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如何说课(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611435

【导言】此例“如何说课(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如何说课1

关键词:打磨;感悟;斟酌;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370-01

想要说好课,必须有好课的宗旨,在说课之前,我确立一堂课的“八个点”:

一、激发兴奋点――“课堂不是教堂,教师不是牧师”一堂好课必须要从上课伊始就牢牢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二、抓住中心点――要始终围绕主题创设情境,最终要回归课堂,进行知识整合。

三、突破疑难点――这是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设疑启思,“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四、找准切入点――把握好知识结构的衔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最贴近学生的事例才会让学生感到亲切。

五、理清知识点――知识是教学成功的载体。抛开知识空谈素质,是空中楼阁。

六、培植发散点――要注意相近知识的链接类比,相反知识的比较鉴别。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明确得分点――课改也不能抛开考试,应试能力也是一种素质,一堂好课应该知识严谨。要注意帮学生理清知识点到得分点到采分点的链接,规范学生的答题。

八、课堂生成点――高效的课堂,应该有课堂生成,这样足显教师之智慧,学生之合作。牢牢的抓住学生的生成的闪光点,将它放大。这样才能真正的激发出学生思考的兴趣和回答问题的乐趣。没有必要把学生带入自己的预设中。

打磨出好课之后,再在如何说好课上下功夫:

一、明确说课环节

1、说教材;2、说教法;3、说学法及学法指导;4、说教学程序;5、说极书设计。

二、明确说课要注意的问题

1、说课要突出一个“新”字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只有创新才能突出说课的艺术。“新”是说课成功的关键。“新”的要求有:

方法新――不能平铺直叙;结构新――要有起伏,高潮迭起;练习新――要激发兴趣、启发智慧;手段新――运用多媒体突出重点,图文并茂;设计新――从导入新课、展开新课、巩固新课、结束新课等环节,要环环紧扣,具有新意;开始新――从开讲艺术到结尾艺术要吸引听者,引起共鸣。

2、说课要体现一个“美”字

美是艺术的核心,说课要跟讲课一样处处体现美,给人美的享受。内容美――教师要善于从教材里感受美、提炼美、提示美、使原有的美更添色彩。语言美――教师语言美是决定说课成败的关键。情感美――情感是教学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因素,没有强烈的情感,不可能把课说得成功。板书美――板书是教师的备课中构思的艺术结晶,它以独特的魅力,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教态美――教态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教态美可以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

3、抓住一个“课”字,突出一个“说”字

(1)“说课”不等于备课,不能照教案去说。

(2)“说课”不等于讲课,不能视听课对象为学生去说。

(3)“说课”不等于背死课,不应将事先准备好的“说案”一字不漏地死背下去。

三、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博采众长的同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我虽然不具备那种演说家的气势,但我确立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风格、和教学亮点。赛后获得了评委的好评。

1、教学模式的创新

本课我采用了5P+2C的教学模式

在5P教学模式中加入一堂双测(预习检测和随堂检测)

2、注重课堂上各个环节的导入

课前赛歌激发学生――唱,简笔画引导学生――听,变魔术吸引学生――学,身边实物引导学生――说,视频电影吸引学生――演,随堂检测引导学生――想,智力快车激发学生――答。

3、注重两个热身

课前热身(热情高涨地开始学习),作业热身(兴致勃勃地做作业)。

4、展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本课围绕着教师提出的任务,学生展开自学,对学,群学,交流,展示。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给他们时间和空间去发现、去表达、去反思,教师作为一名组织者和引导者,能恰如其分地进行追问和补充,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同时,组内的活动也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使课堂参与面增大,积极性提高,使教学更有活力,更有实效。

5、密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从知识的引入到知识的巩固、拓展,都能结合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同时,也能感觉出语言学习与实际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它服务于我们现实的生活。

6、注重评价和激励

评价伴随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课前赛歌 (你认为哪个小组唱得好?互评)

预习检测 (互批,全对的小组得星)

生成性问题 (教师评价)

展开活动时 (伙伴之间的互评)

随堂测试 (互批,全对的小组得星)

智力快车 (抢答得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山草香为大家整理的4篇如何说课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说课。

说课稿模板2

论文摘要:说课活动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有到了提高教师理论素质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撰写说理讲稿包括五十四个步骤,内容包括简析教材内容,阐述教法,指导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分析。说课活动是教师提高自生素质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学术研究中群体功能的发挥。

说课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及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或其他听众很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它有利于加强教研活动中教师的交流和探讨,有利于普遍提高教师素质,有利于加大教研活动的力度,有利于学术研究中群体功能的发挥,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说课活动的形成

说课活动是建立在备课的基础上的,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是对备课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是将备课中的隐性因素显性化,感性知识理性化,是一改教研活动中的中心发言人的呆板模式,从而升华为集体操作的优秀模式,是教研组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说一个课题时,不仅要说出“教什么”与“怎么教”,更重要的是还必须说出“为什么教这些内容”与“为什么要这样做”。“解剖麻雀”,把说课活动具体研究、从而认识教学过程的基本思路,认识教学规律,更好地运用教法,熟知学法,控制课堂机构,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高教法、教研能力,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师资条件。从它的发展来看,大致已经历了两个阶段,即由说课初期的“备课一上课一评课”以单人为中心的呆板僵化的模式发展到现阶段的“备课一说课一优案一讲课一评课”集群体智慧为一体的格局。

二、写说课稿的理论依据

要说好课,必须写好说课稿,认真写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是教师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写好说课稿有哪些理论依据呢?

1、《教学大纲》中指导思想、教学原则、教学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结构以及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抵

2.《教参》中的编排说明、具体要求等,这是指导我们把握教材前后联系和确定具体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理认依据;

3,《教育学》、《心理学》中许多教学原则、原理、要求和方法等,这是我们确定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

4、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切合实际的考虑。

三、写说课稿的步骤

写说课讲稿是说课的必要的的准备工作。说课教师争取做到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深人、教法与学法的选择恰当,过程与板书的设计合理,讲解与练习的联系紧密等等。通过写说课稿,使教师认识备课规律,掌握备课方法。养成良好的备课习惯,形成清晰的备课思路,达到普遍提高教师素质的目的。

(一)说教材内容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能否准确深刻地理解教材、高屋建领地驾驭教材,合孚实际地处理教材,科学合理地组织教材,是说好课的前提。同时,教材是进行教学的评判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教师要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内容部份要求说明讲稿内容的科目、册数,所在单元或章节;

2、教学内容是什么?包含哪些知识点;

3、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的前后的联系;

4、教学大纲对这部份的要求是什么;

5、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般从知识目标、智能目标、德育目标几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定,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它的确定要尊循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教学的难点是学生学习时困难所在,它是依据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而定

6,说明教材处理上值得注意和探讨的问题。

(二)说教学对象和阐述教法

1、说教材对象

分析学生知识能力水平,学习本节可能出现的困难及解决的对策分析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及根据其特点所采取的教学对策。

2,阐述教法

教师在憨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样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搞好学习。这是教法问题。写说课稿时应简要说明:

a、教法的总体构造及依据;

b、具体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理由;

c、所采用的教具、学具;

(三)说指导学法

学法包括“学习方法的选择”、“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拟定时应突出地说明:

1、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

2、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

3、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要求做到:

1、说教学全程的总体结构设计,包括预习、教学、训练、复习的安排。

2、说教学环节的安排,包括如何引人新课、如何进行新课学习,如何巩固新课成效,以及如何过渡衔接。

3、说教学重点、难点的教法设计。

4、说板书的设计、包括板书的内容、在教学中的展开程序、板书与教学的关系。

5、说教学反馈、要对教学过程作出动态性预测、考虑到可能发生的变化及其调整对策。

在撰写时应重点讲清楚每个环节安排的基本思路及其理论依据,还要做到前后呼应,使前三方面内容落实到实处。

(五)说教学效果

说课模板范文3

[关键词] 电子课本; 学习设计; 学习地图; 模板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顾小清(1969—),女,江苏苏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育培训系统设计与开发、数字化学习环境及用户行为、信息化教育资源设计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E-mail:。

一、问题的提出

电子课本一般指用于教学的电子书,与电子书包这一个人数字学习终端的隐喻经常相伴出现。电子课本又是一种不同于电子书、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学习软件的特殊形态的数字学习资源,不仅具有数字化阅读的一般属性,而且需要在电子书的基础上,体现其教育应用的领域特性,起到连接数字化阅读与数字化学习的作用。[1]作为一种应用于学习领域的数字阅读资源,电子课本比电子书更具有教学活动特性及关联特性;与带有“预设计”特点的网络课程、教学软件相比,电子课本则具有更多的灵活性,以支持教学设计需求的多样性;此外,作为一种数字化的教科书,电子课本更能够支持“用教材教”的教学与教材的互动关系。为此,在保证电子课本的内容呈现体现教材设计者的预设路径之外,还需要提供学习设计功能,以实现学习活动的定制,以便根据教学现场的需要,实现教师定制的学习内容排序与导航、基于内容的学习互动、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干预等。

在目前的相关研究开发与应用实践中,很多电子课本在技术上以电子书、[2]媒体文件、数字教学软件为基础,[3]在内容上则以教科书为基础。这种形式的电子课本,被业内批评为“书本翻版”、“教材搬家”;[4]由于不具备学习设计功能,这种将纸质课本的内容进行数字化而形成的“镜像”课本,不足以体现数字学习的优势。首先,这些数字内容都是预设的,教师不能通过“选用”来设计针对性的教学,也无法有效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其次,这些形态的数字学习资源是封闭的,其教学内容与活动相对固定,教师无法针对不同的教学需求,引用更多学习资源、选用多种教学模式、增加更多学习活动,也因此无法体现个性化特性以支持差异化教学。在实际的教学现场,具体的教学需求是多样的。一方面,电子课本需要承载纸质教科书作为标准化课程内容的功能,为教师提供与教科书相对应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电子课本也需要为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提供方案,使教师能够利用电子课本进行符合其实际教学需求的教学设计。也就是说,需要在电子课本中为教师提供“遵从预设”或“定制路径”的选择机制。而如何实现这一机制,正是本文的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的学习设计现状及需求

上述的问题,实际上是对电子课本提出了“学习设计”的需求。电子课本以资源和活动为基础,除了兼具电子书、网络课程的功能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设计功能,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教师适应性教学的载体。在使用电子课本进行学习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按需对课本资源进行编列。如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选择相应学习策略和组织教学活动过程。

(一)现有课本学习设计现状

课本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和载体,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有效地“使用”课本及其他教学资源,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而纸制课本和当前各种形态的“电子课本”,在教师使用课本资源进行学习设计的过程中为其提供的支持相对匮乏:或者以内容为主线,教师需要借助其他教学参考资料进行学习活动设计;或者学习活动预设且封闭,教师只能在“用”与“不用”之间作选择,无法进行按需编列以满足其特定需要。

首先,由出版社组织编写、发行的纸制课本,多以内容为主线、章节为单位来编排所要学习的知识点,以形成学习单元。学习单元是为学习者提供预设的内容资源,并能满足一个或多个相关学习目标的单位容器。虽然纸质课本的学习单元中也加入了一些学习活动环节,但对于教师来说课本的组织结构依然是以内容编排为主线,与现场教学的“活动主线”不匹配,教师需要花相当多的精力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其次,多数与纸制课本相对应的电子课本,“内容主线”的组织方式依然明显,同样不符合实际教学的“活动主线”需求。这样,教师也很难在标准化编制课本的基础上,便捷合理地对课本内容进行重组和编列,对教学活动进行个性化设计,因而也无法满足技术丰富环境下不断涌现的教学模式的需求。

最后,各种以媒体文件、网络课程、学习软件等形态呈现的“电子课本”,虽然体现为“学习活动”主线的内容组织方式,但多采用预先设计的学习活动配以学习资源的方式,呈现出固定的、封闭的、割裂的特点。这种“铁板一块”的学习资源,使得一线教师很难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很难结合实际教学中学习者特征进行个性化教学设计并按需使用。

(二)电子课本学习设计需求

电子课本所承载的教育功能,依然是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教学活动媒介和载体。而这又是以学科教材编写专家的专业知识和对国家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为基础的,可谓“标准化”教学活动媒介;另一方面,按照学与教的过程对电子课本所提出的学习设计需求,电子课本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是需要按需定制,从而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教师适应性教学的载体。为此,需要兼顾课本的标准化编列和定制编列,即能够为教师提供如何使用电子课本的选择:或者是遵从标准化的预设路径用于教学,或者是在标准化教学活动基础上定制路径,及对课本内容进行重新编列。前者保证课本的内容和教学活动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保证根据教科书编写专家预设的学习途径完成学习活动,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而后者能够支持教师利用电子课本所提供的资源与活动,对学习过程进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定制,实现班级差异化教学。

电子课本需要在内容呈现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机制,允许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参与者根据教学目标与实际情况,在标准化编制课本基础上实现学习内容的重组、重列、替换、修订、编辑;在内容组织的基础上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在预设的基础上加入个性化定制的内容元素与活动元素。这种机制保证了真实教学环境中,教师在电子课本模板、编辑工具、内容对象库的支持下,可以简单快速地重组教学内容单元,设计教学活动与交互形式,形成个性化的电子课本,体现电子课本相对于纸质课本、电子课本相对于电子书的优势与特性。

(三)当前学习技术系统的学习设计

学习设计是应用教学设计知识开发具体学习单元的过程,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通过执行一定的学习活动,进而达到特定学习目标的方法。学习设计关注学习者的经验世界,强调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建构;[5]其特点是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依据教学模式可产生不同的学习设计方案;学习过程中的角色、环境(资源及工具)、方法(环节和活动)是学习设计的三个重要因素,通过这三个元素可以描述学习过程,形成一种通用的描述方法。[6]从数字学习资源的角度来看,学习设计是一种基于内容资源的活动序列设计,是实现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者行为路径。

在当前的学习技术系统中,针对学习设计的需求,已经从标准的层面,制定了相关的内容编列规范和学习设计规范;相应地实现学习设计的功能模块或编辑工具也出现在一些学习技术系统中。例如,在数字学习标准层面,大部分主流的标准都制定了学习设计相关规范,如IMS系列标准中的“简单排序”规范;[7]SCORM标准中的“排序与导航”规范;[8]我国的CELTSC(China E-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Committee)标准的“课程编列”规范。[9]这种在学习资源层面对学习行为进行编列控制的机制,是一种以学习内容为基础的学习设计。虽然各标准体系所采用的名称不尽相同,但是都采用了在学习资源包节点上添加排序信息的方法来实现。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不足之处在于功能有限,仅能控制学习过程中资源呈现的顺序,无法从学习活动角度来重构资源组织结构,无法实现学习资源与活动按需定制的目标。学习设计和各资源标准中的简单排序(排序与导航、课程编列)部分虽然都涉及了教学内容的排序问题,但是这种简单排序主要适用于个别化学习,是根据预定义的规则和学习者行为进行的排序。[10]也就是说,目前学习技术系统中的“简单排序”还不能满足电子课本在学习设计方面“预设+定制”的需求。

随着数字学习领域对教学方法、策略、目标和活动等元素统一描述需求的日益增加,为了能够从标准层面提供一个学习设计的统一描述框架,国际标准化组织及研究者制定了学习设计标准。荷兰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 of the Netherlands,OUNL)最早提出了教育建模语言EML(Educational Modeling Language)。[11]IMS则基于EML在2003年2月了学习设计的标准(Learning Design Version , LD)。CELTSC也引进了LD标准。[12]LD标准为学习设计提供了一个通用描述框架和模型。但由于LD标准面向的是学习技术系统,对于电子课本的学习设计来说,该标准则显得过于繁冗。

综上所述,电子课本的学习设计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内容组织与活动组织相结合的前提下,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标准化的课本内容组织方式的电子课本,也可以提供以活动组织为主线的电子课本;另一方面是在学习设计标准的框架下,不仅能够提供遵从预设路径进行教学的功能,也能在预设学习路径的基础上,快速、便捷地对电子课本进行编排修订,形成按需定制的个性化电子课本。为此,基于LD规范、电子课本领域特性和学习设计的需求,笔者设计了电子课本学习地图机制。该机制简化了对于电子课本来讲LD规范中繁冗的部分,并且吸收了学习设计标准中学习对象的设计理念,注重学习过程、内容资源与活动设计整合的思想,从而形成预设路径与定制路径相结合的个性化电子课本。

三、学习地图的设计与实现

(一)电子课本中的学习地图

为了满足电子课本中学习设计的需求,在电子课本的信息模型中引入了学习地图机制。学习地图体现了基于内容对象的活动设计思想,实现了基于模板在标准化编制的基础上便捷形成结构化、个性化电子课本的功能,能够满足学习设计的需求。与LD相比,学习地图只关注基于内容资源的活动设计,没有体现学习者对于学习资源及学习活动的影响,因此学习地图可视为一种轻量级学习设计机制。

信息模型是整个电子课本设计的核心,该模型力求实现连接数字化阅读与数字化学习的目标。[13]学习地图是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媒体文件、网络课程、学习软件等的关键区别之一,因此,在信息模型中将学习地图归类于电子课本功能结构中的综合操作层。综合操作层体现学习设计特性,该层包括了(富)媒体控制(Richmedia Control)和学习地图(Learning Map)两个部分。(富)媒体控制是一种学习对象层面(微观)的控制策略,用于规范一个内容单元的媒体表现形式和内容交互形式。学习地图则用于完成电子课本(宏观)层面整体的学习设计功能,为使用者提供基于内容支持的动态学习路径,承载一定的教学目标,体现一定的教学策略。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和参与者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学习地图的设计功能将资源库中的各类学习资源进行重组,按需设计教学活动,以满足多元需求;学习者也可以利用学习地图中提供的资源与活动序列,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完成预设的学习进程,达到课程目标。

学习地图机制体现了电子课本预设与定制路径相结合的学习设计功能。预设功能一方面是指在电子课本的内容呈现中所体现的教材设计者的预设路径,另一方面是在电子课本中提供有多维度的学习地图模板,这些模板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模式、学习对象和难度要求等预先设置的学习路径。如果这两种预设路径符合教师的需求,教师可以通过直接选用某一路径而进行“遵从预设”的教学。在此基础上,利用电子课本的定制功能,教师能在电子课本资源目录及已经预设的学习地图模板上,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按照不同的教学目标,定制生成个性化学习地图,及定制其符合特定需求的学习路径。

整个学习地图机制中包含学习地图、编辑环境以及设计模板。学习地图规定了电子课本的内容资源组织序列和学习活动组织序列,是对电子课本进行学习设计的具体呈现;编辑环境提供了电子课本与学习地图制作生成、编辑修订的集成环境;设计模板是一种教学模式的快速设计样式,也可视为一种电子课本的预设体现。在电子课本编辑环境,通过设计模板,能够快速生成学习地图,从而对统一编排的课本进行灵活重组,以满足不同的教学目标需求,形成个性化的电子课本。设计模板也是不同教学模式的体现。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通过选择合适的模板进行教学方法的设计,同时通过模板快速形成电子课本的学习地图。这一机制可以有效降低教学设计者在使用电子课本进行学习设计的过程中的专业难度和技术操作难度。

(二)学习地图中的资源与活动

由于电子课本是一种特定形态的数字学习资源,并不涉及LD所关注的参与角色以及环境要素问题。采用学习地图机制,是实现在电子课本层面进行学习设计的关键一步,在此基础上,按照IMS-LD学习设计标准的思想,结合电子课本的领域特性,将学习地图抽象为两大要素:资源与活动。电子课本中所有的资源都是以学习对象形态存在的,体现了电子课本的结构化特性。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选取适当资源进行重组与重序,预设学习路径,形成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学习单元。活动则是以主题为线索、以内容为基础、按一定序列组织起来的学习环节。从预设与定制两个维度出发,结合资源组织与活动组织,可以提炼出学习地图的4种形态,如表1所示。

表1 学习地图的4种形态

预设资源组织地图:是指标准化编制的基于资源的模板、目录等,它对已有资源作了预设的排序,如纸质课本中的目录编排等。教师可以按照章节目录,利用组织好的资源直接教学,这是传统课本通用的内容编排形式。

预设活动组织地图:基于不同教学模式的教学,具有不同的活动组织方式。如抛锚式教学策略主要有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和知识获取等四个环节。[14]电子课本中预设了部分以教学模式为导向、以活动为主线的学习地图。在抛锚式教学的组织地图中,基于上述四个活动环节,教师可采用该地图进行教学活动,配套导入相应的教学内容资源。

定制资源组织地图:基于教学实际情况,定制的学习路径。学习者根据个人学习情况,选择所需学习资源并导入到定制的学习地图中。与预设资源地图相比,定制资源地图可以实现资源内容和组织顺序的重序编排,达到适应个性学习需求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差异化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对象,定制个性化课本;学生可以创建诸如“我的错题本”、“我的单词本”等个性化的课本。

定制活动组织地图:结合实际的教学,教师可以删减不必要的活动环节,添加个人设计的活动,形成定制的、有针对性的活动地图。

(三)学习地图模板

学习地图模板设计需求来源于电子课本的一线使用者。例如,一位上海的教科书出版商代表提到,从他们的经验来看,应能够根据教学大纲和不同的学科特点制定出供教师使用的电子课本模版,从而帮助用户快速编写他们自己的电子课本。[15]学习地图模板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它预设了多维度的模板,教学模式模板,包括讲授型模板、自主探究型模板、合作探究型模板、抛锚式教学模板、支架式教学模板等;年级学科模板,包括二年级英语模板、三年级数学模板、初一语文模板等;主题模板,包括恐龙灭绝模板、摩擦力模板等。模板中预设有特定的学习设计样式框架,可按此模板将所需教学资源进行重组编排、预设学习路径;也可以选择性使用模板中的部分功能,以适应教学需求,完成电子课本的定制化修订。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出于差异化教学的考虑,可以根据学习者特征在统一编排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习设计模板,进行个性化课本的设计;可以基于同一个学习单元,根据学习反馈调整学习设计模板,制作新的学习地图;也可以基于相同的内容主题,根据学习设计模板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制作自己的学习地图。

四、学习地图设计案例

在电子课本原型设计中,笔者所在团队设计了两种典型的学习地图模板。一种是预设资源地图的模板,这种模板基于纸质课本目录,代表了一般纸质教材的内容编列结构。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对象导入到该模板中,形成与纸质课本内容编排序列无异的电子课本。这种学习地图以目录形式呈现,整体框架顺序不可改变,模板如图1所示。

另外一种模板是预设活动地图的模板,它是以教学模式为指导、内容资源为基础的活动主线学习地图。下图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例,抽象出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组成元素,并以活动为主线完成一个主题内容的学习。由于随意修改教学模式主题的学习地图模板,会破坏一个完整的活动单元,所以不推荐更改该模板中预设活动地图中的主要教学环节。模板如图2所示。

图1 预设资源地图的模板

图2 预设活动地图的模板

这两种类型的学习地图模板预先嵌入到电子课本的编辑工具中。基于这两种预设的学习地图模板,结合所要学习的内容主题,可以定制个性化的电子课本。

以笔者团队开发的牛津版小学自然二年级第二学期课本《灭绝濒危的野生动植物》为例,纸质课本以图片内容为主、文字介绍为辅,主题是多方面认识恐龙并对恐龙的灭绝展开讨论。纸质教材的内容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纸质课本内容序列

课本的“预设”特性在《灭绝濒危的野生动植物》教学单元中体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教学的主题内容标准化编排、预设确定;另外一个方面体现为教学模式是教学内容确定以后,由课本的编排者预设推荐的。

如果利用电子课本所提供的“学习地图机制”,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预设课本进行二次设计,则可以形成定制的电子课本,即由预设的内容资源和预设的教学活动模板相结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标准化编制课本内容的基础上,补充新的内容资源,确定新的教学环节,定制开发形成以活动为主线、以内容为支持的电子课本。例如针对该章内容中“生物灭绝的原因”一节的教学内容,适合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故以“讨论恐龙灭绝的原因”为例,教师通过选用探究学习模板,定制了如下教学环节。

热身导入:教师首先以问题导入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以问题呈现的形式给学生作情境引入。同时,配合播放恐龙灭绝的动画、电影片段等,为学习营造氛围,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情境。

内容介绍:以轴图示的方式呈现几种恐龙灭绝假说,在屏幕上将几种假说全部列出,便于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假说的对比和选择。当需要对假说进行细致了解时,点击介绍界面,有一些简单的文字介绍,配合支持该假说的图片,力求以这种丰富的媒体表现形式,为学习恐龙灭绝假说提供支架,如图4所示。

图4 恐龙灭绝假说图

图5 参考资料图

合作探究:赞成同一个假说的学生被分在了一个小组内,结合提供的学习资源,合作讨论支持该假说的证据。教师在看到每小组的成员名单后,通过教师端对分组的学生进行调整配置实现干预调控的功能。电子课本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外部资源作为讨论的支撑资料,如图5所示,充分体现了电子课本预设和定制相结合的特性。

汇报总结:学生在讨论时参考老师给出的思维支架,并使用“录音机”等嵌套工具,以语音、文字或者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总结报告。电子课本中预置有报告模板,供学生填写电子报告。

效果评测:组内形成统一观点后通过录音提交报告,整个过程中教师对班级语音通信情况进行干预监控。同时,教师端可以收集提交数据信息,评测学习效果。

图7 “讨论恐龙灭绝的原因”的学习地图

按照以上思路,通过编辑工具中如图6所示的模板,将学习内容对象导入到探究模板中,可以快速生成“讨论恐龙灭绝的原因”的学习地图,以探究活动为主线的电子课本如图7所示。相比于预设课本内容,定制课本在标准化编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以活动为主线、内容为支持的个性化电子课本。

说课范文4

关键词赛课 理念 步骤

1.什么是赛课

教师一生在做什么?无非是三件事:一是读书,即是泛指教师强化自身基本功,包括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技能等的过程;二是管学生,即是泛指教师发挥德育功能,包括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共处、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创造等的过程;三是把读好的书传递给管好学生,即是泛指教师授业解惑,包括通过最受学生喜欢的方式,把知识、技能、情感辐射给学生,让他们学会求知等的过程。而赛课,往往是这三件事系统性与高标准的结合。

什么是赛课?简单地说,就是教师与教师之间比赛谁的课上得更好。但是,仅限于这样的认识,依然太肤浅、太抽象。具体而言,它是指以一节课为载体,比赛不同教师的教学思想、教材分析、学情把握、过程设计和教学基本功的一种综合性研究活动。

赛课通常分为说课和上课两类。说课的对象是同行,是把一节课的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材处理)、教学方式(教法与学法)、教学手段(教具使用、组织形式、评价方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总结、拓展)等环节叙述清楚,并重点陈述分析和设计理由;上课的对象是学生,是把教材中融汇的知识、能力与情感等通过最受学生喜欢的方式而传递与传授给他们,并重点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赛课的特点是专业性、创造性、灵活性、实效性的高度统一,是教学行为全面的展示,更是教学思想淋漓尽致的荟萃。

2.赛课必须具备的几个理念

以人为本。

即是必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并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其原则让教师在课堂上"穿针引线",对结论性的东西不提或少说。如何实现呢?第一,给学生搭建思考平台,让他们开动脑筋,从而获取知识和训练思维;第二,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让他们各显自我,从而得到能力锻炼与个性张扬;第三,给学生搭建活动平台,让他们融入团队,从而得到情感体验与适应合作。总之,教师所做的是为学生搭桥铺路。

因材施教。

即是必须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其原则是是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均有事可做,而并非只带耳朵听。如何实现呢?第一,基本事例的选择必须符合不同地域学校学生的认知水平;第二,活动设计的初始难度不宜过大,让不同类别的学生产生好奇心理;第三,导学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有梯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思有所获。总之,学生所做的是走向教学目标。

学以致用。

即是必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又回归到生活实际。其原则是找到每一个重要知识点在生活中的依据,并让学生领悟到在生活中的用途。如何实现呢?第一,引导学生罗列涉及重难知识点的生活常识;第二,教师将问题设计融入到生活常识中去;第三,引导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总之,师生所做的是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持续评价。

即是必须让学生的正确思维与行为得到及时认可,让学生偏离的思维与行为得到及时矫正。其原则是以鼓励和赏识为主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如何实现呢?第一,语言的评价要丰富,切忌简单片面;第二,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但必须以一种为主;第三,当堂评价的结果要和后续评价挂钩,课堂尾声时要呼应点评。总之,评价是课堂活跃的催化剂和学生持续发展的指南针。

3.赛课准备的几个步骤

研究信息。

针对赛课通知和评分标准,认真进行研读,一方面明确比赛的时间、地点、课题方向、内容趋向、比赛流程;二方面钻研比赛的评分标准,弄清楚评价体系的导向性或侧重点;三方面分析比赛的地域特征、教育态势、生源结构和竞争对手特征。力求知己与知彼。

精读课本。

针对参赛课题范围,一方面认真回顾课程标准对参赛内容的纲领要求;二方面详细查阅与参赛内容相关的生活常识、典故、时事、焦点、热点问题;三方面熟背教材,烂熟于心。做到教一碗水而有一眼泉。

收集素材。

针对参赛课题内容,结合统编教参和网络建议,广泛收集与赛课内容相关的教案、课件、图片、视频、文本等资料,甚至通过录制、拍摄、创造和调查统计等方式获取素材,分类整理打包。力求信手拈来。

教学设计。

针对深入研读的课标与教材,结合广泛收集到的各类素材,围绕锁定的教学目标,从组织形式、教学流程与评价方式这三个方面进行设计。每一个方面的设计都需要做到新颖与实效性并重。其中教学流程为设计的核心内容,它往往分为四个环节,即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开展(教学新课)、练习检测(巩固新课)、生活探究(拓展延伸)。

模拟赛课。

针对基本成型的教学设计,采用无教学对象和有教学对象两种方式进行模拟教学。其作用是检验教师本身对教学思想的把握与教学目标的实际达成度。在此基础上,将暴露出的问题进行修饰整改。同时设计出教学预案之简案,即教学流程中的机动环节。

形象包装。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61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