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贫富差距论文范例(精编3篇)

网友发表时间 786353

【导言】此例“贫富差距论文范例(精编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贫富差距论文1

关键词:贫富差距 原因 对策

贫富差距的扩大日益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和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对于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研究,也随之成为学术界研讨探析的热点。探明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研究其原因,并寻求对策是探析我国贫富差距问题的核心内容。

一、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我国贫富差距主要体现在城乡之间、地域之间、行业之间等三个方面。

1、城乡之间

虽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 发展一直是我国的基本政策,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亦得到长足的发展,但是农村的发展水平仍滞后于城市,城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我国城乡之间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居民收入间差距。国家统计局在“21世纪论坛”2005年会议上提供的数据显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1997年之后明显扩大。尽管国家采取了多种惠农措施,但城乡差距还维持在:1;而根据《2007年农村经济绿皮书》,2006年中国平均的农民工生活质量指数为0. 532,这表明农民工生活质量仅相当于城镇居民平均水平的%。

教育卫生差距。截至目前,城镇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乡村的3. 4倍、6. 1倍、13. 3倍、43. 8倍、68. 1倍;而在公共卫生方面,全国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仅有10%左右,90%以上的农民只能自费医疗,而城市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则为42%。

政府公共投入差距。用于农业的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下降,到2003年仅占%。而2003年,仅是针对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用品的财政性补贴支出,就超过了国家财政用于农业基本建设支出。

社会保障差距。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较为完善,使城镇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而在农村,几乎没有任何切实的社会保障制度,农村居民的贫困人口仅能依靠自食其力或乡邻周济勉强维持生计。

2、地域之间

我国地域之间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在东部和中西部之间。

从生产总值上看,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2005年,作为人均生产总值最高的上海,已经达到51429元人民币处于上中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而最低的贵州省仅为5206元人民币,仍处于低收入国家水平,两者相差近10倍。

从投资上看,2005年,上海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9458元,其次依次为北京、天津、浙江、内蒙古、江苏、辽宁和山东,而排名末位的贵州省仅为2720元,不足上海的1/70。

从消费看,2005年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高的北京,已达到18873元,最低的贵州仅为1627元,不到北京的1/110 。

从出口看,2005年上海人均出口额多达5102美元,名列第一,而贵州省仅有23美元,排名最后,两者相差228倍。人均出口额排名前10位者,大为东部地区省市。

3、行业之间

我国行业之间的贫富差距主要表现为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收入差距悬殊。当前我国的垄断行业主要包括集中在电力、电信、民航、铁路、石化、金融、保险、烟草、煤炭、房地产等部门。这些垄断性行业凭借其垄断的经营地位及国家的特殊保护,攫取了高额的垄断利润,使行业之间的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以2006年各行业职工年平均工资为例,垄断行业已达到4万元,而最低的农林牧渔业不到1万元。

二、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我国贫富差距是由多重因素造成,概括起来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因素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复杂,不同的自然条件对当地经济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国大部分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环境恶劣,资源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自解放以来的50年间,西部地区平均受灾面积达9000多万亩,约占西部地区耕地面积的近1/5。近10年来,年均受灾面积达1. 16亿亩,其中仅旱灾就占80%。

而我国贫困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通常要高于其他地区。过快的人口增长直接导致了人均收入和人均资源的减少,社会设施的相对缺乏,引发资源滥采、水土流失、土壤质量恶化、沙漠化和自然灾害频发。调查显示,%西部生态脆弱县是贫困县。许多地方陷入了“贫困――人口增长――环境恶化”的贫困恶性循环的怪圈。

2、经济因素

社会的经济制度决定了人们对社会财富的占有、分配和消费。在我国,所有制变革、分配制度创新、市场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等,是贫富差距问题产生并扩大的根本原因。

从所有制上看,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必然使拥有经济资源的主体多样化,从而使社会财富占有的差异化。所有制结构格局的变化,使得不同所有制单位职工的收入对比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可以说,所有制转型的过程,就是贫富差距问题产生乃至激化的过程。只要制度允许人们不平均地占有社会经济资源,那么贫富差距的产生和扩大就是一种必然。

从分配制度上看,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贫富差距的产生都是必然的。尤其由于强调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而生产要素上明显的不平均,收入差距必然迅速扩大。且现阶段,通过劳动报酬分配的比重己大大减少。在宏观和微观调控手段乏力,社会再分配机制极不健全、远未到位的情况下,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进行收入分配,必然导致贫富差距的扩大。

从市场体制上看,市场经济是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经济体制。在竞争中占有一定优势的市场主体就能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积聚越来越多的财富;在竞争中失败者支配的资源会越来越少,成为弱者。因此,市场经济自身就有扩大贫富差距的作用。并且,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仍未完善,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难免为一些人获取不正当利益留了一些余地,而同时剥夺了另一些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使贫富差距急剧扩大。

3、政治方面的原因

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仅有几十年的历史,许多具体政治制度仍处于草创阶段。一方面,政治体制的不完善使行政垄断十分严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步正发在一次会议上指出:“目前,电信、电力、保险、金融、烟草、水电供应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可能在5-10倍之间。”另一方面,政治体制的不完善,为“权力寻租”创造了条件。 现在,我国的民主监督制度不健全,民主监督渠道不畅通,政府的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金钱化现象严重。“权钱交易”以及由此所带来的触目惊心的腐败现象,是导致中国贫富差距的扩大化的一个不容回避的因素。

三、贫富差距问题解决的对策

贫富差距的日益扩大,带来了许多的社会问题,成为社会不稳定的诱发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须从改革税收制度、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多方面入手。

1、改革税收制度

在我国现行的税收体系中,直接税占的比重很低,不利于通过税收来缩减贫富差距,应扩大直接税的比重。且我国个人所得税征收对象是个人,未能充分考虑每个居民的家庭负担和支出等不尽相同的现实性因素,“一刀切”的纳税政策,产生了纳税人之间实际的税负不均问题,不利于缩小各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

截至2007年底,我国个人资产超过了100万美元的居民已有万。这表明在我国开征遗产税等新税种,已经具备了现实的经济基础和税源条件,从而可以调节高收入者的财富水平,弱化财富的累积效应,缩小贫富差距。

2、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正如阿瑟・刘易斯所说:“政府的失败可能是由于它们做的太少,也可能是由于它们做的太多。”而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思维的束缚,政府过多的介入经济的现象严重干扰了市场的正常发展。因而,在市场经建设济过程 ,资源配置应逐渐由政府主导转向由市场机制主导转变。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就必须减少不规范的行政干预,积极建设有限政府。同时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最终形成“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

3、完善公务员申报制度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建立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这个国家的反腐败就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加强对个人特别是公务员收入的法律监督,对于阻止权钱交易,控制贫富差距扩大,进而促进社会公平有着积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反腐形势日剧严峻,迫切需要将公务员的收入申报公示从纪律性要求提升到法律的强行性规范。其监督范围不应仅限于公务员个人的收入和财产,还应包括家庭及近亲属的各种财产收入。同时,加强立法,形成科学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滋生和权力寻租的“空间”。

四、加强初级分配监管

贫富差距的产生,不仅与我国再分配制度不完善有关,而且初次分配及其不公平也是极其重要的原因。 保障初次分配上的公平,对缩小收入差距意义重大。因此,国家进一步要规范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工资的发放,尽快使职工福利和收入货币化、工资化,逐步将暗补转变为明补,将个人消费从社会集团消费中剥离出去。增强国企负责人薪酬的透明度,推广年薪制,使岗位收入与经营业绩挂钩,形成内部的分配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高佳:《当前我国贫富差距问题探析》,载《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李琳、刘一良:《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与对策研究》,载《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

[3]张理海等:《我国贫富悬殊的现状、成因及解决的建议》,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1年第2期。

[4]王小鲁:《灰色收入的主要来源》,载《中国宏观经济分析》2007年第09期。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上就是山草香给大家分享的3篇贫富差距论文范文,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贫富差距论文的写作更加的得心应手。

贫富差距论文2

一、我国贫富差距现状

2011年1月份,我国内地GDP达到58786亿美元,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也有望突破4000美元关口。但同时,我国内地的贫富悬殊也创下历史新高。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中国的基尼系数已从改革开放前的升至目前的,不仅超过了国际上的警戒线,也超越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水平。中国人民大学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达。尽管数据不一,但是有一点是公认的,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要高于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历史最高点。贫富差距悬殊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诱因之一。贫富差距问题体现在许多方面,然而以下两方面尤为突出。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不同阶段也经历了不同的变化,总体呈扩大趋势。具体情况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逐步扩大趋势。

(二)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差距

在我国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不同的地区都在努力推进经济建设进程,然而,由于区位优势,资源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迥然不同,其总体趋势是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迅速,中西部发展较为缓慢,由此形成了我国经济发展东、中、西三级梯度的情形。根据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东部地区平均每人全部年收入为元,中部地区为元,西部为元。东部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元,中部为元,西部为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尽管我国始终贯彻西部大开发战略,但东中西地区间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

二、造成我国贫富差距的原因

我国贫富差距的扩大并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叉,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一)市场竞争带来的贫富差距

我国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然就要引进竞争机制。竞争是效率的重要保障,而只要有竞争,就会有优胜劣汰,贫富差距就会拉开。可以说,部分贫富差距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结果。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国改革的着眼点始终放在效率层面上,坚持效率优先。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以效率为先的市场机制的确立,是社会财富迅速积累的源泉与动力。

(二)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产生的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扩大也是长期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的结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制度逐步取代过去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这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提供了可能性。

另一方面,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选择的渐进改革、区域倾斜、递次开放的非均衡的经济发展战略,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城乡与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

来看一下城乡差距的例子,刘易斯较早地揭示了发展中国家并存着以传统生产方式为主的农业和以制造业为主的现代化工业部门。两部门之间由于生产效率的差异,劳动力从传统农业部门向现代工业部门转移。由于发展中国家农业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为零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农业剩余劳动力的非农业化转移能够促使二元经济结构逐步消减。费景汉、拉尼斯修正了刘易斯模型中的假设,在考虑工农业两个部门平衡增长的基础上,完善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经济发展思想。二元经济理论的主要观点认为,经济增长是生产要素从低生产率部门向高生产率部门流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收入分配的差距,导致劳动要素从低收入的农业部门向高收入的城市工业部门流动。因此,收入不均等是启动和加速二元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同时收入分配不公也是经济开始增长的必然结果。伴随着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潜在的剩余劳动力消失,劳动成了稀缺要素。工人的收入就会增加,而资本就成为较为充裕的生产要素,其收入份额就会下降。这样以劳动力的过剩变为短缺为转折点,收入差距由上升的趋势变为下降的趋势。

通过上文的图表也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并未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步缩小,而是呈现逐步扩大趋势。我国经济的二元结构明显,但是结合我国国情发现,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并未实现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例如,我国以户籍为核心的城乡分割的制度使二元结构制度化。户籍制度门槛决定的歧视性就业政策、歧视性社会保障措施等导致劳动力的流动受到限制。

贫富差距论文3

关键词:个人所得税论文 缩小贫富差距论文 个人所得税

一、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一个国家的经济健康发展除了有快速健康的经济增长还应有合理的贫富差距。贫富差距所导致的两极化在一定程度上会给社会进步带来诸多负面因素。2010年统计局公布的基尼系数为,2012年的基尼系数为。相比较日本和韩国的,美国的,目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接近,并且以每年的速度增长。我国的贫富差距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大。

根据2006年—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相关网站资料整理可以了解,2008年到2012年五年间,我国城镇和农村的人均收入比值一致保持在倍以上。在1995年国际劳工标准处理有关劳工问题的联合国专门机构的统计的城乡收入比值中超过2的三个国家中就有中国。然而,2007年这个比值已经到了。经济条件相同会增大农村居民生活压力。

2.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纵观2008到2012年的数据,东部和中部城镇居民的可以支配收入比值在左右,东部和西部的城镇可支配收入在上下波动;东部与中部农村可支配收入比值在左右,东部与西部的农村可支配收入比值偏高在左右;2012年中部,西部地区的城镇居民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分别是东部地区的69%,67%,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分别是东部地区的63%,%;从对比数据可以看出中部西部与东部区域人均可支配收入存在差距,并且区域间的差距没有下降的趋势。

二、个人所得税的现状

个人能所得税作为我国主要的财政收入,通过无偿支出功能起到调节和安全控制的作用,调节贫富不均和缓解收入差距。我国现行的征税模式是分类征收制,分类征收制是将纳税人不同来源,性质所得项目分别规定不同的征收率。但是我国个人所得税的现行的缴纳模式,无法全面衡量纳税者的综合纳税能力,同国外相对比,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纳税模式还比较欠缺人性化,不能较好的而实现公平税负,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因此也非常的而有限,而且还容易造成税收的流失。不能起到调节贫富差距,没能当好调节器与安全阀。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知道,税收实际征收额是征收流失额的1/5到1/2,进一步的拉大了贫富差距。面对对贫富分配不均的社会现状,个人所得税作为我国的主体税种也需要进行改革更好的起到调节器与安全阀的作用。

三、优化个人所得税以缩小贫富差距的研究

(一)针对起征点应该详细的分别征订

从2011年9月1日起,起征点调整后由原来的2000调整到3500,尽管起征点调整了,但是贫富差距的问题没能得到缓和。不同地区的起征点一致提高反而会扩大居民人居收入的差距。相关数据分析,2014年的数据得知北京、上海、浙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了4万,但是甘肃,西藏,新疆,青海这些城市还未达到平均值。因此应该适当的根据不同的地区设置不同的纳税起征点,具体的根据不同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确定该地区的起征点。对于上海,北京,广东,福建等这些东部高收入城市来试试,应该适当的调低他们的个税征税的起征点;相对于甘肃、新疆、西藏,湖北,河南,湖南等中部与西部收入偏低的城市来说应该根据自身的经济收入情况适当的调高个税起征点,提高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对缩小区域间的贫富差距起到可观的效果。

城镇与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差距较大,为减少农村人民的负担,缩减农村与城镇间的贫富差距,应调节城镇与农村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不同地区的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起征点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各有不同,根据表一来看农村的纯收入明显低于城镇的个人可支配收入,起征点相同并不能够缩减农村与城镇居民的贫富差距。因此我认为针对农村和城镇的个人所得税征税的起征点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不同的地方在各地区起征点不同的前提下,农村的起征点应该低于城镇的个税起征点。

(二)针对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模式的有关建议

分类所得税制模式在在征收管理方面十分的简便,但是随着人们的收入逐步的提高,人民收入趋于多样化的发展,分类征收模式难以体现纳说人的真实纳税能力,完全涵盖纳税范围,充分的发挥调节分配的作用,缩减贫富差距;地区间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居民纳税的能力有所差异,目前的扣费标准没有体现差异,全国统一的扣费标准缺乏科学性易导致税收的流失。因此应该有范围的有控制的扩大个人所得税的界限,灵活的规划费用扣除,杜绝流失。应合理科学的确定扣除项目和扣除额度,维持居民正常住行的费用应该据实扣除,一个家庭抚养未成年人成年以前的教育费应根据相关比例扣除;对于用于基本医疗的应确定扣除额度,针对不同地区的扣除额度应该有所不同。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786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