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策划方案 >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报告【优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23935

【导言】此例“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报告【优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第一篇】

[关键词]

案例概念化;社交焦虑;个案研究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12)005-0368-05

为了帮助具有不同程度焦虑症状的来访者,心理咨询师们不断寻找着更为精确的诊断方法和更为有效的咨询方案。要评估来访者对于某种咨询方法的适用性,仅靠人口统计学数据和症状描述往往不够充分。案例概念化(case fornq_ulation)的出现填补了这部分空白。目前,学界对案例概念化仍没有统一的定义,其内容往往根据咨询师的流派不同而有所区别。如,sperry将案例概念化定义为:为了帮助咨询师进行治疗和预测工作,将几组数据和信息联接成为连贯模式的过程。而wolpe和Turkat将其定义为,一个将当前问题全部相互联系起来,解释问题的现状,预测问题将如何发展的假设。尽管这些定义看起来各不相同,但不难发现其中有着共同的内容。简而言之,案例概念化就是在一定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理论的基础上,就来访者的问题成因和维持因素提出假设,为构建咨询方案提供指导蓝图。

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愈来愈多地引入了案例概念化,这种方法可用于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ur Therapy,CBT)。虽然不同焦虑障碍的具体症状有所区别,但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即核心症状。首先,所有的焦虑障碍患者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上或者行为上的焦虑情绪表现;其次,焦虑障碍患者的认知中都存在不合理信念。这些共性使得我们对焦虑案例的概念化有可能通过一个统一的模型来实现。Boschen等提出的针对焦虑问题的认知行为案例概念化(Cognitive Behaviour Case Formulation Framework,CBCFF)就是这样一个整合的模型,该模型包括7种主要成分:①趋近行为和刺激源;②高度警觉;③经验信息;④神经质;⑤降低自我效能;⑥减少焦虑行为与安全信号;⑦焦虑减少。本文将使用此模型制订一个针对社交焦虑人群的个人化咨询方案,并综合评估其咨询效果。

1个案与方法

个案基本情况

来访者A,女,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上大学后感觉不能适应,特别是宿舍同学关系问题对她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扰,主动来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求助。

来访者为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比较顺利,和父母同住,学习成绩好,受到老师的喜爱,在同学中扮演“大姐姐”的角色。母亲对来访者的学习成绩方面要求比较严格,性格培养方面并不重视;父亲则管教比较少。上大学后来访者离开家住进宿舍,发现人际关系变得“复杂了许多”,不像原来一样只要学习好大家都会喜欢她。为了让同学对她有好印象常常对人言听计从,怕别人不喜欢而不敢自我表露,但是心里又觉得十分委屈、痛苦,感到同学关系问题令她无法应对。近一个月来,来访者感觉和人说话时身体紧张,出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为此常常引发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一见到人,特别是宿舍的同学就感到焦虑、担忧、恐惧,不想回宿舍,常常回家,想转系甚至休学。初次见面时,咨询师观察到来访者外表正常,说话流利但声音小,愁眉不展。

来访者A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得分为65分,处于中度焦虑分数段;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ocial Avoidance and Distress Scale,SAD)总分为20分,其中回避分量表9分,焦虑分量表11分,分数较常模偏高。

来访者因为人际关系问题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因此可认为具有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症状。

咨询方案

在来访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咨询师与其共同制定了一个CBCFF咨询方案,共咨询8次,每周1次,每次1h。

咨询过程

第1阶段(第1次会谈):摄人性会谈

收集来访者的一般资料,确定来访者的问题,共同制订咨询方案,初步建立咨访关系。

第2阶段(第2-3次):案例概念化过程

从第2次开始,咨询师向来访者介绍Boschen等提出的焦虑症的案例概念化模型。首先,咨询师对模型包含的主要成分进行了简要说明。在来访者了解CBCFF的主要内容后,将案例的主要内容形成概念化,也就是来访者对自己的问题形成独特的概念化模式图,更加明确清晰地认识自身焦虑问题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图1展示了来访者A的案例概念化过程以及相应的咨询方案。来访者由于对人际关系感到困扰而不愿呆在宿舍,频繁回家,这种回避行为导致了对同学及宿舍环境更加敏感,害怕自己因不会交际而被人孤立和厌恶;由此引发了头痛,无法专心上课和学习;学习效率的下降以及头痛的症状引发了进一步的焦虑,来访者认为自己无法应对人际关系的想法进一步强化;来访者所使用的回避行为即呆在家中,熟悉而安全的环境能够暂时缓解其焦虑的症状,直到其又一次回到学校,如此循环往复。

由于案例概念化的过程是让来访者学习并使用一套之前从未涉及的模型,因此一次会谈时间并不足够,本咨询中安排了两次进行这一过程,并且在后面的咨询中要根据情况随时进行模型的调整和修改。

第3阶段(第4~7次):干预技术

在形成了只属于来访者个案独特的案例概念化模式图后,按照每一成分的相对应咨询方法进行干预。本案中主要使用了以下4种干预技术。唤醒管理:根据来访者出现的身体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问题,咨询师选择了渐进式肌肉放松和呼吸放松训练法介绍给来访者,通过来访者的日常练习,逐渐学会在焦虑增加时灵活自如地使用呼吸放松技术,并且在睡前以及躯体紧张的时候进行渐进式肌肉放松。呼吸放松法作为一种放松训练,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注意分散方法,它要求来访者将注意力完全集中于呼吸,即将注意力从焦虑刺激上转移开,不要将注意力过分集中在情境当中的人际成分上面。

暴露:暴露是本案例中应对焦虑情绪的行为技术的核心。咨询师鼓励来访者通过暴露的方法着手改变其需要处理的目标行为,即人际交往回避行为。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商定人际暴露的级别和具体内容,并进行练习。具体内容包括现实暴露以及想象暴露(如同学向自己发火)。通过逐级暴露,反复体验焦虑水平下降的过程,来访者在进入相应焦虑情境的时候焦虑程度就会逐渐下降。这一过程的重点是制定适宜的暴露等级,确立有效的暴露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暴露针对焦虑情绪起作用。在本案例中,来访者选择如下事件作为逐级暴露的内容:和同学一起聊天(焦虑分数20,满分100);被同学拒绝(焦虑分数40);同学向自己发火(焦虑分数60)……以此类推。在制定适宜的暴露等级后,咨询师和来访者商定适度的惩罚措施,当来访者采取人际交往回避行为的时候给予惩罚刺激,如将手放在凉水中1分钟(本案例的咨询是在冬天,所以可以通过此惩罚刺激引起来访者一定程度的不愉受)。

本案例中仅安排了一次以暴露为主要内容的咨询,但暴露并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需要来访者多次反复练习,因此咨询师将暴露练习作为每次家庭作业的内容。通过不断的练习与进步,使来访者逐渐建立起应对焦虑情绪的信心。

认知重组:cBT取向的咨询师认为,焦虑情绪来自于我们的不合理信念,识别并修正这些不合理信念是应对焦虑情绪的重要环节。首先,要使来访者明白,是自己的想法导致了不良的情绪,因此自己对此负有责任;然后通过认知策略,如与不合理信念辩论、关注积极想法等进行认知重组,将功能不良的思维模式转变为现实的、可信的、积极的思维模式。

来访者A的不合理认知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和他人的以偏概全的消极观念,以及对社交情境“糟糕至极”的想法,其与此相关的核心信念为“我不行”。使来访者意识到自己的不合理认知是改变的第一步,只有来访者对其消极信念更加敏感,才有进一步改变的可能性。针对一些焦虑性认知进行认知重组,对来访者关于自己和他人的错误想法(如,她不和我打招呼就是不喜欢我)进行识别和纠正,用合理有效的替代想法予以替换(如:她不和我打招呼可能是没看见我)。然后给来访者布置家庭作业“想法记录表”,让来访者记录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不合理信念,并学习如何与不合理信念辩论。来访者通过案例概念化对自己的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并对自己的不合理认知进行修正,从而促进了暴露等技术的进行,认知技术与行为技术相结合,使得积极转变加速发生。

抑制安全行为,放弃安全信号:减少安全行为的次数和放弃安全信号是来访者进步的明显标志。来访者A的安全行为表现为离开令其焦虑的人际环境,即避免和同学、舍友接触;减少安全行为意味着减少回避社交行为。如图1所示,来访者的安全信号是“回到家中”;那么完全地放弃安全信号并不是指来访者不再回家,而是不再因为人际关系问题而过于频繁地回家,即回家的次数至正常范围(如,1周1次),这就是完全放弃安全信号。这是咨询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这一过程中,来访者可能面临一些问题,比如没有逃离焦虑情境而引发的焦虑水平上升,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通过坚持不使用安全行为,成功应对焦虑来增强自信--也就是说,当来访者意识到自己不用离开人际情境而焦虑水平也得到下降时,自我效能感就得到增强。在放弃安全信号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困难,通过上述技术以及咨询师的鼓励和支持,来访者的自信心得到提升,对适应当前环境的信心也会逐步增强。

第4阶段(第8次会谈):结束咨询

咨询师与来访者共同回顾了前面所讲过的知识内容以及来访者的改变历程,并针对咨询目标和来访者的现状进行咨询效果评估。然后咨询师向来访者阐明,咨询结束后焦虑问题并没有消失,还有可能发生反弹的情况,来访者需要对此做好心理准备,并且和来访者共同讨论预防复发的具体措施。最后,咨询师和来访者告别,结束咨询。

2结果

量表评分:咨询后患者SAS得分降为49分,不足以达到轻度焦虑的评价标准;SAD总分为14分,其中回避分量表5分,焦虑分量表9分。

咨询师评价:与咨询前相比,来访者的焦虑情绪症状明显减轻,生活适应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言谈举止表现出更多的自信,对环境和他人的依赖性减少,能够适当处理与宿舍同学的关系问题,。

来访者自评:不总是想着逃回家了,也不想转系了,呆在宿舍和教室等环境也不再觉得特别焦虑了,能够跟舍友和同学自然相处了。

3讨论

本文呈现了一个基于Boschen等所提出的模型的社交焦虑案例的CBCFF咨询个案,结果显示来访者通过这样一个方案进行焦虑问题的心理咨询能够在多方面减轻已有症状。有研究者认为,将CBT与案例概念化相结合能够获得较好的咨询结果,这在本案例的咨询方案中也有所体现。通过案例概念化使来访者深入了解自己的问题,并根据案例概念化模式图安排相应的干预手段,这样的方案具有案例概念化和CBT取向的双重优点。尽管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内并没有完全认同案例概念化的效果,但本案例的结果表明,CBCFF能够在某些方面促进焦虑患者恢复的过程。

在本案例中,来访者通过案例概念化的过程,为自己的问题制作了一张形象化的模式图,通过这张模式图,来访者能够直观地理解自身的问题源自何处,为什么会给生活带来困扰,是什么维持着这样的恶性循环。这张模式图的扩展内容包括来访者的早期生活经验,以及由此诞生的各种信念和想法。由此不难看出,一个好的案例概念化不仅能显示连接想法和行为的消极循环,还能帮助解决某些来访者可能会提出的关键性问题。例如:为什么这些事总是发生在我身上?为什么这些事总是不停发生?为什么这些麻烦消除不了?我该怎么办才能好起来?本案利用CBCFF模型,将具体诊断转化为每次咨询中相应干预方法,这也证实了CBCFF具有非常好的可操作性,具有现实应用价值。

从咨询过程当中可以看出,当暴露练习产生效果时,来访者在人际场合的焦虑程度有所下降,惩罚次数也有所下降。暴露练习使来访者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正确的信息,即人际交往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难以忍受,和同学一起呆在宿舍或者教室也没有自己所认为的那么可怕。多次暴露后,来访者逐渐习惯了焦虑情绪增加的过程,从而降低了焦虑程度。在暴露中,成功应对的经验能够增强自信,来访者发现自己能够逐渐地在人际交往情境中待越来越长的时间,回避行为越来越少,从而提升了自我效能感。此外,通过学习使用认知技术,来访者逐渐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同学和舍友一直对自己有敌意,而事实也不是自己所想像的那样糟糕至极,自己的想法在其中负有很大的责任,自己有能力做得更好。最终,将不合理信念替换为更加合理有效的新的信念。通过这个过程,来访者的焦虑情绪逐渐减少,想法变得更加积极,自我效能感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由于CBCFF对个体独特性的重视,我们应该重视对来访者的问题以及最开始的症状触境有深入的了解,然后将各部分事物综合地、系统地联系起来。如,来访者一开始仅提到自己和宿舍某一个同学的关系问题,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和扩展,咨询师逐渐了解了来访者的人际关系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一两个对象之上。只有对来访者的问题有较为宏观的把握,才能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案例概念化模式图。在这一过程中,咨询师们应该注意:没有一张案例概念化的模式图是完美的,需要随时用新的信息来补充和更新这张模式图,这是非常重要的。此外,案例概念化的个体性和复杂性要求咨询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参考多种CBT工作手册也有助于制定更为综合、全面的咨询方案。

4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作为一个个案,研究结果并不能推广到所有涉及焦虑问题的咨询过程当中。虽然本文所用的CBCFF咨询方案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是,国内目前仍缺乏相关实证研究的支持,特别是缺乏较大规模实证的研究。所以,在以后的研究中将进一步扩大样本来验证该咨询方案的实际效果。

[1]吴文源。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35-237.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第二篇】

关键词 多元文化论;东西方文化差异;心理咨询;跨文化咨询指导方针与技巧

中图分类号 R-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8-0680-03

引言:

20世纪80年代至今,多元文化论(multiculturalism)逐渐成为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取向之一。这是基于各国――尤其是美国――的社会人口构成的重大改变:更多的移民、其他人种和少数民族逐渐占据着各国文化中举足轻重的地位。重新认识各民族及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尊重其文化特性、摆脱心理学对西方主流文化的单一依赖性是心理学研究与应用的新重点。

在心理健康领域中,文化多样性对心理咨询过程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不仅来访者的文化背景愈加复杂、其观念及认知行为方式受到更多文化信息的影响,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不同国别和民族的差异也直接影响到交流和影响的有效性。

因此,一名专业的咨询师不仅仅应掌握对来访者精神状态、人格、行为方式的分析与全面评估的能力,更应该关注咨询过程中呈现出的、在文化影响下产生的微妙问题。这些问题对咨询关系的建立,来访者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以及咨询交流过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最终咨询效果均有着很大影响。

为了解并研究这些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出跨文化咨询的应对策略,本文作者特地给出了以下几个典型案例。

一、案例分析

案例一

童同学就读于中国一所重点大学,是一位性格大方、自小成绩优秀、由母亲单独抚养的女孩。进入大学之后与母亲多次严重争吵,最近一次争吵后吞服安眠药试图自杀。经抢救后呈现中度抑郁状态,持续半年之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评总分26分,认知障碍、阻滞、绝望感等因子得分高。

童同学主动前来求助时,自我表露度很高。在她的个人陈述中,她上大学后一直努力学习为了继续读研,自己和母亲对此都有着很高的期望。这次自杀行为的导火索是由于她身体不适、没在家努力学习,但母亲却强迫她振作起来,双方争执很久,母亲最后对她说“这个家是我的家,你在家要么就听我的话好好学习,要么就从这个家滚出去。”她感到强烈悲痛,觉得从小到大母亲一直都在支配她,她自己的需要、梦想得不到尊重和理解。

在会谈中,咨询师敏感地注意到童同学的家庭观念并不单一,而是存在东西方文化上的冲突,这种内部冲突恰恰是她痛苦的重要原因和急需解决的矛盾。根据她对理想家庭、理想父母的描述,她在认知上是非常向往西方个人主义理念的:她认为人应该独立、对自己负责,家庭成员之间应是平等尊重的,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身心需要。另一方面,她的行为却一直压抑着自己的内心需求,一切以母亲和长辈的要求为主,为家庭随时牺牲自己的事情。这些行为表明她从小深受东方传统文化的影响,父母是权威、孩子要顺从、个人的决定要服从家庭需要等传统思想根深蒂固。每当她想按照自己的需要做事,这种冲突就让她产生强烈的罪恶感,使她感到仿佛在和自己的母亲、家庭的需要做对;加之母亲的行为模式是支配型的,总是拿自己的权威和家庭责任等道德观念来压制童同学,最后给童同学造成了巨大的心理伤害。

咨询师将治疗重点放在分析中西方文化观念差异――主要是家庭观念――在童同学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是如何产生冲突而引起她的情绪、压力问题的,帮助童同学理解自己的痛苦来源;咨询师还对童同学和母亲进行同时会谈,让两人打开心扉、化解了交流方式上的问题和误会;更进一步建议了童同学的家长尊重她的个人意愿。童同学和母亲在认知上都有所转变,正确面对了双方观念上的不同,双方之间的信任又重新建立了。

案例二

李先生来自日本,已婚,目前在美国就读博士,妻子没有跟过来。他被他的美国室友带来咨询,据室友描述,他经常在)山草香○(梦中大喊大叫其妻子的名字,影响到他人睡觉;有多次发现他什么也不做,面无表情,只是死死地盯住妻子的照片。

在会谈中,李先生很合作,他的精神状态和情绪都很稳定,主动让咨询师了解到有关他婚姻的状况以及妻子为何不能跟他来。但是每次咨询师试图探索和引出他对妻子是怎样的情感时,他就努力转变话题。他在会谈中从头到尾一直表现出礼貌,但就是不表现他的情感。

相对于案例一中自我表露的良好,李先生显露出很强的阻抗。当他的会谈录像呈现在咨询实践课堂上,欧美裔学生们对他的行为表示很难理解。“你对此会有怎样的感觉?”“当你想起这件事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这种基本询问在他身上发挥不了作用。他们认为李先生不可理解、没有情感。

这位有经验的咨询师了解到,在中国、日本和亚洲的很多地方,文化的传统就是社会伦理和秩序不需要过多考虑个人内部的情感,个人情感被认为是缺少社会意义的。东方国家一直强调在公共场合应怎样表现得体而不是内心的自然流露。在这类文化的隐私观中,婚姻、亲子等家庭方面的事情被认为是神圣但隐秘的,即使是面对心理治疗。因此,当咨询师对李先生的情感问题表示兴趣时,他产生了阻抗,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是可以理解的。

面对这样不会轻易表达自己情绪、且对自己深层次情绪和需要不甚关切的来访者,咨询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他们整理真正的情感和情绪。咨询师明智地决定耐下心来,不着急评论李先生的情感,而是花时间发展融洽的关系。李先生参加了多次会谈后,咨询师才对他的潜在情绪进行了简短的认同,获得了李先生的信任,促进了交流的有效性;同时,咨询师邀请李先生加入小组咨询服务,该小组中都是在异国留学有着类似情况的同伴,李先生在与这些同伴交流的过程中,更容易感到共情与彼此宽慰;通过这些渠道他排解了对妻子强烈的思念和对新环境的适应障碍,症状也随之消失了。

总结

以上两个案例中,东西方文化差异分别影响了来访者自身的认知观念和情感表达方式。这两个案例的有效性都归功于咨询师敏感地关注了来访者的文化背景特性。案例一中,咨询师发掘到了来访者本身受到东西方两种文化的影响,在认知与行为上产生了不一致,准确地把握了来访者内心冲突的来源;案例二中,咨询师了解了东方文化的含蓄隐忍的交流方式,从而采取了恰当的沟通模式,获得了来访者的信任,化解了咨询过程中的阻力。

案例三:

霍华德女士是一位聪明而有魅力的中年女子,她与丈夫有着长期的矛盾,因此主动前来咨询。会谈中霍华德女士表示她的丈夫是一个残忍傲慢、以自我为中心的男人;即使她以一个顺从的、放弃自我的家庭妇女形象出现,也很难从她的丈夫那里得到任何信任、赞美或者关爱。更重要的是,霍女士成长在强调女权主义的西方国家,她想成为有平等家庭关系的妻子,还希望有自己的事业。她是一个聪明有天分的人,想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做一个传媒广告业的导演。

然而霍华德女士每次谈起她和丈夫之间的问题,咨询师总是站在她丈夫的一边,他建议她成为一个如她丈夫所希望的完全顺从、放弃自我、支持丈夫的妻子,放弃自己追求的事业。“你最大的事业和责任应该是使你的丈夫幸福,使孩子快乐,照顾好家庭。”这位咨询师来自中亚,他在一个蓝领劳动阶层为主体的父权制的生活环境中长大,这种文化背景对两性在家庭中的角色和义务的理解是传统的:男性应位于支配地位,而妇女只能是依赖者、顺从者。这种根深蒂固的男权价值系统使他对于理解、接纳霍女士的情绪和她的女权主义观念产生了逆向阻抗,他拒绝包容和接受她的文化价值观,不能以一种共感的方式去帮助他的女患者发现她真正的需要和愿望。因此他的建议让霍女士感到更加压抑和悲愤,几次会谈后她离开了咨询师,接受了另外一位支持她追求事业的朋友的帮助;她毅然和丈夫离婚,和一个温和、支持她、为她的独立自主而高兴的男子结了婚,在自己的领域创造了一番杰出的事业。

案例四:

卡罗是一个20岁出头的年轻女孩,她怀孕了,而她的男友说不会和她结婚。但是无论如何她都非常想要这个孩子,因此她来寻求建议。

在和咨询师讨论留下这个孩子的利弊时,卡罗说,“我知道独自抚养孩子会非常辛苦,但是我真的不能剥夺一个人的生命。“她来自新教徒家庭,严格遵循着圣经中的教义而长大,非常不赞同堕胎,认为堕胎就是剥夺一条人命。她明白做一个单身母亲意味着什么,但她并不以此为耻,只想努力成为一个尽责的好妈妈。

然而咨询在讨论是否堕胎的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咨询师一直暗示卡罗如果她留下孩子她的生活会一团糟,卡罗也敏锐地感觉到咨询师不希望她要这个孩子,想让她去堕胎。卡罗对咨询师在她的观念上的干涉非常不满,她说“我认为你不应该这样做,难道这就是你对我的治疗?“

这位咨询师来自中东,是一位有些犹太背景的女人。在她的文化里,早婚比例越来越低,年轻人的婚前很多,堕胎只要有正当理由――尤其是为了保护女性――是可以接受的。当她和督导讨论这次会谈的僵局时,认识到自己真的对堕胎的做法很支持并企图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来访者身上。这导致卡罗很悲伤,在她的超我还不能容忍堕胎这个决定时,咨询师影响她去接受这一点导致她产生巨大的精神痛苦,更不用说破坏咨询关系和效果了。督导之后,咨询师向卡罗承认她的错误,并保证自己会更客观地看待这个问题。最后卡罗在咨询师的支持下生下这个孩子并成为一个相当好的母亲。

总结

以上两个案例中,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方式是由于咨询者的文化背景与观念与来访者不同,从而产生了文化性逆向阻抗。案例三、四分别在两性观念、等跨文化问题上,由于咨询者不能意识到自己没有排除有关文化的价值干预或价值影响,没有以尊重、理解的方式处理来访者的个人问题与其文化背景的关系,导致咨询过程中产生了阻力和冲突。

二、东西方文化差异来源和差异敏感点浅析

以上案例中呈现了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内容及其对心理咨询的影响。众多跨文化社会学家及心理学家在研究、对比东西方文化后,积累了多方面的主要差异根源和敏感点。为了帮助咨询人员更好地把握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脉络,本文作者特此分析了以下有价值的东西方文化差异来源和敏感点。

东西方国家社会结构和价值导向的不同是文化差异的起源

亚洲国家自古发展而来,经济模式与信仰模式都强调集体价值。社会结构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组织社会秩序的是靠伦理即道德。这种模式消融了个人和团体的对立,价值导向是群体取向和他人取向的。而西方国家由于宗教的一脉传承,基督教思想强调人人平等和个人价值,社会根基在于个人力量,靠宗教和精神的力量来维持社会秩序;价值导向强调个人尊严与需求及个性自由发展。

家庭观念、性别观念和责任感的差异是这些基本价值导向的延伸,也最深刻地影响着心理咨询

1)家庭观念:以中国、日本、印度、土耳其等为代表的东方国家,主干家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处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时,家永远是第一位的,个人利益从属家庭利益;子女幼时依赖父母,父母为家庭作出很多牺牲,同时要求子女更加服从,尊重父母的权威。而西方社会以核心家庭为主;个人的利益和愿望是主导因素,家庭是次要的;父母与子女之间强调平等、尊重、友爱,并有明确法律的约束。

2)性别观念:东方国家重视家庭,而家庭对两性制造了不同的角色分配。传统观念里,男性处于主导者的地位,而女性处于协助、服从的地位。这种观念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东方人的两性观,以日本、韩国、中东国家为甚。西方国家在女权运动之后明确强调两性之间的平等的生存权、发展权和选择权。

3)责任观:东方文化的集体责任观着重在维持成员之间的和谐关系和实现集体目标之间保持一个平衡,而西方文化的责任观则是以突出个人责任来实现集体目标。

隐私观念、交往方式、运用语言的差异

1)隐私观:东方文化的群体价值取向使得人们主要维护群体、家庭及他人隐私,这种维护 也同时是对个人隐私的维护。而西方文化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有更高要求,在个人空间、个人自由方面的隐私人们能做到互相尊重。

2)交往方式:东方国家的文化和家庭教育强调社会适应性,修身养性、自我收敛、含蓄;

因此客气得体但不直接表达的特点是东方文化相对于重视培养个性、创造力、沟通能力的西方文化的主要不同。

3)语言运用的不同:东方人倾向以客气、婉转、取悦他人的语言形式,并伴有相对收敛的表情和肢体语言。西方人多以自信、主动的沟通方式,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丰富,也是其表达的重要部分。

东西方文化差异还影响来访者对心理咨询本身的态度

据调查,中国、土耳其、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心理咨询业不如西方国家普及,大部分人群对于心理咨询和治疗存有耻辱感,也对咨询师专业水平和咨询效果产生怀疑。这种态度也间接影响着咨询过程,也是跨文化咨询应努力认识和克服的障碍。

三、跨文化咨询指导方针与技巧

越来越多的案例和调查表明,在心理咨询领域中,文化多样性的影响愈加明显,这对心理咨询师们提出了跨文化咨询的专业要求。美国多元文化咨询和发展协会和美国心理学会的三大主要派别都已经发展了在实践、研究和培训中的多元文化能力指导方针。下面一些指导方针是对与会谈和咨询有关的一些总结。

培养文化意识

1)努力认识到自己是文化个体,注意发展意识到个人偏爱或偏见的能力。

2)要了解超出个人控制外的文化背景问题是怎么影响一个人的观念和认知模式的。例如,诸如压抑、歧视(性别的、种族的、个人能力的)等外在问题会在来访者意识不到的情况下产生很深的影响。

掌握文化知识

1)了解尽可能多的文化群体以及他们的历史,社会结构,家庭观念等差异敏感点,以及他们现在常出现的问题。

2)学习多样的助人方式,在适当的时候采纳他们。

3)要知道自己文化专门技能的不足,必要的时候寻求督导。

发展跨文化交流与咨询技巧。

1)发展能调和不同背景来访者的独特的世界观和文化技巧。

2)注意作为咨询师本身与来访者之间潜在的文化差异,防止发生文化性逆向阻抗。咨询师应秉持尊重文化平等性的理念,应尽可能小地对来访者原有的文化认知内容进行干预和改变。

3)要注意观察来访者的非言语行为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尤其重要的是非言语行为中的不一致,这些不一致在东方国家非常常见。

4)尊重来访者的第一语言,保证对其语言的仔细翻译。

5)要保证背景或差异性因素是整个咨询过程中的一部分,帮助来访者学会把他们的个人问题与这些背景问题联系起来。

四、小结

总之,心理咨询人员应走出传统心理咨询理论中过度强调科学客观性和文化普适性的误区,努力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内容及其对心理咨询领域的各种直接和间接影响,致力于发展跨文化咨询的技巧策略,更好地适应心理学的多元文化论要求。

参考文献:

[1] 《西方心理学的多元文化论取向》 高媛媛 山东师范大学 2005年

[2] 美国心理学会 差异性17,35,45 2000年

[3] 《心理咨询的技巧和策略――意向性会谈和咨询》 Allen E. Ivey & Mary Bradford Ivey 2007年

[4] 《111个失败的案例――常见的心理治疗错误》Gerald Schoenewolf 2009年

[5] 《东西方家庭观念的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杨发青 百家论坛杂志

[6] 《跨文化心理健康浅探》方必基,梁世钟 科技信息杂志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第三篇】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专业;咨询心理学;校本课程建设

咨询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咨询的理论、咨询过程和咨询技术的科学。作为一门心理学专业的重要课程,咨询心理学在不同学校的建设中存在着一定的共性,但也有很大的差异性。为了适应不同高校的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的目标,其课程设置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必然有其特殊性。探索符合我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咨询心理学特色课程建设,是研究者的核心任务。

咨询心理学课程建设的依据

符合中国实践的需要目前,咨询心理学课程中所介绍的理论和方法多以西方文化与主流价值观作为依托,对心理咨询结果的解释常常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西方的理论与技术在应用于中国时,往往不能很好地解释中国人的心理问题,存在明显的局限与不足。通过课程内容的调整与完善,在咨询实践中,增加并融入中国文化色彩,培养出能解决中国人自己心理问题的人才是该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之一。

学校办学特色的需要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面向全国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始终坚持服务职教的办学定位,以特色兴校,坚持“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这就意味着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办学目标应该服从学校整体办学特色的要求,面向职业教育,培养能够在职业技术学校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因此,在课程实践中,将服务对象定位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考虑如下内容:各年龄段职教学生的心理特点,常见的心理问题,影响学生心理问题的成长环境,适合于该年龄段的心理咨询会谈语言与治疗技术等等。

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的需要从学科性质来看,咨询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理论性课程,而且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应用课程。因此,从专业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应该改变原先心理咨询课程重理论、轻应用的现状,加快培养心理咨询类的应用型人才。从学科发展的外部环境来看,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经济发展、社会变革迅速,各类人群都面临着极大的社会压力,对心理咨询师的需求增长迅速。为了适应这种发展趋势,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1年确立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加快了我国心理咨询职业化的发展。在社会对心理咨询专业从业者需求旺盛的大环境下,正是加快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的大好时机。综合内外因素,课题组认为突出操作性和应用性是本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把心理咨询课程建设和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结合起来,探索适合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是该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

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作为咨询心理学这门课程的受体,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对课程的建议和需要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采纳。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讨论,总结出学生两方面的主要需求。首先,希望改变枯燥的课堂听讲和理论学习方式,融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心理咨询的应用能力。足够的信息量,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提高应用能力,是该课程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其次,通过咨询心理学课程的学习,能够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困惑,提高应对压力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个人发展和成长,形成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和谐融洽的氛围。学生的需求与课程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在培养心理治疗师过程中,自我成长是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深刻了解自我心理,包括个人心理动力特点、价值观念及行为模式等,应该成为该课程建设的依据之一。

咨询心理学课程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意图和指向。结合咨询心理学这门课程自身内容与课程建设的四大依据,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咨询心理学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系统学习心理咨询理论和原理,使学生灵活掌握心理咨询的方法和技术,促进学生个人自我发展和成长,成为面向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能够解决他们实际心理问题的、理论与应用并重的、全面健康发展的优秀心理咨询人才,获得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

咨询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

从心理学课程建设的依据出发,立足于课程培养目标,课题组讨论认为咨询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设置应该满足三个条件:(1)除完成常规的教学任务外,还应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2)探讨心理咨询的本土化教学,借鉴国外咨询理论的同时,介绍其在中国的应用和本土化状况;(3)适当增加实践环节的比重,重视心理咨询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具体教学内容为:

理论课包括心理咨询概论、心理咨询简史、心理咨询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精神分析理论的咨询与治疗、行为疗法、认知心理咨询与治疗、交互作用分析的心理咨询、来访者中心疗法、心理咨询的过程与技术、心理咨询对从业者的要求等。此外,教学内容还增加了日本教授森田正马所创建的“森田疗法”,中国心理治疗专家钟友彬先生首创的中国式精神分析疗法“认知领悟疗法”以及对中国人“权威倾向、专家倾向”等思维方式的讨论。

实践课实践课环节主要设置了一些咨询实战及心理游戏体验,包括箱庭疗法、粘贴画疗法、朋辈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心理咨询电影赏析、信任练习、破冰练习、交朋友小组训练等。

咨询心理学的教学模式

归纳国内外多种心理课教学模式,可以总结出两种典型的教学模式,即认知模式与体验模式。认知模式是以传授学生心理学知识,发展学生心理能力为目的,根据心理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确定教育内容,主张用高度理性化的方法进行教学;体验式教学模式则根据学生需要确定教学内容,注重情境的感染力和榜样的作用,用高度理性化的方法进行教育。深入分析咨询心理学课程特点,课题组认为,综合利用两种教学模式,将两种教学模式贯穿于整个课程学习中,取长补短就是最好的教学方式。

咨询心理学的主要教学原则

主体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意味着整个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为出发点,确立学生在咨询心理学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主体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暴露真实想法,努力探索问题解决的办法。

开放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不仅包括学生心态的开放,而且包括教学内容上的开放。咨询心理学课堂应该是一个开放、安全的课堂,学生的心态应该是开放的,不受压抑的,用于个人成长和自我探索的;同样,教学内容也不应拘泥于课本知识,而应该立足课本、高于课本,关注一些现实的心理问题,启发学生学以致用。

活动性原则心理咨询不仅仅是一门理论性的课程,更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应用课程。活动性原则正是契合了咨询心理学的学科特点,教学中应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最好的学习。 转贴于

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要求咨询心理学课程设计时要着眼于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各种发展性问题,预防心理疾病的产生,充分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发掘每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

反思性原则反思性原则要求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术能够做到边学习,边反思,辩证地看待,形成自我监控的能力。

咨询心理学的主要教学方法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一种对角色进行模仿与观察的学习方法。在咨询心理学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法,即围绕教学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来访者和咨询师,将咨询过程进行情境再现,从而让学生亲身体验咨询过程。使用角色扮演法对学生进行训练时,首先应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制定详细而具体的计划;然后,由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咨询师和来访者,其他学生进行观察;“咨询”结束后,咨访双方可进行反馈,由全体学生讨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教师做出必要的总结和指导。每次演练时间控制在50分钟左右,与一般咨询时间相同,力求做到与真实场景相仿。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学者使用案例,以团体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撰写案例等方式增进成员之间的对话,引发参与者省思,增强实际练习的经验,以及引导学习者使用某种特别的思考方法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在教学中援引案例,一般包括案例原始材料的收集、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对案例进行总结和反思这样几个过程。

讨论、辩论法讨论、辩论法也是心理咨询课程中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在班级进行,班级成员根据资料与经验,对大、中、小学生中一些共同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讨论的方法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分组讨论、陪席式讨论、论坛式讨论、论辩式讨论等。在学生论辩时,教师最好不要参与论辩,静观其变,最后可做一些总结,但总结应是开放式的,没有最终答案。

行为训练法当前,大学生较为普遍地存在人际交往不良、自信心不足及考试焦虑等问题,因此,心理咨询课堂上可以针对大学生这些常见问题进行相应的行为训练,如系统脱敏训练、自信训练、交友训练、信任训练等,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安全、没有威胁感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开放自我,克服不良心理,完善健全人格。

朋辈心理咨询朋辈心理咨询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们互相给予心理安慰、鼓励、劝导和支持,提供一种心理咨询功能。可以理解为非专业心理工作者作为帮助者在从事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虽然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尚未达到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水平,但可以尝试同学之间进行朋辈心理咨询,尽可能地运用自己所学到的咨询知识互相咨询,互相帮助,在共同学习的同时促进彼此心理发展。

团体咨询法团体咨询或称集体咨询,是心理咨询的一种重要形式,即咨询工作者帮助一类人(两人以上至几十人)解决其存在的共同心理问题的形式。在咨询心理学课程中创设出一种支持性的氛围,引导学生共同体验、探讨、训练,解决学生生活中常遇到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让学生之间互相交往,互相启发,增进大家咨询实践体验的同时,促进个人及团体的发展。

咨询实战法本着实践中学习的原则,教师可以在课下为学生创造各种咨询活动的机会。如可以让学过心理咨询课程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助手,协助咨询教师为本校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可以联系中职院校学生做心理辅导,担任兼职心理辅导员,进行学习或工作;或者到学校的实习基地,进行实地学习与观摩等。

具体到咨询心理学课程中,研究者将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具体见表1。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应用心理学专业咨询心理学课程建设初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3(2):23-26.

[2]孙越异.心理咨询课程中学生的个人成长[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9):186.

[3]林慧莲.心理咨询课程建设初探[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报),2005,25(1):4-6.

[4]杨敏毅,鞠瑞利.对拓展型心理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8,(8):81-85.

[5]杭荣华.角色扮演法在咨询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4):750-751.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第四篇】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遗传咨询;情景模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225-03

医学遗传学是医学与遗传学相结合、并互相渗透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医学遗传学理论学习中主要针对人类遗传性疾病的发生机制、传递规律、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和预后进行系统学习。在此基础上开设实验课,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遗传咨询估算再发风险和制定应对对策和措施,有效预防遗传病的发生,从而达到降低遗传病发病率的目的[1]。根据现代医学的发展,我国将面临极具缺乏医学遗传学医师这一职业。目前,大多数医院无专门的遗传咨询门诊,使医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遗传病病例,学生对遗传性疾病的掌握只限于书本而无临床实践机会,这将会导致临床医生缺乏对遗传病的认知能力。因此,我校从2007年开始对五年制临床医学、检验等本科专业开展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其中开设了遗传咨询教学内容。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探索和改进,发现利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进行遗传咨询知识点的传授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理解遗传咨询的理论基础及临床意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教学设计

1.明确教学目的。遗传咨询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模拟临床遗传咨询的情景进行教学的方法。它是针对临床医学、检验等专业本科医学生在学习过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人类非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两次实验课的基础上来开展的。通过此次课的学习,使医学生能够充分掌握系谱及系谱分析的理论知识,掌握系谱分析的过程及系谱的绘制方法,熟悉遗传咨询的一般步骤和原则,并能推测系谱中各成员的基因型,计算再发风险,了解系谱分析和遗传咨询的临床意义。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促进高素质医学生的培养。

2.教学内容。情景模拟教学法的主要内容是模拟遗传咨询过程、讲授和熟悉遗传咨询的概念、对象、时机、步骤等。作为医学生首先要让他们明确知道什么是遗传咨询。遗传咨询是由医学遗传学专业人员或遗传咨询医师(或称咨询医师、医学遗传学医师),应用医学和遗传学基本原理,对咨询者提出的家庭中遗传病的发病原因、遗传方式、诊断、治疗和预后、一级患者同胞和子女再患此病风险等问题进行交谈和讨论,并就咨询者提出的婚育等问题提出可供咨询者选择的建议或具体指导措施的过程[2]。遗传咨询的时机和对象是一个人在婚姻或生育方面遇到问题,意识到可能面临患遗传病的风险,或者本人或子女已患有遗传病等情况下的人群。其次,传授和强调进行遗传咨询的一般步骤包括遗传病的明确诊断、绘制系谱并确定遗传方式、估计再发风险、提出对策和措施。遗传病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临床层次、细胞水平、蛋白质水平、基因水平(基因诊断)等四个水平层次的诊断;绘制系谱并确定遗传方式以及估计再发风险需要遗传学理论知识做基础,要求学生在本科医学遗传学中作为掌握的内容加以理解和熟悉后计算再发风险;提出的对策和措施更进一步要求在学生掌握各层次的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后,给咨询者提出合适的意见和措施。最后,重点强调医生给咨询者提出意见和措施时,要遵循非指令性遗传咨询的原则。作为医生只提出可供咨询者选择的若干方案,并陈述各种方案的利弊提供咨询者选择,咨询医师不应代替咨询者做决定。

3.教学案例的准备。教学案例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任课教师需要注意从多渠道深入开展病案搜寻工作,从病案中挑选诊断明确、典型的遗传病案例,除了教材中给出的常见多发遗传病病例外,也需经常浏览OMIM(OnLine Mendelian Inheritence)及等互联网址,了解重要的有关临床遗传学最新诊断技术及进展情况。案例挑选出来后,需要进行加工提炼、细心分析、集体讨论,按临床思维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案例设计原则既要传授理论知识,又与临床需要结合,既有利于学生分析,于利于学生演练。

对于案例的教学准备,不但要求任课教师要熟悉案例遗传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特别要熟悉遗传病的传递规律、传递方式、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和预后等方面的相关进展资料,还要要求教师对这些资料的深刻理解和透彻分析,以便针对学生演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准确的表达或者错误的理解进行有效的指导。根据遗传咨询的复杂性,则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基础,才能提高在模拟遗传咨询教学中的指导能力。因此,在案例准备时,要求任课教师要做好充足的教学准备,以应变课堂中随时出现的问题。

4.教学组织。做好充分的准备后,就进入了模拟遗传咨询情景课阶段,即开始遗传咨询情景模拟教学。由于课堂教学组织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在做好充分的案例准备基础上随机应变、深入浅出、因材施教。

教师组织教学的基本过程包括:第一步,教师详细讲解遗传咨询的定义、步骤、方法、意义;第二步,学生选择教师准备好的案例分组讨论,编写案例遗传咨询的对话,并要求学生在课结束后将所编写的对话上交作为课堂作业;第三步,学生两人一组,在45分钟左右的时间内讨论并编写对话,根据临床可能的情景,模拟演练遗传咨询的过程;第四步,当学生模拟演练完成遗传咨询的整个过程后,教师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分析和讲解。在肯定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表达的基础上指出不当的或者不准确的或者错误的表达。

随着学生不同组别的模拟演练的进行,教师要注意始终引导学生围绕遗传咨询进行交谈,其询问和交谈的内容包括对遗传病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遗传方式、诊断等情况的了解,询问内容还包括病史、发育史、婚姻史和生育史、家族史,查阅和比对资料进行系谱分析,对咨询者提出的治疗和预后等问题一一作答,并且对患者同胞、子女再患此病的风险提出参考意见。教师始终在一旁提醒、引导和辅佐,并注意把控住整个课堂纪律,使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制造出学生在临床实践的气氛,提高学生课堂活跃度。

5.课堂总结。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讨论、模拟遗传咨询的情况进行小结,联系理论知识肯定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表现好的地方,指出错误或忽视的地方,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加深学生对遗传咨询在临床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最后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理论知识的掌握、表达能力、临床综合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等方面。

二、教学思考与讨论

1.遗传咨询情景模拟教学法的优点和意义。经过多年的教学发现,大多数学生对于应用情景模拟方法进行遗传咨询都非常感兴趣,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整个教学活动中,一直围绕只有真实生活中才存在的病例来进行,组织学生分组开展讨论,教师从旁指导,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此教学法解决了以往医学遗传学理论教学与临床脱节,理论教学内容的枯燥难懂,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医学遗传学的学习效果及兴趣,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普遍认为通过情景模拟教学,对遗传性疾病的认识更加深刻和形象,他们所学习的内容不再是枯燥乏味的知识,而是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切切实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医学遗传学》的兴趣。

传统的遗传咨询教学主要以灌输式为主,要求学生大量记忆枯燥无味的基础知识,在这种模式下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相反,经过实践证明,利用情景模拟教学进行遗传咨询,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紧密结合,将理论课知识运用于实际临床当中,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医学遗传学的兴趣,使学生整堂课都能够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将讲台变为他们自由发挥的舞台,而教师课堂中仅仅起到引导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向主动学习转变,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医患关系逐渐紧张,患者的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如何缓解医患关系也是医学院校在培养学生时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通过临床情景模拟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扮演患者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学生通过扮演患者,能够充分的体会患者的心理和情绪上的变化,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待就医过程,起到了换位思考的作用。另一方面,学生站在医生的角度学会处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矛盾,可以缩短学校与社会实践的差距,帮助学生建立医生角色,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处理医患关系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遗传咨询师在我国医学领域缺乏大量的人才,是一个有待新增的职业。而在美国,绝大多数的医疗用人单位都要求他们的医生通过全美医学遗传学会的考试和资格认证[3]。所以,教师可借此课程向学生宣讲国际国内外医学遗传学理论、临床遗传学的发展的趋势和中国医学发展的所面临机遇和挑战。向学生说明遗传咨询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医疗活动,希望有更多的医学志愿者加入这项医疗事业中来。

2.遗传咨询情景模拟教学法的欠缺之处。首先,情景模拟与实际临床有一定的差别,学生由于缺少临床经验,在进行扮演患者的过程中,很容易用到所学的专业术语,与真正临床中所遇到的实际病例有较大的差别,没有达到角色交换的目的。其次,在提出对策和措施时,由于缺乏各层次的分子细胞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系统的理论知识,并且对所学医学遗传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只能提出供咨询者选择一到两种方案,没有真正提供可供咨询者选择的若干方案,且无法做到非指令性原则。最后,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每位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不愿意作为学习的主体,导致过分依赖老师,影响教学效果。目前看来,要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参与真正的临床实践,使学生体会到遗传咨询过程的复杂性。

通过7年的教学效果来看,情景模拟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对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好方法。

参考文献:

[1]蔡绍京,李学英。医学遗传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章远志,Nanbert ZHONG.中国目前的遗传咨询(英文)[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01).

[3]赵会全。美国临床医学进展[J].国外遗传学杂志,2007,30(2).

基金项目:遵义医学院教学改革计划项目2013(j-2-7)。

大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报告【第五篇】

前言:

一片叶子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谁说意气风发的我们年少轻狂,经不住暴风雨的洗礼?谁说象牙塔里的我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走出校园,踏入社会,我们不能辜负他人的期望,我们要为自己书写一份满意的答卷……

调查背景与目的:

大学生是社会上最为活跃、最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群体之一。近几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在不断地进行着变革来适应这个社会,使得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校园稳定,接连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调查的基本方式:

我们主要通过会议和访谈等形式来了解我系各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本次调查共分为三部分:

1、资料收集:整理原有的相关材料,查看文献,收集相关信息。

2、调查走访,开展会议。

3、问卷调查

4、资料整理:问卷分析研究,并且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成文。

各年级的调查情况及解决方案:

一、xx级新生

1、关于学校初进大学后,一些学生不适应教学方式的改变,面对宽松的学习方式有些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处理打断的空余时间。*解决方案:校方应开展一些讲座,对他们进行指导,让他们学会自己怎样规划人生,使他们更加了解大学生活。

2、学习方面存在调剂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课不是很感兴趣,总觉得上课无趣,没有用处,且难以理解课程内容,学习压力大。*解决方案:班委应积极主动营造学习气氛,引导同学主动学习,建议制定学习计划,尽快投入到大学课程中。

3、人际关系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发觉与周围的同学无法沟通交流,无法投其所好;与舍友相处不和睦,对于一些小问题无法合理解决。*解决方案:多开展一系列互动活动,增添班级同学间的交流,强调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学会宽容,学会与人相处之道。

4、性格问题相对自闭,自卑,不敢表现自己,否定自己,无法自信、快乐地面对生活、面对大学——这个小社会,不知如何做到取舍。*解决方案:多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加入到集体中;而班委对于这些同学应多加关注,多与其沟通交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大学里基本是学生自主管理,班委担负的责任就更重大,工作与学习时常发生冲突。*解决方案:学会信任他人,将一些工作分与其他班委,但要在不涉及一些隐私及重要性大的情况,明白团队与团队之间的协作,以减少自己的工作量。

6、环境适应进入大学后,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重新开始,认识新的人、事、物等,会感到迷惘、失落、甚至想回到曾经的冲动。*解决方案:学会适应,慢慢调整心态,自我激励。

总的来说,新生们已很好的适应大学生活,但仍存在小部分孩子有着不适。

二、xx级

经过大一的适应,生活和学习都比较平淡了。很多大二的学生会面临一个相对艰难的缓和期,有些同学会对周围的事物提不起兴趣,时常感到无趣,有压迫感,爱瞎想等问题。这时,我们需要对这些同学进行积极正确地引导,鼓舞他们在不影响课业的情况下,积极参加一些团体互动活动。例如,可以与同学三五结伴,外出散散心,逛逛街,爬爬山等,多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心情。

通过对我系大二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大二学生有些存在“三慌”,即“年龄恐慌”,“学业恐慌”,“爱情恐慌”。

1、“年龄恐慌”很多学生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迈去入二头,已经开始奔三了”,觉得自己的青春正在快速地悄然流逝,且当有新生称呼“学长”“学姐”时,表示会有压力,所以不禁对自己的年龄产生恐慌。其实,只要我们以客观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年龄这个问题,认清事物总在发展的原则,不必太过在意,这个恐慌是能得到合理地解决。

2、“学业恐慌”一进入大二,每个人都觉得学业压力加大了,看到大家都如此努力,我也要去努力才行,不甘落后,从而对学习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慌。其实,做好自己,给自己制定适宜的学习计划,并落到实处,你也能做一个很棒且不一样的自己。

3、“爱情恐慌”爱情是校园里一个敏感的话题,对于大二的学生来说,已度过了一个懵懵懂懂的大一时光,因而便会开始担心自己这四年里没有机会去体验爱情,对待校园爱情便产生了恐慌。针对这一类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制定一份个人的发展计划,用积极的态度来衡量与评价自我,相信能得到一定的疏导。

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我们必须给予重视,并加大心理健康的宣传力度,积极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和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要求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的给予沟通与辅导,为在校大学生的校园生活营造出一种更友爱,更和谐的氛围。

三、xx级

1、学习压力大三学生面临更大的学习,各种考试考证接踵而来,深入学习难懂复杂的专业知识,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解决方案:身为班委,应主动学习,平常与同学多沟通讨论学习上的问题,为班级营造学习氛围,有人请教时,应耐心解答。

2、恋爱问题恋爱在校园里司空见惯,告别了大一大二的轻松日子,随着学生的年龄渐长,许多同学有了依恋。○解决方案:校方应对学生恋爱进行积极引导;而自身要把握尺度,保护好自己。

3、人际困难有的同学较孤僻,喜欢单独行动,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解决方案:班级有活动应多鼓动同学们参加,让其感受到班级的氛围,融入班集体中。

4、学业加重,班委的工作与学习容易发生冲突,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解决方案:若工作不涉及隐私问题,班委应懂得信任他人,适当将工作分配给他人帮忙,同时也能让其他人了解班级内务,提升班级凝聚力。

5、更换季节,天气变化也带来了心情改变。○解决方案:不要把时间排得太满当,节假日应多与同学出去放松放松,懂得认真工作,轻松玩。

四、xx级

1、本学期大四学生已在紧张准备着毕业论文,选择导师,根据自己的课题准备着实验,查找文献,一切忙碌而有序进行中。部分学生已有明确的奋斗方向,如:参加考研、公务员队伍,但据说我校考研压力大,因为多数人选择报选外校,然而授课方式及资料差异,造成难度加大。

2、据调查仍有部分学生未通过英语四级,因其与我们的学位证书密切相关,大家十分担心,正在紧张准备着即将到来的考试,但有小部分学生因自己能力有限而放弃。

3、面临毕业,意味着即将踏进社会,即使已是足够优秀的学生也担忧着进入社会后无法适应激烈地竞争。

4、积极应战的大队伍中仍隐藏着自我堕落的小群体,经寻访得知,当看到同学或舍友前去自习、做实验,发觉自己缺少了目标,会感到不安、失落。

5、本学年首场毕业生招聘会已开展,据调查得知,此时,我们的简历还未准备好,或是发现简历上唯有荣誉缺少经验,或是简历上一片空白,种种问题令他们越发感到担忧和恐惧。

总而言之,大多数学生已准备好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发展的一份子,问题是有的,但总会解决的。我们已长大,要学会思考,学会承担,学会忍耐,。

结论:

当代大学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进程的关键力量,他们朝气蓬勃,奋发有为。从整体上看,我系大学生群体是好的,尽管他们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大学生这个随着高教改革日益壮大的青年群体仍保持着强烈的独特性,他们以出色的知识背景和极具魅力的年龄优势吸引着人们的视线,他们以其追求不同凡响的冲动和多梦的青春参与了社会的脉动。现代社会充满着机遇和挑战,竞争的日益激烈,事业的艰辛及生活节奏的加快,给每一个人,尤其是希望获得知识、赢得未来发展先机的大学生提出了很高的心理要求,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心理压力。

一切都会从大学开始,大学虽然是人生中不长的几年,但因其汇聚了人们青春最炽热的年华而影响深远,是我们人生的黄金岁月,有人在这里立下了一生的宏愿,也有人在这里走向了永远的迷失。大学生活包含了青春的骄傲和沮丧,也充满了青春的美好与苦恼。大学风景线,永远是最动人的篇章。而大学生群体,永远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群体之一。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8 52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