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论文范例实用3篇
【导言】此例“公共关系学论文范例实用3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公共关系学论文1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 传统 政府
20世纪70年代开始,曾经主导西方公共行政领的传统公共行政理论遭受到新的外部环境的严峻挑战,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理论、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在80年代的英美两国应运而生,并迅速扩展到各国,成为近年来西方规模空前的行政改革的主体指导思想之一。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规模扩大,权利扩张
二次战后,在福利国家观念的推动下,政府的权力不断扩张,政府的职能范围也不断扩大,政府的角色多样化,尤其是为保障公民的福利,政府大量透过立法管制干预人民的生活其结果是一方面政府必须投入大量的资源以提供公共服务;另一方面为支付大量公共开支所采取的重税政策也导致经济竞争力的下降和民众的不满,在此情况下,政府遭受到越来越多的抨击。
2.传统的官僚体制遭到质疑
新公共管理在对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理论的批判基础上形成的,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理论在实践中受到人们的怀疑、挑战。传统的政府管理体制以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为基础,有人认为官僚体制是一种过时的、僵化的和无效的政府体制模式,这种等级划分、权力集中、严密控制的官僚体制的组织模式在50、60年代的私人部门管理中首先被打破,然后在70、80年代的公共部门中逐步被打破,新的组织模式及类型相继出现。传统的公共行政学理论还认为,公共物品和服务只能由政府机构来提供。但在现实中,官僚机构或政府部门作为公共物品及服务的唯一提供者的垄断地位已经动摇,在看待文官与政务官的关系上,传统公共行政强调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强文官保持政治中立和匿名,采取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但政治与行政二分法被人们批评为一种不真实的假定,政治事务与行政事务实际上是无法分开的。
3.经济全球化与新技术革命的推动
经济全球化的出现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一个推动力,全球化趋势加强了西方各国对本国经济竞争力重视,政府如何引导和调控国民经济运作,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促进经济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经济全球化对政府的公共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技术革命尤其是也是当代西方政府改革原因,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建立起灵活、高效、透明的政府创造了可能性。
二、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新公共管理这种新的模式是在几种思想理论的影响下形成的,有管理主义理论、公共选择论、产权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即组织经济学)、博奕论等。其中,管理主义理论、公共选择论、组织经济学中的理论和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的影响较大。
管理主义由科学管理之父的弗里德里克?泰勒开创的。管理主义认为,管理是一种纯手段性的活动,它具有共通性,它所包含的一系列原则既可用于私营企业,也适用于公共部门。
公共选择论又称理性选择论。核心论点就是认为人是理性的,都想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因而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受自我利益支配的。这一理论的主张是:其一,政府官僚极大地限制了个人自由,它的权力应当在“选择”的名义下缩小。这一观点要求缩小政府规模,自由比奴役好,消费选择比官僚命令好。其二,传统的官僚模式没有提供市场提供的那种相应的激励和奖励结构,因此它的效率比市场过程来得低。公共选择理论主张个人基于个人自由和效率的理由而做出最大限度的选择。
理论把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理解为一系列委托人一方与人一方发生交易的“合同”或协议关系。根据合同条款,人代表委托人完成各种任务,而委托人同意为此以一种双方均接受的方式付给人报酬。一开始,理论主要用于因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控制权分离引发的问题。但人们很快就认识到,这种问题存在于一切组织之中,它是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一个根本特征。如雇主与雇员的关系、律师与当事人的关系、选民与政治家的关系,都体现了这种特征。理论的基本假设之一是也人是理性的,都追求自我利益和效用最大化。正因如此,人和委托人的利益易于发生冲突。特别是由于经常会出现信息不完备、不对称的情况(如人对委托人的情况比较了解,而委托人对人的情况所知有限),以及委托人难以对人的行为进行监察等原因,因而许多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管理十分复杂。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关注如何确定最优的签订合同的形式,即找到谈判、说明和监督合同的最满意的方式,以防止双方特别是方寻机违背合同为己方谋利。因此,理论最关注的是人的选择以及对人的激励。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人是自利的、自制的,这一点同人理论一样。然而人认知到“权威关系”的重要性,因此,在行为发生时“严肃”的将社会及结构变数加以考量。将这一理论用于公共部门,即就是,如果一些签约出去的活动减少了行政开支,并提供竞争,那么一些交易的成本就会下降。具体地说,当提供服务者行为的不确定性低、所需物品或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易于衡量、潜在的供应商数量多时,将公共服务承包出去最好,如垃圾回收、卫生清扫、伙食供应之类的事务;而如果条件相反,特别是当保持所供物品或服务的质量特别重要时,由政府内部提供则会更好,如国防、外交、警察等领域的事务。新公共管理在利用市场机制、承包公共服务、界定政府作用等方面,显然从上述理论观念中吸取了营养。
三、新公共管理的内容与特征
新公共管理有不同的名称,如新公共管理、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学、后官僚制模式、企业化政府等,对于它的主要内容与特征,公共管理学者及实践者们作了不同的概括和描述:
胡德在《一种普适性的公共管理》一文中最早提出新公共管理概念。胡德将新公共管理的内涵及特征刻画为如下七个方面:1.向职业化管理的转变;2.标准与绩效测量;3.产出控制;4.单位的分散化;5.竞争;6.私人部门管理的风格;7.纪律与节约。
美国行政学者奥斯本和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一书,提出政府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企业家政府”的十大原则,这十条原则就是两位作者理解的新公共管理的内涵: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3.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去。4.有使命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人拨款。6.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7.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是浪费。8.有一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美国行政学者帕特里夏?格里尔概括了新公共管理的内涵:1.公共服务组织的非集成化,即分散化。2.对高级人员的雇佣实施有限任期的契约制,而不是偏好传统的职位保障制;全面货币化激励,而不是传统的通过精神、地位、文化和货币等因索的混合和单一的固定工资制的公共部门的控制结构; 高级管理人员通过系统地约束一线管理人员的行为来“自由地管理”。3.公共服务的供给与生产分开。4.强调降低成本。5.重点从政策转向管理,主要重视服务提供的效率和成本,更加重视绩效和评估的量化方法和效率标准。6.从程序转向产出的控制和责任机制。波立特在《管理主义和公共服务:盎格鲁和美国的经验》一书中的说法,新公共管理主义主要是由本世纪初发展起来的古典泰勒主义的管理原则所构成,即强调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技术及模式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
英国学者温森特。怀特认为新公共管理强调职业化的管理、明确的绩效标准和绩效评估\以结果而不是程序的正确性来评估管理水平、看重金钱的价值、对消费者而非公民的需要保持敏感、强调公共服务的针对性而非普遍性。
罗德斯指出,新公共管理有如下几个中心学说:以管理而非政策为焦点、以业绩评估和效率为焦点、将公共官僚机构分解成各种建立在使用者付费基础上的处理事务的机构、准市场的使用和合同承包以培育竞争、一种强调产出目标!限制性项目合同!金钱诱因和自由裁员的新管理风格。
德国学者GernoGruning指出,新公共管理的特征至少包括20种,有削减预算、绩效责任、绩效稽核、民营化顾客观念分权化战略规划、生产和供应的分离、竞争、绩效测评、管理风格变革、签约外包、自主管理、审计的改善、人事管理、使用者付费、政治和行政的分离、财政管理的改善、信息技术的更多利用。
经合组织(OECD)1995年度公共管理发展报告《转变中的治理》把新公共管理的特征归纳为八个方面:转移权威、保证绩效、控制和责任制、发展竞争和选择、提供灵活性、改善人力资源管理、优化信息技术、改善管制质量、加强中央指导职能。
我国行政学者陈振明将“新公共管理”的内容归结为八个方面:1.让管理者进行管理。2.衡量业绩(明确的绩效标准和绩效评估)。3.产出控制(项目预算与战略管理)。4.顾客至上(提供回应性服务)。5.分散化(公共服务机构的分散化和小型化)。6.引人竞争机制。7.采用私人部门的管理方式。8.改变管理者与政治家、公众的关系。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在不同学者眼里,新公共管理有着不同的内涵及特征。但以上这些观点都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的否定,标志着公共行政研究领域的一次范式转变。与传统公共行政相比,新公共管理具有如下内涵与特征:
第一,新公共管理改变了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下的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重新对政府职能及其与公民的关系进行定位: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官僚机构,公民作为“纳税人”,是享受政府服务作为回报的“顾客”,政府服务应以顾客为导向,应强化公共服务质量意识。
第二,新公共管理改变了政府的服务效率、服务成本意识。与传统公共行政只计投人,不计产出不同,新公共管理更加重视政府活动的产出和结果,即重视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赋予“一级经理和管理人员”在资源配置、人员安排等方面的充分的自主权,以适应变化不定的外部环境和公众不断变化的需求。
第三,新公共管理改变了政府提高行政绩效的方法。在传统的公共行政时代,提高行政绩效的唯一方法是不断努力完善韦伯式的官僚制度;而新公共管理者则主张,彻底改变僵硬的官僚制模式,通过采用私人企业的管理方法,加强竞争和市场导向的策略,实现行政绩效质的飞跃。
第四,新公共管理改变了政府内部的组织结构和人员关系。首先,在看待文官与政务官的关系上,传统公共行政强调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强调文官保持政治中立和匿名原则;新公共管理则正视行政与政治的融合性,强调文官与政务官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助与渗透关系,强大的政府目标不一定要保持中立性。其次,与传统公共行政热衷于扩大公共部门不同,新公共管理主张应该依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决定部门的增减,新公共管理特别主张某些公共部门实行私有化,或者通过合同出让的方式,让更多的私人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再次,与传统公共行政僵硬的人事管理制度不同,新公共管理主张在人员录用、任期、工资及其他人事管理环节上实行灵活性的制度。
四、对新公共管理的批判
有些学者对于新公共管理的模式和具体内容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例如,美国学者格林和哈伯尔在《论治理和重塑政府》一文中对企业化政府模式提出了五点批评;另一位美国学者查尔斯。古德塞尔则提出与企业化政府模式十条原则针锋相对的十条原则针对新公共管理改革内容的批判也从几个方面进行,主要有:1.新公共管理体现了保守主义倾向2.新公共管理是一种经济学帝国主义3.新公共管理忽视了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的差别4.新公共管理逃避了政府责任。
有些学者批评新公共管理对公共价值观的削弱,认为新公共管理追求三E (效率、效益、经济)标准,其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理论基础和对绩效的重视都与公共价值观相冲突。罗顿在对不同国家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尽管不同的国家存在着差异,但共同的趋势是与公共服务组织相关联的基本价值观正在被改革所破坏"他认为:以更少的资源开展工作会使管理人员的士气大大受挫;市民的直接要求会导致个人利益与广泛的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社会的碎片化增加了人们对政府能力和责任感的忧虑;过度的权力下放和不断增加的行政自由裁量权将不断侵蚀政府的服务道德观;不断扩张的公共)私人交接面会使合同的签约双方关系加深,从而导致对道德标准的破坏。贝伦则揭示了企业化政府模式内包含的四大价值冲突和价值矛盾,以及它在实践中所遇到的种种难题。
还有人对新公共管理的普适性进行了批判。世界银行的资深公共管理专家尼克。曼宁提出三个基本问题,并试图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解答来证明新公共管理模式已经过时:1.新公共管理在与旧公共行政的对阵中真的获胜了吗?2.在执行的范围之内,新公共管理确实发挥作用了吗?3.在实践中,它是否足够成功,可被看做是成熟的理论模型?他用事实证明新公共管理模式本身存有缺陷,不应该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普遍应用。
在诸多对新公共管理的批判中,以罗伯特。B.登哈特为代表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渐成体系,该理论在对新公共管理模式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的学说。新公共服务理论指出,在进行方法和技术的创新以提高政府效率的同时,不应忽视对公共利益的维护和公民权利的尊重。
参考文献:
[1] 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为何改革着公共部门[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2] 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3] 金太军。新公共管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的新趋势[J].国外社会科学,1997(5)
[4] 王满船。西方行政改革的新公共管理模式评析[J].中国行政管理,1999(6).
[5] 陈庆云。关于公共管理研究的综合评述[J].中国行政管理,2000(7)
[6] 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J].中国行政管理,2000(10).
[7] 张成福。公共行政的管理主义:反思与批判[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1).
[8] 陈振明。走向一种“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J].厦门大学学报,2001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上面这3篇公共关系学论文范文就是山草香为您整理的公共关系学论文范文模板,希望可以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价值。
公共关系学论文2
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公共关系学》的开设,要让学生具备形象意识、创新意识和危机意识,为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就业能力奠定基础。
培养学生的形象意识
《公共关系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意识,提升自己的形象气质使之符合公司要求的形象,同时公共关系讲究做得实在并说得精彩,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能获得应有的评价,从自己做好到被他人认可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要懂得既会做事又会做人,不仅要在工作、学习上下功夫,还要在如何让自己被他人认可和理解上用心思,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择业机会和就业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高校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和要求。一些新颖脱俗的公关活动策划的核心就是创造性思维,这些创新思维方式打破封闭保守的思维模式,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冲击,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之成为创新的有心人。
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
《公共关系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危机意识,并正确处理在生活以及职场中遇到的一些危机事件。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首先要预防危机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果危机事件已经发生,大学生应该正视危机,争取主动解决危机,明白任何公关决策都应该是以向公众负责的原则为基础的,必须采取坦诚的态度来面对危机,把危险转变为组织发展的机遇。
2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关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模式落后
在《公共关系学》的课堂上,教师主要采用传统授课教学方法,沿用“原理+案例”的模式,虽然引用国内外先进案例来诠释相关原理,但是深层的分析显得不够充分,一个“案例”实际上只起到一个“例子”的作用,学生积极思考较少,案例没有发挥真正的效果,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手段单一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的《公共关系学》课程一般2学时/周,16个教学周,总课时32学时,受课时数和教学进度的限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讲授为主,学生参与课堂较少或没有,尽管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也只是把授课内容转变成文字在课件中显示,以课件讲授为主,很少使用其他教学手段,例如电影和视频。
欠缺公共关系学实践教学基地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想提高公共关系学的教学效果,必须把公共关系学的理论教学同实际的组织经营运作结合起来,让学生深入企业、医院等各种组织进行实践,亲身体验组织的公关形象如何塑造、组织如何进行公关策划,才能更好地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大多数高校出于安全和成本的考虑,根本没有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或者已建立的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地不多,学生很难有机会真正到各种组织进行公关实践,不能保障公共关系实践教学质量。
课程考核体系存在弊端
当前《公共关系学》主要采用闭卷考试或课程论文来考核,考核体系过于单一,难以准确评价教学效果。闭卷考试重记忆轻能力,会让学生养成“上课记笔记,课后看笔记,考前复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扔笔记”的机械学习方法,对于课程论文,大部分学生反映是通过资料查找复制而成,纯粹是为了应付,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3完善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关系学教学的对策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每次课围绕一个主题,把讲述的内容分解成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为讲故事,借助公关案例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二步为讲授知识,将案例故事中的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出相应的公关知识;第三步总结想法、思想,通过前两步的内容总结出一些普通的公关思想与理念;第四步提出问题,提出一些公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如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塑造形象的艺术,在讲授良好的形象对企业的重要性时,可按照这四步进行教学。先讲故事:在一个建筑工地上,乌鸦和喜鹊比试谁更受人类喜欢,乌鸦飞到树上,对着盖房子的人高声叫道:“高楼大厦”,盖房人看到乌鸦意为晦气,不禁大怒,捡起石头朝乌鸦砸去,乌鸦落荒而逃。喜鹊飞到枝头,高声叫道“:快要塌了”,人们看到喜鹊在枝头高叫,意为吉祥,非常高兴,就赶忙扔些吃食给它,喜鹊衔着一块食物飞走了。通过这则寓言故事,学生对企业形象的意义有了直观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最后提出问题:有人说如果可口可乐公司所有工厂一夜之间全部焚于大火,第二天便会有银行继续向他提供贷款,何理之有?通过学生讨论总结出大火只能焚毁厂房,却不会烧掉可口可乐在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形象,这就是企业形象意义的最好诠释。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故事中学习相关的公关基础知识,创新了课堂教学方式,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借助资讯视频提高教学效果
资讯视频具有实时性、直观性、生动性和信息量大等特点,将资讯视频教学应用在公共关系课程中,一方面可以直接展现学生关注的现实生活中的公共关系案例;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有助于活跃课堂讨论气氛,提高教学互动效果。比如在介绍公共关系赞助活动部分,首先播放了事先选取的2012年9月30日中国好声音(第一季)决赛“华少现场40秒飙广告”的视频,立刻吸引了所有同学的视线。广告词的第一句为:“正宗好凉茶,正宗好声音,欢迎收看由凉茶领导品牌加多宝为您冠名的加多宝凉茶中国好声音。”加多宝是中国好声音的第一赞助商,通过竞标,加多宝以2012年的6000万元、2013年的2亿元、2014年的亿元的巨额赞助连续3年获得中国好声音的独家冠名权。然后结合赞助活动的目标、如何开展、注意事项等知识点分析加多宝的赞助活动,最后引导学生讨论加多宝巨额赞助中国好声音的公关效果。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能够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未来的职业适应性,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公众,在实践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利用学校与外界的关系、教师的社会关系,联系推荐学生参加各类开业庆典、周年庆典、地方文化节或公益活动等的策划及全程活动。学校应注重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通过与企业联系,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实习。此外,教师也可以组成管理咨询或培训团队,带领学生为企业提供公关知识传播、解决这些组织面临的公关危机、提供相关公关知识培训等服务。一方面可以使企业自愿地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更加明确自己学习的目标,同时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改革考试制度,考试项目多样化
公共关系教学模式改革必须与考核制度改革同步进行,应侧重于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将考试项目多样化,比如运用案例分析、模拟面试、学期论文、论文答辩、实践报告、制作企业公共关系策划方案等方式进行成绩鉴定,提高学生的信息采集处理能力、 自控和处理危机的应变能力。在评定学生成绩时,应结合平时表现,如上课情况、出勤率、小测验、提问等,最好采用ABCDE等级制考核方式,即优秀、良好、中、及格、不及格五种等级,而不是以单纯的分数多少来衡量学习效果。
4结语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关系学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大胆进行教学改革,让学生具有很好的公关意识和公关策划能力,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职业基础,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公共关系学论文3
21世纪的前十年,我国公共关系学专业逐步迈入专业教育理性发展阶段。2001年教育部确立了公共关系学本科目录外专业的身份,2004年公共关系专业硕士点开始招生,2006年公共关系博士方向开始招生。至此,我国高校公共关系学专业教育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各行各业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公关人才需求的急剧增加,公共关系学专业在国内虽然经历了二十年的本科专业发展,目前仍然存在着影响专业人才培养的种种问题。
(一)专业定位模糊
2012年9月,公共关系学专业经教育部批准,已成为公共管理类的特设专业。作为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这个备受宠爱的“特设”专业,如何发展才能“转正”,需要思考的问题很多,但最为棘手的当属专业定位问题。在公共关系学专业发展中,各个高校都试图结合自身的特点办学,如:中山大学坚守所提出的“善策划、懂管理、会传播”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新旧媒体融合的背景,对企业公共关系予以重要关注;东华大学拥有城市形象研究的良好基础,并主要向甲方输送人才;上海师范大学致力于女性公关人才的培养,主要向乙方输送人才;大理学院努力打造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并招收东南亚国家留学生。内蒙古财经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也应该选择适合本地区本学校自身特点的专业定位方向,进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二)缺乏选课指导制度
内蒙古财经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在2012年修改了旧有的教学方案,最大的变化就是把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设置成了两个大方向,即政府公关方向和企业公关方向,这两个专业方向客观上存在很大的差别。最初两个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设立也是想让学生有更多选择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专业方向,进而选择相应的课程,学校据此为社会培养不同专业特长的人才,这样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也完全符合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人性化原则。但现实情况却事与愿违,因为学生在选课之前没有相关课程的教师对其进行选课指导,学生对选修课程的教学内容一片模糊,只能凭着此门课程的名称猜测可能会涉及什么内容,或者向之前选修过该课程的学生口头咨询,这样对相关课程信息基本处于模糊状态的结果就导致大家选修的课程没有明显的区别,基本都是一起选择同样的选修课程,即使有选修的分歧,为了达到选课人数的要求,也是以投票的方式集体性地选择一门课程,两类人才培养方向的目的根本没有实现。
(三)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前瞻性原则特别强调:人的潜能、价值的自我实现及人格的完善等都是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进行的。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只有在具体的应用中才能很好地体现它的价值,才能更有力的推动它的发展。现阶段,本专业的大部分课程在设置中都安排了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内容,然而很多课程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理论学习,如:公关礼仪应该怎样展现,新闻会应该怎么组织,怎样与其他组织进行谈判等等,大部分学习都只是停留在理论表层,实践课时也被理论讲授代替,真正在课堂中以“实践”的方式开设的少之又少。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及主体作用的发挥,而这些恰恰是需要学生亲自去尝试着做,在具体行动中去体会和感悟的。所以说,实践教学这方面的课程内容设置存在疏漏,有“纸上谈兵”之嫌。尽管内蒙古财经大学2012年的公共关系学专业教学方案设计了由军训与军事理论教育、社会调查、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毕业实习、读书活动、就业指导与实践、其他实践教学环节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但是,在157个总学分中,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只有13个学分,仅占总学分的8%。公共关系学专业要求重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然而,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不够合理,应做适当的调整。
(四)课程评估存在误区
课程评估,可以说是对公共关系学专业整体教学水平的监控和保障,有助于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突出教学重点,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只有对公共关系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合理、客观、科学的评估,才能发现课程体系设置中的不合理因素,找出制约教学水平提高的本质原因,从而为制定改革和完善我国公共关系学专业课程体系策略提供理论基础,最终实现公共关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从国内开设公共关系学的16所高校来看,由于不同类别和等级的学校课程体系设置受学校性质、学校师资等方面的影响,课程体系各具特色,因次课程评估方式也各有不同。但从内蒙古财经大学来看,目前对公共关系学专业的课程评估存在以下误区:1.将课程评估误认为是对老师、学生的整体评价。课程评估是对公共关系学专业整体方向的掌握和评价,而目前多数高校却将课程评估视为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态度和学生掌握程度的考核,当然,对教师、学生考核是课程评估中的一个环节,但并非课程评估的全部内容。2.评估过程具有很大随意性。教师、学生很少是通过专业、系统的评估方式来进行评估,并且在评估过程中缺少评估标准作为参考,容易在评估中带入个人感情和主观判断,从而使评估失真,不具参考性。
二、构建人本主义课程理论的公共关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专业定位
内蒙古财经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开设于2008年,由于开设时间较晚,加之经验不足,使得在专业建设中始终没有走出模仿和照搬其他高校办学模式的困境,2012年新的专业方案的实施,虽然较之前有了很大改观,但是成果并不明显,和预期的专业发展目标甚远。纵观全国16所高校公共关系学专业的专业定位,都是结合自身固有的优势进行专业发展,效果明显,内蒙古财经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也应该以自身优势为契机寻求发展之路。根据人本主义理论社会化原则,在人才培养中要考虑社会需求,面向社会进行相应改革。当今社会,我们不难看出,一些专业领域的公关人才———财经公关人才已相当欠缺,“财经公关是上市公司和投资者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桥梁。在中国资本市场向国际化、市场化迈进的过程中,企业新股发行和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再融资以及上市公司之间对市场资金的激烈竞争,都促使上市公司需要在专业财经公关顾问的协助下,树立良好的资本市场形象和声誉,建立良好的投资者关系”,“随着资本市场机制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企业融资、收购兼并以及市值管理等需求,必将涌现出巨大的投资者关系和金融公关需求,迎来这个行业的大发展”。针对于此,内蒙古财经大学可以依托学科和专业优势,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财经公共关系学专业,这样,一方面明确了自身的专业定位,另一方面也真正考虑到社会需求,更好地面对社会输送专业人才。
(二)建立选课指导的配套制度
大学生从入学起,就应该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一个整体规划,在选修课程时就应该体现自己的规划选择。根据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人性化原则,为了能让受教育者真正的发挥各自特长,实现自我价值,首先应当为受教育者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有了选择权,他们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内蒙古财经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两类人才培养方向的设置正符合这一原则。但是,由于没有建立与之相配套的选课指导制度,优化知识结构,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自然也无法实现。针对我国高校“60分万岁”和实行选课制学生学习自律性差的现象,内蒙古财经大学已于2012年实行绩点制,除了修完本门课程的学分之外,课程考核成绩按分数高低折算成相应的绩点,以平均绩点反映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根据学生绩点的高低,作为学生评优评先、发放奖学金、提前毕业的重要依据。绩点制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对选修课程也从曾经的不重视到重视,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学生自主选择性较差,选课存在盲目性,跟风现象严重,对选课制缺乏认识的现象,学校除了建立绩点制,让学生认识到选修课的重要性以外,学校应建立导师制。导师应根据学校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和学生的特长、兴趣与志向指导学生制订个人学习计划,对学生的专业方向和选修课程进行全程指导,将选课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并有效地解答学生遇到的各类教学选课问题。学生应按照教学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选修课程和学习进程,构建符合自身需要和特点的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
(三)增加实践教学比例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强调人才培养是在实践中进行的,要在未来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公共关系学专业突出的专业特点就是应用性与实践性,旨在培养“能说会写”的人才,本专业的学生不仅要笔杆子硬,具有完备的写作功底,而且要有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为此,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就尤为重要。内蒙古财经大学2012年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与科学研究学分要求为13学分,占总学时的8%。相比较,同为财经类院校的广西财经学院公共关系学专业,2014年教学方案中实践课时分为课程实践和集中性实践两部分,其中课程实践占18学分,集中性实践占16学分,共计34学分,分别占总学时160学分的11%和10%(共计21%),约为内蒙古财经大学的2.6倍。内蒙古财经大学实践性学分比例偏低,与公共关系学专业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不匹配。为此,建议如下:一方面,在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对专业相关制定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在课程结构中所占比例,可以由现有8%的比例调整为20%左右,以满足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可以开展基础实践、专业实验、综合实训等相关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关礼仪与沟通技巧训练、公关策划综合实验、公关传播综合实验、公关调查与策划等。另一方面,在提高教师自身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将相关课程中的实践学时真正落到实处。实践教学成功与否,教师的实践能力是关键,为此,教师自身和校方应高度重视,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上,教师在安排专业课程的实践学时中,不能以理论讲授代替实践教学,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案例教学、模拟演练、角色互换等方式来实现,教师将自己的实践水平体现在课堂当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建立合理的课程评估体系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前瞻性原则强调未来功能,应尽可能多的向学生介绍本学科的最新成果,让学生接触到一些学科发展的前沿课程、现代化的教学方法、高水平的师资力量等等,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更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合理的课程评估体系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它有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改进。课程评估体系不是单纯的只是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它包括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师资水平等多方面进行的评价。通过对课程设置的评价,可以淘汰或改进过时的课程,与时俱进地增设一些前沿课程,这也是人本主义前瞻性的具体体现;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可以评估不同课程中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并根据师生的意见进行改进,督促和优化课堂教学中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对教学质量的评价要作为评价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教学是学校最重要的职能,教学质量的好坏关系到学校的品质,因此将质量好的课程保留,将质量差的课程予以改进或淘汰,能促进课程的进步;师资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师资水平的评价至关重要。以上所有的评估要素都应在建立统一标准的前提下进行,不能太过于随意化,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