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案【热选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乡愁教案【热选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乡愁教案【第一篇】
《乡愁》
——教学设计
福安市德艺学校初一语文组廖素合
教材分析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1篇课文,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代表力作。《乡愁》以独特的想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教学设想
课前引导学生借助课外阅读材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题。教学时,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由浅入深,重阅读,善启发,巧设高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手段,唤醒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在形式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 通过诵读品悟,让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 培养学生有感情诵读诗歌的能力。
3、 通过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对诗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特殊意象的体会把握。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过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的经历吗?当时的感觉是如何的?能和大家谈谈吗?(请两个寄宿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发言,教师适当启发)
对于思乡之情,离别之痛,早在古代就有不少诗作表达这种愁思了。你们能举出一些抒写“乡愁”的古诗句吗?(请两个学生举例)
老师也收集了几句,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1、马致远的曲《天净沙。 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3、李白的《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人通过这些诗句表达各自浓郁的思乡之情。下面我们随着诗人余光中一起走进他的乡愁设计。
(二)作者简介
首先请同学们借助课文P100注释对诗人先作一定的了解。把注释画下来。 生补充简介:
余光中,台湾学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由于政治原因,台湾海峡将台湾和大陆阻隔半个多世纪。余光中一首《乡愁》诗抒发了强烈浓厚的思乡之情,表达出大多数台湾人民的心声。
(二) 初读感知
1、 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乡愁》配乐诗朗诵,在音画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听完
后说说他读得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播放录音——使用语文版配备的录音带)
2、 通过听录音朗读,同学们一定也融入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里了,下面请同
学们一起模仿录音朗读。
3、 哪一个同学来说一说录音朗读读得好在哪里?(指导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1)结合课后思考练习三,划分诗歌的节奏。(板书:①节奏)划完的同学可以
再小声地把这首诗多朗读几遍。(出示幻灯片)
(2)除了要注意朗读节奏,还要注意什么?谁可以说一说?
——重读(板书:②重音)
(3)谁知道要把诗歌读得好,还应该注意什么?
——感情(板书:③感情)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指导大声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明确:激愤、昂扬和略带哀伤。
5、全班同学一起来有感情郎读全诗。
(四)研读诗歌,品味意象。
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板书: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2、四个时间词语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
(板书:童年 青年 中年 老年)
3、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将思乡的愁思寄寓在“明月”当中。读了余光中的这首诗,你觉得诗人在这几个人生阶段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乡愁的?(板书: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4、我们以第一节为例,具体感知意象的创设效果。读一读,想一想,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
(1)请一位同学示范读第一节
教师指导:朗读诗歌要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重读,而将一首诗读出感情,离不开对诗歌的理解。如:“小小”二字必须重读才能凸现其丰富的内涵。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2)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学生朗读体会)
邮票让人联想到通信。诗人少年在外求学,思念母亲,点点滴滴的眷恋之情,凝聚在这小小的邮票上。邮票虽小,却蕴涵着诗人的乡愁。(板书:思念母亲) 师:为什么选择邮票呢?如果把邮票改成信纸可以吗?
师:为什么诗人用小小来形容邮票?(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畅所欲言。) 师帮助理解释疑:
小小不仅用来形容邮票的大小,也用来形容情感的程度。这时的思乡之情是比较淡的,如轻烟似的,一缕,两缕。
(3)诵读第一节。
5、根据第一节的学习方法,分别说说“船票”、“坟墓”、“海峡”是如何表现乡愁的?(组织形式:以前后桌为一组,小组讨论5分钟,派代表发言。)(教师适当引导)
(1)邮票是书信来往,而船票则是两地奔走的结果,凝结着诗人对新婚妻子的不尽相思,比邮票有着更浓的乡愁;(板书:夫妻分离)
(2)坟墓将母亲和“我”生死隔绝,愁思更是浓的化不开,(板书:母子死别)这些都是诗人的“家愁”。
(3)而海峡则把感情推向最高潮,由“家愁”上升到“国愁”。(板书:故乡之思→家国之情)一湾浅浅海峡,将台湾和大陆分隔多年,却割不断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绵绵的思念。(板书:游子与大陆分离)
6、请同学们跟着伴奏一起诵读全诗。
(五)课文小结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看起来似乎没有关连,但却是诗人对乡愁的种种感觉: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这些词都是客观事物,它们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形象。当诗人将它们写入作品中,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乡愁时,它们就成为诗歌的意象。我们学习诗歌要从意象处入手。因为诗人往往把自己的情绪隐藏在意象的背后,通过意象将它们暗示出来。理解诗歌的意象,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拓展模仿。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乡愁是
友谊是
母爱是
板书设计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童年 邮票 家愁
(母子分离)
长大后青年 船票
(夫妻分离)
后来啊中年 坟墓
(母子死别)
而现在老年 海峡 国愁
(游子与大陆分离)
乡愁教案【第二篇】
一、教材简析
乡愁,是中国诗歌历久常新的主题。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同时,读者可以感受作者浓郁而又强列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用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等形象表现乡愁,抒发对故土深深的思念之情。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二、设计理念
1、在教学环节的命名上体现诗意。“走近余光中——读《乡愁》,感觉诗的音乐美——品《乡愁》,体会诗的情感美——说‘乡愁’,展现诗的神韵美”。2、在教学语言上体现诗意。课堂上,尽量去掉不必要的口头禅,多用散文化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呈现出一种美感。3、在朗读中体现诗意。这节课,我设计了四次朗读,每一次朗读都有不同的要求。第一次读,要求声音响亮,读得字正腔圆;第二次读,要求把握节奏,读得抑扬顿挫;第三次读,要求把握情感基调,充满深情地读。第四次读是美读,分男女声部来读。这样的朗读,是小步轻迈,使朗读技巧及情感能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朗读中一步步感受诗意。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诗歌层次的分析,体会作品的结构美
2、通过对诗歌词语的分析,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
课文《乡愁》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在诵读中体味诗人浓烈的怀乡思国之情。
3、学习作者运用鲜明的意象表达情感的写法。
教学设想
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诗中包含的浓烈的思乡之情。
通过揣摩品味,理解诗歌中语言之美。
通过点拨指导,让学生理解诗歌用意象来表达情感的妙处。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走近乡愁: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播放《两地书母子情》
师:下面我给大家读一段文字:我班朱慧慧,是个泪姑娘。自到校第一天起,她没有一天不咧嘴的,不说话,一张嘴先是哭;一读书也哭,整天一幅泪眼模糊的样子。“俺害怕”“俺想家”“给俺家长打电话吧”“俺有点不舒服”如此一类的话,每天都说好几遍,家长一周至少到校两次来看她,她还是想回家……这是我们学校的郑英杰发表在校园网上的1篇文章,是他去年刚接新生不久写的。同学们,你听过之后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师:对家的思念,是多少游子的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痛,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可又无计可施。现实中就有这样一位游子,离家时,还是一个黑发少年,等他再踏上回家之路时,已近古稀之年,这期间经过了漫长的40年,40年!他对家的思念该是多么地炽烈、浓重!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作家余光中的《乡愁》世界,感受他浓重的思乡之情。(出示幻灯片:大屏幕显示课题)
1、首先我们一起熟悉本文的作者。(点击幻灯片走进作者)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祖籍 福建永春, 1928年出生于南京,1950年赴台。历任台湾师大、政大、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曾在美国讲学四年。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 为自己写作 的 “四度空间”。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灵河》、《舟子的悲歌》等。虽然,诗人的后半生是在台湾度过的。但他却与大陆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有家难回,思乡之情也愈来愈浓。乡愁》就是诗人思乡的代表作。现在,我们一起倾听《乡愁》。
2、通过读诗,整体把握诗的内容。
教师:关于读诗,我知道大家已积累了不少经验。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学生说:节奏、重音、语速)下面大家自己试着朗读一遍,把诗的节奏、重音标示出来。
教师:找个同学朗读一遍,大家仔细听这位同学读的与自己有哪些不同?(语调不当、感情不投入等)
教师:这首诗每小节各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思母、念妻、失去母亲的悲痛、对祖国的无比思念之情,感受情越来越强烈。)
第三小节:“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要重读“矮矮”,读出一种如泣如诉的深深的哀伤之感。“我/在外头”,语调上扬,“母亲/在里头”语气转为激烈,“在里头”要拖着颤音,表达出一种撕心裂肺的悲痛之情。
第四小节是全诗的高潮,所以要读得荡气回肠,一波三折。“大陆”要重读,“在那头”语调上扬,一字一顿,拖音稍长些。
3、多媒体播放《乡愁》的视频朗读。
品味乡愁
1、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请把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找出来。
明确:这四个词分别是: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人生的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恰恰是诗人的整个一生。
2、乡愁本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非常抽象的情感,诗人通过意象凭借具体可感的事物把乡愁表现得淋漓尽致。本首诗中,诗人借助了哪些意象来寄托乡愁的?
明确:作者用比喻手法,把浓浓的乡愁浓缩在四种具体的事物上: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点击幻灯片显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作者选取了这四个意象表达了自己一生的乡土情结,让人耳目一新。)
3、王维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本首诗每一小节,人、情、景俱在,让读者读过之后脑中出现了一幅幅独具特色的乡愁图。如老师读过第二小节后脑中出现了这样的画面:我手中摸索着这一张窄窄的船票,思绪又回到了妻子与我分别的那天;一声汽笛,几缕轻烟;驶去了,港口的船;垂下了,告别的手臂;拉开了,彼此的思念……(相思殷殷,夫妻离愁。)请大家发挥想象,把这些画面描绘出来。
例如学生回答:(第一小节:小时候离家读书,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母亲,可路途遥远,只有让这枚小小的邮票把心中的思念带给远方的母亲。真是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点击幻灯片显示:含情依依,母子情愁)。
(第三小节: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可是,当诗人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时,却再也看不见母亲慈爱的笑容。一方矮矮的坟墓把-差异网§ 我与母亲永远的隔开了。所以坟墓矮矮,哀痛深深!点击幻灯片显示:哀痛深深,生死别愁)
(第四小节:而现在,这浅浅的海峡,又把我与祖国隔开。它阻断了多少亲人的团圆梦,它又使多少人骨肉分离;这浅浅的海峡之水,是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泪,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乡愁之泪!所以海峡浅浅,乡愁浓浓。点击幻灯片显示:乡愁浓浓,祖国乡思。)
小结:诗人从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从中我们感受到了作者浓浓的母子情愁、缠缠绵绵的夫妻离愁、撕心裂肺的失去母亲的哀愁,也感受到了世上最浓重、深情的祖国爱愁。
4、下面全体同学起立,让我们再次带着感情一起来朗读这首诗。
课堂拓展
中国是诗的国度,乡愁诗更是古典诗词中一朵奇葩。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留下了很多的乡愁诗,你能吟一两句吗?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家是游子永远的期待,希望台湾和大陆早日统一,到时“月圆人也圆”。
乡愁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的:
1、感知《乡愁》的意境和情感。
2、让学生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和运用诗歌表达情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结合音画营造氛围,让学生走进自己所不熟悉的乡愁世界。
2、感性和理性相结合,初步学习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方法:
联想法,诵读法,欣赏法,讨论法,比较法,发现法,评价法。
媒体设计:
1、《乡愁》朗诵带
2、《归乡》、《思乡曲》音乐比较。
3、席慕蓉《乡愁》的录象带。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
一教时。
课堂教学设计:
一、上课伊始,放钢琴曲《思乡》(配以秋日落叶的画面)
二、导入语。听了这段音乐,你心中有怎样的感受?你联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给以肯定)
解说:老师想到了深秋季节,想起了一段写深秋的千古名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后几句师生齐声朗诵)。是啊,深秋是个让人伤感的季节,总让人心中涌起一种离愁别绪。无怪乎有些人,在他们人生的秋天,依然远离故园的时候,会产生浓浓的乡愁。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诗人的乡愁世界。
三、赏析余光中的《乡愁》
1、自读全诗
2、好的诗歌配以合适的音乐朗诵,会更有感染力。下面请同学们听两首曲子,你来选择一下,余光中的〈乡愁〉配什么音乐比较好?(画面配乐,屏幕显示为背景音乐一、背景音乐二)
3、评价选择适合的音乐。(学生迅速选择出背景音乐二,并说出感受。教师加以肯定。介绍两首曲子,指出第一首是第二首是马思聪的小提琴曲〈思乡曲〉)
4、请一同学配乐朗读
5、放多媒体(画面及配乐朗诵)。请刚才朗诵的同学比较差异。
6、学生边听录音边跟读。
7、齐读。教师作出评价。
8、模仿着读出了感觉,对诗歌的理解是属于感性的,为什么要这样读还要由诗的内容决定。乡愁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诗中是怎样体现这种情绪的?
明确:用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现。将抽象的情绪物化了,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词中有类似的写法,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说“载不动”,而本诗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并且用了“一枚、一张、一方、一弯”等量词,是不是说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淡?
明确:这是正语反说,反衬出思乡之情的浓烈。
9、一般来说,诗比较跳跃,读者要用想象、用情感去填补其中的空白,请同学就一、四两节诗想象作者写作时的心中所想。从而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学生发言,教师点拨,不断挖掘诗的内涵,丰富学生的想象)
10、请同学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每节诗的大意。(屏幕出示板书)
11、根据板书找出诗的顺序。(学生着重于时间顺序)
12、交流其他乡愁诗。(学生回忆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诗句,有个学生说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教师提醒这不是乡愁,而有一种回乡后的喜悦和感慨。)比较与本诗的不同。经过点拨,学生明白了本诗超越了个人情感,注入了爱国情感。
13、有感情的背诵全诗。
四、1、听席慕蓉的〈乡愁〉朗诵带。
2、齐读(教师点拨朗读不到位的地方)
3、看录象(中秋之夜,海峡两岸共度佳节的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即席朗诵席慕蓉的〈乡愁〉,提醒同学注意离别大陆多年的观众的表情)
4、根据这两首诗的提示,结合你的课外历史知识、生活体验从老人的神情想象他的内心。
五、我们同学人生走到十五、六,总也体验了一些酸甜苦辣,请大家用一两句诗意的话写自己的乡愁或其他情绪。尽量用上意象。(出示下水诗句)
六、学生思考时,播放背景音乐(罗大佑的《乡愁四韵》)。
七、学生交流。
八、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给席慕蓉的〈乡愁〉写教案或赏析文章。
2、谈谈你对诗歌这种体裁的理解。
3、任选一个角度或物象(如:季节、色彩、情绪、校园)写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