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范文 > 范文大全 >

红色文化论文在校大学生论文范例【实用4篇】

网友发表时间 2357246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红色文化论文在校大学生论文范例【实用4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红色文化论文在校大学生论文【第一篇】

一、红色文化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时代价值

尽管红色文化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但由于其特定的精神内涵与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主题与任务是一脉相承的,所以红色文化对于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仍然有时代价值。

(1)红色文化内涵的思想基础仍然是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之一

红色文化的红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我们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首先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当前德育大学生的首要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可以看出,红色文化与大学生德育工作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

(2)红色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与大学生德育工作所秉承的价值观是一致的

首先,红色文化蕴含了中华民族英雄儿女追求国家独立、富强、文明的政治价值观;其次,建立一个对外独立、对内自由民主平等的中国,也是红色文化蕴含的政治价值和目标;再次,爱国、奉献,勤劳、勇敢也是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道德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完整论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并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这其实就是对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阶级和阶层的先进价值观的继承与发展,以红色价值观为基础,并结合新的时代变化而扩展提升出来的。因此,红色文化所体现的价值观追求也是当前大学生德育工作在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3)红色文化内涵的精神实质与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教育价值也是一致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培育一大批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水平高尚、崇尚民主、自由,法纪观念强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于广大的青少年具有明显的教育价值。首先,我们可以发挥红色文化中的理论引导功能,大学生的理论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其次,我们可以发挥红色文化在坚定理想信念方面的导向价值,教育大学生志存高远,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有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再次,我们可以发挥红色文化高尚道德情操的教化功能,帮助大学生克服和抵御各种不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侵蚀,努力成长为道德高尚、人格健全、遵纪守法的人才。

二、运用红色文化成果,推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策略

红色文化反映了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各革命阶级、阶层的先进政治理念、政治价值观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与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基本理念、价值观取向和教育目标是相通的,在新时期,我们必须运用各种手段,综合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对于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正能量作用。

(1)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全过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要求,这要求高校要将大学生的红色文化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一是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红色文化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活生生的个人形象及真实的革命遗存等,使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红色文化引入教学当中,借助红色文化生动、直观的优势,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二是要强化红色文化教育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作用的发挥。具体来说,要注意将红色文化教育贯穿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重视红色文化基地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坚持课内和课外育人相结合。三是专业课教师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课教师要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在专业课教学中,视具体的教学内容高潮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进去,以实现全员育人的目标。

(2)强化以互联网为主体的新媒体在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作用

近年来,网络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和普及。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亿。其中20~29岁的网民占%,大专以上学历的网民占%。学生依然是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②另据波士顿咨询集团(BCG)的一份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报告披露,63%的大学生将互联网视作最为信任的信息来源。③可以看出,互联网正以其独特魅力吸引着在校大学生,对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借助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手段,提高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红色文化教育实效,非常有必要。首先,政府和社会要通过法律法规和技术手段,减少网络上否定中国共产党革命传统,歪曲中共党史、军史,污蔑革命先辈的各种有害言论,对各种有害言论进行引导、揭露与批判,让社会公众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认清其真面目,认清其观点的实质与危害;同时,要利用好互联网平台,通过建设各种红色网站、理论频道,加强对网络论坛的介入,旗帜鲜明地进行红色文化的宣传和灌输,多给大学生传播正能量。其次,各高校也要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创新红色资源教育模式。如针对大学生喜欢从各互联网站获取信息的习惯,高校要利用自身的优势建设红色文化专题网站,为他们提供各种红色文化的信息和资源;又如辅导员、团委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班级QQ群、班级微博、班级微信群等平台进行红色文化的宣传。

(3)加强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按照全员育人的原则,广义上的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应该包括高校全体教职员工。本文的师资队伍主要是从狭义上理解,即高校从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人员,包括党团机构工作人员、辅导员队伍,还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教师作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其自身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对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精神的信仰与坚持,直接影响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学习效果。首先,从事红色文化教育的老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道路自信,遵守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其次,这些老师必须要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曲折历程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从中读出中国共产党人为首的中国各革命阶级、阶层为求得民族解放、人民幸福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力量;再次,这些老师还要有足够的教育教学技巧和教育教学艺术。

三、总结

从学校方面来说,一方面,要认真做好高校德育工作者的选聘配备工作;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加大对在岗德育工作者的培训和管理力度,建立和完善教师职前、职中和职后培训体系,尤其是要让他们了解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培训时可以请一些国内知名的红色研究方面的专家或一些长期从事红色文化教育工作的老教授对教师进行专题讲座,通过学术交流的方式来开阔教师的视野,若有条件,还要多组织这些老师去红色教育教学基地进行考察和学习;另外,学校还要视当地的红色资源分布情况,鼓励高校教师进行红色资源的科学研究,提高他们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

红色文化论文在校大学生论文【第二篇】

关键词:红色文化;大学生;文化认同;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2-0249-02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并对当代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业态,其内含的宝贵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对培养当代大学生坚定的政治信仰,崇高的民族精神,自觉的文化认同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而文化认同是个体对群体文化的归属感,反映的是个体对族群文化的倾向性认可,实现文化认同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对本民族文化的信仰,在多元文化的浪潮中有自己的文化立场,进而形成传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自觉行动和良好习惯。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对民族文化认同的状况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当前世界文化多元多样的特征表现逐渐突出,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使大学生坚定本民族文化的价值立场,牢牢把握民族文化的话语权、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感召力和号召力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文化教育的重要课题,红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发展史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在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培养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应该积极开发利用红色文化,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文化普遍性和特殊性,形成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相统一,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相协调的文化心态。

一、红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认同的价值

红色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坐标,从根本上反应的是国民对民族复兴的光辉历程,是个体觉醒的凝聚力,也是整合社会力量的精神纽带,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中华儿女共同的价值取向。在一定意义上,红色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它包含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也包含着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有着本质的一致性,是促进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促进个体认同,整合社会认同以及实现价值认同的一支“强心剂”。

(一)增强民族认同

民族认同在文化认同中处于核心地位,“在人类文化很长的一个发展阶段中,人类文化都是以民族为载体的,由此而表现出文化之间的差异,这就是文化的民族性。”[1]红色文化正是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在革命和改革的艰难环境中所形成的,红色文化具有天然的民族性特征。通过以鲜活的红色文化故事、人物以及历史事迹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让大学生明确中华民族展现的光明前景来之不易,从内心深处对大学生进行一次精神洗礼,进而坚定大学生的民族气节,强化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敬仰,使民族认同成为大学生文化认同中对稳定的文化血脉,以此可以强化大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情感和民族意识。

(二)促进个体认同

个体认同是文化认同的基础,是文化认同的载体,也是文化认同过程与形成的重要环节,要实现文化认同就首先必须实现个体认同。红色文化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锻造的,凝聚着每个个体的心血乃至生命,反映着中华民族艰难的奋斗历史,是民族精神和社会发展导向的重要坐标,是个体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铭记。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增强大学生对这一段艰苦卓绝历史的记忆,才能更加让当代大学生增强民族的归属感,认同自己的身份,始终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因为“通过对‘历史’的完整把握,进一步增强历史主体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政治意识、道德意识等,缺乏历史记忆容易导致历史悲剧的重演”[2]也才能够让每个青年大学生强化忧患意识,达成共识,实现个体认同。

(三)实现价值认同

价值认同是文化认同的关键,红色文化对促进大学生社会认同具有重要的整合功能。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形成,文化发展出现了多元多样的特征,文化全球化、市场化已成为文化交融交汇交锋的重要表征,多元文化与多元思潮正在对大学生的文化立场和文化选择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如何让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浪潮中坚守民族优秀文化的立场,弘扬主旋律已成为大学生文化认同培育的难点问题。红色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本质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源与流的关系,也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并且红色文化表现形态具体,价值非凡,吸引力强,也就是说“不同文化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各自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红色文化是有强大生命力和无限魅力的”[3],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的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立场,在多元文化的熔炉中坚守主旋律,从而在价值观念和文化行动上形成正确的文化认同。

二、利用红色文化强化大学生文化认同的对策

红色是增进大学生文化认同的黏合剂,也是增进民族团结的精神支柱,红色文化具有很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当前大学生对我国主流文化、传统文化认同面临着许多亟需解决地问题,形势依然严峻。新形势下,要有效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进大学生文化认同,必须大力挖掘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作用,增强大学生红色文化的育人功效,以红色文化推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红色文化强化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认同。

(一)坚持文化的兼容并蓄,以红色文化整合大学生多元价值

红色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优良品质,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创造的红色文化,吸收了其他文化的有益成果,借鉴了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方面,结合了时代特色,回应了时代需求,是具有兼容并蓄优良品质的先进文化。因此,当前,为有效应对大学生文化认同领域的风险和挑战,必须坚持文化的兼容并蓄的优良品质,以红色文化来整合大学生多元价值。具体说来,就是既要加强对文化的学习、传播和践行,吸收其他积极向上的先进群体文化的有益成果,让红色文化其他先进的文化样态兼容有序、并行不悖,在增强社会文化多样性的同时,有确保了先进文化的主导性,在包含红色文化在内的先进文化深入大学生的头脑,增进大学生的思想认同,进而加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

(二)坚持文化的扬弃立场,以红色文化甄别大学生文化认同

红色文化具有吐故纳新的鲜明特征,红色文化是在来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实践、改革的实践,并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继承并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精华部分,摒弃中华传统文化与时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糟粕,具有吐故纳新的鲜明特征。大学是思想交锋的前沿阵地,大学生也是思想非常活跃的一个群体,因此,在当前大学生文化认同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的严峻形势下,必须坚持文化的扬弃立场,以红色文化来甄别大学生文化认同。具体说来,就是要加强大学生红色文化的教育力度,让大学省通过学习和践行红色文化,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自强和文化自信,增强大学生文化甄别能力,进而有效增进大学生的文化认同。

(三)坚持文化的超越特征,以红色文化调适大学生文化认同

红色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红色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过几十年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进程而更加历久弥新、长盛不衰,从根本上来说,是红色文化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要求的发展变化,能够不断地适应和发展,并赋予其自身新的样态和形式。结合了时代特色,回应了时代需求,是具有兼容并蓄优良品质的先进文化。因此,当前,为有效应对大学生文化认同领域的风险和挑战,必须坚持文化的超越特征,以红色文化来调试大学生大学生文化认同。随着互联网的持续发展、“微时代”的深刻变革、“自媒体”的广泛运用,思想领域更加错综复杂,大学生思想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这就更加迫切要求运用红色文化来调试大学生文化认同,以红色文化为主导,增强大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文化甄别能力和文化调试能力,从而有效增进大学生文化认同。

(四)坚持文化的多样原则,以红色文化引导大学生文化认同

红色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深刻内涵,红色文化不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文化样态,而且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域也各具其特点。以苏区文化为例,本身的内涵就十分丰富,在苏区的不同地域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将军县兴国形成了“争创第一等工作”为鲜明特点的苏区文化,“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成为寻乌县苏区文化的鲜明特点。可见,苏区文化内容丰富,具有统一性主导下的多样性特征。当前,大学生文化认同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正需要坚持文化的多样原则,以红色文化引导大学生文化认同。大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的感知力、探索欲强,红色文化契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满足了大学生对多元文化的需求,有效地增进了大学生的文化认同。

参考文献:

[1]郑晓云.文化认同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31.

红色文化论文在校大学生论文【第三篇】

一、红色文化的特点

1.红色文化是最具民族性的先进文化。

红色文化虽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但它吸取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扬。红色文化正是植根于优秀民族文化,才获得巨大的发展动力,成为先进文化的典型。我们党所倡导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源于《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原意是指做学问要注重实际,切忌虚无。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将“实事求是”予以改造,使之富有新的内涵,成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也是对古代“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只不过这里的“民”不是泛指,而是特指“人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所创造的“两弹一星”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和敢于创新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体现。可见,红色文化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先进性。

2.红色文化是最具科学性的先进文化。

红色文化的发展过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红色文化的发展同样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红色文化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红色文化又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一步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决定了红色文化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已经被实践所证明,它坚持辩证法和唯物史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利益等基本原理不会因时间的推移而过时,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显得更加充满活力和生机。邓小平同志说:“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打不倒,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正是由于红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才使得红色文化充分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和时代特征,才使得红色文化更具科学性。

3.红色文化是最具大众性的先进文化。

红色文化与人民大众有着天然的联系,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红色文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红色文化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压迫,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这充分体现了人民大众的心声。二是红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共同创造。人民群众是红色文化的创造主体,正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阶段,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克服不同的困难,红色文化才得以不断更新,这其中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亿万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的宗旨,我们党才能永远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红色文化也才能获得发展的不竭动力。

4.红色文化是最具时代性的先进文化。

红色文化总是与时代的脉博同跳动,它是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任何一种文化模式或文化形态、文化内容,都存在于具体的时代之中,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化要求和文化特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红色文化反映了国家独立、人民解放的时代特征,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色文化反映了建设新中国,摆脱贫穷、追求幸福的时代特征。不同的时代,赋予了红色文化不同的时代内涵。红色文化与时代特征的紧密联系,使红色文化具有时代魅力,反映时代要求,引领时代进步,成为时代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二、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1.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我们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可以说,我们党所走的道路就是一条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道路。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还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都是如此。无论现在、过去、将来,坚持马克思主义都是不能动摇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道理,要被人民大众所接受,还需要通过合适的途径,红色文化的具体性、通俗性、生动性、丰富性,正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最好教材和有效载体。红色文化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更加深入人心。弘扬红色文化及其精神,使我们更加感受党的领导的伟大,感受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更加坚定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2.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进的精神动力。红色文化倡导的是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这些精神品质可以极大地鼓舞人民群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是当代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实现这一伟大理想,还需要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价值取向愈来愈呈现多样化的倾向,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可以把社会成员的思想引向正确的方向,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供精神动力。

3.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人们确立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我们处在改革创新的时代,需要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沃土,是时代精神得以生发的源泉。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民族精神,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的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还是建设时期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无不体现改革创新的品质,成为推动时代前进的重要精神动力。继承红色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时代精神,使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更加深入人心,为时代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人民服务的品质,是我们进行道德教育的鲜活教材,它与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价值取向上是完全一致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不断内化的过程,红色文化既为我们提供了诸多的感性认知,又引发我们深刻的理性思考。从感性认知来说,红色文化中积极的道德成分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从理性思考来说,红色文化融进我们的血脉,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使人们能够自觉地知荣弃耻、扬荣抑耻、践荣遏耻。

三、以红色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红色文化的优秀品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丰富养料和土壤,以红色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红色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我们处在一个文化多元的社会,先进文化、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相互交织,如何保证以红色文化为代表的先进文化成为社会的主导文化,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首先,要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热爱祖国、勇于奉献、敢于创新、艰苦奋斗的红色精神,使这些精神成为人民群众的崇高追求和自觉行动。其次,要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腐朽文化表现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这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格格不入的。抵制腐朽文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要做好舆论宣传,使腐朽文化失去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人民群众对先进文化的认同度,自觉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再次,要坚持开放包容的立场。

红色文化具有开放包容的精神品质,它是在广泛吸纳各种文化精华的基础上产生的。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思想呈现交流、交融、交锋的态势,这就要求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对待外来文化,大胆吸收有益于自身发展的积极成果,以丰富发展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红色文化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使红色文化的精神品质被大学生所接受,必须借助校园文化这一载体。同样,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也必须依赖先进文化的引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孕育的无数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所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和崇高革命精神,无疑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最好教材。高校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优质资源,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日常活动等校园文化教育平台,加强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学生真正认同红色文化,自觉践行红色精神,从而树立主流价值观念,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红色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关系。现代社会,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巨大影响。由于网络具有互动性、时空性、便捷性等特点,尤其受到年轻人的喜爱。网络是把双刃剑,网络给人们的学习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如何以红色文化占领网络阵地,这是时代提出的课题。一要构建红色网站。网站定位应为利用网络技术,宣传先进文化,使网站成为红色理论的研究阵地,科学理论的传播阵地,解疑释惑的学习阵地。网站既要注意理论性、科学性,又要注意趣味性、生动性,切实提高网站的点击率和影响力。二要创建网络课程。整理红色文化优质资源,形成图文并茂的网络课程,借助网络传播优势,加强红色文化的教育,既可提高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兴趣,又可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三要实施网络监控。对于BBS、贴吧、博客等网络平台中出现的言论,不能任其泛滥,要做到实时监控,既要保证网络言论的适度自由,又要保证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

红色文化论文在校大学生论文【第四篇】

关键词:南京红色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南京晓庄学院

作者简介:陈红英(1969-),女,湖南娄底人,南京晓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教授。(江苏南京210038)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京晓庄学院教改项目“地方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开发利用”(项目编号:402346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099-02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要求,近年来,南京晓庄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推出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就是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坚持从南京晓庄学院地方性高校的实际出发,把南京红色文化资源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中,凸显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南京红色文化特色,大大地提高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实效。南京晓庄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因而成绩显著,曾多次获得部、省、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一、南京蕴藏丰富的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至今还没有一个规范的定义。一般认为红色文化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所建立的丰功伟绩为标志,以建功立业时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并以这些载体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为内涵而组成的具有宝贵历史意义与价值的文化体系。红色文化是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优秀精神品质为内核的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一种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文化形态。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革命群众共同作风、共同信念、共同精神品质和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1]据此,红色文化应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民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所产生的精神文化及其物质载体的总称。因此,南京红色文化应包括南京的各类遗址遗迹、陵园、纪念碑馆、名人故居旧址等各种有形的资源,还包括南京在这段时期内形成的革命文艺、励志事迹等所有这些无形的资源。南京历来被誉为“六朝古都”、“十朝都城”,特别是南京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饱尝忧患,历尽沧桑,地位特殊,南京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丰富的革命斗争史迹、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名人资源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表明南京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为南京地方高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生动的教材。

二、南京红色文化走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意义

作为一种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南京地方红色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一方面,南京红色文化走进南京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有利于提高南京地方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南京红色文化是一种可持续利用的优质资源,能够促进南京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能为南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前进动力和精神支柱。具体来说:

第一,南京红色文化走进南京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内涵,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质量。试想抗日战争时期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上给学员们讲深奥的哲学,教室里被挤得水泄不通,究其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而不照本宣科。须知理论必须彻底才能说服人,而理论要彻底就必须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也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和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行动的向导。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具有地方特色的,才是为人所最喜爱的,这正说明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所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说服人,必须有其民族、地方特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南京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选择运用具有代表性的南京地方红色文化,把南京地方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在其研究方法和内容上具有明显的创新性,而且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抓住同学们急于要了解南京、认识南京的心理,诱发在宁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大学生们崇高的理想,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第二,南京红色文化有利于大学生增强抵御西方社会腐朽思想侵蚀的免疫力,能够为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传递正能量。南京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1700多年跨度的建都史,特别是南京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特殊地位,使得南京现在共拥有6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7个在省委宣传部命名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京市委宣传部命名的28处市级基地(含部级、省级)。除此之外,各县、区党委、政府还命名了一大批县、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另外南京还拥有281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部级9处,省级77处,文物保护单位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互重叠。[2]可见,南京已经形成部级、省级、市级、区级多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需要,充分利用上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有选择地组织大学生参观南京渡江战役纪念馆、静海寺、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梅园新村纪念馆、中山陵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南京!南京》等影视资料,使学生们认识到今天的中国是多少代人抛头颅、洒热血而建立起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明白当代青年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远大的社会理想,从内心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并立志为尽早实现中国梦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南京红色文化走进南京晓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南京晓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成绩明显。改革的一个突出举措就是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坚持从南京晓庄学院地方性高校的实际出发,始终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要联系南京的红色文化资源实际,注意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质量。

第一,联系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实际编写思想政治理论课校本教材,使南京红色文化进课堂,进教室,进学生头脑。课堂是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阵地,教材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材料,于是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结合自身所教的课程,有代表性地选择南京红色文化将其编进校本教材,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如将南京晓庄学院的老校长陶行知先生改名的革命斗争故事编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校本课程,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知和行的辩证统一关系,懂得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又如将雨花台烈士陵园中的晓庄英烈馆,晓庄英烈们英勇反抗反动派的革命斗争事迹编进《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校本课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爱国主义意识;还有将渡江战役纪念馆、中山陵、南京的诸多名人事迹,南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取得的成绩等素材编进《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校本课程,让广大学生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并为了实现祖国繁荣富强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时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总统府、梅园新村纪念馆等素材编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校本课程,时时提醒广大学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牢记落后要挨打的历史,明白自己的历史使命,奋发图强,誓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活用南京红色文化资源,生动活泼地对大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仰等价值观教育,增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亲和力和影响力,达到了为大学生提供真信真用的价值观导向的目的。

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南京红色文化,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工效机制”的指示精神,南京晓庄学院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室积极行动,采取各种措施切实加强实践环节教学。首先,保证实践教学课时。现在我校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按三分之二课时上理论课、三分之一课时上实践课安排。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实践课时分别为14课时,“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实践课时为28课时,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实践课时为8课时。其次,每一门课程本着依据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的“三贴近”原则,着重突出南京红色文化资源,每一个教研室都制订了相对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大纲、实践教学实施方案和实践教学实施项目。如在实践教学中,考虑到经费不足、时间有限以及学生人数较多等因素的限制,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调研项目基本上都是围绕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的,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南京红色文化实践调查选题主要有:南京晓庄学院的产生发展历史调查;南京晓庄师范(南京晓庄学院的前身)早期革命斗争史调查;新时期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调查;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资源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调查;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经济收入与支出情况调查;南京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主要受众群体及原因调查;南京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现状调查;南京红色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调查;南京红色文化对培养大学生“三观”的作用调查;南京红色文化在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开发和运用情况调查;南京红色文化的正能量调查——以南京晓庄学院在雨花台烈士陵园或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志愿者的成长为例;南京晓庄学院校园文化中的隐性文化资源状况调查等。

同学们在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下,通过认真制订调查问卷,依据统计数据分析现状,找出原因,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几年来,南京晓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社会实践成果,同学们也在这社会实践中得到了素质和能力的同步提高。与此同时,南京晓庄学院思政部主持申报的《教学做合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也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以此为基础申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同时荣获“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点立项建设试点项目”。这些成果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南京晓庄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南京红色文化,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第三,共同开展以南京红色文化为主旋律的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有晓庄特色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高校校园文化“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3]南京晓庄学院的历史就是老校长陶行知及其早期晓庄革命英烈的斗争历史,因此,南京晓庄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始终以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爱满天下的教育理念以及早期晓庄革命英烈为了人民的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南京红色文化为主旋律,坚持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南京红色文化有机结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把志愿服务工作作为推动晓庄“陶子”成才的重要阵地,努力营造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文化氛围。于是,学校各个部门协调配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作用,成立了立足南京、服务南京的各种志愿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各种有益的志愿服务活动。如南京晓庄学院的学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为国内外游客义务讲解南京大屠杀历史这一活动已坚持不懈地开展了18年。至今已有400多名青年志愿者加入到志愿讲解工作的行列,累计讲解时间为万个小时,累计讲解对象达260多万人次,参加江苏省和南京市的重大悼念活动190多次,参加纪念馆的外事接待工作100余次。结果南京晓庄学院《志愿者在行动:晓庄学子18年义务为游客讲解南京大屠杀历史》项目获得教育部2012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与此同时,南京晓庄学院学生在《江东门纪念馆志愿讲解服务队》被授予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2009级思想政治教育班学生李国荣同学被授予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者。近几年,由于有晓庄特色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南京晓庄学院先后涌现出了胡小五同学等感动南京十大杰出人物、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并感动宁夏的王景光同学等一批模范人物。可见,有晓庄特色的红色校园文化激发起了青年学生的激情,唤起了当代青年学生对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促进了青年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

总之,南京红色文化资源蕴藏丰富,南京晓庄学院通过将南京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编写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校本教材,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南京晓庄学院校史等南京红色文化;切实加强实践教学,以及共同开展以南京红色文化为主旋律的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有南京晓庄特色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等举措,使南京红色文化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走进高校教室,走进大学生们的头脑;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内容,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抵御西方社会腐朽思想侵蚀的免疫力,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信念,使之迅速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秦洪涛.地方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工作的意义与途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8).

相关推荐

热门文档

48 2357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