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产业经济学论文5篇

网友发表时间 595111

【导言】此例“产业经济学论文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产业经济学论文1

论文关键词:丽江,纳西族,传统体育,体育产业

前言:

2010年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这是中央政府专门为发展体育产业而颁布的第一个宏观政策性文件。该文件充分显示了中央对于发展体育产业的高度重视,标志着加快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上日程,这是我国体育产业加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以该文件为指导思想,针对丽江是世界级旅游城市,常住人口相对少,流动人口大,体育产业尚处在初级阶段,现代化体育设施仍在完善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将丽江纳西族传统体育产业作为发展丽江体育产业的重心具有重要意义。

1纳西族的民俗节日、传统体育资源:

丽江纳西族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拥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宗教、节日等,而且一直沿用至今。纳西族节日独特,传统体育项目多,两者相互映托,传统体育丰富了民俗节日,民俗节日又给传统体育项目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极大的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纳西族的民俗节日

纳西族的民俗节日多,并且每个节日都有其特有的内在意义。

? 年节:是纳西族冬季最隆重的节日从农历的腊月三十到正月十五经济学论文,腊月三十过大年,初一清晨请水,初二起走亲访友。

? 东巴会:是每年农历三月五日在丽江玉水寨举行的东巴法会,纳西族聚居地的东巴都赶来祭拜神灵和祖先,祭拜东巴始祖东巴什罗,并且诵经,做法事,交流学习。

? 棒棒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棒棒会标志着春节活动的结束和春耕生产的开始,准备春耕的竹木农具交易会和果树苗术、花卉盆景,由于规模越来越大每年由政府指定举办点。

? 白沙农具交流会:每年正月二十举行,地点在白沙乡,内容给帮帮会差不多,但规模较小。三朵节:是纪念纳西族守护神三朵的节日,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会址在白沙。

? 三月会和七月会:分别在农历三月举行一般七天和农七月中旬举行一般十天,主要是进行骡马物资交流,会址都在在象山市场。

?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为期三天,树火把狂欢三天,地点在丽江坝子。

? 三朵节: “三朵节”出自一个古老的传说。“三朵”即“三朵”神,是传说中的纳西族人民至高的保护天神。农历的二月初八,地点在白沙乡。

纳西族的传统体育活动

纳西族的传统体育项目众多,通过其表现形式的不同,大体可以分为九类(如表1)论文范文。

纳西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表1

类别

纳西族传统体育项目分类

球类

拨拨拉、丽江球(布球、草球、木球、猪尿泡球)等。

母鸡棋等。

追逐类

跑罐子、老大打老二等

角力类

摔跤、拔河等

跳跃投掷类

跳火把、飞石索、掷坑等。

舞戏类

东巴舞、打跳、舞狮、舞龙、偷狐儿、仿生舞(青蛙舞,孔雀舞,牦牛舞)、对歌等。

骑射类

射箭、射弩、赛马等。

水及空类

放鹰、秋千、划猪槽船、打磨秋等。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5篇产业经济学论文,希望能够让您对于产业经济学论文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产业经济论文2

茶文化对茶产业经济发展的作用体现在:茶文化可以扩大茶产品的销售传播渠道,可以推动茶产品的品牌建设,可以增加茶产品的附加值,可以开发休闲旅游产业等。在国内有很多茶文化推动茶产业经济发展的典型例子:“茶马古道”,一千多年来,联系着内地与西藏的经济文化交流,如今,古道已成为一种精神与文明的象征,这种古道文化掀起了此起彼伏的黑茶热,推动了黑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西湖龙井,品质上乘,但其本身的历史文化渊源,赋予了其更高的附加值。安溪铁观音,畅销全国,得益于多年开展的茶文化宣传活动,让安溪县从有名的贫困县向全国经济百强县华丽转变。

2茶文化推动广西茶产业经济发展的实例

2.1茶文化发展对三江县茶产业经济的促进作用

三江县位于广西北部山区,是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据报道,2013年三江县共有5万多农户30多万人种植茶叶,茶园总面积达9867hm2,年产干茶10500t,总产值10.1亿元,茶叶年产值突破10亿元大关,茶园成为富民强县的绿色银行[3]。三江县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壮大,当地茶文化的发展是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三江县政府意识到茶文化对茶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宣传三江茶文化:将具有浓郁侗族风情特色的侗族文化与茶文化结合,通过以“多耶程阳桥”文化旅游节为载体,把旖旎的自然山水风光,独特的侗族风情与茶文化结合,开发茶文化旅游,以侗民俗文化品牌提升三江茶叶品牌[4];举办“三江春”等茶文化节,展示茶叶产品、茶叶加工设备,组织百名侗妹手工炒茶、打油茶,万名游客在风雨桥上品尝茶叶等,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当地特色茶文化。三江县通过大力打造具有特色的茶文化,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很好地向外界宣传、推介三江茶叶,提高了三江茶叶的知名度,拓宽了茶叶市场。

2.2茶文化对六堡茶发展的推动作用

广西六堡茶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品质及保健作用独特,在清朝嘉庆年间就成为全国24个名茶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其文化内涵长期得不到系统的挖掘整理宣传,仅有东南亚、粤港澳、广西和国内极少数消费者对六堡茶有所了解[5],严重制约了六堡茶产业的发展,导致梧州长期存在茶园稀少、茶产量低、六堡茶制作出现断层的现象,甚至一度沦落为边缘的“夕阳产业”。到2002年,广西的六堡茶生产企业仅存2家,产量不足1000t,产值不足2000万元,内需市场低迷,65%的产品供出口[6]。2004年以来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六堡茶产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把六堡茶培育为梧州重要支柱农业产业。同时,有关六堡茶的文化也逐渐被重视挖掘宣传,政府和企业通过举办或参加各种茶博会,茶文化节,六堡茶品茶、斗茶赛,相关的摄影、诗歌大赛,大力挖掘六堡茶的文化精神内涵,展现六堡茶魅力。此外,越来越多介绍六堡茶的书籍《中国六堡茶》、《六堡茶文萃》、《六堡茶》等也出版发行。六堡茶茶文化的挖掘与发展,极大地推广了六堡茶,提高了六堡茶的知名度,迅速扩大了市场影响力。六堡茶的价格稳步上升,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特别是国内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国内销售已从2003年以前的几乎空白拓展到2012年的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市区[7]。截至2012年12月,梧州六堡茶生产企业共有38家,六堡茶年总产量达到了8500t,产值超8.5亿元[8]。据2012《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显示,六堡茶区域品牌价值达8.79亿元,在黑茶类列第2位,仅次于普洱茶,在整个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榜中列第31位。六堡茶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这与茶文化的推动是分不开的。

2.3茶文化旅游推动广西桂林茶叶科技园的发展

广西桂林茶叶科技园,位于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内,该园将茶叶科学、茶文化与旅游、经营相结合,以游览、科技示范、休闲、品茶为主题,开展茶文化旅游。园内一直致力于茶文化的建设,设置有“二园”和“五厅一台”(茶树品种园和茶叶高产示范园,茶叶加工厅、科普厅、茶史陆羽厅、茶艺品茶厅、产品展示厅及了望台),以一个别致的窗口,展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和现代茶业。作为全新的桂林特色旅游产品、涉外旅游定点单位,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至2007年4月,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0多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10万多人次;至2006年底,旅游者购买茶叶、茶制品、茶具等销售额共4800多万元[9],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探索出了一条茶文化与茶产业经济相结合的新模式,为广西的茶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示范和经验。

2.4茶文化旅游带动七仙峰茶场的发展

阳朔七仙峰茶场位于旅游名县桂林阳朔县城北十余里的山区,是著名歌剧《刘三姐》“采茶歌”的拍摄场地。茶场景区开设有茶叶科普区、产品展示区、制茶体验区、茶叶品尝区等,游客在景区里,除可以尽情游览优美的茶园景色外,还可以亲自采茶制茶,体验茶叶生产的全过程,品尝亲手加工的茶叶,品尝用茶叶烹调的各种美食,享受茶文化的乐趣。目前茶场已发展成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2012年荣获广西第一批“新乐茶休闲游”新线路景点,是一个名符其实的生态农家乐旅游景点,集观光、餐饮、住宿、采茶、茶艺表演、品茶购物为一体[10]。据李良活、陈新强报道[11],七仙峰茶场景区2010年春开始运营旅游业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已达53000多人次,游客以桂林市与附近城镇的年轻人为主,还有部分是前来阳朔旅游的国内外游客。茶场2012年茶叶产量15000多kg,景区内销售量就占了60%,每公斤平均售价250元以上,茶叶销售收入450多万元。

3加快广西茶文化的建设步伐,推动广西茶业经济发展

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需求的日益突出,茶文化对茶产业经济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要充分重视挖掘整理具有广西特色的茶文化,弘扬茶文化精神,借文化打造品牌,提高广西茶叶的知名度,促进广西茶产业持续、健康、有效发展。

3.1提高意识,做好规划

茶产业发展到今天,茶文化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茶文化赋予茶产品的附加值越来越高,茶文化的发展已成为茶产业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因此,广西茶行业要抓住机遇,提高意识,把广西茶文化建设作为重点纳入到广西茶产业发展规划中,拿出切实可行的详细方案,让茶文化更好地推动广西茶产业经济发展。

3.2加强茶文化的挖掘宣扬力度

广西产茶历史悠久,唐代就有吕仙茶、象州茶、容州竹茶等生产[12],应充分重视广西茶史资料的挖掘、开发和利用,特别是具有广西地方特色的六堡茶、南山白毛茶、西山茶、凌云白毫茶、茉莉花茶等文化的研究,形成本土特色茶文化,使广西茶产业在发展中不断地注入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定期举办茶歌、茶联、茶书画、茶摄影创作等比赛,举办茶文化节、茶事活动;定期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学术论坛,适时邀请茶文化专家做相关报告,交流广西茶文化、茶产业经济的经验,探讨发展之路,等等,积极传播、宣扬广西茶文化,使广西的茶产品打上文化的烙印,走向全国市场。

3.3加强茶叶企业的茶文化建设

广西茶产业发展长期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品牌少,茶叶“有品无牌”,导致广西茶叶价值低,知名度小,没有市场竞争力。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广西的茶叶企业在自身的发展中忽视了文化的建设。文化,是企业的一种软实力,是企业的精神灵魂,是企业吸引民众的永恒魅力。因此,加强广西茶叶企业的茶文化建设,以茶文化建设来支撑茶叶品牌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茶叶企业要挖掘、提炼与总结茶文化元素,不断创新与提升,将茶文化内涵融入到茶叶生产、茶产品中,打造特色,以优秀的茶文化来塑造和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扩大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提高品牌的附加值,推动茶企的经济发展。

3.4进一步发展茶文化旅游

广西旅游资源丰富,要进一步挖掘开发茶文化旅游资源,不断创新旅游形式,开发特色明显的旅游产品,以推动广西茶产业经济的发展。正确选址选择风景优美,有名胜古迹,有茶文化可挖掘利用的景点,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结合茶文化发展旅游。普及茶文化知识在景点内设立茶文化长廊,将中国丰富的茶文化及当地的茶文化图文并茂地展现给游客,并配有专业讲解人员,通过普及茶文化来刺激消费。设标志性建筑将地方特色与茶文化结合,建设标志性建设,如凌云县的“天下第一壶”就是当地的一张名片,很好地展现了“中国名茶之乡”的特色。增加趣味与互动性为游客提供茶叶采摘、制作、品尝及欣赏茶艺等区域,让游客在互动中得到趣味,在趣味中体验茶味,爱上茶叶。开发产品结合当地的风土民族特色,加上茶文化元素,开发特色鲜明的茶叶产品、茶饮、茶食品、茶具、茶香包、帽子服饰等,吸引游客,拉动消费。

产业经济学论文3

格物致知与正心诚意

儒家对人的成功,有一套步骤安排,首先是学习和价值观形成的阶段,即我们常说的格物致知和正心诚意。郭树清在22岁的格物致知年代碰到了天赐良机,他于1978年考上了南开大学。而他的前任尚福林,也是在这一年走入北京财贸学院的教室的。但两人的教育背景和专业基础相距甚远。

尚福林读的是金融专业,早年一直在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可谓正经的科班出身。而郭树清本科学的是哲学,研究生毕业于社科院研究生院的“马列系”。相对于尚福林的专业性,郭树清投身金融界,有点半路出家的味道。但半路出家者也能荣为行业的泰山北斗,这也是常理。

2011年12月1日,刚刚履新才10天的郭树清,在南都深圳参加全国中小企业融资论坛大会时,谦虚地表示,“刚刚从间接融资领域转岗到直接融资战线,对资本市场并没有多少成熟的想法。”这其实既是郭树清的一种“正心诚意”的态度,也间接说明了他“转岗”的“频繁”。

在任职证监会之前,郭树清有六年的商业银行从业经历,即担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但早年,他都以一个学者的形象和身份供职于原国家体改委。曾在尚福林之前,长期担任证监会主席的现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差不多同时与郭树清一道,在体改委工作。从这一点上看,郭与周小川的学养和出身更为接近一些。

从郭树清的哲学、马列主义教育背景和体改委的工作历练来讲,他的确是一个“大文科”方面的学者,而非金融领域的专家和专才。任职建行期间,郭树清有1篇在业内流传甚广的宏观经济学论文《关于中国经济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发表在《国际经济评论》杂志上。这篇文章延续其在体改委工作时宏观与体制的全局眼光,从战略和全面的角度,立体分析了经济规律的共同性和中国经济的特殊性,以及这两者之间复杂与纠结的关系。

与其说这篇文章是1篇专业的经济学论文,毋宁说是1篇有关中国宏观战略发展的大众文章。但是,通俗易懂的背后,却是深刻、具体的中国经济问题的剖析。

的确如此。在体改委十余年的工作生涯中,郭树清与吴敬琏、周小川等人全程见证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最为攻坚的整个九十年代。他成了最高层领导的经济政策顾问和幕后推手,并被誉为“整体改革派”在政界的代表人物。

当年,作为体改委系统的宏观经济学者,同时作为智囊和笔杆子,郭树清有更多的时间下基层,与底层的民众有过广泛的接触。如他谈到在贵州与北京密云的调研,使他认识到中国低收入状况形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于是,他强调,“在向学问家请教的同时,也要向最普通的劳动者学习,他们往往懂得另一些最深刻的道理”。

郭树清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一个部级贫困旗县的农村,从基层做起,向普通劳动者学习,大抵是他一贯的价值取向和治学方法。所谓的“正心诚意”,作为一个学者型官员来说,大抵不过如此。

他早年受教育阶段的“格物致知”,虽然更多涉及到思想意识和哲学的“大问题”,但参加工作之后,他“转岗”到宏观经济领域――国家体改委;十年之后,他又转岗到贵州任地方大员;三年后,再转岗到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四年过去,他转岗到商业银行――建行;现在他有了迄今为止最后一次转岗,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舞台。

不管如何“转岗”,学者“正心诚意”的良知和从基层做起的“格物致知”,想必他一定会继续在新的岗位上践行。

学术修身与金融治国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郭树清就以中国经济问题专著《体制转轨与宏观调控》享誉海内。直到今天,其中关注的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经济发展失衡、城镇化滞后、要素市场不发达、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依然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主要矛盾,回顾起来,依然令人振聋发聩。

2001年,郭树清担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之后,其思考开始从宏观经济过渡到更为细化的投资融资领域。他在1篇文章中观点鲜明地提出,投融资机制是影响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几个决定性因素之一。

诚如他所言,“我国总储蓄名列世界前茅,但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能力却处于落后国家的水平,这造成了巨额社会资金的闲置与浪费”。从九十年代初中国建立资本市场,以及九十年代末大力推进金融业改革以来,中国高储蓄,但储蓄转化为投资能力低下的融资局面,依旧没有得到根本改观。整整过去十年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也已十年。在郭树清为中国投融资市场呐喊十年之后,他也从间接投融资的金融领域――中国建行银行,走上了直接融资的大舞台――证券监管行业。

委实,如郭树清在深圳表示的,他对资本市场并没有多少成熟的想法。这虽有自谦,但的确也是部分事实。在履新之前,郭树清主要念兹在兹的是中国的宏观经济战略,这与他在体改委时代“整体改革”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不过,整体改革也是经济领域各个部门改革的总和,而如今在经济生活中愈发重要的股票证券市场,无疑也是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郭树清面对这个“整体”中的一个对于他来说全新的行业,除了会把过去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一些涉及宏观经济的基本规律继续实践下去之外,也相信他会以一个学者的独到和睿智来推动中国证券业的健康发展。

2011年4月29日,时任建行董事长的郭树清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对建行本年度第一季度取得骄人业绩之外的其他方面,如资本市场,重点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当前是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最佳时机,国外机构企业在中国发行债券和股票,完全可以加快步伐。这应该算是他在主政证监会之前,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主要看法,无意中,也可当成是他入主证监会的前奏曲。

对于中国庞大甚至令人质疑的外汇储备,曾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的郭树清,对此当然有着自己长久的思索。也正因此,在担任证监会主席之后第一次在国际经济、金融界亮相时,他就表示,可以把中国近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的四分之一,甚至一半,用来直接投资。郭树清的此番演讲,也还是没有更多地直接谈到证券业。作为一个学者官员来说,进入一个与以往虽有关联,但的确特殊性很强的行业,这也是应有的审慎和理性。

但不管如何,银行业也好,证券业也罢,都是金融业;金融业也好,宏观经济也罢,都是中国经济全局的组成部分。郭树清长期以来对中国经济的全面、细致的认知,以及丰富的人文、社会学科的“修身”素养,定能使他直接融资的金融业――证券业上,实现治国安邦的理念和构想。

资本市场平天下

新官上任要点三把火,古今中国皆然。去年11月初,证监会猛然在通气会上宣布,要求上市公司逐步明确分红规划,不得随意变更,并从新的IPO(首次公开募股)公司开始。而且,政策即刻在之日起实施。11月底,深交所就完善创业板退市制度公开征求公众意见,此前两年,有关其退市制度一直都处于难产过程中。而郭树清本人直接现身说法,给人印象颇深的还是在本月初的深圳。他发表主旨演讲,重申中国证监会内幕交易和证券期货犯罪的“零容忍”态度。

虽然如此,但郭树清的三把火依然掩盖不了他的低调。

究其原因,第一,从宏观经济学领域的学术路子,转岗到证券监管行业,必须有一个过程,或许对郭来说,还很漫长。其实,中国金融监管行业的高管相互对调和人事上的关联性,从周小川和尚福林时代,就是如此,郭树清也不算太例外。无论如何,他在央行和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管理者经历,在中国目前的行政体制下,从人事变动的角度来看,并没有多大的“转岗”的意味,他还在“圈子里”。只不过,关键是郭本人是学者出身,他的低调主要是源于学术的“转岗”,而不是人事职位变动所带来的。

第二,他的低调更多的是对现实股市的反应,即宁可说这是他的一种谦虚,毋宁说这是市场行情对他的一种压迫,他是“被谦虚”。2011年10月30日,是郭树清履新之日。当天是一个周末,上证综指是2473点,在此之前,出现了被市场戏称为“郭树清底”的2307点。可是,仅仅四十天之后的12月9日,上证综指再次跌破“郭树清底”,创出年内新低,最后收盘为2315点。算一下,自郭树清上任以来,上证综指下挫六个百分点。而美国的道琼斯指数,自去年七月底大跳水以来,也没见多大的起色。欧洲经济差点被希腊、意大利的债务危机拖入深渊。

第三,中国资本市场的违规犯罪行为早已非一日之寒。2011年12月9日,证监会刚刚通报了被称为中国涉案金额最大的内幕交易――广东中恒信公司案,以及殷保华的大规模非法证券投资咨询案。

如此“低调”的中国股市和世界经济大环境,郭树清又怎能不低调呢?

产业经济学论文范文4

产业经济学考试论文范文1:农村劳动力转移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新经济时代;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需求

论文摘要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受自身文化水平的制约,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劳动力转移的难易度,以及转移后的职业稳定性和收入的丰富性。因此劳动力有效转移对劳动力的文化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教育培训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

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现代化的加速进程。在农业人口有9亿之众的中国农村。目前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现有耕地人均不足2亩,并且每年还在继续以几百万亩的速度锐减,致使农民生产和生活空间十分狭小。同时也造成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过剩。因此,大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已不仅仅是人口学的问题,同时属于经济学的范畴。它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诸多制约因素中,劳动力素质低下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重视和加强对转移劳动力的再教育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成为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重中之重的基础工作,也是农村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一般来说,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市场竞争意识越强,他们能够多渠道收集社会信息,了解职业岗位的需求。自觉地接受各种职业岗前培训和专业技术教育,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而我国农村农民平均接受教育水平偏低,这使得他们转移后无法参与高收入岗位的竞争。因此。这就需要政府、社会、企业等方面共同肩负起教育培训的重任,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培训模式,改善办学条件,实行大规模的各种职业技能培训,从而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

一、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理论

最早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研究的阿瑟?刘易斯,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分为以城市为主的现代工业部门和以农村为主的传统部门两部分。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要远低于工业部门的。他认为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现代工业部门的关键在于资本家的投资。只有当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到工业部门。二元经济转向一元经济,城乡达到同一,才能实现农村的工业化和农业的现代化。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刘易斯理论。

在拉尼斯一费景汉理论中。也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转移的先决条件是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及农业技术的进步。这同样对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要求。

另一种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是托达罗理论。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认为,农村劳动力向工业部门的转移,不仅取决于城乡经济结构的差异,也取决于转移者对转移成本和效益的权衡。如果流入城市的预期收入高于农业收入,即使城市存在失业的可能,人口也会不断流向城市。

以上第一种理论可以理解为工业化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表现为一种拉力二是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对农村劳动力的排斥,表现为一种推力三是经济发展使劳动者产生的一种转移的心理动机,即为主观能动性。这当中主观性的显现表现出对个体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个人素质是影响劳动力转移心理的重要因素。具有较高的教育文化素质才能客观估价自己。并有可能得到较高的预期收入和社会地位;相反,教育文化素质低的人则由于较少的就业机会或较低的收入而产生更多的社会问题,因而不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前期教育和培训工作,盲目地、轻率地强迫转移,则不会实现有效的劳动力转移。

二、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据相关资料统计,1999年我国农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是在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文盲或半文盲占896%,小学文化程度占%,初中文化程度占%.高中文化程度占%,中专占%,大专占%。农村住户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年。冈0刚超过小学毕业的水平。即便是目前,不少地区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也只能在9年左右。在职业技能教育方面,德国通过双元制教育。农业劳动力中有54%的人至少受过3年的职业培训。而我国的初中、高中毕业生很少有机会经过岗前培训而获得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据国家农调总队调查。2001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为4,82亿人。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比重约为70%,其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比重高达87,8%,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占13,6%。而美、德、法、日等国家不足全国人口10%的农业劳动者中,受过中等职业技术培训的超过90%。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低下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和速度。更影响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层次的提高和就业的稳定性。

实践证明,美国、韩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能顺利完成产业结构转换的根本条件之一就是注重教育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全国就业人口的平均文化素质水平。对于发展中大国的中国而言。提高城镇化水平,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是大势所趋。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其素质的关系

新经济时代劳动力市场需求正由单纯的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农村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对其转移具有显著影响。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择业范围和空间越广、收入越高、稳定性越强、社会问题也越少。

(一)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越高,择业范围越宽。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容易接受新事物,容易适应新的环境。他们有较强的自信、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他们不甘农村生活的寂寞,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越小,面向第二三产业就业的比例则越大,更易于实现转移。不仅如此,转移后,他们会很快适应城市生活,与城市原居民能够较好地相处。减少了城市管理成本及一些社会问题。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证明。受教育程度越高,劳动力转移越容易。择业的范围越宽。

(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越高,择业空间越广。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影响着其转移距离,统计表明,向发达地区转移的劳动力文化水平高于向落后地区转移的劳动力。因为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低,所以对收入的期望低,也不敢轻易远距离转移。而且他们思想意识保守,难以对城市产生认同感,故土难离,更愿意留在故乡,而不是转移到城市。他们的择业空间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三)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越高。劳动力的教育文化程度与劳动生产率有较强的正相关性。教育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拥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对生产率的提高起促进作用,他们为企业创造了较高收益,相对的,企业也会付给他们高的收入作为报酬。

(四)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越高,社会问题越少。劳动力转移的事实表明,劳动力素质对社会问题影响不小。素质低的劳动力进入城市后,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只有靠出卖苦力谋生,由此引发城市相关治安问题。甚至这些现象突出。低素质的劳动力会产生厌世心理,做出一些违规、违法的行为,造成社会动荡。所以为避免劳动力转移后的社会问题。应做好转移前及过程中的教育培训工作。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教育培训工作已经得到了重视,在全国范围内诸如阳光工程、春风行动、两后双百培训工程等活动的开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不能满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长的需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教育培训工作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认识不统一,部门协调不得力。尽管国家至上而下成立了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的领导部门和管理机构。但从现行的运行过程来看,教育培训管理分属不同的行政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突出,政府统筹协调乏力。主要表现在各行业主管部门为了完成自己的务,为了各自的利益着想,开展自己的培训,条块分割,各自为政。使专职培训部门的工作举步为艰。这就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更重要的是受教育培训的需求远得不到满足,很多教育培训流于形式,学不能致用,打击了学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为了经济利益,很多地方的教育培训工作没在真正地开展起来。

第二,用工法规不落实,用人单位对用工人员素质要求不高。由于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用工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不少企业为了应付生产发展,招聘工人饥不择食,不求高素质的生产操作人员,有时甚至只要有人想应聘,就能得到一个工作岗位。从而造成了不少企业使用的都是无证上岗人员这就使劳动力转移的教育培训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第三,基础条件差。教育培训质量不高。由于地区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异性,领导的重视程度以及各地的教育培训情况极不平衡,由于部门所有、条块分割、财力分散,用于培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严重不足。不少地方出现了有牌子、无设施、无经费、无师资、无活动的现象,所谓的培训是以会代训、标语宣传、发明白纸。搞形式主义,其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五、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教育培训工作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要解决好教育培训的问题,关键是思想上要引起高度的重视,政府要肩负起这一重任,在制度保障和资金设施上给予保障。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培训观念的创新、教育培训保障体制的创新和教育培训制度的创新。

首先是教育培训观念上的创新。劳动力转移的教育培训与其它教育有着一定的区别。我们要抛除传统的教育培训观念,以建设学习型社会,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树立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并举,以及农村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为农民脱贫致富服务的观念。通过开展各种教育培训活动,为农村劳动力增长知识、技能,增强创业致富的竞争力。

第二是教育培训保障体制的创新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是一种高效、实惠的教育,通过教育培训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往往就是这种教育不为人们所重视,教育的经费呈严重短缺状态,当然,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的经费完全依靠政府是不可能的。同时,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完全由劳动者自费,难度也相当大。因而国家要从战略的高度。增加农村公共教育的经费投入,各级政府部门要创新教育投资之路,建立多元化的教育培训投资渠道。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体制。

第三是教育培训制度的创新。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与基础教育有着本质的区别,它应该以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就业和创造能力为目标,我们应该建立一个符合这种要求的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农村教育体系,采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办学方式,有效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政府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就职业技能的考核、鉴定、发证等方面进行协调,将培训与就业挂钩。建立起培训、学习、考核、发证、上岗等一系列管理机制,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农村劳动力求职谋业的通行证,严格执行劳动力就业过程中的持证上岗制度,有效地保证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不单单是在转移前。更应贯穿于转移的整个过程。国家应认真审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所面临的困难采取措施降低农村居民受教育的成本,使普遍的农民能受到最基本的教育,最终实现经济与教育的协调发展。

产业经济学考试论文范文2:旅游资源类型分析论文

二十一世纪,旅游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产业之一,并且作为一个流动性强、涉及范围广的新兴产业,将在全球经济的结构中发挥重要作用。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类型分析研究在旅游研究、区域开发、资源保护等各方面受到广泛应用。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地处三江平原,具有优越的生态环境,以盛产绿色优质水稻闻名,有中国绿色米都之誉。对建三江旅游资源类型进行系统科学的归纳,将为建三江旅游业发展提供专业依据,为建三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基础条件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分局位于我国东北边陲,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汇流的河间地带,素有小三江之称。地跨同江市、富锦市、抚远县、饶河县,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全局东西长公里,南北宽公里,总面积12332平方公里。属寒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温12,平均降水量550600毫米。区内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海拔米之间,主要由平原、山区和丘岗、山坡组成。

建三江分局下辖15个国有农场、139个管理区。现有固定资产28亿元、常住人口20万人、各类从业人员82577人。

经过五十多年的开发建设,建三江分局形成了八大优势:一是大农业,全局现有耕地802万亩,人均拥有耕地40亩,并实行规模化经营。二是大机械,全局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0万千瓦,农机新度系数达到,旱田机械化率达98%,水田机械化率为94%。三是大科技,建三江现有大中专毕业生7127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9356人,科技贡献率达到67%,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四是大粮仓,已累计生产粮豆725亿斤,为国家提供商品粮644亿斤,人均生产粮豆34万斤,职均生产粮豆234万斤。2008年粮食总产量92亿斤,约占黑龙江省粮食总产量1/10。五是大湿地,拥有洪河、挠力河两个部级自然保护区,乌苏里江、勤得利鲟鳇鱼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面积万公顷;六是大界江,有八个农场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等界江边,全局有230公里界江;七是大旅游,有900公里科技示范带和16个科技园区;八是大文化,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与北大荒人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北大荒精神和建三江精神。有一批文学艺术创作团体和人才等。

近年来,先后被联合国、国务院、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国际绿色产业示范区、中国绿色水稻之乡、部级生态示范局、省级绿色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称号,2006年,被国家粮食协会授予中国绿色米都的称号。

二、建三江旅游资源类型

为了科学合理的促进建三江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保护、旅游项目的规划与建设、旅游业的管理与法规建设、旅游资源信息管理与开发利用等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旅游资源的类型进行分析探讨。

1、自然旅游资源:建三江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浓厚的生态内蕴,是开发生态旅游的最佳区域。

(1)洪河部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4年,1996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部级,属平原湿地类自然保护区,是黑龙江垦区第一个部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三江平原的东北边缘,建三江分局境内,总面积公顷。区内有浓江河、沃绿兰河,河流迂回曲折,水流平缓,低洼地沼泽发育良好,沼泽和草甸连片。岛状林主要位于原二抚路两侧,人为干扰极少的保护区核心区,是东北三江平原沼泽地貌的典型代表。保护区内植被类型为湿生、沼生植被,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沼泽化植被。常年积水区一般水深米左右,湖泊水深可达2米以上,几乎全为沼泽植被,鱼类、昆虫和浮游生物十分丰富。保护区内现已查明有植物1012种,鸟类110余种,其中迁徙鸟70余种,留鸟40余种,大雁、苍鹭、丹顶鹤等在春、秋两季数量多达万只。

(2)挠力河部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建立,于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为部级。该区位于祖国边陲,三江平原腹地,分布于建三江分局七星、大兴、红卫、胜利、八五九农场,总面积公顷。保护区河流系三江平原内河,水系发达,水资源极为丰富,与完达山余脉隔河对峙,两侧岛状林较多,呈零星分布。

保护区内挠力河长350公里,流域面积23589平方公里。沿河明水泡子星罗棋布,是水禽栖息、繁衍的重要场所。区内各种鸟类110余种,其中迁徙鸟70余种,留鸟40余种,主要有大天鹅、白鹤、野鸭、红嘴鸥、苍鹭等。国家重点保护的鸟类有8种。保护区内有兽类27种,其中珍稀动物9种,有较大经济价值的动物18种,如麝鼠、赤狐、麝子、貉等。区内生态系统极富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是省内、国内乃至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湿地生态系统。

(3)喀尔喀玄武岩石林地质公园:位于饶河县境内,占地109平方公里,由喀尔喀玄武岩石林、挠力河湿地及东安镇地层古生物地质遗迹保护区、龙山森林观赏区、明山屯桥梁队民谷野营区和乌苏里江游览区组成。2005年正式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地质公园。

喀尔喀玄武岩石林保存有接近原始状态的山川景色,各种拟态石景观如龙绕虎搏、或熊攀狮偃、或壁立危岩可与天下名山媲美。玄武岩石林是新第三纪火山喷发形成的熔岩台地,由于岩浆冷凝过程中形成的柱状节理发育,再加上长期风化剥蚀,便雕琢成千姿百态的石林,是黑龙江省独有、国内罕见的玄武岩石林景观。

(4)勤得利湾风景区(额图湾):额图,勤得利农场水产公司一队所在地,是古代的赫哲渔村。传说从前有兄弟二人反目成仇,大动干戈,哥哥杀死弟弟,拿走了弟弟颈上的金项圈,人头落于此地,故取名为额图。民国初有赫哲人20户,以捕鱼为生,繁衍生息。现有45户,常年和渔船打交道,生活富裕。额图湾有著名的景点月亮湾,远远望去,清澈的月亮湾两端与江水相连,湾中是原始湿地和丛林,原生态味十足。村北立着一块国境线界碑,界碑的东侧是刚落成的摄影基地,这是摄影爱好者之家,是采风者的客栈。

为了发展名特优鱼养殖,农场在额图湾修建了水库,并被总局命名为额图湾名特优商品鱼养殖基地。1998年总局又建立了黑龙江鲟鳇渔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保护黑龙江珍稀史氏鲟鱼、鳇鱼。

(5)五星山风景区:五星山位于勤得利农场北部,系额图山余脉,海拔480米,是农场境内第二座高山。山顶峰的西南坡有一个硕大的由山石组成的五星,鬼斧神工,什么植物也不长而周围则是郁郁葱葱。从场部的西南方极目远眺,便可望见仿佛一颗五星镶嵌在山顶,五星山因此而得名。

传说当年玉皇大帝亲临此山游玩,见风光美妙龙心大悦,便令随从搬来山石摆下五星作标记,好让臣子们也来此游玩,就留下了这颗醒目的五星。如今,登上峰顶,场部景色便尽收眼底,鳞次栉比的楼房,宽阔平坦的路面,还有长栏石岸的人工湖点缀其间,赏心悦目。

山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山野菜,薇菜、蕨菜、刺老芽、四叶菜等等。每年五月份,上千人结伴背筐上山采山野菜。薇菜干货价格每公斤在120元左右。采摘山货已经成了当地职工群众创收的有效途径。

(6)东安镇风景区:东安镇位于乌苏里江边八五九农场境内,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很有名气的渔村。历年盛产如鰲花、鳊花和马哈鱼等五十五种鱼类。清末,此地与俄罗斯民间通商。沿江修筑砖瓦结构及俄罗斯式木刻楞单层门市房及二层楼房,有十余户商号店铺,甚为壮观。日本占领时期为饶河县所在地。现仍保留一栋俄式商店门市。到这里,可以享受到美味的鱼宴,也可乘船游览美丽的乌苏里江沿岸风光及对岸俄罗斯村庄。(1)勤得利古城:位于勤得利农场,黑龙江边的西山南坡。整个古城呈不规则形,城墙周长近2公里,以夯土为墙,北、西墙保存较好,外高5-6米,内高3-4米,墙基下宽6米,上宽1米。南墙保存较差高仅1米左右。此城两面河水环绕,两面雄山夹峙。西城墙紧逼勤得利河,地势陡峭,怪石嶙峋,城墙依山势而修,高耸嵯峨,易守难攻。

此城在辽代称兀惹城(见张泰湘著《兀惹丛考》),是居住在黑龙江流域著名的民族兀惹人的首府。据《辽史、卷8、景宗上》记载,辽保宁七年九月,渤海余党燕颇作乱,在黄龙府(今吉林农安)失败后,燕颇走保兀惹城。这是有关兀惹城的最早记载。明朝永乐七年,为了加强对东北的管理,建立了东北水陆交通驿站45处,即海西东水陆城站。这是明朝经营东北的一条主要交通线,它和抚远境内现存的莽吉塔古城均为这条交通线上的驿站之一,此时的兀惹城,已改名为乞勒伊城。

(2)洪河农场文化宫(场史馆):洪河文化宫始建于1984年,文化宫总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四周绿树怀抱、花香四溢,文化广场占地3000平方米,是黑龙江垦区最早建成的一座集会议、文化、娱乐、体育、教育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场所,建有场史图片室、影剧场、多功能体育馆、图书室、老年人之家等,是农场文化娱乐活动中心,被外界赞誉为大荒深处文化宫。

洪河文化宫场史图片室是农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再现了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开发建设时的艰苦岁月,现代化大机械的作业场景、形象地展示了农场20年来的开发与建设,光荣与辉煌、希望与未来,展示了洪河农场由婴儿成长为我国第一个现代化农场的沧桑历程。文化宫已成为展示洪河人形象的窗口,曾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先进文化宫。

(3)北大荒农业股份七星科技园区:位于七星农场,有核心展示区500亩,水稻、大麦、玉米、大豆示范辐射区10万亩。它具有现代农业展示、科技创新研发、成果转化示范、技术推广带动、农业人才培训、休闲旅游观光等多种功能,年接待参观人员10多人次。他们对现代化农业高、精耕作、高科技研发成果赞叹不已。

(4)二道河农场万亩大地号:二道河农场第六作业区七号地,总面积为12620亩,是世界上最大的地号。大地号采用立体化作业技术,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大马力农用机进行耕种管收,飞机航化作业喷肥、灭虫,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由于该地号面积大,土地平整,生产过程全部采用机械作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粮食产量,成为引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典范。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温家宝先后来万亩大地号观看作业的展示,并给予高度评价。此外,建三江分局周边市县还有较多景点:

(1)赫哲民族文化村:位于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境内,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景区以赫哲族历史文化为主体,再现了赫哲族生产生活、宗教仪式、民风民俗等场景。文化村内集中展示了赫哲族民族歌舞、渔猎生活、渔猎资源、宗教习俗、食鱼文化、传统说唱艺术、传统体育竞技项目等赫哲族文化精粹。现已建成广场区、展示区、雕塑区、宗教区、民居餐饮区、狩猎区、游乐区、码头区等功能区。景区内建有文化村大门、赫哲族展览馆、博艺斋、图腾柱、木雕天神及神偶、五组大型雕塑(猎归、猎熊、狗拉雪橇、鳇鱼、天鹅)、赫哲民居(撮罗子、马架子、地窨子)、萨满屋、娱乐场、表演舞台、小动物狩猎场、荷花湖等景点。景区内服务设施齐备。宾馆饭店卫生洁净,服务热情周到,使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2)饶河县抗日游击队纪念碑:位于饶河县饶河镇小南山主峰下。占地面积2032平方米。纪念碑由花岗岩石及钢筋混凝土构成,碑高米,碑座呈方形,设两层平台,每层高2米左右,四周围有雕刻着松针、松果图案的石栏杆。碑身表面为镶嵌青灰色大理石。碑身顶端坐落着一位抗联战士持枪前进的雕像,高米,由花岗岩制成,正面镌刻着原黑龙江省省长陈雷的题字饶河抗日游击队纪念碑,碑体背面题词抗日先烈,永昭千秋。

饶河县是东北重要抗日根据地之一,是抗联第七军的发祥地。前朝鲜民族主义人民共和国委员长崔镛键,曾任七军参谋长,转战饶、富、虎、宝一带。1965年崔镛键来华访问时,提出在饶河小南山建立抗日纪念塔,得到周总理亲自批示并拨款70万元,后逢文革而中止。1985年再次由省政府拨款,县民政局主持建设,次年9月3日落成。现已成为饶河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基地之一。1986年10月5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保护单位。

(3)东方第一哨:位于抚远县乌苏镇,是中国大陆最先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每当夏季2时15分,红日便从江面冉冉升起。1984年8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视察边境,为乌苏镇哨所题词:英雄的东方第一哨。1986年8月,黑龙江省政府、省军区在哨所建立了纪念碑。这里是休闲度假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去处。

三、建三江旅游资源类型整合

1、丰富的自然景观

翠绿的森林,绚丽的山峰,弯曲的河流,神秘的界江,辽阔的湿地草原,构成了建三江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有东安、勤得利古城、喀尔喀山及大溶洞等古迹遗址;有洪河、挠力河等保护区;有黑龙江、乌苏里江两条界河;有20万分局人民辛劳结晶的别拉洪人工河。本区还栖息着国际珍稀濒危珍禽(丹顶鹤、白鹳等)和国家重点保护兽类(梅花鹿、马鹿等)以及珍贵濒危植物(野大豆、黄檗)和名贵鱼类(鲟、鳇、三花五罗、大马哈等)。还有许多经济价值较高的野生动植物,如芦苇、不叶樟、狍子、鲤鱼等。此外,周边市县也有较好的自然风光,如街津口国家森林公园、东方第一哨等。

2、深厚的以北大荒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人文气息

产业经济学论文5

1.潜在的新进入者的威胁

根据波特的定义,潜在进入者是指希望进入高等教育领域与之相竞争者的情况。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开始扩招的几年,由于市场需求的原因,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一个突破,但随着近年来的扩招的放缓,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已经基本稳定,因此,新的进入者会与现有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机构和组织发生市场份额的竞争。

2.替代威胁

在波特看来替代威胁主要为同行业或不同行业中的其他组织或者公司所生产的与现有组织或者企业生产的可以相互替代产品,从而导致与现有组织或企业形成竞争性的行为。在此,我们将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之间的替代威胁界定为除国内高等教育机构之外的其他教育方式,包括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视频、境外高等教育的远程教学、国外机构在国内注册的教育培训机构等。

3.买方议价能力

在波特的模型中买方议价能力指的是为消费者、下游组织或者企业以较低的价格来获得与其预期相应的较高的服务质量或产品,对行业中现有组织或者机构的营利产生影响的能力。在此,我们认为买方议价能力主要是指学生或者家长期望的与交付学费相适应的服务和教育教学质量、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学费等。

4.卖方议价能力

在波特模型中卖方议价能力指的是这样一种能力,即为行业中的上游组织或企业通过其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来影响行业中现有组织或企业特别是下游企业的营利能力和产品竞争力。据此,我们认为在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中的卖方议价能力是中外方办学机构利用其资源优势和独特性,对教育对象收取的服务价格(即学费)和提供的教育教学以及服务质量能力。

5.行业内竞争者现有的竞争能力

在波特模型中指的是行业中现有的各组织及企业为使得自己获得竞争优势,与竞争对手进行竞争的能力。

二、基于“五力分析”框架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快速发展的因素分析

在上述框架基础上,我们来分析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快速发展的背景和环境。

(一)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稳定和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正经历由规模的扩张向以提升质量的内涵发展战略转变。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有了更加理性的态度,对于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更是如此。如果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得不到应有的体现,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办学目标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公益性,就会导致人们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认同危机,如果这样,境外高水平教育机构与国内有关机构合作办学的诉求就会越来越强烈,就会形成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从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目前的整体趋势来看,由于世界一流大学一直秉承历史传统和精英教育模式,基本上还是在本地区进行办学,对进入中国教育市场的兴趣不大,国内的一流大学同样关注国内的优质生源,与境外的教育机构合作的兴趣也很低,因此,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主要是以合作项目为主。另一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要求,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审核将越来越规范,条件将越来越高,因此,新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幅度不会太大。由此可见,一方面由于现有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以合作项目为主,目前的竞争格局变化不大;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坚持依法办学、突出公益性和鼓励引进优质资源等,新的具有强大影响的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也难以出现,因此,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的潜在进入者威胁并不严峻。

(二)替代威胁境外知名大学的教学视频

远程教育模式和境外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以及各种资格认证制度可能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构成替代威胁。一些国外大学通过远程教育方式来对国内受教育者提供教育教学,以此来减轻受教育者的教育成本。有的学生在国内的大学学习的同时,通过国外的免费视频教育教学资源来接受国外知名大学的教学。例如,MIT就把本校最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免费共享,可以实现在家里接受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世界一流大学的免费视频对学习者英语学习水平和相关专业知识要求较高,使用这种方式进行的学习还是比较有限的,国外培训机构在国内进行的培训对于经济要求较高,相对于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来说可能付出的经济代价更大,这些形式相对于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来说,并不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具有独特优势,因此,在短时间内其替代威胁并不强。

(三)买方议价能力

买方议价能力指的是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新兴的教育模式,它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广大考生和学习者的眼球,以此来招收更多的学习者参加学习。教育消费是发展人性、培养人格和改善人生的过程。在信息处于买方市场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注意力成为决定文化教育市场价值的决定性要素。人才的培养质量是教育和办学的根本所在。由于高等教育不属于完全公共产品,其消费需要学习者自己进行购买,也就是说,高等教育的成本需要由学习者进行分担。《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对学费进行明确的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依照国家有关政府定价的规定确定并公布;未经批准,不得增加项目或者提高标准。”因此,对于买方来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进行议价的空间可言,更多的可能是通过缴费获得满意的教育服务。这就对办学机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通过切实落实优质教育资源吸引更多学习者的关注,达到吸引更多学习者进行学习的目的。在这方面,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因为拥有其境外优质教育资源使自身具有了竞争优势。

(四)卖方议价能力卖方议价能力是指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通过向学习者提供切合学习者需要的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和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来提高自身价格水平的能力。中外合作方在这方面作了不少努力,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和影响。首先,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选择的教育内容,聚焦于当前社会上的热点,设置的专业和项目都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同时也是最适用于当今社会的实践性强的专业和项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当今以就业为中心的大学教育中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其次,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机构选择,注重双方的影响力和实力。如2006年成立的西交利物浦大学。名校的选择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增色不少,使得其具有更鲜明的竞争优势。最后,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师资选择,注重引进世界优秀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以保障其人才培养质量。例如,西交利物浦大学,按照世界知名大学标准面向全球选聘教师,80%为外籍教师;宁波诺丁汉大学以引进国际优质教师资源为核心。正因为在教师引进、教育内容和合作机构的选择上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做到了价值的提升,因而拥有了更强的议价能力。

(五)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

随着大学教育国际化的推进,与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进行竞争的对手主要来自于国内外知名大学。由于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必须设立在国内,人们认为在国内并不能真正感受到国外的文化,也就不能真正感受国外的高等教育,而且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学费也不低,因此,家庭有条件的家长可能更多考虑送孩子直接到国外接受教育。另外就是国内的一些进行双语教学的大学,开设的一些专业课聘请国外著名教师用英语授课,而学费相对要低得多,因此,也会给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带来竞争压力。特别是随着大学教育国际化的进展,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加快,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的竞争也就更加激烈。

三、启示对照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现状

反思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的环境和发展要素,我们认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给我们以下启示。

(一)切实树立以培养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

为根本目的的国际化教育理念。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不论基于何种考虑,最终都应落实到以培养高质量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上。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举办者都应围绕质量提高,根据国际化教育的思路,在生源质量保障、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设计以及质量监控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质量保障。如在教育培养过程中可以借鉴国际高等工程教育CDIO模式的先进理念,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

(二)遵循共同治理的理念建构

适应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规律的有效的治理结构。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部分,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应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但同时因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引入了包括外方教育机构在内的众多利益相关者,各个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具有不同国内高等教育的一些特征。在办学过程中,需要根据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和共赢的思路和理念,建构与之适应的共同治理的内部和外部治理结构,以平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保证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

(三)建立起可持续发展观与质量观

切实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必须在思想观念、发展模式、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彻底的变革,跟上全球化的步伐。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引入资金和先进的教育机制,了解、吸取国际上通行的办学模式、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培训、质量保证等方面的经验,这是尽快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对于外方教育机构,在办学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观和质量观,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提升其国际声誉、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合作共赢的重要途径。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9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