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论文(5篇)

网友发表时间 904056

【导言】此例“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论文(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论文1

论文摘 要: 教育科研在解决学校教育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理论建设等诸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教育科研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围绕中小学的教育科研现状及解决对策等问题展开探讨。

中小学开展的教育科研活动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体系。很多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逐渐认识到,教育科研在解决学校教育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理论建设等诸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教育科研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围绕中小学的教育科研现状及解决对策等问题展开探讨。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如上所述,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总体上看,中小学教育科研整体水平仍不够高,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从观念上来看,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对科研工作的认识误区。

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部分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意识较之以前有所提高了。他们已经认识到教育科研对教育教学活动改进,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很大帮助,认识到科研可以使教育教学理论更加完善成熟。但是,从整体而言,部分教师对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存在许多观念上的误区。

误区一,搞教育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是专门机构与专业人员的事。很多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只是教书匠,充其量“传道、授业、解惑”,搞教育科研只会分散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误区二,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学校管理人员只是把教育科研与评先进、评优秀挂钩,把科研工作的进行作为考核教师的手段之一。这会导致一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教育科研只是证明个人能力的一种方式,是提高工资的一种手段,是换取名誉的一种途径。

误区三,不少中小学教师把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简单地理解为的数量多少。他们盲目地通过在各种期刊上来证明自己的科研能力,甚至为了增加的数量,不惜把钱花在不知名的期刊上。

(二)学校教育科研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科研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教育科研的管理方面来看,学校管理者忽视对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很多学校出现这种情况,只重视立项和结果鉴定时的管理,忽视整个教育科研工作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一些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成功,获得立项以后,科研工作就立刻进入停滞状态,申报人员将其放置一边,学校管理者也没有进行指导和管理。直至结题阶段,申报人员才开始找资料,补记录,编写研究报告,东拼西凑,整理出一套材料,拿到一个国家、省级或市级的奖状或证书就告一段落。因此,中小学的教育科研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对课题的监督、检查、成果的鉴定上。

2.教师在教育科研过程中存在理论指导不足。中小学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也正是因为此,中小学教师缺少足够的时间及时学习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一方面,他们掌握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较少或者比较肤浅,难以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即使掌握了一些教育方面的理论或方法,大部分中小学教师也无法用他们所掌握的这些教育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遇到的教育问题,因为他们经验丰富但理论基础薄弱。

(三)科研经费不足造成教师参与科研主动性不高。

一般来说,对于各级规划的课题,相应的管理部门应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但是,科研经费现状是,科研所需要的经费远远高于管理部门所给予的数量,中小学教师申请的科研项目要想出成果,除了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外,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研究成果价值偏低。

中国教育学者郑金洲曾经指出,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有行动无研究、有研究无成果、有成果无转化、有方法论无具体方法、有定性无定量、有叙事无提炼、有课题无问题、有师本无校本、有分析无元分析”等基本问题①。

教育研究成果价值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许多重要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还相当薄弱,有的还近乎空白;二是教育科研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功能没有充分表现出来。科研的宗旨是要改进实践。教育科研应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服务,真正以改进教学为目的的科研活动并不多。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总体水平不高,已无法适应新形势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工作要求。

二、针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论及的各种问题,结合国内外学者在教育

科研方面的研究成果,我认为中小学教育科研要想走出误区,不断提高科研素养和科研水平,应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研究型教师已成为新形势下对当代中小学教师的时代要求。所谓研究型教师就是把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实践与理论分析创新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化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中小学教师向“研究型”转变离不开教育科研。

一方面,中小学教师要认识到,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既不同教育专家的教育科学研究,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学经验总结。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应该是在研究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理论的充实和创新。这样,既不会把教育科研工作专家化、专门化,又不会把教育科研工作看作教学工作之外的附加工作。

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要在发展自身、发展学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育科研工作,摒弃科研是为了“晋级评优”的思想,克服形式主义和应付了事的工作态度。广大中小学教师要认识到只有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提升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教育科研的管理制度。

如何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我们认为,从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现状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要从课题选择、评审、立项开始,到课题的检查、鉴定及奖励,整个教育科研过程需要不断完善。不能在一些教师刚开始申请课题时,学校表现很积极,整个科研过程却不闻不问,加上教师自身也很懈怠,使得整个研究过程极为松散,科研成为空谈。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对整个科研的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及时督促,对不能按时完成研究任务的教师取消其研究资格,结题时不予上报。

严格申报教育科研课题的教师资格。有的教师平时教学工作质量不高,考核成绩较差,但数量不少,申报课题很积极。对于这种教学工作考核成绩不好的教师,在制度中应明确规定,在课题申报或者验收时不应给予过高评价,必要时取消其上报资格。

可以设立专门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同时打通科研、教学、教师培训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师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在申报教育科研课题时得到必要的指导,从而营造广大教师积极参加的科研环境。

(三)加强教育科学理论培训,以先进的理论指导科研工作。

中小学教育科研加强理论培训是指,中小学教师要接受教育理论的指导,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而不是对教育实践遇到的问题或教育创新进行盲目的、无计划的、随意的经验总结。具体说,中小学可以聘请教育理论工作者进校指导或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教育培训,熟练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基本步骤,以理论武装自己。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从事系统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以此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科学素养、教育素养。

(四)建立教育科研激励机制,加大教育科研经费投入。

要改变中小学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的功利思想,调动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建立教育科研激励机制。通过教育科研激励机制,引导中小学教师端正进行教育科研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实践。

一方面,学校必须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来评价成果的价值,不能根据发表文章数量来评职晋级,否则会挫伤一部分真正想从事研究的教师的积极性,影响研究结果的价值和实用性。

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设立“教育科研专项基金”,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充分的科研经费支持,使教师在从事科研工作时无后顾之忧,从而提高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五)重视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科研成果价值偏低是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较为普遍的现象。很多教育科研成果对教育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未涉及或未作深入研究,大部分提出的研究成果仍然是口号式的,虽然有些道理,但是可操作性很低,实用价值不大。事实上,评价一项科研成果是否具有价值应该看其对本校甚至中国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是否有帮助,其现实意义尤为重要。

只有科研成果面向实践,才能发挥应有的价值。因此,教育科研成果是否运用到学校实践中去,是判断教育科研活动是否具有价值的关键。当然,只有通过教育科研活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有过一段经典的言论:“如果你想使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快乐,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艺术,那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在目前如火如荼进行的新课改过程中,“研究型”教师的理念已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教师通过参与教育科研活动,一方面解决现实问题,另一方面形成新的教育理念;一方面提高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已经引起了相当多学校和教师的高度重视。

注释:

①郑金洲。学校教育科研中存在的八大问题亡[j].人民教育,2007,(6):49-52.

参考文献:

[1]杨占苍。一个教育函数方程式的解读[j].中国教育报,2002,(9).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山草香为大家整理的5篇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论文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小学教育科研论文。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论文2

关键词解决对策;教育科研;问题

中图分类号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5-0112-02

中小学开展的教育科研活动已经有几十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体系。很多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师逐渐认识到,教育科研在解决学校教育实际问题、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理论建设等诸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学教育科研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但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学校教育科研工作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围绕中小学的教育科研现状及解决对策等问题展开探讨。

一、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如上所述,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总体上看,中小学教育科研整体水平仍不够高,远远不能适应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我国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从观念上来看,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对科研工作的认识误区。

从一定意义上说,现在部分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意识较之以前有所提高了,但是,从整体而言,部分教师对中小学的教育科研工作存在许多观念上的误区。

误区一,搞教育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是专门机构与专业人员的事。很多中小学教师认为,自己只是教书匠,充其量“传道、授业、解惑”,搞教育科研只会分散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误区二,学校领导重视不够。学校管理人员只是把教育科研与评先进、评优秀挂钩,把科研工作的进行作为考核教师的手段之一。这会导致一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教育科研只是证明个人能力的一种方式,是提高工资的一种手段,是换取名誉的一种途径。

误区三,不少中小学教师把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简单地理解为的数量多少。他们盲目地通过在各种期刊上来证明自己的科研能力,甚至为了增加的数量,不惜把钱花在不知名的期刊上。

(二)学校教育科研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育科研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教育科研的管理方面来看,学校管理者忽视对教育科研的过程管理。很多学校出现这种情况,只重视立项和结果鉴定时的管理,忽视整个教育科研工作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一些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申报成功,获得立项以后,科研工作就立刻进入停滞状态,申报人员将其放置一边,学校管理者也没有进行指导和管理。直至结题阶段,申报人员才开始找资料,补记录,编写研究报告,东拼西凑,整理出一套材料,拿到一个国家、省级或市级的奖状或证书就告一段落。因此,中小学的教育科研管理不能只停留在对课题的监督、检查、成果的鉴定上。

2、教师在教育科研过程中存在理论指导不足。中小学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也正是因为此,中小学教师缺少足够的时间及时学习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一方面,他们掌握的教育理论和方法较少或者比较肤浅,难以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即使掌握了一些教育方面的理论或方法,大部分中小学教师也无法用他们所掌握的这些教育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遇到的教育问题,因为他们经验丰富但理论基础薄弱。

(三)科研经费不足造成教师参与科研主动性不高。

一般来说,对于各级规划的课题,相应的管理部门应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但是,科研经费现状是,科研所需要的经费远远高于管理部门所给予的数量,中小学教师申请的科研项目要想出成果,除了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外,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研究成果价值偏低。

中国教育学者郑金洲曾经指出,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有行动无研究、有研究无成果、有成果无转化、有方法论无具体方法、有定性无定量、有叙事无提炼、有课题无问题、有师本无校本、有分析无元分析”等基本问题。

教育研究成果价值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许多重要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还相当薄弱,有的还近乎空白;二是教育科研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功能没有充分表现出来。科研的宗旨是要改进实践。教育科研应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服务,真正以改进教学为目的的科研活动并不多。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总体水平不高,已无法适应新形势对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工作要求。

二、针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针对上述论及的各种问题,结合国内外学者在教育科研方面的研究成果,我认为中小学教育科研要想走出误区,不断提高科研素养和科研水平,应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研究型教师已成为新形势下对当代中小学教师的时代要求。所谓研究型教师就是把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实践与理论分析创新相结合,促进教师专业化和研究水平的提高。中小学教师向“研究型”转变离不开教育科研。

一方面,中小学教师要认识到,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既不同教育专家的教育科学研究,又不同于一般的教学经验总结。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应该是在研究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理论的充实和创新。这样,既不会把教育科研工作专家化、专门化,又不会把教育科研工作看作教学工作之外的附加工作。

另一方面,中小学教师要在发展自身、发展学校的基础上来进行教育科研工作,摒弃科研是为了“晋级评优”的思想,克服形式主义和应付了事的工作态度。广大中小学教师要认识到只有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提升教学水平,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教育科研的管理制度。

如何制定一套科学、完善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我们认为,从教育科研管理制度现状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教育科研管理制度要从课题选择、评审、立项开始,到课题的检查、鉴定及奖励,整个教育科研过程需要不断完善。不能在一些教师刚开始申请课题时,学校表现很积极,整个科研过程却不闻不问,加上教师自身也很懈怠,使得整个研究过程极为松散,科研成为空谈。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对整个科研的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及时督促,对不能按时完成研究任务的教师取消其研究资格,结题时不予上报。

严格申报教育科研课题的教师资格。有的教师平时教学工作质量不高,考核成绩较差,但数量不少,申报课题很积极。对于这种教学工作考核成绩不好的教师,在制度中应明确规定,在课题申报或者验收时不应给予过高评价,必要时取消其上报资格。

可以设立专门教育科研管理机构,同时打通科研、教学、教师培训之间的关系,使得教师对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同时,在申报教育科研课题时得到必要的指导,从而营造广大教师积极参加的科研环境。

(三)加强教育科学理论培训,以先进的理论指导科研工作。

中小学教育科研加强理论培训是指,中小学教师要接受教育理论的指导,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而不是对教育实践遇到的问题或教育创新进行盲目的、无计划的、随意的经验总结。具体说,中小学可以聘请教育理论工作者进校指导或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项教育培训,熟练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基本步骤,以理论武装自己。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从事系统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以此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科学素养、教育素养。

(四)建立教育科研激励机制,加大教育科研经费投入。

要改变中小学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的功利思想,调动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必须建立教育科研激励机制。通过教育科研激励机制,引导中小学教师端正进行教育科研的态度,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实践。

一方面,学校必须本着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来评价成果的价值,不能根据发表文章数量来评职晋级,否则会挫伤一部分真正想从事研究的教师的积极性,影响研究结果的价值和实用性。

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设立“教育科研专项基金”,为中小学教师提供充分的科研经费支持,使教师在从事科研工作时无后顾之忧,从而提高教师从事教育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五)重视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科研成果价值偏低是当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工作较为普遍的现象。很多教育科研成果对教育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未涉及或未作深入研究,大部分提出的研究成果仍然是口号式的,虽然有些道理,但是可操作性很低,实用价值不大。事实上,评价一项科研成果是否具有价值应该看其对本校甚至中国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是否有帮助,其现实意义尤为重要。

小学教科研论文3

开学初,该校进行教科研奖励讨论。有的教师质疑:“我们一分钱都没有拿到,王老师却拿了好几千元。差距太大,应该封顶。”也有教师反驳:“不容易,还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多劳多得,不该封顶。”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学校采纳了折中方案:“3篇以上封顶,但核心刊物不封顶,而且加倍奖励。”

事后,校长找王老师谈心:“学校出发点是调控,想用数量换质量。”“没关系,本来我也想调整。”王老师笑着说。

从此,王老师种好了教学“责任田”后,就在自己的“自留地”上默默耕耘。尽管王老师“减产”了,但“含金量”大大提升,论文大多发表于核心刊物。几年后,王老师被聘为教授级高级教师,并成为省“教育家工程”培养对象。

这则案例正是当前学校科研的真实写照。目前,教科研涌动着一股浮躁的潜流,陷入唯数量论英雄的怪圈,使得教师难以成长为专家。这与崇拜数量的奖励机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笔者认为,要使教科研返璞归真,“封顶”是行之有效的举措。

首先,“封顶”有利于抑制“浮夸风”。当初,教科研“下嫁”到中小学时,大多教师敬而远之。此时,不“封顶”的奖励机制,确实为营造氛围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它像一把双刃剑,逐渐滋生出“为奖励而科研”的弊端。更为奇怪的是,近年来,论文数量年年攀升,质量却节节下降。不少教师舍本逐末,只把科研作为获取奖励的筹码,甚至不惜丢弃师德,肆意剽窃论文。为了抑制“浮夸风”,“封顶”关阀势在必行。

其次,“封顶”有利于顺天致性。“封顶”后,会不会挫伤教科研“专业户”的积极性呢?德西效应揭示了这个谜底。人们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如果同时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这种外加报酬抵消内感报酬的现象,称之为德西效应。教科研在于揭示奥秘,造福人类,其本身就蕴藏着迷人的魅力。事实上,大多数教师之所以成为“专业户”,是因为被它的魅力所感染,即使没有奖励,也能陶醉其中。过度的奖励,往往适得其反,扰乱情趣。因而,从德西效应看,通过“封顶”,退出部分奖励,反而能收到顺天致性的效果。

最后,“封顶”有利于提升品位。如果不“封顶”,有些“专业户”就会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蒙蔽,仅盯着论文数量做学问,把时间耗费在琢磨怎样上。真正的科研往往需要长期的酝酿、自由的思想去求索,容不得丝毫浮夸。“封顶”后,学校的“风向标”变化了,“专业户”也会跟着自我调整,转而关注含金量,这有利于静下心来做学问,提升品位。

以上探讨了科研奖励“封顶”的势在必行,那么如何顺利实施好呢?笔者认为,学校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做到知者不惑。

通过“封顶”,尽管教科研的数量会减少,但质量会大大“拔节”。当教科研真正催生出教育名家时,也就是学校成为名校的时候。只有学校认识到教科研的真谛,才肯下决心“封顶”。“封顶”不是“封杀”,其目的是调控“数量”,让教师腾出时间,潜心做学问,成为专家。只有教师感悟到学校的用心良苦,才能乐意接受“封顶”。

第二,注重循循善诱。

“封顶”后,教科研“专业户”的经济利益暂时会受到损失。此时,学校领导要带头垂范,避免教师对“封顶”的曲解。学校要注重精神鼓励,以表明“封顶”只不过用来“调控”,绝不是怠慢教科研。学校应该加大优质论文的奖励力度,同时确保“专业户”优先评优晋升,引导全心投入教科研。

第三,搭建转化平台。

教科研的归宿是转化为生产力。学校既要助推“专业户”推出精品,更要善于搭建转化平台,尽可能地转化为生产力。当精品科研转化时,不但能佐证学校“封顶”的真知灼见,而且还能增强教师对“封顶”的认同感。只有“专业户”品尝到“封顶”带来的成就感,才能体味到学校的呵护,并更加陶醉于教科研。

小学教科研论文4

一.从本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做好教科研成果推广工作。

1.召开教师课题或论文成果学习研讨会。

教师课题或论文成果学习研讨会,每学期开一次。研讨会的举行,采取分组学习方式(如分文理科组),在研讨会上,先让获得课题或论文成果奖的教师介绍自己的教科研成果,要求着重介绍自己的有效的经验做法和取得的成果,介绍时不照论文原稿读,而辅之以讲解,并有时间限制,然后围绕着学校教师的教科研成果交流学习的体会,分组展开研讨,着重谈自己对教科研成果的体会,说说哪些做法值得自己借鉴,哪些做法值得商榷,提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做法、建议。研讨时有记录人做好研讨情况汇总,并由代表在全体教师大会上作汇报。这种做法能提高教师的参与程度,使教科研成果深入人心,使教科研成果在学校得以有效推广应用。

2.借助校本培训的有效方式推广成果。

(1)校级教研制度化,校际教研经常化。学校专门制订了校本教研的制度和计划,提倡教师相互听课,共同探讨教育思想和教学规律,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继续实行备课组每周一次、教研组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制度。要求:每个组根据组内教师的空课时间合理安排,可以分时段;每次活动要有专题、有记录、有实效。方法:推行教法研究、问题会诊、案例分析、实践反思、观摩讨论等,并积极倡导即时交流、即时研讨和即时反思。(3)实施“蓝青工程”,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师资培训为突破口,对青年教师提出了“三年成型,六年成才,九年成名”的奋斗目标,每个学年都为教龄未满三年的新教师举行隆重的新老教师结对仪式。平时通过听课、学习、交流、指导,促进新老教师共同提高。期末,学校组织首席教师从课堂教学、听课、汇报课、教学成绩、获奖及特色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考核。

3.每年召开一次教科研成果推广现场会。

我校把召开教科研成果推广现场会作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学年召开一次,由教科室直接负责。对于在推广会上交流、推广的课题成果和获奖发表的论文,学校教科研领导小组认真筛选。做到先布置,认真准备,印好交流材料,人手一册。同时,学校还举行课题成果汇报课。就是让取得教科研成果的教师上成果实践课(指与课堂教学联系密切的成果),一般把上课放在开会之前进行,那些能充分体现教师教科研成效,又能结合课堂教学得以展示的课题实践课,是教科研成果推广最有效的见证。

4.创办校刊、宣传栏,宣传推广教科研成果。

校刊和宣传栏是推广学校教科研成果的主阵地,是学校教科研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我校正着手创办校刊,内容包括一些固定栏目:如(1)学校教科研活动信息报道;(2)教师课题研究过程中相关论文选登;(3)教师在报刊上发表或在上一级论文评比中获奖的论文选登;(4)本校师生作品选。也设一些不固定栏目,如(1)外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科研成果选登;(2)上级教育政策法规或学校规章制度选登;(3)教育教学热点问题探讨等。

二.加强对外合作交流,让教科研成果走出校门。

1.与西苑中学实行连锁办学。在教学上,两校规定各备课组每两周进行一次教学交流。公开课,两校教师互听互评;新教师汇报课,由两校的评委一起听课、打分、评课。这一崭新的办学模式,实现了名校带新校、两校优势互补、携手共进的发展目标,开创了金华教育领域的先河。近两年的连锁办学,使南苑中学的教育教学稳步朝着“更高、更快、更强、更实”的方向发展,使西苑中学快速步入正轨,校园环境建设、教育教学管理方面都取得了本质性的变化。

2.经常与上级教科研部门保持联系,争取教科研工作的指导。积极参加教研片区活动,认真承担活动任务。如婺城区、金东区、开发区的语文、数学、自然、英语等学科教研活动,多次争取到我校举行。从教育教学管理、*山草香 *教科研开展、优质课展示等方面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如2003年2月,金华教育学院政史专业学生在我校实习;10月,浙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学会会员来校进行教学研讨;11月,徐霞老师到金华四中参加新教材课型展示暨经验介绍活动;12月,金玉石校长应邀参加省教育学会“适应新时代、创建特色学校”研讨会,并在会上作典型发言;同月,金华教育学院校长提高班45位校长来校参观学习,等。

3.与兄弟学校教科室经常联系,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交流。如2003年3月,金华江南五校课改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不定期请有关专家、领导、名师来我校举办教科研讲座,进行教育实验工作指导。同时经常走出去或者通过网络,学习人家的教科研经验,以促进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向着正规、科学、深入的方向健康发展。

4.通过报刊,推广成果。

通过报刊,推广教科研成果是我校教科研建设的重要一环。教师将成果写成论文,通过投稿,发表到省市或部级刊物上,教科研成果推广范围广,其价值也逐级升高。近年来,我校教师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已达近百篇。

5.充分利用学校网站上的教科研主页进行学习指导和交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我校的教科研工作起到宣传推广的积极作用。

附:2004年度教科研推广示范一览表

序号

活动项目

1

2004年3月20日金宁凤假日活动教研室组织,金华磐安两地〈中考复习讲座〉

2

2004年5月金宁凤教科所组织“千师共教,万生同学”工程网上

3

2004年7月杨春教师金华市新课程学科培训科学第一册的主讲教师

4

2004年7月李萍老师为金华市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培训的讲课教师

5

2004年5月董宇弘参加“千师共教,万生同学”工程

6

2004年6月何春花参加“千师共教,万生同学”工程

7

2004年7月杨春参加“千师共教,万生同学”工程

8

2004年11月杨春参加浙江省课改巡礼展

9

2004年5月陈福春参加“千师共教,万生同学”工程

10

2004年10月成雪春市语文青年教师优质课展示活动

11

2005年1月成雪春七年级下语文新课程培训

12

兰溪兰江小学来校学习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13

兰溪实验小学来校学习

14

金华教育学院校长培训教育管理见习

15

市委市府领导来校调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现场会)

16

王胡莹在金华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培训研讨会上交流

17

徐映红参加省思想政治新课程培训上课

18

1+1≥2(金华日报)

19

合作探究促课改,同伴互助结硕果(金华晚报)

20

在国旗下演讲,我很光荣(浙中新报)

21

为教师发展架构合作平台(浙江教育信息报)

22

赵祥斌、童洁到澧浦初中上思想政治示范课

23

小学教育科研论文5

关键词:小学;教育;心理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001-01

1.引言

当前,由于小学教育心理学理论应用研究起步较晚,大部分内容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实际应用过程与小学教育体系、教育心态、素质教育、6-12岁小学生个体思维存在一定差异,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加强当代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对于提高教育心理学实际教学质量、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改善教学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小学教育心理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育心理学整体内容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目前,小学教育心理学存在的首要问题在于,整体内容过于庞杂、体系繁复、个别课题专业性不强,缺乏实践性、无法解决实际教学中,小学生心理出现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小学教育心理学发展起步较晚,忽视了小学生心理存在的逆反性,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盲目性。后期教育心理学发展主要方向在于学科教育、品德心理学、教学心理等,同时糅杂大量遗传、生理构造、发育、心理卫生等其他学科内容。由此可知,小学教育心理学涵盖了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发展心理等多个方面,整体的教育心理学过于复杂、教学情景过于多元化,忽略了个体实际发展需求,缺少小学生个性调查环节等。无法针对小学生年龄、行为、情绪以及实际心理活动进行分析,数据支撑不足,理论与实际教学相脱节。

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关系模糊不明确。由于小学教育心理学内容过于庞杂、整体结构凌乱,因此导致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关系模糊、划分不明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教育心理学与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法等内容,没有明确的划分,部分学者认为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附属产物。然而,实际教学表明,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独立完整的学科,它具有特殊的内容、特殊的现象、特殊的教育作用等;第二、学科方法应用方面,多借鉴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缺乏对6--12岁小学生性格、年龄、行为的深入研究,应用的方法脱离小学教育实质。

教育心理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程度偏低。教育心理学在日常教学活动重视理论教育,缺乏教学实践。实际研究与应用过程,缺乏对小学生年龄、心理活动、教育背景、家庭环境、个性等相关内容资料的搜集与研究。实际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与心理教育,方面严重欠缺,积累经验不足,理论应用存在不科学性,缺乏相应的实践依据。同时,受到传统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影响,小学教育学理论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导致缺乏对先进科学技术与手段的应用,大部分教育学理论局限在学科教学、校园服务。小学教育心理学应用层次不高,缺乏多元化发展,忽视家庭教育,应试教育心理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程度偏低,不利于其平衡发展。

3.小学教育心理学未来发展对策与建议

优化教育心理学理论、合理整合体系结构。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拥有特定的服务对象、基本原则等。小学教育学理论实际应用发展过程中,必须优化理论内容,整合体系结构,保证其具有核心教学内容。具体改进措施如下:第一,明确教育心理学实际研究目的、合理制定理论框架、满足实际教育教学目标;第二、根据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特点、实际教育需求,安排相应的学科内容,各学科应保证具有互联性、交叉性、共性等,具有深层次、多元化的特点,满足个体差异性要求,同时弥补单一学科的短板,优势互补;课程设计、内容覆盖应保证均很发展、体系建设应满足当前信息化时代要求,教育心里学理论与时俱进,与当前社会发展心态、小学教育相吻合。满足以三点后,仍需注意,教育心理学发展是一个是持续、漫长的过程,应不断更新理论,保证其平衡、向上、可持续研究。

严格与邻近学科界定、科学运用研究方法。小学教育心里学理论实际应用研究,应秉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科学与邻近学科进行界定、合理运用研究方法,具体实施措施如下:第一、严格界定区分教育心理学与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法,使学科教学明确化;第二、科学运用教育学方法,如"多方法三角测量"、"多特质多方法模型"等。运用定量研究与实验研究等方法,从不同角度,更为客观、真实,分析小学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现象、整体特征,并不断完善,优化;第三、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先进的小学教学思想,开放式思想理论,改善传统小学思想,合理把握小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特点、分析心理发展的异同点等,切实提高小学教育心理学应用实际效率。

基于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教育心理学教育。随着小学信息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先进科学技术运用到心理教育学中,可以有效加强理论深度,提高心理教育学研究与应用的实际质量,应始终依据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心理学的指南。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明确以"小学生"为本,重视小学生个性化发展,利用多元化的教学实验,收集各年龄段小学生或研究对象的心理特征,活动规律、教育背景、家庭背景等内容,从以上几方面出发,抽样调查取证,根据相应的特征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第二、教育学理论应贯穿在素质教育中去,在日常学习中,认真观察心理活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三、建设既满足校园环境,又满足家庭环境的教育心理学理论,打破传统教育心理学的枷锁,以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为基本原则,推动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4.结语

通过对小学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展开深入探究,仔细分析了小学教育学理论发展现状、特点,重点对小学现存的教育讯整体内容缺乏系统性、完整性、与邻近学科关系模糊不明确、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程度偏低等问题进行细致讨论。明确,小学教育心理学应用发展,应秉持科学发展观,以人文本的发展理念,借鉴外国先进的教学经验,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切实推动小学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小学教育心理学应用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90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