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话稿制造业发展建议范例精编3篇
【参阅指引】朋友以下是由阿拉题库范文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写作资料,“讲话稿制造业发展建议范例精编3篇”帮您减少加班熬夜,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讲话稿制造业发展建议1
1.加快科技进步,提升自主创新力。一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要大幅提高财政科技投入,通过产业发展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科技创新劵、以奖代补等形式,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同时吸引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公司、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投资,支持重大科研项目实施、重大专项研究,形成风险收益共担机制。二是健全创新支撑体系。要深化产学研合作,主动策应上海科创中心、南通中创区建设,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引导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高校院所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鼓励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建设研发中心、企业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机构,围绕重大前沿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开展研发活动,努力形成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开发前景广阔的重大科技成果,提升企业科技核心竞争力。三是提升创新载体平台功能。江海智慧园、江海圆梦谷、家纺E站应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探索引进专业运营管理团队,进一步完善相关优惠政策,利用“互联网+创新平台”服务模式,为入园企业和创业者提供创业辅导培训、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支撑等多方面优质服务。
2.推动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一是大力引进高端制造项目。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明确了规划建设南通新机场、北沿江高铁、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等重大基础设施,将对我区集聚科技、信息、资金、人才等优质资源,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要充分发挥靠江靠海靠上海的区位优势,认真研究国家产业和投融资政策,优化高端制造产业规划布局,着力招引一批符合产业集聚方向、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重特大制造业项目和关键配套项目。通过引进核心项目,培育领军型企业,延伸产业链,推动产业集聚,来提升我区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二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鼓励和支持家纺、建筑、船舶海工等传统优势企业,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加大技术改造投入,通过引进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新材料,进行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改造,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质量档次、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做大做优做强,做出特色品牌;同时,对生产设施落后、污染排放严重、经营管理不善、安全隐患突出的企业,依法进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三是强化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要坚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原则,积极融入南通高能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主动接受上海科创中心和南通中创区辐射带动,推动区域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要素资源向我区集聚。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拓展国际经济合作领域。
3.优化发展生态,提升区域吸引力。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放宽市场准入、规范市场监管、公正行政执法,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让各类企业在公平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设立高端制造业专项扶持基金,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降低高端制造业能源、通信、用地成本,在经费投入与保障、人才培养和引进、科技创新与转化等方面,制定具有刚性要求的扶持政策。要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优化企业家才能、人才和资本等创新要素流向制造业的报酬结构,提高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企业收益分配比重,加大对科技进步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奖励力度。要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改善科技企业投融资环境,有效降低其要素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引导企业向“专精新特”领域延伸发展。要健全项目用地保障机制,优先保障高端制造业发展用地。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要大力实施“510英才计划”,采取“人才+项目+平台+基金”引进模式,带动项目、资金、技术等要素集聚。积极引进科技领军人才,聚集高端资源,全面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
讲话稿制造业发展建议2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及xx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的决策和部署,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决定》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确保如期实现《决定》明确的各项发展目标。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构建完善具有北海特色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要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北海工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优势产业、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优势互补、特色鲜明、良性互动、共同提升的发展格局。
一、是加快完善现代工业布局。调整完善发展布局,是在北海工业经过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总体上形成了一定的量之后,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以北海组团、铁山港(龙潭)组团为两核,以广西北海工业园区、北海出口加工区等七大园区为重点,以325国道北海段沿线地带为补充,加快构建“两核七园一带”工业布局。要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重大产业项目在我市布局,不断提升北海在广西新型工业化发展格局中的地位;要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推动工业集约发展,不断提高工业集中度。到20xx年,产业园区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5%以上。
二、是全力打造三大千亿元产业。可以说,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和临港新材料三大产业的异军突起,是近年来北海工业实现跨越发展最为突出的标志;要实现今后一个时期北海新型工业化的跨越发展,也必须继续依靠这三大产业的快速发展。要坚持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完善配套,促进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尽快将其打造成为千亿元产业,并推动向更高的水平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在做大做强计算机整机及零部件等五大板块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软件服务业,加强系统集成制造。石油化工产业重点发展炼化一体化、天然气加工、精细化工等产业,加快建设铁山港石化产业基地。临港新材料产业要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延伸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培育和发展先进制造业。
三、是大力提升传统产业。继续发展和提升传统产业,是充分发挥北海资源优势,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需要。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大力提升农产品加工、林纸、能源和船舶修造等传统产业。农产品加工业要向精深加工发展,进一步提高附加值,突出抓好水产品加工,积极发展果汁、奶饮品和保健酒生产,提高蔗糖生产附加值,稳步推动粮油加工和饲料生产。林纸产业要围绕服务和配套北海林纸一体化项目,提高林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形成产业集群。能源产业要加快神华国华北海能源基地建设,推进北海电厂二期工程,积极发展热电联产,适当发展生物质能源和风力发电。船舶修造业要大力引进先进修造船项目,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巩固发展渔船修造,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和发展新型专用船舶修造。
四、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代表着未来,放弃新兴产业,就等于放弃了未来。要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力度,积极引进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努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重点培育和发展新材料、海洋生物和新能源等产业。
五、是坚持加快新型工业化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相促进,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要按照“区城共建”和打造生态宜居文明城市的要求,逐步把各产业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化新城区,推进北海组团和铁山港(龙潭)组团联动发展,以产业的集聚、壮大和辐射,带动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功能、城市环境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促进产业持续发展,形成以产兴城、依城促产、产城互动的发展格局,促进人口和产业聚集,力争在全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要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建设,建立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企业信息化改造,规划建设软件产业园,促进创意产业发展。
讲话稿制造业发展建议3
1.建设富有特色的先进产业体系,强化“集群发展”理念。
实践证明,集群化是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通州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承接上海、苏南地区的溢出效应,加快推动产业发展。一是要加快聚力打造主导产业集群。目前,我区新一代信息技术、汽车及零部件、智能装备等三大主导产业稳步发展,并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2020年,我们继续坚持“一切围绕好项目引,一切围绕大项目干”,突出园区招商引资主力军作用,以重大项目招引培育产业链,以重大项目突破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致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着力引进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以及半导体材料、装备制造等关键项目,目标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围绕新能源、轻量化和智能化方向,大力引进电机、电控、电池、电子等零部件项目,加快突破整车设计制造项目,推动产业规模向500亿级攀升;智能装备产业重点引进非标准化成套自动设备类项目,目标建成长三角重要的智能装备生产基地。二是推进企业做大做强。要研究出台规模企业培育计划,推动龙头企业强强联合、兼并重组,加快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骨干企业。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计划,以创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为抓手,重点在科技创新、装备升级、战略规划等方面给予指导帮助,培育一批“隐形冠军”和行业小巨人。实施小微企业成长培育计划,重点在项目审批、土地保障、融资担保、产销衔接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2020年实现100家以上小微企业进规模。
2.优化为企业创新发展的服务体系,强化“创新引领”理念。搭建企业服务综合平台,优化配置服务资源,增强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完善优化区级产业扶持政策。借鉴吴江等先进地区实践经验,鼓励企业实施“机器换人”,加大对设备投入尤其是对智能化设备投入的扶持力度。聚焦主导产业发展,利用好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要推进人才服务企业。深入实施区“510英才计划”,加快培育一批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优质人才项目。围绕产业布局,拓展产才融合新路径,发挥国家级高新区引才主阵地作用,建强用好人才工作站,进行精准引才、按需引才。加大融入苏南、对接上海力度,建立并落实招才引智大使定期联络机制,打通苏南、上海地区各类创新要素来通通道。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2020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0家。进一步提升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中心的研究能力,鼓励领军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推进协同创新。三是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部署,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突破口和抓手,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管理体系,推行“网上咨询、网上申请、网上办理、网端推送”,加快实现全程网上办理,开通重大项目审批服务“绿色通道”。进一步节省审批时限,使企业开办从3个工作日提速到2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从5个工作日提速到3个工作日、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从50个工作日提速到40个工作日,提高审批效率,变低效为高效,激发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活力。四是深入开展政企银合作。大力发展苏科贷、技改贷、江海贷等金融产品,优化企业融资环境。与省、市财政部门开展深度合作,争取省、市级苏科贷、苏贸贷、江海贷、通贸贷等金融产品覆盖我区。区级设立技改贷,为技改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支持。到2020年末,财政金融产品将达到8个,同时配套担保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基本覆盖各个产业及处于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尽最大可能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3.完善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体系,强化“亩产优先”理念。随着各类资源要素的日益紧缺,促进资源要素向高收益高产出、高技术高成长型的企业集聚,倒逼落后和过剩产能逐步退出、低效企业加速转型成为摆在通州面前迫切而现实的课题。一是要继续推进工业企业绩效评价工作。目前我区绩效评价系统建设已初步完成,但仍存在部分企业的底数不准确等问题。在土地数据和企业底数不准确的情况下对企业进行分类评价,必然会导致企业的强烈不满,甚至会引起法律纠纷。要在部门数据采集的基础上,从系统中各企业的数据生成体检表,提交给每个企业确认,对于数据存在问题的企业,在提供相应材料后完善修正。二是要积极探索差别化政策。坚持“激励”和“倒逼”双向发力,坚持“投入”与“产出”综合考量,围绕差别化土地使用、服务管理、梯度奖励等方面,研究完善操作细则,合理配置资源要素,全面提升土地综合产出效益。一方面引导增量,加快完善项目落户决策机制,在项目招引时严格准入门槛,重点围绕亩产标准进行综合评估,建立健全“评估、推进、督查、考核”四项机制,严把项目“准入、进度、质量”三道关口,终止跟进质量不高、产业导向不符的项目,真正实现项目建设高质量;对创新能力强、转型升级快、单位产出高的企业,优先给予政策支持和奖励。另一方面主动减量,结合“散乱污”整治等行动,对低效低端、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和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大力引导企业加快转型转产,实现高端化、集约化、绿色化生产。
4.践行环保优先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强化“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一是要多管齐下强化排查整治。建立重点排污单位环保总监制度,完善排污许可、环保信用评价、环境失信行为公众监督、道歉承诺等一系列举措,倒逼企业依法实施污染治理和生态损害修复,提高企业的环境守法自觉性。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企业通过关闭淘汰落后产能、生产工艺或治理设施提升改造等形成可交易排污权,可在排污权交易市场出让给需要排污权的新改扩建项目,获得生产效率和利益的双收,从而激励企业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减排工程。二是要创新去产能工作方式方法。要以创新为抓手,推进印染、纺织、铸造等行业的去产能工作,通过加强行业管理、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鼓励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建设规范园区等途径,坚持调整淘汰和转型发展并举,切实将去产能各项重点工作落到实处,拓展先进制造业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