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策划书(通用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生态农业策划书(通用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生态农业观光园策划书【第一篇】
绿色生态观光园
策 划 书
绿色生态观光园是将生态农业、园林绿化与生态旅游自然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类独具特色的科技示范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思路,属于农业生产的一种体制创新。它既是现代园林发展应用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观光农业的一种形式。它的显著特点是以金融资本为基础,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效为目的,重点突出参与性、观赏性和娱乐性,充分体现农游合一性。
一、项目名称
绿色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方案
项目规模
绿缘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种植养殖、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度假居住、健身、科研为一体的生态观光区。为确保农业观光的生态性,观光园拟聘请园林专家为技术指导,总面积约为*****亩。
项目主要内容
根据规划,观光园拟建设五个功能区,分别为自然生态区、绿色餐饮区、休闲娱乐区
公司目标和宗旨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贯彻落实城乡一体化,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利用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把游客的利益作为公司项目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打造一个集绿色农业、旅游休闲和科研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化、集约化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产业,建设一座在城市中有田园,田园中有城市的,可供人们一年四季观赏游玩的度假胜地。
市场分析)近年来,随着收入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在旅游过程中更注重对自然生态、传统文化的体验。农业观光园凭借自然风景优美,空气清新,民俗风情浓厚等独特特点,对游客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此外,在我国,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在其他地区都有成熟项目案例。
(1)观光园空气清新,设施齐全,服务周到,集种植养殖、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度假居住、健身、科研为一体;
(2)观光园位于城郊,地价较低,可以为开发建设节省费用,从而降低成本;
(3四季如春是观光园最大的亮点。
第三章 项目规划设计
一、项目内容
畅游农业长廊 果蔬采摘 奇花异草观赏 参观立体农业模式 体验民俗文化
二、空间布局与功能区分
1、自然生态区
该区占地**亩,包括农业长廊,绛珠仙葩两部分。
农业长廊在各个季节种植不同的农作物,保证四季长青。一方面可以供游客一年四季游览观赏,另一方面,每个季节都有采摘活动,让习惯了城市生活的游客在不同季节都能体验到农家的生活。
绛珠仙葩种植着来自各地不同的珍奇花草,每年每季景色各异。2、绿色餐饮区
该区占地**亩。这里有独具特色的农家宴,风格分为清真和非清真。同时,建有面积广阔的餐厅,提供中西式餐食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休闲娱乐区
该区占地**亩。利用地形,建设游乐场,有丛林探险、迷宫转转、旱冰场、还有台球、乒乓球、SPA等俱乐部,将田园与城市融为一体,使游客充分享受观光和健身的乐趣。
4、其他
医疗中心位于园内中心处,以便意外发生时救护人员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抵达。
停车场建设在地下,节省了路面相当大的空间,缓解交通拥挤的状况,同时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园内配有接客车,游客可以凭借门票免费搭乘。7、总体设计观光园各区道路相通,路两旁围上绿篱,或种植松柏树,营造一种林荫小道和田园小路的氛围,行走其间,有如体会一种立体的生态公园,静谧、幽雅,让人暂时放下生活的重担,回归自然。
三、管理、服务、保障
1、现代化的管理: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根据各区的实际情况准备不同的方案,统一管理与责任分配相结合。
2、人性化的服务:宽敞的地下停车场、清洁的公共卫生间、服务咨询台、可供休息的长椅、导游服务等设施和服务,给游客营造一种家的感觉。
3、全方位的保障:保卫室和医疗中心保障了游客的安全;超市能够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民宅住宿接待解决了外地游客的住宿问题;游客投诉处最大程度的保障了游客的合法权益。
市场营销策略
一、营销理念
以“四季如春”为营销点,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定位,主张绿色满园的营销理念。
二、营销活动
1、适时举行采摘竞赛,可依据人数的多少分为个人组、双人组、家庭组或者依据参赛人员的年龄分为少儿组、青年组、中老年组;2、在媒体上刊登一些农业科研新成果等,扩大知名度; 3、在适当的时间在观光园组织野营,举行篝火晚会; 4、针对游客喜欢边游览边拍照的爱好,可以举行游客摄影展,题材是关于观光园的风景、人物等;
6、在农地里,可以体验农耕机械的使用,体验乡村劳动; 7、在相关报纸、户外、电视、网络等媒介上做广告,宣传其“四季如春”的差异点,准确定位,形成差异化营销;
8、在六一儿童节或者重阳节等节日,可以组织免费观光或者以优惠价。
三、营销资料
门票、旅游手册、折页、书签、手提袋、展板、碟片、园区的吉祥物或者纪念品
四、网络行销
制作高质量的主题网站,实现网上游览如同亲身体验一般。发布旅游信息,实现网上预订,支付和结算等功能。开辟专栏,让游客对观光园的服务、设施、感受等进行投票,提合理化的建议,针对建议的可执行性给予相应的奖励,促进观光园发展。
项目评价
建设与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旅游业发展创新的一种新形式,也代表了21世纪生态园林绿化发展的方向,受到国家和政府的支持。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出现,为游客提供了绿色空间,扩大了人类的生存空间,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更好的环境,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缓解生活压力。
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增加绿化面积,将生态农业、休闲娱乐、餐饮、服务等要素结合起来考虑,本项目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重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在经过项目收益分析与项目评价后,可得出本项目的研究结论:绿缘农业观光园项目具有可行性。
二、建议
工程建设应多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与实际相结合。有关论证、设计、施工紧密配合,体现“天人合一”的建设理念。同时,学习其他具有类似规模的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设经营,采用合理、可行、有效的技术手段,确保工程万无一失。
观光园的设计应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与积淀,在内容上应有主次之分,突出资源优势和特色,定位准确,实现差异化经营。
注重宣传,扩大观光园的知名度,提高在媒体上的曝光度,增加游客的认可度。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第二篇】
关键词: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特点。发展现状;对策
一、我国生态农业概况
1、生态农业在我国发展是必定趋势,发展生态农业对荒野化治理、脱贫致富食品安全、资源合理利用、土壤质量变更、防止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等具有直接作用和重大意义。
2、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寻求目标是既要保证生产和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又要掩护和建设好农业生态环境。
3、生态农业评价系统是衡量生态农业建设程度的基础和手段。
二、生态农业的基础内涵与特点
1、中国生态农业的基础内涵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剂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工程系统。
2、生态农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综合性;二是多样性;三是高效性;四是持续性。
三、发展现状
1、生态农业在我国出现已经有20余年的历史,经过学术界的开辟研究、中国生态农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其次,通过实行生态农业,改良了农民生活质量,增长了收入。一些示范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由于贴近百姓,具有多种功效,深受农民欢迎。
2、生态农业供求状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我国的耕地却在不断减少,因而农产品的供需矛盾不断激烈。由于生态农业是高产循环的经济模式,它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种矛盾,但要想消除这种矛盾需要不断加大力度的推广生态农业,直到我国彻底的摒弃传统的农业,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形势的分析
1、优势与劣势分析
中国农业历史底蕴丰富。但是,我国生态农业在理论上不成熟,科学边界不明确,没有形成自己的技巧系统:在实践上实现自己的目标要有必定规模的生产资源(如土地、水域)、较大的资金投入、有多元化技巧和较高的成熟度、有国家相干政策的支撑、有必定的人力资源为基础等。
中国幅员辽阔,总耕地面积大且有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的土地、气候等件。但是,我国农业的重要成绩就是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而取得的,水资源缺乏、土地资源减少、温室效应、森林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农业污染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更为严格的来自资源环境的挑战。
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生产迈进了机械化生产、现代化管理的崭新时代。农业的持续发展,中国农业的机械化水平还将保持前进的势头。
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比较优势显著。中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导致成本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较为显著。但是,我国生态农业产业化正在兴起,但基础单薄:强地区性和多元文化对发展丰富多彩的生态农业供给了良好的条件,但对生态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又客观地形成了一些障碍。
2、机会与威胁分析
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农业扶持政策。但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农产品市场门户大开,国际上大批生产成本低、质量高的农产品涌入中国,而没有关税政策保护的本土农产品的竞争优势大打折扣,甚至根本无法与外国产品竞争。这无疑对中国农产品主产区及其农民产生了不利影响。
加入WTO使中国充分享有成员应享有的利益,改善出口环境。但是,国际贸易壁垒及标准化的普及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造成极大威胁。中国产品尤其是农产品标准化水平低,而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标准如绿色壁垒、蓝色壁垒、红色壁垒等更是让中国生产者应接不暇。
中国优势农产品市场扩大。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但国际贸易壁垒及标准化的普及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造成极大威胁。中国产品尤其是农产品标准化水平低,而国际上普遍认同的标准如绿色壁垒、蓝色壁垒红色壁垒等更是让中国生产者应接不暇。
外商投资力度加大,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但是汇率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威胁。
五、生态农业发展对策
1、创新我国农业生态理论与模式
开展中国生态农业理论与模式创新研究,不仅是推动中国生态农业理论摸索、技巧集成与模式创新的现实需要,具有重要科学价值,而且是改良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和农村、农民生活条件等的急切需要,是建设资源节俭型新农村、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现实需求。
2、加强法制、宣传,加强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
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广泛宣传生态农业的意义和重要性,进步宽大干部群众的认知程度,激发发展生态经济理念和热情,自觉开展生态环境掩护和无公害农产品产业的开发和经营。
3、加速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严格依法履行非宜农耕地的退耕还林、退田还湖:杜绝并严惩对天然植被的损坏,同时由国家扶持发展相干产业以解决有关地区国民的生活问题: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掩护工作改良农业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切实贯彻“科教兴国’方针,促进人口素质提高
应加强农业相干基础科学技巧的研究,如污水处理利用技巧、农业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作物抗性育种与生理以及我国北方气象干旱化与全球变暖的农业对策等,以保证农业发展的持续性。加强科技推广力度,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发展教导事业,进步农村人口素质。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导,最大程度遏制新文盲的产生:在农村广泛推行各种情势的职业技巧教导和成人教导,有针对性地造就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巧,这样既有助于新技巧的迅速推广,也有利于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强打算生育,把持人口增长,进步人口素质。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第三篇】
关键词生态循环农业;现状;问题;对策;广西贺州;八步区
中图分类号S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1-0316-03
生态循环农业是以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资源低消耗、废物低排放、产品高产出、转化高效率为特征,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的农业发展模式。贺州市是桂东区域和辐射桂湘粤三省(区)的重要商埠,市内农产品资源丰富,生态农业建设基础好,工业“三废”污染少,生态环境保护比较好,2009年贺州市政府开始谋划建设“森林之城、田园都市”,2010年规划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市。八步区是贺州市重要城区,近年来,紧紧围绕“生态立区,农业稳区”的理念,持续实施生态富民“十百千万”建设工程、生态无公害标准化种植和养殖工程、生态公益林工程、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工程、生态农业旅游工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建设示范工程等项目,通过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开发、推广农业新科技等举措,探索出一条适合该地生态农业发展的路子。
1发展现状及成效
现已建立了莲塘、贺街、桂岭、信都、仁义等生态富民示范镇5个,建成生态富民示范村20个,拥有生态富民示范户1 102户,生态区耕地面积4万hm2,人口超过83万人,生态区农业总产值30亿元,农民生态产业人均收入2 000元,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
以沼气为主的农村清洁能源得到推广
自2003年以来,八步区组织实施了生态富民“十百千万”建设、农村能源综合建设等工程,把农村清洁能源开发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专门领导小组,采取多种措施,成立专业施工服务队,做好沼气开发,现已建成县级服务建设点1个,镇级服务建设点14个,村级服务建设点57个;同时加大资金扶持,投入7 000万元的补贴资金,平均每座沼气池补贴1 700元,鼓励农民建设沼气池。目前全区14个乡镇(街道)累计完成沼气池万座,沼气池入户率为51%;其中非贫困村沼气池完成 1万座,沼气池入户率为%;65%的规模养殖场实现了牲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全区无沼气建设空白村。由于农村清洁能源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利用,有效地降低了对石油气等资源的依赖,也减少了对森林等资源的破坏。
秸秆综合利用初见成效
八步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是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一项主要工程。按照“以疏为主,堵疏结合”的方针,广辟秸秆综合利用途径,大力扶持秸秆综合开发产业,全区200万t作物秸秆得到了有效保护和利用,综合利用率达到了%。
秸秆青贮发展养殖业。以贺州西牛牧业等企业为龙头,以“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发动群众利用秸秆青贮大力发展黄牛、水牛、奶牛、淡水鱼养殖等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八步区已发展成为“广西畜牧业十强县”,畜牧水产业年产值亿元。
秸秆还田培肥地力。通过连续多年的宣传示范,做好秸秆还田免耕抛秧技术、“腐秆剂”、秸秆堆腐还田技术[1]等配套技术的推广工作,秸秆还田在全区得到大面积普及,已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每年的秸秆还田面积达万hm2,大大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了化肥的施入量。
发展秸秆食用菌产业。引进和扶持了深圳天华、贺州惠农公司等食用菌生产加工企业,创建了八步区农科所等多个秸秆食用菌重点生产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引导群众有效利用作物秸秆发展蘑菇、香菇等食用菌产业,规模逐年扩大,效益逐步提高,全区2010年食用菌生产为110万m3,年利用秸秆10万t,年商品菌产量6 500 t,产值2 700万元,食用菌产业已成为八步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推广土肥新科技,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
通过多年持续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增施有机肥技术,连年实施种植绿肥、“沃土工程”等,土壤肥力稳步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耕地的可持续循环利用。“十一五”期间,全区共推广秸秆还田万hm2,秸秆还田率达51%,种植绿肥6 666 hm2,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及应用相关技术面积达万hm2,作物施用配方肥2亿t,覆盖率达%,地力逐年提高。同时大面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在莲塘镇仁化新村、信都镇平龙村无公害西瓜、沙塘桔园等基地均实施水肥一体化滴灌生产。目前全区在蔬菜、西瓜、果树等优势农作物上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面积达6 660 hm2,节水499万m3,节肥690 t,有效推进了当地特色农业发展,也减少了水肥浪费。
清洁生产工作扎实开展
一方面加强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监管,规范农资企业经营行为[2]。另一方面大力推广农药化肥减施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有效控制了农业面源污染。全区累计实施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达10万hm2,其中灯诱面积万hm2,性诱5 333 hm2,1 333 hm2;在水稻、蔬菜、果树作物上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4 000盏,黄板250万张,果实蝇性诱器万个。2010年在桂岭、信都等乡镇成立农作物病虫害机防合作社,组建机防队6个,实行统一购药(多选生物药剂)、统一器械、统一用药时间、统一配药等机制,切实保证了植保新技术、生物新农药的推广普及,相对减少了用药次数和农药的投入量,尤其是减少了中、高毒农药的使用,目前全区统防统治面积达2万hm2。同时投入资金亿元进行农业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开展农业无公害化、标准化生产,走品牌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之路,目前全区有广西无公害蔬菜、水稻、水果等无公害产地认定5个,广西无公害农产品认证7个,通过自治区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万hm2。
示范推广了一批循环农业模式
稻―牛(猪)―菜―灯―黄板―生物农药。将稻草收集发展养牛业[3],牛粪循环利用发展沼气,沼气可照明或烧饭,沼池净肥用来种菜,在菜地挂置频振式杀虫灯、黄色板诱杀害虫,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防治作物害虫,生产无公害蔬菜,实现生物多样性的良性循环。
果―沼气―灯―生物农药。利用果园杂草、农作物秸秆,发展沼气,用沼气池净肥发展种植水果业,在果树上挂置频振式杀虫灯、黄板、果实蝇性诱捕器诱杀害虫,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和生物农药防治害虫,生产无公害水果,确保食用安全。
稻―灯―鱼―鸭。在稻田挂置频振式杀虫灯,利用灯光捕杀稻田螟虫,被捕杀的虫子喂鱼,稻田养鸭,利用鸭吃食稻田虫子,通过生物链依赖关系,减轻农作物虫害的发生,减少农药使用量,生产无公害粮食。
猪+沼+果(菜)+灯+鳖(蛙)。应用诱虫灯诱捕虫养蛙,收集有害生物福寿螺养鳖,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处理猪粪尿,沼气池里的沼液作有机肥种果种菜。如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黎家寨村建成沼气池96座,78户农民饲养“福寿鳖”、青蛙,养鳖、养蛙池3 500 m3,年养成鳖4 000只,鳖苗7 000只,虎蛙万只,每年消耗福寿螺100 t,养殖户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5万元。
休闲观光农业得到初步发展
贺州市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八步区积极推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现已建成2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以生态休闲为主体的旅游业获得突破发展,年约接待游客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达2 000万元。
乡村花园。在邻近城区的阳光生态休闲农庄、莲塘镇仁化新村等建成环境优美、景观独特、地域性强的乡村花园,内设有停车场、露营烤肉区、精致餐饮店等,为广大游客提供休闲享受。
乡村民宿、生态农家乐园。充分利用乡村自然环境景观、特色文化和民俗,在莲塘客家围屋、黄洞瑶族风情村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村庄建设乡村民宿、生态农家乐园,游客既可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体验优雅宁静的乡村生活,又能享受丰富的人文风情和欣赏优美的自然景观。
观光农园。建成神仙湖观光园、莲塘青梅园、步头三华李观光果园、黄洞月湾观光茶园、临贺故城观光菜园,信都、仁义无公害西瓜观光瓜园等具有特色农产品的各种农家园,开展观光休闲旅游,游客可观赏田园美景、体验采收农特产品乐趣,还可以下到田间地头感受种植农作物的辛甘。
休闲牧场。建成贺州西牛牧业休闲牧场,在牧场内游客能体验到亲手饲养水牛、奶牛的乐趣,也可以品尝牛奶、牛肉等,舒心享受南国牧场的清美风光。
2存在的问题
八步区生态农业建设虽然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总体水平还远未达到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无论是示范规模上,还是优良模式推广上,都存在不小的差距,特别是产业化水平不高,与以色列、日本等国际先进的生态农业差距很大。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认识不够,影响生态农业发展
部分干部、群众对生态农业认识不够,多留在过去的常规生态农业方式上,没有大生态、大产业的概念,只注意到了其中的某一些环节。如有些村镇只注重发展沼气等能源开发,而在生态种植、养殖方面配套不够;生态农业模式不多,产业化程度不高,致使多数地方的生态农业建设至今仍停留在试点示范的层次,建设的内容也局限于沼气的建设、使用等,影响了生态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资金投入不足
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其硬件建设、生态技术推广、产业化经营、发展休闲旅游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由于投入不够,使生态循环农业建设规模小,速度慢,生态、农业新科技很难深入贯彻落实,生态农业、生态效果很难得到发展和提升。
缺乏协作合力
近年来,在实施过程中发现缺乏整体意识,部门协作不够,有些部门各自为战。如有些村屯道路硬化,却忽略改厕、建沼池、治理污染等;而且由于各部门实施的技术、资金缺乏有效整合,生态农业发展的整体效果欠佳。
农业新技术推广受多方制约
受多方因素制约,八步区农技推广队伍不稳定等问题仍然存在,影响了许多科研成果不能有效转化为农业生产力,致使农业科技贡献率较低,农业科技进步乏力。
农业面源污染依然存在
农作物病虫防治仍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造成环境污染、水质污染,对农产品安全存在隐患;大量施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壤板结和水富氮化、磷化;大量的山塘、水库人工养殖鱼、鸭等造成水质污染。
3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对策
同志认为,“21世纪是中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中国农业现代化必定是现代化的高效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之一,而且发达国家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设置了各种绿色技术壁垒,使农产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4]。面对挑战,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形成生态农业产业化,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部门协作,齐抓共建
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应多部门协作,整合资金,共谋共策,全面规划,整体设计。对生态种植、养殖、沼气池建设、太阳能推广、村屯道路硬化、改厕、新农村建设等纳入总体规划,达到整体生态环保效果。
加强宣传,提高生态循环农业全民意识
利用电视、网络等传媒,加大宣传,提高生态全民保护意识。另外,加强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技术骨干的培训,促进生态农业先进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
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品牌化、产业化
按照大生态、大产业、大循环、大发展、高科技和高效益的理念指导生态农业建设。根据各镇村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积极引进和扶持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私营经济、民营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经济能人等参与生态农业建设。重点培植和发展生态农业优势产业,建设高规格的生态农业商品基地,构建具有较大规模的生态农业产业群、产业区。力争做到一乡一至两个重点,一村一两个主业,打造知名生态农业品牌,真正把自身的生态、资源优势转变成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
增加投入,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社会事业工程,要出台更多惠民政策、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村建设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大对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对农业、能源等新科技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培养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专业化人才。建立“谁投资、谁受益”的投资机制,认真筛选一批重点生态农业项目进行招商引资,积极吸纳外资投入生态农业建设。引导农民加大资金投入,使生态农业建设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农民成为生态农业建设投入的主体。加大对生态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力度,积极帮助企业树立生态农产品品牌,提高企业效益,加快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
加强技术创新,丰富生态农业建设内涵
各乡镇、各部门在大力推广现有先进、成熟的生态农业模式的基础上,围绕新农村建设,结合当地实际,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设计、试验、组装、提升各种生态农业新模式和新技术,增强生态农业发展的后劲。通过试验和技术组装,逐步建立各种生态农业模式的技术规范和技术标准,推进生态农业建设的标准化。同时,认真做好广大农民的技术指导及培训工作,使农民能熟练掌握各种生态农业技术,以加快生态农业技术的转化和应用。
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严格执行《农药管理条例》和《农药安全使用规定》等,规范农资市场,实行农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制度;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生物农药和有机肥等,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规范山塘、水库养殖业,并引导养殖场发展生态循环养殖模式。
4参考文献
[1] 孙学亮。秸秆堆腐还田技术及效益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9):296.
[2] 陈宏金,梅淑芳。金华市发展循环农业的现状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09(6):4-8.
生态农业策划书【第四篇】
生态农业策划书
生态农业策划书
一、基本情况福建宁化县淮土乡寒谷村,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土地,长征出发地之一,地处该县西部沿307省道延伸。以赣相邻四面环山紫色风化页岩土为主。全村303户、1296人,主要特产:
山茶油、地瓜干、辣椒、豆角干、酸菜干等。交通方便距离宁化县25公里、距永宁高速客家祖地石碧出口8公里。江西石城县20公里,江西瑞金市67公里。江西南昌市3小时路程。长宁永铁路建设中,完工后距离火车站10公里左右。村周边主要风景名胜--中国著名的世界石碧客家祖地、道教名山—宁化祖山东华山、---龙华峰、---通天岩名胜风景区。还有距离寒谷村3公里一眼长年源源不断天然温泉和20米高的瀑布龙潭生态风景区等有待开发。寒谷村气候属中亚热带气候,因山地走向及高低地形变化复杂,造成日夜温差悬殊,干、湿、冷、热明显,光照充足。平均气温为℃,极端最高温度为℃,最低气温-3℃。年日照总数达1900小时,相应湿度81%,平均年降雨量为,雨量时空分布不均,一般中低山地多于高山丘、河谷盘地。多年平均陆面蒸发710~750毫米,水面蒸发890毫米,无霜期214~218天。
二、规划依据: 1、区位优势。寒谷村紧靠闽赣两省两个县城交界,交通便利、经济基础较好,而且两个县城有常住人口万多人,流动人口近2万人,有强大的消费群体做后盾,具有能消售、能带动的优势和消费群体消费层次较高的优势。52、地理优势。寒谷村处于武夷山脉南端、宁化县城的西部,平均海拔300~400米,龙华峰海拔500米。最高东华山1140米。区域自然环境良好、生态植被丰富、山上主要经济林种植多年生山油茶万亩。黄连木-生物柴油树种的发源地。村有耕地870多亩,可开发利用500亩。800多亩山地几乎全部荒芜,水库资源200多亩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非常适合发展养殖业及种植业。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丰富:
土壤为酸性沙质土壤与黄粘土壤。是亚热带特定的生物气候形成的,表现出典型的土壤地带性特征。地带性分布的水稻田地有灰泥田土和黄泥田土。呈非地带性分布的水稻田有紫泥田土和石灰泥田土,旱地及山地土壤以红壤、黄壤、紫色土为多。
3、开发优势:
现在村里水、电、有线电视网络,移动通讯网络覆盖100%: 电话,宽带、水泥公路,新盖学校、卫生所;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近年里,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部份都已外出创业,部分家庭已经进城买房居祝给开发利用这片土地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当前,国家的政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开发农业产业链。省市县政府出台农(转载自百分网。oh100.,请保留此标记。)业发展优惠政策支持农村项目:
可形成规模化、市场化的持续发展。发展前景也非常广阔。生态农业项目给以投资者长期的丰厚回报。
4、产权优势。平方公里的区域,产权由同一法人所有,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集生产基地+公司+生产+农户合作+深加工+市场销售
+服务;场地规模化,产品品牌化发展,对吸纳周边分散农民参与的引力较强,生态农业有利于整体开发。
5、政策优势。海西建设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支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较多,统筹城乡发展的力度明显加大,且又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同步,为加快开发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
6、市场优势。宁化和石城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取得明显成效,201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8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74元,但休闲度假旅游业发展缓慢,休闲娱乐功能滞后,开发的目标人群空间大,主要压力是如何引导消费和引领消费潮流。
三、建设思路本规划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创设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为载体,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体现传统农庄风貌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角污染”,追求设施与农业系统、生态系统、人文景观系统的和-谐统一,围绕农庄活动场所,依托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活动、农村聚落及农村传统的生活习俗资源,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农庄。四、建设内容
1、种植园区建设。围绕基本农田,建设50亩长豆角种植园,种植采取小畦种植、标准化作业,尽力体现田园风光;建设50亩牛角辣椒种植园;建设50亩以上蔬菜用于脱水蔬菜生产的植园;达到生产加工
出口的生态标准蔬菜基地。建设50亩保护地温室大棚反季节蔬菜种植园,长年四季有提供新鲜蔬菜供应周边市场,丰富周边老百姓的菜篮子,和日常所需的生鲜蔬菜;按国家规定无公害食品生产标准生产;合理搭配,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四季生产、四季销售,既体现观赏性,又体现食用性。
2、栽植园建设。围绕现有200亩蔬菜种植基地配套,进行改造,提升和扩建;田拢和绿化带上增加新特优时令水果种植,规划修建田边,水渠道,排水系统等均匀可以种植。尽力达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果,同时起到绿化和观赏的立体生态园林效果。
附送:
生态可行性报告
生态可行性报告
工作报告 可行性报告 生态可行性报告 生态可行性报告
工作报告 可行性报告 生态可行性报告 生态可行性报告
首先农村有大量的可开发生态资源。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汽车尾气`工业污水`城市噪音`各类磁力线的辐射让人苦不堪言,直接或间接的破坏原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夺和破环也日益加剧,地球的生态健康日益恶化。土地荒漠化扩展、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与干旱频发、全球变暖、物种灭亡加速等等,无不威胁着人类的存亡。生态灾害、生态危机、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国际事物最敏感的重大问题,关系到国家的根本利益、甚至引发战争。由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自然资源的紧缺性,国内的上下游之间、地区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所以保护自然资源、节约自然资源、科学的利用自然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组建现代化农业生态基地将是这次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而森林生态系统更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中之重,是该系统中分布最广、结构最复杂、类型最丰富的一种生态系统,也是功能最强大、最完善的资源库、基因库和能源库。大力培育和发展森林资源,保护和建设森林、湿地、荒漠等自然生态系统努力构建布局优化、结构合理、功能协调、效果显著的林业生态体系是生态农业建设的基础保障。充分发挥林业在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循环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是其他生态系统和谐发展的前提保障。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本身就是巨大的经济循环体。传统经济是一种以“资源——产品——污染排放”为模式的单项流动的线性经济,其主要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即大量利用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又将污染和废物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是粗放的、一次性的利用方式。而循环经济体的流程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其特征是低消耗、高利用、低排放,追求对物质和能源的循环利用,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最小。森林资源是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其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式的内部物质循环和外部物质能量交换系统,其循环过程为
“森林——利用——培育——森林。我们可以完全可以实现森林资源的多功能性、多效益性、低污染和高循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