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汽车制造业(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625244

【前言导读】这篇优秀范文“汽车制造业(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汽车制造业1

关键词:汽车制造企业 资金风险管理 策略

一、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理论

(一)企业资金风险

企业资金风险主要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使用时发生难以估计或受不可控制因素影响,引发估计收益同实际收益存在明显差异,而造成企业货币资金损失,阻碍企业持续经营与良性发展,或可能出现破产现象。企业资金风险主要分为短缺风险、使用效率风险以及安全风险三类。

(二)资金风险管理

资金风险管理主要是对资金风险进行防范,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资金内部控制机制,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规范企业各项资金安全使用制度,预防资金风险现象的发生。

二、汽车制造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负债率过高

资产负债率主要用于反映企业偿债能力,通常企业资产负债率不高于50%属于较正常情况。然而,由于汽车制造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涉及到人工、动力以及原材料等多方面因素,而这些因素都与企业资金有关,并占据企业的大部分货币资金。一方面,汽车制造企业资本成本过高,在生产经营一段时间内产生大量无法及时收回应收账款,进而造成资金周转困难。另一方面,汽车制造企业为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采取融资或举债形式,全面拓展资金投资项目而超出自身资金周转权限,从而造成资产负债失衡,引发企业债务危机,加大资金偿债风险的发生。

(二)资金管理意识落后

当前大多数汽车制造企业把汽车生产作为确保企业长期发展的重点内容,而对资金管理并未给予重视,资金管理意识较为落后。虽然一些汽车制造企业根据自身资金管理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却未能严格遵守。通常汽车制造企业资金管理过程中,生产部门重视产品质量而忽视材料费用支出控制,销售部门重视销售业绩而忽视资金回收,财务部门重视资金核算而忽视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与管理,而这些客观现象的存在普遍都是由于企业资金管理意识落后所造成,进而导致汽车制造企业出现资金不足现象。除此之外,当前我国绝大多数汽车制造企业资金管理意识落后,使得其经营管理规模难以与发达国家制造企业相抗衡,并在有限的资金内难以提高汽车产品的整体开发和创新,这极大的约束了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发展和新产品开发,并直接影响到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市场占有率。

(三)缺少资金内控监管制度

汽车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资金管理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管理,虽然一些企业根据自身实际资金管理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制度,并对涉及到的资金管理岗位职责进行了明确的规范,但由于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制度与实际资金使用情况不相符,所反馈和取得的资金管理信息不够及时和全面,同时资金内部控制监督管理工作只停留在表面,进而使得汽车制造企业财务管理不够规范,企业财务风险明显加大。

(四)忽略企业现金流管理

汽车制造企业现金流管理在整个企业资金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如果汽车制造企业在生产经营决策中未对现金流进行规范和管理,其可能会在企业持续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造成重大失误,甚至阻碍企业发展。由于汽车制造企业所生产产品成本较高,所涉及到的零部件偏多,所以其所需用要的资金也较大。而企业只重视提高经济收益和拓宽产品市场占有率,通过金融行业抵扣或赊销等方式扩大销售数量和范围,但企业产品收入与企业现金流入之间存在明显区别和不同,影响了企业对现金流的管理。与此同时,汽车制造企业在资金回笼前,企业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同时增长,使得企业营运资金缺失,局限了汽车制造企业的持续经营与发展,进而使得企业经营陷入资金断链的困境。

三、完善汽车制造企业资金管理应对策略

(一)规范资金结构,控制资产负债率

当前我国资金管理模式主要分为原始管理、粗放管理、集中化管理以及跨平台集中资金管理四种模式,而企业资产负债率低于50%时则为正常现象。随着企业资产负债率提升,削弱了企业偿债能力,使得偿债风险大大增强。然而,对汽车制造企业来说,应对市场上同一产品和生产商进行详细调查,并对产品生产成本和预算成本进行明确的资金管理。同时,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和企业经营发展目标,针对汽车制造企业资金使用情况和经济收盈之间关系,制定合理、有效的资金预算结构,确保企业资金应用下的经济收益最大化。除此之外,在汽车制造行业整体环境不佳的条件下,企业能够制定较为稳健的资金筹资策略,并对资产负债率进行合理化控制,增强企业的财务风险抵御能力。

(二)提高管理意识,拓宽资金筹集方式

我国汽车制造企业产生所需汽车零部件较为分散,且具有品种多、数量大等显著特点,应加强对其仓储过程的资金进行管理,并制定具体管理策略,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目的。当前我国汽车制造企业应在企业内部各部门进行资金管理培训,增强企业各部门对资金管理的意识和重视,节约成本、加快资产利用率,并提升汽车制造企业整体经济收益,为汽车产品创新与研发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与此同时,汽车制造企业在当前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应适时拓宽资金筹集方式,从不同渠道、不同方面来达到资金筹集的主要目的。制定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为确保资金正常使用和提高利用率提供保障,防范资金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相关风险,并对资金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风险问题及时进行完善和更正,分析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资金预算管理方案,降低资金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可能引起的经济损失。

(三)运用科学手段,全面实行资金监管

由于受到行业发展局限性,汽车制造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受到来自于技术、人资、行业等多领域各方面影响,这也从不同程度上对企业持续经营和资金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和阻碍。我国当前汽车制造企业应对资金活动监督管理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根据不同企业不同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的资金监督措施,明确各企业内部各岗位实际职责。一般情况下,由于汽车制造企业规模较大,涉及到的资金收入或支出信息较多,只通过利用人工的简单处理方式难以对所有数据信息进行全面记录和分析处理,并无法确保其信息实效性。汽车制造企业通过运用高科技手段,对企业资金进行全面监督与管理,通过借助ERP、会计电算化、办公自动化等计算机高科技术方式,构建企业监督管理体系,实现各部门、各岗位信息共享和交互,加强各部门之间工作协调性和对各业务环节进行有效控制,确保对汽车制造企业整个资金使用过程进行全面预算与监督管理,并在提高企业资金管理利用率的同时,确保企业所提供的资金管理信息有效性和准确性。

(四)构建现金意识,避免出现筹资风险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行业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主要以四种资金管理模式为主,而汽车制造企业为加强和完善资金风险管理,其在模式上应采取跨平台集中资金管理模式。通过此种资金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把汽车制造商和材料供应商之间信息进行交互与共享,从而制定和实施统一的经营管理战略规划,并对彼此之间经营管理进行合理化调节和控制。提高相关企业对现金的高度重视和意识,实现彼此之间资金等信息共享,能够有效化解诸多资金管理方面存在问题。汽车制造企业通过利用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对资金事前、事中、事后运作情况进行集中化、系统化的跨平台管理和控制,提升企业资金利用率并降低生产成本支出。除此之外,汽车制造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较大,应根据自身实际经营情况选择适当的资金筹集方式,避免在资金筹集过程中发生筹资风险。合理规划资金使用情况和环节,全面掌控资金实际应用,改善和调整企业资金流动结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汽车制造企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的转变,经过不断实践与探索其在企业管理、产品生产、人才选择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展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由于汽车制造企业行业特殊性,其在加强资金风险管理方面应适时调整资金管理模式,制度合理、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构建资金管理体系,积极做好资金管理工作,为确保企业持续经营与发展和满足不同资金需求提供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孙晨榕。企业营运资金风险控制策略探析[J].时代金融,2014(29):120

汽车制造业2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成本控制;有效性

1引言

在不断寻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今天,成本对于企业利润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胜利,就必须重视成本。目前,虽然关于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方面的研究已经非常丰富,但针对我国汽车制造业行业的,专业的、完整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的专题研究却显得极其贫乏,我国整个汽车制造业行业的成本控制体系还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如何加强汽车制造业行业的工作基础、提高行业运作的规范化,如何对我国的汽车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控制提出独到的,有深远意义的研究,探索有效的解决问题途径,更是迫在眉睫。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国内汽车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分析,来揭示我国目前汽车制造业成本控制的现状。以此来评价我国汽车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的现状是否合理,并对此提出自己的建议。

2我国汽车制造业企业经营现状

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在全球汽车制造业的地位越来越高。虽然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总价值已经位居世界第四位,甚至一些中国产品,全球产量一直占据第一的位置,但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汽车制造业的总体规模很小,按照规模,只能占日本汽车制造业的整体规模的25%;而中国的人均劳动生产率更低,只有美国劳动力生产率的4%。虽然就整体水平来讲,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随着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我国相对其他国家成本控制相对落后,在成本控制方面有点混乱;产业结构不太合理,出现了严重的失衡。一方面,对于较高端的产品,供应远低于需求,主要依靠进口。在另一方面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大量产品积压远远大于需求;工作人员素质偏低,在一方面,许多高科技、高学历的人出国,中国汽车制造业的自主研发能力造成了严重影响。在另一方面,技术工人严重短缺也对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成本控制,是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我国汽车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体系

研发设计环节

产品的研究和设计阶段被视为成本控制的初级阶段。产品控制的起点为研发设计环节,也是产品成本控制的关键点。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研发设计阶段的重要性,开始注重这方面的成本控制,但大多数企业仍然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只注重产品性能而忽视了产品经济性。

研发部门与市场脱节,设计师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在产品的设计,只考虑产品的特性,而不是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很容易产生一个功能齐全,性能良好的产品,但是在市场上却不一定收到消费者的认可。

(2)忽视隐形成本。

从表面上看,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选取的材料和数量对成本的影响很小,但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零件的选择如果产生错误,甚至使整个产品损坏。这种隐性成本也是设计师和生产管理人员很容易忽视的。在产品开发阶段考虑的重大事项是选择的材料的问题,这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成本,如果选择的材料成本价格较高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增加总产品成本,并最终影响企业利润。

(3)急于开发新产品而忽略了对原有产品重新设计。

大多数情况下,研发部门经常会忽略这一点,在幵发完一款新产品后,就会将所有的精力转向其他新产品的开发上。导致了企业在产品的研发设计阶段对成本控制出现了问题,从而加大了生产成本。

采购环节

在汽车制造业企业中,采购成本超过总成本的一半,可以说控制采购环节的成本可以直接对总成本进行控制。在我国,采购环节成本控制一直存在以下问题:

(1)许多公司忽视材料的质量、采购过程中的运输成本和库存成本而错误得仅仅将降低采购成本等同于降低采购价格,这种思想观念是非常落后的。

(2)错误的认为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只是采购部门的责任。其实,由于企业的采购环节成本是指采购发生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同时也包括采购结束后保存和运输的成本。所以就牵扯到各个部门,需要各个部门参与其中,供应链上涉及-§ 的各个部门都应当积极参与其中,保证对采购环节成本进行合理控制。

(3)企业过于关注购买价格,通过各种手段,采取各种措施降低采购价格,压低供应商的利润,使与供应商关系紧张,从而导致企业采购物品的价格较高,或者压低价格后贪图价格的便宜大量进货而不考虑实际需要量,从而产生大的库存量,这也导致企业管理成本的上升。

生产制造环节

很久以前,企业对于生产制造环节的成本的控制就比较注意,所以在这个阶段的成本控制问题相对较少,但仍然不可忽视。现在,大多数企业将产品制造成本分为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两个部分。对原材料消耗过大会造成比较大的浪费,这也是在生产制造环节的直接产生的成本。如果在原材料消耗缺乏控制,利用不合理,会经常出现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原料的浪费现象,造成成本的巨大浪费。例如不考虑废料的使用等方面,很多废弃的材料实际是可以回收二次利用的,但是很多企业往往不注重这方面的成本控制,对于废旧的材料常常会直接丢弃。企业的生产效率也会影响生产制造环节的成本,如果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较差,单位产品生产所用的时间将会增加,而单位产品所需时间的增加会造成成本的增加。

4营销服务

营销服务往往被我国企业所忽视,但其对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是企业将产品卖出去,而企业产品的售后服务也尤其重要。良好的售后服务可以良好的促进产品的销量,对于企业建立良好的声誉,对于企业品牌的形成有良好的作用。营销服务成本是指服务环节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营销服务成本的控制主要在于加强对售后员工的培训上,专业素质高的员工对顾客的营销能力强,顾客的满意度高,反之专业素质低的员工营销服务使顾客满意度差。所以员工的专业素质对于成本控制十分重要。

5改进汽车制造业成本控制的建议

研发设计环节的成本控制

我们知道汽车制造业企业成本主要决定在研发设计环节,所以结合汽车制造业的自身的特点,在企业研发设计之初就确定了成本降低目标,这样应用于在企业生产研发到销售的整个生命周期,在整个期间都努力进行成本的降低。实施时,在进行目标成本控制时就应先对目标价格和目标利润进行计算,最后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相比较。目标成本低,就寻找办法消除差额。从而使生产制造环节的成本控制达到最优。

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

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对于汽车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汽车制造业企业需要从管理层的角度入手,提高思想,针对旧的观点勇于批评指正,提高观点意识,将采购过程的成本降低。并且,需要确认采购环节的责任,有部门分工,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使责任细化。最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国的汽车制造业企业需要重视和供应商之间的关系,通过交流沟通,不断的降低成本,从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胜利。

生产制造环节的成本控制

生产制造环节的成本控制包括着很多的方式,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成本的核算和利润的把控。我们可以实施成本改进和虚拟利润中心相结合的方式来对生产制造环节成本控制进行改进。从而实现对成本的控制的优化。在生产阶段,虚拟利润中心与成本控制中心相比是更实际,更有价值和现实意义。只有在这方面做出进步才会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长足发展。同时,生产过程中的要求和鼓励员工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并且能积极提出他们自己的建议。如果意见或建议非常好并且被采纳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则会给予提出意见的员工一定的奖励,奖励或者给予精神上的,而且由于是企业员工自己提出的建议,一旦采纳员工实践的积极性就会很高,同时会有利于建议取得效果,因此会不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营销环节的成本控制

在营销环节,我们应当采用以下方法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和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核算来对营销环节的成本控制进行完善。在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来说,销售费用往往会被一次性扣除,不会因为产品不同而被分配到不同的产品中分摊开来。而这种方式是不够科学准确的。采用一次性扣除反映不出成本在哪个产品中消耗成本最大,成本是不可能的方式反映企业产品清晰真实的成本扣除。所以我们在实践中需要将营销阶段划分为以下几项阶段:例如营销过程的策划、宣传、产品的安装调试、顾客访问和售后服务等一条龙的服务。从而将成本进一步分摊;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核算以作业管理为基础,同时将产品整个寿命周期看成一个整体。从生产经营的各个阶段加以研究,增强售后服务在使用成本方面的影响力,增加关注度。企业还需不断的优化产品销售环节的相关作业活动,从而有效地降低产品使用成本。

6结束语

汽车制造业企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本控制是当前汽车制造业企业的发展需要突破的瓶颈,在新的环境下,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企业成本控制,已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本文中,根据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对汽车制造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各种综合深入的分析,发现企业存在的某些问题,提出了对于构建企业的制造成本控制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相应的提出对于汽车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体系的建议,形成了自己的新的价值理论。

参考文献:

[1]郭海平。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分析及对策建议 [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

[2]孙铮,李增泉。指标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11(6).

汽车制造业3

关键词:汽车制造业 总装车间 管理流程 再造

一、汽车制造业总装车间设备管理流程现状

设备管理看似一项无关紧要的工作,但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其为一项独立的保证正常声场工作的后勤工作,且由由职能机构和人员来管理,他们在设备管理范围内有一定的决定权和对所属下级单位的指挥权。但是他们的下级单位和管理人员各有隶属的直线部门,同时接收直线部门的领导。笔者对我国多家大中型汽车制造企业设备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常规企业都有四个管理层次,但是根据企业的规模和特色,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拥有四个管理层,但至少有两个层次。这种组织结构的缺点是:其一,纵向等级层次多,响应缓慢,容易产生信息的失真。例如设备出现故障,需要修理。先由车间维修工修理,如果修理不了再由技术员去查找设备相关资料确定是否在包修期,若已过保修期,则根据故障情况和设备使用性能,确定是否需要大修,无论大修还是委外维修都必须经过层层申报审批才能得到执行。这样繁琐的流程,不仅使设备停机时间人为地延长,综合效益低下,甚至会影响正常的生产。其二,职能机构重叠,机构臃肿,管理人员比重大,管理费用高。例如某公司的发动机厂,职工人数仅有800人,而装备科就有40人,在其下属的4个车间内,每个车间有维修工8-12人,设备员2-4人。设备管理人员占总职工人数的十分之一。其三,横向沟通少,各个分厂之间和车间之间相对独立,互相沟通交流少,而且容易产生本位主义,难以协调一致。同时,信息只存在单个部门之间,分散在各个子系统里面,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影响先进维修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交流。其四,各分厂有自己独立的备件和工具仓库,库存积压大,造成资金和人员浪费。其五,职权下放过大,指挥不灵。公司的设备动力部对各分厂设备缺乏实质性的了解,决策易留于表面。

二、汽车制造业总装车间设备管理优化策略

(一)设备管理的流程再造方式的选择

管理流程再造作为一种全新的概念被国内引入,且迅速被很多企业接受,这种理论是由美国提出,在九十年代达到了全盛的一种管理思想。它强调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它的重组模式是:以作业流程为中心、打破金字塔状的组织结构、使企业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高效率和快节奏、适合企业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实现企业内部上下左右的有效沟通、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大的灵活性。目前常用的BPR法有全新设计法和系统改造法两种。前者从根本上抛弃旧流程,零起点设计新流程;后者辨析理解现有流程,在现有流程的基础上系统渐进地创造新流程。因为前者在企业重组实践中的失败率很高,所以目前人们比较倾向后者,主张企业开展BPR活动应结合ERP系统的实施,循序渐进,阶梯式上升。BPR侧重企业业务流程的整体最优化,ERP侧重在合理的业务流程基础上实现对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管理。重新设计现有流程,或进一步完善流程,其目的总是使流程更好、更省、更快。在这里,更好是指进一步提高设备寿命周期费用的最经济。更快地是指尽可能快地提高设备维修保养响应速度,更省是指以更高的效率实现前两项任务和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二)设备管理流程的再造方式

从上文不难看出,我国当前汽车制造业的设备管理主要存在管理组织机构混乱及业务流程欠缺等问题,根据BPR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汽车制造企业设备管理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针对这种管理模式和新的流程开发一套设备管理软件来协助和推动流程重组的成功实施。各个分厂和车间不再从事设备管理工作,其下各级设备管理机构取消。设备统一由原来的设备动力部管理。同时在设备动力部下增设设备监控中心、信息处理决策中心、工具备件仓库、维修保养中心等。各部门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但是又紧密合作。(1)由设备监控中心对各个分厂或者车间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出现任何问题,及时提交信息处理决策中心。(2)信息处理决策中心根据设备历史资料和监控中心提交的数据,做出保养、修理、委外维修或者连续供应商保修决策,并给出具体实施方案提交由设备保养维修中心执行。(3)保养维修中心根据方案安排人员实施方案。

(三)设备管理流程再造的关键问题

汽车制造业总装车间的设备管理流程再造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关键问题。首先,对企业而言,企业信息化的推进也就意味BPR的开始。BPR与信息技术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二者密不可分。信息化的真正实现离不开BPR,BPR是信息化得以推广实施的保证,只有处理好BPR和信息技术之间相互支持与协作的关系,信息化的成功才能成为可能。同样,BPR的实现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信息技术为BPR的实施提供了许多先进的工具和技术,它帮助并促进%&’得以顺利完成。所以要把BPR和信息化有机结合。其次,业务流程重组的目的是彻底摈弃多年来形成的旧的企业组织模式和工作方式,重新设计企业营管理和运营方式,对企业进行“脱胎换骨”的系统整合与改造。这一定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出现种种问题和矛盾,需要调整各方面的利益。同时,重视员工思想的变革管理,由于人们常常安于现状,不思变革,而BPR不但是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还改变了企业原有的文化氛围,因而实施中遇到的阻力很大部分是人为的,因而要有效实施流程重组,对员工的思想观念教育必不可少。

三、设备管理优化后的效果分析

部分汽车行业通过对总装车间设备管理的流程再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职能上:设备管理从原来作为分厂和车间的附属业务上升为具体部门的核心业务,发挥出专业优势,同时减轻分厂和车间的任务,为集中精力于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流程上:重新设计现有流程,清除非增值活动,调整核心增值活动,充分应用BPR的基本规律方法,使设备管理流程更好、更省、更快。设备管理上:真正的把设备生命周期的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管理,设备管理由被动管理转为主动管理。将BPR和信息化完美结合:信息化巩固了BPR成果,而BPR又为信息化发挥潜能提供了平台。组织机构趋于扁平化,缩短信息传递途径,响应速度快,透明度高,信息高度共享。仓库统一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库存占用资金,有效的控制库存。

四、结语

管理的现代化决定了设备管理的现代化,也就是设备管理也要像现在的企业管理一样,融入集成化、全员化、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设备要素市场化、信息化。这一全局性的发展,对我国汽车制造企业的设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同时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设备管理流程重组能从根本上改变汽车制造企业的设备管理瓶颈问题,能使企业以精良的武器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价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汽车制造业4

关键词:绿色制造 汽车企业 信息系统 五层结构

中图分类号:TH1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8-0206-01

汽车制造业是我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但由于汽车在制造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同时带来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我国汽车企业实施绿色制造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绿色制造是综合考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得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达到最高,并使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1]。汽车的制造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它包括数万个零附件、百余道工序以及无数的工艺参数,而绿色制造汽车模式就需要对这些参数进行分析,对零附件及工序进行优化,从而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目的。这就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所以,信息系统的构建直接影响着绿色制造汽车模式的实施。本文将简要分析绿色制造企业企业的信息系统构建。

1 绿色制造汽车企业信息系统框架模型

绿色制造汽车企业的信息系统不仅要满足企业的日常运作,而且需要为企业的绿色制造战略提供支撑。王永靖等[2]提出了基于汽车产品生命周期的五层结构信息系统框架模型。此模型主要由模型支持层、应用引擎层、信息系统运作层、汽车生命周期主线层和模型协同展示层五个部分组成,此外它还有信息系统集成框架,即汽车企业的服务总线。

模型支持层

模型支持层是该模型的最基层,它由信息系统的基本运行网络环境、信息安全分系统、数据库、企业评价库和知识库等组成。与传统汽车模型的支持层不同,这里的评价库和知识库有着特殊的意义,如这里的知识库是绿色制造工程中的“词典”,是针对绿色制造汽车部分领域的问题,采取若干表示方法在计算机的储存器中存储、管理、组织和使用的相互关联的知识片的整合。众多的知识片不仅涵盖了绿色制造中较低层次的事实知识也包涵了较高层次的技术策略知识等。

应用引擎层

应用引擎层是绿色制造汽车企业信息系统模型的应用支撑,它包含了消息引擎、业务流程和规则引擎、监控引擎、资源调度引擎、目录管理、日志管理、事务管理等应用中间平台,为上层信息系统的应用和业务提供支持,从而实现多个信息系统共性的业务管理和基础技术功能。应用引擎层可以在WebLogic和WebSphere等已有的应用服务产品上构建,同时还可根据应用构建和系统集成的需求再进行二次深入开发[3]。

汽车生命周期主线层

该层包括汽车生产前的市场需求分析、研发设计,再到汽车废旧回收、零附件拆卸重生再制造以及重新使用等环节。

信息系统运作层

信息系统运作层是模型框架的核心层,汽车企业的绿色制造运营都需要通过它来实现。它囊括了传统制造汽车企业的信息系统,如ERP系统、采集系统、制造执行和质量保证系统以及质量保证和商业智能系统,而且还有包括了绿色设计系统、清洁生产系统、绿色供应链系统等传统进化系统[4]。

协同展示层

此层一般是由绿色制造汽车企业的网站来实现,通过此层信息系统运作层中的一些数据信息可以对外,让经销商、客户等可以及时了解情况[5]。同时还可以通过角色配置和权限设定,外部人员能够通过网站获取需要的过程或结果等信息。

2 绿色制造汽车企业信息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基于RFID的数据采集技术

汽车的生产都是将许多零附件通过流水线作业装配成产品,但是在流水线作业中,零附件处于高速运动的过程中,这就对数据采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不需要接触的自动识别系统,其可以利用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并获取目标的相关数据信息,能够识别高速运动的物体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数据采集技术。RFID技术在传统汽车制造业主要用与物流环节,在绿色制造汽车全生命周期中可以将RFID技术贯穿整个主要环节, 将制造数据与企业经营管理系统有机集成[7]。

基于Web服务的系统集成技术

绿色制造企业信息系统不仅包含CAD、CAPP等产品设计相关的技术系统,同时还包括了WMS、MES等产品制造相关的信息化系统和OA、ERP等于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商务管理系统[8]。为了满足上述各种各样的需求,可以基于Web服务系统集成技术构建信息系统框架。集成的框架由集成对象、语义库、企业服务总线、工具箱以及服务集成引擎等构成。

3 结语

本文简述了绿色制造汽车企业信息系统模型的五层结构框架,该模型将绿色汽车制造战略纳入了企业日常运营,为企业的绿色制造汽车战略提供了信息系统支撑。同时介绍了介绍了绿色制造汽车企业信息系统模型运行时的两项关键技术RFID数据采集技术和Web系统集成技术,得出绿色制造汽车信息系统模型能够为企业绿色制造汽车战略提供有效支撑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李明,程波,易波。汽车发动机制造企业信息系统整合策略[J].信息系统工程,2009,01:54-57.

[2]王永靖,刘飞,王琦峰。面向绿色制造的汽车制造企业信息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9,07:832-837.

[3]李付伟。汽车企业的绿色制造[J].科技信息,2010,25:406.

[4]丁长田,宋豫川,刘飞 等。汽车企业集群备件管理及信息系统设计[J].现代制造工程,2006,06:10-13.

[5]王永靖,刘飞,王琦峰 等。汽车制造企业绿色制造运行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8,23:2830-2834.

[6]李萍。浅谈汽车绿色制造的发展趋势[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8,03:90-91.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1625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