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策划方案 >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精彩5篇

网友发表时间 635298

【导言】此例“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精彩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管理学案例分析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有效策略 经济管理教学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各高校特别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在经济管理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方法的使用效果尤为明显,在高等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案例教学法对教会学生运用经济管理知识解决经济问题,提高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一、案例教学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案例选取不规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一般都是根据课堂讲授的基础知识选用与之对应的案例,进行分析和解剖,并且在课后进行实践操作。这种方法使学生过度依赖课堂教学知识点,导致学生的思维产生局限性,对学生思维发散性的培养极为不利。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上涉及的理论基础知识过多,单个的教学事例并不能解释所有的知识点,导致教师要引进较多的教学事例来解剖课堂中的基础知识。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案例解剖方面不能面面俱到,导致学生只能记住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2.对学生能动性不够重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虽然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但还是教师在单方面地叙述知识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讲台上讲解知识,学生在座位上静听,学生与教师并没有进行互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总体来说,教师还是课堂的中心,这同以往的课堂教学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故而,当今的案例教学中,学生还是被动地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只有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解决学生上课时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二、案例教学法在经济管理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1.选取合理的教学案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必须保证让学生听得懂,并且记住所有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事例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挑选,选出蕴含基础理论知识,并富有启发性和经典性的事例,然后通过该事例进行教学。例如,在培养基层管理者的日常管理能力时,教师采用了“主管是个多面手”这一个例子。在这个事例里,虽然李东是某个项目的基层主管,但是在大多数时间里他扮演的角色还是基层员工,绝大多数的事情还得亲自动手去做,承担的责任很大。按照责任大小可将工作分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每天完成工作之后,他都要留下来与老板交谈当天的工作。二是每天忙着给基层员工分配任务,做到人尽其用。三是一旦同事之间出现矛盾,他就要进行调解。四是大多数事情他都自己动手做,给基层员工做出榜样。这个事例就很详细地介绍了基层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很好地将事例与基础理论关联起来。

2.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加以明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抓偏了教学的重点,例如,针对“主管是个多面手”这个案例,大部分学生将“李东应不应该事事亲力亲为”作为了教学的重点,但是事实上教师想要引导学生思考的是基层主管应该做哪些事情。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进行教学时,既要选择与经济管理教学有关联的先进的教学事例,又要防止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注意力发生偏移。这就需要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不时地提醒学生这些事例的重点。

3.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师生互动

为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作为教学主体的局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过程应该把学生放在主置,引导学生利用发散思维思考问题,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并且积极参与到群体讨论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总结出自己的观点。上述教学策略,即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济管理学在培养基层管理者日常管理能力的教学中,教师课前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思考问题,就是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教师做总结性的陈述,二者相互配合,让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密切的课堂互动。

三、小结

经济管理学是一门基础理论知识极为复杂,强调实践运用和操作的学科。教师在进行经济管理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一方面,教师要恰当地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

参考文献:

[1]徐绍埔。案例教学法在经济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8).

管理学案例分析【第二篇】

1《管理学》课程实行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先行条件

在课程教学中逐步运用的全程互动式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其理解抽象的理论观点,掌握生涩的课程内容,拓展其对管理学相关知识的认识,还有利于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熟悉课程内容,选择最具代表性的适当的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本科生《管理学》教学课程中实行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基础,是实现案例教学成效的关键。教师要在充分熟知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教学要求和学生需求,选择知识点相符、难度相当的案例。选择的案例既与教学内容相关,与教学进度相符,知识点的难度和接受程度又不宜过大,还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性。这不仅需要教师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量,以更加的熟知并明确教学亮点和学生需知点,还需要教师细心的了解、搜集并挖掘学生的求知点,以便选择的案例符合学生的心理期求。这样才能选择出合适的教学案例,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管理学》课程运用互动式案例教学的优劣势

互动式案例教学的特点在于将实例引入课堂,将理论串入实际,实行全员参与的堂前、堂中和堂后的全程互动式学习。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师生间相互平等的交流探讨。学生由听众变成课程教学的参与主体,教师由权威讲解变成课程教学的参与者和引导者,二者同为主体,互动讨论。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实行互动式案例教学带来了较好的成效,由于课程内容和互动式案例教学方法特点等因素的制约,运用此法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2.1优势分析

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案例教学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给课堂环境、师生关系和教学质量等许多方面都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该方法的影响主要包括:(1)转变了师生关系,增加了师生交流沟通的机会,改善了死板的教学环节,有效地调节了课堂氛围。在课程教学中,师生之间由以往的主动讲授和被动接受转变为现在的自由、互动讨论,师生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亲近,更显尊重和信任。(2)引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了他们积极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大胆质疑的精神,提高了他们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表达能力、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性格和能力。(3)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知识、讲授技巧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还在无形中锻炼并提升了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4)有效地利用了课堂时间,无形的延长了学习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互动式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提前了解、思考案例,查阅相关知识点,以便带着问题和兴趣参与案例讨论。这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中更有效的互动探讨案例,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更加强了他们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从整体上而言,教师和学生通过对互动式案例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探究,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和问题的认识由个别到一般,由抽象到具体,由微观到宏观,更好的理解并掌握了相关知识。这有利于改善《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2.2劣势分析

但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案例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使该方法流于形式,成效甚微。该方法对师生的要求较高,其容易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案例选择不合理。若是教师提前没有全面考虑到教学内容、进度、难度和要求,学生需求及求知心理等因素,则可能会导致案例选择不合理。进而使案例教学的内容和环节设计、构思等方面出现问题,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实行成效。(2)堂前准备不充分。若是教师堂前没有详细讲解课程理论知识,则不利于学生理解案例。若是教师堂前没有熟知案例,在出现探讨障碍时,可能不会较好的引导案例讨论,调节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若是学生堂前没有按照教师要求仔细阅读、思考案例,可能会导致课堂探讨环节不顺畅,浪费课程时间,发言较少。(3)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课堂时间较短,若是教师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易导致师生互动较少,讨论效率低。若是教师讲解过多,学生思考时间较短,思路易受限制,不易进行深入思考。若是教师讲解过少,学生思考时间较长,易疲惫懒散,不易形成有序的互动,有时彼此推脱,较依赖教师最后的解答。(4)教师易于照本宣科,探讨引导不合理,现场氛围沉闷。若是讨论受阻后,教师主动分析案例,自行按课本知识点笼统讲解,而非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行分析问题所在,畅所欲言各自观点,积极发问各自疑惑,则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参与力度,使案例教学失去意义。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留出适当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引导其开发性思维,拓宽其思路,恰到好处的指引案例讨论,进行启发式教学,运用多元化的问答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等较难把握。

3《管理学》课程采用互动式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真正的实现互动式案例教学,必须保证教学的有序性和结构性。互动式案例教学不是简单的问答,而是师生相互探讨,关注实际问题,寻找相对较好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是一种教学方式的革新,也是一种教学理念的创新,因此对师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改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水平,增加知识储备,更新知识层次,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并超越自己,为学生提供较好的教学环境和适当的学习方式。从案例选择、堂前准备到案例探讨及后续引导等方面都需精心准备。学生应养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坚持堂前预习、堂中学习和堂后复习,积极的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并经常思考,善于请教。

3.1案例选择

案例选择是否合适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基础,而在《管理学》课程中采用互动式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因此,课程教学的内容是决定案例选择的关键因素,学生兴趣点是影响案例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而兴趣是激发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探讨的动力。首先教师需要考虑到课程知识点和案例的关联性,分析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有选择性的筛选案例,使其既要与教学内容相关,与教学目标相符,典型贴切,又要避免抽象、难理解的案例内容。其次教师需要堂上堂下搜集学生的求知兴趣点,既要知道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内容,又要了解学生渴望了解学习的知识和期望的教学形式。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整理归纳教学知识点,综合考虑教学要求、内容、进度、难度、关联性、接受度、学生求知心理和兴趣点,同时注重增加案例内容的丰富性和多层次性,使所选案例既能包含学生需要学习和巩固的知识点,又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心理。

3.2堂前准备

堂前准备是否充分是案例探讨顺畅的保障。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根据自身条件做好堂前准备工作。在选择案例后课堂讨论前,教师应首先应详细讲解课程理论知识,深入分析重点难点,为延伸的案例教学打好基础工作。其次熟悉案例内容,注意认真的构思和设计案例讲解和讨论环节,如何在适当的时候抛出相关问题,考虑到在哪个环节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探讨障碍,在讨论受阻时如何恰当的引导,如何把握全局,更好的让学生全员参与。注重基本知识点和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合理的安排正常教学内容和案例讨论的时间间隔,不要使学生疲于堂前案例准备。同时鼓励学生堂前预习,带着问题和疑惑参与案例讨论。学生在堂前应按照教师要求认真预习案例,自觉学习,分析相关问题,争取在案例探讨前“吃透”案例,在案例讨论时可以较好的陈述或提问。争取经过案例讨论自身可以充分的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了解如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3案例探讨

案例探讨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采用专人负责式的分组讨论或个人负责式的全员讨论。在案例探讨开始时,教师应注意把握好时间安排,如讲解时间、思考时间、探讨时间和总结时间。在案例探讨进行中,教师首先注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案例讨论,思考案例存在的问题,相互协作发现新问题,共同努力解决问题。而不是在了解案例时热情高涨,而到思考所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时行为散漫,应付式的答解案例。其次适当的引导学生,调节课堂氛围。在学生遇到思考困难时,适当的指引其思路和方向,以保证案例探讨不偏离主体的顺利进行。然后注意进行启发式探讨,适时的提出启发性的模糊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分析,使他们从多种可能性出发做出多种备选方案,并分析评价各方案,做出合适的决策。鼓励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同时注重整体效果,力争全员参与,而非个别学生。学生在案例探讨时应发挥主动性,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不断比较分析各种决策的优缺点,最后积极的向老师和同学们阐述自己的观点,提出相关疑惑和大家共同讨论。

3.4题外引导

总结与评价是案例教学的尾声。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进行案例总结,并倾听学生的心声和反响。首先请学生自由发言,总结案例教学的收获和感受,以了解他们对案例知识和案例教学的认识和理解。其次教师全面总结、评价案例教学和案例分析过程,充分肯定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性,修正并补充对讨论中的不足点,强化案例传达的知识和信息。最后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到身边的实例中。实行课后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身边与管理学知识相关的例子,提出合适的案例,用来课堂学习和讨论。同时将案例题型纳入到期末课程考核中,以加强学生对案例的重视,加深其对管理学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第三篇】

药物分析学科特点决定了药物分析课程涵盖内容的广泛性,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分析化学、有机化学、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又要具备药剂学等相关知识,且在学习过程中要接触大量的化学结构、分析方法等繁杂而枯燥的内容。因此,为了培养合格的、能够胜任今后药品研究、生产、供应、临床使用及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的专门人才,对任课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药物分析的学科特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初步探讨如何有效的组织和提高药物分析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1 树立药典在药物分析中的指导地位

《中国药典》是我国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标准,是国家药物领域及药物体制的最高法规,也是药物生产、流通领域的必备法典[3]。随着药物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以及医药技术的整体发展和进步,《中国药典》随之做相应的调整和完善。目前《中国药典》每五年更新一次,与之密切相关的药物分析的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必须保持同样的更新和发展。药物分析学科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也决定了对药典等法典和规范的学习不仅是药物分析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胜任未来的药物分析工作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药物分析的教学实践中,《中国药典》要始终处于不可动摇的指导地位。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理论课授课过程中加强《中国药典》的教学力度。当前,药物分析教材中尽管有介绍药典概况的章节,但其仅仅局限于了解中国药典的基本结构及其沿革,掌握凡例中部分与药学相关的术语和计量单位等。对于初步学习药物分析以及首次接触《中国药典》的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很难理解《中国药典》的重要地位以及在药品研发、临床用药中的使用价值。大多数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完药物分析课程后,仍然对《中国药典》理解不深入,更不用说掌握《中国药典》的使用方法了。因此,教师在理解吃透《中国药典》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将之逐章渗透,对主要药物类型的分析方法教学中,要有意识结合药典规定的实例进行,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渐掌握中国药典的相关内容,同时熟悉和掌握药典各部分的功能和重要性。

此外,为了开阔学生的药学视野,在授课中有意识的介绍国外药典对特定类型药物的分析方法,并将之和《中国药典》进行比较分析。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既能掌握特定类型药品分析方法的原理、本质及优缺点,又可以初步了解和认识国际药学的研究领域,对培养合格的药物分析专门人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重视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1918年首创的教学方法,通过组织学生研究讨论一系列案例,并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使学生掌握相关课程的专业技能和知识等[4]。作为国外企业管理教学中一种较为成功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能够很好的解决教学中出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因而也引起了国内企业及高校的关注。

前文已经提到,药物分析内容复杂,涉及到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及药物化学等学科的知识,因此,单纯依靠老师的照本宣科,很难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再加上药物分析涉及到大量的药物结构信息及分析技术,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保证教学质量。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药物分析研究的重点是药品及其制剂的质量问题,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药品质量案例普遍存在,药品安全问题同样突出,这就为药物分析课程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土壤。通过引入和药品质量相关的案例,积极引导学生对药品质量控制的关注,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检测药品质量所需要的理论和手段。通过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课堂效率,同时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专业基础。

3 PBL教学手段的应用

俗语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这种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的教学模式即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5]。采用该教学模式,可以逐步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中。

比如,食品安全关乎国民健康,在药物分析教学中可以引用一些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结合药物分析的基本理论,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针对瘦肉精事件,给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瘦肉精对人健康的危害是什么?(2)瘦肉精的化学结构及性质如何?(3)如何建立有效的检测瘦肉精的方法,以避免今后出现类似的食品安全事件等。通过上述问题的提出,鼓励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资料的收集及提取,引导学生从瘦肉精的结构入手,去建立合适的分析检测方法。完成上述工作后,学生会认识到瘦肉精的化学结构和书上的“苯乙胺类药物分析”相关知识比较接近,然后再鼓励学生以书上的知识为基础,提出他们认为的较为可行的质量检测方法。通过这种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知识归纳应用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采用类似的教学方法,要注意设置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探索问题答案的兴趣。同时针对中国学生怕出头、害怕失败及畏惧的心理,老师要积极引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争取让全体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去,充分享受到讨论问题收获知识的乐趣。

4 加强实验环节,培养学生科学态度

药物分析还是一门实验学科,药物分析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培养能够使用和监督管理药品研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具备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力。药物分析实验课是《药物分析》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药物分析实验,学生才能将理论知识在实验实践中加以运用和理解,同时通过实验实践,学生才能熟悉并掌握药物分析工作所要求的实验操作技能,并逐步培养独立设计分析实验的能力。

因此,在药物分析教学中,任课老师应当给学生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并结合教学大纲和《中国药典》的实例选择合适的案例开展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药物分析学科的特点,使学生逐步理解实验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以及实验方法之间的联系。实验方法方面,要尽可能多的涉及药物分析中经典的方法,比如容量分析法、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进一步完善学生药物分析的知识结构,提高对药物分析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药物分析是保证药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事关全民健康的大事,所以在具体的实验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强调药物分析实验所要求的严谨、求实、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求学生首先从细节着手, 不论是分析仪器的清洗、实验设备的使用、实验数据记录等均要做出严格的要求,培养诚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5 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现行的药物分析教材除了药物的制剂分析、药典知识简介及药品杂质分析外, 大部分章节是以药物的化学结构来分类的。从药物的化学结构出发,来分析药物及其衍生物的性质和分析检测方法,尽管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知识体系,但由于药物化学结构抽象、枯燥,再加上药物分析、仪器分析理论艰涩难懂,使用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模式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出现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难题。

使用动态的幻灯片及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把药物的分子结构清晰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以加深学生对药物化学结构的理解。此外,使用动画技术或通过超链接的形式,把药物分析、仪器分析的原理以动态或影像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把复杂、枯燥、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的、鲜活的、形象的实例。对于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和知识点,通过更改文字的大小、颜色以及增加醒目的标示予以提醒。

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但在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切记,教师要重视课件内容的编排,哪些地方需要重点讲解?哪些地方需要动画展示?哪些地方需要影像表现?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尽可能的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切忌把课本上的内容简单、机械的拷贝到PPT上,然后再对着PPT照本宣科。

管理学案例分析报告【第四篇】

1.1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在案例教学中,每位学生都要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使学生之间互相比较、互相竞争从而激发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

1.2案例教学可以有效地发展学习者的团体合作意识和能力科学管理之父泰罗曾强调,管理的根本是合作而非对抗与冲突,“科学管理的常规特征是协调而不是不和”。巴纳德也明确地指出,组织管理的实质是“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或力量的一个体系”。某一组织要成为一个整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1)能够互相进行信息交流的人们;2)这些人们愿意作出贡献;3)实现一个共同的目的。由于案例教学这种教学形式特别依赖并突出学习者之间的通力合作,这就使它与管理的本质内在地贯穿起来。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不仅学会对其本人负责,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真正的学习主体和积极的参与者,而且将学会与其他人协作,努力为其他人的学习作出贡献。

1.3开展管理学案例教学有利于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和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除了认真备课授课外,还要具有充分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富有爱心、细心和耐心,发挥亲和力、感召力和鼓舞力。除此之外,平时还必须认真搜集和积累案例素材,编写案例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循循善诱、灵活组织,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见,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努力探索,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深化教学改革的新形势。

2管理学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建议

笔者认为,实施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管理学课程的知识和原理,但案例教学也非随心所欲、信手拈来,要做好案例教学须投入相当的精力,认真对待,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施行。

编制适合教学需要的高质量案例。编写适合教学需要的教学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应满足以下条件:1)内容应真实。案例素材应反映活生生的管理工作实际。对于事件原貌不允许进行夸张,更不允许歪曲。这样,案例才具有客观真实性、理论指导性和实际操作性。2)情景应完整。教学案例要写出事件发生的背景,即写出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要写出解决一个问题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过程。3)叙述应客观。撰写教学案例的教师对于所写的教学案例必然有自己的观点。但是在案例撰写中只能客观地介绍典型事例,不能直接提出问题,直白地表述观点,流露出感情的褒贬。4)要注意更新。形势的变化、实践的发展,要求教学案例内容不断推陈出新,编写补充一些新的教学案例,淘汰一些过时的案例,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5)要有启发性。教学案例本身既不是纯理论性的内容,又不是简单的事例,而是包含一定需要思考的内容和问题。案例中的典型事例,都是为了说明一定的问题而设立的,有的反映经验,可供学习,而更多的则是反映弊端,需要对症下药地进行分析。

2.2调动学生对案例分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有效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是教师应重点考虑的。由于案例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周密地组织,才能顺利进行。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通常每章都应准备与本章知识密切相关的案例,以便学生现学现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选择案例应与所学内容紧密相关,最好有一定的时效性,将这样的案例带到课堂上,让大家共同研究,群策群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一般需要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和观点阐述,也可以进行提问,最后教师还须作案例课总结。教师应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教学经验,通过煽动性的语言、设置悬念等方式努力提高案例对学生的吸引力。为了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案例分析结束后,教师还可要求每位学生写案例分析报告,一方面综合同学在案例课上的观点,另一方面加入自己进一步的深入思考。

2.3加强对案例教学教师的培训教育案例教学对其组织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而传统的大包大揽、自说自话式的教师已不能满足案例教学的需要,必须加强培训,使他们尽快更新观念,并掌握从事案例教学所必需的各种专门技能。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肩负的责任更重了,因为教师在课堂里不能凭着教材和教案一讲到底了。老师除了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外,还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够激发学生广泛参与讨论;要具有豁达的胸怀,能容纳学生不同的观点,促进学生的积极的人际交往,构建一个具有合作取向的努力向上的学习环境;应具备广博的知识,能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理论提升,并使学生对案例中所包含的问题获得更透彻的理解。

2.4实施案例教学时切忌用所谓标准化的惟一答案来束缚学习者的思维社会科学史的事例表明,即使是面对着“确切”的资料,我们对这些资料的解释也可以是非唯一性的。现实的管理虽然是一门科学,但同时它也是一门艺术,它既稳定有序又变化多端,因此管理学教学中的案例也不具有唯一的答案,在做案例分析时,教师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而应充分体现管理学中“权变”的思想,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同一案例。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第五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案例教学;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3)04-0139-02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进一步发展并推广,通过对商业管理的真实情景或事件的典型化分析,供学生思考和决断,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实践性很强,其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学工作必须注重实践,强调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注重实践的教学方法。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是指在财务管理教学中采用典型案例进行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借助对案例的讨论、分析与讲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分析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实施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必要性

(一)案例教学是实现财务管理实践性教学的重要途径

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企业财务关系,它的理论来源于企业的管理实践,操作性很强。因此,财务管理的理论教学必须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受教学环境的限制,学生们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实践经验的缺乏直接导致对课本上枯燥的理论知识产生厌倦,对教学内容并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当学生毕业后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案例教学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对经典案例的情景再现,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进入模拟仿真的财务管理决策现场,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进行预测、决策和分析,像决策者一样身临其境进行思考,同时总结案例中的经验教训。

(二)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传统教学中往往采取“理论+习题”的授课模式,课堂上“填鸭式”的教学,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习题,通过期末考试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其结果是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对课本上的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死记硬背。但没有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互动式、启发式的教学,学生要对案例进行分析,就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形成自己的理论观点,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课堂发言,撰写报告等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沟通能力,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二、案例教学法组织实施的步骤

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广泛地参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任课教师必须对案例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在具体的组织实施中应参照以下的步骤进行:

(一)课前准备

课前的准备不仅仅是教师单方面的行为,学生也应该积极参与,共同完成。一般在进行案例教学的前几周,教师应该准备好讨论的案例材料,选取的范围最好是近三年发生的、有典型意义的国内外案例。然后在正式讨论前的一到两周发给学生,让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或通过网络去查询相应的资料,搜集必要的信息,独立思考,初步形成自己对案例中相关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如果学生的准备工作没做好,教师上课的时候就会孤掌难鸣,不能与学生形成有效的互动,会影响到整个案例教学的效果。

(二)分组讨论

将学生划分成小组,划分的工作可以由学生自己来做,但要注意小组成员的均衡搭配,成员的多样性。小组成员在进行讨论时,要鼓励学生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同观点之间的思想碰撞可以增进学生对案例所涉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本组的观点,并选出代表在课堂发言时阐述本组成员对案例分析和处理的意见。

(三)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各小组的代表依次发言,阐述本组的观点,教师要积极引导,对发言者的闪光点要适时点评并给予语言上的鼓励,注意控制发言者的时间和情绪,维持整个教室的教学秩序。发言完毕,发言者要接受其他组成员的提问并作出回答。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组织和点评,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要喧宾夺主。

(四)教师总结发言

在课堂讨论完毕后,教师应对整个讨论过程做出总结。案例的分析没有标准统一的答案,因此,要充分肯定学生为此次案例教学所做的前期工作以及课堂上的精彩发言,同时指出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案例中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提醒学生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犯同样的错误,做到举一反三。

(五)学生撰写案例报告

课堂讨论和总结结束后,教师要趁热打铁,让学生对课堂讨论进行独立思考和总结,形成书面材料,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案例分析和处理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形成自己的知识储备,从案例分析中汲取知识,总结经验教训。

(六)教师自我总结

每次案例教学后,教师也要针对此次教学内容进行自我总结,做的较好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发扬,不好的地方要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改正。同时要在课下注意财务管理发展的动向,储备自己的案例库,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体系。

三、案例教学法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设立并不断更新财务管理案例库

实施案例教学需要大量的教学案例,并要与时俱进,进行不断的更新。因此,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应建立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库,从而节省授课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案例库中案例的选择应切合具体教学目标的要求,既能融汇相关知识,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的获取渠道可以是教师自行设计,也可以是实践中的经典案例,还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如上市公司的年报、吉利收购沃尔沃、国美电器的控制权之争等)。但是在案例的选取过程中要遵循实用性、针对性、启发性的原则,以满足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需要大批量的信息输出,依靠传统的“黑板+粉笔”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因此,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势在必行。通过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可以使文字、声音、图片、动画效果与案例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改革传统的成绩考核模式

现行的财务管理成绩考核模式主要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所组成,忽视了案例教学的内容。如果不把平时案例讨论的表现加到期末成绩中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评分模式,加大案例教学评分的比重,由原来的闭卷考试转变为多形式组合的考试。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平时的积极性,又强化了成绩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参考文献]

[1]张首楠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讨[J]商业会计,2011(5)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8 635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