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孟浩然的资料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643295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孟浩然的资料实用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孟浩然的资料1

李孟浩从台湾东海大学哲学系研究生院毕业时,准备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但在2000年的台湾,人们对于心理健康的认知还没有那么开放,找心理咨询师就等于承认自己心理有病,人们忌讳谈论心理问题。

一次因缘凑巧,李孟浩参加了胡因梦组织的读书会。胡提到她的好友写了一本书,将心理学和占星学结合在一起。

李孟浩因而产生了兴趣。“如果以占星为出发点来切入,人们就没有保留,会把自己的问题和困扰跟你说。”于是他决定走“心理占星”这条路。

这种占星不再是命中注定

作为一个此前对占星学一窍不通的人,他在亚马逊网站上订了一千余本的英文占星书来研读。然而,在看了一两百本书以后,他发现里面的内容大同小异,也都比较抽象。于是,他去听一位资深的占星师讲课,却发现他们在解盘的时候也是机械套用书本资料。这种占星一点意思都没有,这是他当时的感受。

就在几乎要决定放弃占星的时候,他应前辈的邀约去参加了一个占星的工作坊。在会场,他试着解读了许多学员的星盘,并在和学员的互动中获得了许多鲜活的思路。他形容当时的情形是柳暗花明,发现心理占星能够把很多心理学的体系完美地融合进去。

“我算是台湾第一个教心理占星的老师,也是自学成才”,李孟浩说,当时在台湾没有任何人教授心理占星,而且主流的占星都是事件占星。

事件占星是通过一个人的星盘来预测人生的重大事件,几岁结婚,几岁离婚,会做什么事业。“你出生那一瞬间的星盘就决定了你的人生就是如此,不管你要或不要。你的主体性和个人意志不重要。心理占星则强调人的个人意志,还是有后天学习调整的空间。”李孟浩说,作为一个有志于心理探索的人,心理占星显然更符合他的口味。

李孟浩介绍说,学事件占星的通常都会学风水,改风水,服务于有钱人。“他们投资这个生意,买这块土地,好不好,需要一个立即的回答,直接影响到他们是赚钱还是赔钱。事件占星要求神准,用途就在这里。”

“紫薇、八字、姓名学占了台湾基层社会的80%,是绝对的主流。”李孟浩说,“心理占星是走接触西方文化的人的市场,尤其是台北的白领阶层。”而从地域分布来看,台湾中南部比较亲近传统的命理方法。对他们来说,心理占星的术语太西洋了。

单身女性的主力市场

什么样的人会来做占星的咨询?那些自我成长欲望强烈的人,李孟浩说。

12年前的台湾,追求自我成长的主要是女性族群,特别是离婚女性和30-40岁的“剩女”。这个群体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面对社会的质疑和压力,驱使她们转向心灵成长,一定要靠心理成长来纾解这种压力。

在李孟浩12年的从业经历里,教授过两三千个学员。其中女性占绝大多数,达到95%。而在5%男性学员里还有很多是“同志”(同性恋者)。李孟浩这样解释男性群体的稀缺,“爷们儿寻求男性思维的事件占星,能否发财,哪一年会离婚等。他们要的是简单明快的答案。”

这些离婚/单身女性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想要通过星盘了解自己为什么会离婚/单身,以及寻找什么样的情感对象比较妥当。在解决自身的婚姻感情问题之外,也有不少学员平时一直充当朋友的“树洞”,扮演业余心理师的角色,因此想要通过系统学习来强化自己的能力。

此外还有保险业务员、推销员,想学习一些星座的知识以作为拓展人脉的工具,或者服务客户的附加价值。“十年前学员里很少是想把这个作为职业的,3-5年前才渐渐更多人要做职业的。”李孟浩介绍说,这是源于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人们逐渐不忌讳谈论精神状态、找精神科医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对于从事心理的职业也有了认同。

与十多年前的台湾很相似,大陆现在的离婚率激增,剩女的问题也成为了舆论的焦点。由于大陆发展迅速,几乎是把台湾30年的发展压缩到5、6年,体现在学员的构成上就是既有离婚单身的女性,有对自我了解有企图的学员,此外还有差不多50%的业余或有资格的咨询师。

脱离了生存困境,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在选择工作,选择爱情上有了一定的自由,人们反而搞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李孟浩说这就是为什么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来分析自己、寻求解答。其中就包括解读星盘。

本来星座就是自我了解的一个途径,也是在人际交往中快速了解对方的一个工具。但后来却在大众传媒和人们的误读中慢慢变成一个性格标签,反而阻断了彼此的了解。“现在最热门的是关于星座运势的,甚至有一些根本不懂占星的也可以写,一个资料库建立起来,每天轮流换就可以了。”李孟浩笑着调侃现在占星界的一些乱象。在他看来,大众文化对星座的了解不能停留在星座运势。

三年饥饿期

2010年夏天,李孟浩来大陆发展他的事业。他坦言台湾内需市场太小,很容易饱和,势必要向外发展。大陆是一个新兴市场,很多台湾的占星师都想去。“胡因梦是来大陆推广心理占星的第一人,她去了几年以后,我们才敢跟着过去。当时多多少少有些顾忌,谁知道哪天会把占星作为迷信来严打呢?不过这几年大陆的经济力大幅变强,和西方的互动大幅开放,我们就比较不会担心了。”

这几年大陆大量开放咨询师的认证资格,新一代的占星师已经成长起来。李孟浩说,如果没有大师的实力,从台来大陆以后也很难站稳脚跟。

在占星师的职业规划上,3年是个槛。“要忍受3年的饥饿期。努力营销自己,通过网络营销,让别人知道你的存在,慢慢累积口碑。同时可以与一些成长中心、培训中心合作,还有学校的演讲等实体路线。”李孟浩回顾自己的职业道路,这样建议道。

李孟浩介绍说,在开始3年里的月收入预期是0-3万台币(3万台币约合6300人民币),而3-6年则可以有3-6万。目前在大陆,星盘分析的收费大致在300-600元人民币的格局已经形成。以每天解一个星盘计算,这样的收入也是颇为可观了。

通常会做占星这一行的都是对研究人的心理、人性有兴趣。但兴趣归兴趣,如果想要做一行,就势必要发展出心理交流的能力。“如果不训练交流能力,遇到不同的个案内心就会恐惧,临场的星盘分析就很容易失常。再加上没有很好的自我宣传,这样的话撑个一两年就会阵亡。”

占星师还需要在实践中积累心理成熟度和现实成熟度,社会经验丰富的占星师的分析会比较深厚。“要会积累,会有效地归纳,功力要逐年地增加,而不是停滞在一个水平,不然就会被淘汰。”

“这一行能够学到老,做到老,做到老,学到老的,八十几岁还是可以当占星师。不像有些工作,过了体力的巅峰,或者退休以后就没得做了。”李孟浩说,这也是占星师这个职业的魅力所在。

抽文:

学事件占星的通常都会学风水,改风水,服务于有钱人。“他们投资这个生意,买这块土地,好不好,需要一个立即的回答,直接影响到他们是赚钱还是赔钱。事件占星要求神准,用途就在这里。”

插排:占星术来历

孟浩然的资料2

明李浩《三迤随笔》载:

余识陈玄亮老神仙于洪武十六年。陈玄亮师从龙门分支,以练气为修身之道。玄亮于元初出家玉皇阁。采药遇仙后西王母,而习仙乐于香坪……玄子多次提及此事,余初半信。至洪武二十三年重阳日,余与继白、了凡、段学才游中峰。日落前,至小岑峰听乐台,忽仙音隐现……历一时辰余,日落渐消。余与继白赶回玉皇阁。玄亮与诸道友讲《道德经》一日,观中诸道士无人离观,诸乐器皆置库中。后问诸樵,曰:“在小岑峰听乐台听仙音,入秋常有。此音发自崖壁,多为九月重阳日前后三天,得听者必有好运。”土人皆称此峰为音乐峰。①

李浩又言:

余自洪武十五载入滇,屯军天威径南北四百里,设镇抚馆舍于德胜驿,始有定居之地。按制:每三年,除征战外,则至拓东城沐总兵府报事,及押运兵饷器械。闲暇无事,每月点卯两次。余时广与叶榆二地名士交往……三洞谈经始于点苍、七曲,于元至大至延祐初(1308-1314)。三洞诸经中,最早谈演于中峰玉皇阁。皆道家弟子,以陈传仙经谱,谈演《黄庭经》、《大有妙经》、《三十九章经》、《西王母本事经》、《玉皇经》诸经。延祐初,陈玄亮入七曲会云和子,二人得乩降清和度世经,各谱七十二曲……上述诸经,皆藏玉皇阁经楼。余于洪武二十三年皆抄之。盖诸部洞经,皆由七曲、点苍二地谈演于道观。七曲仅《大洞仙经》、《皇觉经》二部。云和子曾三请玄子传授《太清三洞谈经》。玄子则以仙音不外传而谢之,只授其《皇觉经》二十四谱。至明初,广传江浙诸地。至正年,陈玄子传经于段府。后建桂香学。梁王听经曰:“仙经音乐,吾皇室之音差之千里。”至明初,桂香学友除谈演三洞诸经,于洪武十七年初,谈《文昌大洞仙经》于文昌诞日。但其曲之美,不及三洞谈经。②

李浩复云:

余三生之缘而得遇道长,尽得玉清、仙音总计二百四十曲。云和子空音一百余曲,皆法事曲,余珍如至宝,储于铁柜。明洪武十八年至今,邑人先后谈经三十余次。玄子虽仙逝,而其仪容永存于心。③

与李浩同游的张继白《叶榆稗史》有更详细的《陈玄子传》:

陈玄子名玄亮,幼失父母,为中峰道士王通一收养。亮慧强记,十龄能诵经百部,音律自通,记前生事……通一殁,亮主玉皇阁,授徒仙音百曲。逢会,谈演《大有妙谈经》、《金阙玉律篇》。至此,世有仙律。亮以至正戊子入七曲,遇清和,显化石匣,得经三部,以空音合之,曰大洞仙音。亮云游三江以缘度世。丁酉春,亮返中峰,传三洞玄音于叶榆段府,制戒律。太祖平滇,徐进聘亮讲三洞要涵,并以其子拜亮为师学律……丁酉年(永乐十五年,1417)正月上元日,天披彩霞,香风数十里……亮沐浴而逝……亮著有《陈玄子集》,留有《空音》百余曲、《玄机琴谱》两卷,藏玉皇阁经楼,俗家多有传抄。④

李浩为明初攻取云南的元勋,为云南总兵西平侯沐英和明太子朱标的结拜兄弟,平滇后镇守德胜关(明曰三迤、淮城,今云南下关),为第一代天威径镇抚使,明朝其子孙世袭该职,入清家世延续至19代。因其守藏的元代大理段氏图书以及上述陈玄亮洞经乐谱一直保存至1950年(部分乐谱保存至今),故被称作是大理三大藏书世家之一。其第20代孙李莼根据家谱记载:“李浩至正十四年生(1354),卒于正统九年(1444);享年88岁。”⑤另据李浩自跋,《三迤随笔》完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

李浩因为“素好道学,常与祖父游于金陵诸道观,及江南、中书、大都等地”⑥,所以洪武十五年攻取云南、家于龙尾关德胜驿后,与当地的士大夫如前述《叶榆稗史》的作者、“南中七隐”张继白以及兰雪道人、段僧奴等交游,“尤以七子为挚友”,并与张继白结为姻亲。在接触到道教音乐大师道士陈玄亮后,在抄录洞经乐谱、谈演道乐的同时,李浩对于大理、下关当地的道教历史及当时该地道教流派也做了详细的记载:

元灭后理,至成宗大德而道兴。龙门、全真诸道学纷入南中、三迤诸地。至延祐,三迤诸地遍布道观、阁堂二百余。叶榆境有观十八、阁十四,多为全真、龙门、天师、正乙诸派学。玉皇阁有道人四十余,多来自陇西、巴蜀等地。多以修身养性、炼气,教以老庄、纯阳诸学。至元末,武当、玄素等入南中,居点苍斜阳,授以阴阳周易。以内丹之说,外气巧运循环始复而授人。⑦

另一处除记载道派外,还对其传入途径及原因做了记录:

至段氏灭,元虽异族而崇道。延祐初,叶榆东至云南品甸,南至巍宝,西至博南,新建道观五十余……道教有正乙、龙门、华山、武当、纯阳、全真。周围百里内有道观、草堂百余,道士五百余,多为中原江南籍。有自幼人道者,亦有在家出事、绿林草莽,避祸或躲命者。时大理总管段家待人宽厚,无惹事生非恶行者,既已修道,万事皆空,皆不究其前恶。洪武平滇,尽赦南中元时大小囚犯,不究往事,无文牒者,皆补发。自此南中太平,夜不闭户。⑧

综合以上史料分析,元末明初大理苍山玉皇阁道士陈玄亮为大理洞经音乐的创始人:“一代宗师陈玄亮演道立说。以五音传道,谈演九玄三洞元始教化。士大夫争习之,至此新学萌源,名曰谈经。”⑨非常珍贵的是,陈玄亮所撰《三洞谈经九天玄玑玉谱》古谱(收录有《三十九章经赞》、《金母十贡品》、《上清黄庭内景经》遗谱、《太上素灵洞玄大有妙谈经》遗谱)保存至今,其中收有陈玄亮自序。其他大理明代古谱如《大有妙经》、《玉振金声》、《文昌大洞仙经全谈谱》也保存至今,为大理现存洞经音乐的代表。⑩《三洞谈经九天玄玑玉谱》中有大量的序、跋、曲注:该谱中明永乐时冯天化的总序,以及李浩、杨升庵的序、跋、引注及陈玄亮自己的序文,都同样明确陈玄亮是洞经音乐的创始人,其中尤以陈玄亮自序最为直接。几乎所有的原始资料如上述明代古谱等中的序、跋、曲注及有关洞经音乐的明代碑刻《天王庙神道谈演三洞碑记》等也都认为是陈玄亮开创洞经音乐。实际上,这些资料时间跨度达三四百年,作者涉及数十人,且陈玄亮其人在道教史上也非著名人物,因此,陈玄亮是元末明初大理洞经音乐的首创者应是历史事实。

《三洞谈经九天玄玑玉谱》陈玄亮自序云:

余之生皆因尘缘,一念动而出于寒门小家,皆数定。后随通一师学道习琴于点苍,本一面之缘……余本无才,入世传经于点苍、七曲二地道观,以度有缘人……故而立经社于叶榆玉皇阁,历三十余载,学成者八十余人,皆为叶榆、龙尾二地儒生三十九人,道士二十六人,余者皆官府乐工……宣光辛亥年六月初九 点苍玉皇阁道士陈玄亮。?

洪武元年(1368),明军攻入大都,顺帝远走漠北,史称北元,然云南仍奉其为正朔,宣光即为北元的第一个年号。宣光辛亥年,即明朝洪武四年(1371),此年号历史上只流行于云南地区,其他地方极少使用,历来是云南考古及文献中一个独特的标志。?现从此落款时间来看,就足以证明历史上确有陈玄亮其人,也说明陈玄亮开创洞经音乐确实无疑。

1944年郑天挺先生对于点苍山玉皇阁作过考察,并记载了玉皇阁的环境以及“寺外有北主祠及李中溪(李元阳)仙道碑”,?李中溪(李元阳)正是李以恒《淮城夜语》所记“并于五月十三关帝诞日立社,元阳、雪屏为社长,用修客席上坐,吴夔真人为监经,余为三元社总管事,段子厚为叶榆社管事……用修又另整德胜驿存各地杂谱、玉律谱六十余谱校之,并参七曲梵空音而整谱一集曰《德胜驿玉振金声谱》”?之“为社长”的李元阳。李中溪仙道碑在该处的真实存在,说明玉皇阁的洞经传承以及在该处的三元经社的历史起源是真实的,流传至今的《德胜驿玉振金声谱》确实为明代曲谱,正如其封面所记录的“大明嘉靖九年庚寅夏,德胜驿三元社立也……元阳主持叶榆,奔走二地……隆庆庚午秋重阳立”?所书那样,可以推之该谱及其他明代古谱的大量明代题跋也是有真实来源的。

值得着重指出的是:

第一,李浩生于至正十四年(1354),明代元勋,为元末明初之人毫无疑问,其于洪武入滇亲见“陈玄亮老神仙于洪武十六年(1383)”,并随后有抄录洞经乐谱、谈演道乐等长期密切交往,李浩直接言明陈玄亮“师从龙门分支,以练气为修身之道”,明确标示出龙门派名称。再据与李浩同游并且比李认识陈玄亮更早的当地士人张继白所言:陈玄亮“幼失父母,为中峰道士王通一收养”,王通一为大理苍山中和峰玉皇阁道士。?另据与李浩同时的段僧奴在《蒙段乐谱补遗》之《仙游歌》“曲后注”云:“孟德纪,龙门道士,善琴剑,精五音,元初入滇建玉皇阁于点苍,立派,传王通一,通一传陈玄亮。《仙游歌》本纯阳道祖词牌。孟德纪本其直系弟子,为本师门弟子度曲而传南中。僧奴识。”?也明言孟德纪为“龙门道士”。从其派字来看,“德、通、玄”正为“龙门字谱”的“道德通玄静”的第二、三、四三代派字排行,与前言“龙门分支”完全契合。孟德纪、王通一、陈玄亮一系可完全确认为龙门派道士,并且,从时间上看最迟至元至正时期到洪武初年已经明确存在。

实际上,一旦明确认定孟德纪、王通一、陈玄亮一系所属为龙门派,则很容易推定陈玄亮、王通一应为元代而不是明代龙门派道士。因为“通一殁,亮主玉皇阁”?,之后陈玄亮才在元至正戊子年(1348)入四川七曲山访道:“亮以至正戊子入七曲。”?王通一逝世自当在元至正戊子前。另据李浩六世孙李以恒的《淮城夜语》载:“陈玄子于三十九岁远游西蜀梓潼,遇清和显化,入七曲山,会云和子共议空音”?——则元至正戊子年(1348)陈玄亮39岁。可推知陈玄亮生于元武宗至大二年或三年(1309-1310),至永乐丁酉年(1417)正月上元日去世,寿118岁左右。“余于至泰初(元无此年号,疑为至元)与玄子交,常往来玉皇阁、龙尾城二地……至正甲辰(1364)春庆元宫道士段庆隆识”?、洪武“时百二道长陈玄亮在世”?的记载无疑是真实的。

陈玄亮在元至正戊子入四川梓潼七曲山访道后,于“丁酉春(后至正十七年,1357),亮返中峰”?,在玉皇阁并传三洞玄音于叶榆段府,建立桂香学等——其时的元大理段氏总管应为段功。可知陈玄亮主要活动亦在元末明初李浩等入滇之前。另“玄子生三岁丧父,七岁丧母。母丧,中峰道士王通一为其母做法事,见亮聪慧过人,无所依附,收亮为徒,取名玄亮”?,则王通一收其为徒的时间在元仁宗延祐四年(1317)左右。王通一的活动时期应在元延祐四年(1317)到至正戊子(1348)之间,与明无涉。孟德纪的活动时间则还早于王通一,至迟也应在大德、延祐(1300-1320)年间。

孟德纪、王通一、陈玄亮一系来自何处?“玄子道名玄亮,叶榆西门人,父母世代农樵为生。玄子幼名小亮……玄子生三岁丧父,七岁丧母。母丧,中峰道士王通一为其母做法事,见亮聪慧过人,无所依附,收亮为徒,取名玄亮。”?则陈玄亮为当地人,王通一收其为徒的时间在元仁宗延祐四年(1317)左右。另据明永乐甲申(1404)冯天化《三洞谈经九天玄玑玉谱》总序云:“通一,河南游侠,幼年学道华山,慕点苍佳地而游南中,至道观掌门道纲司……通一为其取名玄亮,号玄子。玄子聪慧绝顶,学道三年而晓诸经,过目不忘,通一精音律,善抚琴,尽传其技于亮。亮十三岁为观中诸法事唱诵领班,十六岁奉师命采药于中峰北香草坪……通一远游三岛,观中事授玄亮,袭道纲职。玄亮传玉清仙音于玉皇阁道士。”?最可注意的是王通一“幼年学道华山”,后入滇,并且“玉皇阁有道人四十余,多来自陇西、巴蜀等地”?,说明元代孟德纪、王通一、陈玄亮一系龙门派应来自华山,无疑沿着“华山—陇西—巴蜀—云南”路线传播。

第二,明代碑刻《天王庙神道谈演三洞碑记》云:

陈玄子得天玑音而纂修三洞诸经,以历代讲玄化为以乐和而唱经,皆仙家妙曲,故曰大洞仙音。仙音起于全真弟子陈玄子,后传于斯民,但牵附于道观。自国朝崇道弘儒,元阳倡立经社,而以儒道信徒合为一体,养性修身,明德达理,三度试谈文昌洞经。至嘉靖九年,贬滇新都状元杨升庵,因永昌时疫,避疫于德胜驿李氏花园,共建经社日三元,上顺道义,下应三公共议立社。五月十三,三元、叶榆二经社立,自此以学为社,春谈文昌,秋谈三洞,夏谈三官,冬谈黄庭,立戒训,施科仪,凡经师法座则以“妙玄合道法,阴阳载乾坤,志心皈命礼,万古永长春,清静无为宗,临通大洞全,暂状师得位,辉胜揭太空”为经师传经排序。而法座师以“道德通玄静,冥常守太清,一降来复本,合教永圆明,至礼忠诚信,崇高嗣法兴,世景荣性茂,希彻衍自宁,位修正仁义,超升云会登,大妙中黄贵,圣体全用功”排序。自此三元社立,建道祖庙于龙尾城,立碑亭于德胜驿天王庙,以此正名,永隽千秋。大明嘉靖壬子年三月三元社友立石。?

嘉靖壬子年为1552年,该碑刻明言凡经师与法座师具有“传经排序”;法座师的“道德通玄静”以下60派字正为龙门派字谱(经师的“妙玄合道法”以下诸字为天仙派字谱),谈演洞经音乐的大理“三元社”现仍存在,其历史上的法座师的排行正是依据龙门派字谱,已传四十余代。?此嘉靖字谱为目前所知最早的明代龙门派字谱。这从侧面也说明元代孟德纪、王通一、陈玄亮一系龙门派的真实性。

而此碑刻的真实性,从现存的、同时代的明嘉靖碑刻中也可确证。最近,景安宁公布了“现存于王屋山顶,未见发表”?的《天坛修造白斋道人张公太素行实之碑》的部分情况,该碑所记张太素生于明正统十年十一月(1445),卒于嘉靖八年十月(1529),该碑“作者是松山隐者,立碑者是张太素的门徒王清芳,马清善”?,立碑时间为明嘉靖末期。据其所言:“该碑碑阴为《长春真人仙派传授图》,传授图上部字迹不清,题名《长春真人仙派传授图》之下有一行横字:‘道德通玄静,冥常守太清,一阳本,合延明’。‘一阳’两字之下中间竖写‘张公真常’四字。名字下面有一段文字,是张真常的小传;此段损坏严重,只能知其大概,他道号无为子,蓟州人,生于明洪武丙辰(1376)九月二十四日,升化于正统己巳年(1449)。主要弟子有张守然和程守然。小传下是以张真常为祖师的传授图。第二代传人是程守然和张守然。第三代有张太素、田太希、范太阳、陈太洪等十八人。”?此碑碑阴所记录的“长春真人仙派”派字正为龙门派字谱,张真常——张守然——张太素——王清芳一系的传承也是按照此字谱进行的,张真常一系活动于明初洪武、正统时期,与早于其系的上述孟德纪、王通一、陈玄亮一系正前后相接。

第三,李浩明确指出:元末明初叶榆(今大理)、三迤(今下关)境内除有上述以玉皇阁为中心的龙门派外,还分布有其他陆续传来的道派:“元灭后理,至成宗大德而道兴。龙门、全真诸道学纷入南中、三迤诸地。至延祐,三迤诸地遍布道观、阁堂二百余。叶榆境有观十八、阁十四,多为全真、龙门、天师、正乙诸派学……至元末,武当、玄素等入南中。”同时详细说明当时叶榆(今大理)的道教地理分布:“延祐初,叶榆东至云南品甸,南至巍宝,西至博南,新建道观五十余……道教有正乙、龙门、华山、武当、纯阳、全真。周围百里内有道观、草堂百余,道士五百余,多为中原江南籍。”说明最晚延祐以后至元明之交,上述全真、华山、天师、纯阳、正乙、武当等道派均在该处已有宫观及道士活动。

这其中龙门、全真传入较早,据其所言可至大德年间(1300年左右),但迟至延祐时期(1314-1320),全真、龙门、华山、纯阳、天师、正乙诸派已经在大理有广泛分布。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首先,此时作为全真教一支的龙门派与其他全真教派已经明确区分。其次,天师、正乙、纯阳诸派当是不属全真的其他传统教派;所记“华山”一派,也无疑应属传统教派的、陈抟一系的老华山派而不是全真郝大通的新华山派。最后,传入较晚的、元末至元时期(1345年左右)传入的武当、玄素派无疑是以内丹为中心的新道派,因之与在此前传入的传统教派在教风上也各有不同,“以内丹之说,外气巧运循环始复而授人”,而传统教派“多以修身养性、炼气,教以老庄、纯阳诸学”。

王岗通过对现存《重修虚凝庵并置常储碑记》等碑文考察,发现云南昆明虚凝庵在明嘉靖元年至十五年(1521-1536)就已有龙门派“真”字辈道士活动,并历经“真常守太清,一阳来复本,合(和)教永元(圆)明”传承至20世纪中期。?李浩的记录所示的元末明初孟德纪、王通一、陈玄亮一系的“道德通玄静”龙门派字谱在时间上、字派上正与王岗的研究前后相衔接。云南大理、下关等处元末明初之所以存在龙门派及其他诸道派传承,当与元明之交该处道教环境宽松,“时大理总管段家待人宽厚,无惹事生非恶行者,既已修道,万事皆空,皆不究其前恶”,以及该处僻居西南,明初战乱波及较少而成为中原江南各道派的避乱之所有直接关系。

来源于华山,可以完全认定属于龙门派,以“龙门字谱”的“道德通玄静”第二、三、四代派字“德、通、玄”为排行,活动在元末明初至正戊子(1348)到明洪武十六年(1383)之间的云南大理玉皇阁的孟德纪、王通一、陈玄亮一系的确切存在,可以使我们有理由认为:同样来源于华山,有传统文献记录,属于龙门律宗,以“龙门字谱”第二、三、四派字“德、通、玄”为排行,活动在至正丁未(1367)到洪武二十年(1387)间的律宗二祖张德纯、三祖陈通微、四祖周玄朴的存在以及传法是有教史来源的真实记载。

注:

① 李浩:《三迤随笔》,《听点苍仙乐记》条;大理州文联编:《大理古轶书抄》,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92页。

② 李浩:《三迤随笔》,《明初三洞典籍》条;大理州文联编:《大理古轶书抄》,第175页。

③⑥⑦ 李浩:《三迤随笔》,《蒙古人崇道》条;大理州文联编:《大理古轶书抄》,第175页,第171页。

④ 张继白:《叶榆稗史》,《陈玄子传》条;大理州文联编:《大理古轶书抄》,第460页。

⑤ 李莼:《李氏藏书始末及明代三本轶书传抄经过》,大理州文联编:《大理古轶书抄》,第521-533页。

⑧⑨ 李浩:《三迤随笔》,《佛道传点苍考》条;大理州文联编:《大理古轶书抄》,第75页。

⑩?????《大理洞经音乐古谱》,何显耀:《古乐遗韵——云南大理洞经音乐文化揭秘》,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321页,第88页,第338页,第357页,第325页,第85页。

? 参见方龄贵:《关于北元宣光年号的考证》,方龄贵、王云选录:《大理五华楼新出元碑选录并考释》,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80页。

?? 郑天挺:《大理访古日记》,1944年;转引自大理市政协委员会编:《大理→←市文史资料》第9辑,第132页。

? 李以恒:《淮城夜语》,《陈玄子遇仙记》条;大理州文联编:《大理古轶书抄》,第326-331页。

?? 张继白:《叶榆稗史》,《陈玄子传》条;大理州文联编:《大理古轶书抄》,第460页。

??? 李以恒:《淮城夜语》,《陈玄子遇仙记》条;大理州文联编:《大理古轶书抄》,第326页。

?“余初入南中,听谈演三洞于点苍玉皇阁,时百二道长陈玄亮在世,余持板鼓率众谈演……肖天化于洪武十八年”,《三洞谈经九天玄玑玉谱》之《三洞仙经赞》,引自何显耀:《古乐遗韵——云南大理洞经音乐文化揭秘》,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85页。

? 李浩:《三迤随笔》,《佛道传点苍考》条;大理州文联编:《大理古轶书抄》,第75页。张继白:《叶榆稗史》,《陈玄子传》条;大理州文联编:《大理古轶书抄》,第460页。

? 李浩:《三迤随笔》,《蒙古人崇道》条;大理州文联编:《大理古轶书抄》,第171页。

??“该碑原存下关天王庙,明末清初毁于战乱,原碑文一直珍藏于李氏(李莼)家中”,碑文及说明引自何显耀:《古乐遗韵——云南大理洞经音乐文化揭秘》,第94页。

??? 景安宁:《道教全真派宫观、造像与祖师》,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150页。

孟浩然的资料3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4、并背诵。

5、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6、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

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揭题、解题(2分钟)

1、揭题,2、读题,3、注意“孟(mè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5、“之”的意思。

2、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3分钟)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3、理解诗意(15分钟)

1、学生自学古诗(5分钟)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10分钟)

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同2学讲解古诗

②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4、体会诗境(6分钟)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4、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5、李白站在岸边,6、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7、远,8、心里会想些什么?

9、借助插图,10、体会诗的意境。

1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5、借助诗境,6、训练说写(14分钟)

1、引导: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2、往日,3、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4、学业上相互帮助,5、情投意合,6、感情深厚,7、此刻分别,8、不9、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10、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11、学们想象一下,12、他们的分别时,13、会说些什么,14、做些什么,15、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16、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17、先要有脚本,18、请同19、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20、集体合作为这段情景的表演,21、写一个脚本,22、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23、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4、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25、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26、表演后师生共同27、评议。28、根据表演效果,29、重新修改脚本。

7、布置作业(1分钟)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2、并背诵这首诗。

孟浩然的资料4

关键词:兴趣;探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3B-0052-01

一、借助问题让学生积极探索,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说:“我们教书,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兴趣。”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维持学生学习动力的必备要素。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活力得到了培养,他们的精神世界处于亢奋的状态。

如教学《嫦娥奔月》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一上课,我先在黑板上板书了一个“月”字,让学生说说含有“月”的古诗句,然后,将全班学生分成南北两大组,举行一个有关“月亮”诗句的赛诗会。在绵延不绝的中国文化中,月文化占了很大的篇幅,有关月亮的古诗还真不少。课外学生早已积累了许多,你一句我一句地背诵起来。接着,教师就出示了李白写的一首诗歌《把酒问月》,“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然后问学生:“读了这首诗,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嫦娥?”学生很快得出了这个结论:“孤单寂寞。”教师接着追问:“嫦娥为什么不在人间享福,而去了遥远的月亮,在那里孤苦伶仃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嫦娥奔月》这篇课文。”此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彻底地激发出来,他们马上拿起书本,随着教师的思路,探讨起文章的内容来。

再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针对课文的题目,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厄运”指什么?“信念”又是指什么?这两个问题紧紧扣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引领学生阅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思考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思考不断深入。

二、利用表演、辩论等让学生努力参与,提升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就告诉我们要在正确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根据文本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从而提升学生能力。

例如,教学《黄鹤楼送别》一课,这篇课文是篇文包诗,再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场景。其中,李白与孟浩然在黄鹤楼上饯别时的对答是全文的重点,深刻表现了两人的深情厚谊和依依惜别之情,这段文字值得让学生细细品味,深刻理解这段文字包含的思想感情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这段文字教师是如何精彩演绎的呢?

首先,投影仪上出现两人的话语,通过李白的话语让学生体会出他对于孟浩然深深的崇拜和敬仰之情,接着,通过孟浩然的话语,体会出孟浩然对李白的安慰之情。此时,教师补充了许多资料让学生了解孟浩然和李白之间的交往。最后,教师拿出早已准备好的“酒杯”,请学生进行表演。表演时,可以加上动作,可以对李白和孟浩然所说的话进行改编,只要能正确表达意思就行。此时,这种表演的形式是非常适合儿童的心理年龄特点的,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彻底激发出来,他们的表演欲望得到了充分满足,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他们夸张的动作、新奇的语言层出不穷,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辩论,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批判能力。在教学《负荆请罪》一课时,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到底是蔺相如厉害还是廉颇厉害?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的方法进行辩论,每个学生都精心准备。辩论时,每个人都能将自己查找的资料通过概括的方法表达出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挖掘资源让学生主动学习,收获成功体验

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节选自《水浒传》这本中国古典小说,课堂上,我只是大略地介绍了一下这本书,建议大家抽空看看,没想到许多学生将这本书买来看了,班里边形成了一股看《水浒传》、说《水浒传》、评《水浒传》的热潮。在一次班队课上,在班长的组织下,他们自发地开展了一次“水浒故事擂台赛”和《水浒传》知识竞赛,看着他们声情并茂的讲演和激动人心的竞赛,教师从心里感到快乐,因为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已经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成功者。

再如学习了《西湖》这篇课文,学生对西湖的山和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对农村孩子来说,去西湖进行实地观赏,还是一个非常奢侈的梦想,为了挖掘身边的教学资源,我想到了家乡的张公祠,那儿是清末状元、著名教育家、实业家张謇纪念馆,这是一个风景非常优美的地方,高大的树木、清澈的溪流、嶙峋的假山、逼真的雕塑,令学生们流连忘返,于是,我就带领他们去那里观察和欣赏,然后,学生写成作文进行投稿,有两3篇竟然发表在一些作文杂志上,发表的学生体验了成功,没有发表的学生有了榜样,语文学习成了学生体验成功的阵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学生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教师必须追求教学的艺术性,点燃智慧的火把,让学生积极探索、努力参与、主动学习,让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孟浩然的资料5

一、创设情境,为生成营造氛围

生成需要一定的情境,在适宜的情境之下,学生会很自然地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移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融入文本角色,到课文中去体会、去领悟文本的情,把学生从生活情境带入文本情境,把学生的生活情感融入文本情感,最终使教师、学生、文本能有效地对话,这样的课堂才具有生命力。

例如在教学“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时,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感知相联系,先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烟花三月”,学生说出了许多词句,如:和风细雨、花红柳绿、万紫千红等,我适当小结:阳春三月,杨树开花,远远望去,白蒙蒙一片,如烟如尘,诗人称三月为“烟花三月”。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烟花三月的美,我让学生欣赏一组春光图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加强感悟,在读中感受美,在读中想象每个人心目中的“烟花三月”。这样做旨在使学生由浅入深地进入一种意境,主体力量得以表现,个性得以张扬。

二、巧设问题,给生成一个支点

师生在进入生成的情境之后,必然要发生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交往既是教学的本质特征,更是课堂生成的动力。在充满生成的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只有通过交往才能彼此分享各自的思考和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达到彼此的共识、共享和共进。所以,一个真正关注学生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使课堂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对及时反馈提出要求。可见,教学设计要为动态生成而设计,而教学设计中有效的问题设置,则能给课堂架起一个生成的“支点”。

教学“孤帆远影碧空尽”这句诗句时,我想请学生说说对“孤帆”的理解,于是,设置这么一个问题:“同学们,你认为江上真的只有一条船吗?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学生略作思考,不一会儿,纷纷说道:“不是的,江上还有其他的船,只不过从孟浩然下船后,李白一直目送着这艘船离去,没有去注意其他的船。”“因为李白心里只想着孟浩然,所以他的眼里只有这艘船,其它的船都视而不见。”……我说:“是啊,长江是当时的交通要道,江上不可能只有一艘船只,因为李白心中想着孟浩然,把注意力全集中到他乘坐的船上,因此,他只见‘孤帆’。”这个环节,正是因为给了学生一个生成的“支点”,为学生搭起了放飞心灵的平台,才使学生的身心潜能被引出,新的思想被激发,从而,深刻地领悟了李孟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捕捉动态资源,让生成焕发活力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一过程潜藏着大量复杂多变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生成信息,如何对待这些极其丰富,但又纷繁复杂的生成性资源?是漠然置之,我行我素地上演“教案剧”;或是手足无措,无可奈何地“被牵着鼻子走”;还是合理利用,积极地将其演绎成一份份未曾预约的精彩、意料之外的惊喜?《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要合理巧妙地捕捉生成性资源,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例如在理解“碧空尽”这个词语时,大部分学生依据课文后的注释知道是“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碧空尽’说明李白在岸上站了很久很久,直到船都看不见了。”另一生接着说:“从这个词我可以想象李白当时的心情是难以割舍的,直到船看不见了,还舍不得离开。”“说得太好了,直到船看不见了,李白仍伫立江畔,似乎要把一片情意托付江水。”我补充道。接着我顺势引导学生想象“尽”的是什么,“不尽”的是什么,深入体会友人之间的感情。学生畅所欲言,情感达到了又一个高潮。在这个环节中,对于个别学生的创造性表现,我巧妙地施以诱导点化,使之成为点燃全体同学创新的“星星之火”,激活课堂生命活力的“兴奋剂”,让课堂锦上添花。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643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