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实用3篇
【导言】此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实用3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1
摘要:一直以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都是广大数学教师的追求。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只有立足现实,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与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才能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有效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多媒体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虽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课堂低效化的情况依然严重。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二:一是部分教师故步自封,表面看似根据新课程理念,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改革,实则仍在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课堂效果自然不好;二是部分教师没有理解新课程理念,偏离了新课程改革方向,过于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氛,导致课堂秩序混乱。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提出几点看法。
一、准确把握教材,突出教学重点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是学生所学知识的来源。若教师对教材不熟悉,就不可能为学生带来一堂精彩的课。传统教学中,教师存在照本宣科、就题讲题的问题,教学重难点不突出,导致学生分不清重点,知识的掌握效果不好。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教师没有把握好教材,对教材了解得不透彻,所以讲课时没有侧重点。那么,如何准确把握教材,突出教学重点呢?首先,教师要在正确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教学参考资料,了解全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和在全套教材体系中的地位,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全册教材的所有知识点在各单元的分布情况。其次,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逻辑结构和编排意图,明确每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再次,教师要把教材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并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整合与删减,从而真正做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数学是一门抽象性与逻辑性极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乐学、会学的境界。
(1)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小学生往往会对熟悉的事物感兴趣,教师不妨根据他们的这一特点,将数学教学生活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从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更好地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
(2)组织竞赛,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自尊心、好胜心较强,教师不妨在课堂中引入竞争机制,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与开展不同形式的竞赛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需要注意的是,在竞赛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或适当给予学生一些奖励,以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引入游戏,激发兴趣
小学生爱玩好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寓游戏于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与开展一些游戏活动,营造学与玩融为一体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轻松愉快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深的学问。成功的课堂提问,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相反,失败的课堂提问,会阻碍学生思维的激活,使学生偏离正确的思考方向。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设计,苦心钻研,更好地掌握课堂提问技巧。首先,课堂提问要明确目标。课堂提问是教师为达到某一目标而采取的一种手段,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提问内容,以真正发挥提问的作用。其次,课堂提问要难易适度。课堂提问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过于有难度,远远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就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过于简单,不需要学生动脑思考,就不可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一定要难易适度。再次,课堂提问要具有开放性。开放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求知欲越强的学生,就能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方式,课堂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教学效果也不好。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逐渐走进了课堂,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具有以下优势:一是能扩大每一堂课的容量,节省教学时间,将原来40分钟的内容在30分钟中就加以解决;二是减轻了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使教师有精力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三是直观性强,能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化难为易,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将小学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效整合,从而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课都适用多媒体,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五、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不断寻求有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走向辉煌。
参考文献:
[1]王健康。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45.
[2]张华。新课标背景下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4):262-263.
[3]沈幼水。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6):484-485.
[4]彭和生。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5):180-18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3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希望能够让您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2
摘要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既是一个将思维活动进行开展的互动过程,又是一个开放的创造过程。新课程改革以后,提倡将学生交流和合作以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该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改革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上,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倡学生乐于探究和主动参与以及勤于动手,不但要对小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还要对小学生获取知识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从小学生接受的心理和数学学科特性出发,重视小学数学环节的创新[1]。
一、灵活地运用数学教材
师与生和生与生以及学生与他人之的互动,就是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教育上,让数学教材不但要为我所用,又不能让数学教材限制和约束自己,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对小学数学的内容进行调整和增删,使小学生感到生活的到处都有数学,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地激发起来。例如,学习《小数的性质》时,刚上课,教师故意在黑板上写上4.40.400,小学生看到教师不动声色地写上几个数字,就会感到非常好奇,不知道教师要干什么,有什么意图?教师再比较神秘地问学生:“我会提出怎样的问题呢?同学们猜猜看,”学生们好奇心一下被调动起来,思维开放了,有的小学生说,末尾添上0数字大小有什么变化?还有的说,这几个数字之间有什么样的变化?教师这时再问学生,“同学们,谁能让这几个数字变得相等?”这时就会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小学生们开始交流和议论。小学生很快想到在1、10、100的加元、角、分的单位。教师这时可以说:不加单位,也能将这三个数相等,知道老师会有什么方法呢?这也是这堂课老师要讲的主要问题,将这种情境形成一个悬念,致使小学生探究知识的习惯和能力得以有效地培养[1]。因此,小学数学在教学中,应该灵活地运用教材,让教学教材服务于数学教学,既要对数学教材进行尊重,又不能只局限在教材中。
二、新的数学课堂组织形式的探索
大课堂的数学教学,对于传统的教师作为主体的讲解比较有利,但是,对于新课程改革后的学生作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却很不利。因此,应该将小组教学模式积极地进行开展。有效地运用小组教学,能够将集体教学的不足进行有效的弥补,将师与生和生与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密切接触的机会进行提供,对于小学生的合作学习非常有利,无论对于促进个体社会化,还是健全人格的培养,都是有效的途径。对于班级和小组以及个人多种学习方式互相结合的组织形式,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探索,对于小组研究和讨论的学习方式重点地加强,将数学大课堂的讲解学习方式尽量削弱。划分小组,通常8个人为一个小组,学生兴趣爱好和性别的相互搭配,都应该照顾到,小组组建起来后,应该相对稳定,过一段时间后,可以适当地调整一下,以便小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既能够增进小学生之间的友谊,又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以培养,从而使教学育人的目的得以实现[3]。
三、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小学生学习的内容,越接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小学生就越喜欢主动且自觉地去接受知识,这是心理学研究曾经证明的。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上,应该有效运用恰当的导语和情境的创设,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起来,情景创设需要选用小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实例,然后导入新的数学课中,在课堂数学教学中,如果恰当地将导语运用,就能够更好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得以实现。例如,学习2-20这十个数字,教师可以将校园作为生活的实例,引导和帮助学生观察图片,互相交流,使内容数据产生出来,学生对于抽象数就会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于2字,引导小学生发现美☆☆丽校园的树上有2只小鸟,由此,学生又会发现周围2字的东西……在数学课上,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结合情境,自己来编和列式解题。如此这样,就能够将数学教材中所缺少的生活题,变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同时,小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进行探究。
四、小学生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中学习
合作探究这个关键的数学课堂环节,需要教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共同来创造,是将小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进行培养,致使师生和生生以及师生与文本对话的有效方式得以实现[4]。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合作交流情境为小学生创设,对小学生进行鼓励,让小学生将自己的见解发表出来。同时,还要与小学生相互交流,合作的目的是将小学生的责任增强,在共同的合作中,让小学生学会去倾听别人、尊重别人和评价别人,以及怎样才能够将自己的观点更好地进行表述;竞争是为了让小学生学会求同存异和取长补短以及统一意见,能够更好地合作。合作交流需要将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将激励合作交流机制建立起来,让小学生大胆地进行质疑和交流。能够达到师导生和生教生以及生强生的效果。
五、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在课堂数学教学中,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引导和帮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致使小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和自主探索地去对数学进行认识。
参考文献
[1]张建涛.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J].学周刊,2017(05):184-185.
[2]杜惠琴.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应用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6(20):96.
[3]王相阳.关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J].学周刊,2016(19):120-121.
[4]王秀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6(04):45.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3
摘要为顺应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新形势,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过时的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早已不符合如今科技、文化的发展要求。进行课堂合作交流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们的团队精神,使合作、共赢理念渗入到课堂,从而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合作共赢;团队精神;数学课堂
合作学习是顺应当今时代发展出现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不过,理论在与客观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依然会出现各种问题。那么,教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合理地应用合作学习呢?笔者依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正确对合作学习进行解读
合作学习是一种应用于探索性强、对实际应用能力要求高的课堂教学方式。一些教师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不太熟悉,在实际应用时多流于形式,这样做不但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某一种教学方法时,必须要提前分析其能否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不盲目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在“图形的变换”中,教师可以将图形画出来,教学生图形是怎样变幻的,在图形位移的计算上有什么更简单的方法,之后组织学生自己在组内讨论图形能够怎样变换、又是如何计算其变换值的。从而教师能够起引导作用,将合作学习氛围烘托起来。
二、合作学习发挥学生主体性
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起到了引导性的作用。教师要注意的是在组建学习小组时,要注意小组的质量,将学生按照不同标准多层次结合,一般以3-6人为最优。顾名思义,合作学习不仅要发挥小组内个人的作用,更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的效果。这一阶段的学生的逻辑思维处于具体直观阶段,那些具有抽象性质的知识点对他们而言理解起来一定会有困难。所以,在学生获得到大量的感性材料并还未得出结论之前,教师要及时组织讨论,这样学生通过讨论,可以互相启发,对所得知识点进行概括,并探索出要掌握的结论。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其在群体讨论中回顾以往的知识,并在其中找到新旧知识点的联系性。这时,有的同学就会发现将平行四边形一边的三角平行到另一侧,就是一个长方形。那么,这样是不是有利于以后同学们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是底乘高呢?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合作学习的效果充分发挥出来,也可以为以后的知识点打下好的基础。
三、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批判性
判断孩子的批判意识是否强烈主要在于其能否发现问题并勇于质疑。小学生对教师的权威性是有一定的崇拜心理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老师做出的评价是能够接受的,并及时更改错误。而在合作学习时,是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与批评的。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三听”,一是认真听任何一位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是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培养学生收集重要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要善于思考,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处理信息,接受、反思评价的能力。例如:在学习因数与倍数的过程中,老师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因为2×6=12,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6的倍数,12也是2的倍数。问同学这问题的正确性,并指出一位同学举出相似的例子,再让别的同学判断对错,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四、把握合作学习的创新精神
对于一些没能熟练应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式的教师而言,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缺乏创新精神,只是一味的进行公式的套用,而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所以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在实际的课堂当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例如:做些小游戏等,在学习小数乘整数的时候,可以组织小的比赛哪组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优的方式得出结果则为胜利。这种方式不仅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应用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合作学习倡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仅作出引导及组织作用即可。当然,必须注意的是教师组织合作学习时,要根据学生平时成绩、性格、以及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多层次地进行科学分组,使组内每位同学都能最大地发挥自己的参与性,主体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合作意识。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使只重视学生个体发展的传统教学弊端得到了改变。充分地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例如:在学习“数据的统计”时,因为数据是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所以教师想要学生更好地理解,就要应用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去统计同学课余时间喜欢做什么,是玩游戏,还是写字、画画。这样,分工明确,有的同学负责进行统计工作,有的同学负责调查工作,最后再统一根据所得的资料得出结论,共同绘画出表格。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采用综合评定的方式进行考察。在教师将学生多层次分组以后,进行教学并实现小组内的互帮互助,以小组的平均分值作为小组的评定成绩。由此,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达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学习目标,形成团队意识和共赢心态。
六、结束语
合作学习不是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教师不可只进行公式的套用。而应该结合实际,形成趣味课堂效果。运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更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能够在集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参考文献
[1]刘庆连.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J].文理导航(下旬),2015(05).
[2]刘健娟.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3):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