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当代体育论文优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337789

【导言】此例“当代体育论文优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当代体育论文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现代;后现代主义;体育史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2)01-0028-03

Abstract:

In the impact of ideological trend of postmodernism, Chinese sports history also has looking for new ideas, new concepts and trying to use the new theories, new methods, combing the postmodernism and sports history, examining impact of postmodernism on sports history research.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idea, transform perspective, make efforts to develop the sports history to a broader study fields.

Key words: modern; postmodernism; sports history

进入21世纪以来,后现代主义与学术的关系才引起大陆学者的兴趣,但主要是文学和哲学领域的研究,而史学界关注后现代主义才是近几年的事情。至于体育史学界的反响就显得更迟缓,几乎很少有人提到后现代主义与体育史学的关系,似乎认为后现代主义与体育史学无关。但笔者认为,体育史学者认识和讨论后现代主义是有必要的。后现代主义至少可以使我们认识和理解对历史的书写,让我们重新去检查和检验体育史学科的理论与实践。

1 后现代主义及其后现代史学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成俗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后现代主义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后被神学家和社会学家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起初出现于二、三十年代,用于表达要有必要意识到思想和行动需超越启蒙时代范畴。而现在成了:一切都是凌乱的,没有中心。一些人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基督教世界的终结。

从形式上讲,后现代主义是一股源自现代主义但又反叛现代主义的思潮,它与现代主义之间是一种既继承又反叛的关系;从内容上看,后现代主义是一种源于工业文明、对工业文明的负面效应的思考与回答,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哲学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在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从实质上说,后现代主义是对西方传统哲学和西方现代社会的纠正与反叛,是一种在批判与反叛中又未免会走向另一极端――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过正”的“矫枉”。汤因比的“后现代”概念,表示了他对“现代化”运动所持的一种怀疑态度。由此看来,“后现代”这一概念的提出,本身就带有否定现代主义的含义。自20世纪70年代,弗里德里克•詹明信(Ferdric Jameson),出版了一系探讨后现代主义的论文和著作,在詹明信看来,历史的新阶段有着鲜明的特征,特别在文化和社会方面,从不同的观察点,人们可以使用不同的名称,如“后工业社会”或“消费者社会”,甚至“新闻媒介社会”、“电器社会”等,但显然,“后现代主义”最为恰当,因为这些新发展是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是有区别的,人们不再用历史论证来阐明某一理论,而更多地是通过多媒体、图像组合等方式,给阅读者和听报告的人以直观的印象,注重与听众之间的沟通。

后现代主义对历史学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在西方史学界首先引起很大的反响。就后现代主义历史学上的一般表现而言,后现论家是否定了启蒙运动以来盛行的“理性”和“进步”的现代性观念,挑战了常规历史研究的基本前提。[1] “在历史学的语境中,后现代主义尤其暗示了对这些常规确定性诸如“事实”,“客观性”和“真实”――这些过去被历史学的书写和阅读的术语的一个挑战。[2]当今,“整个历史学职业已经稳步地变得具有反思维性,更多的注意力被投向方法论和原始材料的性质方面”,因而“史家很自然地去热情地讨论被后现代主义书写方法提供的观点或视角”。[3]

2 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中国体育史研究

近年来,在体育史的研究中,体育文化史的逐步兴起,已成为事实,诸如在著作方面有:《宋代体育文化史》、《唐代体育文化史》、《魏晋南北朝体育史》、《辽夏金元体育文化史》、《中国古代体育文化》[4]、《中西方民俗体育文化》[5]、《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通论》[6]。在方面有:陈康的“对体育考古学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崔乐泉的“原始时代体育文化研究的方法论考察――以中国原始时代体育文化研究为例”;吕利平,吴卫东,郭成杰的“从体育考古角度看我国先秦及秦汉时期的军旅体育”;谢庆伟的“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影响”;钟全宏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与古代体育文化”;张矛矛的“词源学视角下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研究――以“赛、戏、术”为例”;陈灵娟的“从敦煌文化看我国古代体育文化”;梁同福的“论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范成――以蹴鞠为例”;项红军等“论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等等。

以上不难看出,后现论逐渐渗透到体育史学的研究中,特别在古代体育文化史、民俗体育文化、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等研究领域有明显的开拓。

体育断代史、民俗生活中的体育书写形式的出现,也是后现代主义的又一表现。后现代主义向“大叙述”的思维方式提出挑战,批判所谓理性的普遍性。因为所谓普遍理性,仔细分析,并不涵括一切,而是必然有排他性的一面,即把不适合性的现象排除在外,或者加以贬低,以证明理性的优越和准确。但是,现代历史的发展,已经使得西方人看到太多非理性的东西。这些非理性往往就在人的思维和行为中表露出来。理性万能的信念就无法让人信服了。因此,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的那种笼罩一切,建立制度和社会体制的做法,强调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相对性和无结构性,注重为现代主义排斥在外的“他者”(The other)的地位。[7]

上述体育史研究所表现出来的是关注微观史、日常生活史的研究。从某种程度上说,微观史的研究有助于宏观史的发展。近年有些著述中对文化生活中的体育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诸如《丝绸之路体育》[8]一书中有“民间的社火拳”、“骑竹马、藏钩、斗鸡”。《汉代体育》[9]书中介绍了“娱情消闲的钓鱼”。鱼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食物,捕鱼便是一种生产技能,钓鱼在捕鱼中,是使用工具最简单、劳动最安全的一种生产方法,是老弱妇孺都能从事的生产劳动。钓鱼更是现代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还有《宋代体育文化史》[10]作者指出:宋代南北两宋体育文化的融合,理学思想的束缚与蔓延,使社会出现了以“求静”、“重养生、休闲,趋向柔性体育的发展,使宋人在体育文化心态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甚至是突变”。体育文化心态,简单来说就是指人类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的感情、习惯、成见、信念、观念等等。对宋代求静的弈棋、投壶以及民族本位心态、等级人格心态的研究,正是宋人极为重要的文化心态,注重分析古代人生活中的体育观念来自于一个事实,日常生活的细节在特性上具有强烈的象征性,这与宏大过程又是联系在一起的。

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在宋代体育文化史研究中的影响,还在学者们开始注重实例,把实例作为体育文化史研究的重要部分,而且这些实例不是被简单看作是社会、军事、经济、文化的体现,而是被看作本身是重要的。因此,体育文化史中研究一些特别的个案(射柳、打马球、重阳节体育,等等),可以揭示个例背后更大的研究主题。体育文化研究者可以在文本的微观观察中了解形成体育文化更广泛的某种倾向,比如:到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宋与辽、金等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终于上升到敌对的程度。特别是“靖康之难,中原人士播越两浙,无人不具故国故乡之思”。周辉《清波别志》说,“绍兴初,故老闲坐必谈京师风物,且喜歌曹元宠《甚时得归京里去》十小阕,听之感慨有流涕者。”道出了中原南下后的思乡之情,也是人们对亡国之恨的侧面反映。这样无疑会使宋人和宋代社会文化心态有一个变化。在体育文化方面也明显表现出民族本位心态。诸如源于辽、金的一些体育项目在宋代后期明显减少,如马球这项运动更是迅速走向衰退,其中至少有一个原因是:北宋末年徽\钦两帝被俘和受辱均与马球事件有关,提起这件事,就会使宋代统治者伤心\恼怒\耻辱,于是社会上谁还敢明目张胆公开打马球呢?这是从打马球事件揭示出宋人的文化心态。也即从微观\实例揭示宏大问题。

在民俗体育史研究中同样如此。在一定程度上说,各个学科带给体育史的是某一种观念:文化是一系列的习俗,在中国这个农耕国度里,民俗是很重要的,尽管习俗与社会中的各种结构有着关联,但习俗不只是社会结构的单纯表达,相反体育生活是这些民俗中的被再创造者。任何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节日,但是就节日的意义而论,又以农业活动为主的民族最为重要。我国的节日,都有相关的活动内容,而且往往是通过多姿多彩的体育活动来体现节日气氛的。如一月有跳坡节,正月元宵节上有舞龙、划旱船;二月有斗牛接;三月有放风筝、荡秋千、跑风车;四月有蝴蝶会、玩扑蝶戏、娘娘庙会上表演杂技、踩高跷等;五月有磨秋、赛龙舟;六月有赛马会、跳灯节……所以我国古代节日里的体育活动,自然就成了一种农耕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这就是说,体育是各方面、不同过程的结合,有经济的、政治的、宗教的、习俗的方方面面,绝非是一个简单的框架。

毫无疑问,当代体育史学的复兴,特别是体育史学理论化的提高、研究方法创新,都给体育史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近年,在体育史学界“参与史学”、“学术超越”、“史学复兴”等词语逐渐多了起来,诚如有学者所言,体育史学在视野的拓展、史论角度的调整、史料层面的细化和研究视野的开拓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日益凸显出其鲜明的学术特色,日渐突破了我国古代体育史研究的“表象复制”,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我国古代体育史意义阐释、价值形态和理论范式的原生性、开拓性建构[11]。当然,要突破体育史的“表面复制”和实现体育史理论范式原生性、开拓性建构,不是一朝一夕、几本书就可以达到的,所以当代体育史学研究、特别是体育文化史的研究中,应注重如何书写得更完美、如何对微观、宏观把握。其实,事物的发展总是一分为二的,从文化视角对文本的解读,可以摆脱以往体育和社会及其它方面简单对应的关系,但是过于偏重文化,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历史的正确判断。

3 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体育史学未来发展

在上世纪90年代,在西方一些国家,历史学家们对后现代主义的接受曾引起激烈的争论,这种争论至今仍在继续。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其本质是非历史的,它无视历史的顺序和时间的顺序,甚至将一些没有联系的事物现象随意组合在一起。后现代主义也无视“大叙述”的思维方式,批判理性万能,则强调事物的复杂性、多样性、相对性和无结构性。而传统历史学在历史叙事中强调翔实,依据个案材料得出结论。一贯以来,体育史研究最看重历史事实,认为体育史学者应该是历史事实的守护人,于是大家认为只要埋头在古书堆里,勤奋耕耘、深挖史料,就必然会有收获,而且是最为客观的收获。

但是随着多学科的交叉渗透,随着更多的人倡导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科学观念日益盛行,于是历史也开始逐渐向科学靠拢,在历史学中运用图像、摄像、计量学等来描述历史。近年的体育史研究中也不难发现,有些体育史著作是别的学科学者撰写的或者其它学科的研究者合著的,更有一些体育史专著突破了传统单纯史学的框架,诸如《中国古代体育文化》[12]、《中国传统体育》、《唐代体育文化史》[13]、《魏晋南北朝体育文化史》等著作。在内容上不仅涉足文化地理学、社会文化环境,还涉足到文学、艺术、宗教、戏曲、哲学、民俗等文化的各个方面,这无疑是受到文化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甚至自然科学的影响。在上述体育史著作中已经看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影子或者概念。

尽管,“大多数后现论具有一种简单化倾向,独断地排斥竞争性的观点,且极度地偏狭。大多数后现论忽视了政治经济学,因而未恰当地阐明社会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14]。但从后现代主义在当代极大的影响力,可以预见体育史研究的未来发展。第一,体育史学将在运用图像、摄影、计量学上有所突破,并且很可能在研究历史时所持态度有所改变,即更为客观、中立,更多地是分析,并且是从更广阔的学科领域进行分析。但表现形式上,钻古书堆、勤奋程度上似乎不如先前。第二,在书写方法上将积极运用21世纪的历史研究和书写方式,使体育史的研究更具反思维、更注重方法论的研究,可能在对社会下层研究多于对上层的研究,诸如日常生活中的体育史、民间体育史、妇女儿童体育史、群众体育史等研究将成为新的领域。第三,体育史学者的思维更为活跃,显得不僵化,具有批评性,比如对前人的研究成果重新审查,并做出批判性继承,在对某个问题的研究上,采用立体思维、多种方法齐头并进,刚柔相济、协调发展。

4 结 语

综上所述,我们生活在“后现代”社会中,耳闻目染后现代社会的种种影响,体育史研究也不能摆脱这样的影响。21世纪理论和实践相互缠绕、信息立体多层穿梭,让人目不暇接。所以后现代研究并非是体育史发展的唯一取向和最好方法,即便是“后现代史学”的研究也应包括“现代史学”、“传统史学”。总体而言,未来的体育史学研究者们肯定不愿意受某一种理论的束缚,而是希望打破一切固定僵化的格式。因此,敞开思维、书写自由、追求新潮、具有竞争精神、具有批判者的姿态,将是未来体育史发展的新路和研究特征。

参考文献:

[1] 张仲民。 后现代史学理论述论[J]. 重庆社会科学,2005(3):69-64.

[2] Windschuttles,the killing of Historg:How lit_killing of Hierary criticsd Social Theorists Are Hurdering our York: ,1997:231-154.

[3] Arthur Marwick. The New Nature Britian:Palgrave,2001.

[4] 王俊奇。 中国古代体育文化[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5] 王俊奇。 中西方民俗体育文化[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6] 饶远。中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 王睛佳, 古伟瀛。 后现代与历史学:中西比较[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8] 李金梅,李重申。丝绸之路体育[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8.

[9] 刘秉果,赵明奇。汉代体育[M].济南:齐鲁书社,2009.

[10]王俊奇。宋代体育文化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11]邓星华。我国古代体育史研究的当代形态与学术超越――读王俊奇教授《中国古代体育文化》有感[J].体育学刊,2010,(5):115-118.

[12]王俊奇。中国古代体育文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体育学论文【第二篇】

1.有目的地完成教学

初中的升中考就是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一个大目标,面对升学的压力,我们并不能到了初三要毕业的时候才去强化训练,这样有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体力和身心上承受不了,导致对体育完全失去兴趣,我们采取的策略是,在初一的时候就开始有针对性地把升中考的体育项目渗透到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早早明白这就是要考试的东西。比如200米短跑,中考必考科目,而且新课标就有明确要求,起跑方式、怎样呼吸、动作要领等都有要求和指导。我们除了平时加强掌握动作技术之外,还可以组织一些短跑比赛,田径运动会等,这样既普及了短跑,又突出运动能力好的同学,激发学生的潜力,以点带面,短跑这个项目就能得到全面提高。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态,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目的,学生才能在教学活动中,以坚强的意志品质克服种种困难,积极主动地完成体育锻炼任务。

2.多管齐下的教学方法

(1)鼓励法。在我们日常体育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第一要素,因为如果学生不够主动,教了也是白教,那还不如给他们自己玩。只有在平时多了解了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和闪光点,并多加以表扬,多肯定和承认他们,这样对学生也是一种良性刺激。学生有信心了,上课的兴趣也就来了,那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就没有什么问题了。(2)游戏法。我们可以在体育教学中把教学目标和游戏结合起来,以游戏的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我想,学生对于“玩”来说,就是发挥他们的天性,这样加强游戏的趣味性,也增加了体育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得到了锻炼,也加强了情操的陶冶。体育教学的游戏化,直接推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既“玩”到了,又得到了锻炼,不知不觉就完成教学任务。

3.调整教学及课程结构和内容,利用各种各种资源为体育教学改革服务

当代体育论文范文【第三篇】

>> 浅谈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取向 中国当代设计价值取向的理性反思 论中国当代绘画价格与价值的失衡 论中国当代设计价值的重构 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理念取向与发展走向 中国当代油画语言的审美取向分析 中国当代背景下雕塑艺术的文化取向 中国当代纪实摄影的价值 论中国当代体育教学理论的发展趋势 正义:中国当代道德教育的核心价值 质朴戏剧对中国当代戏剧的价值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价值缺失 “市场”语言价值对中国当代版画的影响 中国当代职场小说的价值体认 由“超女”王贝整容致死看中国当代大学生对美的价值观取向状况 论当代中国文艺创作的和谐价值取向 中国当代体育电影的发展历程 论中国当代的都市农耕体验 论中国当代意象油画的本土化 论中国当代电影的女性气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谭广,谭红,马卫平,等。 关于“健康第一”基本理念的思考[J]. 体育学刊,2009,16(1):46-49.

[4] 何东昌。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1949―1975[M]. 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32.

[5]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院。 第九十三次政务会议。关于改善各级学校学生健康状况的决定[G]//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6] 短评:加强目前学校的体育[J]. 新体育,1950(6):1-3.

[7] 罗时铭。 当代中国学校体育的流派与争论[J]. 体育学刊,2015,22(6):29-36.

[8] 郑无畏。 我的看法[N]. 体育报,1961-09-25(2).

[9] 王子江。 关于体育课教学问题的讨论[N]. 体育报,1961-11-06(2).

[10] 李振东。 课堂教学应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主[N]. 体育报,1961-09-04(2).

[11] 徐英超。 两亿接班人的中小学体质教育需要调查研究[J].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79(3):1-7.

[12] 体育理论编写组。 体育理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66.

[13] 林笑峰。 我对以增强体质为主的认证与探究[J].体育学刊,1996(2):32-36.

[14] 曲宗湖,顾渊彦。 “学校体育学”三十年历程[J].中国学校体育,2009(8):12-17.

[15] 陈琦。 林笑峰体育思想评述[J]. 体育学刊,2011(11):1-5.

[16] 梁立启,“扬州会议”的回顾和对当前学校体育发展的启示[J]. 体育学刊,2014(21)5:15.

[17] 金钦昌。 试谈学校体育教学改革[J]. 浙江体育科学,1985(2):5-7.

[18] 张惠春,凌锦华,曾昭艳,等。 普通高校学生体育现状与中(小)学体育“三基”教育的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7(1):66-68.

[19] 姚林祥。 究竟以什么为主[N]. 体育报,1961-09-07(2).

[20] 周达云。 体育教学应以传授技术知识为主[N]. 体育报,1961-09-21(2).

[21] 杨仲范。 应以传授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中心[N]. 体育报,1961-10-30(2).

[22] 宋伯淳。 把身体素质的发展和技能的形成紧密结合起来[N]. 体育报,1961-09-4(2).

[23] 谷世权。 怎样理解以增强体质为主及其与掌握知识、技术的关系[N]. 体育报,1961-12-18(2).

[24] 罗映清,曲宗湖。 学校体育学[M]. 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0:29.

[25] 孙隆椿。 健康之路[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

[26] 段健芝。 三维健康: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还是派生功能[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5,31(6):48-51.

[27] 黄四林,左璜,莫雷,等。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的国际分析[J]. 中国教育学刊,2016(6):8-14.

体育专业文献综述范文字【第四篇】

小学体育论文开题报告

一、 题目来源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 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四、 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五、 主要研究内容、需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六、 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所必须具备的工作条件(如工具书、计算机辅助设计、某类市场调研、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条件等)及解决的办法

七、 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与时间安排

八、开题报告范文: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一、开题报告范文:题目来源

社会实践

二、开题报告范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如果一个人对体育活动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参加,热心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充分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

在体育课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还有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每到上体育课和课外活动时间,总会找出种种借口向老师请假不上课或根本不到课堂上课。

但如果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有了兴趣,他们就会把学习与体育锻炼作为自身的需要,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克服主观困难,以利于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本课题的研究能够为广大体育教师寻找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原因提供参考,同时对于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学生在体育课或体育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具有一定的意义。

三、开题报告范文: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以上即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范文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337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