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可持续发展文章精编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008970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可持续发展文章精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可持续发展文章1

一、xxxx发展生态经济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

xxxx地处川西南的小凉山区,全县总人口万人,农业人口占75%;面积2400平方公里,有耕地30余万亩,其中25°以上坡耕地有18万亩,森林覆盖率64%。在发展生态经济方面,xxxx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其一,水电资源丰富。xxxx有大渡河及其支流等大小河流42条,且大都流经高山河谷,水流落差大,形成丰富的水能资源。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125万千瓦(不含大渡河),近期可供开发利用的达到50万千瓦。

其二,旅游资源独特。黑竹沟风景区以其原始性、神秘性令中外游客为之神往,被称为“中国的百慕大”。通过近年来的大力宣传,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xxxx是彝族聚居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淳朴的民族风情。这些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遗产,必将对旅游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其三,畜牧业和林业的发展具有良好基础。由于地处山区,畜牧业从来都是山区农民谋生的主业之一,多年来已形成了千家万户养殖业的传统;林业方面,自98年天然林停伐后,xxxx加强了天然林的管护和退耕还林工作,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4%,已初现青山绿水。

其四,立体气候明显,土地资源充足,农林产品类型多样,成片分布,适于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立体气候明显适于不同的农作物生长,特别是适于对海拔高度比较依赖的作物如茶叶、野生竹笋、中药材等的生长;农林产品成片分布有利于基地建设,从而实现生态农业的产业化。

其五,国家的政策措施对xxxx十分有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我们指明了奋斗方向,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机遇,退耕还林还草和西电东送等政策正适合生态经济的发展。所有这些优势,为xxxx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做好生态经济文章,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具有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回报的永续性,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率,发展生态经济,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可发展地方经济,相得益彰。可以说,做好生态经济文章,对于拥有生态优势但经济发展落后的边远民族地区意义重大,将成为民族地区应对WTO挑战,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和必须途径。如何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做大做强做优生态经济,主要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开发生态能源,建设水电大县。

水电是清洁能源,没有任何污染,完全符合生态能源的产业政策,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xxxx境内地表径流总量亿立方米,大渡河及其主要支流共42条,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条,水能理论蕴藏量125万千瓦,近期可供开发利用的达50万千瓦。目前,全县水电装机容量已达万千瓦。水电的开发,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国家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进行,以及西电东送具体政策的出台,需要xxxx更进一步加快发展。电力是xxxx经济发展的龙头,电力发展规模将直接影响电耗结合、以工促农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为此,xxxx将加快水电大县的建设步伐,重点抓好官料河流域电站梯级开发,加快在建的依乌、两河口、白杨河等电站的建设,启动并建成装机万千瓦的巴溪电站、装机5万千瓦的玉林桥电站、装机7万千瓦的金岩和鹅颈项电站、装机万千瓦的幸福电站等。随着水电站的快速建设,预计5年内将新增水电装机容量27万千瓦,使装机容量达到50万千瓦以上。xxxx将真正成为乐山生态能源基地县,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生态农业,再造秀美山川。

生态农业因其绿色和环保,已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权,就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一是加快退耕还林步伐,力争五年内使全县所有25°以上坡耕地全部实现退耕还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0%以上,让xxxx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景更美。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竹笋、茶叶、山葵、藤椒、中药材等具有xxxx特色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合理布局,形成规模。三是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培育和壮大昌龙公司香辣酱厂、宜坪莲花山食品厂、台青公司等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提高辐射和带动能力,做长做宽龙头带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链条,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让生态农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四是大力打造绿色品牌。目前,xxxx已有莲花山泡菜、刘氏香辣酱等四个产品被评为省无公害农产品,还有三个产品即将取得认证证书。要继续实施名牌战略,积极抓好绿色食品品牌尤其是AA级品牌的申报认证,努力在粮油、果品、中药材等品类中争取更多的生态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标志;要把已经获得的无公害食品发展好、利用好,发挥现有品牌优势,大力整合特色资源,实施跨区域、跨行业的联合与合作,力争做大做强做优;要利用博览会、展销会、产品会和实施网上工程等多种形式,加大对xxxx名优特新产品的宣传推荐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要加大对品牌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绿色食品。

(三)狠抓生态畜牧业,建设牛羊大县。

xxxx由于有着丰富的牧草资源和悠久的生态养殖传统,牛羊猪鸡等畜产品均保持了其无污染的生态特质,具有典型的生态特征,在当前崇尚自然,追求绿色环保饮食结构的大趋势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此,要在进一步发展千家万户养殖业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牛羊品改,大力发展种草养畜,积极推行规模养殖。在种草上,要结合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林下种草,并适度调整土地成片种草。在生态养殖的前提下,要积极推进牛羊品种改良,实现改良品种与生态养殖的有机结合。五年内,全县优质牛存栏要达10万头以上,优质羊存栏35万只以上,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到70%,基本建成牛羊大县。同时,加快畜牧业产业化步伐,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实现畜禽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力促生态旅游,打造旅游新品牌。

在生态旅游上,xxxx是闻名中外的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黑竹沟风景名胜区所在地,有雄伟秀丽的高山景观,神秘莫测的密林峡谷、怪异神奇的喀斯特地貌、古老典型的冰川遗迹、引人入胜的高山瀑布和森林雪景、多姿多彩的原始森林。这些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以其博大、丰富的内涵,为xxxx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广阔的空间。xxxx要以发展生态旅游为开发的前提并贯穿始终,在保护中合理开发,在开发中有效保护。目前,乐山市已确定了旅游业发展的新框架,即把峨眉山—乐山大佛—xxxx黑竹沟黄金旅游线建成世界旅游精品线路,发展乐山大佛乌尤景区、峨眉山景区、黑竹沟景区。xxxx旅游要把握这一大好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黑竹沟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第一期工程建设,争取2004年下半年初步实现对外开放。要继续加强黑竹沟国家风景名胜区和部级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工作,力争年内获得国务院的批准。要大力争取国债资金投入,促进黑竹沟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开发的进程,为黑竹沟全面开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发展生态经济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与发达地区相比,干部群众对发展生态经济的认识不足,对其他地方难以企及的生态资源优势缺乏战略性的认识。因此,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确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增强竞争力的理念。要牢固树立生态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生态经济重大意义的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经济观,使发展生态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把政府发展生态经济的决策转化为各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增收致富的愿望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主动实践。只有这样,xxxx的经济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xxxx跨越式发展和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二)注重产业互动,实现经济相融。

在发展生态经济的进程中,要重视生态产业之间的互动联系,实现产业互动,经济相融。工作中,生态能源要为生态农业服务,生态农业和生态畜牧业要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尤其是在实施名牌战略的过程中,要把打造农副产品品牌与打造旅游品牌相结合,把农产品做成旅游纪念品,旅游宣传中融入农产品的宣传。这样,产业之间有机结合,相互支撑,将加速生态经济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文章2

1.熟知相关新课改的精神,领会其实质内容,通过考试意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考试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是为了给高一级学校选拔合格高中毕业生。

2.熟悉现行教材的主要内容,全面把握教材所体现的重点、难点。高中地理课程在必修模块中选择了四方面内容:人口、城市、生产活动、人文地理的基础理论――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选择这些内容,是因为人口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发展、人类居住地形态和人口迁移都有直接关系。产业活动,不论是工业、农业、商业还是交通,也都与人类居住地有关,特别是与城市的发展有关。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更综合了其他三个学习主题,同时也贯穿在这三个主题的学习之中。当前。地理学更趋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深入研究国家建设,人文地理学日益成为地理学的发展重点。新课程中选择了这四方面的内容也正是考虑了这些问题。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就是课程中的重点。而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又成为其中的难点。

3.学习地理,引导学生特别重视对人文地理学的学习,这是整个高中地理教学的纲要。它把人文现象作为该课程的研究主体,通过对地球表面的人类活动和相关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侧重了对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的探索和揭示。人文现象中的空间分布与它的发展演变受到自然环境的深刻影响,同时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也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人文地理的教学内容的性质决定了地理课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即谋求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中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重要作用。

下面以高中湘教版地理Ⅲ(必修)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章节内容为例,作进一步阐述。本章在这册教材中属于第一章,放在开头,地位重要,这是后两章内容的基础,不能掌握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就无法改善环境,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没有对这两方面的认识,对地理信息的技术应用根本无法谈起,因此,第一章的内容是基础,也是关键。在这一册内容里也至关重要。第一章的内容又包含四个小节,即:区域的基本含义,区域的发展阶段,区域的发展差异和区域的经济联系。其中第一节的内容又是关键的内容,主要讲了区域的基本含义,包括了区域的基本特征,区域的空间结构和区域的产业结构等内容,在这三方面中,第一个是概念,第二第三一些实际情况,这就非常明晰地讲解了区域的基本含义,因此,明确了第一节的内容,区域的发展阶段、发展差异和区域的经济联系也就相应地容易理解了。那么,第一节的内容毫无疑问成为关键,而在高考中,第一节的几个基本概念就是必考内容了,或以解释题型出现,或以判断题型出现,还可能结合某方面的具体内容,以此为原理加以分析综合。这就涉及到了人文地理的学习了。

4.处理好细化和概化之间的关系。教会学生阅读目录,明确章与节的关系,这样不至于遗漏知识点,而且对所掌握知识能够进行清楚明白的梳理。比如在必修Ⅲ中,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可以和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中的研究和应用合在一块复习,第一章的四个知识点与第三章的四个知识点综合概化到一起,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复习,第二章的区域可持续发展里的六节内容是本册课本的精华,也是难点,而且是必须细化复习的内容。在这六个方面的区域发展中,都有具体的事例来分析印证,同时,又是综合运用的实例,需要细化复习,但是,在细化中,还需把概化的原则运用其中。这样一直清晰地分解所要复习的内容,不至于眉毛胡子一把抓,越弄越乱。

5.悉心研究高考题型。2012年的高考是河北实施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同样也有小变化,这种变化有利于当前高中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秩序,主要也是形式上的变化。内容上变化不会太大。2012的河北高考可能会以河南宁夏高考试卷为范卷,但绝对不会照搬,因此可以充分研究近几年新课程高考有关试卷,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尽可能博采众长,突出特色。高考题型的专项突破实际上是根据高考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试题设计形式、做题方法和技巧等来进行专项训练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应该研究这方面的题型,同时加强训练,通过这种训练掌握各种题型的做题方法、步骤、技巧,到达尽可能多得分、得高分的目的。

可持续发展文章3

Abstract: The content building of library is the relative to the main body building of library, and it mainly refers to the facilities and configuration except the main building of librar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is the effective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library information resources,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library, the equality and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user's right to the use information resources, to meet need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desires of user. The content building of the library is the only way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contents of the library content development from the optimized structure and other five aspect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ibrary through enhancing the content development.

关键词: 图书馆;内涵建设;可持续发展

Key words: library;content building;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5-0171-02

0 引言

图书馆作为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既是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也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信息中心,还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第二场所,它典雅的外观与优越的借阅环境已成为高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和对外宣传的窗口。高校图书馆规模的大小、馆藏量的多少与设施的先进程度往往是高校发展的缩影。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包括外延发展与内涵建设两个方面,外延与内涵是事物的两个本质属性,且二者的关系不可本末倒置,应依靠内涵进步来带动外延的发展,而不是先搞外延拓展,让内涵被动拉伸来填充,[1]高校图书馆也不例外。实践证明,当外延达到一定程度时,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则必须通过内涵建设来扩充它的外延发展,推动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1 图书馆内涵建设的范畴

图书馆内涵建设是相对于图书馆主体建筑而言的,主要指图书馆主体建筑之外的各种设施及配置,包括图书设备、家具设备、电子设备、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队伍建设、各项管理制度建设、图书馆服务意识等,它是图书馆工作的主要物质基础和关键所在。[2]那么,加强图书馆内涵建设,就是要最大限度完善图书等各项设备,扩充丰富文献资源,提升图书馆员综合素质,强化图书馆服务意识,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含义与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可持续发展思想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1987年,联合国世界与发展会议在《我们共同的未来》宣言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3]9-11可持续发展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高校图书馆自然也不例外。

所谓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其实质就是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有效、协调发展,图书馆人的全面发展,用户利用信息资源权利平等、均衡发展、满足用户物质生活需求和精神欲望。[3]

3 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的内容

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影响并制约着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和加强图书馆内涵建设是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可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优化馆藏结构,合理配置设备 优化馆藏结构是指图书馆依据图书馆藏纸质文献总量、各学科各专业图书数量以及所属在校学生数量来合理安排使用图书楼的各个空间,以达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安排属性不同的书库、办公室面积大小及所在位置时,坚持以人为本,并充分考虑各学科各专业图书数量及所属在校学生数量,而且在运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对有关空间的文献种类及数量进行调整。

图书馆设备包括图书设备、办公设备、阅览设备、电子设备、网络设备等。图书设备指图书架和期刊架等;办公设备指办公桌椅;阅览设备指阅览桌椅;电子设备指电子阅览室、联机检索终端和多媒体阅览室中的计算机系统设备;网络设备指信息存储系统的设备,包括磁盘阵列、服务器和交换器等。对这些设备配置时,要科学论证,以人为本,优先满足重点岗位及部门。

整合馆藏资源,提高采访质量 馆藏资源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图书馆服务读者的载体。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广泛应用,馆藏资源已从原来单一的纸质文献转变为由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网络资源共同构成的多元化的图书馆信息资源,这既丰富了馆藏,拓展了读者获取信息的时空,但不同来源的信息资源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重复、冗余的现象,不同的信息系统由于其所依赖的技术环境不同,造成了信息检索方法、检索界面的复杂性、差异性。图书馆应通过对不同载体、不同渠道的信息进行有序化的优化整合,增强信息资源的活性与利用价值,并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把成果提供给读者,形成以读者为中心,以资源为基础的学习环境、研究环境,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读者。

同时,在文献资源的购置过程中,要广泛征询各学科带头人的意见,充分发挥学校文献资源建设系部学科联络员的作用,充分考虑学科建设及教学科研实际,可在图书馆网页上开辟“读者荐书”、“读者选书”等板块,向读者广泛征询对图书的需求取向,进而梳理分析,制定出合理的资源建设方案,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文献需求,提高采访质量。

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管理机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是图书馆日常读者服务工作得以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也是图书馆进行科学管理的主要依据。健全规章制度是图书馆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规章制度,要本着科学民主的原则。图书馆规章制度,包括馆领导及各部(室)岗位工作职责、业务工作细则、读者服务规则、自习室阅览细则、综合管理规范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制定与落实,使图书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职责明确,从根本上消除因职责不明而产生的推诿、扯皮现象,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随着图书馆业务工作的不断发展变化,要适时对规章制度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4]

强化管理机制,是指在图书馆的工作中加大对工作人员管理力度,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也就是说,管理要制度化、规范化,以规章制度规范和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以制度管理人、约束人。同时,在制度贯彻实施中要宽严相济、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以利于和谐图书馆的创建。

更新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 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是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主要使命,也是它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读者是图书馆的根本,没有读者,图书馆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根本宗旨,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是图书馆工作的永恒理念,“读者至上”是图书馆遵循的基本原则。强化服务理念就是要强化图书馆员的“读者第一”意识,心系读者,服务读者,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为读者提供最优服务。

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图书馆功能、效用的发挥。图书馆员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读者的尊敬,首先应有较好的服务态度。在馆藏资源多元化的时代,图书馆服务工作由原来传统单纯的坐等读者上门、简单的图书借还服务变为现代复杂的科技咨询查新、定题跟踪、网上预约导航等服务。与之相应的是图书馆员也不再是单一文献资料的保管者,而变为集文献资料管理、科技咨询查新、定题跟踪服务等于一身的信息导航者。图书馆员唯有与时俱进,努力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适应日益复杂丰富的服务项目,将过去坐等读者上门的被动服务状态转化为积极为读者解答各种信息咨询、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的主动服务状态,减少图书的拒借率,将读者的不满降至最低限度,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提高服务质量。

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次 读者服务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核心所在,不同时期的读者对文献信息的需求与获取的手段均不相同。因此,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及时更新服务理念,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次,最大限度满足不同读者个性化的文献信息需求,是图书馆工作与时俱进的应有之义。

随着计算机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较诸此前都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时代特点,读者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和个性化。这就要求图书馆要广开渠道,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层次。例如可以尝试:建立学科馆员制度,使学科馆员精通一两门专业、服务于相应学科的同时,充当系部联络员的角色;构建知识档案库,为读者提供相关的专业知识;定期举办图书专题报告会,与读者互动;开设BBS论坛,让读者建言献策;开通馆员Blog,以供读者在线实时咨询等等。同时,图书馆员必须不断学习,及时掌握新的服务技能,注重研究分析读者的特殊需求,动态掌握和了解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准确地向读者推荐馆藏资源,给读者提供实时的参考咨询和网络科技查新,为读者提供优质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及跟踪服务,使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效果最优化。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馆员素质 图书馆员队伍是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基本力量,其整体素质直接关涉到图书馆的功能发挥乃至可持续发展。随着图书馆馆藏资源数字化、服务网络化、业务工作自动化的出现,造就并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知识新颖,爱岗敬业,勇于献身,充满朝气的能适应网络时代图书馆事业发展需要的图书馆员队伍,已成为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的当务之急。对此,于澄洁同志提出了新时期图书馆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广博的文化知识结构、精湛的业务操作技能、敏锐的信息捕捉意识、严谨的创新进取精神、扎实的科学研究能力、温文尔雅的风度气质、健康成熟的心理状态、吃苦耐劳的身体条件十大职业素养。只有馆员素质提高了,才能出色地完成图书馆各项工作,更好地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也才能推动图书馆工作的整体发展。所以,学校及图书馆要为馆员创造并提供各种继续学习的机会,如在职培训,脱产进修,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及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等,提高馆员的业务技能和文化水平,推进图书馆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总之,图书馆内涵建设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图书馆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才能创造出积极、和谐、上进的工作氛围,产生不竭的动力源泉,才能推动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明玉。内涵建设体现高校核心竞争力[N].中国教育报,2007,9,4 (2).

[2]曹福林。论图书馆内涵建设[J].兰台世界,2007,(3):64-65.

可持续发展文章4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可持续发展 立法定位

由于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资源型城市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突出的典型地区。国家高度重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据统计,该领域相关的行业性法律有9个、国家相关部门的规章约30个,此外还有“一市一策”、“一时一策”的地方政策若干。实践证明,单纯依靠国家政策和行政规章来规范资源型城市发展,存在横向和纵向协调性不足、长期稳定性差、系统性差等弊端。

本文主要是从法理层面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立法的立法定位进行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立法是利益分配的过程,立法定位则是利益分配的一种标准或准则,它决定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立法的价值、功能以及其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立法的价值定位

美国著名法学家博登海默认为,“在作为其社会广大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的凝结物的宪法和法律中,价值判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法律中所要排除的只是个人的价值判断,而不是社会性的价值判断。”①资源型城市传统的经济发展是以“两高一低”(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模式运行的,其基本价值判断停留在“追逐经济利益最大化”层面。日益严峻的生态和社会问题正是人们在利益最大化理念指导下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所造成的。因此在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立法过程中,必须确立一种新的价值判断标准,即“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要求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法所确立的基本法律制度,不仅要体现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利用之间的可持续,还要体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可持续,即要兼顾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立法应按照“可持续发展”标准来确定何种行为和利益是正当的,是值得保护的。凡是有害于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应该被禁止,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应该被限制,有助于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应该得到肯定和保护。

立法的功能定位

法的功能是指“立法者为达到对社会的控制,在一定的价值观或立法目的指引下,预设于法律中并期望通过法的实施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客观社会后果,以利于实现法律的目的或价值的预期”。②在“可持续发展”立法价值的指引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法的功能应集中体现在对资源、经济与社会三者利益关系的平衡上。具体表现在促进资源型城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保障居民生存权利,实现社会全方位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法功能的发挥,取决于其制度的设计能否规制和诱导人们的行为朝着推动环境保护与恢复、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充分保障人权的方向演进。

立法的位阶定位

在立法的基本理论中,法律是有位阶的。如果从法律位阶视角来定位,应当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立法列入法律中的非基本法律序列。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从《立法法》的基本原理视角分析。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宪法位于法律体系顶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它是制定一切法律和行政法规的依据。法律位于第二位阶。我国宪法规定,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设机关(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法律。法律序列又分为基本法律和非基本法律,基本法律只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非基本法律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法应属于其中的非基本法律,因为基本法律的内容直接涉及全国公民的切身利益,并要求全国人民普遍和直接遵守,而非基本法则是规定和调整除基本法调整以外的,关于国家和社会生活某一方面具体问题的法律关系。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不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而只是部分城市的问题,属于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因此不适合由全国人大制定基本法,而应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非基本法律。

可持续发展文章5

关键词:高中人文地理教学;可持续发展教育;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5-0069—02

人地关系论是人文地理学教学的核心理论,而一种全新的人地关系论一可持续发展理论,己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与必然选择。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必须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并以其为主线贯穿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之中。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发展,加强高中生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对手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认知和技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人文地理教学中学生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

新课改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分为三门必修课、七门选修课,加重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比重,缩小自然地理比重,使之与实际生活联系更加密切。在未来的社会里,人地关系日益复杂,矛盾日趋尖锐化,可持续发展思想适应了未来地理教育的需要,所以一贯以人地关系为研究核心的人文地理教育又在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中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人文地理教育的目标是面向二十一世纪育人,促进可持续发展。要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内涵,树立参与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新地理观念,要让学生掌握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技能和能力。

要通过人文地理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持续迅速发展,不存在西方国家在工业初期所具备的资源丰富、市场宽松的优越环境,取而代之的是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阻碍和谐发展的问题,所以实行新的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便成为中国的一种必然选择。

在能力目标上,要使学生在人文地理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提高其可持续发展的地理技能和能力,能够解决在实际生活中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能够提出方案、措施和办法。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方面,针对高中生可塑性强,思维活跃的特点,通过人文地理教学,使学生端正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的态度,积极地推进人文地理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树立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二、人文地理教学中学生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

根据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的要求,在高中人文地理教学中,现行的教学内容要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讲述地理事实,把发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积极联系起来,并正确面对和解决环境问题、有害性生产问题、贫困问题,将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作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核心内容。一般地说,可持续发展教育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 社会可持续发展教育

包括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改善人类居住环境、消除贫困、防灾减灾等方面的教育。通过社会可持续发展教育,使学生树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掌握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包括农业和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工业、交通与通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能源生产和消费区域的开发教育,等等。通过经济可持续发展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和消费模式,建立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能自觉地坚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 生态可持续发展教育

包括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教育,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教育,荒漠化防治与土地退化整治的教育,保护大气层、控制大气污染的教育,防治酸雨的教育等。通过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生态恶化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必须关注的问题,也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应优先考虑的关键,从而能自觉执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人文地理教学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方式

1 问题式教学的方式

人文地理教学面对的是高中的学生,他们大部分求知欲强,有探究精神,而且具有极强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在教学中,当讲授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之后,教师可以围绕某一人文要素,设计有关可持续发展的命题。

比如,在人口与环境第一章,可围绕“中国人口老龄化”、“中国人力资源如何开发”、“中国人口年龄构成”等命题进行设计、讨论,鼓励同学们各抒己见,教师进行画龙点睛的小结。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进一步深化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训练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同时也进行了爱国主义和民族责任感、使命感的教育。

2 社会实践的方式

社会实践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制订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调查、自愿者活动、社会实习等活动,唤起学生的主动性。比如可引导学生参与环境与发展的信息活动,利用课堂和壁报消息,多渠道积累社会环境与发展的消息,开阔学生的眼界。人文地理学以人地关系为核心。因此,代表新的人地关系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理所当然地成为当前人文地理教学中的主线,并贯穿教学内容的始终。

3 案例教学的方式

案例教学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强化能力的培养和观念的形成。高中学生是一个具有青春和活力的群体,有着积极的创新的意识。高中教师的教学应该适应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尤其是在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多结合身边的案例,或者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主,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理解。通过充分的备课和案例选择、精彩的课堂设计来促进地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顺利进行。

4 视频教学的方式

由于人文地理学具有社会性、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视频教学的手段,制作教学软件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在地球表面某一特定空间或区域,有由阳光、大气、水分、地势地貌、河湖、动植物、土壤、矿物资源等组成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人口数量、语言文字、艺术、饮食文化、民情民俗和宗教和建筑风格;有着工业和农业等生产活动、存在着地域联系、乡村和城市、环境问题等。它们用不同的方式将语言文字和艺术等扩散到其他区域和空间,也用不同的方式接受着其他区域和空间传播来的语言文字和文化艺术等。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内在关系。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人文地理知识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时,一定要始于社会性、区域性和综合性,更要回归到社会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同时注意思维方式的教育,要求学生善于思考多学习,深入实际多考察,能够从结构的整体性去认识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以区别于自然地理学的学习方法。

5 专题教学的方式

如对于人类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过程,可以采用专题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本质是在今天就设法优化工业社会阶段的人地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当人们看到可供食用的生物数量显得不足时,人类发明了驯化动植物技术,出现了畜牧业和农业。进入工业社会,人类生产的原料和能源大都来源于矿产。另外,从狩猎采集向农业社会的转变、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都是技术变革的结果。

再如,可持续发展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在必修二教材第四章有可持续发展的专题,专题谈到了从人地关系思想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转变,存在的环境问题到解决问题措施。通过这一专题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

6 专题讲座的方式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和难点。因此,在复习方法与策略上,应抓住知识的核心即可持续发展教育。针对这些教学和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可以采取专题讲座的方式,打破班级课堂授课制的约束,组织高中学生集中专题讲座,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65 1008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