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汇总4篇)
【导言】此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汇总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第一篇】
目的
确保服务过程中的不合格产品及体系运作和服务过程中的不合格项(不合格服务)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适用范围
对公司各部门提供服务过程中的不合格产品和不合格项的控制。
职责
各部门主管或仓管员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评审、记录、标识和处置。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管辖区提供服务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进行确认、处理。
工作程序
不合格产品的控制
部门主管对服务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评审后,进行记录和处置;仓管员对采购物资验证出的不合格产品评审后,进行记录、标识、隔离,由采购人员确认后进行退货或更换,或按进行处理。
使用过程中或采购回的不合格产品的处置应先填写《不合格品处理报告》,然后经部门经理批准后作以下处理:
a降级使用于对服务影响无关部位;
b退货;
c报废。
不合格服务的控制
对服务过程质量影响不大或用户感觉不明显的不合格服务,各相关部门应在当日内作返工处理并做好记录。
因体系运作或因工作失误造成的使用户严重不满的服务,由部门负责人确认后,填写《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并负责组织人员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在3个工作日内给予处理。
因客观环境条件(如天气、交通、市政等)的影响和制约所造成的不能满足用户要求的可事先与用户协调,经用户同意后,再约定时间进行处理。
返工或返修后的服务过程应按相应的检验程序文件重新验证并做记录。
内部质量审核、管理评审和外部审核提出的不合格由相关部门负责制定纠正措施方案,在规定的期限内予以纠正并保存记录。
相关文件
《质量手册》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处理报告》
《不合格/纠正预防措施报告》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第二篇】
为了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不合格的范围
本制度对原材料、外购件、外协加工件、半成品、成品交付后发生的不合格进行控制。
二、管理职责
1、检验科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并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
2、生产设备科负责对不合格品采取纠正措施。
3、技术副总、检验科长和质检员负责在各自范围内,对不合格品作处理决定。
三、不合格的分类
严重不合格:经检验判定的无法修复的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安全性能、主要功能、技术指标等的不合格。
一般不合格:个别或局部不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的或可修复的不合格。
四、不合格的处理
当质检员或仓库保管在检验或验收时发现原材料、外购件不合格的,应
鹤壁市太行通用振动机械有限公司管理制度汇编 B/0 采用挑拣、退货等方式处理。
由检验科负责做好原材料、外购件不合格情况的记录并保存。
当质检员或仓库保管发现半成品、组装件、成品的不合格时应进行判定,对于质检员能判定可返工、返修的不合格品,由操作者负责按要求进行返工、返修,质检员做好不合格情况的记录。返工、返修后的产品必须重新检验,质检员应做好复检记录。
对于质检员不能判定或无返工、返修价值的不合格品,质检员应填写《不合格品报告处置单》,交检验科长签字确认,由质量否决人负责按照《质量否决制度》的规定决定处理方式。相关部门按所决定的处置方式进行处置。
对已经确认的不合格半成品和成品,所属车间必须进行隔离放置,并做好明显的不合格标识,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
4、所有不满足标准安全性能的不合格不准转入下道工序,整机不准对外销售。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第三篇】
1.目的为防止不合格品的散失,以及由于疏忽而使用、销售不合格品,对不合格品需进行特殊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和处置。
2.适用范围适用于从原材料进厂直至成品出厂全过程不合格品的纠正、处置的控制。
3.职责
质检部负责不合格品的判别、标识、记录和隔离工作,并判定处置;负责不合格品的分析和提出处置意见。
办公室和生产部分别负责对原材料、包装材料的不合格品的拒收和处置工作。
4.工作程序
不合格品鉴别质检部按企业的有关规定对产品、原辅料、包装材料进行检验,凡检验结果有一项不合格,判为不合格品。
标识和隔离凡判为不合格品,必须做好识别标记并进行隔离保管,严禁与合格品混存,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动用不合格品。
评审对不合格品批量较大,造成经济损失较大或严重影响生产进度等,由总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对出现的不合格品进行质量分析和评定,以确定适当的处理方式,不合格数量较小时,由质检部直接提出处理方式。
不合格品的处理
原辅料、包装材料不合格的处理。
对外购的原辅料进厂验收不合格的可予以拒收退货处理;
对保管过程中出现的原辅料变质或超过保质期应做报废处理。
生产过程的不合格品的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返工,不能转序。
成品的不合格品的处理。
销毁处理:凡含有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不可接受的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因素的不合格品应予以销毁,如卫生指标超标的产品等;
降等销售或用于企业内部的使用:凡属于理化指标不合格的不合格品可以用于降等销售或企业内部使用。
质检部保存不合格品评审记录和处置记录。
5.记录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第四篇】
(一)目的
为防止不合格的原、辅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非预期转序和出厂,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职责
1质检部负责对不合格原辅材料和半成品、成品的判定、记录、评审。
2总经理负责对不合格品让步接收的处置决定。
3产车间负责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标识和隔离,其他相关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其他处置。
(三)工作程序
a)采购产品不合格的控制
1)记录:应在《不合格及纠正措施处理单》上,记录不合格情况及其后的评审、处理情况
2)采购不合格品的评审
◆评审时限:发现不合格品后,应在24小时内完成评审工作。
◆评审目的:通过评审决定对不合格采购品的处置方式,包括:
——拒收:退货应为首选方式;
——让步接收:仅限于辅料(外包装材料)的情况下方可。
◆评审程序与权限:质检科主管组织综合科、生产车间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明确处置方式。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跟踪
——拒收
有检验员向综合科主管退交不合格品,说明理由;
供销部主管办理退货,将处理结果(如时间等)通报质检科主管。
——让步接收
由质检员在检验记录上注明让步情况,向综合科主管移交让步产品;
供销部主管组织办理入库。
b)不合格的半成品及成品
1)不合格品的鉴别
◆由检验员负责,生产中发现不合格品或不能满足工艺要求时,当事人应及时通知质检员鉴别。属于不合格品时,质检员应根据情况采取措施对以前涉及的产品进行检查,情况严重者应向质检科和总经理报告。
◆记录:发现不合格品后,质检员应明确不合格品的责任人,在《不合格及纠正措施处理单》上做好记录,记录不合格情况及其后的评审、处理情况。
2)不合格品的隔离
◆不合格品应进行隔离放置,不得与合格品或待检品混放,不合格品应标志清楚,以防误用。
◆生产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可放在车间的不合格区内,不合格品在未经评审前不得动用。
3)不合格品评审
◆评审时限:应在24小时内完成评审工作。
◆评审目的:确定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包括:返工、改为他用(降级)、报废(对于成品,只能采取改为他用(降级)、报废的措施)。
◆评审程序与权限:
——现场发现的个别缺陷明显的不合格品,评审工作由检验员负责。
——进货物资,最终产品批量不合格品的评审工作,质检科主管组织生产科主管、质管人员评审不合格品,明确处置意见。
——不合格品的评审工作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间隔时间不能太长。
4)不合格品的处置及跟踪
◆质检部主管向车间下达《不合格及纠正措施处理单》,组织检验员对不合格品的处置进度及结果进行跟踪。
◆返工的控制
质检部主管应对返工过程进行跟踪指导。
返工作业人员,应按要求进行返工,完成后提交重新检验;
检验员对返工品进行检验,在《不合格及纠正措施处理单》上记载检验结果。
3)报废的控制
生产车间对判报废的产品移放到指定的废品区;
生产部主管每天组织对废品进行清理、处置,质检科主管予以监督、见证。
c)交付后发现的不合格品
1)任何情况下,发现已交付的产品出现不合格时,应当即通知质检科主管、综合科主管。
2)质检部主管在组织确认了不合格属实后,请提供销部主管向有关顾客通报。
3)质检科主管填写《不合格及纠正措施处理单》,组织评审,供销部主管参见。
4)通过评审,以确定:
◆不合格品的性质、影响程度;
◆拟采取的措施
5)评审后,供销部主管与顾客进行沟通,就处理办法达成一致,通常按照订货时规定的承诺和有关法律法规,根据不合格造成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严重程度与顾客协商处理的办法,取得顾客的谅解和满意。处理的办法包括让步接收、更换、退货、赔偿等。
6)质检部主管在《不合格品处置单》上记载最终处理决定并组织、监督实施,记录实施结果
d)纠正措施
1)对发生的不合格品,质检科主管应组织分析产生的原因,制订并组织实施相应的纠正措施。
2)应在《不合格及纠正措施处理单》上做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