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精编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精编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 除法的初步认识1
教学内容:教科书18页例4,做一做,练习四1、2、3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情景图、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设置情景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动物国宝是什么吗?
生:大熊猫。
师:嗯,真聪明!京京是一只十分可爱的大熊猫(帖图),它十分好客,今天京京就要请朋友们到它家里来做客。于是,一大早京京就起床去园子里挖了许多新鲜的竹笋,它要把这些竹笋分给它的朋友们吃。瞧,它的朋友们来了,有贝贝、欢欢、迎迎、妮妮(帖图)。可这时京京遇到了一个难题,它怎样把这些竹笋分给朋友们吃,才显得公平些呢?
生:平均分。(板书)
师:那“平均”是什么意思?
生:……
师:同学们,让我们共同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什么叫做平均分?(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2、提出问题
师:京京想把这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应该放几个?
3、唤起原知
师:请同学们拿出12个图片,分一分,开始行动,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分?
(学生活动)
师:那每盘里应该放几个竹笋?
生:每盘里应该放3个竹笋。
师:也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4、揭示课题:同学们真能干,我们刚才通过平均分的活动帮助京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那有关平均分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我告诉大家,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计算方法。
(板书:除法)齐读课题两遍。
5、提出学习目标:
(1)理解除法的意义。
(2)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读法。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2)我会写。
师:那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应该怎样写呢?首先,我们看分的竹笋的总个数是多少?
生:12个竹笋。
师:那我们就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那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平均分成4份。
师:我们就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
生:每盘放3个。
师:最后我们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12÷4=3)
(3)我会读。
师:这个除法算式怎样读?(学生齐读两遍)
2、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出示:把15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5个
把1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6
师:把这两道题用除法算式写出来,再读一读。
(学生独立完成)
三、模拟训练,拓展应用。
1、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分饼干)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4)第四关“猜密码”。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 )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算式:---------- 读作:------------------
3、小结:经过大家的努力,老师设置的四道关卡已经全部通过。我宣布全体同学,挑战成功!
四:课堂总结,完善认知。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
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逐步培养会学习、乐学习、敢于表达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小棒20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第一步:准备练习(情境导入)
孩子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平均分”的知识,你们都学会了吗?好,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热热身。请看大屏幕——讲述游戏规则:
请出每组4号回答问题,答对加2分,答错本组同学补充,只加1分。
请出参赛选手。答题。1号加分。
第二步: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
是啊,小熊猫很高兴地把竹笋平均分给了4位小伙伴,可是它又遇到新的难题了,需要好朋友来帮助,谁愿意做它的好朋友?(我)
大家真有爱心,可是要想帮助它解决问题光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知识,要学吗?(要)
请看大屏幕——小熊猫就是被这6道题难住的,不过,你先别急,答案就藏在书里,如果你找到了它,请把它圈起来,就可以帮助小熊猫了,开始吧!
读一读数学书13页例4,并思考问题:
1、请你用自己的学具代替竹笋试着分一分,到底每盘应放()个?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平均分的过程。
3、你能用算式表示吗?
4、想一想,12、4、3分别表示什么?
5、你觉得除号怎么写最好看?它表示什么意思?
6、你会读这个算式吗?试着再读一读其它算式,如15页第1题。
第三步: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活动规则:
1、与小组同学分享你的收获,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请小组同学帮助,弄明白后别忘了说声“谢谢”。小组每人都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找出存在的问题。小组同学都发言的加合作学习分——5分。
老师巡视。
你们解决了哪些问题?哪道题有问题?准备几号发言。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抽签决定选题,推荐几号答题加几分,答错扣相应的分数,本组同学补充加1分。
谢谢可爱的孩子们,在你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地帮助小熊猫解决了问题,不过,常老师想把这道题难度提高,你敢接受挑战吗?(敢)
请看大屏幕——抢答开始。
第四步:教师点拨讲解
你们太棒了!从这些题中我们发现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它就表示平均分,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知识。你们学会了吗?
第五步:第二次尝试练习
接下来我们进入下一环节——自我挑战本领强
比赛规则:
老师摇号选答题人,为了我们小组的荣誉,你们可要好好准备呀!自选题目,答对加相应分值。答错本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加1分。
悄悄告诉你,老师的考题就藏在13页做一做1、2题和15页2、3题,自己先在书上答题,好好准备一下!
答题——巡视——摇号——选题——加分
我们看看各个小组都得了多少分?
虽然各组获得的分数不同,但大家都付出了努力,老师为你们骄傲,最后老师想送大家一句话——争做小组中最受欢迎的人!有信心吗?我期待着你的进步!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3
一、教材分析。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教材在编排时从分东西引入,通过分东西使学生初步领会除法的实际意义。例1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些实物,借助同样多,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例2使学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过程,直观的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引出除法算式的读、写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义。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练习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题,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分一分、连一连,再写出除法算式,然后再说说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
3、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5、教育学生热情待人。
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1、从生活实际出发,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大认知规律;
2、课堂上注重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实现三为目标;
3、立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和氛围。
(二)、教学设计的几个层次
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导操作
在教师讲完故事后,让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就用刚学的“平均分”来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3、解决如何“平均分”
上一实践只是让学生尝试着平均分,并没有告诉学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学生操作之后,观看老马分的过程,在模仿老马的分法进行分,最后请一个学生上台展示,帮助学生解决了平均分。
4、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
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5、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四册P18-19例4、例5及P20练习四(2、3、4、)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演示:(情境图)8个小朋友,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中,踏青寻找春天来了。在一片竹林中,小朋友看到熊猫妈妈带着小熊猫挖竹笋,小熊猫请小朋友到家做客。
2、小熊猫挖了12个竹笋,想把这些竹笋平均送给邻居的王奶奶和它的三个小伙伴。每人送给几个?
师: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猫解决这个问题吗?
出示: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个。
二、分一分,认识除法、除法算式。
1、师:请你们用△替代竹笋,用小棒代替盘子动手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
师:请告诉小熊猫:该怎样分?分得的结果,每盘应放几个呢?
学生说一说分的方法、过程。
2、数学王国小精灵:你们真能干!
想一想:刚才这一平均分的过程,这样的问题能不能也用一种方法来计算?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12、4、3表示的意思,你会列式表示吗?
①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引出除法,列出除法算式。
124=3/x
除号(表示平均分)
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②对照平均分的过程,在小组中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3、操作:P18做一做
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结果。
①师:你知道吗?有多少块饼干要分?要怎样平均分?(明确:要把18平均分成3份、2份、6份。)
学生用长方形分一分,再填写算式。
②交流讨论:
你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呢?
算式怎样写,除号和等号后面的数是怎样填出来的?
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4、小结:把一些东西平均分 成几份,每份一样多,这个过程和结果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三、解决熊猫妈妈的问题,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
1、师:熊妈妈请小朋友帮助解决什么问题呢?
出示:把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盘。
师:想一想,熊妈妈要分的总数是多少?
按什么要求来分?该怎样分?
学生动手操作后,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2、思考交流:
师:你会用算式来表示分的过程吗?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为什么这个问题也用除法来表示?(熊妈妈的问题也是平均分,所以用除法来计算。)
3、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①师: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看书,对照算式说说。)
②想想平均分的过程,说说被除数20,除数4、商5分别表示什么。
4、操作巩固。P19做一做(1)
分一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①独立完成。
②交流:分的结果和算式的写法。
③读一读,说一说算式的意思。
3、思考讨论:
师:想想说说,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因为他们都是把一些物体,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
四、做游戏。(课件演示:8个小朋友在树林中采集活动)
小朋友告别了小熊猫,来到树林里采集,将采集到的东西进行平均分。
(1)蓝蓝采了16个草莓,要平均分给大家,如果每个小朋友分4个,够分吗?(在p21第六题的图上圈一圈,再列算式。)
(2)东东、小立和玲玲捉到15只蝴蝶,用这些蝴蝶做成标本,每5只做成一版,可以做成几版?(在p21第六题的图上圈一圈,再列算式。)
(3)小云和小丽把采来的18朵花扎成3把,平均每把有几朵?
(4)我们平均分成2组做游戏,每组几个人?
五、课堂练习。
P20第2、3、4题。
独立练习,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
六、总结。
师:小朋友,今天,你们有哪些收获?
[课后小结]
重视操作,丰富表象,形成概念。在教学中陈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在分东西的实例中理解除法的意义,这样的设计既注意了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又能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方法的指导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