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论文精编5篇
【导言】此例“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论文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教科研论文1
回顾这几年的发展,我们深感教育行政,尤其是各级教育行政“一把手”的重视和助推,是教育科研得以规范、有序、健康、科学发展的关键要素。我们的认识和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教育行政统一认识,自觉强化“三个到位”
1.认识到位,牢固确立“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基础教育要优先发展、健康发展、科学发展,离不开教育科研的支撑。教育科研已经成为促进教育质量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也是实现教育质量内涵转型发展的强劲推力。一所学校要有相对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要想发展为名校,就必须通过教科研提高软实力。因此,加强教科研,改善教科研的制度与环境,提高各级教科研机构建设水平,确立“教育科研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已经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
2.管理到位,实现开放视野下教科研资源的有效整合
管理就是设计和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为此,我们一方面创设一种结构优良的内部环境,采取择优、竞聘的方式,加强对教科研人员结构的优化配置,充分激发教科研人员的工作效能;另一方面,创设一种合作共享的外部环境,全局“一盘棋”,有效整合科研、教研、师资、电教等部门资源,在教学改革、职称评定、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教育现代化的实施等方面,融入教科研人员的力量,激活教育科研合作共享的正能量,用教育行政的力量全面推进教科研工作从“有为”到“有位”、从“被动”到“主动”、从“单打”到“合作”的转变。
3.保障到位,促进教育科研工作可持续的质性发展
袁贵仁部长在全国教育科研工作会议上说“没有教育科学,就没有科学的教育”,要使教科研系统成为“思想库”“智囊团”“设计师”“宣传队”,其关键要素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保障机制。为此,我们要求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育科研工作列为各级教育督导评估以及职称评聘、评优表彰的重要指标,把教科研机构设置、教科研队伍建设、教科研经费投入、教科研成果及其成效列为硬性指标,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考核教育工作总体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同时,我们千方百计加大教育科研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投入机制,逐步形成稳定的教育科研经费拨付渠道,设立教育科研专项经费,做到专款专用,确保教育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全市每年用于购买图书资料及教科研表彰奖励等经费达100万元,用于教科研各种培训经费达260万元。另外,每年还争取县(区)、市财政专项科研经费200余万元。
二、以教育行政统揽决策,推动创新“三项机制”
1.创新教科研运行机制
沈健厅长在2012年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科研兴教,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建立健全教育科研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教育科研的主动性。为此,我们坚持以有效的机制保障教科研工作按既定轨道深入推进,坚持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围绕我市教育发展主题,注重实效,建立和完善教育科研工作的推进运行机制,为我市教育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教育品质,提供优质高效的教育科研服务。我们制订并实施了《连云港市“十二五”教育科研发展规划纲要》,召开全市教科研工作推进会,引领学校切实依靠教育科研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真正走上“科研兴教”、“科研兴校”之路。
2.创新教科研管理机制
我们制订并实施了《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师学术规范基本要求(试行)》、《连云港市中小学教科室建设标准》、《连云港市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办法》、《连云港市精品课题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完善制度建设,建立科研管理长效机制,提高教科研引领作用,促进学校和教师同步发展。充分发挥“港城名师工作室”引领示范作用,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袋,打造“教师发展共同体”,促进教师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3.创新教科研评价激励机制
我们出台了《连云港市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中小学教师高层次学术领军人才评选管理办法》等机制,加大行政表彰奖励力度,通过打造名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近三年,培养了省特级教师26名,评选表彰“港城名师”40名,市级“333工程”、名教师、名校长及模范班主任1400余名。
三、以教育行政统筹举措,联动搭建“三个平台”
一是搭建基础型教师科研普及平台。我们整合多方资源,组织教科研专家深入学校传经送宝,帮助他们谋划发展定位,引领他们以科研手段走内涵发展之路。几年来,“教科研进基层”校校行活动走进全市百余所学校,3万多名教师在活动中受益,极大地强化了教科研工作在我市中小学的普及力度,特别是加大了对农村中小学教科研工作的帮扶力度,让众多基础型教师找到了自身专业成长的方向。
二是搭建全能型教师科研发展平台。为打造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科学的理论素养的全能型教师,我们在中小学开展了“教・研・写”一体化系列培训。“教”就是课堂教学观摩;“研”就是评课议课;“写”就是针对在评课议课的基础上派生出的有关教育教学的规律性问题和现实性问题,及时地提炼出原创性的论文写作话题进行写作。几年来,我们在中小学连续进行了40余场“教・研・写”一体化培训,有160位教师执教观摩课,300位教师做大会发言,近2万名教师参加了培训,让处在发展期的教师获得了快速地成长。
三是搭建学术型教师科研引领平台。为突破教师专业化发展中的“高原期”瓶颈,我们以赛代训,以“中小学教师专业研究能力竞赛”为擂台,开展包括教、研、写三项内容的综合性评比,有效地构建起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论文写作“三位一体”的全新培训模式,让处在高原期的教师发现了自身专业素养的不足,重新找到了专业发展的新方向。同时,我们还启动了“学术领军人才培育工程”,聘请以省教科院专家为主体的指导教师团队,为具有一定学术基础和发展潜力的教师“量身打造”,引领学术型教师走学术研究之路。
新形势下,教育科研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也承载着新的任务和使命。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全市教育科研网络基本形成,群众性科研氛围明显增浓,基础性科研载体明显增多,规范性科研管理明显增优,体制性科研活力明显增强,特色性科研成果明显增亮,服务性科研决策明显增效。我们将继续坚持“教育行政助推教育科研科学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过程管理,进一步“给力”教育科研,努力推动我市教育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成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这5篇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论文是来自于山草香的小学教育科研论文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小学教育科研论文2
表现
中小学教育科研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应当起到先导、引领和服务作用。然而,从总体上看,教学科研的这些功能和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第一,教育科研对素质教育的助推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小学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研究总体上层次较低,水平不高;二是中小学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忽视了对提高自身素质的系统研究。这使得教育科研对实施素质教育提供的智力支持非常有限,教育科研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先导作用也就发挥不出来。
第二,教育科研对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教育科研应当为一线教师实施新课程教学提供有效指导;但在实践中,教育科研对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比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才能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这一理念在不同学科中又该如何体现?这需要教师通过科研的方式,研究如何解读课程目标、设计教学目标等一系列的教学基本问题。但是,当前中小学有关课程改革的课题,不是题目太大、笼统抽象,就是缺乏学科特点和针对性,不能有效解决新课程教学中客观存在的教学矛盾和问题。
第三,教育科研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改进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教育科研的宗旨是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进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但真正倾情教育科研、用心研究教育问题的学校和教师并不多。一方面,许多学校对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科研成为装点学校门面的“花瓶”;另一方面,许多教师参与科研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把科研简单地看作是晋级评优的工具,忽视了科研对自身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这就使得科研和教学之间存在比较严重的“两张皮”现象:科研是科研,教学是教学。这样的科研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没有太大的影响和作用。
第四,教育科研对师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没有充分彰显出来。教育科研在本质上具有求真、求善的功能。但许多教师对参与科研缺乏足够的热情,他们虽然具有“埋头拉车”的黄牛精神,却缺少“抬头看路”的反思意识,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点灯”,缺少智慧工作的职业境界和成就感。在这种情况下,科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则更小。
第五,教育科研对学校形成办学特色的独特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教育科研始终是与学校自身问题的解决结合在一起的,学校要破解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就要倚重于教育科研,充分挖掘学校的潜在资源和办学优势,形成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牌。但许多学校只把科研当作一种摆设,既不通过科研的途径去深入挖掘学校的潜在资源和办学优势,也不通过科研的渠道去系统地思考学校发展的未来。因此,尽管许多学校课题甚多,却始终未能找到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的路径。
第六,教育科研对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既是教育科研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科研的价值和生命力之所在。然而,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是,每年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可谓成千上万,围绕各类课题撰写的科研论文或研究报告更是不计其数,但真正属于创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验并不多,能转化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就更少,这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悲哀。
原因
一是认识问题。受认识水平的限制和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教育科研的理解和认识存在许多误区,产生了无用论、万能论、应付论、神秘论、花瓶论、包装论等诸多怪论。这些怪论要么彻底否认教育科研的作用,要么无限夸大教育科研的作用;要么完全被动应付,要么太过重视以至作假;要么把教育科研当负担或娱乐,要么把教育科研当作追逐名利的跳板和方式。这些错误认识,既忽略了教育科研的基本价值取向,又忽视了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条件,反映了当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浮躁风气和学术腐败,严重偏离了教育科研的基本价值取向,不仅产生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而且产生了为科研而科研的现象。
二是能力问题。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最基本的要求有两条:一要有问题,二要懂方法。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受自身知识结构的限制,缺少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不熟悉教育科研的程序、方法,这使得他们参与教育科研遭遇知识和方法的“瓶颈”。同时,还有许多教师对参与教育科研缺乏信心和热情,认为搞科研是专业机构或专家的事情,自己充其量是个“教书匠”,搞科研搞不出什么名堂,从而直接影响了他们对教育科研的关注和投入。此外,大多数中小学教研员都是“半路出家”,他们的理论素养和实际研究能力也非常有限,其对科研的实际指导能力还比较欠缺,这也严重影响了教育科研的实际成效。
三是管理问题。当前中小学科研管理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作为科研管理起始环节的立项管理,存在把关不严、指导不力、立项失范等基本问题;其次,作为科研管理关键环节的过程管理,存在过程缺失、跟踪不力、监管失度等主要问题;再者,作为科研管理保障环节的组织管理,存在科研制度不健全、人员更换频繁、引导教师不够、科研规划不准、经费投入不足、成果缺乏转化、“包工头”现象日趋严重等实际问题。可见,管理问题是导致教育科研成效低下的最重要原因,并体现在教育科研的整个过程之中。
四是评价问题。评价具有明确的导向功能。如何评价课题设计、进行结题鉴定、评选研究成果等,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科研的态度和价值取向,也会直接影响到科研的实际成效。目前,教育科研在评价方面至少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立项认定存在把关不严、管理不善、指导不力等基本问题;二是结题鉴定存在指导不力、检测粗糙、结题走过场、结题方式欠妥等不良现象;三是成果认定存在重认定轻导向、重形式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重“厚度”轻“深度”、重人缘、轻实效等错误倾向。
对策
第一,转变观念,端正态度。转变观念是提高科研成效的基本前提。我们要坚持“唱响一个主题,实现两个转变,达到三个结合”的科研指导思想。“一个主题”即教育科研要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两个转变”即由重理论向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转变,由重结果向既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科研与课程改革相结合,教育科研与日常教研教学相结合。在转变观念的同时,还须端正科研态度。我们既要关注立项课题的研究,更要关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的常态研究,把科研当成一种教育生活,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发现问题,从学生那里获取研究动力,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积极实践,有效推广,教育科研的成效终会得到体现。
第二,准确定位,正确导向。准确定位是搞好教育科研的重要条件。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定位不是指向新规律的发现、新理论的生成,而是获得“如何做”的实践技能,以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和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形成教育、教学、研究、学习合一的职业生活方式。为此,我们应倡导求实、求真、求新、求善的科研价值取向。正确的科研价值取向是教育科研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科研的生命力所在。
第三,找准问题,科学选题。只有找准有意义的问题,才能形成有价值的课题。如何找准有意义问题呢?问题必须是自己的、确实存在的、目前尚不知道答案且有重大科研价值和教改意义的。找准问题只是科学选题的第一步。要做到科学选题,必须注意课题研究要贴近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要小、切口要小、步子要小,课题研究能够真正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选题有一定新意。
第四,确立标准,完善评价。衡量教育科研成效,应当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把能否解决实际问题,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实际问题,能否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在多大程度上改进教育教学实践,能否提升教师教育水平,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能否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这种发展作为衡量教师教育科研的最终标准”,引导教师把“改进工作”和“提高自我”作为参与科研的现实追求目标。
第五,科学规划,强化管理。加强科研规划,是提高科研成效的方向性保证。基层科研规划包括两个层次:一是依据学校的工作现状,解决学校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二是根据区域教育发展需求,拟定指向区域教育重点和难点的重大课题,进行招标研究,并给予经费支持和技术指导。强化科研管理,是提高科研成效的根本保障。从管理角度讲,学校既要从组织领导、人员经费、制度措施等各方面为科研工作提供保障,又要加强对学校科研工作的过程监控,从立项申请到中期检查、再到结题评审都必须全程跟踪和指导。
第六,加强培训,优化策略。加强科研培训,是提高科研成效的核心环节。在教师培训的思路、内容、方式与层次上,都要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同时,应注重研究策略的优化,中小学教育科研的策略在本质上是校本研究与行动研究,研究应立足本校实际情况,促进教师进行自我反思。
第七,改进方式,改善文风。在优化研究策略的同时,我们还应倡导科研方式的多元化。众所周知,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中最常见、最规范的一种形式。而根据中小学教师的科研基础和教学实际,采用课堂观察、案例研究、教育叙事、经验总结、教学后记、教育BLOG 等更为灵活有效的形式,往往更能取得良好的研究成效。而文风也是影响科研成效的一个客观因素,提高科研成效,我们应倡导朴实的文风。
第八,甄别成果,积极推广。衡量科研成效大小,关键要看对教育教学产生的实际效果。“只有那些能够改善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科研成果,才应该受到肯定和表彰,才需要进行推而广之。如果研究成果仅仅局限于结集论文、获得奖项,而不能够推广成一种经验和有效做法,那么这种研究应该说是失败的,没有实际价值。”因此,我们要善于甄别科研成果,尤其要注重科研对实践的改进和指导功能。当教育科研确实取得较大成效后,应当在一定范围内积极推广。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论文3
关键词:民办中学教师;科研能力;调查
近几年来,伴随着“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理念的深入人心,教育管理部门和基础教育学校越来越重视一线教师的科研工作,教师们也意识到进行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更直接更迅速地反映了现实教育环境中的教育问题。民办中学在激烈的竞争中,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对教师的素质和科研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和期望。笔者所任教的学校,地处珠三角腹地,是一所省级示范性民办学校,在校学生达八千人,是中山和珠海一带的名校,属于较典型的大规模优质民办学校。通过对这所学校教师的走访调查,可以对该校教师科研能力的整体水平有大致的了解。该校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当前我国民办中学教师科研能力的现状。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整体状况
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是中山市某民办中学。选择该校作为调查研究的样本学校,主要是基于其是一所双语学校,属于较典型的大规模优质民办学校。学校教师队伍庞大,人员结构多元,教师受国际化影响较大,较能保证调查的科学性和广泛性。而中山市是一所地级市,辐射很多区域,选择该地区的代表性学校,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其他民办中学的整体情况。
对问卷进行编码并依次录入相关统计软件(EXCEL2010以及软件),然后进行量化分析。对于访谈材料,首先把访谈录音整理成文字材料,然后对这些访谈材料进行定性分析。统计显示,该校教师群体里有几乎一半的教师没有曾经参与或正在参与课题研究的经历;曾经参与或正在参与校级课题的教师比例有30%;市级、省级、部级比例依次下降,其中部级最少,仅为%。其中,有%的教师从未发表过论文,有接近一半的教师曾发表过市级论文,省级和部级相对较少,依次为%、%。
(二)科研选题能力
在“科研选题能力”这一项调查中,绝大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有主动去发现教育教学问题的意识,也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能从自身感兴趣的问题中抽取出研究问题;后三项科研能力显得极为薄弱,不符合的教师比例比较大,这三项科研能力分别是“从各级教育科学规划指南中进行选题”,“对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选题研究”和“从理论文献和对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中总结出所提出的课题”。
(三)科研方案设计能力
在科研方案设计能力方面,各项指标的符合程度都达到了50%以上,其中超过70%的教师能准确简洁地表述研究的题目,能把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超过60%的教师能准确把握研究内容,能准确地选取研究对象。在“合理安排研究各部分进程”和“设计的方案具有科学性”这两项不符合的比例有点高。总之,关于这项指标的调查,该校教师符合程度都很高。
(四)科研操作能力
关于科研操作能力,%的教师能按照研究设计方案实施研究,%的教师能遵循研究程序进行课题研究,%的教师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调整研究设计方案,有50%左右的民办中学教师能创造性的运用教育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能准确的运用设计方案中提到的研究方法,能准确完成研究设计里的每一步。在科研操作能力这一块,“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准确的运用设计方案中提到的研究方法”这两项对民办中学教师来说还是有些不足。
(五)资料的整理分析与撰写能力
关于资料的整理分析与撰写能力,%的教师能对所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教师能用简练的语言描述统计结果,%的教师能对研究所获得的数据,运用统计学知识进行处理,%的教师能按照科研规范撰写研究报告或科研论文,有%的教师不能按照科研规范撰写研究报告或科研论文。
(六)评价科研成果的能力
关于评价科研成果的能力,%的教师能把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相结合,%的教师能够遵循评价步骤对教育科研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的教师能把握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的教师清楚从哪几个方面对教育科研成果进行评价。相应的,有%的教师不能把握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的教师不清楚从哪几个方面对教育科研成果进行评价。
(七)影响科研能力的因素
在“制约教师科研能力的因素”中,阻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工作忙没时间”、“考试压力大没时间兼顾”、“掌握专业理论少”、“对实际教学帮助少”、“经费不足”和“怕别人不理解”。在“影响教师教育科研的因素”中,其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对教学工作有助力”、“自我实现的需要”、“与评奖职称挂钩”、“领导的重视与促进”和“从众心理”。
二、对调查问卷分析结果的讨论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部分除了变量的调查部分,还包括“教师科研能力现状”与“影响民办中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因素”的调查,一共选取了130位教师进行调查。至于访谈部分,则选取了七位研究对象,分别是一位科研副校长,一位年级主任,五位普通教师。虽然只选取了七名访谈对象,却也覆盖了校长、年级主任、普通教师等各个教师群体,比较有代表力和说服力。
总体而言,问卷调查数据的信度还是比较高的,都是笔者亲自发放问卷,数据的真实可靠性较高。针对教师科研能力现状的调查中,该校教师科研选题能力相对比较薄弱,其他能力符合的比例集中在50%左右;关于“民办中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影响因素”,用SPSS分析软件对此部分的研究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也是科学系统的。
三、调查结论
(一)民办中学教师科研状况
民办中学教师群体中没有参加过课题或没有发表过论文的教师居多,其中接近一半的民办中学教师没有参加过相关课题的研究,很大一部分民办中学教师没有发表过论文,其他教师发表过论文但主要是发表在市级期刊杂志上,有一小部分发表在省级期刊杂志上,只有很小一部分民办中学教师在部级期刊杂志上发表过论文。由以上的调查数据分析可见:民办中学教师科研状况整体不理想,在进行课题研究与两个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二)民办中学教师科研能力调查
1、民办中学教师科研选题能力
民办中学教师科研选题能力比较薄弱,尤其是“从理论文献和对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课题”,“从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指南中进行选题”,“从有关教育观点的争议之处来选题”这三项,与科研选题能力的其他几项相比,显得尤为薄弱。
2、民办中学教师研究方案设计能力
民办中学教师研究方案设计能力总体来说一般,有两项显得很不足,民办中学教师科研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协调能力有待加强,有很大一部分民办中学教师不能合理安排研究的各部分进程,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不高,最后导致的很明显的后果就是民办中学教师设计出来的方案可操作性很低。
3、民办中学教师研究操作能力
民办中学教师创造性的运用教育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的能力不高。调查研究表明,民办中学教师能创造性的运用教育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的能力不高。研究数据表明,有高达16、9%的民办中学教师不能创造性的运用教育理论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不能创造性的运用,就导致了很多问题,比如不能根据实际情况更加灵活的调整研究设计方案等。
4、民办中学教师资料的整理分析与撰写报告的能力
民办中学教师撰写的研究报告或科研论文科研规范不足。根据调查数据,可见很多民办中学教师不能按照科研规范撰写研究报告或科研论文,有12、3%的民办中学教师不能按照科研规范撰写科研报告或科研论文。
5、民办中学教师评价教育科研成果的能力
调查研究表明,有%的民办中学教师不能把握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有%的民办中学教师不清楚从哪几个方面对教育科研成果进行评价,有%的民办中学教师不能够遵循评价步骤对教育科研成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这些数据都表明民办中学教师评价科研成果的能力是比较薄弱的。
(三)影响民办中学教师科研能力的因素
根据调查所得,总体而言,在制约科研能力的各项发展因素中,阻力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工作忙没时间“、”考试压力大没时间兼顾“、”掌握专业理论少“、“对实际教学帮助少”、“经费不足和怕别人不理解”。依据教龄的不同,阻力个别项排序会有所不同,但总体来说变化不是很大。在影响教师教育科研的因素中,其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对教学工作有助力”、“自我实现的需要”、“与评奖职称挂钩”、“领导的重视与促进”、“从众心理”。依据教龄的不同,会有所变化,主要体现在教龄小于等于五年的初入职教师与教龄大于20年的老教师。
(四)访谈记录信息分析
本研究采用自编访谈问题进行访谈,有四个问题,分别对民办中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开展状况、造成民办中学教师教育科研现状的原因、促进民办中学教师科研能力发展的措施、民办中学科研管理需要改善的方面进行了访谈。根据访谈记录显示,受访教师普遍认为民办中学科研状况不是很好,需要改善的地方很多,造成民办中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薄弱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有几点:1、民办学校功利性发展制约。民办学校要生存,教学质量取决定因素。因此对成绩的要求更高,会注重短期效应。2、教师认识程度不高。老师科研导向取决于学校评价制度。在质量决定生存的境况下,老师同样会注重学生成绩――分数。至于分数从何而来,很少思考。因此分数成为课堂的主产品,而不是鲜活的人。民办学校的课堂风格,很多都是以经验型为主,创新活力不够。原因在于老师在严格的考评制度中,忙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用于科研时间少。其次是不敢创新,输不起,可能一次成绩下降,带来的是奖金、福利的影响。3、学校支持力度小。民办学校老师流动性大,学校在科研投入较小。一边要你跑得快,但又不给你吃饱。怕在投入科研后,出了几位名师,然后,一拍屁股另谋高就了,学校投入打水漂。很多民办学校都都此顾虑,因此在科研这方面投入较少。4、学生流动性大。科研需要一个稳定的对象,需要一个稳定的周期。民办学校学生流动性相对较大,在科研时,这种变化将影响研究结果,不利于一种周期性研究。而关于民办中学教育科研管理的建议,大多数教师认为应该从建立完善的科研奖励机制,树立科研兴校的意识,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等方面综合改善民办中学科研管理的现状。
参考文献
[1] 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郑金洲。中国教育研究新进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小学教科研论文4
一、抓好课题申报和研究工作,细化过程管理
XX年是“十一五”教育规划的开始年,;回顾“十五”期间我镇小学有课题38个,其中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2个、县级课题35个,课题内容设计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并且各项课题在上学期已顺利结题。XX年既是新一轮教育规划的开始,也是我镇小学新一轮课题研究的开始。本学期我镇从实际出发,重点申报了省级课题《信息技术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和市级课题《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的研究》。
1、省级课题《信息技术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我镇小学于XX年2月申报并于XX年底顺利通过了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的验收。本学期初,经学校领导班子认真研究、论证认为:信息技术已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正改变着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组织方式、授课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由信息技术带来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在教学的内容手段,质量效益以及管理方面都有无法替代的优越性。反现农村小学现状,信息技术方面发展滞后,已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发展,跟不上时展的步伐,为此我们必须加快在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基于以是原因决定,抓住“十一五”教育规划开局之年,并以此为契机,申报现代教育技术省级重点课题《信息技术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该课题由李德强校长任课题负责人,亲自带领教干教师进行深入研究。目前该课题已申报中央电化教育馆,正在审批期间。
2、市级课题《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的研究》:
一个学校的稳定与否取决于每个的班级的稳定与否,班级的安定与否、班风的正与歪,又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方法与机制。现代的学生追求个性、民主、自由、平等,希望能与班主任和班干部平等对话,更希望有一个开放的民主的适合自己施展才华的平台,不愿有处处受制于人的感觉。传统的管理方法无疑是固步自封。同时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是一次教育教学领域全新的探索,同时也必将使班级管理发生历史性的变化。现行的小学班级管理已从班主任的管理理念、学生的发展趋向、班级的建设都在实行新的蜕变,实现新的跨越,班级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乐团,学生是实施班级管理的主体,班主任成为班级创新活动的协作者、班级文化氛围的变革者,并注重班级文化的建构、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基于以上等种种原因,经镇教科室和中心校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的研究与论证,认为必须研究一种新的班级管理模式改变传统模式,已适应当行发展的形势。因此申报了《新形势下班集体建设研究》这一课题,目前这一课题已在连云港市教育学会立项,由单纪声校长负责研究。
3、县级“十一五”课题,由于县教科室还没有下发正式申报通知,所以县级课题尚未申报,但已收到22人报名申报县级课题,教科室正组织这部分教师进行针对所报课题进行研讨与论证。
二、指导教师撰写各级各类论文,做好评优推荐工作
本学期,继续根据省、市、县教育科研部门的要求,认真组织广大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论文竞赛,在每次活动前,努力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教师学习省市县有关论文竞赛的文件精神,使之明确竞赛的具体要求及规定,及时撰写研究论文,积极向教育报刊投稿,使实践转化为经验,使经验上升为理论。本学期共参加论文赛事九项,共收到论文180篇,择优上报论文150篇(其中2篇发表)。
1、:李德强校长撰写的论文《有感于学生的流泪》和盛江发主任撰写的《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体会》在XX年度由江苏省中小学教师教训学会主办的优秀教育论文评比中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并在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体验教育》第409期刊物上发表。这两篇论文的发表提升了厉庄小学近两年来的教科研水平,同时也实现了数“0”的突破。
2、师陶杯论文:省级“师陶杯”教育教学论文于XX年9月初上报,经评比择优上报20篇论文参加评比,共有7篇论文获省级奖(省级二等奖董自红、谢侠;三等奖韩重忻、盛江发、李春梅、熊玲、谢英),县级10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7篇)。获奖率85%。
3、“园丁杯”论文:为激发我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总结和推广新课改的初步成果,不断提高我镇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江苏教育报刊社主办了全省第六届“新世纪园丁教育教学论文大赛”。按照省、县文件精神,为配合省、县论文大赛活动,我镇小学举办了镇级论文评选活动,截止6月10日共收论文15篇,择优选出9篇论文报送县局秘书科,有7篇论文获县级奖(一等奖勤1人李敏荣,二等奖3人,三等奖3人)。获奖率达78%。
4、“五四杯”论文:教科室XX年3月12日下发关于参加第九由中小学青年教师“五四杯”论文竞赛通知,XX年4月1日共收论文35篇,经过评选推荐上报17篇,获奖情况尚未公布。
5、“教海探航”论文:教科室XX年4月1日下发关于组织小学青年教师参加XX年“教海探航”征文竞赛活动的通知,2XX年6月5日共收论文12篇,经过评选推荐8篇论文参加县级评比,获奖情况尚未公布。
6、班主任艺术征文:时间截止到3月20日共收征文20篇(中心校11篇、河南4篇、山北2篇、顾赤涧3篇),由教科室组织人员进行认真评审,选出5篇报送县局初教科,3人获奖,获奖率60%。
7、学科论文评选:上学期进行学科论文评选,共报36篇。本学期2月份公布结果共有36人获奖,获奖率100%。
8、“安全生产”征文:于6月20日上报县督导室8篇关于安全生产征文,结果尚未公布。
9、“我与课改共成长”征文:于6月30日上报论文30篇。下学期公布结果。
小学教科研论文范文5
关键词:教育科研 中小学教育 科研管理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教育科研对教育发展有巨大促进作用。为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教育科研,就要对其进行管理。教育科研管理对促进学校持续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的质量提高有着促进作用。
各级教育部门对“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研究由来已久,并在理论上得到了确证和实践者的认同。在推进中小学科研管理呈现繁荣景象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阻碍中小学教育科研发展的问题。就好像崎岖的小路上有助你前进的铺路石,同样也有阻碍前进的绊脚石。笔者认为只有直面困难和问题,解决困难和问题,才可以让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健康发展,减少对中小学教育教学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中小学科研管理呈现的问题
1.科研管理的目的不端正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思想中,教育科研作为“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尚未真正确立,也存在着“理论研究不如解决实际问题重要”的错误认识。科研目的的不端正,功利思想严重,从而也导致行为上的形式主义。具体来说,教育科研活动应该是要求独立自主不畏权威的活动,应是一项追求真理,追求事实的活动。但是,因为整个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在考核或评价学校工作的时候,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和尺度,急功近利的将教学放在首位而无视教育科研的价值和目的,受功利主义的评价导向,中小学科研管理可以是不急之需或装饰门面的手段。上级科研工作的整体部署,督导及检查的评价,课题结题验收的需要,政绩方面的宣传需要等等,都带有浓重的形式主义意味。好大喜功,不断的通过提高课题的格次和规模来扩大学校的办学声誉,而忽略了真正有益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进步的有效问题。于是,学校科研为研究而研究,为职称而研究,为评比而研究都成了司空见惯的事。而不是真正为了提高学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等等来进行教育科研。由于科研管理部门科研管理目的不端正也直接导致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不强,学校科研氛围不浓,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不高。
2.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严重脱节
中小学科研管理与教育教学存在两张皮现象,也就是说没有将科研管理与教育教学实践工作有机的结合,有机的联系起来。科研管理归科研管理,教育教学归教育教学。而不是为了将教育科研的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或将教育教学的实践转化为科研理论成果。还有就是学校科研管理者与教师普遍认为教育科研存在比较费时间、费精力、费金钱、无效果的问题。受现实条件的制约学校科研管理者和教师对教育科研力不从心。学校科研管理者有兼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负担沉重。尽管教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进行,但教师教科研毕竟不同于教学实践,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理论的提升以及撰写论文都需要专门的时间。认为教育科研是费力不讨好的事,还不如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到实际的教学中去。把教育科研看成是脱离教学实际工作的事,没有看到教育科研对教学质量提高的可能。还有的学校对于教育科研只停留在一般工作性、经验性研究上,丰富的教育实践缺乏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就事论事,不注重理论的归纳、提炼,往往以工作代替研究,较普遍的存在“有课题无问题,有行动无研究,有研究无成果,有成果无转化,有叙事无提炼”的毛病,当然这与中小学科研管理者和教师的科研能力、素养、有一定的关系,但从根本上说是未充分的认识到科研管理对教学实践的相互促进作用,未将两者相互融合,只是为科研而科研。使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严重脱节。
3.课题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校教育科研室对学校课题没有规划,科研过程管理随意。一味追求课题立项数量,忽视课题研究质量,课题研究没有学校的总体目标,没有重点。有一些学校,课题一旦立项就万事大吉,缺乏必要的跟踪管理和检查督促措施,课题不按时开题,开题后不做进一步的论证,随便应付马虎了事。中期检查不认真对待,阶段性成果随便凑数,侥幸过关。结题时,仓促上阵,临时突击,草草收场,严重影响课题质量和效益。尤其学校领导对课题规划与指导不到位。学校领导普遍缺乏带领全体教师课题研究的专业能力。难于做到既精通教育理论又熟悉教育实践,也缺乏科研兴校的系统设计和指导能力。学校校长没有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一个为学校谋发展的科研带头人,面对科研管理,似乎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一个后勤保障人员,一个拳拳的幕后支持者。而科研主任感叹心有余而力不足,教育科研室只是一个机构,而缺乏管理职能,自己兼课,时间和精力有限,不能以教育科研为主,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学校教育科研管理上。课题工作的管理毫无头绪。
4.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单一
教育科研经费是指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用于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经费。它包括科研事业费(含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等)和科研基本建设费(包括设备购置)等。一般来说,对于立项的课题,相应的教育部门应给与相应的经济补助;但目前科研需要的经费远远高于教育部门所能支出的范围,中小学科研要想出成果,除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要大量的资金。有的学校经费来源相当紧张,学校生存和工作正常运转全靠编发教辅资料、试卷来维持生计。经费紧缺已成为困扰教育科研的事业发展的瓶颈。总之,无论是从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迫切需要来看,还是从学科发展科研队伍建设来看,教育经费的投入是不够的。教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很大程度上妨碍 了教育科研的繁荣和发展。
5.科研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教育科研队伍虽然庞大,但就整体的研究水平来说是有欠缺的。科研人员的整体素养,对于教育科研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中小学科研管理人员,包括中小学教师对于教研总是有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理论学习跟不上,纵然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形成不了系统的行文。十分缺乏与教育科研相关的培训和知识储备。对教师而言,它要求在教师群体当中形成一种合作探究、共问发展的教师文化。而长期以来,在质量。效率的主导价值取向下,在学科、班级、教室、年级、教学单元、任务的活动方式下,教师群体所形成的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个人主义与竞争的教师文化。这样,尽管一些学校有教研活动,但是这种研究活动往往变成了领导和同行之间相互检查、评比、监督的手段和闲聊的方式,并进而加剧了教师群体的个人主义文化。因此,教师教科研活动需要在教师群体中形成新的教师文化,相互合作,共同成长。
二、如何改进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中的问题
1.端正中小学科研管理的目的
教育科研是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强大动力。常言:“思想决定行动”、“思路决定出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思想中,要真正确立“科研兴教,科研强校”的战略意识。而不是走形式,只是强调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可以引导中小学教师端正科研的态度,有效的提高教师科研的参与度。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要秉公来评价教师的科研成果,不能仅仅因为的多少来考核,不然会挫伤那些真正从事教育科研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端正中小学科研管理的目的,要将科研管理的目的落到实处。
2.科研理论联系教学实际
要着力强化中小学科研成果的运用,使教研成果的功能充分凸显出来,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才是常青的。”忽视教师直接参与研究而得出的教育理论,由于缺乏针对性而很难指导实际的教学实践。长此以往,会使教师的积极性受挫,对教育理论不感兴趣,造成教育理论严重脱离教学实践的局面。积极鼓励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在实践中运用教育理论,对发展中小学教育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改变中小学教师多数则是围绕课堂教学,依托课堂开展教学研究,重在以事论事,重在教育实践而缺乏理论探索的现象。使教育科研理论联系教学实际。
3.加强课题工作管理制度
对课题研究进行管理,开展教育教研,是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有效保证。
中小学校长和科研管理部门或学校教导处先作出规划。根据学校办学的总体设计来确定科研目标,使之紧密地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与培育人才结合起来。为了更好地体现学校意图,引导大家的思路,可由学校组织部分科研骨干,提出一系列课题。按照不同的学校或学校工作的几个方面,把研究重点表示清楚。以便供教师们在选题时参考。并对课题的立项,过程,成果等进行科学,规范的指导和管理。
4.加大投入与拓宽科研经费渠道
教育科研经费是保证教育科研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方面。鉴于我国目前教育经费还不十分充足,教育科研经费更是十分有限的情形,各教育部门要体谅国家的难处,尽力争取社会投资。应当尽快建立政府投入为主,课题所在单位给予相应配套支持,课题主持人横向筹措,争取企业支持的机制,多方筹措科研经费,另外,学校可以建立相应的基金制度,为教师的科研提供必要的资金帮助。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使达到用教育科研经费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改变科研经费渠道单一的现象,拓宽科研经费渠道,努力为开展教育科研创造良好的条件。
5.提高中小学教育科研队伍整体素质
教育科研不仅需要好的平台,而且加强教育科研队伍的建设也十分重要。首先,教育科研主管部门通过不定期组织学术交流,举办科研讲座,普及和推广最新的教育科学理论与方法。作为科研管理者也应不断的加强学习,增强教育科研的兴趣,重视自身的能力修炼,提高教育科研的专业素养,投身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积累经验。对中小学教育科研人员进行培训,培训方式可以丰富多样。脱产进修,业余轮训,自学,到教育教学一线学习。强化教师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教育科研基本方法,步骤,执行等,用理论来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业务素养,为教育科研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于加强学校科研管理不仅是促进教育科研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调动教育科研人员积极性、强化教育科研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社会效益的需要。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必须重视学校科研管理,必须重视学校科研管理中呈现的问题,并对症下药,只有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才不会阻碍中小学教育科研前进的步伐。才能使中小学科研管理健康成长,推动教育科研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浅析中小学教育科研现状及解决对策 宗洁《教育与改革》201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