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中美贸易战影响论文范例(优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111806

【导言】此例“中美贸易战影响论文范例(优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中美贸易战影响论文【第一篇】

论文论文关键词:次贷危机;出口贸易;对外贸易依存度 论文论文摘要:近年来,中美两国的贸易关系发展迅速,但当前国际市场上爆发的金融危机已给我国出口带来深远影响,文章通过两国贸易依存度展开,然后探讨次贷危机给我国出口贸易带来的影响,进而提出对策。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中国经济能得到持续飞速的增长,是与世界市场所提供的大量机会及经济全球化的环境分不开的。我们会发现,在中国所有的主要综合指标中,外资与外贸的分量日益加重,对外贸易依存度在增加,FDI也大量涌入,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中国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贸易力量之一。然而,近期在全球迅速蔓延的金融危机能否对我国实体经济中的出口产业造成巨大影响呢? 一、我国贸易对美国的依存度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外贸和对美贸易的依存程度都有所提高,外贸依存度一直处于高位,均在38%以上,其中出口依存度更是高于20%。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不断上升,从1997年的%上升到2006年的%,2007年是%,其中对美出口依存度上升较快,从2001年的%上升到2006年的%,2007年达%,七年平均依存度为%,逐步形成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我国目前已经取代加拿大成为美国进口商品的最大来源地。根据美国商务部最新统计,2007年美自华进口亿元,占美货物进口总额的比例由2006年的%增至%,超过自加拿大进口的亿元。由此可见在美中贸易中,我国扮演着出口国的角色,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度较高,美国经济的波动对我国贸易的影响较大。 二、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影响 2007年4月次贷危机爆发,源于美国住房按揭贷款中的次级贷款,势如金融海啸,源于美国,波及全球。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尽管远隔万里,我们依然能感受到“海啸”的威力。这场危机对中美贸易这一问题而言,美国经济减速造成中国外部需求减少,并向就业和消费领域扩散,其中非农就业连续两个月大幅度下跌,为5年内最大减少幅度。 今年1~7月,中美双边贸易额为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增速回落个百分点。尽管美国仍然为我国的第2大贸易伙伴,但在我国进出口总额中的比重已由去年同期的%下降至目前的%。其中,我国对美出口亿美元,增长%,增速下滑个百分点,这是自2002年以来我国对美出口增速首次回落至个位数。 (一)通过贸易的渠道导致我国出口增长趋缓 我国是一个对外依存度较大的国家,对美国出口和对美国经济的依赖迅速大幅度提高。当美国经济减速,世界贸易和美国需求量大幅度下降,主要产品贸易价格指数呈负增长时,会对我国出口贸易量和贸易额增长产生直接影响。次贷危机导致美国的产出和需求下降,由此引起的私人消费、公司资本开支以及产出的下降导致美国从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外市场进口的消费品、资本货物、农矿产品以及其他原材料减少。房价下降的负财富效应以及负债消费模式的不可持续性意味着美国消费疲软将持续较长一个时期。我国对美国出口的主要是消费品,而美国政府的数据以及企业高管已经指出,美国消费者在购买必需品方面已经紧缩开支,消费和进口需求的下降,导致我国出口产品需求速度放慢,美国需求的减少降低了我国对美国的出口量。国家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由于受到全球经济疲软影响,今年前七个月,我国对美国出口亿美元,增长,增速下滑个百分点,这是2002年以来我国对美出口增速首次回落至个位数,相关专家认为,今年中国出口增速加速下滑已成定局。 (二)通过资本与金融渠道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影响我国出口产品的相对竞争力 美元在国际贸易体系中一度充当了黄金的职能,对于进口商品的美国而言,在美国与黄金脱钩的条件下,美元的滥发不再受其本国黄金储备限制。因为次贷危机,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美元不断走软,对人民币汇率已经产生了影响。美 联储的降息政策导致人民币和美元利率出现倒挂,使得人民币和美元息差进一步拉大,美国的刺激经济政策会导致美元更加泛滥,利率更加宽松,从而导致美元资本持续流入我国市场,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推动人民币对美元加快升值。美国是全球原料及商品的最大消费国,美元贬值的间接结果就是美国消费价格的上扬,这影响了我国与东南亚地区出口产品的相对竞争力。次贷危机负面影响蔓延和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是今年前7个月我国对美出口减速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自去年底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其负面影响仍在深化,7月份美国失业率创4年以来最高的%,居民消费信心指数为,仅为去年同期值的一半,美国经济疲软直接导致对我国出口商品需求减缓,据测算,美国GDP增速每下降1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增速将下降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受弱势美元战略影响,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截至7月31日,相对于汇改当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超过18%,削弱了我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价格优势。 (三)次贷危机导致美国加大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力度 贸易保护主义不会主导世界经济,但贸易政策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美国虽然一直提倡自由贸易,但当其利益受损时,往往就会违反自由贸易的规则,以维护经济安全为由,以“公平贸易”代替“自由贸易”,对发展中国家利益造成严重损害。近年来,我国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次贷危机已经导致美国经济增长转弱,失业率上升。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和美国贸易逆差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将更加频繁,各种名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将纷纷出笼,这一切都将构成我国食品、机电产品、纺织品和服装以及玩具鞋类对美出口的障碍。当前,美国对华贸易壁垒有进一步政治化的趋势。美国民主党掌控国会两院后,经济民族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增强,对华贸易政策更趋强硬。近年来,美国以保护知识产权为主要目的的“337调查”个案明显增多,中国已成为被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最近,美国又不断炒作我国宠物食品、水产品、牙膏、轮胎、玩具等产品的安全问题,限制我国有关产品进口,严重损害我国产品的国际声誉和相关出口企业的利益。美参众两院还将继续出台针对我国汇率问题的议案,要求美国政府对通过“汇率失调”而获取对美国大量贸易顺差的国家进行制裁。据统计,今年美国新发起的针对贸易伙伴的18项调查中,有15项针对我国,占%。 三、我国出口贸易化解次贷危机影响的对策及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中国对美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很高。但是现今,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及金融环境不容乐 观,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加,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中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安全性,为了使中国现行的以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经济模式得以持续发挥作用,中国应从战略性的角度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的地区结构,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发展内需型经济 在我国经济进入结构性战略调整阶段,当前世界市场上中低档制成品出现生产过剩的局面,扩大内需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只有在国内市场形成规模并经过激烈国内竞争的产品才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而且要不断深化内需,尤其是培育和扩大包括住宅、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消费、信用消费、负债消费、农村最终消费、休闲服务消费、人力投资等新内需结构。 (二)积极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和培育新的出口商品,推动出口结构调整,提高外贸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新市场的开拓主要是加强中国出口比较少的发达国家,以及有潜力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开拓新的出口市场,一方面注意目标市场的经济与政治稳定,另一方面注重出口秩序,避免企业间恶性竞争,防范新的贸易摩擦。培育新的出口商品,既要注重技术的引进,又要注重技术的自我研发与创新,把生产与消费有效结合起来,避免生产体系与国内外需求相脱节。 面对次贷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我国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缓解贸易不平衡矛盾。通过调整和完善出口退税、加工贸易等政策,鼓励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自主核心技术、自主品牌的产品出口,鼓励优势农产品和环保节能型产品出口;支持轻工和纺织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快自主创新,保持出口有序增长;深入实施出口品牌发展战略, 促进品牌产品的生产、消费和出口;加强建设外贸信用体系和行业自律,稳步推进外贸秩序法律法规建设,依法处理商业诈骗、低价出口等活动。这些政策的实施,既有利于提高国内工人的工资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我国的稀缺资源和环境,又有利于缓解美国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指责。 (三)加大对外投资力度 当前,世界经济的一大显著特征是跨国公司主导的“贸易投资一体化”现象。贸易与投资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增加对外直接投资,既可以带动本国出口,又有利于开展国际合作,还可以缓解经济环境不稳定局面下的贸易不稳定问题。根据中国的经济现状与发展趋势,中国加大对外直接投资既有可能性又有必要性。以投资带动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趋势,我国应继续加大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力度。

中美贸易战影响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贸易摩擦;倾销;效应;策略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098-01

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将不断发生,只有牢固加强两国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对话,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才能尽可能降低两国贸易摩擦发生的频率,弱化贸易摩擦带来的不利影响,维持中美经贸关系的良好健康协调发展。

1 中美贸易摩擦的现状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两国经济贸易互利性很强。从中国加入WTO后,中美双边贸易额迅速发展的同时,中美贸易摩擦也在频繁的出现。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消费市场持续低迷,中国出口持续暴跌,而随之而来的就是中美贸易摩擦频增,特别是美国已然成为与中国产生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而且金融危机使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比例进一步上升。2009年全年美国对华发起各类贸易救济调查29起,涉及我国76亿美元产品的出口,案件数量增加53%,金额增长了8倍,分别占全球对华贸易救济调查总数量和总金额的25%和65%。此后自2010年以来,备受瞩目的中美贸易摩擦继续上演。2010年1月到2010年6月半年时间里,美国就对中国产品实施了171起贸易摩擦案件(其中反倾销146件,反补贴25件)。除此之外,美国商务部还作出裁定,向进口自中国的镁碳砖征收高额的反倾销税,严重影响中国的出口产品。以上种种事例表明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的态势十分明显。

2 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效应

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经贸关系中的重要并且敏感的问题,对中美两国的进出口贸易及经济社会发展都会起到重要的影响,根据根据传统的国际经济学理论,任何对自由贸易的扭曲都将损害贸易国的社会福利水平,给整个世界经济福利带来无谓损失。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正确的对待和处理这些积极与消极影响,扬长避短,争取为国民经济福利的提高做出贡献。

阻碍我国相关产品的出口

中美贸易摩擦严重阻碍了我国对美产品的出口,降低了两国的福利水平。美国通过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阻止中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减轻进口的中国产品对美国市场的不利冲击;此外,美国还通过一系列的商务谈判要求我国为其开放更多的市场。2009年,美国对我国轮胎产品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对其出口造成严重阻碍,造成我国当年对美出口轮胎3亿条,比2008年下降%,价值亿美元,下降%;同年9月美国对我国钢制标准紧固件发起“双反”调查,使我国当年对美出口该产品亿美元,下降%;11月13日美国裁定我国无缝精制铜管存在实质性损害,并对该产品实施贸易保护措施,致使该产品出口额下降%。美国频繁发起的贸易保护措施在使得相关商品出口受阻的同时,也使得我国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出口形势。

加速产品的结构升级

根据普雷维什一辛格的贸易条件恶化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可能陷入“贫困恶性循环”,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但中美贸易摩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这一“贫困恶性循环”的状况。总体来看,我国受到贸易摩擦影响的出口商品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商品,贸易摩擦使得这些产品的出口减少,国内相关的产业规模就会缩减,由此而退出的资源和资金就会流入更高层次的产业,从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而对于一些特殊的贸易摩擦,直接要求的就是技术水平的提高,对于提升产业结构的作用就更加明显。

3 针对中美之间贸易摩擦的策略选择

我国作为处在崛起中的贸易大国,正处于贸易摩擦的高发期,中美贸易摩擦的频繁发生已经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中的重大问题。面对如此众多的贸易摩擦,我们需要在思想上正视,在战略上重视,以科学和符合国际规范的手段来维护自身的经贸权益,弱化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正确处理中美贸易摩擦,成为中国当前面临的迫切问题。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增强竞争力

时至今日,我国仍然奉行出口导向型的外贸战略,鼓励出口限制进口,而贸易顺差过大,必然导致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经常性冲突。此外,在具体操作上,我们缺乏随时释放贸易冲突压力的手段,易使贸易累积甚至激化,所以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我们更重要的是要从自身出发,进一步改革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制度;大力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坚持“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的贸易战略,增加出口的同时,适当增加进口,尤其是对我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先进技术。调整投资战略,加快市场开放;改革政府管理体制,加强透明度,减少摩擦产生的制度性因素。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面对繁杂多变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国特别是中国的外贸企业更应擦亮眼睛,冷静思考,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采取相应对策,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认真学习各种国际贸易知识,包括国际贸易法规的各项条款、WTO国际规则、贸易双方国家的相关规章制度及国际惯例,这样有利于企业在谈判中占据主动优势维护自身利益。当企业遇到不公平竞争时要敢于申诉,增强自主意识。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我国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大力扶持、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于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同时,还要注重运用高科技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从而使中国尽快摆脱长期处于低附加值的国际分工地位,逐步向高层次、高技术产业不断推进和升级,降低同他国产业贸易摩擦的程度。

总之,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中美两国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贸易摩擦不是一方能解决的问题,需要两国积极配合,理清思路,冷静对待。此外中美两国政府应加强沟通、磋商和信息交流,在国际规则、双边协议和共同利益基础上协商解决有关贸易争端,表现出更多的诚意和宽容,化解而不是激化矛盾。只有这样才能够化矛盾为动力,促进两国经贸关系共同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湛柏明。中美贸易的互补性与摩擦性[J].国际贸易问题,2004,(6):47-52.

[2]赵书晓。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经贸的影响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12).

[3]李春顶。逆向思维: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积极效应之剖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2).

[4]蒲华林。后WTO时期中美贸易摩擦的新特点及对策[J].商业时代,2005,(23):70-71.

[5]周颖。中美贸易:摩擦中前行[J].中国海关,2010,(5).

[6]杨益民。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管制与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J].今日科技,2008,(2):15-17.

中美贸易战影响论文【第三篇】

关键词:中国 - 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 经济安全;国家利益。

自 2010 年 1 月 1 日起,中国 - 东盟自由贸易区(下文缩写为 CAFTA)已经正式运行了三年多,这是世界上仅次于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下文缩写为 FTA),它的创建和运行意义重大。CAFTA 不仅会促使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发展实现“双赢”,有助于这一地区尽快从金融危机中复兴,而且对于整个东亚地区的一体化也是个有利的契机;它不仅影响了我国在东亚地区的地缘经济关系,而且对我国的宏观战略和国家利益也有着深刻的影响,本文将主要从地缘经济学的视角对此进行详细的分析。

在国际关系理论中,现代地缘政治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是地缘经济学,即从地缘视角将经济事务与政治事务相联系,研究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经济利益和经济关系取代军事对抗和政治关系作为国际关系主轴的理论,成为地缘经济学的主体理论。[1]164在这里的“地缘”概念其实是指民族国家以国家领土作为地理含义上的竞争单位。可以说,地缘政治学家研究的是宏观地理概念上的国际关系,而地缘经济学家研究的是微观地理概念上的国际关系。[2]402地缘经济学理论的着眼点并不是单纯的国际经济问题。它试图从地缘关系的视角来探讨特定地理空间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及政治利益的互动,并为各国的区域经济战略提供理论依据。它所研究的问题是,一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如何从地理的角度出发,保护国家的自身战略利益和制定区域发展战略。它所关注的主要是国家的经济利益、经济权力和经济安全。本文以地缘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研究CAFTA 对中国的宏观战略和地缘竞争的重大意义。

一、CAFTA 对我国区域宏观战略的重大影响。

CAFTA 的建成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区域内贸易,减少我国对欧美市场的过度依赖,推进我国出口市场的多元化,避免因发达国家经济衰退或实行贸易保护主义而严重打击我国的贸易出口,增强我国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并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

CAFTA 将使中国和东盟结成一个统一市场,经济发展前景良好,并且双方实行优惠的投资政策,力促投资自由化,改善了投资环境,必将释放双方相互投资的潜力,也有利于增强发达国家的投资信心,更好地吸引区域外的国际直接投资。近年来,随着 CAFTA 的建设进程,中国和东盟的相互投资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中国对东盟的投资正以每年 60 %以上的速度在增长,东盟对中国的投资也保持稳定增长。[3]13据东盟专家组估计,CAFTA 的建成将减少中国和东盟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的依赖,积极促进区域外贸易向区域内的转移。双方自贸区的建设也有利于中国获得经济发展所急需的一些物资和资源。比如东盟国家贮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橡胶、木材和锡、铁、煤、镍、铜等矿物资源,使我国得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从而减轻了我国在国际能源和资源市场上面临的巨大竞争压力。这些将有助于减少我国对欧美经济体的过度依赖,更好地维护我国的经济主权;同时也可有效增强我国和东盟之间经济的相互依赖,有利于维护地区的和平和稳定,促进地区的蓬勃发展。

CAFTA 是中国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的有益尝试和良好开端。CAFTA 的成立带动并促成了日本、韩国与东盟之间、中韩之间的自由贸易谈判的波动效应,刺激了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引发了东亚地区的一体化浪潮。一方面,CAFTA 有助于构建“中华经济圈”,促进我国与东亚其他地区的经济互动增长,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对外开发和和平崛起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我国与东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又有利于双方应对北美、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贸易保护主义。CAFTA 的发展前景可能是整个东亚地区的一体化,届时将形成东亚、北美和欧盟三大区域间的地缘经济竞争,战略意义颇为深远。

CAFTA 的建设将促进中国国内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涉及到三大政策体系:CEPA(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PECO(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其一,CEPA、PECO 和 CAFTA 这三大具有战略意义的政策体系可以形成连接南部中国和整个东盟的经济大动脉,这是区域经贸一体化的崭新格局,并且这一经济现象越来越引人注目,经济效果越来越明显清晰,战略意义越来越不可忽略。[4]4其二,由于云南、广西等西部省区是中国面向东盟开放的桥头堡,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CAFTA 的建设将促进这些西部省区的经济建设跨越式发展,为其经济发展注入强劲的活力,有助于确保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成功实施。而且,云南和广西是地处我国边疆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其经济和社会发展还关系到边疆的安全与稳定,关系到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其战略意义也不容小觑。

CAFTA 在南海问题、能源问题和台湾问题等重大而敏感的地缘战略议题上,对于维护中国经济与政治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其一,有利于避免扩大南中国海争端,维护我国的海洋资源权益。中国与东盟的一体化建设,显然有助于双方在南海问题上缓解紧张局势,共同开发资源。其二,拓展我国资源的进口渠道,开辟稳定的国际能源战略通道。这有助于破解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和能源瓶颈难题,也有助于破解我国在海上能源通道安全上的“马六甲困境”。正是由于东盟国家扼守我国海外进口石油运输线的咽喉,所以与东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国和平崛起的地缘经济环境。[5]11其三,发展与东盟国家间的紧密友好关系,有助于钳制台湾的“南进战略”,摧毁台湾当局“实质外交”的政治图谋,同时也向台湾展示了中国大陆的经济影响力,促使其积极发展与大陆的经贸关系。自从 CAFTA建成后,台湾与中国大陆的 CEPA 谈判开始有了新的进展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二、CAFTA 对我国同日、美等大国在东亚地缘竞争的影响。

继 CAFTA 协议之后,东盟也启动了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的自由贸易协议,并且还与美国修订了新的经贸合作条约,这既是东盟要在东亚合作中发挥领头作用的一贯战略的延伸,同时也是中国与日本、美国等大国在东亚乃至亚太地区存在地缘经济竞争关系的反映。

(一)CAFTA 对中日之间地缘经济竞争的影响。

日本是世界经济强国,并力图成为亚洲经济的领头雁。日本在亚洲的作为,最集中体现在日本对东盟的政策方面。中曾根曾经说过“没有东盟的繁荣,就没有日本的繁荣”,“与东盟国家保持友好密切的关系”,是“日本外交最重要的基本政策之一”。[6]50日本把东南亚地区看作其“后院”,长期以来在东南亚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力,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率先走出与东盟建立 FTA 的跨越性步骤。

但在受到中国首先与东盟达成自贸区协议的刺激后,也增强了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并在 2003 年与东盟签署了《东盟与日本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框架协议》,拟于 2017 年建成东盟 - 日本自由贸易区。日本在亚洲的地缘经济战略目标是:在东亚实行以日本为领头的“雁行发展模式”,实现以日本为主导的“东亚共同体”,以抗衡来自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两大区域经济集团的竞争和挑战,从而也奠定日本在东亚地区的领导地位,以区域为依托实现日本的“世界大国”梦。

中国和日本同为亚洲地区大国,为确保和扩大自身在本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争取良好的周边环境,应对欧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有力挑战,中日两国都将亚洲作为依托,十分注重发展与东亚国家和地区的关系。所以,中国和日本的 FTA战略都将东亚列为首先考虑的对象。[7]62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中日两国在东亚地区的地缘经济竞争。

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从与东盟的国际贸易来看,日本比起中国来对东盟国家的影响相对更大;在对东盟的国际投资方面,日本对东盟的直接投资要比中国多得多;而在亚洲金融领域,日本与中国一直都在暗中争夺亚元的主导权,日本总以为自己应成为亚洲区域货币的整合中心。但是,相对于日本经济的增长乏力、影响力的逐步下降,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的迅猛发展、国际地位的快速上升,都使得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要远大于日本,对于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对地区经济稳定和安全的影响力也更大。CAFTA 的建成,是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地缘经济战略的成功开端,必能挖掘中国与东盟贸易合作和相互投资的巨大潜力,实现双方经济飞跃发展的“双赢”,从而增强中国对日本的地缘竞争力,增强中国在东亚地区的经济权力,并为中国在地区一体化中的主导权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CAFTA 对中美之间地缘经济竞争的影响。

美国虽然不是一个亚洲国家,但作为唯一的全球性霸国,其国家利益遍及全球,自然与东亚的地区性大国存在地缘经济竞争。美国的东亚 FTA 战略所采取的政策路径表现出三管齐下的特色。所谓三管齐下,指的是美国根据对象国的差异,分别采取双边贸易和投资框架协定、双边 FTA 以及亚太自由贸易区等三种不同的路径。[8]38此三种路径共同构成了美国的东亚 FTA 战略。而美国东亚 FTA战略的一个重要出发点便是遏制中国。

近年以来,美国在与东亚绝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开展双边贸易谈判或 FTA 谈判时,刻意绕开了中国,很显然,美国把中国看作是地缘经济竞争的对手。美国希望增强其在东亚的影响力,削弱中国因CAFTA 的构建而获得的先机,使自己仍然保持东亚的经济中心地位,主导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美国仿照其在东亚地区构建的主要是防范中国的安全同盟体系做法,试图建立起与其类似的、在地缘经济上的对华包围圈。另一方面,美国还通过倡导开放的亚太自由贸易区和近年以来的 TPP 战略,试图干涉和控制东亚地区的一体化发展,防止出现一个类似欧盟那样的将美国排除在外的东亚一体化组织。鉴于美国的东亚 FTA 战略,中国既要努力争取自身在东亚地区的地缘经济利益,大力促进东亚内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发展,增强东亚的相互依赖及国际竞争力;又要客观看待美国在东亚地区根深蒂固的影响力和难以替代的作用,积极与美国斡旋、沟通与合作,减少美国在东亚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总之,放眼世界,全球性的 WTO 多边贸易谈判进展缓慢,而地区性的双边 FTA 却犹如雨后春笋,不断增多;世界经济呈现出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和相互竞争的趋势,各区域集团间的洲际竞争不亚于国家之间的竞争。当今世界,各大国都以 FTA 战略为依托,形成战略上的同盟或依托的区域集团,国际竞争呈现出区域化、综合化和复合化的发展态势。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政府也应将 FTA 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重视 FTA 战略的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CAFTA 的建成就是我国区域一体化战略的初步体现。CAFTA 的建设和发展,对中国的地缘经济利益和宏观战略将产生重大影响,以 CAFTA为依托带动整个东亚地区的 FTA 发展,有助于增强中国在地区一体化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增强中国在东亚地区事务中的话语权和领导权,也有助于改善中国的区域环境,从而为我国的和平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逸舟。国际政治理论与战略前沿问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3]张建平,李肖祎。中国 - 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进展情况、问题和展望[J]。经济研究参考,2008(17):7-15.

[4]乔小明,吴兮。中国 - 东盟自由贸易区与亚元[J]。经济问题探索,2008(7):1-12.

[5]邱丹阳。中国 - 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和平崛起的地缘经济学思考[J]。当代亚太,2005(1):8-13.

[6]沈海涛,张玉国,巴殿君。 日本国家战略与东北亚外交[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

中美贸易战影响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战略性贸易政策;文化产业;借鉴

文献标识码:F742 中图法分类号:A

战略性贸易政策是伴随市场结构的变化而产生的,是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政府通过对市场结构和环境的某种战略干预, 培养和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的成长,增强其国际竞争力,使国际贸易朝着有利于本国获得更大限度利益的方向前进。文化产业作为战后世界经济中的“朝阳产业”,它在许多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美国和日本从上个世纪就开始将文化经济、文化贸易设定为战略目标, 将文化产业定位为国家战略产业,并从战略性贸易政策中获得重大利益,可见该政策对各国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在美日文化产业的实施背景

在上个世纪,日本的经济发展大致经历了战后初期的经济复兴、50年代和60 年代的高速发展、70 年代和80年代的稳定增长以及 90年代的衰退几个阶段,在此期间,日本的产业政策几经转变,战略性贸易政策重点也几度调整。从二战结束到70年代,日本主要扶植资本密集型的、技术含量高的重化工产业,如钢铁、电机、汽车、造船等,70 年代中期以后,扶植对象转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像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因为在那个时期,日本文化产业发展迅猛,成为其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而且在国际市场中举足轻重,甚至其产值和影响已经超过了汽车等传统工业。为促使文化产业具备更强的国际竞争力,日本政府积极推动和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向世界各地输出文化商品,并借助其商品,大量向世界各地蔓延和渗透。

虽然美国一直以来标榜推行贸易自由化政策,但实际上,从20世纪70 年代和80 年代开始,迫于西欧及日本实力不断增强的压力以及这些国家的政策通过补贴或保护等手段对高科技知识密集型产业实行扶持政策的现状,美国开始在某些行业像文化产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以保护自己的市场份额。20 世纪90年代后,冷战结束,国际政治与经济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经济与科技实力成为决定一国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而此时美国不仅面临国内持续多年的巨额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而且面临美国国际竞争力下降的危险。为了振兴美国经济,美国政府开始调整政策,其中贸易政策的重点转向以鼓励出口为主。1993年克林顿上台执政,把战略性贸易政策作为制定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提出“国家出口战略”,同时把文化等高科技产业列为重点扶持对象。

二、美日在文化产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有益经验

由于日本和美国在文化产业都实行了战略性贸易政策,因此两国的政策在实施上有很多的相似。

(一)两国政府都积极倡导和扶持文化产业, 用财政、法律手段和优惠政策保证其发展

美国是当今文化投资最大的国家,也是国际文化资本流入最多的国家。美国政府一直鼓励非文化部门和外来资金的投入文化产业,为此他们积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大量资本在文化产业中寻觅商机。美国联邦税法还规定对非盈利性文化团体和机构免征所得税,并减免资助者的税额,同时,美国政府还注重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州、各企业以及全社会对文化事业进行赞助和支持。另外,美国经常采用贸易保护主义,对外国进口商品课以重税。在这种情况下,外国文化产品要打入美国市场,只能采取直接投资的方法;同时贸易保护政策也限制进口,造成市场封闭,限制国际竞争国内化,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美国国内较高的利润回报率,从而吸引大量国际资本投资美国文化产业。

而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确立了“文化立国 ”的国家战略,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政府还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投资。一方面,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能够享有研究投资和科学技术投资,另一方面,作为对国民投资,它又享有文化投资的经费。日本人在进行文化信息产业的投资中,主要采取产学研的协作体制。这种将有限的技术人员和研究经费集中起来,统一指导开发研究计划,为了共同的目标实行“官民合作研究”机制,是促进科技创新、加快科研成果转换和实现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并且对节约有限的研究经费和宝贵时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力地推动了日本高科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日本的有关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

(二)政府都鼓励促进文化出口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文化产业一直都是举足轻重的棋子,因为文化产品的输出不仅能获取商业利润,同时也以通过文化产品来传承美国的生活方和价值观念。“文化即商品,商品即文化”,正是因为文化产品具有这样一种特殊意义,美国政府一直通过制定各种政策,为文化产品的出口保驾护航,以实现其文化产业的全球化扩张目的。例如对发展中国家盗版现象比较严重的情况,美国经常利用保护知识产权等手段与其他的国家进行谈判甚至施压,以确保美国文化产业的相关利益。政府还放松对文化产品的出口限制。

目前, 动画、漫画和游戏成为了日本文化产业的支柱, 产值已占世界的1/3。而动漫片具有独特的国际影响力,为了扩大动漫片在国际上的销路,加快、加大日本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和影响,日本政府把动漫片当作一项重要的出口产业,同时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式来培养,从政策、资金、组织、人才上都给予支持与帮助。政府还通过信贷手段促进其出口,设立了日本进出口银行和日本开发银行为文化产业的一些重点行业提供低利率贷款,政府还执行低汇率政策来推动出口,在外汇管理制度方面实行外汇分配制度,外汇供给向一些重点文化产业倾斜。

(三)政府都实行进口保护,对进口的文化产品实行限额或限制

由于关税壁垒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世贸规则的限制, 通过法律、政策等形成的限制进口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便成为开展国际贸易竞争的主要手段。美国凭借着部分文化产品或文化产品生产设备的技术标准, 将外国的文化产品挡在门外,同时把自己的产品大肆销往国外。美国政府还规定:外国投资超过公司投资总额25%的不能办电视台,同时对外来的电视节目也不轻易接纳。

日本限制文化产品进口的主要做法是对不可接受部分文化产品实行全面限制。如日本法律规定居民只能接收日本卫星广播公司等本国的卫星直播节目,电视台不能转播境外电视。

三、战略性贸易政策在美日文化产业的实施效果

美国战略性贸易政策对文化产业的扶持与保护,使文化产业飞速发展,并维持了美国世界文化产业帝国的地位。从1998年起,其文化产业产值就已超过了航天航空业及农业,占本国GDP总量的18%至25%。2001年,美国文化产业产值达1万亿美元,相当于我国1999年的GDP 总量。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业。美国拥有全球“文化巨无霸企业”的50%以上,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美国影片只占全球电影产量的%,却占据了全球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电影和电视节目是当今美国出口份额最大的产品。美国的图书市场为世界之最,每年出书4万种,年收入超过50亿美元。

而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日本文化产业也取得了巨大成功。目前它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文化产业国, 并且日本文化产业的产值1993年就已经超过汽车产业,目前已成为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产业,占GDP的18%。在400家最富有的日本公司中,有81家是文化企业。全球播放的动画片60%原产自日本;在欧洲这个比例更高,达80%以上。2002年日本相关文化产业在美国的市场规模约90亿美元,相当于日本对美国钢铁出口额的4倍。

四、美日战略性贸易政策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借鉴

日本和美国的政策实践表明,战略性贸易政策可以起到帮助一国的文化产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作用。该结论对于中国来说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中国依然是文化大国,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也需要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支持。根据我国文化产业的现实并结合美日的成功经验,我国可以考虑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政府大力扶持文化产业,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

政府应制定出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 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运用财税、金融等多种手段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非文化企业、民间资本向文化产业投资, 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知名品牌的文化产业资本参与文化建设。培养扶持、做大做强一批对外交流的文化品牌, 将优秀的、有品位的文化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二)政府协助企业争夺出口市场

政府应放宽文化产品出口的审批权, 简化出口手续, 鼓励国家、集体和个人参与国际文化贸易交流;尤其应该鼓励版权贸易的出口,进一步放宽政策和下放相应的权限, 鼓励国有、民营、国家、地方的文化力量, 按照国际惯例, 开拓国际间的文化和中介服务, 实施文化外贸新机制。政府还应大力推动从事文化产品生产的企业实现技术进步,并保障技术创新的正当利益,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协助这些企业争夺出口市场。

(三)政府限制进口以培育竞争力

政府可以对外国文化产品的进口实行限额或限制,也可以用复杂的技术标准铸成技术壁垒。我国在汉字编码字符集和VCD等一些标准已纳入了国际标准,我国可以用这些标准保护本国利益,将外国的一些文化产品挡在门外以保护和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国也可以对进口文化产品如电影和电视节目实行限额或限制,主要做法有:①像美日一样对不可接受的外国电影和电视节目部分实行全面限制;②对进口电影电视有选择地播放;③对它们采取收税的办法;④对它们实行固定限额。以此来保护我国的文化利益并培育我国电影电视出口竞争力。

总而言之,战略性贸易政策对维护文化产业的顺利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但这种政策的成功推行还有许多制约因素,在这场世界性的博弈中,我们必须提高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技巧,同时积极推进区域贸易自由化,争取宽松的外部条件,避免引起他国报复。

参考文献

[1] 安宇、沈山。 日本和韩国的“文化立国”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借鉴[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2005,4(114).

[2] 常卫。 论中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J]. 探索, 2006,6(151).

[3] 韩磊。 各国文化产业产值[J]. 时事报告, 2004,7(75).

[4] 孙剑锋。 全球化时代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J].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4(102).

[5] 王淑芳。 文化全球化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 兼论日本、韩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借鉴[J]. 东北亚论坛, 2007,5(121).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项目号:07b079)

作者简介:

许辉女,籍贯:湖南湘潭,湘潭大学商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11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