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这土地》教案(精编3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我爱这土地》教案(精编3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我爱这土地》1
我爱这贫瘠的土地
哪怕它早已遍体鳞伤
佝偻着身子
忍受着风霜的摧残
我爱这苍茫的山林
哪怕它早已脆弱不堪
孤独的心灵
承受着昔日的残魂
外人以不解的眼光看着它的忧伤
却不知它也曾有过烂漫年华
山风吹过荒凉的原野
不经意间便绚烂了色彩
那条小路,蜿蜒着
伸向远方
那个叫做家的地方
总有人说着它的不是
控诉着这早已不平和的地方
说着人心已变
说着早已伤痕累累的地方
却不曾明白
它曾给了人们多少慰藉
在黑夜里的勇气
儿时的每一声欢笑
都在它心里,久久回旋
成为历史
像本破旧的书
孤独守在角落里
用残缺的身体
守着那点渴望,守着那点想念
过路人看见了它的沧桑
他不懂
却觉悲哀
曾如此美丽的家园
他无从得知
他只看见了那点难堪
所以他愤慨
在身后
有人默默拾起了那点怜悯
因为见过曾经的美丽
因为曾陪着它一起成长
因为
那是自己的家
那个地方
叫做故乡
我爱这贫瘠的土地
哪怕早已有人将它抛弃
我爱这苍茫的山林
哪怕它没了昔日的绿叶
只因
它是我的家园
一辈子的希望
《我爱这土地》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与节奏美,通过小组品读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通过讨论析读理解诗歌的表现方法和真挚深沉的情感。
2.通过自主辐射阅读《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给战斗者》,进一步理解、感悟诗歌的意象及作品巧妙的抒情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存亡的关头,为祖国献身的思想和对祖国的无限挚
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感受诗歌的节奏,理解诗歌的意象,感悟诗歌的意蕴。
2.赏析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诗句,理解诗歌巧妙的抒情方式。
◆难点
.通过诗歌的意象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突破
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朗读、品读、析读中通过文中象征意象来把握诗歌的内涵,分析诗句的表现力,从而理解诗歌巧妙的抒情方式。主要教学过程 为启发方式展开问题——诱导思维进行讨论——积极发言探究互动——拓展文本创新阅读。
I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诗歌《我爱这土地》朗读带;辐射阅读材料《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给战斗者》。◆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朗读诗歌。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情境导入 1.激情激趣2.诱思导学 2.朗读感知3.析读意象 3.品味意境
一、情境导入 (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课堂调查:
(1)你喜欢读诗吗?
(2)你喜欢读哪些诗?
2.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自己平时是怎
样读诗的?
根据调查结果,随机导入 。如学生喜
欢读诗,’那按学生读诗的方法进人学
习。如读诗学生不多,那从这首诗开
始,引导学生读诗、爱诗、写诗。
3.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我爱这
土地》,作者艾青。(板书课题)
1.喜欢读诗的同学举手表示,并说
一说自己喜欢的诗歌。如古体诗
(唐诗、宋词)、现代诗(毛诗、舒
婷、席慕荣、汪国真……)
2.谈自己读诗方式。(说出大体方
法即可)
3.有感情地朗读诗题:“我爱这土
地”。
二、诱思导学(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简介作者: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
浙江金华人。代表作有《大堰河,我
的保姆》、《向太阳》、《归来的歌》等。
早期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
朴,调子深沉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
望与憧憬。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
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昂扬。后
期作品感情深沉,富于哲理。
2.指导朗读。
(1)指导学生吸收诗歌的主要信息,
感知诗作的基本内容。
请几位同学各抒已见,结合作者简
介,提出朗诵的方法。这首诗的感
情基调是怎样的?应该用怎样的语
气、语调来朗诵这首诗?
1.认真交流倾听,筛选记忆重要信息。
特别是有关作者诗作风格的信息。‘
2.朗读感知。
(1)自由朗读,感知诗歌内容,把握
朗读节奏、语气、语调。
各抒已见,结合作者简介确定诗歌
朗读激昂悲壮基调。
几位同学分别朗诵,不断完善朗诵
效果。
(2)指导学生朗诵诗歌:请同学们根
据讨论的节奏、语调、语气朗诵诗歌。
3.品味诗情。
在朗诵中同学们感受到了潜涌在这
首诗文字之下的深沉的情怀。请概
括说明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
情?哪些诗句表现了这一情感?
(要求学生必须用诗歌中的诗句来
说明观点)
(2)这首诗格调昂扬,感情深沉。应
该用激昂悲壮的语调读出昂扬、深沉
的语气。朗诵,齐读诗歌i注意节奏、
语气、语调。
3.品味诗句,概括诗人表达的思想感
情。
要点: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无限热
爱之情。(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
.沉)
三、析读意象(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带着诗作所表达的情感朗读诗歌,
解读诗歌的主要内容。 2.请学生把理解诗意过程中存有疑惑
或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提出来,互相
探讨理解。
3.由问题的探讨聚焦主要意象:土地、
河流、风和黎明象征了什么?诗人
对这些意象的描写,蕴含了他怎样
的思想感情? (意象:就是渗透着作者情感与情思
的事物)指导学生结合诗歌的时代
背景理解几种意象的象征意义。-
4.齐读课文。
1.再读诗歌,大体理解诗歌的字面意
思。
2.把理解中的问题提出来,.学生之间
互相探讨解答。 。
3.结合诗歌的时代背景,理解土地、河
流、风、黎明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
要点:土地象征着历经磨难而又充
满希望的祖国;河流和风象征着中
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
明”可以看作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
放区的象征。
4.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三、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朗诵了诗歌,感知了诗歌表达的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无限的热爱。同时理解诗中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这几种意象的象征意义。让我 ●们完整地感知了诗意、诗情,理解了诗歌的创作动力。
四、板书设计 参考
土地歌唱{河流 爱得深沉
黎明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请用楷书抄写课文。
2.诗歌创作的年代是1938年11月17日,当时中国处于什么时期?
3.诗中的土地、河流、风和黎明象征了什么?
◆个性练习设计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如果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你会选用什么事物来表达情感?为什么?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1.探究主旨 1.赏析感悟2.拓展运用 2.读写结合
一、探究主旨(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赏析诗句。
请学生再读诗歌,品味赏析富有表。
现力的词句。指导学生深入挖掘诗
歌所表达的深层意蕴(从词语的表
达效果分析,特别要结合时代背景
解读) :
A.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
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C.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2.探究主旨:诗人为什么会有这么炽
烈的为祖国而献身的爱国热情?请。
读诗歌《给战斗者》(节选)和《假使
我们不去战斗》,理解当时的时代特
征,用诗中的诗句来解读诗人的爱
国热情。
3.大声朗读《给战斗者》、《假使我们不
去打仗》,感受诗歌所抒发的在抗日
战争时期那种悲愤深沉的爱国激
情。.
1.细细品读诗歌,以小组形式分析诗
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抓住重点词
句深入挖掘。分析要点:
A.“嘶哑”纯粹是抗战初期悲壮的时
代氛围对诗人的影响所致,也是这
位“悲哀诗人”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
深情流露。
B.“悲愤、激怒”都渲染了抗战时期
的时代特点,表达了诗人缠绵而深
沉的感情。
c.“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将死
这种本属自然被动的结局,也写成
了主动咱勺追求,更加真切地表现了
诗人的献身精神,使诗的境界更为
深邃博大。
D.“眼里常含泪水”这一情状,托出
了他那颗真挚的心。
2.从整首诗的意蕴来思考。结合补充
资料,体会作者在当时背景下的爱
国热情。
3.酝酿感情,朗诵诗歌。
二、拓展运用(约 分钟1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再读课文,品味揣摩诗歌巧妙的抒
情方式。指导学生从诗的感情发展
及以“鸟’i虚拟方面来思考问题。
请几名学生发言谈自己对诗抒情方
式的感悟,抓住要点引导学生分析。
2.诗情空间。
指导学生以“假如我是……”开头。
写一段诗,注意分节和分行,尽可能
用一些意象来表达情感。
3.速背课文。
指导学生寻找背诵思路,快速背诵
课文。
1.朗读揣摩。
要点: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
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
鸟,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使
诗的境界更为深邃博大。就诗的感
情发展而言,前八句充分地积蓄感
情,把涓涓细流汇聚到感情的水库
1.里。而最后两句便是感情的闸门轰
然打开,洪流冲激而下。
2.展开想像与联想,以“假如我是
……”开头,写一段诗。要用意象创
设意境,表情达意。
3.寻找背诵思路:全诗以“假如”领起,
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进而续
写歌唱的内容(生前),死后魂归大
地,最后由鸟代之以诗人形象j诗
意层层递进。
三、本课小节
本课我们主要从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诗句,探讨了诗人对祖国无限热爱的精神实质,阅读《给战斗者》、《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两首诗,更加深了我们对这种情感的认知与体验。
四、板书设计 参考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匐匍地/活着/也是死呀!
假如……歌唱——|在斗争里,胜利/或者死……
\战士底坟场/会比奴隶底国家/要温暖,要明亮。
本课总结
诗歌作为抒情的艺术,需要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拨响读者的心弦。所以本课的教学应强化诵读——不同层面的诵读,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味揣摩诗句的表达效果,探讨诗歌独特的意象创设的意境氛围,理解诗人巧妙的抒情方式。阅读课外诗歌《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给战斗者》,加深了对课本诗歌的思想内核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到诗歌的感染力。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这首诗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时期有很多作家写出脍炙人口的诗作,请同学们课外阅读一些这一时期的作品,认识学习诗歌中意象的使用与表达作用。
《我爱这土地》教案3
1、课例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我爱这土地》
2、教学目标
熟读并背诵,感受诗歌的旋律与节奏美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3、重点难点
诵读
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4、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活动1
1、导入:
假如你穿越了看到日本侵华战争时期对祖国人民所做的种种恶习,你会如何用语言来表达了,展示侵华战争时期的照片。由此引入课题。(那如果你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你会怎么做?我想听听男同学的心声。)
2、检查预习:
师:首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作业,看一看大家对作者以及时代背景的了解,哪位同学来简单的介绍一下作者艾青了?(学生举手回答)
师:对于作者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之后,我们来看一看时代背景,哪位同学能来介绍一下(学生回答)
师:这首诗写于1938年11月,当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步伐最为肆虐的时候,他们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而我们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活动2活动任务2
师:同学们的预习作业完成的不错,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这首诗。(那位来)
3、初读课文:
自由读
泛读
听朗读
比较朗读进行点评(你认为那个地方读得好,那个地方读的不好,你认为应该如何来读)
在请同学来读
为什么这些地方要这样读?下面进入品读阶段:
活动3活动活动3
品读课文:
1、诗歌首先借助什么具体形象事物塑造了“我”的形象?
2、结合写作背景,准确理解“土地”“河流”“风”“黎明”的形象包含的象征意义。
3、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 “河流”、“风”、“黎明”的前面有“暴风雨所打击的”、“悲愤的”、“激怒的”、“温柔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
活动4活动活动4
研读课文:
1、诗歌开头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请你结合以上歌唱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明确:“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所以不能换
2、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明确: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
3、诗中哪两句诗直接抒发了“我”对“这土地”的热爱之情?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明确:这两句诗一问一答,直抒胸臆,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