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经济方面论文实用5篇

网友发表时间 1399001

【导言】此例“经济方面论文实用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经济类毕业论文1

一、毕业论文撰写前理论准备的重要性

由于毕业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检验学生数年学习中掌握知识的程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水平的一份综合性答卷,所以毕业论文撰写前的理论准备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毕业论文撰写前的理论准备是毕业论文撰写的基础。选好了毕业论文的题目,必须进行理论准备,否则积累资料、形成论点和论据都会迷失方向。以《对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的有关问题思考》一文为例,论题一旦确定,必须接着实施理论准备,对什么是市场?什么是建筑市场?建筑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的条件和基础是什么?等等,必须先进行理论回答,然后再按照理论思路去搜集资料,再形成论点和论据。有人以为这种做法违背了“结论产生于调查研究的末尾”的惯例,其实,学生所选的一般都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已有相当程度感性接触的领域的论题,从已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毕业论文撰写的重要一步,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调查研究、搜集资料阶段来验证这种理性认识的正确与否。

二、毕业论文撰写前理论准备的范围

撰写毕业论文必须掌握较为广博的理论知识,只有知识面广、功底深厚,才能在论文撰写中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显示出很大的能动性。如果知识面窄、底于很薄,在论文撰写中往往会受到很大的局限,写出来的论文要么空空洞洞,要么处处出错、闹出笑话。所以,在毕业论文撰写前必须进行理论准备,以积累知识。那么,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具备哪些方面的理论知识呢?

以经济学论文来讲,首先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xxx:《反杜林论》。《马克思xxx选集》第三卷,第259页)它指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因而是所有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在当前尤其显得重要的是要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它是xxx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社会主义时代的新的发展,是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理论。因此,撰写各种经济学毕业论文,都必须首先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作指导,它是撰写经济学毕业论文时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基础理论。

其次,还要掌握应用经济学知识,包括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财政学、外贸经济学、金融学、企业管理学,等等。这些学科所研究的规律性问题比政治经济学具体得多,不仅涉及生产关系改善、调整、改革,而且涉及生产力的合理配置;不仅研究经济规律,而且研究管理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可应用的特征。因此,它对于研究现实经济问题具有更直接的指导意义。比如撰写《试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论文,就必须掌握人口经济学知识,任何一本人口经济学教程都没有例外地指明了劳动者的素质实际上说的就是人本身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其中主要的根本的素质就是人口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不少教材还提出了对这三方面素质测定的一些数量指标,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些理性知识,就不至于闹出前面所讲的笑话,从中可见掌握应用经济学知识的重要性。

再次,还要掌握研究经济现象必须具备的方法论知识,这主要是指经济数学、统计学、会计学、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等有关数量分析方法的基本知识。任何经济现象都表现为质和量的统一。因此,对经济问题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就不能只停留在质的分析上,还必须进行量的分析,否则,研究只能停留在粗浅的阶段。毕业论文撰写中的一个通病就是满篇理论,而不进行实证分析,如果有也多是一些观点加例子。在不具备充足的条件下,例证分析是没有说眼力的,因为在不同的条件下,同样的事例可以传达不同的信息,而一些现代数量分析方法却可以避免发生类似错误。所以,不少人认为撰写经济学论文而不掌握数量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三、理解和正确运用基本理论的基本方法

为了深刻理解和正确运用基本理论,要注意下列各点:

其次,要科学地掌握理论,必须善于联系。一是联系理论所形成的客观条件,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确切地理解这一理论的内容。比如,要撰写《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就必须把市场形成的前提条件联系起来考虑,掌握了市场形成的一般前提条件,自然而然也就引申出建筑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前提条件:其一,体制条件;第二,相关市场条件3其三,行业用工特殊性条件。二是联系与其相关的理论,这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把握这一理论的实质。仍以上文为例,要揭示建筑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不仅要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还应掌握与此相关的理论,譬如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事物的产生总是它事物作用的结果,从这一原理我们认识到,建筑劳动力市场之所以能在当代中国应运而生,也存在着孕育它产生的必然的前提条件,这推动着我们去探究促使建筑劳动力市场产生的“他事物”。

经济学经济学论文2

北大经济学论文范文1:恋爱中的经济学

关键词:恋爱 供求 机会成本 信息不对称 博弈 边际效用

在众多文人墨客的眼中,爱情是同甘共苦,是志同道合,它是无私奉献而非刻意索取。从这种意义上说,爱情是纯洁的,无价的,神圣的。或许有些人认为,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爱情是对爱情的一种亵渎。但在经济学的视角中,爱情归根结底仍旧是一种经济行为,是某种形式的交易。用经济学的方式看待恋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益。

一、恋爱市场中的供与求

恋爱市场的供求双方自然就是男生和女生。由于男生在恋爱中通常更为主动和大胆一些,女生在恋爱中通常更为被动和羞涩一些,所以,我们不妨把男生定义为恋爱市场中的需求方,而女生则是供给方。我们把坐标轴的横轴规定为人数,纵轴规定为质量,也就是样貌、性格和家庭背景等综合因素。这样,我们可以画出恋爱市场中的供求曲线。

均衡点上的男生和女生可以认为已经解决个人问题。在均衡点之外的同学是单身的。在均衡点的左边,需求大于供给,即男生对爱情的需求大于女生的供给,或者说女生的眼光太高,看不上喜欢那些自己的男生。在均衡点的右边,供给大于需求,即女生供给的爱情产品超出了男生的需求,或者说男生喜欢的人眼光太高了,看不上喜欢那些自己的人。由此可见,即便男生和女生的人数相等,也不可能每个人都开始恋爱。对于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数学科学学院和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等区域性市场,由于男生远远多于女生,女生对爱情的供给肯定不能满足男生的需求;对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和中国语言文学系等区域性市场,由于女生远远多于男生,那么男生的供给也难于满足女生的需求。这就注定了恋爱曲线的平衡点难以寻觅!也就是说大学里的恋爱是稀缺性资源。对广大理工科的男生来说,若想获得恋爱这种稀缺性资源,就必须主动去追求女生,即提高需求曲线,来满足对方的供给。不要幻想女生来追你,除非你超级无敌优秀,而这种概率很小很小。

二、恋爱的机会成本

恋爱的成本包括准备恋爱时的搜寻成本和谈恋爱时的恋爱成本及失恋后的失恋成本。搜寻成本指为了找到恋爱对象所花费的搜寻信息的成本,比如说请朋友吃饭让他帮你介绍更多的异性给你认识。恋爱成本包括为了爱情的顺利进行或刻意制造浪漫气氛所花费的成本,主要包括时间和金钱,比如不得不放弃一些学习的时间以及花钱与恋爱对象一起看电影、吃饭唱歌等。失恋的成本主要是失恋后痛苦的感受和为了发泄情绪而花费的成本,比如疯狂的喝酒、抽烟、购物,或者抑郁不振而整日发呆。

对于我们男同学而言,要提前预估好恋爱的成本,判断成本是否会在你的承受范围之内。比如说,你想要出国或者是保研,并且如果不努力学习就无法实现目标,那么谈恋爱的成本就会超出你的承受范围。同时,我们也要预估自己能不能追得到某个女生,如果你的目标定得太高,那么很有可能就无法实现并且会浪费大量的精力、金钱和感情。对于女生,机会成本相对低一些。男同学将来随着品质的提高、事业的成功,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大,所以机会成本是很高的。女同学则因为年龄的因素,选择的范围逐渐缩小,机会成本相对低些。因此,想要恋爱的女生不妨大胆地去追求,反正投入的成本并不大,而且成功率也会比男生追女生的成功率要高。

三、恋爱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所谓信息不对称,原意是指交易中的双方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是不同的。对于恋爱市场来说,你喜欢某个女孩,但不知道那个女孩是否也同样喜欢你,这就是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的不透明会带来极大的成本:男生可能会很痛苦,因为他不知道是否该表白,该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表白,同样对于女生也是如此。所以,如果一个男生对一个女生有好感,那么他就要收集一些关于女孩的信息、资料,并且学会通过她身边的人来打听对方的情况,信息获得越多越有利于追求的成功,比如对方有无男友、兴趣、爱好之类的。这样,男生就可以大致判断出女生是否同样喜欢自己。然而,这又产生了另外的信息不对称女孩对男孩的信息一无所知。所以当女生遇到追自己的男生时,也不要马上答应,而是先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男方的信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彼此很有感觉,那就可以成为男女朋友了。

四、恋爱中的博弈

在博弈理论中有一些就是从男女恋爱中衍生出来的。有这样一个例子,一男一女谈恋爱,男的喜欢去看篮球,女的喜欢去听音乐会,这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到底是去听音乐会还是去看篮球?博弈论的分析证明这个博弈中存在的均衡是两个人要么都去看篮球,要么都去听音乐会,而到底去看芭蕾还是去看足球则取决于谁会先去买票。另外信息不对称是的博弈中也有一个恋爱的例子。有一个秀外慧中的女孩子面对一个男孩子的求爱,女孩子的选择就是接受或者拒绝。女孩子接受或者拒绝依赖于她对求爱者品德的判断,但女孩子并不确切地知道这个男孩子的品德是好还是坏。博弈论告诉我们女孩子的决策取决于她自己对男孩子品德概率的判断。

经济学是一门非常有生命力和乐趣的学科,它不但能够对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种重要的决策进行指导,还能够对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琐事进行有趣的、独特的解释。最近有人问笔者,你长得帅人缘好,还深入地了解了恋爱中的经济学,那么你为什么没有女朋友呢?笔者只好无奈地回答: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中有人都是理性,可是在面对爱情的时候,哪里有人会真正的理性呢?笔者并不理性,女生们也并不理性。因此,用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大学生恋爱的问题不见得百分百可行,但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供大家认识恋爱。

参考文献:

[日] 胜间和代《恋爱经济学》外文出版社

[中] 白波 博弈游戏 哈尔滨出版社

北大经济学论文范文2:古典经济学地租发展

地租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它关系到我们的吃穿住用行。在我们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时候,出现了古典经济学派,他们对地租有着那个时代特定的理解。这个学派是资产阶级中最进步的学派。它们的理论直接反对地主阶级的地租理论,是古典经济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最有代表的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这三位。下面我将分三部分来介绍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的发展,分别是古典经济学地组理论的历史演变、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的内容、古典经济学的不足。

关键词:

地租;古典经济学;利润;价值;剩余价值

一、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的历史演变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土地所有权只属于国王,诸侯大臣可以世代享用,人民没有土地所有权。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土地所有权成为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就使得社会上掀起了研究地租理论的热潮。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是资产阶级理论中最进步的一个学派,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当时英国的主要矛盾就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所以这些古典经济学家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主要攻击地主阶级的地租理论。这也成为了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地租是在封建时期就出现了,但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租在本质上和封建社会的地租有着严格的区别。第一个研究资本主义地租理论的是威廉配第,它曾试图揭开地租的面纱,但是他忽略了利润这个概念,却把地租和剩余价值混为一体。亚当斯密对地租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而大卫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里研究地租理论最透彻、最充分的经济学家。

二、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的内容

1.威廉配第的地租理论

威廉配第在《赋税论》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写地租问题。配第的经济思想就是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他主要从劳动价值论和工资论这两方面来研究地租理论。

(1)配第是最先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基本原理,即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所包含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他把地租看作是剩余价值的基本形态。他认为土地所有的收获量减去生产费用,最后剩下的那部分就是地租。这里说的生产费用是指种子的价钱和工资。工资是指能满足工人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因此配第所说的地租就是土地上生产的农作物所得的剩余收入。

(2)配第还论述了地租的多少与工资的数量有密切关系的。土地生产出来的总价值是一定的,满足工人最低消费量也是一定的,所以地租的多少就取决于工资的多少。在社会劳动生产率和谷物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地租与工资是成反比关系的。另外配第还是第一个提出极差地租的人。对未来的学者研究地租具有很大参考价值。

2.亚当斯密的地租理论

在斯密的研究中,地租不单单是纯纯的收获量减去生产费用的剩余部分。斯密引进了利润这个概念,这也是斯密的进步之处。但是因为他的研究方法的双重性以及受重农思想的强烈影响,所以他的地租理论讲述的不太明确。比如他认为地租是租地人按照土地实际情况所能缴纳的最高利润:比如他认为地租成为商品价格构成部分的方式是和工资、利润不同的,工资和利润的高低,是价格高低的原因,而地租的高低,确是价格高低的结果。

(1)总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长物。人要生活和生存就必须要为自己所消耗的生活资料付出一定的劳动量。作为基本食物的土地生长物,在市场上一定有需求,通过交换实现它的价值,这价值除了满足自己及家人的生存发展外,一定还有剩余。这部分剩余不仅仅足够补偿雇佣劳动所垫付的资本及其利润,还留有作为地主地租的余额。所以像谷物这种基本满足人类生存的生活资料是一定总能提供地租的。不同的土地因为肥沃程度不同,产量就会有多有少,地租就会有不同。土地的位置不同,也会影响土地的租金。同样肥沃的土地,离市区近的土地会比郊区的土地提供的地租更多。因为偏远地区的产物必须运到市场,这需要较大的劳动量,剩余部分就会减少,所以农业家的利润和地主的地租都会相对减少。但是后期良好的道路和交通使郊区的产物的运费大大降低,可以说与都市附近地方接近同一水平。那么由于偏远地方的劳动力低廉,它们的谷物又以低于市区谷物的价格在市场上出售,所以使得市区土地的产物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剩余部分减少,地租也就下降了。

(2)有时能提供有时不能提供地租的土地生长物。在各种土地生产物中,只有人类食物是必须提供地租的,其他生产物,随着不同情况,有时能提供地租有时不能提供地租。在原始状态下,人类更注重食物也就是维持生存就可以了。大部分的衣服或者住房用的材料都会被闲置,所以没有价值,也就不可能产生地租。正所谓地租是源于价格和利润的结果的。到了进步时期,人类的生存技能提高,获取食物的能力提高,开始更加注重衣服和住房。衣服和住房有时供不应求所以自然有人愿意用超过市价的费用去购买这些物品,这就产生了利润,剩余部分自然也够支付地租的。这样衣服或者房屋在市场上可以进行交换,供不应求的时候就可以提供地租。

3.大卫李嘉图的地租理论

大卫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里研究地租理论最透彻、最充分的经济学家。斯密将地租与资本和利润混为一谈,把改造土地的那部分成本也算作是地租。但是李嘉图所认为的地租是为使用土地的缘由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而之所以产生地租是因为能够耕种或者说让人开发利用的土地并不是像空气那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他是有限的,并且相对于逐渐增长的人口位数不多。所以才出现了我们口中的地租。李嘉图明确了地租的含义,更提出了极差地租,理清了利润和地租的关系,让我们对地租有了新的认识。

(1)极差地租。使用土地支付地租,只是因为土地的数量是有限的。但是支付地租多少,又跟土地的质量有关系。不同质量的土地收取不同的地租。随着社会的发展,当次等土地被开发后,头等土地马上就开始有地租了,它们之间的地租差额就在于它们的质量不同。当三等土地投入耕种时,二等土地也就开始有了地租。而一等土地的地租就要增加。因为利润是不变的,所以更高级的土地剩余的那部分就必须支付地租。这就说明农产品的价格是由劣等土地的农产品价格决定的。举个例子,比如第一、二、三等土地使用等量资本和劳动是所产净产品分别为一百、九十、和八十夸特谷物。那他们的农业资本的利润率应该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所得的利润都是一样的,那么一等比三等多出那二十夸特、二等比三等多出那十夸特只能用作地租,这就是李嘉图所阐述的极差地租。

(2)地租和利润是对立的。李嘉图认为地租、工资与利润都是由于劳动创造的价值,都是产品价值的组成部分,如果说地租占得比例大了,自然利润和工资就会减少。反之,如果地主的分量减少,利润和工资的比例也就增多了。这是个反比关系,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李嘉图强烈反对谷物法,因为谷物法会让粮食价格上涨,有利于地主阶级,对资产阶级不利。所以他的理论还是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的。

三、古典经济学地租理论的不足之处

古典经济学家们对地租理论的研究做了很多贡献,但是由于他们的阶级属性和时代的限制会存在很多缺陷。配第忽视了利润的概念。而斯密将地租和资本的利息与利润混为一谈,把改造土地的那部分成本算做了地租。李嘉图认为利润和地租不是一回事儿,认为利润和地租是相互独立的,但是他所提出的极差地租,说的是最劣等的土地是没有地租的。其实他没有认识到最劣等的土地也应该是有地租的。那就是马克思后来提出的绝对地租。综上所述古典经济学对地租理论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为我们后来的经济学家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虽然古典经济学的地租理论既有科学的成分,但也有其错误和混乱的地方。配第发现了剩余价值的存在,但是他把剩余价值和地租混淆了,认为所有土地的生产物的产出量减去生活费用剩下的都是地租,这是不对的。而斯密认识到了剩余价值的起源,但是还是没有明确出利润和地租的关系。李嘉图提出了极差理论而且还明确了地租和利润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他却没有抽象出剩余价值的概念。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他们的学说中的缺陷慢慢地显露出来,也不再能站得住脚跟。但是其中的进步部分后来被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所吸收,发展到了现在的政治经济学的地租理论,并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作者:李冰 单位:吉林大学

参考文献:

[1]威廉配第。赋税论[M].华夏出版社,2006.

[2]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经济学经济学论文3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社会主义;马克思

近两年来,我国报刊上讨论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现代)经济学的位置、功能的文章很多,其中有多种不同的看法,有些甚至是完全对立的。分析这些不同看法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我们正处于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一方面社会基础在变,而且变得相当快。另一方面,虽然上层建筑相应地也在变,但变的速度比较慢。因此,就出现了差距和矛盾,自然就形成各种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准确定位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位置和功能,需要我们把握好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怎样看待西方经济学

(一)现在大家讲的西方经济学和当年马克思批判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虽然有继承关系,但内容却发生了很多变化。过去,我们认为西方经济学只是为资产阶级私有制辩护的庸俗经济学。然而,在西方经济学里却很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因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在西方经济学者看来是毋须讨论的既定前提,尽管这种观点存在着问题,但在他们现在的书中所研究的重点早已不是这个问题了。西方经济学现在也讲“制度”,但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生产关系总和制度,而是选择资源配置方式的机制体系,即西方经济学认为的最有效的经济资源市场配置机制。这里讲的制度已具有了另外一种涵义。20世纪以来,在西方国家也出现了新制度经济学,其侧重用交易费用的观点分析问题,这种分析方法可以作为政治经济学中生产关系研究的一个补充。

(二)应鼓励对西方经济学进行创新性研究并有分析地加以利用。田国强在2005年《经济研究》第2期发表文章指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有作用(事实上,二战后西方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利用过西方经济思想,如货币主义、供应学派的思想等)。由于我们在改革经济体制方面已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我国也可有分析地利用西方经济学分析研究人类社会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方法。事实上,我国在很多方面(主要在经济政策和经济措施方面)已经有分析地加以利用了。如,按照西方经济学的划分方法,把经济问题分为微观和宏观两部分。在宏观方面,我们也在利用西方惯用的调控手段,尽管在调控的具体措施方面有所差别,但基本方法大体类似西方经济学的方法。另外,中国不少学者尤其是中青年学者,都喜欢用西方经济学的方法研究问题,说明西方经济学有吸引人的地方。如,有人就说西方经济学比较具体实用,不是脱离现实讲空道理。为此,我们应鼓励对西方经济学进行创新性研究,并敢于将研究的成果引入到教学中去。

(三)对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不宜采取片面的强制措施来扶一个压一个,而应兼收并蓄,为我所用。目前,西方经济学在我国传播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快,但应该承认西方经济学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许多中青年似乎更热衷于西方经济学的方法体系。现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中国真正懂得政治经济学又熟悉西方经济学的人太少,评论起来往往不是偏于这一方,就是偏于那一方,很少能做出全面中肯的科学评价,有时甚至还出现盲目跟风的现象。如,有人把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绝对对立起来加以批判,这显然有些过于偏执。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虽然属于不同的思想体系,其中确有某些对立的成分,但由于它们研究资本主义是从不同侧面(前者是从资本主义资源配置,后者是从经济利益关系)研究的,从这个角度看,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因此,对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不宜采取片面的强制措施来扶一个压一个,那样做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正确的态度是认真抓好对这两门科学的研究,脚踏实地运用这两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只要它们包含有真理的成分,或部分是真理,就没有必要害怕它,而且要兼收并蓄,为我所用。

二、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在教学和研究中的指导作用

(一)首先要理解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以前,在实践中究竟应怎样理解及如何贯彻马克思主义精神方面,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因此,我们要从与时俱进的角度弄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中,哲学是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在运用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社会经济问题时曾提出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这些理论观点往往与当时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但现在仍然可指导我们的行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今天仍带有普遍指导意义,但需要用新的实践来丰富和发展它。否则,只是干巴巴地把原有几条结论当作一成不变的公式,很难真正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如,在过去阶级矛盾尖锐的条件下,马克思很强调阶级斗争。然而,今天在对立阶级已基本消灭的情况下,如再强调阶级斗争为纲恐怕就脱离实际了。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在体制和政策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观点,但并没有违背马克思主义,而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二)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

1.作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政治经济学原本只包括资本主义部分(资本论)。传统观点认为,政治经济学包括两个部分,即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实际上,作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政治经济学原本只包括资本主义部分(资本论)。列宁在论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观点时指出,在马克思时代世界上还没有出现社会主义。既然在马克思的时代并不存在社会主义,当然也不可能撰写出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社会主义部分的政治经济学建立是在斯大林主持下由原苏联一批院士编写开始的。然而,由于它没有、事实也不可能科学地反映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必然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臆想的结果。因此,此书出版的寿命不过十年左右。我国是从学习原苏联开始学习社会主义的,受原苏联教科书的影响非常深,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中国才开始编写包括以中国经验为主的社会主义部分政治经济学,不可能完全摆脱原苏联教科书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虽然逐步对原苏联教科书影响的内容和框架有所突破,但很难说现在编写的教科书已是不折不扣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因此,现在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时,应把上述这两部分区分开看待。不能一说政治经济学,特别是它的社会主义部分就认定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2.要采取与时俱进的态度创新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由于有马克思的原创著作存在,人们一般不会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产生歧义,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同于当年马克思在英国生活时的那些情况和特点,阶级矛盾也并不像《资本论》中描写的那样尖锐,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出现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中描写的那样奄奄一息状态。马克思从当时的形势出发,考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矛盾终将引发社会革命的论述是科学的,同时他也察觉到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阶段出现了调节和缓解矛盾的内在机制。然而,他来不及就这些新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原来有些结论就需要重新加以审视和研究了。为坚持马克思主义认真求实的研究精神,我们不应戴上先入为主的眼镜,而要认真地、也实事求是地揭示资本主义矛盾发展变化的新形式和新特点,并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找出它在将来必会被更高级的社会制度代替的历史趋势。要避免不顾客观事实,把马克思在那个时代得出的某个或某几个结论一成不变地生搬硬套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头上。

3.要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各阶层之间利益关系的矛盾,来创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的著作很难说哪一本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可能有很多版本在不同程度上含有某些马克思主义因素或马克思主义科学成份,但作为成体系的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来说,也不可能是完全符合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精神的。理由是直到今天为止世界上还没出现一个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至于西北欧一些被认为是民主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种种原因看法分歧很大,这里暂搁置不论)。理论是现实生活的本质反映,当现实生活本身还没发展到成熟或定型的条件下,又怎么可能出现一本反映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呢?可见,硬要拿出一本科学地反映成熟社会主义本质的著作来,这种要求未免有点过于超前。即使马克思生活在现在,恐怕也难于满足这种要求。客观存在决定人们思想意识,人们是无法改变这条规律的。现在有些人企图把西方经济学引进来,或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合并起来,先讲商品、货币、资本,再分别讲两种制度本身,这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引出新的矛盾。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同,试图把二者合成一体,自然会出现前后矛盾的问题。现在政治经济学课程不如西方经济学受学生欢迎有多种原因,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本身不成熟是一个重要原因。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建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当前较为现实的办法是仍要遵循过去传统的理解,即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仍然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虽然社会主义社会已基本消灭了敌对阶级,似乎已不再需要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了,但社会上的体脑差别、城乡及工农的差别却依然存在,行业之间的收入差别也存在。也就是说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的矛盾依然存在,这种差别不仅反映在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方面,而且更重要的是反映在它们之间的利益冲突上。对此如果认识清楚、处理得当就会给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反之,如果认识和处理不当,则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可见,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把着眼点放在这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经济类毕业论文4

摘要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开始不断增加,为了迎合人们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广播影视产业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大高校开始增加对于艺术类学生的培养,因此,大批的艺术类毕业生开始涌现社会,为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提出了新的问题。对于艺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将是未来几年学术界研究的重点话题。

关键词艺术;毕业生;就业;压力

艺术类考生可以享受文化课相对较低要求的照顾,更多的考生将目光转向艺术类专业,此外,越来越多的高校也在不断增加艺术类考生的招生人数。社会中艺术类毕业生的人数开始出现了积压,供大于求的现状使得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对于艺术类毕业生的关注也在增加。

一、我国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现状

春节过后,新一年的艺术类考生又开始涌向各大高校,不断增加的考生人数以及为了增加录取机会不断出现的娱乐新闻使得艺术类学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现实下实际也存在着艺术类毕业生难就业的隐患。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艺术类毕业生数量,2003年的30万,到了2006年已经有了70万,而最近几年的增加更多,到2012年,已经达到了近100万,而在这些艺术类毕业生中,除了个别成为影视界发展的新生力量外,有一小部分人找到了相对对口的工作,零基础开始了打拼,而绝大多数人,或是继续在北漂中彷徨,或者放弃艺术特长,为了生计开始从事其他方向的工作。对于艺术类毕业生来说,就业难,对口专业就业更难。因此,我国的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基本现状就是,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纯艺术类工作基本很难接近,对口专业就业机会同样不高,待就业或者随意就业是主要选择。

二、影响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析

上面已经指出了目前我国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基本现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艺术类毕业生来说,影响其就业的因素有主客观两个方面:

(一)主观因素:

1.艺术类毕业生的文化知识掌握不足。在艺术类学生进入大学之初,就存在着其文化课知识相对薄弱的问题,正是艺术类考生文化课成绩低门槛的要求才使得更多文化知识掌握不够的学生最终选择了艺考,由此,艺术类考生在文化课基础知识掌握上就出现了问题。此外,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艺术类学生也是忽视文化课知识的学习的。双方面影响最终使得艺术了毕业生文化知识掌握不足。然而在就业过程中,用人单位只是从自身需求出发,他们需要艺术类毕业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对于艺术类毕业生的基本文化知识掌握程度也是有要求的,而艺术类毕业生往往很难达到企业要求。所以,艺术类毕业生文化知识掌握不足是影响其就业的重要因素。

2.艺术类毕业生的专业能力有待提高。艺术类毕业生的文化知识掌握不足,不代表其专业能力就能达到要求,在大学教育期间,艺术类学生每天接受专业艺术学习,但是很多学生缺少学习的动力,或者没有好的学习方法,甚至是没有学习习惯,同时,应试教育环境下,灌输式教育方式下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一般都是暂时性的,固化的。所以,在进行对口专业找工作的过程中,艺术类考生也会达不到企业要求,进而影响就业。

3.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要求偏高。对于艺术考生而言,他们更愿意选择那些表演或者有机会出镜的工作,而对于一些基础工作,幕后工作,他们一般不愿意考虑,所以,他们对于就业的要求很高,而企业为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准备的工作很难达到学生的要求标准。这也是影响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一个因素。

(二)客观因素

1.社会中对于艺术类毕业生的需求与毕业生供应不成比例。高校不断扩招艺术类考生使得艺术类毕业生逐年增长,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小有成就,但对于艺术类毕业生的需求仍然是有限的,不管是广播影视业,还是其他类文化产业,每年提供的就业缺口与艺术类毕业生的实际数量是存在很大差别的,这也为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问题。

2.普通类职位对艺术类毕业生存在歧视。对于不限专业的普通岗位来说,他们更愿意选择普通类毕业生,因为在他们的观点中,艺术类毕业生存在着不好管理,能力不足等多种问题,也就是说,普通类职位对于艺术类毕业生是存在一定歧视的,这也不利于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

三、增加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从教育的环节来讲,增加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对策主要有:

(一)对于艺术类学生展开全面教育模式

艺术类毕业生就业不能只局限于艺术,也可能涉及其他行业,所以必须保证艺术生知识能力的全面掌握,不只有专业知识,其他基础的科学知识也同样重要,只有做到全面教育,才能保证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优势。

(二)注重与社会需求接轨的专业技能的培养

高校艺术类毕业生的培养,其最终目的是满足社会的需要,如果社会不需要,那么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的命运很有可能是无业。所以,学校要注重与社会需求接轨的专业的技能培养,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社会上有存在的价值,这也是解决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式。

四、结束语

只有关注艺术类毕业生的就业,从多角度解决问题,才能保证艺术类教育的长久发展。

经济类毕业论文5

由于我国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过于严峻,而自主创业是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主要分析大学毕业生创业的有利条件,并提出引导激励大学生创业的基本对策,让更多的艺术类大学毕业生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

现阶段,国内关于艺术类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法规、政策还需要进行不断完善。本文主要从激励与引导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必要条件与基本对策展开分析。

激励与引导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必要条件

1.加强艺术生的个性培养利于自主创业

从毕业生的个性特点来看,一方面,许多艺术类大学的毕业生往往具备一定艺术涵养,思想十分灵活,富有想象力,比较注重个人的价值取向。由于在艺术类大学,经过长期的专业化训练,将艺术类毕业生与普通的毕业生相比,前者往往观察外界环境能力十分细腻,而且能够全方面的分析问题并及时捕捉所需要的信息。另一方面,大多数艺术类毕业生一般在初中、高中甚至更早,已经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同时,在艺术类大学进行相关学习的时间内,所收获的艺术教育实践教育也普遍高于普通专业的教育。甚至一部分学生经常在校期间尝试从事各种类型的兼职,以致成长的更为成熟,更容易适应外界的环境。所以,需要加强艺术生的个性培养,从而有助于自主创业。

2.创业成本相对不高及空间范围广,利于自主创业

艺术类大学生往往创业的资本不高,且规模较小、风险不高、易见效等多重优势。例如,艺术类大学所学的广告、音乐专业,往往只用创建一个工作室,其内部成员少则3-4人,普遍花费3-12万就可以创办一个工作室或者小公司。因此,许多的毕业生往往选择这样的道路进行创业。而且艺术专业范围广,不仅仅包括广告、音乐,还有美术、设计、舞蹈、器乐等多种专业。加上一些传统观念的渗入“技多不压身”,如今,许多的家长热衷于自己的孩子学会一两门特长,以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无疑为艺术类大学生提供了不同程度上的机遇。

激励与引导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对策

1.构建自主创业平台,营造实践机会与环境

现阶段,大多数的高校逐步让毕业生尝试了各种类型的自主创业平台,均获得了相应的成效。例如,积极开设创新大赛等自主创业平台,然而单纯的依靠竞赛平台很难推动艺术类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相关研究人员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形式,进一步扩大创业渠道。一方面,各高校可在校内外积极建立自主创业基地,给予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一些学生获得在外可以实习的机会,从而进一步探寻自主创业的机遇。另一方面,各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最好突出其布置与设计的特性,尽可能将创业教育结合校园文化,从而更好的帮助艺术类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

2.建立良好的艺术类自助创业的服务体系

政府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各类毕业生的各种需求,迫切需要建立满足艺术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培训机构,将具有自主创业需求的毕业生渐渐纳入相应的创业培训体系当中。(1)积极创建艺术类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孵化体系,从而正确的引导大学生,积极提供开业指导、项目推介、创业培训、经营咨询等多个方面的服务帮助。(2)各个高等院校应该积极创建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训的基地,逐步让各校园创业实训基地成为艺术类大学毕业生迈入自主创业的港湾。(3)有关部门要更多地为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创业提供一些政策咨询、技能培训、资金运作、信息、项目评估、业务代办等多方面的服务,才能真正建立全新的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创业服务体系。

3.积极培养艺术类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意识

相关研究人员应该重视培养艺术类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实行自主创业,具体方法如下:第一,从艺术类大学毕业生接触亲近的高校而言,需要最初给大学生灌输创业的观念和意识,使他们逐步对实现自身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尽可能将不切实际的期望降到最低,理性衡量,从而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事业。第二,大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且大幅度提升自身自主创业整体素质。高校辅导员应当充分发挥相应的作用,从而能将创业要求的优惠政策、法律法规等多个信息及时反馈给艺术类大学毕业生,让他们灵活应用自己空闲的时间,积极组织学生们开展自主创业教育的活动。第三,各高等院校能够邀请一些创业成功者和大学生积极交流,激励并引导大学生解答创业中各种疑惑,从而正确指引方向。

结束语

然而,对于经验不足的艺术类大学毕业生而言,自主创业的工作依然十分关键,相关学校以及社会需要给予更多支持与鼓励,从而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创业。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39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