来,观察比较每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90度比一比有什么特点,然后归纳总结。在小组活动中,组长就会组织哪个同学进行测量,哪个同学进行记录,哪个同学进行总结,在这个过程进行的时候,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测量能力、合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还锻炼动手操作能力,更能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另外,在进行小组合作的设计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小组内成员的质量,尽量不要出现一组全是优生,一组全是差生,这样得不到最好的教学质量,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掌握程度进行分组,让优生带差生,相互督促,相互交流,互相学习,使得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最优化。

二、使用多种学习材料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组织小组合作活动,不同于语文、英语课堂,需要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能力,数学课堂还要求学生具备有一定的逻辑能力和计算能力。在每一节数学课堂上,数学学习材料是必不可少的。数学学习材料是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的基本载体,是小学生感受学习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是体验数学价值、形成正确数学观的重要资源。[1]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材料,结合数学知识,让学生探索数学与材料之间的联系,比如说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的计算,学校设置的奖项和奖品呈现出的数学规律,购物结算、家庭收入和支出结算、家庭承包土地面积的丈量、区间测速时间的换算、小组内成员身高平均值的计算等,这些都需要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材料,组织和安排学生动眼、动脑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材料,将这些数学学习材料择优处理后充分运用于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增设更多的实践活动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通过实践能够检测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能够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小学数学的课堂上,不应该仅仅是数字之间的加减乘除的操作,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看到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如何进行解决问题,而不是在想着数字的和差积商的结果。当教师将问题安排在课堂教学小组活动上时,还应该注意小组合作的时间安排和课堂纪律的组织,当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适当的给予提示,使得学生更加喜欢参与到课堂小组活动中。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观察物体,在小组内讨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并且用笔描绘出来。学生得到教师提出的问题后,会根据问题去观察物体,得出自己的答案后,小组内讨论,从而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小组内成员说出答案,其他小组进行补充,从而得到相关数据。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增设更多的实践活动,除了上面提到的讨论,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课后收集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运用知识点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促进师生、同学之间、亲子之间的交流,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及时鼓励和肯定

真正的教育在于不断地唤醒、鼓舞和激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中除了小组的优化组合外,还要注意在任务下达后教师要不断地观察提示,个别指导,通过问题引发来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赞赏、鼓励、肯定学生些许的发现,点滴的突破,让犹豫徘徊的放下包袱轻松投入,使步入正规的积极努力放手去做,叫有所发现的精神百倍创意十足。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中教师要迫使观望的即刻投入,唤醒懵懂的豁然明朗,鼓舞后进的奋力前行,激励超前的更上一层。让每个学生都行动起来,人人有事做,人人有收获。例如: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时的鼓励和肯定使平时不爱说话的刘雯、白子涵开始主动说话了,能主动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举手并展示自己。课堂气氛更活跃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激励和鼓舞使原来不爱学习数学的王佳园、李文涛、魏巧玲等学生发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从而爱上了学习。

五、注意避免小组内的无效讨论

小组内需要讨论的问题教师要在课前精心设计,抓住精要,直奔重点。大问题要由若干小问题逐步引入,问题要环环相扣,步步推进。每个问题都不要让学生无所适从,以避免无效的讨论。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后,要新授“平形四边形面积”,给出一个平形四边形的图形,先让学生观察后,教师问:“这个图形是什么?”学生答:“平形四边形”。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然后问学生:“平形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何不同呢?我们能否将平形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呢?”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并讨论解决。引导问题1:观察长方形和平形四边形中四个角有什么不同?引导问题2:能不能将一个平形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呢?动动手将每组桌上的平形四边形纸片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剪拼成一个长方形。看能不能做到。引导问题3: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原平形四边形的面积是否相同呢?为什么?引导问题4:能不能将平形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呢?怎样计算平形四边形的面积?组内讨论解决。引导问题5:要想计算一个平形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什么要素呢?引导问题6:什么是平形四边形的高呢?每个问题提出后都要求组内人人作答,声音不能太小,要以组内人听清为准,声音也不能过大面影响其他组的人。答问要严肃而有序,一人答问,组内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找出回答中出现的不足,答问结束后要给予补充。每个问题人人作答后要讨论出大家一致的意见。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3 917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