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关系学教案范例实用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公共关系学教案范例实用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公共关系学教案1
“公共政策学”是政治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本科生的专业主干课程。自20世纪80年代恢复公共政策的研究和教学以来,“公共政策学”的教http://学体系逐步规范化、科学化,但体现不同专业的特色教学却比较缺乏。由于学科性质和培养目标不同,“公共政策学”课程的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应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合理的设计,以促进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政策学”课程的教学,应凸显专业特色,充分体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
一、根据专业要求确立教学目标
公共事业管理于1998年被教育部正式列入本科专业目录,主要培养面向21世纪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卫生、体育、环保、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①公共事业管理指公共组织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对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及公共服务的提供等活动。公共事业管理任务的实现离不开对公共政策这一手段的运用。公共政策既是公共事业管理活动的基本依据,又是公共事业管理活动的基本手段、杠杆和工具。“公共政策学”课程的教学在培养公共事业管理人才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一般而言,“公共政策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现代政策科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政策系统和政策运行过程,学会政策分析的初步方法。具体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政策学”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为“四个一”,即培养一种习惯、理解一套理论、掌握一套方法、具备一系列的能力,从而达到改进政策系统,提升公共事业政策的质量和效力,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水平,增进公共利益的目的。培养一种习惯,即培养学生关注现实政策运行的习惯,要经常关注国家出台和调整了哪些关于公共事业方面的政策,这些政策的运行情况和执行效力如何等,以提高学生的政策敏锐性和洞察力,为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政策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理解一套理论,即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掌握公共政策的内涵、特征、本质、功能等理论,了解古今中外的政策思想和政策运行过程。掌握一种方法,即政策分析的方法,具体包括政策问题界定的方法、目标确立的方法、方案搜寻的方法、结果预测的方法、方案比较的方法、效果评估的方法。②具备一系列的能力,即培养同学们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的能力,特别是公共政策的执行力。
二、根据专业要求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教学的一项基础性和关键性的工作,内容安排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公共政策学”是一门综合性、跨学科的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但实际教学中,限于教学时间难以面面俱到,这就要求任课老师根据专业要求精心设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公共政策学”的教材比较多,代表性的教材有宁骚的《公共政策学》、陈庆云的《公共政策分析》、陈振明的《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严强的《公共政策学》等。从教材内容看,有的侧重于公共政策系统和过程的阐述,有的侧重于公共政策的分析,有的两者兼顾。比如,宁骚的《公共政策学》侧重于政策本质、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的讲述。陈庆云的《公共政策分析》主要侧重于政策问题、议程、方案、效果等的分析。陈振明的《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和严强的《公共政策学》基本实现了理论与分析技术、方法的兼顾。过去,“公共政策学”的教学一直注重于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的讲授,关于政策分析的方法和技术由于教材偏好、任课老师知识背景、涉及知识面宽、教学难度大等原因涉及较少。进入21世纪,公共事务日趋繁杂,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策分析的功能日益凸显,它可以“应用人类社会一切可能的知识、理论、方法、技术以及直觉、判断、创造力等能力及潜能,帮助正确地制定公共政策和有效地执行公共政策”③。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政策学”的教学内容应当在讲授政策系统、政策过程等知识的基础上,增加政策分析的内容,让学生掌握政策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建构政策问题、确立政策目标、分析政策方案、预测政策实施结果、提出政策建议、监控政策执行过程、评价政策效果,以减少以后工作中政策制定的失误,提高政策实施的效能,提升公共事业管理水平。
三、根据专业要求改革教学方式
公共事业管理是一个实践性、针对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政策”的教学培养学生对现实的关怀意识和分析政策问题、解决政策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革过去“重知识、轻能力”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注重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研讨式教
转贴于 http://
学、实践教学等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1.优化案例教学。公共政策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公共政策学之父拉斯韦尔将它界定为“解决社会问题,特别是那些结构和关系都很复杂的社会问题的工具”④。公共政策因公共问题的存在而生,其立足于社会公众实际生活,以解决社会公共实际问题、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为目的。小劳伦斯指出,在政策分析中运用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在政治和官僚制生活领域中的分析习惯;增长学生们运用有助于分析政策问题的、特定的分析概念和技巧的能力;让学生们熟悉公共政策形成的知识和背景知识”⑤。为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一方面要选择合适的案例,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公共政策”的教学中,尽量选取真实的、学生关注的、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养老、环境保护等涉及公共事业管理的案例,以激发同学们探讨的热情。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应熟练运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实现案例和理论的融通,真正起到以案例消化理论、通过案例锻炼能力的目的。
2.注重情景模拟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情景,并让学生扮演情景角色,模拟情景过程,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⑥情景模拟教学有较强的趣味性、操作性和实效性,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和设想,发展学生的创造和思维能力,达到教育与现实需要的接轨。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公共政策学”教学中,可以选择合适的主题,通过公共政策方案论证会、公共政策方案听证会、政策新闻会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实战模拟。通过角色扮演,一方面,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政策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政策出台的不易以及作为政策制定者应承担的责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现实关怀意识。
3.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实践教学。公共政策是一门与实践密切联系的学科。现实公共政策的实践,可以为公共政策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料。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政策资源,增强同学们的感性认识,了解我国政策运行的实际,提高认识、分析、解决政策问题的能力。如组织同学们参与政策听证会,感受和了解政策听证的过程;让同学们利用假期参与政策宣传、政策执行活动。通过参与,让同学们充分了解政策运作细节,了解我国转型期公共政策的特点,以更全面、更客观、更理性地认识和解决政策问题。此外,学校可以选择一些事业单位、优秀的非营利组织或社区作为教学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进入社会实践基地,体验真实的公共事业管理和政策运行过程,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巩固、发展和修正理论,提高技能,为日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根据专业要求改革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公共关系学教案2
当今迅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必然会增强社会各子系统之间、社会成员间的联系,对高等学校的公共关系本科教学来说,在此背景下,提高公共关系的教学水平能够助力高校毕业生成为称职社会人与职业人。本文分析了当前公共关系学本科教学中存在的实践性教学、考核方式、课程设计等方面的问题,进而提出公共关系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几点措施,以期对高等学校公共关系学本科教学改革有所裨益。
关键词公共关系学本科
教学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社会各子系统之间、社会成员间的联系逐渐加强,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助力高校毕业生成为称职社会人与职业人。公共关系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主要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现象、行为、规律与方法。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更好地实现大学教育的本质目标。发展公共关系教学事业对培养全方位高素质的大学人才而言至关重要。鉴于公共关系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以及当前信息量极度丰富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讲授式的授课方式和开卷闭卷的考核方式受到了挑战。如何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对公共关系学的学习兴趣、掌握公共关系操作技能,成为当今公共关系学课程发展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1公共关系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结合当前公共关系学授课实践来看,公共关系学教学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实践教学比重偏低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然而受资源、师资、社会等因素的限制,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主体地位并不突出,具体表现为:
(1)实践性教学课时数较少。受课程学时整体设计安排的理念和制度影响,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实践性课时数普遍不高,这就代表着课程教师很难充分地将公共关系理论知识全面强化和充分进行实际技能训练。
(2)实践课教师指导能力参差不齐。近年来,高等院校新进教师中具备社会实践经验以及专业实践经验的比重较低,多半为毕业于高等院校的应届硕士或博士毕业生。部分新进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工作实践经验以及动手能力,不能满足实训教学的较高需求。
(3)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实训基地作为实践性教学的载体,对实践课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不足,维护、使用率偏低。校外实训基地不稳定,变化率较高存在有名无实或借名充数的现象,而且,一般来说,实训基地为学校考虑和付出的较多,学校为实训基地考虑得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校外实训基地参与公共关系学教育的积极性。
课程设计趣味性不强
当前的公共关系学教学还是以课堂教育为主,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受教育个体能否集中精神,最大化地吸收教师的授课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关键在于教师对课程的设计与讲授。教学实践证明下列因素将影响学生对于课程的关注度和兴趣度:⑴通篇的传统板书⑵单调的文字课件⑶教师讲授过程中幽默感的缺乏⑷外界纷繁多样信息的影响等。公共关系学教师只有以受教育者的个体心理特征为基础,调整设计具有趣味性、灵活性、互动性的教案课件,在课堂中通过幽默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受教育者自主性地、创造性地、有规律性地、不断地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理论和真理。从而最充分地满足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创造欲和幸福欲。
考核方式单一
考试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公共关系教学中正确地开展考试活动,能有效地了解教学现状,及时改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当前,公共关系学专业课考试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考试内容覆盖面较窄
从教学实践来看,公共关系学课程的考试内容往往局限在书本知识内,特别是教师课上内容。这与大学教育中实现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距。教材是教学的辅助工具,而且任何一本教材都不足以完全诠释该学科,因此,课程考核仅仅局限于书本和课堂知识,达不到提升学生分析以及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和培养。
(2)考试题型固化
目前,公共关系学试卷中考试题型较为固定,例如,一般都满足单选、多选、填空、判断对错、名词解释、简答以及材料分析和论述题。虽然说标准化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考试的公平性,但是标准化考试不利于考核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同时,标准化题型答案往往固定单一,无法接受学生独特的、个性的思考和想法,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3)考核形式单一
目前高校的考试方式一般为开卷考试、闭卷考试、期中考试等形式。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是习惯于闭卷笔试,其他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辅助手段。传统笔试考试强调对标准化答案的硬性记忆,而且这种记忆往往是瞬时短暂记忆,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思考力和创造力,也不能很好地考核学生的学习质量,单纯使用这种考核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会与社会发展真正需求的人才不符合。
(4)考核成绩构成简单
一般来说,公共关系学课程的闭卷考试多由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两大部分构成。且卷面成绩占的比例较大,一般在70%左右,因此,为了取得高分,平时不努力学习的学生采取在考前突击等方式提高占大比重的期末成绩进而提高最终成绩,无法实现考试的真正目标也很难考核出学生真正的水平。
2提升公共关系学教学水平的几点思考
强化师资力量,提升授课团队综合素质
(1)对新进及青年教师进行可持续的在职培养。高效完成入职引导和实际授课技能培训。资深教师与新进及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有针对性的帮扶和培训。
(2)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公共关系学术研讨。掌握公共关系学学科最新科研热点与理论知识。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拓宽教学视野。
(3)提高青年教师对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宏观与纵深把握水平。鼓励青年教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搞好科研工作,做到“教”、“研”相长。
确立明晰的公共关系学教学原则
本着“主线明确,情境设定,目标任务”的教学原则。围绕塑造组织形象这一条主线,设计五种学习情境,以目标任务为导向实现学习目标强调对学生公关实务能力的培养,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
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为了培养学生“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跑出去能干”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从被动的听课中跳出来,采取多种符合学生学习习惯和兴趣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解决公共关系问题的实践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学课堂教育方式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推动着教学的手段、方法、内容、模式、规模以至体制、观念诸方面的变革。将信息技术手段与“公共关系学”课程进行整合进而建构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境创设、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师生互动交互方式,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在此基础上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将“公共关系学”课程相关的例证图片及精彩的教学视频呈现给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弥补许多客观条件限制的缺憾。学生在课堂中可以通过相对直观的形式接触到真实客观的社会,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完美结合。同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互联网知识传播的优势,打破了时空界限,满足不同学生的各类学习需要。为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
实行精确考核和模糊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即侧重于对学生自己动手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设立多种考核指标,结合公共关系学授课的具体要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做到课下准备、课上学习和讨论、课后反思与提高,让学生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课下准备公共关系主题内容,课上实践演示、解说,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准备程度、发挥水平等指标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课程的整体考核体系中。
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打造“实务+实景”课堂
高等学校在某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上应该打破传统的固有授课模式,本着灵活、机动、高效、互动的原则来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具体改革方向包括(1)大小班的有机结合,突出小班教学的优势;(2)长短班的有机结合;(3)扩大推进分层教学,提升实践教学的比重;(4)打造“实务精英进课堂”把实务前沿知识嵌入课堂教学的新型授课模式,为学生同经验丰富的一线实务人才实现通畅交流搭建平台。
参考文献
[1]许艳丽。公共关系学在社会工作专业并行实习中的实践教学[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4(6).
[2]彭琼。当前职业学校公共关系课程教学教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
[3]宁洪梅。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08(5).
[4]郭鹏飞。公共关系教学方式初探[J].价值工程,2014(1).
[5]刘立人。应用型本科公关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公关世界,2014(4).
[6]苏娴。基于能力视觉的公共关系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教师教育论坛,2014(7).
[7]王婷。浙江省高校加重实践教学比重[N].浙江日报,2014-11-05.
公共关系学教案3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与能力;公共关系学;教学改革
公共关系学是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象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它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实用性和创造性等特点。然而,在长期的公共关系学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这既影响了公共关系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又违背了强化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宗旨,因此,有必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笔者根据公关学的特点,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公共关系学教学应从教材、教学方法以及考试手段这三方面进行配套改革。
一、精选教材,编写教学资料
教材是知识转化为素质与能力的桥梁。非公关专业公关教材应是公关理论和公关实务并举,既具有理论的系统性和简明性又具有实践的例证性和参照性的教材。目前市场上“公共关系学”教材繁多,但大多不适合本科学生用。这些教材在内容上过多强调公共关系的理论知识,忽略了公共关系的实践知识,整个课程内容设置上偏重理论知识部分,公关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探讨得较少,且还存在教材老化、案例陈旧等问题。教师普遍感到选用传统教材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较差。因此,针对高校公共关系学的教学现状,公关学教学改革的首要是精选教材,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笔者根据公关学的特点以及高校学生的实际需要,编写了公共关系学讲义。该讲义对传统教材的内容进行了整合、精简与更新,更新和补充了案例;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公共关系演讲、公共关系谈判、公共关系语言、公共关系交际等实践性知识;每章后面皆有思考题与案例分析供学生课后练习。这些尝试旨在编写出系统、科学、易于操作且符合市场需要的教学资料,使学生学习时有一种新鲜感、时代感与实用感,激发学生学习公共关系知识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课堂讲授法
课堂讲授法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表述,系统地、有重点地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公共关系学的理论知识,是公共关系学教学中普遍采用的基本的教学方法。运用课堂教学法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接受新知识,讲授内容重点、难点突出,容易掌握和控制学习的进度。缺点是呆板、抽象,讲授内容具有强制性,学习效果易受教师讲授的水平影响。
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运用讲授法时,教师要安排好讲授的内容,既要做到系统化,又要做到重点突出。教师对重点、难点问题要讲得深入浅出,简洁明了。并且讲授应具有应用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应用性指的是要让学生学到一些实用的公关知识,不能仅仅是教材上那几个条条框框;趣味性要求教师传授知识时,努力让学生乐于去学,愿意来学;启发性说的是教师应当为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让学生能举一反三,掌握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教师把经过筛选、组织、编写的企业在公共关系活动中的典型事实与材料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公关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现代实践教学方法。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能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又能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根据公关理论,精选案例。选择案例时应考虑典型性与时效性两个特性。所谓典型性,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案例本身比较生动、突出,能较深刻地解释既有的公共关系理论和方法,或者能由此总结出新的理论和方法;其次,案例的内容或者它所说明的问题在公关实践中具有普遍性、代表性,有着较强的现实针对性,能够从它的成功中获得启迪,或者从它的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时效性是指教师上课必须紧贴时代,及时把最新的知识和事例补充进来,让学生有新鲜感。如笔者讲公关意识时,曾以2008年“郑州天价头”为反面典型;讲危机公关时,又以2008年“汶川地震”和“三鹿奶粉事件”为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既有典型性,又有时效性,教学效果较好。另一方面要组织、控制好案例的讨论过程。教师不要急于交待自己的观点,也不能讲完案例就完成任务,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在案例分析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深入分析,最好分组讨论,得出学生自己的判断和观点。鼓励持有不同看法和意见的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辩论,在不同见解的碰撞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即根据讲授的公关内容,指导学生人为地创造一种仿真模拟情景,作为公关实践教学的场所和组织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模拟成的公共关系情景中来,学习公共关系理论,训练公共关系技能。一般采用模拟法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学生参与教学程度较高,师生互动较多,课堂气氛活跃,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模拟的公关活动形式很多,如商务谈判、公关礼仪、新闻会、公关专题活动等等。
例如:模拟现场招聘。进入到“公关礼仪”学习后,根据毕业生求职应聘的需要,笔者增补了“应聘礼仪”专题,模拟了一场现场招聘会。笔者指导学生组成模拟招聘小组,请了3位老师与6位学生代表担任主考,事先准备好一系列切合学生生活、专业与应聘职位,能考核学生学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问题,然后在课堂现场模拟招聘,选一些学生上场充当应聘者,每个学生回答三四个问题。通过现场面试,锻炼了应聘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强化了他们的自信心,也考察出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及综合素质。通过模拟,参与人员的言谈举止、仪表仪容等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供大家评说,观看者与参与者一样也有所收获。
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扮演特定角色,如公关人员或某类公众,借助角色的演练来体验某种公关行为的具体实践,理解角色的内容,并对其行为表现进行评定和反馈,以此来帮助其发展和提高素质和能力的一种有效训练方法。角色扮演是一项参与性的活动,课堂上师生互动性增强,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角色扮演培训为学生提供了广泛地获取多种工作生活经验,锻炼能力的机会。
比如在专题公关活动讲授中,教师可以针对当前国内的新闻热点,让学生用角色扮演法模拟新闻会的过程。像2008年“问题婴幼儿奶粉事件”国内反响很强烈,笔者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代表某某乳业公司,举行一场新闻会,学生自己充当公司法人和公关部经理,面对“记者”和“消费者”的诘问,表明公司的基本立场,回答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评价回答的质量;而另一组就是充当“记者”、“顾客”,自己去体会面临如此情景时可能会有那些迫切需要公司或当事人回答的问题。教师在活动中不失时机地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举行新闻会的技巧。
5.社会实践教学法
社会实践教学法是指根据课程要求,结合公共关系学理论,组织学生进行具体的、可操作的公共关系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社会是学生公关实习的大舞台,学生只有参加具体的公关实践活动,才能切身体验和实践公关理论,将公关意识内化为内在的行为习惯,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项实践活动,如:鼓励学生参加演讲比赛、辩论会、联谊会等;组织学生参与学校重大活动的组织和接待工作;要求学生针对某企业组织现状,用公关的“四步工作法”,策划一次公关活动。通过这些专题活动的开展,可增强学生的公关意识,学生学以致用,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6.视频教学法
视频教学法是教师运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先进的视听设备播放事先选好或制作好的视频进行公关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视频教学可以突破时空界限,集声、情、形、色于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功能,直观生动,信息量大,能扩大学生知识面,开拓学生思维。视频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一些学生不易注意到的知识点给予提示或讲解,以便使视频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笔者在讲授“公关意识”时,曾给学生播放了在网上下载的《一诺千金成就羊大姐》视频(由CCTV7于2008年11月12日首播),用具体生动的实例培育和强化学生的形象意识、公众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互惠意识等公关意识。
7.多媒体课件教学
多媒体课件教学是教师把公关教学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通过计算机、投影仪等先进的视听设备进行教学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集声、图、文、动画、影像等信息于一体,多层次、多维度地展现公关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变得声像并茂、直观易懂、生动丰富。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的目的。
三、创新考试手段,整体评价学生
公共关系学最显著的特点是实践性、操作性、实用性和创造性,所以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的考试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增强学生的公关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其考试方法应是对学生的形象、素质、能力的整体评价。
公共关系是一门塑造形象的艺术,对于学习公共关系学的大学生而言,评价其公关素质的第一要件就是其个人形象。形象考核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在不同的场合对自身角色进行定位,时刻注意维护自己应有的个人形象。素质考核主要包括三方面: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公关意识、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健康的心理及考查学生的公共关系理论知识水平。能力的考核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与创新能力。
要全面考核学生的形象、素质与能力,应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评价采用“成绩累积考试法”,即每学期的第一次课将评价项目公布出来,各项成绩比例定性说明。笔者设计出:“整体评价=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实训(模拟招聘、角色扮演、公关策划、演讲等)测试+期末笔试”的立体考核法。其中,课堂表现占10%、课后作业占10%、实训测试占20%、期末笔试占60%。总分100分。
这种整体评价法量化了形象、素质、能力,又将教材、教学方法与考试手段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同时为学生今后的实习、就业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实战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占才。公共关系学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2] 冯兰。公关训练[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3] 孙伟。《现代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与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J].开封大学学报,2006,(1).
公共关系学教案4
关键词:公共关系教学;大学生;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5-0244-02
一、高校大学生《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1.《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教学的主要内容。大学生学习《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程,不仅要了解并学习公共关系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而且还要培养大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面对人际交往的现实问题时的解决思维和解决方法,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与此同时,本课程通过对经典案例的讲解和反复论证,可以让大学生真正掌握公共关系基本概念的真正内涵和意义。
2.《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在衔接。《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程包含了培养大学生塑造形象意识,服务大众的意识,互利共赢的意识,立足长远的意识,等等。在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过程中,由教师在课堂上对《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本中的案例进行讲解,同时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该门课程中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自身的公关能力。不仅如此,该课程的学习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人际关系以及事物之间内在复杂的联系,培养大学生包容的态度以及面对突发的复杂实际问题时从容的思维。此外,该课程中也包含了在实际交往中应当注意的礼仪和交往的基本规范。大学生通过学习交往礼仪和相关的规范,可以使其在实际交往中更加从容、得体,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总之,本课程的学习,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夯实了基础。
二、《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所处的环境有限,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不够透彻。众所周知,高校的环境是一个相对简单的封闭体,导致高校学生与外界社会的联系也较简单,但为了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应该培养学生与外界之间的联系,但是现在我国高校教学在这方面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在公共关系的活动开展中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并且课外的实践活动也很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此外,《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本的理论知识不能够涵盖最新的社会变化形势,基础性虽然强,但是缺乏一定的前沿性,导致学生的思维更为局限。因此,学校应该积极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思维。总之,《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该在实践活动的配合下,要充分发挥出课本的优势,但是又不能拘泥于教材。
2.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程的讲授。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影响下,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并且《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程的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特点,所以教师应当积极探索与这门综合性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若《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程教材中的案例少,教师就应在课堂中多引用一些国外案例或者是复杂案例,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思维较为局限的问题,教师则可以深入分析案例所反映出的问题。《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真正了解社会,了解未来其可能从事的行业的发展趋势。教师应当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完成本课程讲授的真正目的。
三、《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教学中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
1.《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应注重大学生公共关系意识的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更多地依赖于其对于事物和人际关系的深刻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大学生实践的有效性和其实践能力的提高。《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公共关系意识,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加大对大学生公共关系意识的培养力度。在《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的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公共关系意识,同时教师还要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才是提高其公共关系意识的主体,真正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以经典案例为基础,积极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让大学生在情境中自由发挥其处理公共关系的思维,最终激发起大学生主动培养其公共关系意识的积极性。
2.加强《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力度。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理论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因此,学校应该针对《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程的特点,组织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系统地、完善地理解理论知识,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校可以按照课程案例来给学生设置一些实践的机会。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与企业之间达成协议,让企业给予学生一些实习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给企业提供一定的劳动力,而且学生还得到了宝贵的实习机会。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社会的公共关系,将课堂所学与实际相结合,同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另外,学校还可以让企业的相关部门对实习的同学加以培训,增强学生对《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程的理解。
3.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的评价体系是一套用于评价学校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综合性的评价指标。由此可见,一套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不仅可以用来指导教师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目的,而且也能通过教学反馈机制来进一步完善学校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评价体系的要求下,会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加关注教学评价中的考核项目。改革后的教学评价体系还应该注重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及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或者是期末考试的形式,由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其他能力进行一定的评价和打分。此外,教师也可以将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与其奖学金挂钩,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有效地督促学生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总之,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评价体系这种评价方式来保证《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程的教学质量,督促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宗旨,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程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比起理论的学习,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一门学科的教学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许多学科之间有着大量的交叉内容,而且广泛掌握各个学科的学生会有更好的思维能力与思维方法,更具有创新的潜力。需要注意的是,在所有的学科中,公共关系方面的学科都是最难掌握的,因为掌握本学科更多的是需要学生的悟性。综上所述,只有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拓宽学生的思维,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而且还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
四、结语
《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这门课程想要真正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从教学环节、实践活动的开展环节和教学评价环节等入手,通过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程在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可以通过教学评价的反馈机制尽早发现《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程的教学漏洞,不断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公共关系相关的知识学习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教W途径,积极发挥《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课程教学的能动性,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丽。任务型教学法在《公共关系原理与实务》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14):41-42.
[2]黄玉萍。高职院校《公共关系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基于职业能力培养视角[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报,2015,14(6):30-33.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 the Teaching of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Public Relations"
DONG Li-rong
(School of Animation and Media,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ingdao,Shandong 266109,China)
公共关系学教案5
一、公共关系所涉及的主要学科内容
《公共关系》是高校公共管理科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有关公共关系的历史与发展、公共关系与公众的基本概念,企业所面对的主要公众及如何处理与这些公众的关系,公共关系实务等内容。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理解和掌握公共关系管理的概念和基本原理,能从总体上把握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体系,并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公共关系实践,分析实际案例,培养现代公共关系意识,完善自身公共关系素质,提高实际公共关系能力。
二、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
(一)公共关系概念的理解
公共关系课程中有很多理论点都可以通过案例来教学,案例教学可以贯穿整个公关课程当中来。如在讲授“公共关系概念”时,要求学生理解组织与公众的关系,就可以把组织和公众都通过例子来讲解,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关系的程度实现组织与公众关系的运行。如销售企业与其顾客之间的关系,物业公司于小区居民之间的关系,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等。这些丰富生动的例子可以让学生迅速明确公共关系所要研究的内容和理解公关的本质特征。
(二)公共关系所涉及内容类别的理解
根据内容所涉及的具体分类,可以通过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如在讲到塑造组织形象的问题上,主要包括建设型公共关系、维系型公共关系、防御性公共关系、交际型公共关系、宣传型公共关系等十种类型。对于这些不同组织形象的塑造,我们也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加以阐述,如建设型公共关系,一般来讲都是适用于组织的开创阶段或某项事业、某个产品的问世阶段,所以像类似于开业广告、开业庆典、免费招待等活动都是很好的案例资料。在讲到公众的分类问题上,仍然有大量的案例可以帮助学生来理解问题,公众按不同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分类,顺意公众,指的是那些对组织的政策和行为赞成和支持的公众,如针对某个产品的忠诚消费者就成为组织的顺意公众,如中国移动的广大客户就是这个产品的顺意公众。
(三)对公共关系中实务问题的理解
根据具体的公关实务,把案例贯穿于课堂当中,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知识,同时可以增加课堂的效果。如讲到公关广告,公关广告和商业广告有一些差别,如何更好地理解公关广告的涵义呢,可以播放一些企业的MV,如“康美药业”等,加深学生对公关广告的理解。类似于企业的赞助广告、创意广告、致歉广告、服务广告、宣传广告等都有非常多的例子来解释其现象和本质。在讲到公关职能时,就可以通过案例“日本人巧探大庆石油”来解释公共关系采集信息的功能。
三、案例教学的积极意义
《公共关系》这门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供生动、真实的案例,并且在实际的讲解过程中,确实有生活中直接可以拿来的案例,这些例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同时更能在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案例的智慧和乐趣。
(一)理论与联系相结合,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
高校现在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理论要联系实际。案例教学最突出的优势之一,便是将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事例作为教学内容,以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以真实的数据为依据,通过对各种类型案例的剖析,运用创造性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协作能力。
(二)案例与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接受事物,这在公共关系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堂上很不实用,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乏味,产生厌学心理。但在课堂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来体验角色,如我们可以通过参加者的角色来举行庆典活动、新闻会、公关策划活动等,让学生以真实的身份来体会公关活动中的具体操作和实践。
(三)注重双向交流,达到双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