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精编5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精编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范文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的规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并成为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在现代社会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小企业要想得到更加稳定的发展,就一定要重视起企业的管理制度建设。本文主要对现代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希望为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现代;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中小企业在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其特殊的体制环境中成长,很多的中小企业在制度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限制者企业的发展。面对当前激励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小企业一定要重视起管理制度的创新,积极的更新制度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下面将对现代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
一、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首先,在现代社会中中小企业的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社会已经步入到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成为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对企业发展来说,知识的创新对技术技术革命和产品更新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局面。同时在知识创新下企业有必要积极的进行制度改革优化,以便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在市场中健康的发展。其次,面对当前的世界经济一体化局势,中小企业要想站稳脚跟,在国际市场中进行竞争,一定要重视起管理制度的创新和改革。只有企业不断的研发新的产品技术,提高企业的产品市场竞争力,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对此企业的制度差异网差异网创新是基础条件,同时也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企业的经营目的主要是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尤其是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规模和成本上的限制,更加要重视制度建设,而不是单纯的只追求利益。同时,很多企业中存在人才缺失或者管理职责不清的问题。只有积极更新管理制度,才能均衡各个方面的发展,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此外,为了提升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应重视起管理制度的创新。传统的企业集权管理模式在当前社会中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企业的经济健康发展,只有根据市场的需求,积极的调整企业组织管理模式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提高企业的活力,保证各项经营指标得到提升。
二、现代中小企业的制度特点
从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历程来看,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受到限制的。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是私营的或者合伙制的企业。这些企业首先在类型上来看,中小企业是自然人企业,不具有法人地位,但在这当中的合伙人却也承担这一部分的责任,使得企业经营风险比较大。同时,在产权上存在着高度集中的现象。中小企业中无论是个人业主制企业还是合伙制企业,企业的经营者与持有者通常都是一个人。这个人在企业中有着绝对的权利,导致企业权利过度的集中。其次,中小企业中很大一部分以家族制度为主要的企业制度。我国的中小企业中很多是由个体经商户演变起来的,这些又通常都是以家庭为基础单位的经营模式。这种家庭模式的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会存在很多的问题,人情上的来往导致很多制度并不能付诸于实践,这个企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麻烦。此外,管理者和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大多存在着亲属关系,管理层次不够明确,使得企业管理的稳定性有所丧失。
三、现代中小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认识不足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管理制度中存在着两点明显的错误。首先,当前不少中小企业仍然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企业内部管理,在管理中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甚至始终不愿意接受新的管理制度,只想维持企业的原有管理模式。其次,有一部分企业领导者虽然也知道管理的重要性,但在进行管理制度创新的过程中,无法将制度上的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导致管理制度的创新难以付诸于实践。
(二)制度制定不够完善我国的中小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企业并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企业管理混乱。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制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差,比较重视以人为本工作理念,导致管理制度的权威性有所丧失。同时在管理制度执行的过程中明显的存在执行力度不足的问题,同时也缺少相应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在企业的安全生产中,对产品的质量管理不够重视,这样的情况十分容易将企业陷入到经营危机当中,给企业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足管理制度的制定最终只有落实到执行中才能真正的展现出制度的作用。当前一部分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了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操作流程,但在实际制度的执行过程中,无法真正的展现出管理制度的优越性。这种问题的产生主要原因是因为企业内部仍然存在着严重的人情关系。在进行执行的过程中,管理者会因为私人的关系而网开一面,最终导致执行力度严重的不足。这样的现象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给企业的创新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现代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缺陷主要表现
(一)产权制度的缺失中小企业产权制度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小企业中很大一部分是民营企业,这些企业的产权与领导者的个人财产之间是没有明确区分的,并没有形成现代化的完善产权制度。其次,这些企业在产权结构上是比较单一化的,权利通常集中在一人身上,或者由自家亲属等作为企业其他的工作人员,导致产权结构与家庭关系之间难以脱离。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存在着明显的缺失,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组织制度缺失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组织制度,通常以传统企业制度而存在。这种形式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我国在相关法律中规定了合伙制的企业经营模式中合伙人同样要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中小企业虽然很多采取了合伙制,但所投入的又不多,导致企业很难依靠组织制度来促进企业发展。同时,中小企业中财产通常集中于一人身上,权利的集中和资金的集中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三)管理制度缺失中小企业管理制度的缺失是企业规模难以扩大,企业难以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当前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中都缺少完善的管理制度,在管理中常常会呈现出管理随意性强国或者缺少规范化的特点。同时,多数的中小企业都是靠领导者白手起家而发展起来的,这部分领导者并不善于指挥他人,在员工沟通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企业能招到优秀的人才,但始终难以留住高素质的人才。
五、现代中小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从世界大范围来看,西方的企业中几乎都形成了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并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能起到良好的效果,能有效的推动企业在市场中前行。而当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中仍然在管理制度上存在着问题,导致企业发展受到了阻碍。因此,中小企业要想发展就需要积极的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改造,探索一条科学的发展道路,推动企业发展。
(一)管理思维的创新我国很多中小企业领导者缺少制度创新的认识,难以摆脱传统的思维方式,导致思想出现了严重的落后现象。思想上的落后将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效果,同时也会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不良的影响。对此,作为企业领导者应积极的强化自身思维意识,通过市场调查等范式来完善企业管理的制度,认识到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同时应加强对企业内部员工的专业培训和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创新,从整体上提升企业的经营效果。
(二)产权制度上的创新首先,企业产权制度的完善是推动企业稳定前行的重要基础。因此,企业应重视起建立完善的产权制度。同时我国原有的中小企业产权制度不利于企业的合理配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出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对此,中小企业应积极的联合起来,将原本松散的资金结合在一起实现资本的联合,然后再将资本以借贷等方式来投向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去。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使企业的产权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能有效的解决资金上的缺失问题。此外,应将企业的人力资本与产权多元化之间结合起来,通过参股的方式来引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升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结构,强化企业的软实力。
(三)管理制度上的创新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逐渐扩大,很多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已经显然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面对当前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作为中小企业一定要先建立起完善的管理制度,积极的在原有制度基础上进行制度的创新,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其次,企业应将充分的发挥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我国中小企业中的核心竞争力。此外,应建立起完善的激励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控制企业内部风险问题的发生,推动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管理人员的能力创新在当今社会中人才是第一发展力,对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企业要想得到更加稳定的发展一定要重视起人才的建设和创新。在这当中企业领导者的素质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对此,作为中小企业的领导者应重视起个人素质的提升和能力的提升,多与其他发展较好的企业进行沟通,达到强化个人的目的,同时要吸收一些外来的好的管理制度,从思想上得到全面提升。同时企业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企业管理制度执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方面企业应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对原有的管理人员应采取二次教育的方式或者专家讲座等方式来进行培养,提高他们在工作中的责任心和管理意识,保证管理制度能得到落实。此外,也可以聘请一些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员到企业中从事工作,在物质上和企业文化上尽量的满足于人才的需求。并建立起一定的激励制度,使表现好的员工能得到适当的奖励和鼓励,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达到全面推进企业发展的目的。
(五)内部监测的创新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要通过纳入管理过程而实现的。因此,要想保证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控制有效性,那么就一定要做好内部的监测,随时控制企业发生的新情况。企业内部监测主要是通过内部建立起的相互制约的机制,能够对企业中的一些事情进行监测,并保证内部的资源合理利用,使企业制度得到完善。
六、结语
我国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相关资料调查显示,我国的中小企业占所有企业的90%,对此更加要重视起中小企业的管理制度建设。面对当前的市场状况,中小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一定要积极的创新企业管理制度,与市场需要相结合,同时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企业前进。对此,企业应将传统的管理方式进行积极创新,完善内部的管理制度,使自身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生成。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12,(04):41—45.
[2]李淑娟。激励在中小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浅论[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4,(10):60—66.
[3]文竟。中小企业管理提升有望[J].中国计算机用户,2011,(38):38—40.
[4]吴三清。家族文化影响下的民营家族中小企业管理模式有效性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2,(06):54—56.
[5]耿韶磊。中小企业管理如何取得突破[J].中国牧业通讯。养殖场顾问,2011,(09):71—77.
[6]李萍。论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的几个问题[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2,(05):75—78.
[7]王庆波。推行中小企业管理软件中的若干矛盾[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4):60—64.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企业管理制度创新》,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范文2
关键词:现代企业;企业管理制度;制度创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正积极融入到国际经济的大市场环境中,对于国内企业而言,既要面对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激烈竞争和挑战,又要应对我国当前经济体制及经济增长方式的不断变革。因此,为了使企业能够可持续的发展,能昂首面对激烈的竞争与挑战,保持企业鲜活的生命力,都需要从本质入手——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基础,是构建一个优秀企业的支架,只有企业管理制度能够与时俱进,同步发展,那么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壮大亦指日可待。
一。企业管理的内涵与作用
管理,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灵魂,是企业发展的基石。而创新,则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获得跨越式发展的的决定性因素。 一般而言,企业管理制度就是对企业管理活动的制度安排,包括公司经营目的和观念,公司目标与战略,公司管理组织和各业务职能领域活动的规定。由此,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需要把握管理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不断进行管理上的创新,渗透进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里,要为员工搭建创新的舞台,要使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企业管理创新的一份子,注重企业文化的培养,创造既独具特色又适合本企业运行的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就像一条道轨,引领并规范着列车向目标前进,当没有道轨或道轨出了问题时,列车(企业)就会出现问题。企业管理使企业的运作效率大大增强;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企业财务清晰,资本结构合理,投融资恰当;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树立企业形象,为社会多做实际贡献。总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的企业制度管理体系是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
二。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
制度创新是指在人们现有的生产和生活环境条件下,通过创设新的、更能有效激励人们行为的制度、规范体系来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变革的创新。所有创新活动都有赖于制度创新的积淀和持续激励,通过制度创新得以固化,并以制度化的方式持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这是制度创新的积极意义所在。
一个企业要有良好的发展,一般都要经历比较曲折的过程。正如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当然也想将企业发展壮大,那么想要取得成功,其企业就必然要不断追求管理制度上的规范与创新。在当今科学技术和经营环境急剧变化的复杂环境之中,企业的发展一刻也离不开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有什么样的企业管理制度及实施效果,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发展成效,企业管理制度建设工作日益成为企业发展中的根本性问题,其中企业管理制度本身的规范、创新则属于根本的根本。成功的企业在企业管理制度实施方面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编制或创新及其实施效果较其他企业成功,而且是保持在不断的、稳定的创新和优化的过程之中。
三。企业管理创新机制的主要内容
企业的创新是全方位的,包括理念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文化的创新等。树立创新观念就是要在企业内外建立起创新体制,并为创新建立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资源保证。
理念创新是指革除旧有的既定看法和思维模式,以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和新的思维模式,形成新的结论或思想观点,进而用于指导新的实践的过程。管理理念创新首先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摒弃“等、拿、靠、要”思想,实现多劳多得,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努力做好内部和谐,外部壮大,树立自觉维护企业形象意识、强化品牌战略意识和竞争意识,树立以人为本、超前服务的理念。
企业决策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过程进行管理的活动,即确立决策目标,搜集相关信息,谋划多决策方案,最优方案的选择与决定,执行决策,反馈控制的活动过程的管理。管理的本质也可以说是做决策,决策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管理的每个职能中都透着决策的影子,一个好的策略会使得公司的各项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技术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技术创新,指生产技术的创新,包括开发新技术,或者将已有的技术进行应用创新。科学是技术之源,技术是产业之源,技术创新建立在科学道理的发现基础之上,而产业创新主要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之上。现代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赢得竞争上的话语权,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经济增长的源动力,企业的技术水平、技术创新能力,不仅直接决定企业竞争力,并且对整个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技术创新中,科技型小企业和大企业一样重要。大企业具有较强大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使它们有能力从事产品创新与大规模的技术更新,而科技型小企业很多是由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科技人员创办的,重在人才和专业知识以及创新理念,机制灵活、决策果断,一旦有资金支持,会更愿意从事创新工作。
组织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重中之重。任何组织机构,经过合理的设计并实施后,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如生物的机体一样,必须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变革,才能顺利地成长、发展。现代企业组织创新就是通过调整优化管理要素即:人、财、物、时间、信息等资源配置结构,开展资产重置与重组,按照新的组织结构和比例关系,形成新的管理模式,使企业获得更多的效益。企业的组织创新不但要适应企业当前的经营管理的需要,更要着眼于企业的后续发展,要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经营目标以及活动范围进行系统筹划。企业的组织创新要不断优化各项生产要素,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在加强实体管理的同时,注重企业价值形态意识的培养。企业的组织创新还要建立能对市场信息变化作出及时反应的应变体系,适时调整管理思路和经营方式,完成安全生产、资产经营、项目发展等各项目标任务。
制度创新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本保障。现代企业制度创新是将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模式、分配形式、管理理念等顶层设计的创新活动。制度创新就是把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具有引导思维创新、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的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既然经济要发展要创新,那么它的管理层次就必须满足它发展的需求,它是管理创新的最高层次,是管理创新实现的基础保障。
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范文3
关键词:企业管理制度;SWOT分析;创新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4-0171-03
一、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
在管理创新中,管理制度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管理制度是指企业日常运营的各种具体制度总称。它的主要作用是规定企业如何取得和运用资源。管理制度对于创新的重要作用是使资源使用向创新倾斜,使企业敢于冒险,勇于创新。同时,还保证创新者从创新中获得利益,以激发创新者的热情。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是决定企业管理工作水平的先决条件。中国企业管理与世界企业管理的差距,主要是制度性的差距,而不是一般的管理方法上的差距[1]。
二、企业管理制度创新SWOT 分析
现实的环境是不确定和复杂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企业管理面临严峻的挑战,也对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环境因素的不断复杂化,决策问题越来越成为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绩效。因此,管理制度创新首先应是决策制度的创新,管理者要在决策中把科学性和艺术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提高决策质量。SWOT模型是企业结合自身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及其所处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进行战略构思、战略选择的重要工具[2]。
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SWOT分析如下图所示:
(一)外部环境分析:挑战与机遇
(一)外部环境分析:机遇与挑战
应当看到,风险与机遇同在,机遇与商业利润就在风险之中,风险管理的核心就是化风险为安全,达到制胜的目标。因此,把敢冒风险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从而抓住了一个又一个新机遇,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胜利。
1.机遇分析
(1)知识经济时代多学科发展对管理思想的深刻影响。传统思维方式对企业管理制度有很大影响,包括思维的主观性、绝对性、保守性、直线性和单一性等小农经济思想,这就迫切要求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用现代思维缩小时空跨度,运用控制论、系统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等现代科学方法和手段,使整个现代企业制度系统运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用现代思维拓宽视野广度,建立内部运行机制和与外部环境相适应的管理体制,改造陈旧的企业体系;迫切要求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用现代思维增加管理深度,用战略眼光来统筹考虑,从更深层次上思考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一步深化现代管理力度;迫切要求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用现代思维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内部管理,严格质量管理,不断加大企业管理的力度,以保证低成本、高质量,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迫切要求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用现代思维正视复杂程度,管理者必须运用纵向延伸思维和横向发散思维的多维思维形式,分析、确定现代企业管理的多重性、复杂性。
(2)企业现代化道路处于上升期,与国际化接轨愿望迫切。无论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个人企业,都期望根据市场需要,参照国际惯例,着眼发展,重新调整组织机构,在机构设置上,既要解决和克服企业规模扩大、经营范围增加造成旧体制集权管理无法适应的问题,又要适度放权,保证运行的集中控制与协调,保证实现企业的统一目标和任务。按流程实行程序化管理,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指挥系统逐步进行改革和调整,打破部门分工的严格界限,实现功能重新组合,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活力。强调倒金字塔型权利结构,在员工的知识、能力、技术持续性提升的基础上,把权利从领导者手中分散到企业成员手中,使员工直接承担为用户服务的责任,从而缩减管理层级,提高企业组织效能和应变能力。
(3)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较小,企业发展潜力巨大。当前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放眼全球,只有中国仍保持高速度的经济增长。这为我们企业采购世界高技术零件创造了条件,也为我们聘用国外高级人才提供了方便。以全球视野整合人力资源,国内有些企业聘用国外高级人才,使他们的产品达到国际水平,满足了世界市场的需要,这些都可以提升我们企业的竞争力,我们要抓住机遇,逆市而上,把企业做大做强。
2.挑战分析
(1)企业面临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由以前的目标责任为基础、以产定销为导向上升到现在以过程管理为基础、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一方面,目标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但管理制度要以过程展开,将时空结合起来,运用现代管理思维的时效观念和动态观念,强调管理的过程和过程的管理。另一方面,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既重视市场、技术、经济因素,又考虑社会环境因素。企业要按用户的要求去开发产品、开展业务,要以产定销。社会要什么则生产什么,而不是生产什么向社会推销什么。在面临同行业的激烈竞争时,要进行差异化分析,找出企业的特色和优势,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政府管理体制不健全,中小企业发展受到瓶颈限制。中小企业在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就业等方面作用显著,在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状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政府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指导和发展规划,相关扶持中小企业的法规也一直没有出台,这致使中小企业丧失了许多发展良机。在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处于劣势地位,资金、技术、产权等方面的限制,妨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3]。
(二)内部环境分析:优势与劣势
现代企业的管理权与经营权完全分离,随着股权的分散化,所有多元化,以股东会为代表的所有者集团并不直接进行管理,而把管理委托给一个相对规模的经营者阶层,经营者主要是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管理,所有者主要是对作为经营者的管理者的管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博弈,共同的目标使他们有可能互相妥协,达到双赢。
1.内部优势分析
(1)企业自身成长对创新的迫切需求。创新是现代企业活力之源,任何企业发展到一定时期,都会对新的市场环境产生一些不适应,出现一些新问题,企业只有不断地创造新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不断地改进管理,才能使企业获得管理上的支持力,从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而管理创新的核心是制度创新,因此,作为一名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层,要舍得腾出时间研究企业的管理问题、制度问题,制度制定好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企业被管理者对最优化制度的偏好。企业的新制度在时间和效率上明显优于旧有的制度。从被管理者自身的角度来看,由于旧有制度不科学、不规范,限制其劳动的热情和能力。新的管理制度具有促进技术创新的时效优势,使得企业适应市场上技术更新的频率越来越快的趋势,及时对外界的变化作出反应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2.内部劣势分析
(1)企业组织结构臃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内部也日益暴露出了自己的劣势。庞大的企业架构,冗杂的人员配置,企业变成了“大象”[4] ,机构设置烦琐,人力成本飙升,在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时无从适应。
(2)领导个人主义盛行。我国长期处于威权统治,长久以来形成的企业领导作风导致这样一种现象:领导拍板、“能人治厂”、“以人治企”。国有企业决策由领导拍板定夺,家长制、长官意志的管理盛行。一个好的企业领导能带出一个好的企业,相反,一个不尽职的企业领导也能搞垮一个企业,企业的发展过分依赖于领导个人,企业仍然处于不成熟阶段的表现。企业的管理常处于“人治”而不是依靠制度和规定。
(3)旧有企业人力资源制度束缚人才成长。企业极易形成部门垄断。所谓部门垄断,主要是指排斥部门外的参与,强调部门内封闭的决策,这是一种行为上的偏差,而不是机构设置的偏差,这样就把群众的参与排斥在外,上级部门独家说了算。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匮乏,而在国有企业内“论资排辈”现象突出。领导在退休之前基本上是终身制,能上不能下,造成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很差,干好干坏一个样,懒惰情绪滋生蔓延。
三、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一)树立创新的战略思想是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根本
创新是企业利润不竭的源泉,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企业创新的关键是树立创新战略思想。创新战略思想要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树立“创新立企”的观念,塑造自主创新型企业;二是推进全面创新管理,实现企业全员创新、全过程创新、全时创新;三是建立创新的空间和环境,培育创新的氛围。
(二)规范性与创新性的关系
制度的功能是协调和规范人的行为。企业的管理制度本身就是一种规范,这种规范在一个多变的风险社会中尤其重要,因为规范意味着某种程度的科学性,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降低不确定性和风险。但是,如果组织已经习惯了某些规范或从中获利而不愿放弃固有的规范的话,这种规范有时也可能成为组织发展和创新的一种障碍。在快速变化、动荡不安的环境下,企业管理制度也必须保持动态性。因此,管理制度应把规范和创新很好地结合起来。
(三)管理制度建设与人本管理的关系
传统管理思维基础上的管理制度侧重于组织的稳定、规范和效率,主要使用一系列详细制定的规则来管束员工,使员工被动地、有效地完成既定的工作。这种制度强调的是组织的整体性,却忽略了员工的个性和员工的创造性。在管理制度创新中,要突破以物资资本为主的传统,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并在整个企业管理制度中付诸实施。以人为本就是要一切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因素,注重对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励。在组织整体发展的前提下承认和鼓励员工的个性和创造性,营造个体能发挥创新精神的组织情境,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四)构建学习型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与文化创新
学习型企业是21世纪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它能使企业在创新、竞争和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有着更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它能使企业充满活力和创造精神,不断实现质的飞跃。 构建企业特有的企业文化对于管理制度的创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是一种软约束,文化可以决定制度创新的方向,这种软约束与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一样,都形成了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虽然这种文化软约束在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很大,但常易被忽视。只有充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与文化创新,才能更有效地推动其他方面的管理制度创新[5]。
参考文献:
[1] 李莉。谈新形势下的企业管理制度创新[J].企业与经济管理,2007,(14).
[2] 李兴旺。SWOT战略决策模型的改进与应用[J].决策借鉴,2001,(2) .
[3] 徐冉。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中小企业的SWOT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
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范文4
[关键词]国有企业;制度成本;制度创新
一、交易成本、生产成本与制度成本
长期以来,大部分经济学研究都是在“零交易成本”的假设条件下进行的,认为交易过程不存在交易费用,因此在总成本中占很大比重的交易成本往往被忽视,这与现实的经济运行不符。新制度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Coase)在1937年最早提出了交易成本的概念,他认为“为了进行市场交易,有必要发现谁希望进行交易,有必要告诉人们交易的愿望和方式,以及通过讨价还价的谈判缔结契约,督促契约条款的严格履行,这些工作常常是花费成本的,而任何一定比率的成本都足以使许多在无需成本的定价制度中可以进行的交易化为泡影”。他通过交易成本解释了为什么会出现企业以及企业规模的边界问题,并指出各种组织的出现都可以视为在交易成本约束下的选择结果。交易成本是指企业组织结构及其运行所发生的成本,是投入生产要素以外的成本,如生产前为了寻找交易对象以及最低价格生产资料的搜集、传达和交换信息的成本;生产过程中为了使生产要素能够被有效利用的组织管理成本;生产后为了销售产品获得利润而付出的合同谈判、签订合同以及履行的成本等等。而生产成本是指直接参加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的耗费,包括劳动力消耗、原材料消耗以及其他的直接消耗。
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是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统一。一方面,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统一于企业的管理目标。企业要在一定条件下获取最大化的利润,就必须尽可能地降低成本,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可以使生产成本降到最低程度;而通过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可以使交易成本降到最低,从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管理目标。另一方面,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统一于企业的产出。交易成本的增大会带来信息不对称状况的改善,使产出在原有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增加;而在交易成本不变的的情况下,生产成本的降低会使产出在同样条件下有所增加,从而统一决定企业的总产出。
社会进步是人类对经济增长追求的必然结果,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总是在现有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旦失去约束条件,情况就会截然不同。“在没有任何约束的前提下,个体寻求在任何与所有的边际上实现最大化”(诺斯,1994)。如果不存在任何制度的约束,人们不断追求物质利益的行为就会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出现经济资源的无限制滥用和浪费,最终将导致整个社会经济的崩溃。因此,制度的产生具有必要性。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法律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为人们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一种秩序和约束,使人们的行为能符合社会整体的利益,兼顾了成本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要求。诺斯认为,制度包括“正规约束”和“非正规约束”以及这些约束的“实施特征”,即制度主要是由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它们的实施方式构成。其中,正式制度是指人们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政策法则,包括法律、政治规则等;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形成,并构成历代相传的文化中的一部分,主要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风俗习性、意识形态等。制度的本质是人类合作过程中不可没有的共同信息,因此,为在人们的意识中形成这一共同信息所必要的费用以及在合作中这一信息不足所造成的损失就是制度成本。
从静态角度来看,交易成本是一个大于或等于制度成本的概念。在没有形成制度以前,交易也是存在的,但它是非连续的,这时候只存在纯粹的交易成本。当针对某种类型交易的制度产生时,交易成本就在这种制度的范围内转化成了制度成本,不过这是一个符合完全信息和完全理性的假设状态,在现实中交易成本往往是大于制度成本的。交易成本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制度成本,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如信息成本、谈判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等。
二、我国国有企业低效以及制度成本过高的原因分析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国有企业是我国主要的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是支撑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国有企业效率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及建设速度。生产成本和制度成本是影响国有企业效率的两个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运用新工艺,并逐步调整产品结构,生产成本逐年下降。同时,由于国有企业规模经济的存在,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在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已不相上下,甚至是略胜一筹。而在制度成本方面,国有企业与非国有企业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国有企业的制度成本过高,导致总成本过高,从而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效率。国有企业制度成本过高的原因在于:
第一,产权模糊。根据西方现代企业理论,企业产生于对交易费用节约的需要,产权和产权制度对企业具有特殊意义。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互相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安排确定了每个人相应于物时的行为规范,每个人都必须遵守他与其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或承担不遵守这种关系的成本。它是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及经济和社会关系。产权的意义和最大作用就在于为经济活动提供成本约束,相当于对经济主体本身的约束,也是一种内在的硬约束。所谓产权制度,就是划分、确定、界定、约束、保护产权和权利行使以及产权关系的一系列法律、规制、行为准则等的总和。产权制度对企业而言是根本性的制度安排,对国有企业的制度成本的影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国有企业产权模糊而导致企业的制度成本过高,国家在国有资产上的各种权利得不到切实有效的保护手段而造成国有企业低效率,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产权模糊导致交易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外部性。当产权的归属不明确时,由于没有明确的权利界区,谁都可以来分享这种权利,导致“搭便车”等行为盛行,从而增大了国有企业的制度成本。另一方面,产权模糊导致企业内部成本外部化。内部成本是指成本使用者为获得一定收益必须承担的成本,是包括在总收益之内的;而外部成本则是收益获得者本身不必承担的、可以逃避和推脱责任的成本,这个成本由社会的其他利益集团和经济利益主体来承担。无论对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来说,都存在“内部成本外部化”这一情况。但由于我国国有企业不仅承担着经济任务,还承担着社会和政府职能,所以对国有企业来说有“外部成本的内化”过程。企业办社会履行政府职能的支出消耗了企业大量的利润和积累,而这些内化外部成本往往构成企业的制度成本,且被国家颁布的一些政策、法规所支持,成为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又一重要原因。承担如此重负的企业在与国际上同类公司竞争时由于无法摆脱这种制度成本而往往
败下阵来。
第二,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监督机制不健全。其一,国有企业除了以利润最大化等纯经济变量为目标外,还以许多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非经济变量作为目标,甚至作为企业的主要目标,从而导致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往往低于不承担非经济变量时的
正常水平。同时,国有企业常常受到国家政策和行政干预的影响,从而抑制了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缺乏信息收集方面的能力,其结果就是将计划经济变为统制经济,政府为了能维护并加强对社会经济的控制力,对国有企业经营者行为准则的要求往往比较严格,对经济主体的自主行为在总体上持否定态度,从而再一次抑制了人的积极性。由于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被现有机制严重打击,便使其产生了怠工的消极态度,导致企业各方面出现松懈,管理成本、运营成本等一系列制度成本也会因为经营者的放松管制而不断增加,进而影响国有企业的运行效率。其二,由于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国有企业的经营者不可能受到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督,又由于国有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权都由政府掌握,且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通常采取政府委派而不是从经理市场择优选聘的,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无需独自承担决策失误的终极责任,致使经营损失不确定。所谓经营损失,是指由于人有意或无意的经营决策失误和其它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造成的剩余损失或资产损失。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尽管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是清晰的,但由于成本使用权限制不明确,导致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的资金使用权限模糊,从而加大了管理成本,腐败现象也会因为对经营者的监督不善而大量出现,过高的制度成本进一步加重了国有企业的负担。第三,过高的成本。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直接效用是产生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行为,行为必然产生成本,从而影响制度成本的大小。所谓成本是指由于人的偷懒、不负责任和以各种手段从公司攫取财富的行为所带来的损失,以及为抑制这种行为所支出的费用。成本过高是导致国有企业低效率的重要原因。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越大,成本越大,即制度成本越大。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为一体时成本为零,传统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形式就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的典型形式。成本产生于行为主体的利己主义动机和国有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关系中,委托人和人同为怀有利己动机的经济人,其行为目标都是为了自身效用的最大化,人不可能无条件地将委托人的效用最大化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两者的目标函数是不一致的,从而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所谓道德风险是指人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通过减少自己的要素投入或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在为自己最大限度地增进效用时,做出损害他人利益、降低组织效率的行为。所谓逆向选择是指在委托人不具备识别潜在人禀赋信息时,越是劣质的人越容易成为现实的人,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逆向选择后果。尽管成本是公司制企业的内生现象,是一种难以完全避免的制度成本,但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影响却不容忽视。
第四,国有企业承担了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成本及社会保障职能。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和行政隶属关系使其成为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工具,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一出台,见效最快、影响最深的就是国有企业。国家每一个宏观政策的实施都是以国有企业的经营利益为代价的,这就提高了国有企业的制度成本。稳定社会经济的任务导致国有企业不能把降低企业制度成本放在首要位置。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还要协助政府承担社会保障和社会稳定的职能。“企业办社会”现象的出现,无疑使国有企业协助政府的部分全部转化为了制度成本,进而影响到国有企业产品的总成本,降低了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
三、制度创新:降低国有企业制度成本的基3-策略
为了使我国国有企业能够在世界经济的大潮中站稳脚跟,国有企业效率低、制度成本高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制度创新势在必行。主要的对策在于:
第一,实行新时期产权制度改革。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提倡放权让利,通过提高奖金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者进行激励,强调政企分开,企业要有相对独立的自。但由于国家所有的产权制度使得国有企业的财产约束不像非国有企业那么强,导致政企难以彻底分开,难以做到真正的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1997年,许多国有企业都采用了股份合作制的方式,人人入股,且入股量差距很小,导致股东结构不合理,出现了许多负面效应,如公有变为共有、“铁饭碗”现象严重、产权过分细化等。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已经经过了20多年的探索。为了降低由产权制度而导致的过高制度成本,建议如下:一是优化股权结构设置。在股权结构设置方面,决不能人为地操纵,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通过编制募股说明书对企业内公开募售股份,并以在期限内交来的认购款为准形成股权结构。除增加国有企业现有的中层以上管理者的持股比例外,还要动员技术、生产方面的骨干增加持股比例。但主要经营者的持股比例不要过高,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持10%~15%达到相对控股程度为佳。二是完善企业文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过程不能只简单地进行产权改革,而是要以此改变企业的文化,去除过去用行政方式管理国有企业的弊端,把行政经济改为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制度成本过高的病根。三是注重国有企业无形资产的建立。国有企业无形资产的建立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能否在市场上立足,在做好资本运作的同时,国有企业要加大产、学、研相结合的力度,聘请各咨询公司及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对企业战略的发展做好咨询和规划,逐步建立起学习型企业,以此降低由于国有企业封闭落后而需增加的制度成本付出。
第二,建立竞争的经理人市场。经理市场除了对经理的人力资本起到估价作用外,还通过市场的竞争机制起到约束经理人员的作用。建立竞争的经理人市场要改变国有企业作为政府附属物的地位,将经理人员同政府行政人员区分开,使经理人员职业化和自由流动。竞争的市场是惟一最具同一性、公平性、公开性、客观性的衡量经理人员才能的场所,也是最低成本的选择。因为它将两权分离产生的企业内部委托——矛盾外部化,减少委托人——人解决问题时一对一协商中因信息不对称和暗箱操作造成的成本,提高了透明度,降低了委托人同人契约中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道德风险。成本降低了,制度成本自然会下降,企业效率便会大幅上升。竞争市场会使经理人员重视市场所提供的准则和机会,会促使经理人员提高经营绩效和有效监督经理人员。这种对经理人员的优胜劣汰制度能够大大调动经理人员的积极性,改变以往由于经理人员的消极态度而引起国有企业效率较低的状况。
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范文5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组织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对于国内现代企业来说,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于国内企业,还包括国外同行企业,因此为了保证企业能够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就需要要一套比较有效的管理制度来促进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管理制度是每个企业得以发展的基础,但是目前传统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必须对管理制度进行创新。
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作用
(一)有利于企业适应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
目前,我国仍然处于经济转型的时期,国家的经济体制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现代企业作为市场发展的主体,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重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的性质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中落后企业管理制度已经不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所以必须要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集约型的管理模式,才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不仅大大阻碍了企业的发展进程,而且还使得国家资源受到损害,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种现象。
(二)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国内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以及国外的双重挑战,所以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要有优质的管理制度保障,所以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对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企业要想在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不能仅仅依靠创新型的技术和产品,还需要为整个企业发展建立良好的制度管理环境,这样才能够不断提升企业的整体实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发展优势。
(三)有利于企业快速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目标
传统的企业管理实行的是集权制的管理制度,这种制度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的发展目光不仅仅放在国内市场中,还放在国外市场竞争中,如果企业对自身的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创新,就能够为企业其他方面的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企业在对管理制度进行更新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的发展需求,参照国际市场的标准,对企业中相关的管理部门以及管理制度进行创新,从而就能够克服企业体制无法适应发展需要的现状,从而保证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为实现企业的现代化以及与国际市场接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对策
(一)企业领导层需要建立正确的管理制度创新意识
目前,很多企业由于长时间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所以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没有建立正确的管理制度创新意识,导致很多企业出现各种不良现象情况,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针对这些情况,企业必须要重视管理制度创新对企业的巨大作用。首先,企业领导者要先具有正确的管理制度创新意识,要对落后思想及时进行转变,建立具有战略性的思想;其次,企业要定期组织相关的管理制度创新培训,让企业的领导层多接触最先进的管理制度,制定出最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制度并进行贯彻实施;最后,企业还需要不断加强对专业管理人员的引入,以帮助企业不断转变落后的管理思想,辅助进行管理制度的创新,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效果。
(二)以市场为导向来对企业的组织层面进行创新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组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会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会对企业的生产配置起到一定的作用。目前,很多企业中由于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管理组织,所以导致在企业中出现组织结构安排不合理,人员职责分配不科学等情况,这些情况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企业的发展。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必须要在组织层面上进行有效的创新,首先,企业要对现有的组织机构进行精简,将职能重叠的部门进行合并,精简工作人员,保证每个人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都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其次,要以市场为导向对组织设计模式进行改革,为企业人员树立管理制度要优于人治的观念,不断提升公司人员的凝聚力。
(三)加强对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
企业的管理模式是进行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保障,所以企业在对进行经营的过程中需要对管理模式进行不断创新。首先,现代企业在对人员进行任用的过程中要注重层次性,企业需要根据每个人的长处来进行职位安排,从而保证每个人在企业中都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其次,在对事物进行处理时要重视层次性,管理人员在对对企业事物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既不能只从局部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也不能只从长远的角度来对管理创新进行考虑,应该兼具整体与部分两方面,从整体出发,从全局的角度来对管理进行分析,找到管理重点,然后在从部分的角度为每个相关工作人员分配合理的任务,有层次的对事物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