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现代通信技术论文(精编4篇)

网友发表时间 1265742

【导言】此例“现代通信技术论文(精编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通信科技论文1

关键词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一流课程体系

专业学位是相对于学术学位而言的学术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1]。专业学位研究生不仅应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受“重学术、轻应用”的传统思想及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律认识不足的影响,容易混淆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和要求。课程教学、实践环节、科研项目与学位论文“四张皮”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统一,如何将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是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具体措施

国防科技大学开展了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一流课程体系建设项目,基于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建设以来所积累的优质资源,按照“紧扣学科内涵、优化课程体系、瞄准前沿发展”的理念,认真梳理和优化了该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在2011—2015年投资建设了“信号处理仿真实验”“通信技术基础”“天线理论与工程”“电磁波工程”“电路与嵌入式系统综合设计实验”“微波电路仿真与设计综合实验”“通信网络理论与应用”7门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使这一领域的课程整体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课程体系优化。课程体系总体设计与优化遵循针对性、可持续发展、前沿性、宽广性的原则,科学规划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构建开放的、竞争的、创新的、发展的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学位课程体系,既要让学生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知识,又要进一步训练他们具备作为高层次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的能力与素质。目前,国防科技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包括:公共基础课程、领域核心课程、专业课程、实验课程、案例与前沿课程,如图1所示。整体课程设置体现了“厚基础知识、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的教育理念,突出了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注重专业知识的深入和系统化。以在建的“通信技术基础”课程为例,结合专业学位硕士的特点和需求,总结历年来专业学位硕士教学经验,紧密围绕通信基础与军事通信应用主题,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综合通信原理、无线通信与典型军事通信系统知识点内容,将课程内容划分为3个主要模块,分别是通信原理基础模块、基本传输方式与信道模块、军事通信概述模块,如图2所示。在课程中贯穿两个具有明确应用背景的教学案例:①实际发射与接收通信系统剖析。选择一个实际通信设备(如通信电台),就设备内部各个功能模块讲解其原理,剖析内部结构,引发针对这一系统的设计、应用及改进的讨论。②蜂窝无线通信系统。以现有的GSM蜂窝通信网为例,讲解无线通信特点、无线组网特点、多址通信等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2)案例式教学。本着“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思维能力,强化实践培养”的原则,完善本领域课程教学内容,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注意专业知识的深入和系统化。要求既有严密的理论体系,又有生动的工程实例,加强研究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案例建设。充分利用科研资源优势,将具体工程项目中的解决方案和经验加以改造,提炼出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知识背景、培养目的和培养规律的教学案例,确保最新的科研成果能够进入课堂、进入案例、进入教材,促进教学和科研的深度融合和相互提高。例如,在某项目中,为解决水下目标辐射噪声谱线信噪比低,不易捕捉的实际问题,笔者提出了“分段搜索,动态门限”的解决方案。将这个工程项目转化为水下目标搜索教学案例,通过该案例巩固了周期信号分解与合成,以及信号检测的相关知识点,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点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利用学院“十二五”研究生创新基地的建设条件,改进实验环境,为学生搭建通用、易操作的实验环境,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在课程设计、实验设计及实验室建设方面进行多种改革与探索,把仿真实现和后续开展的硬件实现融合在该课程体系的实践环节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应用能力。例如,把实践课堂设到雷达实验现场,结合学校建成的国内首套220~1400GHz雷达目标成像与RCS测量系统,让学生亲身体验太赫兹雷达从倍频、放大、混频至频谱仪接收处理的全过程。(3)教师队伍培养。为课程体系中的每门课程建设一支年龄结构合理、科研和教学经验丰富的多人任课的教师队伍。要求授课教师不仅学术水平高,工程实践能力也要强,教师能够将自己的科研和工程实践经验讲出来,让学生听得懂。鼓励授课教师走出校园,经常到国内外一流大学或著名企业进行交流互动,跟踪相关学科的最新前沿,了解和掌握本领域的发展趋势,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充分利用年轻教师思想敏锐、勇于探索的特点,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对青年教师进行新技术培训,开阔年轻教师的视野,为其后续的教学奠定基础。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参与科学研究、课程建设及各项教研活动,将科研与教学有机结合。(4)教材建设。认真研究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规律的差别,对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进行优化,组织力量编写出版适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律的教材,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项目中的每门课程都要求出版或引进一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材。

2取得的成效与经验

通过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一流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笔者修订了新一轮研究生培养方案,重新制订和规范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学分要求、实践教学环节规定、学位论文评价标准等,并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撰写了题为《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的研究报告。在项目建设期间,项目团队累计编写和引进教材11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外聘名师12人次,外派教师出国培训8人次,建成网络课程1门。根据在信号处理方面的教学积累和工程实践,2018年出版了《信号处理仿真实验》教材,是具有明确应用背景的案例式信号处理教材[2]。2017年在第十一届全国信息与电子学科研究生教育学术研讨会上,笔者撰写的教学论文《国防科技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获评大会优秀论文[3]。在该项目的基础上,笔者主持了专业学位研究生部级教改课题3项,湖南省研究生教改重点课题1项,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教改课题5项,参与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重点课题2项。

3经验和建议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2

1、人为原因

误操作更改、删除了配置数据。解决方法:需要网管人员对整个新加站点的业务进行检查,看是否有以上误操作,导致业务不能开通或不能正常运行。

2、PCM设备故障或业务不通

PCM设备是电力通信网中重要的接入设备,可以向用户提供多种业务,既可以提供从2M到155M速率的数字数据专线业务,也可以提供话音、图象传送、远程教学等其他业务。电力通信系统中,PCM承载着大量的重要用户,如继电保护信息、调度电话、自动化信息、会议电话等。因此对PCM设备的维护对保证电力安全运行来讲也尤为重要。

本身设备故障

出厂保存及运输不当造成故障。或者PCM与对端相应的系统的连接中由于单板配置、数据配置、虚焊、光路中断或其它原因而导致的传输故障。解决方法:供货厂家自行进行处理或更换部分板卡,恢复正常使用。

板卡不匹配

PCM设备局端、远端设备不通用,但是不易发现。解决方法:严格核对设备。部分板卡故障。解决方法:构造环路检测法(简称自环),对PCM设备自身2M进行自环,逐级地分离出故障点,根据提示找到PCM故障的部位和板卡,从而排除故障。

传输线故障

具体表现为:传输线插头处内芯与表皮短路。传输线插头处内芯断。传输线插头虚焊。传输线插头与座接触不良。解决方法:更换2M传输线与2M传输插头,保持接触部位正常。

人为原因

在安装单板时用手接触印刷电路板。解决方法:任何时候接触板子时都要带防静电手腕,不能用手接触电路板。在插入板子时用力过猛造成板子损坏,或者插入板子时没有嵌入到母版中。解决方法:插入板子时,要沿着子框嵌入至母板里。遇到阻碍时,不得强行推入,应拔出板子,调整好位置再试。

由其它原因造成传输线路直接断裂

解决方法: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环境。连接PCM之前,首先需要对光端机到DDF架的2M进行自环,确定DDF通道正常无故障。其次,联络网管,确定局端业务是否正常下达。再次,外观检测PCM的2M传输线是否安装错误(例如收发反向),然后用表笔对PCM自身2M线缆进行自环测量,排除上述短路的情况发生。

3、其他

目前在基建变电站系统通信工程中还有综合数据网设备、西门子调度电话等新的设备,与SDH、PCM设备存在类似的故障问题。在开通数据网设备的时候,如遇到故障或不能开通的情况,在设备加电运行良好的情况下,检查数据网光模块是否符合如下要求:a.确定模块适用距离为10kM或是40kM(根据实际距离选择)。b.排除多模,或是百兆速率模块。(多模模块传输距离不够,百兆模块与局通信系统交换机型号不匹配)。

4、结束语

变电站电力系统中通信设备的故障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设备安装及运行维护人员综合考虑,灵活应用。要仔细研究设备安装及维护手册,非常熟悉设备的安装维护流程,熟悉通信设备的相关参数极其应用。根据现场的故障现象排查出设备的故障点。同时开通电路前要认真研究设计图纸,并与通信调度做好沟通,确定开通方案。双方配合进行,缩短故障处理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通信工程类论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 工程类课程 发展现状 有效整合

在信息时代里,加强民族地区高校信息技术与工科类课程整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信息科技上的应用,不仅能够能够培养工程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出高素质工程类创新型人才,而且能够改善教学质量,促进高校工程类课程教学的效果。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当下的民族地区高校信息技术与工科类课程整合工作开展的并不如意。因此,必须要通过分析高校工科类课程教学的特点,然后结合当下民族地区高校信息技术与工科类课程整合的发展问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整合方案,这样才能够开创我国民族地区高校信息技术与工科类课程整合的新局面。

一、民族地区高校信息技术与工科类课程整合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通过民族地区高校信息科技与工科类课程的整合,在工科类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充分运用信息科技带来的便利与快捷,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枯燥的、单纯的讲解师教学转换为运用图片、画面、声音为一体的立体化屏幕演示,不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氛围,而且能够让学生对工科类的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工科类的课程本身就是为了培养实用性的人才,因此,只有改变了传统枯燥式的教学模式,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思维与主观能动性。所以,通过信息科技与工科类课程的整合符合工科类培养人才的特点,有效地改善当下工科类课程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另一方面,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需求,培养工科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工科类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通过运用信息科技能够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居于主体地位,建立起新型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这样就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使得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更加熟练的运用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信息技术与工科类课程整合符合我国教育体制改革需求,有利于培养我国工科类的创新型人才。

二、工科类课程的教学特征

工科类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工程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无论是具体从事规划、勘探、设计还是施工都需要的是具有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工科类课程的教学也存在其独特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本中理论知识比较多,但是却要求学生具备实践能力。在工科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工科类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有效地指导学生将来参加实际工作。所以在工科类课程的过程当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的多而且与实际工程的联系也比较紧密,这就体现了工科类课程的教学不能够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灌输,必须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让学生把掌握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因此,工科类课程的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社会发展中对于工科类人才的需求。

第二,工科类的知识,更新速度比较快,对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压力。由于我国信息科技的发展,我国各项技术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尤其是我国各项工程建设如火如荼,对于工程质量以及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工科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涉及到前沿的技术,如果课本落后就会导致工科类知识比较的陈旧,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参加工作时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因此,工科类的课本更换比较的快,这样就无形的加大了教师的备课难度。一方面要求学生要求教师及时的掌握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不断的改教案,进行备课,以便讲授学生先进的工科技能以及理论知识。

三、民族地区高校信息技术与工科类课程整合的发展现状

随着民族地区高校信息科技与工科类课程整合工作的不断开展,工科类课程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无论是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亦或者是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信息科技的应用提高了工科类课程教学的水平和质量,但是也不难发现,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不高,而且各种设备不完善。由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信息科技的发展也比较缓慢,尤其是在高校的工科类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由于缺乏信息科技设备导致信息技术无法与工科类课程教学进行有效整合,工科类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水平应仍然比较低。由于信息技术的设备以及软硬件条件都不能够达到标准,高校的工科类课程教学缺乏有效的信息技术支撑。另外由于民族地区本身的网络环境发展就不是很成熟,造成了高校中工科类课程教学中也缺乏良好的网络发展环境,直接影响到工科类课程教学与信息科技的整合。

其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水平比较低,导致了工科类课程教学中课件的质量也尚待商榷。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而且能够把枯燥的课本知识转化为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画面,对学生来讲更具有世界冲击力,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民族地区多媒体技术发展比较缓慢,导致多媒体制作的课件质量水平还比较低,大多数的课件只是把课本的知识转化为电子内容,缺乏设计,导致课件缺乏吸引力,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最后,对于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应用比较少。计算机网络课堂中知识是海量的,但是在民族地区由于计算机水平比较低,导致了网络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也不高。目前在运用网络知识时只是单纯的把网络知识与课程中的资源进行组合拼接,缺乏有效的创新和利用。如果网络资源不能够得到有效挖掘的话,就难以改变传统的学生居于次要地位、教师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民族地区高校信息技术与工科类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为了实现民族地区高校信息科技与工程类课程的有效整合,必须要采取有效的举措,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的尝试:

第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地位,进行信息科技与工科类课程的整合。为了适应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在进行整合的过程当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多媒体的应用能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能够做到自主学习和预习。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课堂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学习,一方面能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知识积累进行预习和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教师居于辅助作用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二,完善信息科技设备的软硬件设施,提升工科类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水平。为了实现信息科技与工科类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必须要完善民族地区课程教学过程当中信息技术设备的软硬件条件。通过创造全方位的信息环境网络环境,能够为学生提供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综合在一起的视觉盛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工科类课程学习兴趣,从而充分发挥先进科技的优越性,提高工科类课程教学的质量。

第三,创新举措,通过打造网络平台,优化网络资源,提高工科类课程教学的水平。

鉴于当下工科类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水平比较低的现状,要采取创新举措的办法,通过打造网络学习平台,使工科类课程教学能够充分运用网络中的海量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及时地教授学生先进的工科技术。通过打造网络学习平台可以让学生及时的阅览各方面的信息,这样一方面突破了课本的限制,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先进工科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在网络平台中进行模拟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让学生及时的把理论知识转化为指导实践的专业技能,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出创新性、使用型的工科类人才。

总结

鉴于高校工科类课程的教学特点,为实F充分的运用信息科技,必须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然后充分地借助于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科技,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在民族地区高校信息技术与工科类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不能够忽视和代替实践训练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贾佳,康顺光。民族地区高校信息技术与工科类课程整合的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6(24):55-56.

[2]张军宗。对民族地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状分析及研究――以甘肃藏区学校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23):18-18.

[3]苏晓玲,刘凤祥。民族地区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的改进策略[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3(5):197-198.

[4]张斌,张磊。高校信息技术基础类课程的价值发掘及相关课程整合方案研究[J].考试周刊,2015(87):129-131.

[5]张晗,刘露,杜元雄,等。基于课堂视频分析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的研究――以州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15(45):232-233.

[6]苏春景,高亚男。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烟台市芝罘区部分小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 2015, 25(3):43-49.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4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毕业论文(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190-02

引言: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重在培养应用和技能型人才[1]。因此,毕业论文(设计)正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将梳理大学阶段所学各科课程,并将其灵活应用到自己的论文与设计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能极大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和实践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通过重点研究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与应用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各环节的现状,找出问题,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一、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重要性

1.一次综合性再学习与提高的过程。毕业论文的写作与作品的设计要求学生能综合并灵活地应用整个大学期间所学的知识。学生将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大学期间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并综合应用到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中,从而进一步巩固与加深对各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2.学校对学生一次较为全面的考核和评价。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可以说是学校布置给学生的最后一项作业,要求高,知识覆盖面广,写作过程长[2]。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对以往所学知识再学习和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对自己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考核和评价。同时,导师和班主任在指导与跟踪学生的过程中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能力及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是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的有效依据。

3.提高学生论文的写作或创新能力。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要求尽可能贴近学生的专业,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完善的作品能够运用到实际的社会生产或生活中。优秀的毕业论文(设计)还应该兼具创新性,有新颖独特的观点。学生需要学会用精确而简明的文字进行组织表达,考虑论文整体结构的合理性和完整性。除了论文的写作,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需要独立完成一个作品的设计。从往年的情况看,大部分学生都是选择开发一套数据管理类的系统,比如在线销售管理系统等。学生需要独立完成系统页面的美工设计和后台程序编写和调试工作。通过大量的代码的编写和不断的测试与调试工作,学生的编程与程序调试能力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4.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从业方向。在毕业论文(设计)的创作过程中,学生围绕自己的选题进行内容与结构的规划、资料的收集,对可行性进行研究,然后写作论文并不断地修改与完善。同时,学生还将独立完成自己作品的设计。在整个论文写作和作品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将能够发现自己的强项与薄弱环节,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这样学生自己就能够更加明确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同时也更加自信能够做好相应的工作。

5.经济或社会效益。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是对学生的一次锻炼与考核,其中具有很好的创新性和实际应用性的论文和设计如果能得到推广并直接服务于社会,还将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论文(设计)教学的现状

1.师资缺乏。民办高职院校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师资却没能及时跟上[3]。由于多数院校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时间都比较集中,而教师负责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往往造成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精力对学生进行深入指导。学生在论文写作和作品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将可能被忽视,直接导致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不高。

2.教学设施和管理措施还不到位。我校信息技术与应用系目前建有信息技术实训室等计算机基础实训室12个,还有其他几个专业实训室,基本能够保证日常的教学和实践。但是目前实训室都是封闭式管理,在没有排课的情况下,实训室都是不对学生开放的,而且目前部分实训室还不能接入外网[4]。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山草香·》)的写作过程中,往往没有场地或计算机,也不能及时在网上检索资料。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3.学生用于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不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开展时间与学生应聘就业时间重合,很多学生把精力都集中在网上投递简历或跑各类人才招聘市场应聘工作,疏忽了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往往都是草草了事。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三、提高民办高等职业院校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几点建议

1.鼓励学生尽早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教师在任课过程中就要经常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早做准备,尽早开始毕业论文的写作与作品的构思与设计。很多计算机专业课程,如图形图像处理、网站规划与设计、JAVA程序设计和SQL数据库等,实践性较强,期末每门课程都会安排课程设计。如果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灌输尽早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思想,学生往往能综合考虑各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的内容,最终形成自己毕业论文(设计)。如果学生能通过利用课程设计的时间尽早展开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还将有充分的时间与相关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不断完善自己的论文与设计,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大学生竞赛。每年,国家或省市都会组织各类大学生竞赛。如全国多媒体设计大赛、浙江省高职高专“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和ACM程序设计大赛等。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此类竞赛,在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也可将竞赛项目与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相结合,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3.加强校企合作[5]校企合作模式,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学生可以直接到合作企业进行培训与实习,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相关岗位工作。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内容也更加明确,实际意义也更强。学生可以选择与自身岗位相关的题材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在校期间充分利用实训室等教学资源,积极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不断完善自己的毕业论文(设计)。另外还能通过在企业实习与培训,进一步提高自己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

4.完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制度。教师指导和监督工作的细则和规范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明确和细化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每一环节中对指导教师及学生的考核内容、开合方式等。教师必须积极联系学生,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进度进行密切跟踪,同时要对已完成的部分进行认真的检查,争取早发现问题,让学生能够有充分时间进行修改。

四、结论

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论文(设计)是一项耗时长、过程复杂,而又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学生经过这一过程将能大幅度加深对整个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理解,并能将其综合应用于实际之中,可以说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重要阶段。目前,各类民办高职院校在开展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普遍存在指导教学师资缺乏、教学设施不能满足学生要求、管理措施不够完善以及学生没有充分时间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等问题。学校应通过加强师资的引进与培养、加强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与完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范等各种措施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掌握高级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洪致平。探索现代服务业“职业人”培养之路[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20-21.

[2]刘引涛。当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9,(04):40-41.

[3]李占忠。高职高专院校毕业论文(设计)的现状分析与对策调适[J].石家庄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学术研究,2007,(01):12-13.

[4]温艳冬。关于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9,(05):37-39.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1265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