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范例(实用3篇)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教案“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范例(实用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1
说明文教学教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这是关于说明文阅读的法定性要求。可见对知识的要求是了解,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培养在于领会,教学方法是阅读。 课堂的情形呢?要么知识先行,学生记住了“对象、特征、顺序、方法、语言”等术语,要么识记了内容(知识信息)。前者,语文课程专家王荣生教授一针见血:“很多教师所设计的很多教案,其实是在想尽办法‘生产’一种奇特的阅读方式,也就是有阅读能力的一般人所从来不采用的阅读方式,也就是在备课、教学之外所有的成人都从不采用的阅读方式。”这句话值得我们一线教师仔细揣摩。识记内容则是典型的种了他家地,荒了语文田,对此浙江师大王尚文先生给了我们教学方法:“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是言语形式……启发引导学生感知、体验作品的言语形式,这是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 这里笔者以教学《巍巍中山陵》为例,谈谈说明文教学的价值取向。 教学环节一:初读课文见证巍巍建筑 1.通读课文,思考作者围绕中山陵写了些什么? 2.作者按从南向北的顺序、位次向我们介绍了中山陵的哪些建筑,填表。 3.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填空:作者按(空间/游览)顺序,依次向我们介绍了中山陵的(地理环境、设计和修建用时耗资、陵园建筑)等。] 这里设计1在于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课标阅读要求之一);设计2在于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明确写建筑物找准一个立足点,运用表示方位的词语介绍事物的方法;设计3是对设计1、2阅读后的一个点睛式的小结,立意于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此环节解决课文写了什么的问题。 教学环节二:品读课文探寻巍巍意蕴 1.浏览课文,思考我们能从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中山陵的巍巍气势? 2.这些句子为什么能体现中山陵的巍巍之势? 3.本文是1篇说明文,文中却有大量的景物描写,去掉这些景物描写可以么?为什么? 设计1是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与表达的关系,仍是对文本的深入阅读。设计2化文体知识(列数字说明)于阅读,以知识为主题的阅读活动,从分析的角度(掌握一定的规律性知识)培养语感。此环节解决文本是如何表达的和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设计3意在引导学生明确“烘云托月”写作知识和映衬建筑语言,进一步去探寻作者为什么这样写,领悟中山先生的人格魅力,使学生受到情感和建筑思想的熏陶。该环节融文本如何表现内容、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和我们的理解于一体,落实读的语文形式训练,也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态度,受到感染。 教学环节三:内外勾联感悟巍巍文化 1.结合全文说说当年吕彦直的钟形设计为何能得首奖?你对我国陵园建筑有了哪些了解? 2.通过阅读本文,你学到了哪些写建筑物的方法? 作者刘叙杰是一位建筑学家,他的文章在于通过此建筑来向读者传递中国陵园建筑的特点,意在向读者展示悠远的中国建筑(这里是陵园建筑)文化。文章的核心言语在于:“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并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若干优秀的传统经验,采用了中轴对称、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基本上达到了表现陵园庄严气氛和孙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在实用上也取得满意的效果。” 也就是说,本文的阅读价值取向是教文化,教我国的陵园建筑文化。教学环节一、二是深入文本理解内容,教学活动是为环节三蓄势;环节三是走进课文又跳出文本,获得文化积淀、写作技巧,文学素养。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说明文教学,教什么,怎样教,取决于文本写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后者决定了说明文教学内容的定位。说明文教学的宗旨不是让学生了解教材选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让学生学习课文表达内容所采用的言语手段。说明文阅读教学首先是“语文”教学,是从言语的层面走向语文;着眼于文化的意蕴展开语文训练,着力于文章和文学两个方面来实施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王功政,贾敏,语文教师,现居湖北宜昌。本文编校:左晓光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2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说明文文体的特征,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引领学生走进建筑,熟悉建筑,完成对建筑的基本特征的“扫盲”。
3.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文“闪存”(闪电存储)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本,结合图片,学生自主归纳、探究中国建筑的结构及装饰方面的特征。
2.挖掘建筑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及习俗。
3.拓展课本,合作探究中国建筑与国人性格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中国建筑、中国文化的热爱与自豪。
2.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3.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文,充实学生心灵。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归纳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2.品读赏析本文作为科技说明文所具有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文学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建筑背后的人文性,组织学生探讨建筑与国人性格的关系。
教学方法:
1.自主学习法。结合课文,迅速把握中国建筑的结构特征及装饰特征。
2.点拨法。针对课文中的重难点,教师酌情给予指导。
3.合作探究法。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建筑与国人性格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及国徽的图案。
这是什么建筑?这是什么图标?它们有何关联?它们都是一代建筑大师梁思成及其才女妻子林徽因共同主持设计的。同学们对建筑了解多少?(多媒体显示五幅图片)。世博会中国馆雄浑大气,犹如华冠高耸,这居中升起,层叠出挑的部分叫什么呢?看来,大家对中国建筑了解并不太多,基本可称为“门外汉”,由梁思成这样一位大师引领我们揭开建筑的神秘而又美丽的面纱是最合适不过了。
二、明确学习目标
1.走进建筑,基本完成对中国建筑的“扫盲”。
2.培养阅读说明文“闪存”(闪电存储)的能力。
3.合作探究,走进社会,关注人文,充实心灵。
三、明确学习重点
文中哪些段落在具体介绍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分哪两个方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探讨这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四、探讨建筑的结构特征
学生先细读课文建筑特征的前五点,边读边讨论,熟悉建筑专业词汇及文中关键信息。
进入“建筑辞典”小测验环节。
第一题:结合课文内容分别指出图中的建筑物的柱、梁、举架、斗拱和椽子。
第二题:说出单个建筑物及一所房子的组成部分。
第三题:快问快答,考查学生“闪电存储”能力。
概括建筑结构特征――“规整有序,设计巧妙,恢宏≮≯大气”。
大家现在应该不是建筑的门外汉了吧!而且我们还了解了一些建筑的专业词汇,完成了对建筑结构方面的扫盲。
五、探讨建筑装饰方面的特征
学生读书,并结合多媒体显示图片进行讨论,接着请学生讲述中国建筑的装饰特征。
屋顶:翘起,老百姓叫“飞檐”,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独具动感韵味。
颜色:朱红+彩绘,最大胆,最大气,可谓“金碧辉煌”。
装饰图案:花卉纹,鸟兽纹,云气纹,“福禄寿”等文字纹。
重点介绍房屋顶上的鸱尾,送学生一个“知识小锦囊”,激发学生课后探寻中国建筑装饰背后的秘密。
六、合作探究――中国建筑与居民性格的联系
正如同文学和历史不分家一样,建筑与美学、文化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其实,建筑与国人性格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由《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刘姥姥二进贾府所见到的几处闺房引出下边学生的合作探究。
学生观察图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从各地建筑及其特点、色彩、建筑风格、居民性格这四个角度进行讨论,重新认识一下各地居民的性格。
京味建筑:大气规整
四合院方方正正守规矩
庭院宽敞开阔能言善侃,性格豪放,心宽得像长安街
天子脚下 傲气得像个爷:做生意的叫“倒爷”,蹬三轮的叫“板爷”,能吹牛的叫“侃爷”。
江南水乡:怎一个美字了得?
看着这些建筑,想到了哪些诗?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戴望舒《雨巷》
小桥流水 有灵性,清透
粉墙黛瓦 不用明艳的色彩,不喜张扬,藏拙内敛。
女子温婉清秀,男子风流多情
陕北窑洞:天人合一
就地取材,倚黄土坡而建淳朴、敦厚
陈设简单、大炕粗犷、热情
总结:各地居民创造不同风格的建筑,建筑又熏陶渐染了各地人们的性情。
七、引导学生倾听建筑,关注生活
今天我们细细地欣赏了中国的许多建筑,发现建筑和国人的生活、性格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或精巧或大气的建筑像一位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娓娓地向我们诉说些什么,可能是一种精神,可能是一种文化,可能是一种情结,如果我们凝神倾听的话,将会感悟很多,学会很多……
八、布置作业
下课后寻访、观察襄阳的特色建筑,完成一个研究性课题“中国建筑图案背后的秘密”。
九、板书设计
中国建筑的特征 梁思成
(一)建筑“扫盲”
结构:规整大气
装饰:美丽有文化气息
(二)合作探究
各地建筑与居民性格有什么关系?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案3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 民居 装饰艺术
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聚居着十三个主体少数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各个民族之间有着包括语言、宗教、信仰、性格、爱好、习惯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传统,因此民居建筑的用材、结构、形式、工艺、装饰以及空间划分使用等,都表现出鲜明的民族个性,形成了各民族独特的传统和风格,其中以维吾尔族的民居建筑装饰最具特色。
一、新疆少数民族民居的造型特征
1.新疆伊犁民居的装饰造型特征
伊犁得名于伊犁河,最早见于《汉书》,史称伊列、伊丽、伊里等名。清乾隆年间定名伊犁。伊犁地处新疆的西部边陲,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等国接壤,这里资源充裕,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是新疆农、牧、林业和旅游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当地的居民因地制宜、因材制宜地创造了独特的民居造型装饰,其特点是:建筑大量采用木材、生土,辅以芦苇、麦草、砖块、石灰等土产材料。利用高台基、厚墙、平顶、厚门等形式,将各种用房并列地安排呈一字形,大多数民居建筑以一明一暗或一明两暗为基本单元。居住用房通常为三间,进门一间为明室,是过渡性空间,左边的暗室为主卧室,也承担着客厅的功能,右边的暗室为次卧。在三间之外还建有贮藏室和厨廊,也有的民居房间较多,各室分布于前后两列,并安排挡风的门厅,其内部各室或互相套门相连,或以内廊相连。虽有外廊但整个平面显示了较强的封闭性。
伊犁民居中的大墙面基本都朴实无华,偶尔将扶壁住线凸出以变化。但也平直挺拔无一装饰,但在窗眉、檐口、墙角柱、廊柱等地方都加以细雕精凿,借此显示自己的特色。
2.新疆吐鲁番民居装饰造型特征
吐鲁番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东部,天山支脉博格达峰南麓,吐鲁番盆地中部。地势北高南低中间凹,火焰山自西而东横贯盆地中部,山前是戈壁、中部是低洼平原,南部山丘、戈壁、荒漠三种类型兼有。水资源有天山水系、火焰山水系、坎儿井水系等。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少雨,太阳辐射强,夏季高温多风,同时又处于格里木大沙漠之边缘,远离海洋,也是我国最热的地区,以“火洲”著称。在此居住的人们用坎儿井引水灌溉,创造了片片绿洲,并利用火焰山周围高强度微红色的粘土资源创建了土拱、土墙的半地下层、二层土民居建筑,有效地抵挡了烈日高温的侵袭,同时也形成了中国西部新疆特有的土建筑民居文化。
在建筑艺术方面主要分为两种造型与风格:土拱平房式和土木楼房高棚架式。土拱平房式装饰风格的主要房屋集中在一起布置,房间不受日照朝向的影响,也没有某种宗教、礼仪等方面对建筑房间布局的限制。庭院内的建筑因地制宜,随经济力量和生活习惯的需要而建造,布局十分灵活而合理。一般在院落的中部或后部布置主要房间,主要房屋前的室外空间常设一宽大的土高台,供人们日常的生活、聊天使用。入口大门沿街、巷设在庭院的一角或中间,杂务间设于庭院的一侧或一角。而葡萄晾房多设于杂务间或入口大门的上部。这类民居的主要建筑和次要房间常围合成封闭式庭院。
土木楼房高棚架式装饰风格是吐鲁番民居中独特的建筑组成之一。庭院呈内向性半开敞式,由围墙和建筑围合,院内建筑主次分明,它和主房的檐廊、室内空间共同融为一体,构成了吐鲁番民居里的独特的舒适安逸的居住环境。高棚架棚盖一般架设在房屋之间的院子上空。单独设立于主体房屋的前檐部位。高棚架四面临空,既遮阳又通风,它高而宽敞,无论太阳在何方向,也都能留下一片阴凉的天地,高棚架给吐鲁番民居的建筑造型艺术增添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柱廊是吐鲁番民居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柱廊一般位于建筑的二层,是户外起居生活的重要场所。由于当地基本不下雨,屋面无需排水,居住建筑中大量的错层、半错层土阳台形成了千姿百态、此起彼伏的土建筑外廊空间。
吐鲁番的民居建筑是一种不受宗教礼仪限制的民居土建筑,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去营造的一种氛围空间。这里的民居不但延袭了1500多年前交河、高昌古城的土建筑文化历史,而且经过长期的改造和修缮,使之成为了更符合现代人居住环境要求的建筑。
3.新疆喀什民居装饰造型特征
喀什位于新疆的西南部,西倚帕米尔高原,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淇。它历史悠久,古称“疏勒”,这里既是我国最早信仰佛教的地区之一。也是较早接受伊斯兰教的地区,因此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吸收综合了中原汉族建筑和阿拉伯伊斯兰教的建筑风格。其特点是按地形和宅基地形状自由灵活布局,不讲求对称和中轴线,以客厅为主在其一侧或两侧布置卧室、厨房等附属用房。由于喀什地区地形高低的变化,主次房间高度不一,形成了建筑体型轮廊的高低错落。当地居民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多把二、三层房间向外悬挑扩大,或在巷道上搭建过街楼,并在屋顶围立栏杆形成屋顶院落。民居的装饰重点是庭院的外廊和客厅室内,外廊是人们的室外活动空间,因此外廊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支撑外廊的柱子分为柱头、柱身、柱裙三部分,两柱中间为双拱,卷角部作透空花饰,双拱卷中间悬吊木雕石榴。以“阿以旺”“阿克赛”为中心的户外场所及外廊布局,形成宅院的内向性格。轻外部环境而重室内装饰,外廊、顶棚、门窗,多用木雕,饰以藻井和色彩艳丽的彩画。装饰手法细腻,内容丰富。
二、新疆少数民族民居装饰技巧特征
在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多元文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新疆少数民族民居装饰特征在融合了其他民族装饰文化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逐步形成以木雕、石膏雕花、彩绘、刻花砖、拼花等多种元素的装饰习俗。装饰纹饰美观、结构精巧、变化无穷,以几何图形、植物、花卉以及维吾尔书法等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为主,如巴旦木、石榴、石榴花。体现出本民族在物质生产、精神生活需要和民族审美情趣上多层次、多元化的民居装饰艺术特征。
1.木雕装饰。木雕是喀什民居的重要装饰手段,构图、部位、刀法都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木雕的处理手法有花带、组花、透雕、贴雕等。花带通常以二方、四方连续为多,以中断、交错等手法来取得构图上的韵律变化。其图案缜密,几何纹样严谨对称,植物花卉自由灵活,题材以杏、桃、葡萄、桑、石榴、荷花等为主。刀法的表现方式有阴线刻、浅浮雕、综合刀法。浅浮雕的特点是图案性强。透雕是将木板上的花纹图案以外的部分去掉,形成透空,以虚面烘托图案。花纹的表面可呈平面,可呈起伏,效果玲珑秀丽。贴雕有两种,一种是将花纹图案贴于平板上,形成浅浮雕状;另一种是将雕凿成的多种形体拼贴成立体或凹凸的装饰。木雕装饰多用材料本色或略加素色,也有用彩色装饰的。木雕装饰,应用广泛、装饰性强,构图、部位、刀法都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具有很强的表现性,它可以使建筑装饰凸现出来。
2.石膏雕花装饰。通常有石膏组花、石膏花带、镂空石膏花等形式。主要用于庭院前廊端部和室内外窗间墙壁等处。有圆形、拱券形、多边形。拱券纹饰是以明确的中轴线作对称性花纹或以铭文美术字为主题,由花卉、蔓藤、卷草等组成密集复杂重叠交错的对称图案。花卉、植物、几何纹饰等作边框陪衬,看上去像一幅完整的装饰图画。石膏花带是用各种几何图案、植物花卉或两者并用构成,按二方连续方式并列、重复、循环、交错等纹饰手法组合,造型完美、主次分明。镂空石膏花饰,不仅用在室外的装饰柱、外墙,也用于室内的窗眉、壁龛等处。石膏雕花使用的颜色大多是石膏本色,它玲珑空透、轻盈洁白、典雅绚丽。石膏组花和石膏花带,无论是几何图形、经文图案或是花卉草藤,都是以纹饰的形态表现。石膏雕花纹饰刀法细腻流畅、刚健清晰,高低、重叠、交错、起伏,有强烈的立体感、质感,在阴影下给人素雅明丽、清爽宜人的美感,更增添了纹饰艺术的感染力。彩画多用于客厅和外廊的顶棚边缘,外廊檐下。花纹题材多种多样,有时也和木雕一起使用。
3.砖饰。砖饰也就是所说的拼花砖工艺,是指经过锯、切、打磨后的黄色砖拼贴成各种图案,装饰门柱、门洞壁面和门斗的檐等部位。砖饰有拼砌砖花饰、异型砖、砖雕、透空雕花砖等几种,其中异型砖是拼花砖的主要构件,有方形、长方形、半圆、三角、梯形、平行四边形、梭形、S形等,多达数十种。拼砌的图案有上百种之多,常见的如:八角形、八瓣菱形、人字甲形等。维吾尔族工匠以高超的技艺,用砖相互穿插、交错、重叠、拼砌组合成各种平面和立体的几何图案和花饰,在光影衬托下,精致的砖花图案,显得十分雅致,富于层次性。过去拼花砖主要用在装饰清真寺等宗教公共建筑上。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加工程序复杂的拼花砖也普遍成为民居的装饰,因为它不带宗教色彩,仅为一个拼花装饰,成为新疆民居装饰的普遍材料,这种装饰手法获得十分优异的艺术效果。南疆的米黄色砖制作的拼花砖饰和花带装饰效果是新疆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典范。
三、深刻体现新疆文化的鲜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