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的事迹(通用4篇)
【导言】此例“张海迪的事迹(通用4篇)”的公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张海迪的事迹【第一篇】
寒假里,我读了《培养成功的励志故事》这本书,这本书中写了古今中外名人的一个个小故事,其中最吸引我的那个小故事是------身残志坚的张海迪。
张海迪5岁的时候不幸患上了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瘫痪,小小年纪就坐上了轮椅,她的前程似乎一片灰暗。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做斗争,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课程,自学了大学和硕士的课程;还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一万多人次,成为当地一个年轻的“名医”;她还从事翻译和文学创作,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她光荣被评为“八十年代的活雷锋”和“当代保尔”,邓小平爷爷还为她题过词。
和张海迪比起来,我拥有健康的身体,快乐的童年,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但是我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却选择退缩和放弃,我缺乏的正是张海迪的那种坚忍不拔的性格;乐观向上的品质;勇于面对困难的决心;执着不放弃的精神。我被张海迪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觉得我应该珍惜拥有的一切,抓紧宝贵的时间,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张海迪说过: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活着就做个社会有益的人。虽然张海迪没有办法跳舞,但她没有停止生命的舞蹈。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我们一定要有勇气战胜它。
张海迪的事迹【第二篇】
(1)什么是健康?
(2)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又懂得了心理健康的主要表现;良好道德和健康心理的关系。那么,道德良好、心理健康对我们青少年成长进步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要锻炼和培养心理品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道德良好、心理健康有利成长(板书)
提问:同学们,大家知道张海迪这个人吗?请了解张海迪的同学谈谈她的事迹。
(学生一般知道的不全,教师组织学生听张海迪事迹。)
(事先录好音播放或找材料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听。)
张海迪心理健康水平如何,这对她成才有什么作用?
下面我们结合张海迪的事迹来具体分析一下心理健康对人成长进步的有利作用有哪些。
1.道德良好、心理健康,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掘聪明才智(板书)
提问:张海迪到目前为止有哪些成就?她这样一个重度残疾的人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成就?
(组织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因为她具有健康心理。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可获得有务帮助。心理健康的人,开朗大方少烦恼,常能感受生活的美好,获得积极向上的力量,不断开发智力。心理健康的人有顽强的毅力和自制力,能够克服困难,朝预定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
人都是具有潜能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潜能开发的程度。心理健康对学业和成功起推动作用。心理健康的人,社会适应能力强,个性趋于完善,所以能促进潜能的开发、事业的成功。
2.良好道德和健康心理,能使我们增添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和方法。(板书)
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人的一生顺利的时候是少数,更多的时候是与困难作斗争。
提问:对待困难有几种态度?而各种态度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请学生结合张海迪事迹回答,教师归纳。)
人们对待困难的态度,大致有二种。一种是有信心、有勇气,以顽强的毅力去克服战胜困难,取得成功。另一种是气馁、退缩、无信心、无勇气、回避困难。前一种是取得成功的态度,后一种将一事无成。人们要想战胜困难,必须在精神是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勇气,二是信心。只有对生活充满信心、乐观、有目标、有毅力的心理健康的人,才是精神上的强者。让我们再听听张海迪怎样说,她说:"我们的世界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越来越强大的病魔,二是更加强大的意志。我每天都在这两者的较量中度过"。"人们常看到海迪穿着红毛衣、剪短发,总是带着微笑,眼睛里闪着逼退一切的光?quot;。(可制成投影。)通过张海迪的事迹,我们进一步懂得: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需要的勇气和信心。心理健康的人会产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心理健康的人一般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3.良好道德和健康心理,能使我们充分地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意义(板书)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张海迪对生活的态度。
提问:张海迪认为生活美好吗?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美好的事物,当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时对我们个人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看到大自然的美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可使我们心情愉快,无形中可给我们积极向上的力量……
提问:是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吗?什么样的人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对生活抱着消极态度的人,他们心情不舒畅,不会积极主动去感受生活的美好。而对生活抱着积极态度的人,他们心理健康,能发现生活的美好,实事求是地评价事物,感受人生。美好的生活又会促进他们更加积极进取……
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美好的事物。像张海迪这样心理健康的人,能积极主动发现、感受生活的美好。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能使自己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获得向上的力量。张海迪身残志不残,不断进取,这与她时时感受生活的美好是分不开的。心理健康的人,能正确看待、评价事物,因而能感受生活的美好。
4.良好道德和健康心理,能使我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板书)
提问:道德高尚的人有哪些表现?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张海迪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张海迪做人的准则"活着,并且对别人有用"是高尚的。她把5万元稿费捐给贫困地区尚楼小学改善办学条件,残疾少年杨晓霞、杜秀秀都得到过张海迪的资助;张海迪常到福利院看望老人。这些事迹都说明她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提问:她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有没有思想波动呢?如果有人不理解她,她又会怎样做呢?
(组织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
她一定会有思想波动的。但她会坚持正确的想法,排除消极因素,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因为,张海迪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她性格良好、意志坚强、善于自制,这使她能抵御不良社会影响。另外她开朗合群、乐于交往,这样她就会尊重别人、关心帮助别人。高尚的道德离不开健康的心理。心理健康是培养优秀道德品质的重要条件。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张海迪的事迹重点了解了心理健康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希望同学们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向张海迪学习,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成为生活中强者。
[巩固新课]
张海迪的事迹【第三篇】
王佐良和张海迪走进围城26年来,他们的爱情已远远超越婚姻的范畴。张海迪曾深情地说:“如果没有先生给我营造了一个充满爱意的家,我不会活到今天,更谈不上有今天的成就!”
爱《莫多克》,也爱你!
今年58岁的王佐良是上海人,曾在安徽庐江县插过队。现为山东师范大学外语培训中心的资深教授,他身上有着十足的书卷气。
1981年12月9日的上午,王佐良翻开当天的《人民日报》,立即被头版头条上那篇题为《瘫痪姑娘玲玲的心像一团火》的文章吸引住了。反复读了几遍文章后,他对身残志坚的玲玲(张海迪的小名)姑娘升起了一股倾慕之情,立即提笔写了封热情洋溢的信,寄给了千里之外的张海迪。随后,两人书信往来频繁,友情与日俱增。
几个月后,王佐良长途跋涉来到山东,向张海迪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两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张海迪也喜欢上了这个瘦削、俊朗的大哥哥,但顾忌到自己的身体,她还是违心拒绝了王佐良的爱意,并劝他打道回府。王佐良却执著地在她家里住了下来,并主动担负起伺候张海迪的任务,帮她学习英语、德语。王佐良还找来杂木,精心为海迪做了一辆轮椅,学习累了他就推着她到外面转转。渐渐地,海迪被王佐良打动了。就这样,1982年,两人最终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为了方便照顾海迪,婚后王佐良一直住在海迪父母家中,1990年以后,他们才搬进了济南市的花园小区。这个小区是济南市为解决市内各界知名人士“房困”问题而建的,人称“名士楼”。
多年来,王佐良和妻子的生活已达成了默契。每天晚上,和父母一起吃过晚饭、看完新闻联播后,夫妻俩便回到书房,一人一张书桌开始了一个晚上的学习和写作。有时实在太累了,他们其中的一个便说:“嗨,不行了,我们歇会儿吧!”于是,王佐良就推着海迪在房间里走一走。这时,他们也有着自己的快乐――走一会儿,海迪便说,现在就当我们是去公园,你说现在走到哪儿了?王佐良便说,走了还不到一半呢。于是,他们又在屋子里转来转去。可想而知,那个公园是永远也到不了的。
1998年上半年,张海迪和丈夫合作,共同翻译了一本20万字的美国长篇小说《莫多克――一头大象的故事》。翻译这部小说期间,有时为了一两个单词的说法,两人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后来,张海迪在此书的《译序》中说:“尽管我们曾为这本书争论不休,但那都是为了我们的读者朋友。在此,我想对我的合作者――我的先生王佐良说,我爱《莫多克》,也爱你!”
先生既是我的健康顾问,又是形象顾问
“一个人病倒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进取的信心和力量。”当年张海迪在报告中说的这句话曾激励了许许多多残疾青年,也同样激励着她自己。这么多年来,作为丈夫,王佐良目睹了太多妻子痛苦时的情形,因此,他照顾起妻子来也格外尽心。
1985年,由于昼夜伏案创作《轮椅上的梦》,张海迪的鼻梁被眼镜压破一块,从此不断溃烂出血。可为了写作,她一边用手绢捂着,一边仍不停地写,一直拖到了1990年。经检查,她被确诊为鼻梁基底细胞癌。
为防癌变组织扩散,医院决定对她实施手术。在手术台上,因为高位截瘫不能麻醉,她就凭自己的意志去抵御疼痛。几个小时后,当张海迪面色苍白、浑身无力地从手术台上下来时,王佐良疾步走上前握住妻子的手,心疼得泪湿了眼眶。
近年来,张海迪不能较长时间地坐在电脑前写作了,王佐良便为妻子添置了笔记本电脑。后来,张海迪甚至不能倚着床或平躺着写作了,她必须将电脑放在身体的一侧,扭着身子敲击键盘。因为第二天要上课,王佐良晚上睡得早些,张海迪常常过来叫醒他:“快去看看,电脑可能出了故障”“打印机出问题了。”每到这时,王佐良总是一骨碌爬起来调试电脑和打印机,然后再重新躺下睡觉。
张海迪喜爱画油画,写作之余还创作了多幅画作。2005年6月,张海迪读海明威的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读着读着,小说里描绘出的意境让她有种想用画笔表达出来的冲动。可是,她转着轮椅来到画架前时,却发现颜料大部分用光了。张海迪很着急,她怕那稍纵即逝的灵感会离她远去,王佐良二话没说就出了门。一个多小时后,他汗涔涔地回来了,给她买回了一大堆油画颜料。
像所有女性一样,张海迪很爱美,也喜欢打扮自己,有时一条纱巾、一件毛衣的颜色,她都会精心挑选。王佐良出差时,总不忘给妻子捎件纱巾、毛衣之类的礼物,而且买回来的衣服常常让张海迪眼前一亮。在多种场合,很多人都对张海迪的着装大方、新潮赞不绝口,海迪总会笑着说:“这要感谢我的先生,他可是我的‘健康顾问’兼‘形象顾问’啊!”
你当老板娘,我做侍应生
张海迪虽然只能靠轮椅移动,但这并不妨碍她对生活的热爱。平时在家里,她尽可能地做些家务,譬如扫地、擦桌子等。张海迪还很喜欢做饭,但家里厨房太小,她的轮椅进不去,她就让不善烹饪的丈夫代她“操作”,做她发明的菜品,比如“丰收在望”――辣椒酱拌胡萝卜、“金谷满仓”――番茄沙司炒鸡蛋等。做菜时,张海迪在厨房门口说步骤:放油、放葱花、用急火炒……菜做好后,张海迪总会吃得津津有味。用她的话说,虽然菜是丈夫炒的,但每一道工序里都倾注了自己的智慧与思想。
张海迪和王佐良都是喜欢孩子的人,他们当然渴望有一个自己的孩子。张海迪非常喜欢女孩,她曾对丈夫说,如果我们有孩子的话,现在也该上大学了。说这话时,张海迪的语气里透出掩饰不住的伤感。
虽然不能像常人那样做一个幸福的母亲,但张海迪却把爱给了更多的孩子。在丈夫的支持和鼓励下,她为孩子们写书、译书,还在几年前捐出巨额稿酬建了一所希望小学。对于残疾儿童,张海迪更像母亲一样处处关怀,在每年的“两会”上,海迪为全国的残疾人朋友提了很多切实的议案。
张海迪和先生不仅爱孩子,对小动物也有一种悲悯情怀。他们曾养了一条白底黑花的“西施犬”,张海迪给它取名“板凳”,这条狗整整陪伴了张海迪夫妇14年。可有一天,张海迪、王佐良发现“板凳”不见了,到处找也没有它的影子。张海迪满眼泪水,担忧地问丈夫:“‘板凳’还能回来吗?”王佐良安慰妻子:“能,肯定能,别担心。”
可一连三天都不见“板凳”的身影,王佐良夫妇竟难过得吃不下饭。王佐良跑遍了宠物市场,到处张贴寻狗启事,并印上了“板凳”的相片。经过10天的苦苦等待,终于有人打来电话,说“板凳”找到了,第二天早上就会送过来。
第二天天刚亮,张海迪就把先生叫起来了,夫妻俩早早下了楼,在小区门口等待“板凳”的到来。不大一会儿,随着几声喇叭响,一辆面包车停在了楼前。隔着车窗,张海迪一眼看见了日思夜想的“板凳”,泪水不由得流了出来。当“板凳”呜咽着扑到她怀里时,张海迪顾不得感谢那位送“板凳”来的好心人,一把将它抱得紧紧的,再也不肯松开。然而,半年后,陪伴了王佐良夫妇14年的“板凳”寿终正寝,两人噙着泪把小狗和它日常使用的所有东西埋在了一块芳草萋萋的草地上。
张海迪的事迹【第四篇】
天空在哭泣,山川在暴怒,大地在残忍地冷笑,灾难,这不可抵挡的利箭,直插进我们的心里。这些天,我已经看惯了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人与死神的残酷较量,不禁感叹生命的无常与脆弱,但又无时无刻不被顽强不息的生命所折服。不!更确切地说,是震撼!的阴云尚未散去,仍然笼罩着中华大地,笼罩着每个人的心。可是,十三亿炎黄子孙从没惧怕过,在这次事件中,我感悟出了生命的真谛。
在地震中,一位被压在砸下来的石块下的伤者,被困180小时之后获救,在这期间,他靠喝自已的尿液来补充水分。在瓦砾里面断水断粮,与外界失去联系,还不能入睡,因为一旦睡着了,就再也不会醒来了。他在与死神打仗,疲劳战,比的是意志,他赢了,他获救了,是强大的生存信念支撑着他,意志力是他的矛,坚定的信念是他的盾,他靠着它们,驱赶了死神。
古今中外,是一个绿茵草原,绽放着无数凄切而壮美的生命之花。一个以“有生命就希望”为名言的世界顶尖科学家------霍金,因患严重的肌肉萎缩症而只能通过电脑系统和语言合成器表达自己的思想。但他凭着一个清醒的大脑和仅能活动的三根手指,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震惊世界的科研成果。但是,他虽然拥有了很多四肢健全的人所没有的东西,可他在掌声、鲜花背后,所受的煎熬,有谁体会得到?病魔摧残他的身体,但推不垮他的意志,是心底那个信念支撑着他,永不倒下。霍金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让我感触良多的话:“无论命运有多坏,人总应所作为,有生命就有希望。”听来像老生常谈,然而这却发自霍金的内心深处,就是最有说服力的勉励,霍金的行动已证明一切。
另一朵花瓣上刻写着“顽强”,的生命之花------张海迪,五大著名残疾人、二十位最具影响力的女性之一。五岁时,张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高度截肢,下半辈子只能坐在轮椅上度过,要是我,我早觉得天都塌下来了,都不想活了。但她没有,她默默地承受了这一切,接受了命运的不公平。张海迪没有进过学校的大门,但她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奋发自学,以顽强的毅力,先后自学完成小学、中学、大学课程。她甚至以坚定的意志力,去攻读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她在与命运抗争!她在用实际行动来告诉人们:“我可以!”。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奠定了她在世界上的地位------她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张海迪的事迹又一次告诉我们:从容面对命运的不公,有着自已的信念和草根般的顽强生命力,一切都会好起来。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
贝多芬、爱迪生及中国最近的残运会游泳运动员李汉华,项项铁证都说明了生命因坚持而可敬,因顽强而变得五彩斑澜。身体残疾的人能做到的事令我们这些四肢健全的人感到汗颜。残疾人能做到的事,我们就不能做到?坚持心中的信念,每个人都能做到。生命的真谛,莫过于此。感悟生命,让生命之花开得轰轰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