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教案大全 >

《鼎湖山听泉》教案【精彩4篇】

网友发表时间 780043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鼎湖山听泉》教案【精彩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鼎湖山听泉》教案【第一篇】

任务分析

学习本文,最终应达到能理解作者在状写的景物中寄寓的深刻的人生哲理,能赏析精彩的句子,并通过吟哦讽诵来进一步品味作品的妙处,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理解作者取材的精心,可写的景物很多,作者却把笔力集中在山泉上;而且写景的角度也很独特,从“听”字入手。因此,本文教学的起点,也从“听”字入手。

教学目标

1、 能从“听”字入手,找出作者四次听泉的句子,并能说出每次听泉的感受。

2、 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本单元的目标是要学生学会吟哦讽诵的读书方法,而《鼎湖山听泉》又是本单元的第1篇课文,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把本文当作这一单元的范文,具体指导学生如何“吟哦讽诵而后得之”,为此教学本文时把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

组织学生背诵《望庐山瀑布》一诗,提问:这首诗是从哪个感官角度来写的?从诗题上哪个字就知道?(视觉—— “望”)

明确:通常写景以目赏为主,听觉的欣处于次要的地位,然而谢大光在赏泉时却来个颠倒,主要从听觉来写,让人们在想象中去捉摸泉之形,去品味泉之美,显得空灵多姿。下面我们就跟随着作者一起去游览鼎湖山,一起去聆听鼎湖山美妙的泉声吧。

(与常规的写景角度进行比较,从而看出本文写景角度的独特,并由“望”导入“听”,显得自然贴切。)

一、整体感知:

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找出文中四次听泉的有关语句,并完成下表:

时段 泉声特点 产生的联想

第一次 近黄昏、过了寒翠桥

第二次 进山后

第三次 补山亭

第四次 入夜、寺旁客房

2、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后,进行圈点勾画。

3、交流评价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想以“听”字为抓手,通过找出四次听泉的地点、泉声的特点和产生的感受来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进而理清全文的思路。)

二、品味精彩段落 感悟人生哲理

四次听泉,有详有略,作者重点描写了第四次听泉,请同学自由地有感情的朗读第8节,要求: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段内容。

2、作者是如何来描写泉声的?请结合具体的语句来品味。

投影打出例句: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赏析: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把草丛中淌过的小溪声比作提琴声,写出了听到的泉声柔曼的特点,这是作者深夜听泉听到的第一个层次。

3、作者从中悟出了哪些道理?

组织学生读后先在书上做批注,后小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由四次听泉直接切入到精彩段落的研读,让学生品味时教师可以给出例句,引导学生从关键词、修辞、结构等不同角度来赏析写泉声的语句的精妙之处,教给学生赏析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然后在此基础上来理解作者感悟到的人生道理。)

三、花样朗诵:

这么美妙的泉声,这么深刻的道理,这么精美的文字,一定引起你的共鸣,请以小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来朗读第8节,朗读时可以来点花样,就叫“花样朗诵”吧,花样由各小组自己设计,比一比哪一小组的花样设计最新颖。

组织教学:朗读准备:四人小小组自行设计,方式:花样朗诵

请二到三个小小组朗读

其他同学评点(评点依据:花样设计是否科学、新颖,朗读是否有感情。)

全班齐读

(单元目标就是“学会读书——吟哦讽诵而后得之”,如何开展“吟哦讽诵”,要有具体的步骤,其实从整体感知时的自由朗读,到研读精彩片段时的大声朗读,到品味时的品读,吟哦讽诵是一以贯之的,在此基础上再来个“花样朗诵”,就能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掀起一个高潮。)

四、拓展:赏泉水 听泉声 留对联

1、明确任务:根据课文内容请你创作一副对联来赞赞鼎湖山的泉。

2、指导:老师先举一例,明确对联的特点,如不仅字数相同,且词性要一致,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结构要一致等。提示根据课文内容上联可写泉水,下联可从泉声方面对。

3、组织学生写,后小小组交流推荐,被推荐到的同学把下联写在黑板上,全班同学评价,评选出优秀对联若干副。

(写对联要求较高,既需要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要了解对联的特点和要求。通过写对联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锤炼字词的能力。)

五、作业:

以“听雨”为题写一片断,要求仿照第8节“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一段,用比喻的修辞从各个角度来写雨声,写出雨声的层次感。

(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从仿写片段开始。)

教学反思:

在聆听了鼎湖山的美妙泉声后,我带着精心设计的教案,面对着刚刚升入初三的莘莘学子,开始上新学期第一节的语文课:整体感知(找游踪,理思路)——深入研究(理解作者在泉声中悟出的道理)——品味赏析(感知语句的优美)。

然而,教学开始不久,就出了问题:“理清思路”这一环节并不如我设想时那般顺手,用四字短语概括极费时间,思考归纳交流的过程也较枯燥。不仅学生没有兴趣,就连我自己也觉得索然无味,怎么办?开学的第一节课就让学生感到没劲,今后的语文课还如何上得下去?在让学生再读课文时,我不禁眼睛一亮:作者写作既从“听”字入手,为何我教学时不也从“听”字入手呢?文中四次听泉,感受各不相同,特别是第四次深夜听泉,不仅听出了层次,还听出了人生哲理。想到这儿,我耳边仿佛传来了鼎湖山泠泠淙淙的泉水声。好,就以这四次听泉为抓手,然后让学生重点吟哦讽诵第8节,吟哦讽诵时,要来点花样,就叫“花样朗诵”吧。

第二节课在另一个班教学时,第一个环节我就改成:“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文中四次听泉的语句,并完成下表:

时段 泉声特点 产生的联想

第一次 近黄昏、过了寒翠桥

第二次 进山后

第三次 补山亭

第四次 入夜、寺旁客房

与第一节课相比,交流的过程明显轻松多了,学生也活跃了起来。在重点品味赏析了第8节后,我就说:“下面进入‘花样朗诵’环节,以小小组为单位,由各组自己设计朗诵的花样,5分钟后开始比赛,看哪一组表演得最精彩。”于是,全班兴奋起来,小小组组长负责安排,5分钟后:

师:哪一小小组先来表演?

(有好几小组的组长都举起了手)

师:同学们,你们想请哪一小组先来表演?

生齐:俞星妍小组。(俞星妍是他们班朗读水平最高的,大家都想先听为快。)

师:人心所向,我们就掌声有请俞星妍小组。不过,在花样朗诵之前,我们要先请俞星妍谈谈他们组是如何设计的,为什么这样设计。

生:开头到“分出许多层次”女声齐读,因为这是总写;接下来男生一句,女生一句,每一句最后两个字画外音延长,因为要读出层次感,读出余音袅袅的感觉;听出感悟男生读,因为悟出的道理比较深邃。

(接下来俞星妍小组就开始朗诵表演,但朗诵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轮到其他同学读时,他们忘了该谁读,俞星妍只好自己接下去,且齐读时参差不齐,效果不佳。)

师:他们组读得如何呢?我们暂不作评价,下面我们再请一组。

(杨奕小组开始表演,明显他们组的设计比前一小组更为精巧,层次感更强,读完后,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师:同学们的掌声表示杨奕小组的表演已经得到了你们肯定,那么他们小组的表演好在哪呢?

生1:他们组利用了男女生声音的特点,如殷宇航的声音清脆如黄莺出谷,所以安排她读清脆一句,高越的声音较柔和,就让她读柔曼句,杨奕的声音浑厚,就读后两句,交响曲一句齐读,读出了一种气势。

师:高,他能从音色音质的角度来评价。还有要说的吗?

(俞星妍举起了手)

师:我们听听俞星妍怎么说?

俞星妍:我觉得他们还赢在了团结合作上,我们组虽然分好了工,但没有协调好,不能及时接下去,而他们组的成员合作意识强,每个人都发挥得很好。

师:俞星妍从小组成员合作的角度作了评价,并进行了自我批评,指出了她们组的问题所在,所以我们设计时,既要从文章内容的角度出发,又要考虑到每个同学的特长,还要注意组员间合作,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还有好几个小组要求表演,但铃声已响,这一节课在学生们高涨的热情中结束。

同样的教学内容,一节枯燥沉闷,一节生动活泼,说明什么问题?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1、要根据学情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教学要发挥好“平等中的首席“作用,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是有着独立个性、处于发展中的主观能动的人,“要摆正学生在课堂上的位置,要尊重学生探求新知的好奇心,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情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创设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氛围,课堂教学就将发挥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见黎奇主编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在第一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中,我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情,即这是开学第一节语文课,学生还未调整好,注意力还没能从假期的休息中完全回到课堂上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进行教学的第一环节即整体感知,找游踪,理思路,用四字短语概括自然就显得过于老套,难以吸引学生了,尽管设想上是培养学生清晰的思维、高度的概括能力,意图是好的,但忘了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的主人,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通过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一种体现个人品质与风采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见黎奇主编的《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既然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就理应将课堂还给学生。如“花样朗诵”环节,与其一切由老师统筹安排,还不如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小小组组长是设计师,在听取组员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朗读的花样,并进行合理的分工,这极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老师一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而学生四人小小组自然就能“四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了,一旦束缚被解,灵感就汩汩涌出,思维的火花就在合作中碰撞出来,语文课堂的魅力就在学生的自主中展现。

教学目的【第二篇】

1、精读精讲第八段

2、完成课堂背诵

《鼎湖山听泉》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鼎湖山的优美景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帮助学生领会文章写泉声的各种层次,并领悟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3、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2、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

1、搜集鼎湖山有关资料、作者有关资料

2、认真阅读,掌握基本词汇,思考、理解文章写作思路,体会文本中作者的感情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不胜收,你在观赏美景时,面对大自然中的种种万物,你会产生怎样的感想呢?学生可结合假期游历众说纷纭,教师做适当的肯定。

下面我们学习《鼎湖山听泉》,了解谢大光在鼎湖山听泉时到底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1、学生资料交流:

作者简介:谢大光男1943年生,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人。1962年毕业于河北工学院电力系。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总后勤部某部战士、文书、文工队创作员,天津人民出版社印刷厂职工,《散文》月刊编辑,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副组长、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小说家》编辑部副主任、主编,《中外散文选萃》主编、副编审。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鼎湖山介绍: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是地球同纬度上唯一的一片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79年成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网的成员之一。鼎湖山景区古道两旁,森林苍翠。林中有2000多种植物,飞水潭飞瀑从30米高的峭壁上倾泻而下,雾罩云飞,章太炎当年在瀑布旁的眠绿亭题了四个字:涤瑕荡垢;庆云寺依山而建,嵌于千峰碧翠中,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建于明末;鼎湖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843种,栽培植物673种。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本文为当代散文家谢大光写,却与众不同。

2、词语掌握:

肇庆泓泠泠菩提污垢遐想怅惘翩飞礼遇柔曼万籁俱寂楹联

二、整体感知

1、带着自己的猜测,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教师可配乐)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主要写了作者游览鼎湖山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此类型的文章,我们一般定为什么文体?它们通常以什么为顺序来组织材料?

--------游记散文,空间转换顺序。

4、学生圈划课文中表示空间转换的相关句子。

例如:江轮夹着细雨,送我到肇庆。-----过了寒翠桥-----行至半山等

5、学生积极发言,概括出作者的行踪顺序:

-------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

6、作者还略微交代了时间的变化,请学生指出并概括。

------黄昏—晚饭后—夜间

7、教师小结:

课文以空间转换为主,辅之以时间来组织材料。作者就这样移步换景,逐渐把山泉的形态和精神都描摹出来了。一路走来,就像慢慢舒展的画卷,鼎湖山美景层层展现在读者面前。

8、理清课文思路:

全文在颂泉,“听”字支配“泉”字,“泉”是关键,是线索,课文依次是:听泉声(§1)——看泉水(§2-3)——寻泉影(§4-7)——枕听泉(§8-10)

三、朗读体会

学生感情选读若干语段,教师做适当指导和评点。

四、作业布置

1、预习:研读课文标题,题目隐含了哪些写作内容的信息?标记各部分内容。

2、词语整理及抄写

3、感情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段。

板书设计:

听泉声

看泉水空间顺序: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

鼎湖山听泉寻泉影时间顺序:黄昏—晚饭后—夜间

枕听泉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准备词语的抽测。

2、圈划文中描写山泉和听泉感受的句子,并能适当做旁批。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回顾与复习

1、词语抽测

2、提问: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采用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

二、阅读赏析

1、研读课文标题,题目隐含了哪些写作内容的信息?

-------课文主要写鼎湖山奇妙的泉声和听泉的美妙感受。

2、学生圈划出课文中描写泉水的语句,了解作者笔下泉的特点,说说喜欢的理由。

3、师生合作讨论:作者是如何生动描写鼎湖山的泉?试从修辞、内容、情感角度做分析。

4、师生小结:

(1)山泉之多“进山方知泉水非止一脉-------无处不鸣”

(2)山泉之态美“那半合半露、欲近故远的娇儿之态”

(3)山泉之声美“孩子如铃的笑语”“不同乐器弹奏的不同旋律”

(4)林木之美(衬托)“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直向山顶推去”

例:①第一段最后几句:运用衬托的手法,用景物朦胧、视线模糊来衬托听觉的敏锐,泉声的清朗,“扑”字用得很有气势。“活脱脱迸跳”与“雀跃之心”相吻合。

②第二段:山泉本无生命,而作者却把他比作一个调皮的孩子,表现泉水的活泼,令人顿生爱怜之意。

③第三段前半:因为有了山泉,才灵动了鲜活了山林,让人屏息静气,心驰神往。

④第四段前半:真是一路浓阴一路泉啊。满眼的浓碧都是泉水蕴育的结果。泉水是一切生命之源。这段最能表现泉水与山林的关系。后半:“钟”“泉”之声相应,把寺和亭勾连到一起,衬出了山泉的青春气息。

⑤第八段:浑然一片的泉鸣,层次分明,起伏变化,用对乐曲的阐释道出作者对人生规律乃至社会和宇宙发展规律的领悟,认识到鼎湖山之魂—泉。

5、精彩再现

导入:夜晚,鸟儿栖息了,一切都趋于平静。因为山静,更显得泉响,而在到处都流淌着泉水的鼎湖山,此刻却能让我们欣赏到其美妙的声音,你能想象出来吗?课文如何表现的呢

《鼎湖山听泉》教案【第四篇】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到鼎湖山泉声的多美响,感受到泉声的丰富变化,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评赏析感受到泉声的美妙,在读中感悟。

2.通过想象,感受到泉声的变化多端,体会泉的趣味。

三.教学准备

录音,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鼎湖山听泉》(齐读)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留下了一个问题:泉声是怎样?现在我们一起来细读课文,随作者去聆听、辨识、品味。

(二)新授第二段——感受泉声多美响

过度: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二节,边读边想象这幅情景。

1.自读第二节。

2.交流各自想到的内容。

3.学生再读该节,作者看到怎样的清泉,听到了怎样的泉声?画出有关的句子。

4.交流。

过了寒翠桥,就听到淙淙的泉声。

——淙淙可以看出泉声很响。很好听。

进山一看,草丛石缝,到处都涌流着清亮的泉水。草丰林茂,一路上泉水时隐时现,泉声不绝于耳。有时几股泉水交错流泻,遮断路面,我们得寻找着垫脚的石块跳跃着前进。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泉水很多)

——哪些词语让你特别能体会到?(到处、涌流、时隐时现、不绝于耳、交错流泻,遮断路面)

——指导朗读。读出一种愉快的感觉。(练读、指名读、齐读)

泉水隐到了浓阴的深处,而泉声却更加清纯悦耳。忽然,云中传来钟声,顿时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汇成一片美妙的音响。

——你体会到了什么?(泉声很好听)

——从哪些词语上特别可以体会到?(清纯悦耳、欢快活泼、美妙的音响)

——听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活泼的泉声融合在一起的录音。说说听到的声音。

——指导朗读。通过轻重的变化读出泉声的清纯美妙。(练读、指名读、齐读)

愈往上走树愈密,绿阴愈浓。湿漉漉的绿叶,犹如大海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山顶。

——指名读。

——这句花虽然没直接写到泉水,但细读却也能体会到,自己练练。——说说体会。(正因为有了这么多的泉水的滋润,树木才会长得这么茂盛)

——齐读。

过度:第三节起了过度作用,庆云寺里繁花似锦,古树参天,都是因为什么呀?(泉水的滋润)

(三)教学第四节

过度:借宿在庆云寺,作者听到的泉声和白天听到的有什么不同呢?请大家自己读第四节,体会体会,并画出描写泉声的句子。

1.生自读并画出句子,师巡视。

2.交流句子。

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铜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说说这分别是什么地方的泉声?

——同学们能把这几句话换一种说法表达吗?

用上:那是( )的声音,多象( )一样( )呀!

——师:果然不同,此时不仅能辨识出是什么地方的泉声,还能品味出音乐般的美妙。

——想听一听吗?(师放不同泉声的录音)边放边讲解各种泉声。听,这是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这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

——请大家练习用朗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好吗?

——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这里采用点评、鼓励、个人竞赛、教师范读、音乐创设情境等方法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多层次,大范围的朗读训练)

过度:作者还听到哪些泉声?

还有一些泉声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是泉水正在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

——指名读,齐读。

——你体会到了什么?(泉声很美,变化很多)

师相机板书:泉声美妙

3.配乐齐读第四节。

(四)教学第五节

过度:鼎湖山的清泉只是给人美妙的享受吗?它还有什么作用呢?

1.学生回答问题。(滋润树木)

2.师小结:是呀。清泉让鼎湖山四季如春,绿树成阴,繁花似锦,让那儿充满了蓬勃的生机。

3.齐读第五节。

师相机板书:泉水润物

(五)。总结课文

1.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解决了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擦去课题下的问题)

2.师:同学们,大家爱泉吗?作者也是如此。这样的泉是多么美好啊,叫人看了不忍离去,难以忘怀。我们希望泉常清,泉常鸣,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美好的大自然永远充满生命力!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0 78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