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大学生素质拓展(优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576188

【导言】此例“大学生素质拓展(优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大学生素质拓展【第一篇】

论文摘要: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 是一种面向全体、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文章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角度入手,并在大学生教育实践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目的、意义, 阐述了大学生素质拓展对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及作用。

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其核心在于强调作为主体的人的基本综合素质的养成和发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涉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各种素质涵养、基本技能、敬业精神以及综合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等等。其中,培养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创新精神以及意志品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是一种对人的思想、心理、意志、品质、能力、身体以及顽强精神的一种磨练和考验,同时也是对人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临场经验的模拟和训练,是一种新的素质教育与现实体验相结合的“实战演习”。现代拓展训练以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与进取精神为宗旨,利用自然环境,通过专家精心设计的训练项目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挖掘个人潜力、提升管理水平”的训练目的,全面提高受训者的人格品质、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

目前全国学联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其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位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主要内容是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着眼点,整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文化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现代型学习方式和训练方式,素质拓展训练通过精心创设的特殊情境中的系列活动,激发、调整、升华、强化受训者的心理、身体、品德素质和潜能,力求使受训者达到心态开放稳定、敢于应对挑战、富有创新活力的状态。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可以分为基本素质训练和综合素质训练;基本素质训练主要提高学生的自我挑战能力,挑战自身极限,增强团队精神。基本素质训练以户外训练为主,可以将目前社会拓展训练俱乐部的一些项目移植过来,如信任摔、电网、空中漫步、空中单杠、胜利逃亡、合作过桥、巨人梯等等,还可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新的项目。基本素质训练的时间一般安排3天-5天,适宜设在新生进校军训之后进行。如果有条件的话,增设野外和水上项目,时间一般为3天-5天。对野外和水上项目,应该预先踩点,选择最佳的地点和训练内容。综合素质训练主要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以及掌握人际间的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综合素质训练主要结合室内和野外环境,运用模拟情景和体验性模式进行。通过设计一些模仿管理、领导、协调、沟通的实战题目,分组在室内群体讨论,然后野外实施,达到培养学生的管理和组织能力的目的。综合素质训练适宜安排在大二或大三,时间安排7天左右。综合训练中,应注意培养每个人的综合能力,让每个人都有当主角的机会,不要集中在某一个人身上。

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有助于推动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有益于培养学生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无法或不能很好完成的素质教育内容。由于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与课堂教学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一些方面又是无法替代的,因而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的实施将推动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在素质教育形式上的独特性,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规律在实践中的充分运用,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重要特征是非强制性,学生多是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志向出发,自觉自愿选择参与各类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可以激发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也较好地调动和强化了学生求和与自律的自觉性;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在素质教育效益上的低成本性,有助于加速高校素质教育的历史进程,素质拓展训练是在共青团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其成本量来看无需一切从头开始投入,而且还可以充分整合校内资源,大力发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素质教育,所以,在目前高校素质教育受到资源限制的同时,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低成本性将可以加速高校素质教育的历史进程。

世界经济一体化,为中国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在这个激烈的竞争中,人才的竞争是核心所在。在此情况下,为了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整合和深化教学渠道之外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可以弥补现代教育的不足和创新素质教育的模式,真正把培养人才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把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与自觉教育意识结合起来,把人文教育与文化教育结合起来,把课堂学习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我们的素质教育在知识、结构、观念、做法上均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黄艺农,刘雯.论素质拓展训练在高校培养学生中的作用及其推广。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11月第5卷第6期

[2]王捷二.拓展训练在高校学生素质培养中的应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24卷

[3]张晓玲.试论大学生素质教育。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4]庄立臣.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促进高校素质教育发展。2005年5月第3期

大学生素质拓展【第二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素质拓展教育 有效路径

2002年,国家实施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十年来,该计划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绩,较好地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与此同时,它的有效实施也面临着现实性的重重困境。新形势下如何深化素质教育的改革,厘清素质拓展教育的价值理念,拓展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仍然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重大现实课题。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一种以优化、改良知识结构体系为基础,以培养、加强综合能力为重点,同时以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大学生素质拓展意在促进大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提升,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素质拓展针对大学生已有和尚未开发的两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进行提升,对已经有的素质与能力经过系统的培训进行进一步的提升,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对尚未开发的素质和能力经过系统的培训后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强化,可以在后续的生活、生产中得到应用。

一、大学生素质拓展理论内涵

和谐的个体要求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建立健全的人格,能够与自然、社会和人和谐美好的相处。个体和谐发展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与基础,所以要做好个体的和谐发展。

1.保证各方面完整、和谐发展

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是包括人类个体所拥有的所有自然力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类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不断的练习、培训与学习所形成的经验和知识等因素的共同发展。另外,马克思又指出,现代社会的内部分工主要特点是产生了专业与特长,并且产生了职业的痴呆。这表明,旧式的分工与现代分工相比,人们更加趋向于在某一种领域与职业上的发展,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使得人类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

2.建立在人与社会关系基础上的自由发展

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很大程度上可以由这个人的社会关系决定。马克思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可以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要使全面发展成为人们发展的理想和价值目标,同时将每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作为未来发展的基本原则与基础,在强调个人独创的同时,遵循自由发展的原则,全面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3.扬弃异化的自我个性发展

当今社会,全球经济自由化、一体化的发展使人类创造出的劳动产品不在作为个人的产品进行分配和收支,能够最大限度地在丰富的社会中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机会,成为了具有正真意义上的自由且具有自我个性的个体。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的必要性

大学生素质拓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是高校积极应对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学生成长、成才有重大意义,是深入推进现代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大学生素质拓展有很大的实际作用。

1.素质拓展教育注重不同教育形式的结合,能够更好地拓展实施高校素质教育

课堂内的学习与课堂外的活动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联系,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互促进,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以大力培养人力资源为主,通过不同的方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实施过程中,通过在课堂中进行教学和课后进行讲座与活动等方式开展学习,形成大学生自觉参加素质教育、有效整合学校优势、积极动员社会资源投入,利用各种资源与环境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2.大学生是当代社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继承者和接班人,素质拓展教育的开展能够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政治、思想的成熟,培养大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及实践创新能力。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优秀群体,可以反映整个时代的特征,是未来生活、生产中的中坚力量,是高新科技的载体,是祖国的希望。今天是一个科学大爆炸的时代,经济文化各方面迅猛发展,作为大学生必须要拥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良好的物质文化基础、实实在在的科学创新能力,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推动社会的进步。

3.素质拓展教育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己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往往是由劳动人民的素质来决定的,各类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决定了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劣。因此,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给想要进行创业的同学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综合素质。

三、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构建

1.树立新型教育观,创新教育体系

在高校的教育活动中,应当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整合各种有效的思想教育资源,更新思想教育内容,将各个管理单位的日常教育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整合,做到思想教育工作与党团活动、志愿者服务等的完美融合。完善“大思政”的运作体制,有计划地对学生工作处、党团委的工作及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专人的辅导和教学。创新思想教育体系,促进大学生在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等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的政治继承者和文化接班人。

2.开展文艺活动,培养人文素养

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活动,同时能够陶冶大学生的情操,激发爱国热情。学校组织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如座谈会、影视展、报告会等,可以促进大学生树立伟大的理想,保持健康的体魄,养成优秀的人文精神。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使当代大学生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祖国和人民拥有深厚的情感。定期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学习和见解其他人和作品的优点,陶冶情操,培养审美。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在提升学生文化艺术修养、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审美能力等方面均作了积极的贡献,促进校园文艺事业的发展。

3.培育校园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是学校有历史记录以来的各种物质和精神的结合体,包括了学校的传统文化、精神面貌、办学理念、学校风貌等。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思想、习惯、处世哲学等。通过对校园文化的传承,树立学生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校园文化的学习与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校园文化的陶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引导,良好的实践锻炼,使得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在各个高校中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4.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时代在进步,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当今的大学生不仅要有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觉悟,同时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阅历和各种生产生活技能,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对一些大学生带来一定的心里或者生理上的负担,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则会给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带来很大的阻碍。因此,关注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在大学校园内建立心理健康知道中心,定期向全体师生开展心理教育活动,进行专题讲座,为个别学生提供免费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建立专项档案。大学生通过参加一些心理健康活动,正确地认识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积极的面对难题,改善了解决问题的心态,增强了自身道德修养,得到身心健康发展。

四、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实施有效性的路径选择

1.专人组织、专项评价、学分制管理

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涉及到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发潜在力量,增强应对社会的能力,而对于内在系统开发则较为复杂。第一,要建立可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与公正。这个评价体系的建立要以学生为主体,相互监督管理,保证双方的统一性。第二,高校要将素质拓展教育与日常教育活动进行有效的整合,将学生的素质拓展教育纳入学校的工作考核与人才培养计划中。形成既体现专业特色又保证教育有效进行的素质教育拓展体系。第三,建立学生取得学分的各类型社团。学生在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学习不同的文化知识和处理事件的能力从而取得一定的学分。第四,高校建立健全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制。结合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学分管理机制和预警机制等各种重要制度。

2.开展就业指导,提高自主就业能力

素质拓展教育要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或者是自主创业能力为主要目标,大力促进学生的各项能力的提升。开展就业指导,包括为大学生进行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综合素质提升测定等工作,并最终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素质拓展证书,以素质拓展为载体,得到更多的社会认同,直接服务于当代大学生。开展这门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心里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加学生的交流技巧,还能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相实践应用的转化能力,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大学生有盲目就业到有目的的选择性就业的转变,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目标。此外,学习这门课程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大学生提供了职业选择的资本。事实证明,“职业设计指导”课程的开展对大学生自主就业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3.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活动,提高社会适应性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综合素质教育,在素质拓展教育过程中要与素质教育中心保持一致,始终把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落实到服务社会当中。大学生素质教育主要是为了引导大学生融入到社会当中,这也是拓展教育的宗旨。学校实施一定的素质教育究其目的性是为了在大学这样一个小区域中,更多地展现社会中的环境与问题,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就能感受到社会化的氛围,利于学生在完成学业之际能够快速适应社会。

首先,在校园生活中,要促进学生积极注定的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将大多数的学生包括在青年志愿者体系中,让学生及早的认识社会形态,了解社会形势,针对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有方向的进行训练与提高。

其次,为学生提供展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平台,自主创立或建立一些兴趣社团。通过大学校园建立形色各异的校社团,能够在大学群体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也为进入社会做了较好的奠定,学生可以在感兴趣的社团里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与特长,并赢得相应的荣誉与机会,提高未来进入社会的适应性。

最后,加强实践锻炼,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体会社会化问题与自我体验的感受,也进一步强调了实践成才的重要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主动地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拓展,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力量:高校团委、教学工作系统、学生管理组织的有效协调与结合。根据各项制度的规定与实践中的自我完善,在开展素质拓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进行,与实践保持良好的联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自己。只有实现素质拓展教育有效性路径选择,才能有效地提高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从根本上保障素质拓展教育工作科学、有效、和谐的进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永续的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任艳红。高校教学评价制度的反思与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1.

[2]徐涌金,张明纲。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4).

[3]潘小俪。创新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促进高校共青团工作转型――以北京科技大学共青团“六给模式”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09,(02).

大学生素质拓展【第三篇】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就业素质 拓展实训

随着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在知识储备、综合素质和人格个性等方面,大学生的世界观与人生观都有了更加深刻的定位,同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激发着广大学生的就业愿望。多元化发展且又无序性的人才用人市场,造成了当今激烈的人才竞争就业现状。近年来,大学毕业生难于就业的问题不断凸显,给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及压力。新形势下,我国现行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就业机制,为大学生的就业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同时也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素质的考验。大学生就业素质拓展训练,通过设置模拟场景,安排挑战项目,组织感悟分享,让大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心理素质考验,激发自身潜能,在团队的氛围中,不断提升就业素质。本文针对我国当前普遍面临的大学生就业素质问题,探究性的提出了大学生就业素质拓展实训工作的创新落实措施。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必须具备的素质分析

当今社会形式的发展,对于综合型人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素质问题,要适应新的社会形势要求:

1.健全的体魄和健康的人格修养。身心健康是现代企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人格修养,是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内化性体现,大学生就业的身心素质以及性格修养,成为很多现代企业人才引进的选择基础。

2,坚定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高尚的爱国素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代表了先进的思想前沿,大学生坚定地政治立场以及高尚的道德素质,是现代社会正常发展的基础,思想道德,是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前提条件。

3.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现代企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引进,往往注重人才的事业责任感,把人才敬业态度作为衡量人才素质的首选条件,大学生就业选择时,事业心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备受欢迎。

4.具有坚韧吃苦的开拓创业精神。新形势下,对于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而言,缺乏的不是理论知识而是实践经验。放平心态从基层做起,具备吃苦实干的奋斗进取精神,是现代大学生在事业上获得长远发展的创业素质。

5.专业的基础技能和综合的知识结构。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扎实的知识结构,是现代人才用人机制中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不少企业会看重有复合专业背景的学生,没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知识构架,不可能高效发展。

6.本位的动手能力和务实的实践意识。实践出真知,多数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时更青睐于那些有过实践经验和实践思维活跃的学生。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的实践素质。

7.具有团结协作意识和集体共创精神。现代经济的发展,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企业的团队协作精神,很多工作单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需要共同协作。那些没有集体荣誉感、缺乏合作意识的大学生人才在应聘时会受限。

二、目前大学生就业素质问题及现状剖析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存在的心理素质问题

1紧张焦虑心理。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过度焦虑引起的紧张、不愉快乃至恐惧的期待情绪,会使人处于极度敏感的自我封闭状态。由于对前景无法准确判断,因此在择业时缺乏理性思考,行动上漫无目的,造成精神上紧张压抑、消沉茫然现象,严重影响着求职状态。

2.自负自大心理。自由择业的人才交流模式为当代大学生施展才华、实现理想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但是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毕业生因自身的些许优势而在内心深处存在睥睨自诩、夜郎自大的极端自负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择业时“挑肥拣瘦”,不能正确审视定位自己,在瞬息万变的求职竞争中迷失方向,造成了择业难的被动局面。

3.自卑怯弱心理。自卑心理表现在对自己的行为能力不敢肯定,不能正确定位。部分大学生由于择业初期受挫,在求职过程中面对竞争对手时缩手缩脚,怀疑否定自己的能力,由于心理羞怯自卑原因,从而在择业时往往不能充分展示、推销自己,对前途失去信心,持消极逃避态度。对大学生求职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4.盲目从众心理。长期的学校群体生活,促进了学生处理事情的从众原则导向。因此,不少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也一如既往的坚持“群帮性”原则,“鸭子过河随大流”,别人找什么工作,自己也跟着去找什么工作,根本不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更不去分析社会的需求和将来的发展,盲目从众,贻误了良好的求职机会。

5.依赖被动心理。有的大学生自立能力较差,习惯于“农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状况,在求职过程中缺乏主见,一味的依赖学校、家庭给联系就业单位,而自己总是被动的在期待中“守株待兔”,一旦希望落空,往往会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甚至作出极端行为。

(二)大学生就业的能力素质问题

现代大学生就业竞争非常激烈,需要具备较高的自身就业能力素质。当前大学生就业素质表现出的弱点颇多,主要概括为:

1.知识结构不够广泛,就业发展潜力不足。很多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只重视专业基础知识教育,忽视了学科间的纵向引导。导致了很多大学生就业面窄,对口专业少。近几年来,迫于就业压力,学生考研、考证现象导致了专业学习精力相对不足,这种舍本逐末的状况不利于学生职业生涯中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综合能力严重缺失,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制约,很多高校只注重学生的基础理论教育,在知识运及创新实践等综合能力培养方面缺少有效措施,导致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缺乏专业技能的实践。大学生的知识运用和能力创新素质偏低,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就业导向存在偏差,职业素养教育欠缺。由于各种社会因素误导,就业观念偏失,高校针对大学生的就业导向措施不足,缺乏职业化素养的教育,导致部分大学生上岗后表现出知识转化能力较差,不能很好地发挥专业优势。因此,高校应在注重大学生能力培养和知识积累的同时,更要注重其职业素养的提高。

(三)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导致的一系列社会现象

1.影响了农民家庭和农村经济的快捷发展。现代经济发展条件下,高校大学生高昂的学费及生活费用大都靠家庭为后盾,毕业后的就业难问题直接导致了很多农民家庭陷于困窘,生活水平明显下降。这种高投入、无回报的大众化高等教育,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误导了社会对高校教育改革动机的质疑。现代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其初衷是面向全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新形势下,由于教育教学资源的分配不均衡,高等教育的盲目扩招和收费的大幅度增长,大学生就业 难的现实,促使了社会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因和目标产生质疑。

3.造成了社会财富和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大学生是我国人力资源中的优秀群体,是社会建设的生力军,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社会特别是农民家庭以巨大投入培养出的人才,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并非真正的体现出大学生的人才价值,这是对当今社会财富和优秀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4.导致了社会边缘化待业大学生群的弱势。农民是当今社会中庞大的弱势群体,而严峻的就业现状又使毕业后无业成为新的弱势群体。经济上难以自主,前途的渺茫和命运的不公,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厌世心态侵蚀着大学生的心态,导致了社会对大学生的很多弱势现象发生。

5.生化了读书无用论的再现及严重辍学现象。严峻的人才竞争现实,导致了很多大学毕业生无业可就,重新出现了“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再现,毕业生就业难的现状使农民家庭接受高等教育的积极性严重受挫,学生的厌学情绪日增,教学质量下滑的趋势难以遏制。生源不稳定,学生生源流失辍学现象严重。

三、大学生就业素质问题的成因分析

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很多,总体分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现代市场经济形势下,大学生人才的需求和市场发展存在相对滞后现象,现代人才机制的运行,导致扩招剧增的生源与就业岗位严重失调。人才市场中供求结构的失衡,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巨大冲击。

2.学校因素。高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多偏重思想政策教育,缺少对毕业生求职能力的培养训练,缺乏健康心理疏导,大多数毕业生匮乏竞争综合能力,不能准确地把握机遇,因此产生了偏执、自负等不良心理。

3.家庭因素。家庭的职业定位、社会背景等因素,促使部分大学生在就业时产生了一定的依赖心理。传统价值观念的改变,导致学生择业时急功近利,虚荣心理严重,缺乏职业责任意识、忽视职业的深层价值。

4.个人因素。面对现代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导向发生转变,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比较浅,不善于甄别问题和分析问题,不能正确自我定位、心理承受力差,所以会产生各种不健康心理。

四、大学生就业素质拓展的必要性

大学生就业素质拓展训练,是缓解现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措施,通过模拟实训,让大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素质考验,激发潜能认识,释放就业压力。

1.有利于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大学生作为智力、文化和自尊心强的青年群体,有着较高的报复和追求,新形势下的人才体制,致使大部分大学生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正确引导大学生适应社会、热爱生活价值观的形成,增强挫折应对能力,学会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具有重要意义。

2.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对新生事物有较强的感知接受力。当今社会,充满着机遇和挑战,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没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在就业竞争时将无所适从。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能够激发大学生的挑战精神,完善健康人格,能够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3。有利于塑造学生团队意识和精神。沟通与交流是生存的重要方式,而合作则是确保生存质量的关键。当代大学生虽然与时代潮流接轨较快,但主动合作交流意识不强。就业素质拓展训练教育,蕴含了沟通、写作、配合的哲理,对于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4.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会就业竞争力。大学生就业难,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面对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实施素质拓展训练,采取双向交流、亲身体验、共同分享的互动式教学,有利于大学生准确自我定位,提高就业竞争力,对今后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五、大学生就业素质拓展实训的实施途径

目前大学生就业环节中出现的矛盾与趋势,突显素质拓展教育在高等教育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全面、系统地开展大学生就业素质培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落实:

1.调整专业设置,拓宽择业渠道,适应市场导向的社会需求。要优化高校专业课程,积极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延展学生择业岗位,保障大学生就业岗位的稳定。建立合理的知识能力结构,着眼于学生品德和能力的全面发展。注重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面,注重培养德才兼备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2.提升综合能力,强化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需要。实践是学习的根本目的。大学生就业是参与理论实践的过程,高校要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有效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及非智力因素,进行创业知识传授和创业能力培养,激发学生创业欲望,有利于大学生争取就业主动权。

3.培养良好素质,整合发展观念,提高大学生生存意识能力。现展论认为,生存是发展的基础。要让学生学会面对挫折、学会竞争。人际交往能力及团队精神是个人在现代社会中取得成功的必备要素,通过多种形式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训练学生的求职技能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生存能力的重要环节。

4.拓展素质训练,加强就业指导,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素质。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能够促进大学生磨练意志,陶冶情操。高校教育要与社会发展的现实接轨,全程化指导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理念,培养学生现代职业的责任意识,转变职业观念。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实力。

5.倡导创业教育,落实创业实践,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大学生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要大力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应从创业所必备的素质条件,经验积累等相关方面,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综合素质。

六、结束语

总之,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人才交流供求机制,增大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使大学生就业择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形势下,创建大学生就业素质拓展实训工作,缓解疏导大学生就业素质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拓展大学生素质实训教育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趋势,有待于社会的共同携手关注和解决。

参考文献

1.罗强。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与大学生就业。中国科技信息,2005

2.王秋波提升大学生就业力与高校素质拓展。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6

3.肖潇,张光旭。拓展训练在大学生素质提升中的作用。青年探索,2008(2)

大学生素质拓展【第四篇】

关键词:戏剧;素质;创新

戏剧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准确地反映人类的性情,是传统至今人类发展史上留下的丰富遗产。何谓戏剧?在日常的娱乐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去欣赏话剧或者是歌剧,这些都是属于戏剧的范畴。戏剧的定义是指人们用语言、动作、音乐、舞蹈以及借助一定的道具诸如提线木偶等形式表达出来,并成功地叙述一件事情或者表达一个场景等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除了话剧和歌剧之外,舞台剧、音乐剧以及我国传统的木偶戏也属于戏剧的一部分,不仅内容丰富,其蕴含的文化内涵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早从戏剧诞生之日起,其就与人类文明活动密不可分。无论是古希腊的悲剧、戏剧,还是我国传统民间的戏曲,在其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都是经过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一个过程,在对人性的展示和对文化的推动上功不可没。正是由于戏剧的这一特性,奠定其在人类艺术领域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同时,自然而然地使其成为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高校戏剧教育的意义

有人说过:“戏剧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是一项重要的综合美学的大工程”,相比于其他学科的设置,戏剧教育更注重于大学生情感方面。戏剧教学能够促进他们更好地发现、掌握和控制个人情感以及了解他人情感。它能使脆弱的心灵变得坚强,使自卑的心灵变得自信,使高傲的心灵变得谦逊。总而言之,戏剧教育就是令大学生的人生多了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同时,戏剧教育对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健全他们的人格品质都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在高等教育越来越重视人文教育的背景下,戏剧教育的功能逐渐被大众所认知和了解,也越来越受到许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大学生们可以通过自我舞台实践,来不断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从中学会如何创新和培养团队互信互助、团结共进的合作精神。因此,发挥戏剧教育的各种优势,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拓展,为更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高校戏剧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戏剧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社会

总所周知,戏剧之所以能够成功地达到叙事、描景的目的,源于其取材于社会,是一种根据现实生活延伸出来的艺术形式。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在课堂中度过了小学、初中、高中,由于缺少生活的历练,等到进入大学时,导致其产生诸多不适应感。而戏剧正具备将生活中的人和事戏剧化,排除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功地将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三者融为一体,让大学生们可以在舞台下看台上人生百态,品人生百味无常。对于很多大学生而言,戏剧作品就是一本活的人生教科书,他们可以从中得到思想感化,领悟人生,并且更好地认识社会、适应社会。

(二)戏剧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奋进精神

俗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我们看到舞台上精彩的演员表演、生动的场景布置以及不绝于耳的动人音乐,是否会想到其背后付出多少的艰辛和努力。演员们为了排好一部话剧,需要数遍甚至数十遍的排练,走位、对白一一都需要精准的设置,同时一部好的戏剧更需要台上所有演员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信任才能达到最真实、最强烈的舞台效果。长年累月的不断训练、好不倦怠的精益求精精神造就了戏剧舞台上一个又一个的大师。这些大师通过自己在台上的表现以及台下所付出的努力言传身教影响着每一位大学生,使其在接受戏剧教育的同时,精神也得到相应的洗礼,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强大的抗压能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能以这种积极奋进的精神不断地成长着。

(三)戏剧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提升文化品位

如今的高校提倡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方位发展,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每个大学生都能具备博学多才、专业精湛的素质。而戏剧正是一项集合文学、音乐、美术、表演、体育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参加校园内的一些戏剧活动,来培养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同时博大精深的戏剧艺术,也为大学生了解中外艺术史的发展提供了一扇敞亮的窗户,透过这扇窗户,学生们可以亲身感受戏剧的艺术魅力,同时提升他们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创新精神。

三、高校戏剧教育的创新

从高校目前的戏剧教学水平来看,还仅仅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主要是通过对书本的解读以及知识性内容的灌输,这就致使高校的戏剧教育变成文学赏析,失去了戏剧教育最根本的目的。为了更好地发挥戏剧教育的优势,我们可以通过对传统戏剧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根据戏剧教育教学专业的特点和具体的表现,通过打破传统戏剧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模式,让大学生们自主地创作、发挥。学生们可以自行组织几个小组进行导演、设计、制作、表演等,并定期地在课上展现学习成果。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戏剧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美、了解美以及掌握戏剧与人类社会活动和人类艺术发展的关系。在高校美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发挥戏剧教育的优势,来提高大学生的艺术涵养、培育他们的戏剧审美以及实践能力,熏陶高校学生的艺术气质,进而使大学生逐步养成自觉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人格特征和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刘恒。素质教育视野下高校戏剧类课程的设置与改革[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11).

[2]孙惠柱。高等戏剧教育的两种模式及其前景[J]戏剧艺术,2004(1).

[3]施毅。高校戏剧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拓展[J]大家,2010(7).

[4]刘文辉。自我镜像人生预演成人仪式 ——论校园戏剧与青年学生的自我发展[J]教育学术月刊,2001(8).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57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