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学论文【汇集4篇】
【导言】此例“营养学论文【汇集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营养学论文【第一篇】
1.1实验设计
前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基本的临床医学、食品卫生学、营养学的基础知识,实验的目的是将所学知识加以梳理,进行整合。以“糖尿病患者设计食谱”为例,选取临床上的真实病例如下:患者,男,年龄45岁,身高174cm,体质量75kg,轻体力劳动,餐后血糖11mmol/L,血脂正常,属于需用胰岛素且病情稳定型。问题:(1)请为其编制一日膳食食谱;(2)对于自己设计的食谱进行加工制作;(3)用所学知识对食谱进行评价。实验开始前1周,将病例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收集资料。学生要想设计出完整的食谱,必须动手查阅大量资料。首先要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其次要根据患者身高、体质量、病情计算能量需求、餐次分配,还要考虑食物所含营养素、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血糖负荷等。最后的评价过程更是知识综合的过程,能量和营养素是否达标、三大产能营养素的供能比例是否适宜、蛋白质来源比例是否恰当、三餐能量分配是否合理、烹饪方法是否合适都是评价的指标。实验设计分组进行,每组3~5名学生,设计完毕由学生阐述设计思路及经费预算。最后教师根据可行性、实验室条件、经费等因素对各组的实验设计进行修订,使其进一步完善,并与学生讨论后确定最终设计方案。
实施过程
食谱加工制作在学校食堂开展,利用双休日教工食堂空闲时进行实践操作。学生依照自己设计的食谱到超市或菜市场采购烹饪原材料,在采购原材料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辨认原材料的新鲜程度,熟悉原材料的清洗、切配过程,将抽象化的刀工、火候变得易理解、易于学习。学生分组操作时教师负责现场协调指导以及解答学生烹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整个加工制作过程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
分析和总结
食谱制作完毕,各组组长从设计原则、菜肴特色、营养价值、经费开支等方面对自己的食谱进行介绍,同时由其他组学生根据预先设定的指标进行评价,然后结合菜肴的色、香、味、形、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出“最佳食谱”。对于尚有欠缺的小组,大家一起讨论、分析,帮助其找出不足,并督促其改进。
撰写总结报告
每次实验结束,教师要求学生撰写总结报告,内容包括自己在此次实验过程中存在的欠缺和不足、收获和感想。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认识,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使其写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成绩评定
成绩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映。烹饪学课程性质特殊,所以没有按照传统的试卷测验来评分,而是采取综合性的评价方式,包括平时考勤、课堂发言讨论、课后作业、开放性实验等,而开放性实验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占总成绩的50%。教师不可能在短短一学期内把学生培养成一名优秀的厨师或一名出色的营养师,但是通过开放性实验,可以告诉学生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厨师、如何成为一名出色的营养师。
2教学效果
教学结束后,对参与此次实验的2011级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5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学习积极性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占%;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的占%;科研创新能力得到提高的占%;查阅文献能力得到提高的占%;人际协调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得到提高的占%。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报告指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应包括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团队精神、实践能力等5个方面,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因素。在烹饪学教学中开设开放性实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但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真正做到“自主、探究与合作”,这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烹饪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烹饪技能、烹饪理论,对于食品卫生与营养学专业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求烹饪与营养相结合,“营养为本、烹饪为用”。因此,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学生能够将各学科知识相互联系,活学活用,从而更好地指导人群、服务社会。
3结语
我国医学院校的营养学专业较少,全国仅8所院校,而且营养学专业开设时间较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完善培养方案以适应时展[6]。本校率先将开放性实验融入烹饪学课程,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与21世纪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从资源优化配置考虑,开放性实验主要在周末开展,这就需要教师牺牲自己的周末时间来参与教学。开放性实验分组进行,这需要团队的整体配合及分工协调,分组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相信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和教师不断完善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会不断得到提高。
营养学论文【第二篇】
情境教学是生物课程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展开对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时同样可以在情境教学中将其逐渐得以渗透。教师可以通过对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与教学情境的构建来丰富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领会,尤其是学习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渗透到生活实例中,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出发来展开对这部分内容的应用与实践。这种教学方法既灵活,又非常易于被学生理解与接收。不仅如此,这种教学模式还能够让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来解读自己的日常生活,进而引导他们逐渐养成更为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在给学生讲解“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为自己制订三餐,制订时要确保营养的均衡。学生通过为自己制订营养三餐,就可以直接了解到为自己设计的食物营养是否全面,认识到合理搭配饮食的重要性。教师在学生制订出三餐营养食谱之后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告诉学生这些食物是怎么被身体所吸收的,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性。很多生物课程的教学情境中都可以合理地渗透对营养健康的教育,教师对于教学过程要有更为合理的设计,这样才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二、探究教学渗透营养健康教育
探究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问题分析能力都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探究式教学的展开过程中同样可以合理地渗透营养健康教育。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值得探讨的学习任务,让大家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展开对问题的探究。这不仅能够借助集体的智慧更好地展开对某些问题的分析,这也能够帮助大家深化对于一些知识点的理解与领会。更为重要的是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意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在生物课堂上渗透营养健康知识,教师可以结合所讲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一些关于营养健康的探讨问题,让学生首先展开独立思考,随后再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探究,最后得出问题探讨的结论。例如,在讲解“细胞癌变”这一生物学知识时,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设置,在讲解知识之前向学生提出问题:癌细胞和非癌细胞有什么区别,在生活中有哪些不良习惯容易导致细胞癌变?学生为了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就会自觉地寻找答案,并和同学进行讨论。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对细胞癌变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不仅如此,他们还会非常直观地认识到健康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的重要性,认识到均衡的营养与饮食可以起到的积极作用。
三、案例教学渗透营养健康教育
营养健康的相关知识还可以透过案例教学的形式得以渗透,这种形式在实际教学中也有着很好的实践性。在生物课堂上,教师会引导学生展开很多案例分析,很多重要的知识点都是透过案例的形式来增强学生的领会。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有意识地给学生们渗透营养健康的相关理念,要让学生对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引起重视,同时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营养健康教育并不仅仅是要让学生们学到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这些知识与理念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与行为中,这样才能发挥知识的价值。例如,在讲解“细胞中的糖类和脂类”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把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肥胖现象和超重现象引入课堂,让学生了解肥胖疾病是和饮食有关系的。此外,也要让学生们意识到现在的青少年女孩用节食的方法来减肥是不好的,我们应该合理膳食,并配合适当的运动,这才是健康的减肥方式。又如,在学习“细胞中的无机物”这一生物知识时,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人在没有水的情况下只能活三天,而在没有进食的情况下却可以活二十天?通过这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通过学习,会认识到喝水的重要性,进而养成爱喝水的习惯。这些教学案例不仅和生活联系十分紧密,这些也都是学生们十分关心与关注的话题。透过这种教学形式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的健康意识,很多营养健康的知识也会在学生的头脑中更为深化,这对于实际教学过程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结语
营养学论文【第三篇】
在屠宰前,使用注射器对全部试验肉牛进行尾静脉采血,置于10mL不加抗凝剂的离心管中,用记号笔在离心管上记录牛耳号,迅速置于放有冰袋的采样箱中。利用高速离心机以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清,将血清置于-20℃冰箱冷冻保存待测。使用雷杜RT-200CPlu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石组血清的钾(K)、钠(Na)、氯(Cl)、钙(Ca)、磷(P)和镁(Mg)。1.2.4结石的化学成分分析取屠宰后肾结石样品,将结石样品喷铂金后,在EDAX-Genesis2000型X-射线能谱仪上分析其各元素的含量。1.2.5数据处理所有的数据使用Excel2007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表示。
在40头肉牛的屠宰过程中,共发现23头患有肾结石的肉牛,发病率为57.5%。牛肾为典型的多肾,经剖检可知,结石大多聚集在个别肾内部的肾盂处。肾结石大部分呈现乳白色或淡黄色,其中大多数呈细小的砂粒状结石。有结石的肾主要集中在牛肾的两个尖端处,而中间部分的肾几乎不存在结石。每头牛每天采食10kg的精料和2kg的稻草,计算出每日的干物质采食量(DMI)、粗蛋白质(CP)、钙(Ca)和磷(P)的摄入量,并且和肉牛饲养标准进行比较。该肉牛场的干物质采食量(DMI)略高于营养标准。每日饲料蛋白质的摄入量偏高,钙和磷的摄入量过高,且饲料的钙磷比严重失衡,磷的含量比钙高。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使用雷杜RT-200CPlu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石组的血清生化指标,并且将结果与正常肉牛的参考值(王书林,2001)进行对比。结石组的血清钙(Ca)明显下降,而血清磷(P)和血清镁(Mg)明显上升,其他离子指标都处于正常的参数范围内。结合表2可知,高磷低钙饲料和血液生化指标的高磷低钙之间存在着相关性。2.4结石能谱分析结果使用X-射线能谱仪测定肾结石的化学成分结果结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磷和镁,同时还含有少量的氮和钾。从化学成分分析,初步判断该结石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镁铵和磷酸镁钾的混合物。
长期以来,精粗比过高一直被普遍认为是肾结石的重要诱因之一。Munakata等(1974)研究结果发现,当精料的饲喂量达到阉牛体重的1.5%时,尿液中就可以检测到尿沉渣晶体;而当精料的饲喂量占体重的2.5%时,饲喂2个月以上尿中就可以检测到大量尿沉渣,并开始形成结石。该牛场体重为500kg左右的长期育肥阉牛每日精料采食量为10kg,占体重的2%。在该精料比例下,可以缓慢沉积尿沉渣;当尿液中的尿沉渣数量累积到某个阈值时,就会形成结石。此外,育肥时间跟结石的形成也可能有很大关系,该牛场因生产高档牛肉而采取长期育肥方式,有利于尿沉渣的累积,也有可能是结石产生的促进因素。人们普遍认为尿石症是家畜体内矿物质代谢紊乱的结果,其中饲料的钙磷比是学者研究的热点。饲料中合理的钙磷比在1.5~2.1之间,这时的钙和磷均容易被动物体吸收。该肉牛场饲料的钙磷比仅为0.94,远远低于上述比例,出现了磷含量高于钙的现象。据报道,当饲喂大量玉米、麸皮等饲料,钙磷比在1左右时,就会在尿道内形成磷酸镁铵结石。同时,饲料的高磷低钙,会导致进入血液中无机磷的增加,导致血清和尿液的高磷,提高肾结石的发病率(张高轩等,1989)。
饲料离子对结石盐结晶成核的影响牛羊的结石大多数属于碳酸钙和磷酸镁铵,而在高磷低钙日粮中则以磷酸镁铵结石为主。由结石的能谱分析结果可知,尿结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镁和磷,主要成分是磷酸镁铵和磷酸镁钾。在尿液的过饱和结晶学说体系中,尿液是体内的一种胶体溶液。离子积是溶液中某溶质各离子浓度的乘积,当该离子积超过溶度积,溶质就会结晶析出,再经历成核、聚集及固相转化等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结石(Mcgavin等,2007)。以磷酸镁铵结石为例,磷酸镁铵结石的形成必然与尿液中的磷、镁和氨离子浓度密不可分。只有当磷酸镁铵的离子积超过其溶度积,才可能发生过饱和,从而析出结晶。在本试验中,血清中的磷和镁偏高,这与日粮中的高磷和高镁有关;而高磷高镁的日粮会导致通过尿路排放的磷和镁含量大大增加。该牛场的饲料属于高蛋白质日粮,过量的蛋白质在体内分解代谢产生多余的氨也要进入尿路排泄。当尿路中大量的磷、镁和氨在尿液中聚集时,磷酸镁铵的离子积就会超过其溶度积,造成磷酸镁铵溶液的过饱和,从而析出晶体,形成磷酸镁铵的尿沉渣,该尿沉渣的长期积累就可能会形成磷酸镁铵结石。
营养学论文【第四篇】
梁晓春,49岁。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科主任。
出诊时间:每周二、三上午,每周四下午
地址: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帅府园1号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
邮编:100730
个人简介:1978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1987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医学硕士学位。毕业至今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工作,于1993年和1997年先后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1998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已培养硕士生2名、博士生5名,在读3名。1999年~2000年在美国德州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研究中草药治疗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发展基金等重点课题9项。90余篇,获优秀论文5篇。曾获卫生部、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成果奖9项(2003年、2005年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2005年获中国中西医结合科技成果三等奖1项)。作为主编、副主编和编委的书著12部。1997年获北京市高等教育委员会教学成果二等奖。1998年获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优秀科技工作者。2005年获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2006年获北京市首届中青年名中医。目前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中医药学会临床药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医生》杂志编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药杂志》、《中成药》、《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北京中医》、《糖尿病新世界》等十多种杂志的编委。
专业特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相关科室信息: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成立于1956年,曾聘请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陈慎吾、钱淇光、李重仁等为顾问。1975年聘请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的入室弟子著名中医祝谌予作为中医科主任。几十年来全科以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和发展为主要方向,中西医结合开展医、教、研工作,培养了大批中西医结合的骨干人才。曾获得卫生部科技成果、北京市科技成果、北京市教学成果、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成果及世界传统医学成果等多种奖项。数百篇,获优秀论文多篇,主编与参加编写的书籍40多部。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交流。科室成员在全国学会担任理事、常务委员、委员及部级杂志担任编委的人数达15人以上。2002年被批准为北京市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
于康,38岁。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每周五上午
地址:北京东城区王府井帅府园1号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
邮编:100730
个人简介:现任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营养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风险评估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首席营养专家、北京市健康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临床营养杂志》编委、《食品安全与健康顾问》杂志编委、《糖尿病天地》杂志编委、《糖尿病新世界》杂志编委会顾问。
在中国核心医药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学术专著《临床营养治疗学》和《临床营养医师速查手册》。副主编学术专著《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肠内营养》、《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诊疗手册》和《临床营养学》等。作为编委参加16部学术专著编写。主编科普丛书《作自己的营养医生》、《临床营养解决方案》、《营养与疾病防治241问》、《非典型肺炎营养防治90问》、《小食物大功效》、《糖尿病高血压高血糖饮食自疗法》、《代谢综合征的营养治疗》、《营养门诊》、《宝宝的第一口食谱》等45册。
先后获2004年度日本外科代谢和营养学会青年研究奖、2003年度中国营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研究成果奖、1997年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奖、1997年度和2004年度北京协和医院优秀科研论文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