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策划方案 >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范例【通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831803

【导言】此例“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范例【通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管理学案例分析【第一篇】

一、案例分析法及其在公共管理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分析法就是通过陈述和分析某个特定情境中的冲突或决策问题,将学生置于实际决策者的角色之中,使其能够更好地为今后的自身决策做准备。”课堂教学的优势在于固定、系统地将知识体系完整、全面、有序的传递给学生,课题教学的劣势在于无法使得学生以主体角色进入知识情境,从而体验式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理论。因而,对于具体情境的模拟就依赖于案例分析法了。案例分析法的目的就是在模拟现实情境中,带领学生迅速转变角色进入情境,从而将理论与现实实践相联系,巩固并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锻炼学生的思维当中对类似情境做出正确判断、产生正确行为。案例教学始于1870年的哈佛大学,“案例”的说法来自于法律条文的判断,进入20世纪,案例教学在教育中普遍运用起来。一般而言,公共管理中对案例分析法的运用包括两种基本模式,“简单案例如芝加哥式(芝加哥大学首先开发使用),即案例研究。复杂案例如哈佛式(哈佛大学首先开发使用),即案例分析。”前者是将案例作为研究对象,老师与学生共同站在案例之外进行讨论和分析,后者则是参与到案例当中去,以主观当事人的身份来分析,转变角色,身临其境地进行探讨和分析。公共管理源于20世纪西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后来逐步综合各种学科,成为了融合行政管理、公共事务管理、政治学、经济学、公共政策等多种学科方向的综合学科门类。同时,鉴于其实用效益和经济价值,也逐步成为了一名应用性学科,这就要求学生除了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以为还需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卓越的执行力等。我国的公共管理教育和教学尽管起步较晚,但发展较为迅速,对案例分析的关注日渐深入,尤其是近年来为解决本国自身案例教学的匮乏,很多学者展开了积极的研发工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2004年成立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以来,10年间共开发出150余个案例,其发展速度还是较快的,但案例与国际的接轨和交流还是目前亟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二、案例分析法在公共管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公共管理课程的性质决定了案例分析法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案例的设置和引入是因为其所呈现的情景具有典型意义,通过重复和再现使得某种真实的具体情境得以身临其境进而掌握处理该问题的基本方法。公共管理课程属于社会科学类,社会科学对真理的追求在于不断的接近真理,然而,完全一致的情境是不会在社会科学当中发生的,这与实验室中自然科学的反复证明不同。公共管理课程不仅仅局限于对于知识的讲授和技能的习得,更注重对学生思维力的开发和思想境界的提升,其课程内容需要密切联系现实,脚踏实地的服务社会实践,避免空谈理论,使得学生能在进入社会的同时就迅速、直接的适应和融入社会。因而,公共管理课程要求课堂能够充分的吸引学生、寓教于乐,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学习热情。鉴于多元功能的公共管理课程本身的性质,及其大容量、较灵活、立足应用的学科特点,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教学很难实现课程目标,案例分析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优秀且恰切的案例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我和联想式的体验,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优秀的案例能够将空洞的理论说教在情境中迅速转化为现实的操作,便于学生掌握实际解决问题的知识和专业技能。案例分析法还能在师生互动中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即便案例是固定的,但面对不同的学生、多元化的思维,其在问答间碰撞出的火花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案例分析法不仅是公共管理教学实现课程目标、提供课堂效率、营造轻松氛围的有效途径,也是进行课程开发,课程创新的重要举措。

三、案例分析法在公共管理教学中的运用的原则

尽管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教师主体的素养与能力息息相关,与教学方式和教学环境等都具有直接联系,但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确实在规律的共通性上有章可循。下面将从例案例选择的典型性与针对性、问题设置的集中性与预设性、教学相长的互动性与合作性等原则具体分析。

1.案例选择要源于生活,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

现实生活是案例选取的直接源泉,案例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主要的主要职责就是慧眼识材。教师应当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敏锐的学术嗅觉,卓越的概括攫取能力,将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案例进行选择,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抽象出最适合专业理论教学的部分,并进行加工和再创造。在形成案例文本的过程中,应注意对所选材料的甄别,选取最具有典型性的材料、最具有适用性的事件、最具有吸引力的焦点,主动加工并形成专题,同时需要兼顾案例本身的趣味性和教育价值。案例的分析还应注意针对性。这里的针对性包括两层含义:其一,要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水平进行案例分析。不要将案例分析的过于复杂和理论化,要让学生身临其境在案例过程当中。其二,要针对专业理论教学的需要拓展案例本身的延伸性教育价值。一个案例通过不同视角的分析是可以形成多种教育价值、实现多个教学目标的,案例本身的延伸性和创造性为案例分析制造了较为充分的发挥空间。但是,不同阶段的学习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侧重,要针对案例服务于理论教学需要的原则,具有针对性的分析案例,避免无限延伸和随意拓展。

2.案例问题的设置要具备集中性和预设性。

管理学案例分析【第二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开放教育;网络案例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开放教育概述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及起源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teaching),即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其操作流程为“以例激趣—以例说理—以例导行”。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BusinessSchool)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没有国外那么普遍,并且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长期以来,我国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沿用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法可以分为课堂案例教学法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法。

(二)开放教育概述

开放教育是相对于封闭教育而言的。普遍认为开放教育具有这样几个基本特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学校和教学为中心;采用各种教和学的方法手段;取消和突破种种对学习的限制和障碍。

开放教育的本质是人人亨有终身接受教育的权利,不仅意味着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开放教育可以在远程教学、也可以在面授教学的条件下进行,但相对于面授教育,远程教育更适宜于实现开放教育。

二、工商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教学价值

(一)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开放教育教学的必要性

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理念是和案例教学的理念一脉相承的,开放教育课程引入案例教学,能更好地实现“学导结合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案例教学的真谛与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地做到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三者的有机结合。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简单讲授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与案例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意识、有目的地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自主性的发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案例的分析推导,运用基本概念和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

由于案例素材都是来自于现实,学生通过对案例中所描述问题的分析,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是一种模拟实践,有助于学生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开放教育的学生大多数是在职学生,他们来自社会各行各业,他们是带着工作中的许多问题走进课堂。案例教学让他们把课堂和实践紧密结合了起来,案例教学既加深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各种疑问和难点。

(二)网络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基于网络案例教学的优势与传统面授环境下的案例教学相比,其有以下几点优势:一是学生的参与程度高。开放教育大部分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不可能抽出很多时间来上学授课,而基于网络的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由于没有授课时间的限制,任何学生都可以把自己的观点发到讨论区,所以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且可有效解决案例教学与讲授教学时间的冲突。二是学习的灵活性强。网络案例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并且讨论的内容都会保留在网上,供学生反复观摩,对案例感兴趣的学生还可以继续深入讨论。三是互动性好。在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不仅可以回答每位学生的问题,而且能得到学生对案例课效果的及时反馈,不断改进教学,由此,学生的满意度将大大提高。四是对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大。利用网络进行案例教学,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空限制,案例教学规模可扩大到约100名学生。

三、案例教学法在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近年来,关于案例教学法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的文章层出不穷,可是各类文章都是单一针对课堂案例教学,或者是单一针对网络案例教学进行的。但是,在开放教育这种教学模式上,我们应该将课堂案例教学和网络案例教学结合进行,使工商管理学科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实施步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堂案例教学的设计

课堂案例教学最常用的是讨论法,也有只把案例作为理论的例证使用的。这里我们只对讨论法的实施操作规程作一概括讨论,以便自如地运用案例教学。具体实施案例教学,大致可按如下四个阶段进行。

1.阅读分析案例。案例教学首先是下发或指定案例材料,并根据该案例教学指导书指导学习者对指定学习的案例材料进行阅读,分析案例的具体内容,思考案例所提出的供学习者思考的问题。

2.小组讨论。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讨论的效益,小组的规模以8~10人为最佳,讨论中要求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简单地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讨论、切磋、补充,具体做法不拘一格,可按案例问题及讨论问题的顺序逐一发表各自的高见,也可将几个有关的问题合起来系统地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供大家讨论,还可将自己分析案例过程中遇到的特殊难题提出来让大家集思广益共同解决。在分析讨论阶段成员自行做一些简单笔记是有益的,把讨论中出现的不同见解、合理建议记录下来,对于有纷争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提交到下一阶段进一步讨论。

3.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它一方面讨论解决小组讨论阶段各小组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讨论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有意引导的讨论问题。

为了使全班讨论有效地开展,教师要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要认真学习研究案例后给出的教学指南,具体拟定出课堂教学计划,在讨论掌握上,教师要力保讨论沿预期的轨道进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并引导出与论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切实做到有效参与。

4.总结评述。案例教学的最后环节是总结评述。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作全面总结。对讨论中出现的好的分析思路与独特见解加以肯定,同时指出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最后要求学生写一个案例学习报告,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讨论中取得了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尚待释疑等作一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案例的认识。

(二)网络案例教学的设计实施

基于网络的案例教学的实现途径,网络环境下的案例教学模式可表述为“案例-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自主探索或网上协作-案例小结-评价”六个环节。

1.案例。实施案例教学,需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选好案例是案例教学的首要条件。在案例的选取与制作中,我们强调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实践性;二是启发性;三是典型性;四是目的性;五是篇幅适中。

2.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案例之后,根据授课的进展程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收集各种与案例分析有关的资料素材,并在网上设立教师资料区、留言版、公共讨论区、小组专用讨论区、答疑室等不同形式的交互区,以此设计学习情境。

3.在线讨论。可以通过师生交流、小组交流和总结交流进行。

4.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是网络案例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一个好方法。它有助于理顺学生的思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廖秋林。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及其启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9)。[2]徐碧美。如何开展案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4(2)

[3]王世卿。案例教学初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

管理学案例分析【第三篇】

1.将“案例教学”误解为“多讲实例”。有的教师误以为讲讲实际的例子或故事就是案例教学,甚至以此代替理论知识的传授。认为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教学,其结果是表面上热闹,而实际上学生听完课后既没有学到理论知识,也没有得到实践训练,更谈不上提高应用能力,这种所谓的“案例教学”很可能比传统教学方法的效果还要差。案例教学时是以学生的学与练为主,借助案例研讨来实现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而举例是教师在讲解理论时通过举例来说明,教师用来说明某一理论的一种辅助方法。

2.将“案例研究”误解为“学习案例”。案例教学是否成功关键看学生是不是案例教学法中的主体,看教学过程是不是学生在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分析与研究,看教师扮演是不是引导者的角色。然而在案例教学实践中,出现了错位现象,案例教学法中仍然是教师讲解得多,代替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学生还是被动地听、忙于记笔记。有些教师认为案例教学法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案例的学习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他们担心学生接触社会少,缺少企业管理实践经验,难以对管理案例进行分析,担心影响教学进度,结果致使采用的案例教学法效果不佳。

3.将“选择案例”误解为“照搬案例”。一些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盲目崇外,认为通过学习发达国家的工商管理的成功案例,就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殊不知国外企业的制度背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等等都与中国有很大区别,这些案例并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加上学生缺乏对其相关背景的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还有的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偏离高职教育的特点,没有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选择案例,选择分析型案例多,而选择描述型案例或技能型案例少,仍然偏重于理论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忽视了通过案例研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原因分析

1.教师的三个方面不到位。少数教师缺乏对案例教学的清晰认识,主要是由于三个不到位。一是认识不到位,有些教师误认为案例教学就是多举例子,思想上不重视,甚至对案例教学的一般程序及需要注意的问题都没有了解就匆匆进入课堂,由于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结果是教师认识模糊,很难真正将案例教学法运用到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更不用说能熟练驾驭案例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了。二是准备不到位。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无论是案例的选择,还是组织案例分析、讨论和总结,需要教师花费比传统教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策划。可是,有的教师不仅自己准备不充分,也不组织学生对案例涉及的相关知识做准备,结果是案例教学不成功。三是运用不到位。案例教学法具有实践性强、难度大的特点,教师需要经过长时间地实践训练,才能够将案例教学运用到位。有的教师缺乏对案例教学应用能力的学习和锻炼,缺少案例教学的技巧和方法的学习,案例教学未能发挥最大效用。

2.选择的案例素材不合适。高职院校的教学强调职业性、实践性,而适合高职进行的案例非常少,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一是还存在照搬本科或者MBA案例的现象,由于这些案例素材偏重于理论,技能训练的内容较少,不能满足高职案例教学的需要。二是来自我国的工商管理一线的案例素材比较少,为数不多的案例还主要是分析型的案例,不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难度偏大。如果将案例直接搬过来,由于许多案例缺少情景资料,会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三是由于一些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改编案例,老师们常常选择别人编写的我国大型企业的管理案例,而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中小企业,如果只是学习“海尔”经验,达不到职业技能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难以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未来岗位实际。四是专业教科书中的案例过于陈旧,跟不上行业动态和行业发展趋势,通过对这样的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和探讨,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

3.教师的实践经验不丰富。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工商管理的经验,对工商管理一线的管理有深刻的认识,能有效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分析。高职院校教师普遍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一方面,教师很少有去企业咨询实践的机会,缺少去工商管理一线的岗位实践锻炼,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困难较多,难以适应案例教学的要求。另一方面,教师主动编写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案例的热情不高,不愿意花费很多时间编写合适高职学生的能力层次的案例,在教学中表现为缺少组织技巧,组织学生开展案例讨论缺少方法,这不仅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也限制了教师案例教学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实践经验不足,也是制约我国工商管理案例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因素之一。

4.学生的参与欲望不强烈。一是高职学生基础稍差,不适应案例讨论分析与研究的方式,常常是案例分析简单应付,讨论时不知如何应答,影响了案例教学的进程与效果。二是遇到研讨的案例太难或案例的背景资料难以寻找,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参与案例讨论的热情越来越低。三是教师有效组织和控制案例研讨的方式不当,缺少组织方法,甚至“为节省时间”代替学生分析案例,或者将所选取的案例只是让学生学习一下就草草结束,不对案例进行细致地研讨,学生缺少理论联系实际的成功体验,缺少案例分析的成就感,更缺少启示。久而久之,学生不愿意参与案例教学的活动。

三、走出工商管理类专业案例教学误区的对策

1.三点一线,注重案例教学目标的实现。案例教学的目标是通过一个个案例的分析研究,学习和应用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不是学“案例”。因此,案例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以“三点一线”为抓手,即:抓重点、难点、疑点和学生的能力培养主线。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案例教学的形式无论有多种变化,但不可以游离到教学目标之外。简言之,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典型事件的角色体验,在讨论中形成结论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学会应用能力的过程。因此,案例教学看似无为,实是有目标的。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意见,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但教师要控制好教学的节奏,才能把握好“收与放”的度。_方面,在案例讨论中,“放”以是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为度,教师鼓励学生自由辩论,为学生创造_个和谐的环境。另—方面,在案例研讨中出现争议和冲突时“收”以是否影响教学课堂秩序为度,教师不急于给出答案,鼓励学生自由讨论。

2.三选一留,注重案例难易适合的选择。一个好的案例可以激发起学生对案例研究的兴趣,选择案例的适合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选最近三年以内发生的事件的案例,也就是说,案例具有时效性和新颖性,过时的案例没有吸引力,激发不起学生的热情。其次,选配有环境背景的_个主题事件的案例。_个与教学相关,能说明相关原理、理论的案例,才能使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知识与技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分析与讨论案例中的关键性问题,从案例中受到启发。再次,选择符合学生知识能力结构的案例。无论是选择还是编写的管理一线的案例,必须考虑难易程度。案例既不能太容易,也不宜太难,两者均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留:选择的案例给学生留下可以展开讨论和思考的空间,启发学生去思考案例中的问题,启发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思路。允许学生根据个人的理解,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

3.三引一导,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_个引导者的角色,重点抓好“三引一导”,即:引心态、引状态、引动态;导维度。一引学生有容人的心态。当其他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无论自己是否赞同,学会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从中寻找有用信息的能力。二引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在引导的同时,控制案例讨论的进程,保持讨论围绕主题进行。三引学生创新思维的碰撞动态。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无论什么思维角度,无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多么新奇,都给予鼓励的掌声。—导:即适时指导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当学生讨论观点趋同时,引导他们寻求不一致的观点;当学生讨论观点出现不一致时,则引导他们充分阐明理由,通过多维度的讨论与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分析能力。案例教学是让学生参与到管理情景或实际问题的讨论中。无论是成功的案例还是失败的案例,要让学生认识到,在分析与解决某一问题时存在着多种可能解答,没有标准答案。如果教师习惯于给标准答案,学生就会认为每次的讨论没有意义,只是在做做游戏,装装样子,从而不愿意敞开心扉,只想听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这种做法在无形之中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4.三学一悟,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案例教学为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活动中构建了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平台,学生在研究、分析那些现实经营管理的案例中,学会收集案例、学会判断与分析、学会创新、感悟创新的快乐。第一,学生学会收集工商管理案例的方法。或按原因、按结果,或按时间、类别,通过人人参与,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收集和储备案例,建立近三年我国工商管理系统的典型案例库。第二,学生学会解剖案例的方法。在讨论案例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思维角度、不同的管理情景、不同的角色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让学生在讨论中感悟,在案例分析中学会对案例内容的梳理,提高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思路。通过理论课的学习,掌握创新思维要点,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逐渐养成寻找不同答案的思维习惯。第四,让学生在案例讨论中感悟创新的快乐、在案例分析中感悟思辨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策划中感悟创意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

管理学经典案例分析【第四篇】

关键词:目标管理理论;《管理学》;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221-02

《管理学》是管理学科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整个理论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基于《管理学》课程的重要性,国内的很多学者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但是,这些论文普遍是通过对教学方法的探讨,比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和角色扮演法,研究如何提高《管理学》课程实践性的问题[1-3]。本文认为,《管理学》课程的实践性固然重要,但是其理论性同样不可忽视,扎实的理论功底是进行有效实践的基础。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思考运用目标管理(MBO)理论,将《管理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研究,以此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目标管理理论

目标管理(MBO)理论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在1954年提出的,具体来讲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1)组织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管理者必须通过这些目标对下级进行管理,以此来保证总目标的实现;2)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是一个组织中的上下各级管理人员统一起来制订共同的目标,确定彼此的责任,并将此项责任作为指导业务和衡量贡献的准则;3)每个管理者或被管理者的分目标就是组织总目标对他的要求,同时是其对组织总目标的贡献;4)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是依据设定的目标实行自我管理,他们以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自我指挥、自我控制,而不是由他的上级来指挥和控制;5)管理者对下级进行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这些分目标[4]。德鲁克教授针对企业管理问题提出上述设想,将此种思想运用到教学过程,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究其根本,应该是在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制订教学过程的总目标,并将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使得每个学生明确自身的具体任务和目标,同时,采取合理的考核和奖惩办法对其进行有效激励。

该思想在世界范围内风靡一时,也被很多学者应用到高校课程的教学改革中,但是这些研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目标的制定缺少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所以还是被动式的教学;2)目标的分解不够细致,并没有使每一个学生明确自己的定位和任务,所以实际上还是“一刀切”的教学;3)没有涉及考核和奖惩办法的分析,实际上这是目标管理理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希望能够运用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对《管理学》的教学模式进行重新思考,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二、当前《管理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学任务能够如期完成,学生亦能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配合教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总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1.理论学习、实践操作的关系处理。这是《管理学》教学的两大任务,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不足,而实践操作的实效性又不是很好。如何将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合理组合,这是本文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2.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实践操作具有一定的兴趣,在理论部分基本上是填鸭式的教学。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借鉴目标管理的思想,让学生参与目标的分解和制订,使其找准定位、明确任务,提高参与热情。

3.传统的考核方法不利于做到因材施教。一般的考核办法是由期末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按照一定的权重比例相加所得,而通常情况下平时成绩由学生的作业情况来衡量。本文希望能够对考核办法进行改革,实现因材施教。

三、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使用目标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本文是对于近年来从事《管理学》教学工作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原因如下:

1.目标管理理论的重点是对目标的深刻认识,在具体的研究中,目标应具有层次性、多样性、可考核性和挑战性。在本文的研究中,目标的层次性体现为在整体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下,《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又可以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大模块,这两大模块又由每个学生更为具体的目标构成;目标的多样性体现为每个教学班由于专业不同,教学目标会有所差别,每个学生由于自身情况的差别,其目标也会存在差异,比如计划考研的同学可能更加注重理论的学习,而打算工作的同学可能更偏向于实践操作;目标的可考核性体现为教学效果的测评,这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考试考查和课后沟通得以实现;而目标的挑战性是指经过努力才能达到的结果,而本课程无论是教还是学都能体现这一点。所以目标管理理论在《管理学》教学模式思考中的应用应该是可行的。

2.本文是基于《管理学》课程中较为重要的基本理论开展研究。目标管理理论本身就是《管理学》课程中的一个重点理论;本文认为提出每个学生根据情况的差别确立不同的目标,是基于行为科学理论的观点,重视在发展过程中人的因素;合理的考核和评价体系的确立是基于期望理论提出的,正确处理努力、绩效和奖赏之间的关系。所以,学生在学习并掌握这些理论以后,会对课程教学模式的开展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四、目标管理理论在《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在传统的教学研究过程中,更多的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单方面的探索和思考。实际上,学生的参与对于教学的顺利开展是非常有帮助的。基于这个出发点,在实际研究过程中选择目标管理理论(MBO)作为切入点,对教学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探讨。

目标的制订是目标管理的首要问题。在遵循课程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每个学生从具体情况出发,制订本课程学习的具体计划和目标,然后通过师生的具体交流,完善目标。其中,总体目标就是希望通过运用目标管理理论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能够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能取得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基于目标管理理论,需要将目标进行具体分解:

具体来说,在第二层次,理论学习主要是教师讲授教材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管理学的经典理论、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在文献研读部分,主要给学生介绍经典文献,要求学生进行研读并探讨收获和感想,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管理学的经典思想;案例分析主要是让学生学习知名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经典案例,其目的是做到课本知识的合理使用;团队练习部分,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愿组合,将教学班分为若干小组,学生可以选择具体的企业进行实地调查,也可以通过网络、媒体搜集资料,在此基础上,提交调查报告并进行汇报,其目的是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第三层次学生具体目标的确定中,学生必须同时参与理论学习、文献研读、案例分析和团队练习四部分的工作,其中理论学习是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而剩余的三个部分,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所侧重。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和学生交流,让其明确本理论学习、文献研读、案例分析和团队练习这四个分目标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师的要求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计划方案保质保量地完成每项目标。然后借鉴采取360度反馈法,由教师、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力争做到更客观、更全面。评价的办法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理论学习的考核是由期末考试成绩决定;第二,平时成绩由文献研读、案例分析和团队练习三部分组成,学生按照50%、30%、20%的比例进行自主选择,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对案例分析较为感兴趣,那就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这一部分的工作上,在进行考核的适合选择50%这个较大的权重,而文献研读和团队练习的考核则分别给予30%的比例,这会在最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充分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骆仁林。案例教学法在高校《管理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2007,(4):94-95.

[2]梁娟娟,王淑芬。基于行为导向的情境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1,7(3):76-78.

[3]邓春。高职院校《管理学》实践教学方法探索[J].成功,2011,(3):171-172.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38 83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