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调查报告【范例4篇】
【参考】此例优秀的办公资料“地摊经济调查报告【范例4篇】”由阿拉题库的网友为您精心整理编辑,以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地摊经济调查报告【第一篇】
“地摊经济”是城市的“活化分子”,激发内生动力,释放无限价值。20xx年将合理设定流动摊贩经营场所列入政府工作报告,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为“地摊经济点赞”,在山东烟台考察期间,李克强总理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xx地处黔北门户,是贵州省深度贫困县之一,在脱贫攻坚决胜关键时期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为了解xx城区“地摊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时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撑和参考。xx调查队开展“地摊经济”快速调查,通过向流动商贩、社区居民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实地走访调研,共发放问卷x份,走访居民、流动摊贩、临街商户x余家,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xx地摊经济现状
(一)地摊经营主以低收入、就业难群体为主。一是进城务工农民。随着市民化进程,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村转移劳动力集聚城市,地摊无需较大投入,经营成本十分低廉,从而吸引农民工流动摆摊设点。二是城镇人口中的无固定职业人群和下岗工人。城镇人口中学历低、无技能而限制就业的人群,因资金短缺、时间限制需要灵活就业的人群,地摊无疑是不错的选择。三是大学生和有创业打算的新型摊贩。为了积累创业第一桶金,增加市场实践,累计创业经验,降低创业风险,部分大学生和创业初始者选择“练摊”。
(二)地摊商品品种丰富,利润区间大,获小利易,获大利难。地摊经营种类主要有早晚餐、服装配饰、果蔬售卖、手机贴膜、烧烤小吃和儿童玩具、小商品等,其中烧烤小吃、果蔬售卖和服装配饰分布最广,数量最多。据调查数据显示,地摊日营业额在80—500元,利润在20%-40%。xx一般普工工资80—120元/天,技术工工资250元/天,流动摊贩日均收入120左右,属于中等水平,流动摊位收入基本能维持一家人在xx生活。
(三)地摊经济就业门槛低,逐步发挥做大就业“蓄水池”作用。地摊就业无年龄、学历、时间限制,就业门槛低、成本低、形式灵活,有“小快灵”等特点,成为了灵活就业的首选,有效增加了就业岗位,扩大了就业范围。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简单的小摊位解决1人就业占%;解决2人就业占40%;解决3人就业占%。
(四)居民有地摊消费情怀,对地摊经济包容度提升。一是居民中大部分有地摊消费经历。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调查居民中60%表示有过地摊消费经历,对地摊消费有特殊情怀,能够接纳地摊经济。近期30%的居民经常在地摊消费;30%的居民偶尔会在地摊上消费;有40%的居民表示没有在地摊上消费过。二是绝大部分居民认可地摊经济,对地摊经济支持度大。虽然地摊经济看似不起眼,与工业经济相比,难以起到明显的经济拉动作用,但居民对地摊经济持高度认可态度。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对于发展地摊经济,%的居民表示非常支持;%的居民表示比较支持;%的居民表示一般支持;仅%的居民表示不支持。
二、地摊经济的意义和存在问题
(一)地摊经济增加就业、活跃市场,是不可或缺的经济形式。
1.增加就业岗位。无论是“六稳”,还是“六保”,就业都被放在了首要位置。解决就业问题,需要政府主动发力,更需要社会发力、市场发力。地摊经济由于具有“小快灵”等特点,成为了灵活就业的首选。特别是处于脱贫攻坚决胜期和疫情防控常态化特殊情况下,积压的就业弹性需要得到释放,发展“地摊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就业渠道、满足了就业的需求、缓解了就业压力、解决了部分人口生计问题。
2.方便市民购物。地摊因其受空间影响小,不仅成为了大商场、大超市、大卖场的有益补充。流动的地摊也方便了居民的日常购物,在逛街或者下班的时候就可以购买各种日常生活的瓜果蔬菜或者小商品,方便快捷。同时,由于地摊经营成本低,大部分商品价格要低于商铺或超市,既节省了部分开支,又满足了居民低消费需求。
3.拉动经济发展。地摊是最活跃的交易方式之一,快速流通的商品一方面增加了个体经营收入,改善了家庭生活条件;另一方面延长了生产企业销售链,加快了企业资金回收,激活了市场需求。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4.增添人文气息。城市化发展不能一味追求光鲜亮丽、整齐划一,要充分考虑社会各阶层结构的客观存在,地摊的发展让一座城市有了活的灵魂,无论是路边小摊的“酒拳”、公园里众人对破解残棋人的“指点”、还是广场边上吉他“神曲”,都是本真的生活方式,是现实的需要,也是现代城市文明发展的人文情怀。
(二)地摊经济发展迅速,面临五大问题不容小觑
1.污染环境卫生。流动地摊经常出现摊位零乱,噪音较大,油烟飞扬、污水处理不及时、果皮和垃圾乱扔等影响环境卫生情况,加上摊主和消费者都容易有各种不符合城市文明的举止,影响城市市容秩序。
2.影响交通秩序。流动摊贩多在热闹路段、学校门口、小区门口、景点门口等人群多的地方占道经营,且多为车流、人流高峰期,严重影响道路交通秩序。
3.增加管理成本。流动商贩大都是小本经营,无固定场所,无固定时间,管理部门很难掌控,在实际管理中无法实现集中统一有效的管理;加之其流动性强,很多影响市容环境秩序、交通秩序等行为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成了群众投诉的热点、社会反映的焦点和城市管理工作的难点。
4.权益保障困难。“地摊经济”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产品,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相对于正规店铺,有着价格低廉的优势,吸引不少顾客。但流动摊贩不少存在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不诚信行为,加上不缴税款,自由定价,侵害了消费者以及合法经营单位的利益,扰乱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5.国家税源流失。从国家总体层面来讲,“乘车缴费,经营纳税。”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国家经济的发展需要税收收入的保障,对“地摊经济”的松绑,确实对民生经济的扶持,但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店铺无利可图,趋利而行,关门摆摊,那么会流失国家税源,损害国家利益。
三、解决地摊问题的建议
(一)建规立制,注重规划。“地摊经济”是最大的民生,关系到众多底层人民的实际问题,如何抓住“地摊经济”的“牛鼻子”,既保障民生经济问题,又保障城市发展秩序,制度和规划是重要的两个抓手。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政府有关部门出台相关制度,规定地摊经营的市场准入条件、摊主信息登记制度、诚信经营考核管理制度等,“放”“管”结合,有序经营;二是规划区域经营。在城区重点规划部分区域设立流动摊位贩卖点,规定经营地点和时间,不影响市民正常生活,不扰乱交通秩序。
(二)加强宣传,积极引导。一是积极引导特殊困难群体、精准扶贫户、有创业意向的群体加入;二是做好政策支持,人社局、综合执法局、银行等有关部门出台可行政策,刺激行业发展;三是根据地方特色文化和特色产业,引导开展地方特色产品的销售;四是积极引导城市居民,解放思想,以包容、开放、接纳的态度看待“地摊经济”及经营群体,消除误会。(三)创新方法,加强监管。地摊经济考验社会治理能力,“放”不等于放任,“管”不等于“一刀切”,既要发挥政府的有形之手,又要发挥市场的无形之手,以求释放每一个经济细胞的活力。一是转变管理方式,要彻底地从“粗暴式”管理转变成“服务式”管理,倾听群众述求,精准施策;二是在地摊经营区域设置治安管理亭,加大巡逻力度,保障经营秩序。三是定期开展座谈会,倾听摊主及城市居民的意见,及时解决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地摊经济调查报告【第二篇】
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助力复工复产复业复市,按照中央、省、市相关工作部暑精神,拟在中心城区支持“地摊经济”发展,作如下调研汇报。
一、中心城区地摊现状
1、河滨南路(水南段),现存在180余条摊点,主要经营服饰、鞋子、小百货、儿童玩具、冷饮水果等摊点;
2、裕丰南大道(城东小镇路口),现存在8条工具车水果摊,主要经营时令水果;
3、芦洲大桥头(老年活动中心口)现存在12条工具车水果摊,主要经营时令水果。
二、试行原则及监管内容
试行在特定区域摆设地摊,并实行“四确定”、“四不准”。“四确定”指:(1)确定摊位标准,统一摊位面积;(2)确定经营种类,暂定小百货;(3)确定营业时间,小百货经营时间为18:30-22:00;(4)确定责任,企业和经营者承担经营过程中相应的法律责任,街道办事处和城管、市监、交警、商务等部门履行相应的监管责任。“四不准”指:(1)不准占用盲道、消防通道和影响交通秩序;(2)不准露天烧烤、露天现场烹饪食品、露天经营没有包装的食品;(3)不准在校园周边200米内摆摊设点:(4)不准有排放污水废气、乱倒拉圾等破坏市容环境卫生。
三、现场勘查及建议试行区域
1、市政集团停车场(原公交食堂内),占地面积约3000余㎡,可容纳百余条摊位;
2、环城路棚改拆迁区域(分东、西两侧),占地面积各约1000余㎡,可容纳百余条摊位,建议需平整硬化地块,地面施划网格,安装照明设施;
3、国际商贸城(铜钹山大道红绿灯侧),占地面积约400㎡,可容纳30余条摊位,建议地面施划网格。据物业主管反馈,主要经营小百货、服饰、儿童玩具等,由物业进行夜间管理,举办时间时间至8月31日止(具体举办方案以申请人的报告为准)。
四、其他事项
1.经营者应当提前申请、守法经营。愿意服从规范管理要求、希望在室外开展地摊经营活动的居民(困难户优先),需向经营区域所在乡镇(街道)提出申请,所在乡镇(街道)出具困难户证明,办理入市相关手续。之后,所在乡镇(街道)和市监、商务、城管、公安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对居民从事室外地摊经营活动实施监管;
2.分类管理室外地摊经营活动。地摊经营场所属于企业的,向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具体举办方案申请报告,并由该企业的物业公司负责经营场地设置和物业管理;公共场地的地点由属地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共同进行管理和运行维护。建议收取必要的运行、维护及保洁费用,用于环境卫生和秩序管理;
3.及时评估试行成果。建议属地街道及相关职能部门认真、及时评估试行摆设室外地摊的成果,如果达到预期效果,则稳步推行。
地摊经济调查报告【第三篇】
“地摊经济”火了,对于乡村而言,承载农产品、手工制品、乡村文创产品的乡村集市,是否会引爆乡村经济呢?
一、乡村地摊需科学规划
乡村集市是适应传统农民自足生产和生活需求而自发形成的基层市场。作为农民经济、社会活动的一个中心,集市在农民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既能在农村内部互通有无或调剂余缺,又是城乡之间物资交流的必要环节,能活跃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
有观点认为,乡村集市是地摊经济最好的延续。古往今来,乡村集市上的商贩都是以摆地摊的形式开展商品贸易。商品种类虽以农业相关产品为主,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生活用品日益丰富,而这种地摊经济是以集市形式,一直在中国乡村社会中延续了数千年到今。
但是,长期以来,乡村集市存在配套设施不足、交通秩序混乱、环境景观面貌较差等问题,难以规范发展,急需科学规划。
为了守护乡村的“烟火气”,搭车“地摊经济”快车,多地也进行了有益的规划与尝试。
比如,和龙市八家子镇为有效恢复经济活力,缓解今年以来镇村居民就业和生产生活压力,盘活庭院经济和资源融合,以巩固增长镇村居民经济收入水平为宗旨,多措并举创新发展“地摊经济”。设置好规范准则和配套设施,让“地摊经济”和乡村环境治理并驾齐驱。包括确定划分经营区域、经营准则,精确选址,将原存在安全隐患位的“二七”大集移至海兰河旁,施划标线对摊位进行统一管理,摊位周边合理增设环卫垃圾桶。截至目前镇政府累计投入资金万元,设置防护栏453延长米,垃圾桶10余个,防止交易产生垃圾“越位”。
又如,卑家店镇王庄子村村党委协商工程队对村内一处空闲地块进行规划整理,准备内围打造成供村民休闲娱乐的文体党建广场,外围砌成石凳打造成早、晚市,为提交申请(商品需符合民生、无污染)的村民提供“吃喝小百”摊位......为打通村民就业新渠道、加速经济发展,王庄子村计划在观赏农业上找突破口,借助“地摊经济”与美丽乡村为契机,吸引村外人群,打造农耕体验园,把“地摊”上的买卖、双向做到田里、地里,农民田间地头卖菜、现摘现卖,“地头菜”新鲜干净,烂菜还能直接留到田里,不污染城市环境,努力推动农村前店后厂的“田头地摊”经济。
二、五大创新引爆乡村经济
当前,在我国强调城乡统筹发展与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观背景下,乡村集市在规划建设中应因势利导,创新表现模式,为乡村集市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引爆乡村经济,并努力实现集市与城镇功能的高度融合。
比如绿维文旅规划的“花乡果巷”特色小镇项目,是全国供销系统第一个通过单一品种农产品全产业链打造从而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体制改革与模式创新样板,打造了全国第一家政府引导、企业搭台、农户主导的“花果大集市”,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大农业产业发展,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实现精准扶贫。
通过多年研究与实践,绿维文旅认为乡村集市可以围绕布局、功能、设计、主题、活动等方面进行创新。
1、优化布局
①构建“交通干道+步行商业街”的街道断面:
适当加宽人行道为赶集的“行商”预留足够的设摊场所,则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占道经营”现象,形成井然有序的集市面貌。同时,通过对加宽后的人行道空间进行环境景观及设施的精心设计与布局,在非集市日可以作为城镇居民的开放场所。
总体而言,乡村集市首先要满足集市商品交易的空间场所,形成线性与节点、室内与室外、临时与永久相结合的空间场所。第二,乡村面向赶集者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应尽可能与面向城镇居民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相结合,避免闲置。第三,在完善城镇机动车交通系统的基础上应构建串接集市与主要公共设施之间的步行交通系统,为赶集者提供安全、舒适的赶集路径。
②设置“集市广场+游憩公园”的街道空间节点:
通过局部地段的拆迁改造设置小广场、小公园等空间节点,则不仅可以打破由于直线型街道空间以及整齐划一的街道立面所带来的单调与呆板,增乡村商业空间的活力与亲和力,同时也可以大大提升乡村的景观面貌。
③形成“沿街固定商铺+沿街流动摊位+露天集市广场”的商业形态:
通过街道断面形式的优化以及空间节点的设置,即形成了“沿街固定商铺+沿街流动摊位+露天集市广场”的小城镇集市商业形态。这种商业形态的优点在于,一是使集市空间与乡村空间实现高度融合,并使集市空间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不但能满足周期性集市的功能需求,同时也为居村民提供足够的开放空间;二是使乡村的景观面貌得到实质性提升,并创造了既富有浓郁乡土文化气息又充分体现现代性的乡村风貌特色。
2、功能融合
现代乡村集市可将市场、空间、产业等有效结合起来。比如孟加拉现代乡村市场,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建立了一系列“乡村超市”,将现代化的市场、传统货摊、教育场所和集体活动空间结合起来。设计的特色是一种名叫“AROTS”的传统小木屋,布局售卖空间、社交和教育空间、食物的加工和冷藏等三个主要功能。
3、设计巧思
以中国绍兴侠父村农贸市场为例,原来的农贸市场由村政府出资建造,总建筑占地800平米,建于2003年。经过科学的规划与设计改造,采用连续折板的屋顶形式,打破了原先坡屋顶大跨度钢结构建筑的线性空间布局,欢迎村民从各个方向进入。另外,设计改变了铺口的形式,将贩卖空间调整为回字形围合式,将卖家和买家的领域做了清晰的划分。
4、多元主题
除了传统摊位的农贸市场形式,还有一些关于乡村文创产品的市集,比如莫干山庾村文化市集、无锡田园东方好物市集等。
庾村文化市集是投资4000多万元兴建的一座文化创意园,坐落在德清莫干山脚下,是一座包含了文化展示、艺术公园、乡村教育培训、餐饮配套、艺术酒店等在内的特色文化市集。市集中的十一座建筑,大多是遗留下的废旧厂房。在设计师们的规划里,这里还会逐渐打造出山脚的主题书吧、特色农品交易市集、艺术文化展厅、创意办公园地、艺术公园等等。
5、活动加持
里约市中心最有韵味的十五广场见证了葡萄牙帝国的兴盛与衰败,是里约市的重要客运港口。这里曾举办了一场97小时的文化快闪活动。场地设计要求快速搭建以及经济高效,要求足够灵活的空间搭建,因此选择了脚手架结构,可满足快速搭建、重复利用的需求。整个场地从舞台、餐饮区、休闲区的搭建,到桌椅坐凳的设置都是由脚手架来完成。脚手架成为活动空间中的“线”元素,遮阳幕布和遮阳网成为空间划分的“面”元素。
三百多位来自文化、艺术、体育、科技领域的专业人士,齐聚在这里举行音乐会、开展路演宣传、组织创意工作坊等。依托丰富多彩的活动,为集市引来更多客流。
地摊经济调查报告【第四篇】
近日,中央文明办对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做出调整,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在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此前,南京市在“四新”行动计划中曾明确提出了“营造消费新场景,适当放宽临时外摆限制”的要求。南京市城管局也于5月1日正式发布《做好防疫期间临时外摆摊点服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在现有的3400个临时摊点基础上,再次增加134处1410个临时外摆摊点,还对一些重要地段的夜间经济配套进行规范充实,促进南京“夜金陵”新消费行动。对此,南京市人民政府网站于20xx年6月11日至20xx年7月11日在全市范围内就“南京市‘地摊经济’松绑及发展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调查结果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A、18-22岁(%)
B、23-35岁(%)
C、36-59岁(%)
D、60岁及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
A、小学及以下(%)
B、中专、初中(%)
C、大专、高中(%)
D、本科及以上(%)
4、您的职业情况:
A、在校大学生(%)
B、企业(%)
C、学校、研究机构(%)
D、政府及事业单位(%)
E、自主创业(%)
F、自由职业(%)
5、您是否会在地摊上消费?
A、是(%)
B、否(%)
6、您每周在地摊上消费的次数是?
A、0次(%)
B、1-2次(%)
C、3-5次(%)
D、5次以上(%)
7、您一般会在地摊上购买哪些商品(多选):
A、生活日用品(%)
B、餐饮小吃(%)
C、蔬菜肉类(%)
D、服装鞋袜(%)
E、化妆品(%)
F、饰品(%)
G、电子产品及配件(%)
H、玩具(%)
I、花鸟鱼虫(%)
8、如果您在地摊上购买的商品出现问题,您会怎么办?
A、回去找摊主理论(%)
B、找相关部门投诉(%)
C、自认倒霉,不追究(%)
D、视情况而定(%)
9、您曾经摆过地摊吗?
A、摆过且坚持到现在(%)
B、曾经摆过,现在不摆了(%)
C、没摆过,但有这个想法(%)
D、没摆过,也没想过(%)
10、您知道南京市放宽了临时外摆限制,新增了1410个临时摊位吗?
A、知道(%)
B、不知道(%)
11、近期,您居住的小区、工作单位或您常去的地方周围有没有新增的流动摊贩?
A、有(%)
B、没有(%)
12、如果您去摆地摊,您会准备做什么(多选):
A、生活日用品(%)
B、餐饮小吃(%)
C、蔬菜肉类(%)
D、服装鞋袜(%)
E、化妆品(%)
F、饰品(%)
G、电子产品及配件(%)
H、玩具(%)
I、花鸟鱼虫(%)
13、您支持放宽流动摊贩管理吗?
A、支持(%)
B、不支持(%)
14、您认为放宽“地摊经济”可能存在哪些问题(多选):
A、租赁方坐地起价、炒作摊位费(%)
B、投机者扰乱市场秩序(%)
C、交通和食品安全隐患(%)
D、市容及环境卫生问题(%)
E、噪音问题(%)
F、治安问题(%)
G、商品质量问题(%)
15、在您看来,放宽“地摊经济”对城市发展有哪些好处(多选):
A、保障民生需求,释放消费潜力(%)
B、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复苏(%)
C、满足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需要(%)
D、促进夜间经济的发展(%)
E、城市生活更加便利、有烟火气(%)
16、在您看来,下列哪些举措有助于更好管理“地摊经济”(多选):
A、明确商户摊贩的外摆范围,给流动摊贩划分合理的经营区域(%)
B、规范设置外摆设施、科学设置外摆时间(%)
C、制定严格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
D、加大对投机分子惩治力度、保护好合法商铺的经营权(%)
E、加强对流动摊贩售卖商品的监管,确保商品质量(%)
F、加强对摊贩的管理力度,禁止占用盲道,做好清洁卫生(%)
二、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参与人数121人,其中男性49人(%),女性72人(%)。接受教育情况:34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调查总数的%,其余87人为大专、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调查总数的%。年龄情况:18-22岁17人(%),23-35岁58人(%),36-59岁40人(%),60岁及以上6人(%)。职业情况:在校大学生12人(%),企业26人(%),学校及研究机构21人(%),政府及事业单位25人(%),自主创业20人(%),自由职业17人(%)。
此次参与调查的121人中,有%的人会在地摊上消费。有%的人每周在地摊上消费1-2次,有%的人每周在地摊上消费3-5次,还有%的人每周在地摊上消费5次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者一般会在地摊上购买餐饮小吃(%)、蔬菜肉类(%)、玩具(%)、花鸟鱼虫(%)、生活日用品(%)五类商品。如果在地摊上购买的商品出现问题,%的人会自认倒霉,不追究,%的人会视情况而定,%的人会找相关部门投诉,还有%的人会回去找摊主理论。
参与调查者中,%的人没摆过地摊,但有这个想法;%的人曾经摆过地摊,现在不摆了;%的人没摆过地摊,也没想过;还有%的人摆过地摊且坚持到现在。此次参与调查的121人中,%的人知道南京市放宽了临时外摆限制,新增了1410个临时摊位,%的人居住的小区、工作单位或常去的地方周围近期有新增的流动摊贩。如果去摆地摊,大多数人会选择餐饮小吃(%)、玩具(%)、生活日用品(%)、蔬菜肉类(%)、服装鞋袜(%)等商品。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半数(%)的人支持放宽流动摊贩管理。在参与调查者看来,放宽“地摊经济”虽然可能会存在交通和食品安全隐患(%);市容及环境卫生问题(%);投机者扰乱市场秩序(%);租赁方坐地起价、炒作摊位费(%);治安问题(%)等问题,但也有益于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复苏(%);满足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需要(%);促进夜间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更加便利、有烟火气(%);保障民生需求,释放消费潜力(%)。在参与调查者看来,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更好管理“地摊经济”,如:明确商户摊贩的外摆范围,给流动摊贩划分合理的经营区域(%);制定严格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加强对摊贩的管理力度,禁止占用盲道,做好清洁卫生(%);加大对投机分子惩治力度、保护好合法商铺的经营权(%);规范设置外摆设施、科学设置外摆时间(%)等。
三、建议与意见
关于如何更好管理“地摊经济”,参与调查者提出了以下建议与意见:
第一,明确商户摊贩的外摆范围,给流动摊贩划分合理的经营区域。综合考虑住宅、交通等情况,划分合理的经营区域,并且规范设置外摆设施,科学设置外摆时间,积极引导商户摊贩合法、合规、规范、文明经营。
第二,制定严格的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加强对申请人的准入审核,并且严格落实对商户摊贩的动态化监管,定期对卫生、质量、价格等事项进行检查,把握商户摊贩售卖商品的质量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摊贩及时进行清退。
第三,加强对摊贩的管理力度,禁止占用盲道,做好清洁卫生。加强对临时外摆摊位的巡查管理,禁止占用盲道、消防通道,同时督促商户摊贩自觉落实摊点环境卫生责任制,自觉做好垃圾分类,维护市容环境秩序。