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富差距论文(精编5篇)
【导言】此例“贫富差距论文(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贫富差距论文1
[论文摘要]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总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也日渐突出。本文从我国贫富差距现状出发,进而对我国现阶段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一、我国贫富差距现状
改革开放30 年来, 我国居民生活的总体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但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所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而占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人和消费的份额高达50%),我国已经是世界上40个收入分配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的国家之一。
二、我国贫富差距过大的原因分析
1.提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生产力不发达,发展经济是最主要的任务。邓小平同志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因此,“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理论受到了人们的追捧,并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政策。正是在这一错误思想的指导下,公平问题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先富起来的人也没有去带动其他人实现共同富裕,国民贫富差距逐步扩大。
2.不合理的税收制度。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里,无论是从绝对数量上还是从税率上来看,收入高的人比收入低的人要缴纳高很多的税收。然而在我国,频繁出现在福布斯(或胡润)中国富豪榜上的中国富豪们,并没有出现在缴税排行榜的前列。这充分说明了目前中国税收制度的不健全。由于对于高收入群体缺乏合理的、必要的“限高”,导致了我国国民贫富差距的扩大。
3.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贫富差距的问题。然而,同经济发展幅度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以及社会转移支付明显滞后。在这种情形下,农民、城镇的退休人员、城镇的失业人员及其亲属由于得不到及时的、足量的保障,最有可能成为贫困者,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4.经济领域的不平等竞争。我国贫富差距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经济领域中存在着许多不平等竞争。不平等竞争表现在很多方面,最突出的是一些部门、行业,甚至一些个别的社会成员,能够通过垄断经营获得垄断利益或高额利润,而其他的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却没有这样的权力,比如,一些借助国家特许经营的垄断行业就获得了“暴利”,因此最终形成了非常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5.经济运行机制不健全。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套健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人通过权力寻租,投机和非法、违法经营,造成不合理的贫富分化,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悬殊。根据有关专家粗略计算,各种非法收入在全国范围内大约使基尼系数上升31%左右。
三、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对策
1.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注重初次分配的公平。初次分配是在全社会各种微观单位内部分散进行的分配。在整个国民收入分配中,初次分配的数额要比二次分配大得多,初次分配的大格局一旦确定下来,二次分配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只能通过财政收支和转移支付手段在局部或一定环节上作出调整和修正。因此,初次分配就要注重公平。要逐渐提高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劳动要素报酬水平,提高劳动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提高工资在成本中的比重。
2.改革税收制度,发挥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作用。一是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府应及时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中低收入群体税收负担,相对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对高收入者实行累进税率,并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向贫困地区、弱势群体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援助。二是改革完善财产税。应尽早开征遗产税、赠与税、物业税。对于一些高收入群体的奢侈消费项目,如高尔夫球、桑拿、健身等,可以考虑开征特别消费税。
3.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当前的重点是尽快建立对困难群体的利益保障机制,尽快制定和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和《失业保险条例》,进一步加大对困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帮助困难企业解决社会保险金和医疗费等的拖欠问题。加紧研究《企业工资条例》,对工资的确定原则、依据、拖欠工资等违规行为处罚力度等作出明确规定,保证低收入者的收入受法律保护。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和慈善基金会、红十字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形成多层次的社会救助机制。
4.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力度。垄断企业凭借对资源和市场的控制,通过垄断价格形成高额垄断利润,从而维持了本行业的高收入水平,这种现象很不公平。我们要加强对某些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引进竞争机制和竞争主体,打破行业垄断。通过《反垄断法》来有效地约束垄断经营行为,对垄断企业的定价权实行严格监督,对某些自然垄断行业实行高于一般行业的税率,使其获得的超额利润收归国有。
5.坚决取缔各类非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打击各种违法经营活动,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特别要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强化对掌握权力和掌握公共资源的公务人员和机构的监督和约束,铲除腐败,缓解收入分配领域的矛盾。依法严惩侵吞国家财产及以偷税漏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谋取私利的一切腐败行为。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07年10月
[2]林毅夫:以初次分配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J]. 党政干部文摘,2007(6)
[3]林彬:由基尼系数引发对中国现今贫富差距问题的思考[J].现代商业,2007(17)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5篇贫富差距论文,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贫富差距论文的相关认知。
贫富差距论文2
一、我国的“效率与公平”问题突出表现为贫富差距悬殊,这已成为影响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社会政治问题
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从80年代初开始,我国实施了向“东部倾斜,梯次推进”的发展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工农业总产值跻身世界前列,不仅基本上解决了12亿人的温饱问题,而且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贫富差距悬殊问题也日趋突出:
1.地区经济尤其是东、西部的经济发展差距突出。我国1995年人均生产总值,东部地区是西部地区的倍,其中最高的上海市是最低的贵州省的10倍多;同年,东部的国内生产总值是西部地区的倍;1998年,城镇居民收入最高地区广东省与较低地区甘肃省相差倍多,超过了一般发达国家的水平;地区间农村经济发展差距更为悬殊,1995年,东部乡镇企业总产值是西部的倍,其中最高的山东省是最低的甘肃省的倍;1998年,农民人均收入最高地区上海与较低地区云南相差近4倍。值得注意的是,在东、西部地区差距扩大的同时,东部地区的南北差距也在明显扩大。
2.城乡差距不断拉大。改革开放政策在农村率先推行,从1979年起到198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此后,二者差距又不断扩大。1995年达到:1,1998年增加到:1,这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是极为突出的。亚洲各国一般在~倍之间。如果把城市居民享受而农民不能享受的住房、医疗、物价等补贴和各种社会保险计算进去,城市居民实际收入比农民的收入至少要高出4倍以上。
3.部门差距比较悬殊。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职工工资差距扩大。以全国16个行业平均工资为基数1计算,工资最低行业与最高行业之比,1978年为:,1995年扩大到:。1994年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分别比1993年增长%和18%,而外资和私企的工资上升了140%;1990-1996年,国有、集体和其它单位(主要是股份制和三资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由:1:扩大为:1:。1999年在15个行业中,收入最高的是房地产、金融保险、科研技术三个行业,较低行业为农林牧渔、批发零售业,差距都在两倍以上。
4.贫困群众与富裕群体阶层呈现分化趋势。一方面,我国农村还存在着不少的贫困地区,1999年,还有20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上,一些边远山区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十分贫困。虽然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在逐年减少,但随着下岗工人的增加,城市的贫困人口却在增加。1995年全国生活困难市民的比重已由1993年占城镇居民的总数的5%上升到10%左右。1999年接转的失业下岗人员1241万,再加上1999年660万下岗职工,据此计算,当年全国城市贫困人口、生活有困难的人口累计不少于2200万。另一方面,我国百万富翁已超过400万户,千万富翁近千户,亿万富翁近百户,其中,最富有者财产已达40亿元以上。银行界人士分析,占总人口15-20%的高收入层掌握着大陆60%以上的有价证券。占全国人口不到10%的高收入阶层,其银行存款约占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总额的77%,而占全国人口90%的低收入居民仅占存款总额的23%,两者相差约30倍。根据国际上多年测量的数据,基尼系数在之间为中等不平等程度。1978年我国基尼系数是,80年代末为,1996年为,1998年达。显然,从90年代开始,我国的贫富差距已超出了正常范围。
贫富差距悬殊问题,正在引发着许多影响我国跨世纪发展的重大社会政治问题。一是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悬殊,直接威胁着民族之间、边疆与内地、东部与西部民众之间的团结和感情,给境内外敌对势力“分化”、“西化”以可乘之机。二是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悬殊,阻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育。资料表明,贫富差距悬殊,导致“有钱的不需要买,需要买的没有钱”恶性循环,进一步促使生产供给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经济矛盾更加突出,形成所谓“买不起的买方市场”怪圈,致使政府为了启动市场、扩大内需、激活消费而采取的一些重大措施收效甚微。三是地区间贫富悬殊的存在,诱使大量人口无序地涌向发达地区,使得诸如偷盗、、、拐卖妇女儿童等社会犯罪活动屡打不绝,严重危害社会治安,毒化社会风气。四是贫富差距悬殊直接导致教育失衡。在“贵族学校”层出不穷的同时,成千上万贫困儿童却处于失学辍学的境地,更谈不上接受高等教育,从而直接影响后备劳动力乃至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阻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这表明贫富差距悬殊已成为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解决不好最终必将威胁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的关系,动摇人们对改革开放的信心,助长对党的领导的不信任情绪。因此,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是执政党必须正视的严肃课题,对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意义深远:
首先,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是实现党的宗旨的重大举措。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唯一宗旨。因此,邓小平提出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标准。20多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人民群众总体上是满意的、高兴的。但是,人民群众也有不满意的地方。据对上海、广州、浙江、山东、云南、贵州等地的调查,78%的人认为社会分配不公已经是很严重的社会问题,56%的人认为贫富差距过大是社会发展中最令人担忧的问题。因此,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党的宗旨的重大举措。
其次,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是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贫富差距悬殊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相背离的。所以,把逐步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作为重要的发展方针和政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再次,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党内极少数腐败分子直接损害群众利益,侵吞国家财产,不择手段地聚敛个人财富,也是导致贫富悬殊问题的一个原因,从制度和机制上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也是铲除腐败土壤,加大惩治腐败力度,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途径。
最后,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也是推动效率不断增长的内在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定的、合理的收入差距,既是获得效率的动力,又是获得效率的一种表现。但是,收入差距超过一定的限度出现贫富悬殊时,对推动效率增长就会产生递减甚至是阻碍的作用。这是因为:其一,由于资本和消费资金高度集中于少数社会成员手中,就会导致投资活力和市场购买力的同时下降,从而引起全社会生产效率的负增长;其二,由于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分化超过了合理界限,贫富阶层容易产生尖锐的对立情绪,严重者甚至酿成社会动乱;其三,非诚实劳动造成的贫富差距,不仅直接挫伤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且往往直接破坏社会生产力,导致社会整体效率的下降。目前,我国贫富差距悬殊问题已比较突出,推动效率增长的递减性已十分明显。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谋求公平推动效率已是一种必然的、现实的选择。
二、导致“贫富差距悬殊”的根本原因不在于“效率优先”,而在于我国社会的深层运行机制尚不健全
造成“贫富差距悬殊”的根源何在?一些论者认为问题出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战略上,这是十分错误的。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理论;符合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高效率、发展生产力是最为迫切而又严峻的任务的实际;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平和效率应该是统一的,它们都是社会主义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的基本保证,没有效率就没有高水平的公平,而社会的不公平也制约和阻碍效率提高。只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才能既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效率,又防止贫富差距悬殊和两极分化。
分析中国贫富差距悬殊问题的原因必须正视两个基本事实:一是中国的贫富差距悬殊问题,并不是完全意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自发出现的,而是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过程中发生的;二是我国贫富差距分化是在全体公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是以大多数人的生活下降为代价。这两个基本事实表明,我国出现贫富差距悬殊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社会深层运行机制尚不健全,使一部分人能够投机钻营,非法、违法经营和权力资本化,造成不合理的贫富分化,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悬殊。
首先,近十几年来,我国城乡个体工商业户、私营企业主、承包租赁经营以及高收入群体中的越轨行为,相当大地加快了社会财富向这些人手中聚集的速度,因此导致了部分社会成员之间贫富悬殊。其一,普遍存在的偷漏税行为,使高收入者获得了大量非法收入。据报载,我国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的偷漏税面达90%以上,其实缴税款占应缴税款比例一般为10%-20%,最高也不超过30%;此外还有无照经营偷逃税款、不报帐或报假帐偷逃税款、买卖发票、开假发票或不开发票偷逃税款等。据1993年《光明日报》披露,我国每年被个体户非法截留税款为260亿元。这意味着每年增加万户百万富翁或26万个十万富翁。如果用于扶贫,可解决6000万人的温饱问题。近几年我国征收个人所得税逐年上升,1996年超过100亿,但许多税务人员认为这仅仅是应征税的一小部分。其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坑害消费者,使许多不法之徒获得高额利润。其三,走私贩私获取巨额利润。其四,过度的资本剥削,使相当多的雇主成了暴发户。许多私营企业主对雇工的剥削十分残酷,有资料表明,深圳等地发生的停工、罢工事件90%以上是由对工人过度剥削引起的。据测算,私营企业主阶层与雇佣劳动者阶层的年收入水平至少相差250-300倍。其五,经营黄色产业,利用迷信、组织使一部分不法分子暴富起来。据推算,通过以上“越轨”行为暴富的约有300万户。
其次,权力经济化、资本化,即、钱权交易,致使部分领导干部、公职人员“暴富”,导致贫富悬殊。其一,贪污受贿涉及各类权力群体,尤其是握有实权的领导干部和掌管钱物的公职人员。其二,从事不正当经营,诸如倒卖“批件”、倒卖紧俏商品和生产资料平价指标。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测算,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仅我国价格双轨制形成的物资、资金和外汇的价格落差每年高达4000亿元,这一巨额“租金”中的40%左右落入了与权力有联系的寻租者手中。其三,动用公款炒股票、炒房地产一夜暴富。其四,利用职权公款经商、办厂,将大量的国有资产化归私有。其五,卖官鬻爵,使个别领导干部发财致富。其六,权力消费:公款吃喝玩乐“一条龙”,公款报销私人购物发票,公款装修私人住宅,等等。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全国公款消费1980年为186亿,1990年为亿,1993年猛增至亿元,1997年增到2000亿元。这笔钱相当于1亿多农民一年多的生活费。据统计,每年直接落入者个人手中的财物不下1000亿元,根据专家粗略计算,各种非法收入在全国范围内大约使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上升31%。这就是说,在当今居民的贫富差距中大约有31%是由各种非法收入形成的。如果减去这一因素,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基本上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从而也就不会有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
综上所述,产生社会不公,贫富差距悬殊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实行了“效率优先”的政策,而在于我国社会的深层运行机制存在缺陷,表现为:人们的法制意识淡漠、国家机关的司法、执法问题较多,整个社会的法制化水平较低;金融、财税体制不完善,二次分配及社会保障能力差,利益协调机制缺陷多;行政监督、社会监督软弱无力,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不到位等。
三、创造性地运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采取切实有力的政策措施,逐步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
针对我国目前的现实状况,我们现在要突出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但解决公平问题,不是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而是要在正确的公平观的指导下,采取切实合理的有效措施,走出一条“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新路子。“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有着特定的内涵:平均分配是原始社会公平观的核心;进入等级制的阶级社会即前资本主义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公平是人们所属的等级与他们的财产、特权相适应;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公平观是以“均田均赋”为核心的平均主义;资本主义的公平观突出表现为等价交换、机会均等、平等竞争等。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经济市场化、社会现代化的历史任务,由此决定其社会公平主要是指人们参与经济、社会活动获取经济收入、社会利益的机会均等和规则平等。具体说来,社会主义公平观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在经济活动中强调竞争的机会均等,运用社会稀缺资源的权利平等,劳动价值平等,竞争过程平等以及获取收入的机会均等;二是在政治生活中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权利平等;三是在伦理层面强调人格平等,与此相联系还强调人的生存权利和发展权利的平等。很显然,社会主义的“公平观”强调的是有差别的相对的平等,它并不是要反对、取消合理的收入差距,而是要反对、取消不规范、不合理、不公平竞争造成的收入差距。共同富裕一直是我们党追求的目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正是通过解决效率问题进而解决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随着效率问题的相对解决,公平问题就会逐步成为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邓小平指出:“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解决这个问题。”[1](p374)对于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同志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觉,他创造性地运用邓小平理论,对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精辟的论述,如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取缔非法收入,对侵吞公有财产的偷税逃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谋取利益的,坚决依法惩处;整顿不合理收入,对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的,必须纠正;调节过高收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开征遗产税等税种;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从1995年调整发展战略,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到世纪之交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经过八年的努力,在促进生产力继续发展的同时,缓解了部分居民收入差距过分悬殊的矛盾,贫富差距拉大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2000年,在视察广东、上海等地的讲话中,把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进一步提到能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表现出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的战略眼光。
同志关于逐步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的论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理论指导:
其一,同志高度重视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贫富悬殊问题,把这个问题提到“三个代表”的高度来认识和解决,表明了社会主义必须而且能够解决高效率下的贫富悬殊问题。这是对邓小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同志提出和实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特别是实施开发西部战略,是对邓小平“梯度推进”发展战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丰富和发展。
其二,同志“兼顾公平和效率”、“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论述是对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完善。“共同富裕”既是一个目标,又是一个过程。作为一个目标,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才可能实现;作为一个过程,“共同富裕”就是“兼顾公平和效率”的一种高效发展型态。对于共同富裕这个目标而言,效率与公平都是手段。
其三,同志提出“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是对邓小平“先富与后富”思想的丰富和完善。所谓“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强调了“机会均等”、有效部分。“带动和帮助后富”则从理论上完善了“先富与后富”之间的关系和责任。
其四,同志提出并实施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如“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开征遗产税、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保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是对新的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重大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的实践,向世界表明,社会主义应该而且可以兼顾公平与效率。紧密团结在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创造性地运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是我们进一步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的根本保证。
提高国民经济总体水平,大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贫富悬殊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一个历史过程,应该有步骤、分阶段进行。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应把遏制贫富差距拉大的势头,“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作为主要目标,务必取得阶段性的明显效果。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应把打击违法乱纪、钱权交易作为突破口,重点强调机会均等。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对于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非常满意,但对、等丑恶现象所造成的社会不公、尤其是对部分权力拥有者“近水楼台先得月”造成的机会不均现象的不满与日俱增。为此国家要依法重拳出击,严厉打击违法乱纪,权钱交易,从源头上遏制权力资本的膨胀,以增强社会公众对党和政府解决贫富差距悬殊问题的信心。
2.建立和推行税务制度。偷税、逃税、漏税是造成贫富悬殊的重要原因。我国现行的由税务部门直接向企业、个人征税的办法,存在收税者与纳税人之间的关系难以监督的严重缺陷。税务制就是在法制环境下,由中介组织负责帐目审计和税收业务,它有利于建立和形成纳税人、人和税务部门三方面相互制约的机制。我国目前约有3000多家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万人,还有一定数量的律师事务所和审计事务所,具备了推行税务制的基本条件。
3.重建代表农民利益的农会,依法保障农民的利益。工会和农会曾经是中国共产党动员民众,旧政权的左膀右臂。建国后,工会继续存在,但农会却消失了。说过,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农民问题。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的事实,表明农民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举足轻重。目前贫富差距悬殊,农村、农民收入太低,所谓“有需求无钱买”,主要表现在农民身上。农民占我国人口的70%,农村有广阔的潜在市场,但1996和1997年农民消费仅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了%、%的需求。在我国农村,农民的税费负担、土地承包权利、粮食收购、生产自、金融和技术服务以及司法审判等许多合法权利不能充分保障的问题十分突出,广大农民的意见、利益诉求,没有一个组织化、程序化表达渠道,不少农民常常盲目行动,产生不良社会后果。农民作为一个组织上高度离散,经济上位居弱势的群体,最容易受到谣言和和蛊惑,也最容易成为极端人物的社会基础。因此,恢复、重建农会组织,充分发挥其代表、维护、追诉农民利益的作用,对保障农民利益、打击农村基层组织的违法腐败行为,缓冲农民与党和政府的各种矛盾都是十分有利的。
4.在西安、重庆、昆明等西部中心城市,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产业。为了给西部培养更多人才,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国家可考虑在以上城市设办国内著名大学的分校,迁建与西部资源、生态关系紧密的科研机构,支持上述城市举办国内外大型文化、体育活动,给予发展民办教育的特别政策,以促使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极的形成,充分发挥其辐射、示范和推动作用。超级秘书网
5.建立公职金制度,引导公务员敬业务实,拒腐防贪。腐败的实质是非法致富。为杜绝寻租、设租等腐败行为,对公务员和干部除加强勤政、廉政的教育监督外,还要建立激励机制。现行的对有突出政绩的干部实行晋级提升——“以官作奖”的办法并不科学,因为能提升的毕竟是少数。政府为所有公职人员设立银行“公职金个人帐户”,根据贡献和收入对等原则,按公职人员的不同职级较大幅度地提高相应的职务津贴水平就较为必要和可行。其职务津贴分为两部分:一少部分随工资逐月发放;另外一部分作为勤政廉政抵押金记入政府为其设立的公职金个人帐户,只能在退休或正常离职时才可一次性提取,如果在职期间贪污受贿,渎职失职或违法乱纪,轻则扣发,重则全部上缴国库。
6.强化税收的调节功能,实行分类征收和综合征收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在取消800元起征点、实施所有收入都征税的基础上,把征收的重点放在隐性收入和生产要素收益方面来。同时,在适当时期开征股票交易净收入所得税、遗产税、赠与税、个人财产税和奢侈消费税。对垄断性企业和特许经营的企业开征特别税。通过对个人所得的存量、增量及变量的调节,遏制高收入阶层的过快增长,同时弥补政府转移支付、帮困扶贫等方面的资金不足。
7.建立健全各种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城乡人民的基本生活。通过实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与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使失业职工、困难企业职工、离退休职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在生活上基本有保证。建立完善农业生产的风险保障机制,对重要农产品建立必要的储备制度;逐步建立风险基金制度,用于补偿市场价格波动给农民带来的损失。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保障的基本生活水平线也应提高,建议参考“平均收入的一半”确定标准。
贫富差距论文3
关键词: 贫富差距; 马克思主义; 改革
中图分类号: B2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3-0072-01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我们国家已经在各个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伴随着改革也产生了很多问题。特别是近几年贫富差距问题成了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成为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需要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国际上衡量贫富差距的主要指标是基尼系数,以下为平均状态,为合理状态,超过则表示该国贫富差距过大,超过则说明该国已经严重两极分化,处于社会动荡的边缘。我国九十年代开始基尼系数开始大幅上升。从九三年的跃升到二零一二年的。贫富差距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一个半世纪以前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类文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充满活力地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变革,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它所处的时代紧密结合,力求正确认识时代的矛盾,解决时代提出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社会改造相结合,同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密切关注时代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和根本问题,并且从中反映时代的精神,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清晰地看待问题,和正确的解决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一、贫富差距的成因
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还将一直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由于生产力落后的本质造成的。生产关系是在生产力的基础上生成的,是生产力整体自己决定自己各部分之间的生产关系,若生产力发生了变化,生产关系必然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因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是生成性对应关系。贫富差距就是生产力满足不了生产关系的体现。
在任何社会形态下,资源稀缺性和贫富差距都是如影随形的。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能力和公平竞争也是导致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一方面受到直接基础的制约,另一方面有受到技能的制约,而技能本身又受到资本的限制。多样性的差异导致贫富差距成了一种必然的状态。
1.不合理的政治结构,中国是一个政治至上的国家。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的清晰,往往是政治之外无社会。国家之外无个人。这种复杂的政治经济背景激发了潜在的差别和公正的矛盾。
2.不合理权利的结构,贫富差距作为人的经济体现和现实表征。其根源往往在于不合理的权利结构,研究表明,权利及接近群体的收入增长最快。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我们解决贫富差距的启示
(一)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指出,自然界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其中最根本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发展。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经济基础是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该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制度。所以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经济是决定性因素。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抓住了我国发展中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发展链条中的关键环节我们要解决好贫富差距的问题。
(二)贫富差距存在的必然性。各种社会的形态的下的贫富差距都是存在的,任何情况都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人的差异只要存在,贫富差异就会存在。这是历史的必然,客观世界的必然。只要在一个合理的安全的范围内,就是对社会发展有益的,对社会各个阶层都是有好处的。一定的差距,会使经济更有活力,会使科技更加进步,使我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有了更充足的动力。辩证的看待贫富差距,普遍联系的看待贫富差距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
(三)改革是减小贫富差距的根本办法。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必须坚持把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结合,更好地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2.改革的深入推进,必然会涉及许多利益的调整。这不仅会使过去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凸显出来,而且会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但是,改革不能因此而退却,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3.只有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促进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有效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只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才能建立健全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只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才能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只有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管理,才能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保障社会安定有序。4.实施政治体制改革。转变权利架构。把公正确立为权利边界的核心理念。公正作为制度的首要价值。是整个社会良好发展的基础。公正的缺乏不仅导致交易政治的泛滥。也导致正常市场秩序的破坏和混乱。必须使权利与价值关系的在正确的位置上。使权利为价值服务。变政府的一元领导为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的三元制衡。确定政府权利的范围。变统治为治理,权治为法治,管理为服务。市场指的就是市场经济。运用市场经济解决效率和财富问题。公民是社会的主题。完善公民社会是保证民权。实现公民自治和民主监督的重要基础。政治的根源是经济。经济关系是政治关系的基础,同时政治又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反映人们的根本经济与物质利益,保障人们的经济与物质利益的实现。
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与转型,必然会引起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矛盾。中国在面对当今社会的巨大机遇与挑战时,我们应当克服自身在处理矛盾上的盲目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生活的指导作用,让先进的社会意识占据统摄地位,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使人们的自觉地实践活动朝着更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方向发展。马克思主义者需是一个统一的思想体系,其中既有一脉相承的核心和传统,也有与时俱进的应变和创新,传递着永恒的现实作用和意义。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一系列复杂问题,需要坚持正确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恰好就是合适的理论依据。不仅仅是贫富差距问题,在改革发展当中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可以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分析和解决。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全集[M].人民出版社,2000.
[2] 恩格斯。反杜林论[M].人民出版社,1999.
[3]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M].商务印书馆,2011.
[4] 谢静。论中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6.
[5] 何妍玺。中国贫富差距现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
贫富差距论文4
论文摘要: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差距拉大,是我国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结果。防止收入差距过大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建立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那么在矫正个人收入差距上,应采取什么样的税收政策呢?
论文关键词:个人收入差距贫富差距分配制度个人所得税流转税矫正征税范围纳税人财产税税收政策取向
个人收入是居民个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人总和。我国个人收人包括:工资和薪金收人;奖金和单位福利收入;兼职收人;资本性收人;灰色收人甚至黑色收人。税收只能对前四项收人进行调节,最后一项需通过其他法律、法规来加强管理。
一、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的现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迅速提高,我国居民的个人收人也有了非常快的增长。但是,由于分配制度和劳动就业体制不完善,在初次分配中就存在诸多不合理,致使居民个人收人差距不断扩大。具体表现在:
(一)居民之间个人收入差距拉大。依据统计部门对城镇收人水平的划分,城镇居民家庭年均收人共分为五个层次:贫困型家庭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占全部家庭总数的%;温饱型家庭年收入在5000元一10000元之间,占全部家庭总数的%;小康型家庭年收人在10000元一30000元之间,占全部家庭总数的%;富裕型家庭年收人在30000元一100000元,占家庭总数的8%;富有型家庭收人100000元以上,占家庭总数的1%。富有型家庭与贫困型家庭相比,其年收入相差竟达20倍之巨。考虑到统计数据的不全面性,实际的收人差距可能更大一些。
(二)城乡之间个人收入差距过大。国家统计数据显示,197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为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两者相差倍;而200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为628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为元,两者相差倍,差距也呈扩大趋势。
(三)不同行业之间个人收入差距过大。1999年各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为:金融保险业12046元,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1513元,制造业和建筑业分别为7794和7782元,农林牧渔业4832元,最高行业为最低行业的倍。可见不同行业,特别是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的职工收人差距悬殊。
判断居民个人之间收人差距大小有两个标准:一是基尼系数,一般认为基尼系数小于为收人的高度平均,大于为很不平均,大于为高度不平均。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人的基尼系数为,低于的警戒线。二是库兹涅茨的“倒U假说”,即发展中国家在向发达国家过渡中,收人分配将经历“先恶化,再好转”的过程。我国目前的个人所得收人差距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是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结果。但要注意,在拉开分配差距的同时,还要防止两极分化,这与邓小平理论是一致的,邓小平一再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
二、税收在娇正个人收入差距方面的局限性
我国现行税制是在1994年税制改革的基础上建立的,它是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以财产税、行为税、资源税为辅的税制结构。我国现行税种在调节个人收人差距方面,主要是通过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实现的。另外,消费税、营业税也承担了一部分调节功能。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分配制度的不合理性,税制不健全,征管力度有限,使税收政策在矫正贫富差距方面尚存在不足,表现在:
(一)税制结构不合理
我国现行税制结构是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以财产税、行为税、资源税为辅。其特点是:流转税重,所得税轻,财产税相对缺失。
1、流转税方面。我国现行流转税是以增值税为主,消费税、营业税为辅。这三个税种的收人额占税收总额的%左右(2000年数据)。由于我国流转税追逐效率,所以流转税在组织财政收人、优化资源配置方面作用巨大,但在追求公平方面相对弱化。
2、所得税方面。包括法人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其收人额占税收总额的%左右(2000年数据),所得税在本质上是追求公平的,矫正贫富差距作用显著,特别是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收人分配,使之合理化,对经济起到“自动稳定”的作用。但我国现行所得税存在收人规模小,征收项目少等先天不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税收对个人收入的调节力度。
3、财产税方面。我国现行财产税由房产税、车船税、契税等税种组成。目前,我国财产税的收人额只占税收总额的%(2000年数据)。财产税在本质上也是维护公平的,它调节经济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收人(或财富)的再调节,促进公平,缩小贫富差距。而我国现行财产税存在税负轻,征税对象少,收人规模小,税种单一等问题,缺少遗产赠与税,对个人非生产用的房地产均未征税,出现税收调节的真空。
4、其他税方面。缺少社会保险税,难以对市场危机做出对应。另外资源税的征税范围过窄,比重过低,这些都妨碍了税收矫正贫富差距的功能。
(二)税种不完善。弱化了税收矫正贫富差距的功能
1、个人所得税。(l)个人所得税实行分项课征制。存在问题:一是分项课征制即分项确定收人、分项扣除、分项计算,易使纳税人收入化整为零,分解收人,逃避税收。二是分项课征制在税收制度上,不能体现所得多的多征,所得少的少征,无所得不征的累进税收制度,不能真正体现公平原则,不能体现富人缴税,穷人享受福利的思想。(2)个人所得税征收范围过窄、调节力度有限。(3)个人所得税免征额过低,易使富人税变成穷人税。(4)个人所得税工资所得采取个人申报缴税,未考虑家庭人口问题。(5)个人所得税在征税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公民纳税意识差,征管手段落后,收人多样化且采用现金结算多,个人财产收人不明晰、不确定,容易出现富人不缴税、少缴税、穷人缴税的现象,影响税收矫正贫富差距。
2、房产税。(l)房产税征管范围和纳税人不全面、税基狭窄。如,城市征,农村和涉外企业不征,造成城乡不一样,内外不一致。(2)房产税的免征税范围过大,且不规范。除机关、军队和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用房外,对个人的非营业用房也免税,只对从事盈利活动的企事业单位用房、个人用房和出租房征税。广大农村的企业和规模庞大的城市住房不在征税范围之内,使税收调节功能难以发挥。(3)房产税从价按房产余值征税,房屋升值税收不变。造成财政收人不能随房产的增加而增加;出租房按租金收人征税和营业税有重复征税之嫌,再者房屋租金收人中既有土地贡献,也有房产贡献,一律按租金12%征税,很难划清,会出现税负差距过大的现象。
3、消费税、营业税。消费税是对价大利大的高档消费品征税,对高消费具有调节功能。消费税存在问题是征税范围过窄,我国只对11种商品征税,调节力度弱,需加以适时调整。营业税是对不同行业盈利水平调节,存在征税范围窄、税率过低、不适应经济需要。如高档服务业和普通服务业税率相同,许多高档美容、洗浴等新型行业,未纳人征税范围,其对收人的调节力度相对较弱。
(三)税收征管存在问题
1、打击偷税逃税不力。由于纳税意识和征管水平不高,社会上存在大量的偷逃税行为,特别是高收人者偷逃税,对拉大收人差距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加之近几年全国真正查处个人所得税的案件很少,法律威慑力不够,使许多纳税人产生攀比心理和法不责众的思想,严重影响了税收的调节功能。
2、没有全面建立个人收入监控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金融资产实名制,个人财产来源不明晰。因此,很难将应收的税及时足额人库,调节功能随之弱化。
三、娇正个人收入理距的税收政策取向
矫正个人收人差距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首先要规范初次分配的各个环节,用法律手段保护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整顿不合理收入,限制垄断行业的利润及其职工的过高收人;其次通过完善税制和加强征管,建立起一个多税种协调配合,筱盖个人收人运行全过程的税收调控体系,以充分发挥税收矫正贫富差距的功能。
(一)完善现行税制结构
针对现行税制结构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进一步扩大所得税尤其是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税基,提高其在整个税收收人中的比重,强化税收调控功能。
2、利用流转税税种,对垄断性行业价大利大产品规定较高税率,提高其税负水平,消除不同行业、产品利润悬殊现象;利用资源税、土地使用税来调节级差收人,排除客观因素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个人所得税、财产税、遗产赠与税、社会保险税等对个人收人再分配进行调节。转3、具体税种设置上,在个人取得收人时征收一道个人所得税;为保持社会稳定,还要征一道社会保险税;个人消费时,征收一道消费税;对现存财产征收相应的财产税;最后在遗产赠与环节征收一道遗产赠与税,形成对个人收人的全方位监控。
(二)完善现有的税种
1、完善个人所得税
(l)改分项课征制为总额和分项课征制相结合。这一模式的具体做法是,在进一步规范目前分类所得的基础上,先以源泉预扣的办法预征分类所得税,在纳税年度终了时,由纳税人申报其全年综合的各项所得税,由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毛所得额、调整所得额和应税净所得额,并据以计算出年度应纳税额,对年度内已纳的税额作结算调整,多退少补。这样做一是符合我国国情,二是将多元化收人纳人个人所得税的总控管理,以利于公平税收。
(2)扩大征税范围,严格控制减免税。现行个人所得税的课征范围过窄,仅列举n项,应适时扩展。对于一些个人的福利收人和从事农、林、牧、渔等个人收人超过扣除标准的所得应列为征税对象。对属于常规课征项目的国债利息、省政府和部委以上单位的奖励、股票转让等应考虑纳人计税范围。取消对偶然所得中一次中奖不超过1万元免税规定。
(3)合理确定费用扣除项目和扣除标准。扣除项目应包括纳税人为取得纳税所得发生的支出,基本生计费用和特别扣除费用,扣除标准要考虑纳税人的婚姻状况、赠养人口、年龄和健康状况、医疗、教育费用等因素,并根据收人、物价水平等因素适时加以调整,以体现公平原则。
(4)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由800元提高到1500元,以真正体现富人缴税、穷人享受福利。
(5)提高公民纳税意识。要加大对税法的宣传力度,严格执法、守法。对违法者,严惩不怠。完善代扣代缴与自行申报制度,并建立纳税人编码制度。个人所得税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于建立健全个人所得税税源监控机制。要在继续完善代扣代缴与自行申报制度的基础上,尽快建立纳税人编码实名制。以信息技术手段为基础,加强与银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海关、公安、法院的配合,对纳税人的账户实行全面的监控,以防止税源流失。
2、完善财产税
(l)将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农业税五税合一,开征不动产占有税。对不动产按用途不同设置差别税率,从价或从量征税;将车船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两税合一,由行为税改为财产税,开征动产占有税(对动产征税)。
(2)开征遗产赠与税。遗产赠与税是对财产所有人死后财产课税,为防止生前将财产赠与别人,分散财产,无遗产可征,而开征的一个辅税种,遗产税是主,赠与税是辅。要适时开征遗产赠与税,以发挥税收在这一领域的调节作用。
3、完善消费税和营业税
(1)扩大消费税的征税范围,新增一些税目,包括奢侈品、高档消费产品如高级时装、名牌表、高尔夫球设备等,并适当提高一些消费品如烟酒的税率。
(2)调整营业税的征收范围,将普通服务和高档服务的税率拉开档次,对高档服务实施高税率,调节高消费。另外扩大资源税的范围,向租借使用国有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征收资源消耗税,调节因占有资源而产生过高收入。
(三)新开征一些税种
开征社会保险税。社会保险税作为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财政来源,是以纳税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为课征对象而征收的一种税收。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就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建立优胜劣汰机制,企业破产、关、停、并、转不可避免,失业人口增加,除了开展必要的社会再就业工程下,更重要的是解决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它是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关键所在。所以,就必须建立起以符合国际惯例和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税为中心的社会保险制度。年轻给年老做准备,在职给失业做准备。
参考文献
[l]白书坚。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2]郭欣根。邓小平理论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3]石坚。充分发挥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田。税务研究2002(9).
[4]贺众。收入分配理论、现状及调节措施田。税务研究。2002(12).
贫富差距论文5
[关键词] 贫富差距 现象 思考 原因 措施
一、贫富差异的含义
贫富差距是指由于各个社会成员所处的具体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地位和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实际占有社会财富的差距。它表现为一定量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来衡量"贫富差距",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也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 0~1之间。 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贫富差距包括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两部分。
国内外所有经济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据世界银行的有关报告,中国社会的基尼系数已扩大至;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为,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中国国家统计局前期公布的数据也表明,中国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了全国财富的45%,而最贫穷的10%的人口所占有的财富仅为%。这些数字充分显示了中国贫富不均的严重程度,也显示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未能被社会各阶层共享,而是绝大部分聚集在少数人手中。
二、贫富差距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经济增长的背后仍有许多问题。 到2012年我国已经成为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主要表现在:城乡间的差距、地区间的差距、行业间的差距。据《劳动报》报道,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和收入同时产生的一种忧虑是,中国能不能越过中等收入陷阱。而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主要有:
历史原因
在社会主义初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大锅饭”实行改革开放,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后,引爆了全国的经济活动。中国各地都在寻找改革的新路子。整个国家正在加速驶入快车道。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确实富裕了但是先富起来的没有带动后来的人。而这个时期一套健全的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尚没有真正建立,政府的宏观调控正处于摸索阶段,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甚至一部分人能够投机钻营,非法、违法经营和权力资本化。造成不合理的贫富分化,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悬殊。同经济发展幅度相比,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以及社会转移支付明显表现出严重的滞后。
(二)税收制度的不合理
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税收无论是从绝对数量上还是从税率上来看,收入高的人比收入低的人要缴纳高很多的税收。税收是平衡社会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频繁出现在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的中国富豪们,并没有出现在缴税排行榜的前列。这充分说明了目前中国的税收制度的不健全。由于对于高收入群体缺乏合理的、必要的“限高”,导致了我国国民贫富差距的扩大。
(三)制度不健全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一些人钻了法律的空子,为了致富而不择手段。很多人通过各种非法手段“剥削”,大量侵吞公有财产,在短时间内暴富,使中国在短短的20年内产生了很大的贫富差距。因为频繁的对外交易和国际资金流动极大地便利了违法致富的资金出逃,而且这种频繁的对外经济交易本身就提供了大量的非法致富机会。最典型的例子是为了推行所谓的走出去战略而让私人以私营公司名义用国家资金在国外注册企业,这极大地方便了许多见利忘义之徒侵吞国有财产――在国外注册私营企业的老板可以翻脸不认帐,不承认国家在自己注册企业中所拥有的财产,而中国政府甚至连向外国政府控告这种人的法律依据都没有。
(四)教育和医疗支出拉大贫富差距
俗话说在穷不能穷教育,但是现在养孩子太贵了。在调查中,城市、小城镇、农村的贫困人群中均有40%~50%的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有孩子要读书”。从2008年10月到2012年10月,拥有就学阶段孩子的农村家庭教育花费占家庭收入的%,城市和小城镇家庭中,这个比重也分别达到了%和%。不仅教育花费大,而且富人还享有教育的特权,享有最好的教育。
同时,医疗费用成为贫困居民的第二大负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就医的成本较十年前翻了几番。一旦得了大病住院,花销就得上万元。现在生孩子剖腹产就需要1万左右,还有前期的营养费检查等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一些贫困地区全国农民的纯收入每年也就2000元左右,可以说一场大病就会让一个家庭陷入困境。在这种情形下,农民、城镇的退休人员、城镇的失业人员及其亲属由于得不到及时的、足量的保障,最有可能成为贫困者。而另一方面富人的社会保障完善享受着最好的医疗及养老保障,越来越富,从而使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引起收入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庆幸的是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新一代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如何在保证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全民的共同富裕是我们所面临的难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