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求职文档 > 自我鉴定 >

用好形成性评价【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181555

【导言】此例“用好形成性评价【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形成性评价【第一篇】

形成性评价指“课堂中教师、学生及其同伴通过获取、阐释和使用学业陈果的证据改进教学后续步骤”的评价方式。与终结性评价对学习结果进行测量不同,形成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干预。通过整理250多项关于教学与学习的研究成果,1998年,PaulBlack和DylanWilliam最终发现,课堂教学中运用形成性评价策略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是所有教育性干预研究报告中最受关注的问题。报告显示,其对于表现不佳的影响特别强烈。形成性评价的本质是通过课堂内外的互动,找出学生当前的水平和目标的差距,给出反馈,帮助提高学生水平。在这种程度下,形成性评价是学习与教学的紧密结合,具有互动性和动态性。国际研究界对形成性评价的普遍理解是形成性评价是以学生与教师、同伴以及教学资源的互动为基础,通过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改进的过程。教师可以从互动中得到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具体信息,针对其学习困难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形成性评价的动态在于它没有固定形式,但是有其工作模型。MargaretHeritage设计的“形成性评价环”形象的表明了形成性评价动态推进过程。MargaretHeritage将形成性评价分为十个环节;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处于互动动态。这些环节分别是学习进程、学习目标、成功标准、获取学习证据、解释证据、诊断差距、给予反馈、教学调整、搭建支架、缩小差距。开展形成性评价时,首先要确立目标,取得并解释学习证据,诊断学习者的水平与目标间的差距,互动并反馈,以此调整教和学,从而缩小差距,之后再开始新一轮的形成性评价。确定目标、获取学习证据、反馈和改进构成了形成性评价的整个过程。形成性评价针对的是具体内容,教师评价的内容应是学生对某一具体内容的掌握情况。形成性评价的形式是综合了互动、反馈、纠错、调整以及其他手段。它没有固定形式,而是采用多种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反馈,帮学生纠错和调整。

2大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的问题

形成性评价从《基本要求》提出到实施,历经十年,但是通过调研,其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的理解不准确,许多评价手段依然属于终结性评价,问题如下:第一,简单的将形成性评价理解为对学生平时表现做出的评价。比如平时举行定期测验对学生进行评价,其实这不过是将其拆分成若干次阶段性的终结性评价而已,并没有涉及到对学生学习具体内容的反馈环节。第二,错将形成性评价简单等同于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和学生自评。这里这提到了评价的形式,没有涉及到评价的内容,无反馈和改进,无效。第三,部分老师误以为形成性评价就是多表扬和鼓励学生。但表扬和鼓励若不是针对具体的学习内容,则不符合形成性评价的要求。第四,误认为形成性评价就是多开展小组活动或课外活动,比如演讲比赛等。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或者对参赛学生的水平进行测量,本质上没有“干预”,不能称为形成性评价。第六,部分老师把形成性评价看成是评价结果收集册。这种收集册是对学习结果的收集,并没有针对具体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干预学习。第七类问题是个别教师认为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课堂中的任务检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这比较接近形成性评价的核心思想,但是一些教师未对学生表现提供具体的反馈并相应地对教学作出调整,则还是未能形成形成性评价。总之,这些问题的存在是因为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形成性评价是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关注学生对具体内容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并及时调整教学的过程。

3讨论和结论

形成性评价实施了十年,但实施情况仍然不理想,原因有两方面。第一,四六级的过级率和优秀率依然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之一,重应试结果的导向使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流于形式。第二,教师对于形成性评价的理解的偏颇也阻碍了形成性评价全面落实。若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应当在教师的职前教育、实习和在职培训中,提供形成性评价的培训,具体到规范理解,评价设计、手段以及评估的信度效度。本文介绍了何为形成性评价,以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简单概括了原因,提出了改进建议。

形成性评价【第二篇】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骨科;护理教学;效果

传统护理教学的理论授课方式比较单一[1],学生一味接受知识,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导致教学效果不好。对传统骨科临床护理教学进行分析,由于教学水平、条件等因素限制,带教老师采用“满堂灌”教学模式,为学生直接讲授课堂知识,与学生之间互动较少,教学效果不良,对于学生而言,在进入工作岗位后,需要较长时间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因此,临床对如何提高骨科临床护理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作出了诸多尝试。本文以我院骨科实习生为例,分析形成性评价在其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基础资料。研究于2018年12月~2019年10月进行,抽取此时间段骨科实习生68名,依据奇偶平分法划分实验组(34名)与参照组(34名);资料显示,实验组年龄区间为18-22岁,平均年龄(±)岁;参照组年龄区间为19-21岁,平均年龄(±)岁。数据计算,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方法。参照组运用传统形式进行教学,并对学生平时与期末成绩进行总结性评价。实验组运用形成性教学形式,具体内容为:(1)设计教学方案:调查骨科护理的工作任务,设置不同课程[2],将不同工作情境当成若干个任务;在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并导入典型任务,完成具体护理内容,并通过情境体验,让学生到骨科体验护理流程,最后书写任务书,在课堂上进行汇报;(2)构建形成性评价体系:首先由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投入度、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价,再进行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3-5],内容包括学习情境测试、课前作业完成情况等;其次,由任课教师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考试成绩等;最后,由工作情境中的带教老师进行评价,内容为学生的健康教育能力、护理程序应用能力与操作能力等。观察指标。(1)学生成绩:主要有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两科,每科总分为100分;(2)教学效果:由带教老师对学生成绩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90分及以上为优秀,60~80分为良好,60分以下为不及格,分值越高就说明授课效果越好。统计学意义。数据用分析;计量(xˉ±s),t检验;计数(n,%),χ²检验;P<指有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护生实习成绩对比如表1所示,对两组护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后,实验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临床十分重视骨科临床护理教学工作,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教学方式,通过开展新的教学方式,对临床护理教学流程进行完善,可有效提高骨科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临床分析发现,利用正确评价方法,将其应用于教学工作中,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全面准确评价,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激发,同时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以往工作中,对于实习生来说,是否掌握本学科知识评价标准是出科考试成绩,导致实习生对出科考试内容过分关注,不关注平时知识积累,在实习过程中,主动思考问题动力缺乏,导致理论不能全面结合实践,不能对实习生实际学习效果进行真正反映。临床分析得出,形成性评价在临床上较为常用,又称过程性评价,可利用多种形式,对多方面信息进行全面获得,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之处进行及时强化,将问题及时解决,对教学活动进行相应调整,该评价活动实施,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对于教师来说,可促进其成长。分析得出,骨科护理临床实习过程中,若应用形成性评价,可行性较高,利用问卷调查等办法,可研究护理临床教学效果。随着医院体制的改革,医疗技术不断提升,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骨科疾病种类繁多,其护理内容也比较繁杂,需要护理人员具备高超的技术、专业的能力[4],这就对骨科护理教学提出了挑战。传统总结性评价教学法在过程中缺乏理论指导,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形成性评价(formativeevaluation)是指在教学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教学方案,其以单元测试的形式进行,不仅明确了教学目标,还可以让教师随时掌握学生情况,获得反馈,从而改进教学计划。形成性评价的目的为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与传统总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不再单一讲解知识,让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之中,了解护理流程与内容,从而培养其动手能力。另外,形成性评级以学生为主体[5],围绕其开展教学活动,贯穿于各个环节,不断改进学生的不良习惯,从而提升考试成绩。相关性文献报道,将形成性评价在骨科临床护理教学中,高效可行,可取得理想应用效果,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重视体验式教学,引导学生完成情景模拟,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师生互动,从多个方面,尽量提高学生临床护理教学效率以及质量等。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应在微信群里,将预习内容、案例以及方法、难重点讲解,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在线解答,有利于学生预习,确保学生将课前准备工作做好。在模拟演练过程中,学生应大概了解学习内容,根据学号,将学生分组,组织情景演练,完成角色扮演,对于各组学生来说,应将护理计划制定,根据计划,分别扮演护士、患者以及临床医生,在结束演练之后,各个小组应开展自评活动,带教老师应点评学生模拟情况,在点评中,鼓励学生为主。在临床见习过程中,确定学生掌握大概流程以及护理知识,临床应安排学生见习,对于每组学生来说,由一名临床医生或者带教老师负责临床护理教学,详细告知学生护理难重点,对学生问题进行及时解答,重点强调患者注意事项。在课后交流过程中,带教老师应带领学生返回教室,共同讨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点评学生表现,要求学生将学习报告工作完成。在完成以上流程之后,组织学生考试,考核学生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评价学生教学内容。临床总结得出,在形成性评价实施过程中,高年资主管护师是带教老师,在学生入科之前,带教老师应集体备课,根据实习考核大纲要求以及目标,参照骨科临床教学特点,将带教方案以及教学计划制定,严格执行,分析形成性评价,考核内容涉及临床知识考核、学生出勤率以及临床操作技能考核等,成绩中,学生出勤率占比10%,带教老师在带教期间,将临床知识考核打分,利用问答形式,对学生技能操作要点以及临床知识点进行考查,占比成绩20%,在实习过程中,将2次临床技能考核工作设置,每次占比成绩10%,占比成绩10%的还包括典型示教病例讨论,在病例讨论期间,带教老师应根据学生回答问题准确性以及学生参与程度进行打分,出科考试内容相同于终结性评价,在实习结束之后,利用出科考试来开展终结性评价,技能操作考试占比成绩50%,其余50%为临床知识。在实习生出科时,利用问卷调查,评价学生实习教学内容以及效果,在问卷内容中,涉及教学目标应明确,教学内容应合理安排,可促使学生学习效率明显提高,能够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明显提高,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显著提高等,利用五分制,其中优良中一般及差分别是5分、4分、3分、2分及1分,另外,问卷内容还包括是否能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明显提高、是否将学生学习负担增加、是否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明显提高、形成性评价是否有效等,另外也包括是否赞成形成性评价。临床实践证实,利用形成性评价,可对教学效果进行明显改善,可对教学质量进行明显提高。形成性评价作为系统性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不断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进行改进。对于学生来说,可系统性评价所学知识掌握程度,分析以往总结性评价,周期较长,课程结束后,才能进行评价,不能及时反馈实习生掌握基础知识以及临床技能操作水平,对于实习生以及临床带教老师来说,存在一定问题,在实习生结束时,才能将其暴露出来,无法及时有效弥补发现的问题,利用形成性评价,可对评价过程加强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能对问题进行及时反馈,针对问题,将其进行改进。利用形成性评价可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将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以及主动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在形成性评价教学期间,对于老师以及实习生来说,可相互反馈教学,若出现问题,可针对问题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针对临床问题,诱导学生主动思考及学习[6-7],将解决方案提出,对于带教老师来说,可对解决方案进行点评,可提高自身临床思维能力。

本次研究中,对骨科实习生进行形成性评价以后,其理论成绩与操作成绩均比较高,显示了此法的有效性。在教学效率方面,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说明形成性评价的方法优化了教学效率,能够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此结果证实,应用形成性评价,临床价值较高。综上所述,结合骨科护理教学的特点,将形成性评价用于其中,不仅改善了教学效果,还提高了学生成绩,体现了此法的价值。后续分析中,应将样本量扩大,进一步分析形成性评价,可促使本组实验临床推广意义增加。

参考文献

[1]程利,李艳,袁杰,等。形成性评价在护理社会学教学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20):1848-1850.

[2]张曦,马嫒嫒,张晋芳,等。形成性评价在护理礼仪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8,16(11):1386-1388.

[3]王燕妮。护理心理学课程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9,34(16):74-76.

[4]许虹波,姜丽萍,陈军,等。护理实践能力形成性评价网络平台的建设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9(6):70-72.

[5]邹益群,魏碧蓉。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5):588-589.

[6]张爽,张辉,于桂青,等。形成性评价在《护理技术强化训练》课程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8,16(20):2537-2539.

[7]谢陈漪,张瑾,尹小兵等。新人职护士护理临床能力评价方法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9,34(2):98-101.

形成性评价【第三篇】

(一)两者的相辅相成

高中物理教学体系与形成性评价,两者是息息相关、相互融合的。高中物理的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让教师结合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改良教学方式和内容等,促进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客观、有效地吸收物理知识,并系统性地记忆高中物理中的基本概念、规律。深入熟悉对高中物理知识考纲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区别,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高中物理知识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高中物理的同时,培养积极态度和学习策略。

(二)学生的学习类型———主动型、自觉型和强制型

根据高中物理的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教师更应该结合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有针对性地改善。客观上,不同学生在听课的时候,会因为智力型因素和非智力型因素而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类型:主动型、自觉型和强制型。

1.主动型学生。首先,主动型学生会在教师讲课的同时,能主动、自觉地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下,他们能有规律地理解和把握高中物理的相关知识点和考试难点等,然后对知识点和难点进行推理性的自我吸收和归纳。

2.自觉型学生。自觉型的学生,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课的时候,能在潜意识中进行一定的思考,并且能基本了解和吸收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和讲课内容。但是,相比于主动型学生而言,自觉型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上是有意或无意地忽视思考教师的讲课程序。因此,教师的指点是他们物理学习上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经过吸收教师的指导和培训后,他们一般能摸索出高中物理的基本规律和原理。不过,他们的主动性有待提高。

3.强制型学生。强制型学生的一大特点,是他们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因为自身无法在课堂中及时接收教师指导的基本知识点,所以很容易在上课期间处于思维迟缓,潜意识中忽视或抵触高中物理相关知识等多种不良状态。因此,他们需要在教师课内课外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学习的基本程序。对于正常学生而言,如果他们的学习类型是处于强制型的学习状态下,那么,他们多数是对于教师的教学目的、教学形式或者教学态度产生一定的分歧,因此有针对性地做出了一些非理性的潜在抵抗心态。

二、形成性评价对高中物理的指引

(一)培养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兴趣

物理是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最重要的自然学科之一,高中物理是促使我国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提高的量的积累。如今,高中物理教学评价主要存在着以下三大问题:1.评价主体的单一化;2.评价功能的甄别化;3.评价目的的功利化。高中物理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这三大问题的阻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础教育改革的出发点之一。学生作为学习和主动发展的主体,很容易会因此而产生抵抗心态,在学习上形成恶性循环。兴趣是人们认识或喜欢某些客观事物的倾向,往往能指引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如果说形成学习兴趣的先导是好奇心,那么,知识的积累就是形成学习兴趣的源泉。形成性评价的样式具有多样性,因此,教师可以适当运用兴趣暗示法、学生自评或者师生互评等方式,从多方面去激发学生对于高中物理方面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高中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对高中物理的研究而有所收获。

(二)指导学生进行日常学习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结合

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的。教师应该有目的地确定形成性学习评价的基础目标和重要内容,及时结合高中物理相关书籍的侧重点,归纳和分析高中物理的基本点。同时,适当实施形成性测试和平行性测试,充分地实践出“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提前为期末阶段进行评价,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形成性评价的本意,不是为了让出学生在集体中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在自己对高中物理学习的综合能力上确立好实实在在的发展方向。因此,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特点,适当地指引他们进行日常学习自我评价和期末评价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机形成,促进学习主体的独特个性获得良性的发展。

(三)增强学生与教师的相互沟通

评价的主体和对象的性格、特点会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形成性评价会因为这多方面的因素而有所差异。教师如果想改良和完善高中物理教学评价体系中的形成性评价,就要建立起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环节,避免教学时出现过多的片面性和主观臆断性。学生与教师的相互沟通,不仅能增强形成性评价的客观性、公平性和全面性,而且也有利于让学生或者家庭教育弥补学校教学中的有待改善的不足。另外,学生与教师的相互沟通还能减轻学生表象或潜意识中的心理压力,鼓励学生以个人发展为参照,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教师要在适当的时机和场合中有针对性地对有需要的学生做好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三、结语

形成性评价【第四篇】

关键词:形成性评价 发展历程 基本理念 原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032-01

1 形成性评价的形成过程

国外研究历程

从形成性评价发展的历史角度来看,它历经了从学业评价――教育评价――形成性评价的发展过程。1897年,美国教育家莱斯( Rice)曾对3万名小学生进行了拼写测验,评价领域将此视为评价研究的开端。在19世纪-50年代,以泰勒为首的学院跟踪调查组对“八年研究”的结果进行了评价。“八年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就是以教育评价educational evaluation

替代测验testing的观念被广泛地接受。泰勒本人也被誉为“教育评价之父“。

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是教育评价大发展的时期。许多教育家都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了研究,出现了如“目标游离评价”“应答评价”等等的评价方式。也就在这一时期,1967年,美国著名的评价专家斯克里文(Michael Seriven)在《评价方法论》中首次提出了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的理念: 指出评价的两种功能是持续的改进方案,可以帮助管理者分析方案效果。1969年,美国评价专家布鲁姆(Bloom)将形成性评价移植到了学习评价的领域。他认为传统的测验支队学生进行了评判和分类,但形成性评价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的任一阶段给学生提供反馈和纠正。20世纪80年代,国外对形成性评价研究主要集中于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区别之上。主要的代表人物有Bachman(1981),Long(1984), Richards(1984).20世纪90年代开,学者们将研究方向转向了形成性评价对教学的作用上。学者们开始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更有效地使用形成性评价。1998年,著名评估杂志Assessment in Education 创办促进了形成性评价的研究更进一步深入的发展。在这一时期,著名的学者有Black&William。

国内研究历程

国内的学业评价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3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随后我国积极开展评价和试点工作以及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20世纪90年代,我国颁布《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2000年)中指出要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2 形成性评价的概念及基本理念

教育评价就其目的的不同,通常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类型。这两个概念都是由斯克里文于1967年提出来的。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 assessment)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这是我国学者陈玉琨所给出的定义。英国评价改革小组对形成性评价给出的定义是“形成性评价就是由学习者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搜集和分析相关信息,以判断学习者现今的学习状况,决定学习者该努力的方向和如何达成目标的一种过程”(the process of seeking and interpreting evidence for use by learners and their teachers to decide where the learners are in their learning, where they need to go and how best to get there).从形成性评价的定义可以看出,形成性评价是动态的多进程的评价机制,它不仅是教与学的相互融合,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所以其本质特点就是所收集的信息主要用于改进教学与学习。通过对所收集信息的深入分析,既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生所取得的成就和进展,又可以客观的识别学生距离目标的差距与不足。

3 形成性评价实施困难的原因

尽管形成性评价的价值得到了大多数教师的认可,但是在实践中形成性评价的实施却是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对形成性评价概念本身的误解

形成性评价这一概念在众多的文献中的使用并不是始终如一的,人们对这一定义的理解,分析就有很多误解。有人认为所有的课堂评价都是形成性评价。有人却认为只有当课堂评价具有形成性目的时才是形成性评价。也有学者认为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工具,而有人反对说是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将这些观点结合在一起,学者Bennet(2011)认为,形成性评价既不是测试也不是过程,而是过程和方法的有机融合。由于形成性评价多种不一的概念和对形成性评价本质的各种理解导致了各种困惑。很多教师只对终结性评价非常熟悉,但在课堂中如何有效的实施形成性评价较为陌生和困惑。

教学资源不公平

从客观角度来说,形成性评价的实施需要开发新的教学工具,改变以往的教学实践,这在教学资源不公的环境下是十分了困难的。

教师的原因

在真正的评价实践中,教师们还是倾向于简单易于操作的形成性评价。

没有明确的政策依据

尽管在教育文件中明确指出,教师要使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还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但是该文件并没有明确说明教师该如何使用形成性评价,这也导致教师们对形成性评价无计可施。

4 结语

形成性评价在国内外的研究发展迅速,在不同的时期,其研究重点各不一样。不论怎样,要抓住形成性评价的基本理念来促进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信息,分析各类信息,并进行积极有效的反馈,以改进教学计划,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杨光富。“八年研究”的贡献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外语教育研究,2003(2).

[2]赵德成。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是什么及如何推进[J].管理与评价,2013(3).

[3]任丽洁。形成性评价对高中生英语写作学习的影响研究[D].苏州大学,2012(10).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28 118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